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训练】人教九上第二十二章:微专题02 二次函数最值问题通关专练(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强化训练】人教九上第二十二章:微专题02 二次函数最值问题通关专练(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微专题02 二次函数最值问题通关专练
一、单选题
1.关于抛物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 B.该抛物线经过原点
C.该抛物线的最小值为 D.当时,y随x增大而减小
2.若二次函数有最大值,则“□”中可填的数是(  )
A.2 B.1 C.0 D.
3.代数式 的最小值为( )
A.2 B.3 C.4 D.5
4.已知二次函数,当时,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3,则a的值为( )
A.1或0 B.1或 C.或 D.0或
5.我国南宋时期数学家秦九韶曾提出利用三角形的三边求面积的公式,此公式与古希腊几何学家海伦提出的公式如出一辙,即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记,则其面积,这个公式也被称为海伦—秦九韶公式.若,则此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为( )
A. B. C. D.5
6.若,则可取得的最小值为( )
A. B. C. D.7
7.设P(x,y1),Q(x,y2)分别是函数C1,C2图像上的点,当a≤x≤b时,总有﹣2≤y1﹣y2≤2恒成立,则称函数C1,C2在a≤x≤b上是“逼近函数”,a≤x≤b为“逼近区间”.则下列结论:
①函数y=2x﹣5,y=3x﹣1在﹣6≤x≤﹣2上是“逼近函数”
②函数y=x﹣5,y=x2﹣4x在3≤x≤5上是“逼近函数”
③0≤x≤1是函数y=x2﹣2,y=2x2﹣x的“逼近区间”
④2≤x≤3是函数y=2x﹣4,y=x2﹣3x的“逼近区间”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多少个(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8.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是,那么代数式的化简结果是( )
A. B. C. D.
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是直线与直线的交点(其中为任意实数),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10.函数的最小值是( )
A.1 B. C.3 D.
11.已知二次函数y=2x2 4x 1在0≤x≤a时,y取得的最大值为15,则a的值为( )
A.1 B.2 C.3 D.4
12.已知二次函数(是常数,且)的最大值为,且该二次函数图像经过点,两点,则的值可能是( )
A. B. C.0 D.1
13.已知二次函数,当时,y的最大值为,则a的值为( )
A.或6 B.0或6 C.或2 D.2或6
14.已知是二次函数且有最大值,则
A.2 B.4 C. D.0
15.二次函数的图象如图,下列结论:①②③m为任意数数,则④3,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16.已知,是一次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若的最小值为,则a的值为( )
A. B.9 C.或9 D.9或11
17.已知二次函数y=(x﹣h)2+1(h为常数),在自变量x的值满足1≤x≤3的情况下,与其对应的函数y的最小值为5,甲、乙两人研究h的取值,他们的判断是:甲:h=﹣1;乙:h=5.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人的判断合在一起也不正确
B.甲、乙两人的判断合在一起正确
C.甲的判断正确,乙的判断不正确
D.甲的判断不正确,乙的判断正确
18.二次函数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图像开口向下 B.时,函数有最大值
C.方程的解是 D.时,函数y随x的增大而减小
19.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实数根,,则代数式的最小值是(  )
A.-8 B.-5 C.1 D.2
20.设,且函数与有相同的最小值u;函数与有相同的最大值v;则的值(  )
A.必为正数 B.必为负数 C.必为0 D.符号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
21.函数y=x2﹣5的最小值是 .
22.二次函数 的对称轴为x=1,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c为实数),在﹣1≤x≤4范围内有解,则c的取值范围为 .
23.已知二次函数,当时,函数y的最大值为 .
24.如图,是等边三角形,,点为边上的动点,,交于点,线段的最大值为 .
25.若实数,满足,则的最小值为 .
26.已知实数、满足,则代数式的最小值是 .
27.抛物线y=﹣x2+4x+1的最大值为 .
28.如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16,动点从点出发沿运动到点,连接,作交于点.动点从点运动到点时,点的运动路径长为 .

