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赤壁赋》任务式复习课件(共2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赤壁赋》任务式复习课件(共27张PPT)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赤壁赋 苏轼
一轮复习 教材衔接
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课前准备:
1、必修上册课本 备考清单 默写本 记号笔
2、背诵本文(为上课抽查做好准备)
复 习 目 标
1、背诵课文,能轻松应对情境默写。
2、掌握本文重要知识点(文学常识、通假字、实词、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重点句子的翻译)
赤壁赋 苏轼
自由读背,6分钟后检测。
准备:
1、诵读全文。
2、识记课下重点注释和挖空练习。
任务一:背诵课文 情境默写
1.(23年全国乙卷)宋代张孝祥以“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描写舟泛水上,境界非凡,与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所写的景致非常相似。
2.(20年高考全国卷Ⅱ)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地流去,“ ”;月亮时圆时缺,“ ”。
3.(19年高考全国卷Ⅱ)苏轼在《赤壁赋》中以“ , ”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4.(18年高考全国卷Ⅱ)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 , ”。
5.(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Ⅲ)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上,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 , ”。
6.(18年高考天津卷)
漫步经典,我们可以感受古人的襟抱与情怀:《赤壁赋》“ ,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写出东坡经历人生低谷后的旷达、洒脱。
易错字点拨
壬戌【口诀:点戍(shù)、横戌(xū)、戊(wù)中空】
举酒属客【劝请。64篇中没有“嘱”字】
山川相缪【盘绕。这是丝线(纟)的特点】
苏子愀然【qiǎo容色改变的样子。是因为心(忄)有所动,“秋”表音】
泣孤舟之嫠妇【寡妇,所以下面是“女”】
舳舻【zhú lú泛指首尾相连的船只(舟) 。所以是“舟”字旁】
旌旗蔽空【旗帜。“方”指旗杆;“人”表示旗子,“生”表示声音]【遮挡。本义是小草(艹)】
酾酒临江【斟酒,其中“酉”表示酒】
横槊赋诗【古代的一种长矛(兵器),矛柄是木头材质的,故下边是“木”,
“朔”表音】
寄蜉蝣于天地【小飞虫,所以左边都是虫字旁。右边“孚”“旃(没有三点
水)”表音】
易错字点拨
举匏樽以相属【匏páo 葫芦,可以从中间剖开当酒器。葫芦中间去掉瓜囊就是虚空(夸)的。“包”表示声音】
【樽:64篇有两个“樽”字,另一个在《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中】
渺沧海之一粟【沧,意思是水(氵)青绿色】【粟,米粒,因此下边是“米”】
挟飞仙以遨游【结伴。本义是用胳膊(扌)“夹”着】
取之无禁【注意:意思是“无”人“禁”止】
杯盘狼籍【本义是古代写在竹简( )上登记赋税、户口等的档案簿册。此处同“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垫着。本义是垫在下面的植物(艹)材质的东西】
任务二:梳理字词 落实重点
要求:
①速记《备考清单》P46《赤壁赋》挖空练习。
②5分钟后再查课内重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明通假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2、山川相缪
3、举酒属客
4、举匏樽以相属  
“冯”,同“凭”,乘
“缪”,同“缭”, 环绕,围绕
“属”通“嘱”,意为“劝酒” ,读音为zhǔ,指主人举起酒杯邀请或劝请宾客共饮的动作。
记常识
1、“赋”本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为《诗经》“六义”(___、___、____、___、 、 )之一。汉代时,“赋”成为一种文体。该文体介于诗和 散文 ,讲求文采、韵律。其特点是“铺采摛(chī)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2、望:农历( ) 既望:农历( )
3、“壬戌之秋”中的“壬戌”是古代纪年法中的( )纪年,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宋神宗”是古代皇帝的( )号,“元丰”是皇帝的( )号。
4、道教语境中的(" ")指修行者脱离凡胎得道成仙。

雅 颂 赋 比 兴
每月十五
每月十六
干支


羽化
辨古今——古今异义词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 。【今义】一种游戏方式。
2.白露横江
【古义】 。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 。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4.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 【今义】今义:美貌的女子
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白茫茫的水汽
旷远的样子
所思慕的人
知句式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固一世之雄也
3.客有吹洞箫者
4.而又何羡乎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状语后置句
判断句
定语后置句
宾语前置
被动句
懂活用——词类活用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3.顺流而东也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5.侣鱼虾而友麋鹿
6.不知东方之既白
使......起舞 使......哭泣
名作状,向西、向东
名作动,向东进军
名作动,打鱼砍柴
意动用法 ,以……为伴、以……为友
形容词作动词,显出白色,变白
(1)(zhǔ)
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赤壁赋》 ( )
2、屈平属草稿未定《屈原列传》 ( )
3、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 )