29.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是 ,最小值是 .
30.若点在二次函数的图象上,且点P到y轴的距离不大于3,则n的取值范围是 .
31.科学家为了推测最适合某种珍奇植物生长的温度,将这种植物分别放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后,测试出这种植物高度的增长量l/mm与温度t/℃之间是二次函数关系:l=-t2-2t+49.由此可以推测最适合这种植物生长的温度为 ℃.
32.函数是描述现实世界中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运用函数知识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如飞机着陆后滑行的距离s(单位:m)关于滑行的时间t(单位:s)的函数解析式形,则飞机着陆后滑行的最大距离是 m.
33.当x变化时,分式的最小值是 .
34.函数,当-3≤x≤3时,y的取值范围是 .
3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和点在y轴上,点M在x轴负半轴上,.当线段OM最长时,点M的坐标为 .
三、解答题
36.某宾馆有客房90间,当每间客房的定价为每天140元时,客房会全部住满.当每间客房每天的定价每涨10元时,就会有5间客房空闲.如果旅客居住客房,宾馆需对每间客房每天支出60元的各种费用.
(1)请写出该宾馆每天的利润y(元)与每间客房涨价x(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设某天的利润为8000元,8000元的利润是否为该天的最大利润?如果是,请说明理由;如果不是,请求出最大利润,并指出此时客房定价应为多少元?
(3)请回答客房定价在什么范围内宾馆就可获得利润?
37.如图,二次函数的图象交x轴于点A,B,交y轴于点C,且,抛物线对称轴为直线.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点在线段上运动(点P与A,O不重合),轴,交直线于点M,交抛物线于点N.
①求线段的最大值;
②当点M为的三等分点时,直接写出M的坐标.
38.如图1,某公园在园区内搭建了一道“气球拱门”,拱门两端落在地面上,其内侧形状可近似看作如图2所示的抛物线的一部分,为地面上拱门的两个端点,以所在直线为x轴,过点O且垂直于的竖直线为y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管理人员计划在地面上两处各竖立一根立柱,使立柱的最高点刚好触到抛物线拱门上,经测量,米,米,米.已知在一条直线上,,图中所有的点都在同一平面内.
(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求抛物线的最高点到地面的距离.
39.已知.
(1)求整式;
(2)当整式取最大值时,求此时的值.
40.分别在下列范围内求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1);
(2).
41.已知二次函数,记在某个范围时,函数的最小值为,最大值为,令,回答以下问题:
(1)当时,求的值.
(2)当时,求的范围.
(3)当时,求的值.
42.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c与y轴交于点C(0,﹣5),与x轴交于点A和点B,其中点B的坐标为(5,0),抛物线对称轴为直线x=2.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当0<x<5时,y的取值范围为    ;
(3)点P为该二次函数在第四象限内图象上的一动点,过点P作PQ∥y轴,交BC于点Q,设线段PQ长为l,求l的最大值,并写出此时点P的坐标.
43.在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a,b是常数,)的图象经过和两点.
(1)求函数的表达式,并写出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
(2)当时,求的取值范围;
(3)当,n(m,n是实数,)时,该函数对应的函数值分别为M,N.若,求证:.
44.数学课外活动小组进行如下操作实验,把一根长的铁丝剪成两段.
(1)把每段首尾相连各围成一个正方形.要使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应该怎么剪这根铁丝?
(2)若把剪成两段的铁丝围成两个圆,两圆面积之和的最小值是多少?
45.已知抛物线(a、b、c是常数,)的顶点为P,与x轴相交于点和点B.
(1)若,,
①求点P的坐标;
②直线(m是常数,)与抛物线相交于点M,与相交于点G,当取得最大值时,求点M,G的坐标;
(2)若,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点N,E是x轴的正半轴上的动点,F是y轴的负半轴上的动点,当的最小值为5时,直接写出顶点P的坐标.
4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为坐标原点,设抛物线的顶点为.直线与抛物线交于,两点.
(1)求,的值;
(2)若点在线段上任意一点,过作轴的垂线,垂足为,的延长线交抛物线于点,求线段的最大值.
47.已知抛物线y=x (m 1)x+2m 1.
(1)当m=0时,请判断点(2,4)是否在该抛物线上;
(2)该抛物线的顶点随着m的变化而移动,当顶点移动到最高处时,求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48.某果园有果树60棵,现准备多种一些果树提高果园产量,如果多种树,那么树之间的距离和每棵果树所受光照就会减少,每棵果树的平均产量随之降低,根据经验,增种10棵果树时,果园内的每棵果树平均产量为75,在确保每棵果树平均产量不低于40的前提下,设增种果树x(且x为整数)棵,该果园每棵果树平均产量为y,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满足如图所示的图象.

(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当增种果树多少棵时,果园的总产量w()最大?最大产量是多少?
49.如图,抛物线与x轴交于,,与y轴交于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P是抛物线在第一象限的一个动点,点Q在线段上,且点Q始终在点P正下方,求线段的最大值.
50.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y=ax2+bx﹣5与x轴交于A(﹣1,0),B(5,0)两点,与y轴交于点C.
(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如图2,CE∥x轴与抛物线相交于点E,点H是直线CE下方抛物线上的动点,过点H且与y轴平行的直线与BC,CE分别相交于点F,G,试探究当点H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CHEF的面积最大,求点H的坐标;
(3)若点K为抛物线的顶点,点M(4,m)是该抛物线上的一点,在x轴,y轴上分别找点P,Q,使四边形PQKM的周长最小,求出点P,Q的坐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微专题02 二次函数最值问题通关专练
一、单选题
1.关于抛物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 B.该抛物线经过原点
C.该抛物线的最小值为 D.当时,y随x增大而减小
【答案】D
【分析】根据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逐一解答.
【详解】解:该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故A正确;
当x=0时,,该抛物线经过原点,故B正确;
,当x=-1时,抛物线有最小值-2,故C正确;
该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为直线,当时,y随x增大而减小,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特征、二次函数的最小值、对称轴等知识,是基础考点,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
2.若二次函数有最大值,则“□”中可填的数是(  )
A.2 B.1 C.0 D.
【答案】D
【分析】先设□处为a,然后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得,最后根据可得□中可填的数是.
【详解】解:设□处为a,由题意得二次函数为,
∵二次函数 有最大值,
∴二次函数的图象开口向下即,
∵,
∴a可以是,
∴□中可填的数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最值,解题关键是掌握二次函数顶点式,并会根据顶点式求最值.
3.代数式 的最小值为( )
A.2 B.3 C.4 D.5
【答案】C
【分析】将代数式配方,即可求解.
【详解】,
∵,
∴,
∴原式的最小值为4,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求解代数式的的最值问题,将代数配成完全平方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已知二次函数,当时,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3,则a的值为( )
A.1或0 B.1或 C.或 D.0或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的最值,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答.
根据二次函数,可以得到该函数的对称轴,再根据当时,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3和二次函数的性质,分类讨论列出方程,然后求解即可.
【详解】解:二次函数,
∴该函数的对称轴为直线,函数的最小值为,
∵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3,
∴函数的最大值为2,
∵当时,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3,
∴当,即时,时,,

解得,(舍去),
当,即时,时,,

解得(舍去),,
故选:C.
5.我国南宋时期数学家秦九韶曾提出利用三角形的三边求面积的公式,此公式与古希腊几何学家海伦提出的公式如出一辙,即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记,则其面积,这个公式也被称为海伦—秦九韶公式.若,则此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为( )
A. B. C. D.5
【答案】C
【分析】将,代入,求出,利用海伦公式,得到,设 ,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最值即可.
【详解】解:将,代入,得,
∴,
∴.
三角形的面积.
设 ,
它是a的二次函数,开口向下,当时,y取最大值1,
此时,面积S取最大值为.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并掌握海伦公式,将面积的最大值转化为二次函数求最值.