4、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垓下之围 ( )
5、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屈原列传》 ( )
(2)(shǔ)
1、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过秦论》 ( )
2、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 )
3、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 )
积实词——“属”一词多义
劝请,劝酒
撰写
通“嘱”,嘱托
跟随
接连
类、辈,指某一类人
同一类人,相当于“们”
隶属
兴:本义是共同把一件东西举起来。
xīng
①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赤壁赋》)
②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屈原列传》)
③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诗经·卫风·氓》)
⑤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兰亭集序》)
xìng
① (遥襟甫畅,逸兴端飞。《滕王阁序》)
②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礼记·学记》)
③《诗经》六艺之一。
兴起。
发动。
兴办,创办,复兴,振兴。起来。
发生,抒发。
兴趣,兴致。
喜欢。
积实词——“兴”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 1.望
①七月既望
②望美人兮天一方
③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④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送东阳马生序》)
2.如
①纵一苇之所如
②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③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
④宗庙之事,如会同
名词,农历每月的十五日
动词,眺望
动词,向远处看
名词,名望,声望
动词,往
动词,像
动词,如同,好像
连词,或者
3.适
①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②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孔雀东南飞》)
③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
④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孔雀东南飞》)
4.赋
①《赤壁赋》
②横槊赋诗
③临清流而赋诗
④省刑罚,薄赋敛
⑤赋以重税
动词,享有
动词,出嫁
动词,迎合
副词,刚刚
(名词,一种文体)
(动词,朗诵)
(动词,创作)
(名词,赋税)
(动词,征收)
5.将
①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②田园将芜
③将数百之众
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⑤出郭相扶将
⑥宫使驱将惜不得
⑦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⑧将信将疑
(假如,如果)
(将要)
(率领)
(带兵的人,将领)
(扶持,扶助)
(助词,无义)
(请)
(且,又)
理虚词——于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月出于东山之上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渔樵于江渚之上
介词,在;
介词,从;
介词,被;
介词,在
原创即时训练: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之“凌万顷之茫然”中“之”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与《兰亭集序
“俯察品类之盛”中“之”用法相同。
B.曾:“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里的“曾”是“竟,连……都”的意思,
与《愚公移山》里“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的“曾”意思相同
C.苟:“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苟”表假设,“如果”的意
思,而“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中“将”则不表假设。
D.乎:“郁乎苍苍”中的“乎”为“形容词词尾”,有“……的样子”的意
思。与《鸿门宴》中“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中的“乎”用法不同。
解析:
A项正确,均为定语后置的标志。B项正确。均是“竟,连……都”意思。C项错误,此处“将”表假设。D项正确。形容词词尾/表反诘语气助词故选C
C
素材积累与运用
苏轼与《赤壁赋》写作角度思考:
乐观旷达、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变与不变、哲理思辨、变换思维、挫折……
结合对本文的学习与对苏轼相关诗文的了解,并以此为素材,写一个议论文主体段。
素材运用一 变与不变、哲理思辨、变换思维
古语有云:用行舍藏。人应在受众难青之时,当仁不让,以一己之力造福天下;在疾痼惨怛之时,韬光养晦,悠然寄情于天地之间。许多人都懂得这个道理。然而,真正能够践行的又有儿人 “乌台”的旋风卷走了他的光明前程,黄州的暗流褪尽了他的光风霁月,苏子的人生充满了太多的变数,然而唯有“用行舍藏”的信念没变。用时则行,舍时则藏,无愧于人,无愧于心。苏轼因此镌下“一生曲折,旷达传千秋;亘古辉耀,文章成四家”的文坛丰碑。
素材运用二 自然与人生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应用示范】
被贬黄州的苏轼,夜游赤壁,眼前“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他一扫贬谪之失意与惆怅 ,兴之所至,情不自禁“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沐浴着明月,享受着清风,东坡先生峰回路转地完成了自己灵魂上脱胎换骨般的自省,完成了自己艺术精神上的蒸馏和升华,完成了自己人格魅力上的超脱,完成了自己心灵上的淡泊豁达。清风明月,是洗涤人心的清泉,是忘怀世事的美酒。走进自然,与清风明月为伴,与星光水天为伍,还有什么放心不下的成败得失,还有什么割舍不下的兴衰荣辱?