6.若,则可取得的最小值为( )
A. B. C. D.7
【答案】B
【分析】设x-1=2(y+1)=3(z+2)=k,把x,y,z用k的代数式表示,则转化为关于k的二次三项式,求其最小值.
【详解】解:设x-1=2(y+1)=3(z+2)=k,
则x2+2y2+z2=(k+1)2+2(-1)2+(-2)2
=k2-k+7,
当k=时,可取最小值,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最值,难度适中,关键是设x-1=2(y+1)=3(z+2)=k.
7.设P(x,y1),Q(x,y2)分别是函数C1,C2图像上的点,当a≤x≤b时,总有﹣2≤y1﹣y2≤2恒成立,则称函数C1,C2在a≤x≤b上是“逼近函数”,a≤x≤b为“逼近区间”.则下列结论:
①函数y=2x﹣5,y=3x﹣1在﹣6≤x≤﹣2上是“逼近函数”
②函数y=x﹣5,y=x2﹣4x在3≤x≤5上是“逼近函数”
③0≤x≤1是函数y=x2﹣2,y=2x2﹣x的“逼近区间”
④2≤x≤3是函数y=2x﹣4,y=x2﹣3x的“逼近区间”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多少个(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B
【分析】根据当时,总有恒成立,则称函数,在上是“逼近函数”, 为“逼近区间”,逐项进行求解判断即可.
【详解】解:①设P(x,y1),Q(x,y2)分别是函数y=2x﹣5,y=3x﹣1图像上的点,
则,
∵,
∴的值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
∵,
∴当时,取得最大值为;当时,取得最小值为,
∴当时,,
∴函数y=2x﹣5,y=3x﹣1在﹣6≤x≤﹣2上是“逼近函数”,故①正确;
②设P(x,y1),Q(x,y2)分别是函数y=x﹣5,y=x2﹣4x图像上的点,


∵,对称轴为直线x=,
∴当x>时,的值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
又∵3≤x≤5,
∴当时,取得最大值为1;当时,取得最小值为,
∴当3≤x≤5时,,
∴函数y=x﹣5,y=x2﹣4x在3≤x≤5上不是“逼近函数”,故②错误;
③设P(x,y1),Q(x,y2)分别是函数y=x2﹣2,y=2x2﹣x图像上的点,


∵,对称轴为直线x=,
∴在上,当时,取得最大值为,当或时,取得最小值为,
∴当时,,满足,
∴是函数y=x2﹣2,y=2x2﹣x的“逼近区间”,故③正确;
④设P(x,y1),Q(x,y2)分别是函数y=2x﹣4,y=x2﹣3x图像上的点,


∵,对称轴为直线x=,
∴在上,当时,取得最大值为,当或时,取得最小值为,
∴当时,,不满足,
∴不是函数y=2x﹣4,y=x2﹣3x的“逼近区间”,故④错误,
正确的有①③,共2个,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逼近函数”和“逼近区间”的含义,会求函数在某个范围内的最大、最小值.
8.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是,那么代数式的化简结果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根据题意可得,从而得到,再代入,即可求解.
【详解】解:∵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是,
∴,
∴,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解析式和图象的性质,根据题意得到且是解题的关键.
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是直线与直线的交点(其中为任意实数),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答案】B
【分析】本题是两条直线相交问题,考查了两条直线交点的求法,勾股定理的应用,二次函数的性质等,用含的式子表示出是解题的关键.
联立两个解析式构成方程组,得出点坐标,根据勾股定理得出,然后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有最小值.
【详解】由,解得
∴,
∴,
∴时,有最小值.
故选:.
10.函数的最小值是( )
A.1 B. C.3 D.
【答案】B
【分析】化为顶点式,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得.
【详解】,
由于函数开口向上,因此函数有最小值,且最小值为-1.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最值和顶点式的运算及顶点坐标求法.
11.已知二次函数y=2x2 4x 1在0≤x≤a时,y取得的最大值为15,则a的值为( )
A.1 B.2 C.3 D.4
【答案】D
【分析】先找到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求出y=15时,x的值,再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得出答案.
【详解】解:∵二次函数y=2x2-4x-1=2(x-1)2-3,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1,顶点(1,-3),
∵1>0,开口向上,
∴在对称轴x=1的右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0≤x≤a时,即在对称轴右侧,y取得最大值为15,
∴当x=a时,y=15,
∴2(a-1)2-3=15,
解得:a=4或a=-2(舍去),
故a的值为4.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的最值,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二次函数的增减性,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答.
12.已知二次函数(是常数,且)的最大值为,且该二次函数图像经过点,两点,则的值可能是( )
A. B. C.0 D.1
【答案】A
【分析】根据题意,得到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图像开口向下;再由二次函数图像经过点,两点,得到,从而由二次函数增减性知到对称轴距离比到对称轴距离近,列不等式求解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二次函数(是常数,且)的最大值为,
当时有,即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图像开口向下,
二次函数图像经过点,两点,
,即,
,即,
当,即时,,解得;
当,即时,,解得;
四个选项中的数字,只有满足上述要求,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难度较大,读懂题意,将条件准确转化为相应的代数式求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3.已知二次函数,当时,y的最大值为,则a的值为( )
A.或6 B.0或6 C.或2 D.2或6
【答案】A
【分析】根据题意易得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直线,分类讨论,根据二次函数的增减性可进行求解.
【详解】解: 由二次函数可知对称轴为直线,开口向下
∴当时,y 有最大值1 ;
∵当时,y的最大值为
∴当时,二次函数在上y 随x的增大而减小,
即当时,有最大值;
则有,
解得或(不符合题意,舍去);
当时,二次函数在 上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即当时,有最大值;
则有,
解得:或(不符合题意,舍去);
综上所述:a的值为或6;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熟练掌握二次函数图像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4.已知是二次函数且有最大值,则
A.2 B.4 C. D.0
【答案】A
【分析】根据二次函数的定义可得m2-2=2,再根据二次函数有最大值,即-m<0,解得m的之即可.
【详解】根据二次函数定义,得:m2-2=2,
解得m=±2,
又∵二次函数有最大值,
∴-m<0,
当m=2时,y=-m xm2 2是二次函数.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最值的知识,注意二次函数有最大值,二次函数的系数为负.
15.二次函数的图象如图,下列结论:①②③m为任意数数,则④3,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答案】B
【分析】利用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得到,利用对称轴在y轴的右侧得到,利用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上方得到,则可对①进行判断;利用抛物线的对称性得到抛物线与x轴的一个交点在与之间,所以当时,,则可对②判断;当时,y有最大值,所以,则可对③判断;把代入即可对④判断.
【详解】解:∵抛物线的开口向下,
∴,
∵抛物线对称轴在y轴的右侧,
∴a,b异号,
∴,
∵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上方,
∴,
∴,
故①正确;
∵抛物线与x轴的一个交点在与之间,
∴抛物线与x轴的一个交点在与之间,
∴当时,,即,
故②错误;
∵当时,y有最大值,
∴,
∴,
故③错误;
∵,
∴,
又,
∴,即,
故④正确.
∴正确的有:①④,共2个.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对于二次函数,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当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时,抛物线向下开口;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当a与b同号时(即),对称轴在y轴左侧;当a与b异号时(即),对称轴在y轴右侧;常数项c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位置.也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的解题的关键.
16.已知,是一次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若的最小值为,则a的值为( )
A. B.9 C.或9 D.9或11
【答案】C
【分析】根据是一次函数图象上的点,得出,设,则,根据的最小值为,得出,求出,分两种情况求出a的值即可.
【详解】解:∵是一次函数图象上的点,
∴,
设,则,
∵的最小值为,
∴,
解得:,
当时,一次函数为,
把代入得:;
当时,一次函数为,
把代入得:;
综上分析可知,a的值为或9,故C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二次函数的最值,求出b的值.