素材运用三 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
对他充满希望的家人,和他共历艰难的友人,受他关爱的世人,无一不期望他能才显四方,官运亨通,济世为民。但是,命运不济,仕途的黑暗之门永远容不下这样一个生性放达的苏东坡。于是,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之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认识自我的苏东坡,从政治的窄门中从容地走出来,他虽与众人所望有悖,却让我们看穿了一个豪放、淡薄、豁达和开朗的苏大学士。认识自我就是苏东坡的明月,照耀他走进了东去的历史的长河。
素材运用三 自然与人生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应用示范】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攥紧拳头是刚,摊开手掌是柔,你看,柔胜于刚!看苏轼,“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但“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却让这位曾存青云之志的词人得了“柔”的抚慰,那“山头斜照”,那“竹杖芒鞋”,成就了他的旷达,亦成全了他的灵魂。所以,你须知:柔胜于刚,柔能慰刚!
素材运用四 “挫折”“失败”“艰难”“人格”“境界”“高洁”“志气”等人生际遇
苏轼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也是写作素材“无尽藏”。在为人上,苏轼在几乎丧命的逆境中保持坚贞气节和独立人格,决不随波逐流;在为官上,苏轼坚持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在人生态度上,苏轼即使在身处绝境时,也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追求……
优秀示例:
“穿林打叶”时“吟啸徐行”,旷达如斯,花开可期。(观点
句)天有不测风雨,人生难免困苦,此时或许可如“独钓寒江雪”
的孤傲,或许可如“性本爱丘山”的回归,却总不如“吟啸且徐行”的旷达。(阐释句)苏轼平生,“黄州惠州儋州”,虽也有“寂寞沙洲冷”的苦闷,但更多的是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淡然一一风来,耳得之而为声;月出,目遇之而成色,贬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谪儋州,兹游奇绝冠平生。(事例句)既然风雨难避,阴晴不定,那就如苏轼一般“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吧,困难时不沮丧,雨打芭蕉自成音乐,泥淖中不沉沦,且歌且舞自得其乐。(分析句)唯有旷达如斯,才能不被颓丧所累,才能看得斜照相迎,才能等得柳暗花明!(总结句)
优秀示例:
坚定心态,乐观豁达,即使艰难万险,亦可激端清流,霁月光
风。(观点句)面对岭南环境之险恶,友人问苏轼:“岭南应不好 ”苏轼却笑曰:“此心安处是吾乡”,可见即使身处逆境,若将苦难轻描淡写,亦能于失意的人生境况中撷取点点不灭之光辉。(阐释句)看苏轼在经乌台诗案屡次贬谪后亦能振奋身心,快哉“游于赤壁之”
下,携“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不悲于现状。(事例句)
范仲淹曾提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一态度确应为今之青
年所取。世如高峻之峰,谁悲失路之人,如今时代之重坦交付于今
之青年,人生路上的磨折不应成为击垮我们的利刃,故当怀有“一
蓑烟雨任平生”的心态,于人生路上豁达前行。(分析总结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