17.已知二次函数y=(x﹣h)2+1(h为常数),在自变量x的值满足1≤x≤3的情况下,与其对应的函数y的最小值为5,甲、乙两人研究h的取值,他们的判断是:甲:h=﹣1;乙:h=5.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人的判断合在一起也不正确
B.甲、乙两人的判断合在一起正确
C.甲的判断正确,乙的判断不正确
D.甲的判断不正确,乙的判断正确
【答案】B
【分析】由解析式可知该函数在x=h时取得最小值1,x>h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h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根据1≤x≤3时,函数的最小值为5可分如下两种情况:若h<1≤x≤3,x=1时,y取得最小值5;若1≤x≤3<h,当x=3时,y取得最小值5,分别列出关于h的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解:∵当x>h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h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若h<1≤x≤3,x=1时,y取得最小值5,
可得:(1﹣h)2+1=5,
解得:h=﹣1或h=3(舍);
若1≤x≤3<h,当x=3时,y取得最小值5,
可得:(3﹣h)2+1=5,
解得:h=5或h=1(舍).
当1<h<3时,则x=h时,y取得最小值1,不符合题意;
综上,h的值为﹣1或5,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和最值,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和最值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18.二次函数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图像开口向下 B.时,函数有最大值
C.方程的解是 D.时,函数y随x的增大而减小
【答案】C
【分析】根据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逐一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解:A、图像开口向下,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为:,∴时,函数有最大值,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图像与轴交于,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图像与轴的另一个交点为:,
∴方程的解是,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D、时,函数y随x的增大而减小,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9.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实数根,,则代数式的最小值是(  )
A.-8 B.-5 C.1 D.2
【答案】C
【分析】先根据得到的范围,再将所求式子变形,用根与系数关系把它表示成的代数式,最后根据k的范围得到所求代数式的最小值.
【详解】解:∵有两个实数根,
∴即,
整理得,
解得;
∵、是的两个实数根,
∴,,




∵1,关于k的二次函数开口向上,
又∵对称轴为k=-5,在对称轴的右侧关于k的二次函数随着k的增大而增大,
又∵,
∴时,的值最小为.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元二次方程的根与判别式,利用根与系数关系,将代数式转化为二次函数,利用函数增减性求代数式的最小值是解题关键.
20.设,且函数与有相同的最小值u;函数与有相同的最大值v;则的值(  )
A.必为正数 B.必为负数 C.必为0 D.符号不能确定
【答案】C
【分析】本题给出四个函数的解析式及两条重要信息 与 有相同的最小值;与 有相同的最大值v,将函数化为顶点式,再根据条件列出等式即可求解此题.
【详解】∵,

则,得①
∵,
∴,
又∵;
则,
得,②
∵,
∴,
∴,
∴得,,
解得或 (舍去),
当时,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最值,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将函数的标准形式化为顶点形式.
二、填空题
21.函数y=x2﹣5的最小值是 .
【答案】-5
【分析】由x2≥0可得x=0时,函数值最小.
【详解】解:∵x2≥0,
∴x=0时,函数值最小为-5.
故答案为:-5.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最值,解题关键是掌握二次函数性质,掌握求二次函数最值的方法.
22.二次函数 的对称轴为x=1,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c为实数),在﹣1≤x≤4范围内有解,则c的取值范围为 .
【答案】
【分析】先由对称轴为x=1求得b的值,然后结合函数与方程间的关系求得c的取值范围.
【详解】解:∵函数的对称轴为x=1,
∴b=-2,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2x,
当x=-1时,y=3,当x=1时,y=-1,当x=4时,y=8,
∵函数图象开口向上,
∴当-1≤x≤4时,y的取值范围为-1≤y≤8,
∵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bx-c=0(c为实数)在-1≤x≤4的范围内有解,
∴-1≤c≤8,
故答案为:-1≤c≤8.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把方程的解转化为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的问题求解是解题的关键.
23.已知二次函数,当时,函数y的最大值为 .
【答案】5
【分析】先求出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直线,然后根据二次函数开口向上确定其增减性,并结合图象解答即可.
【详解】解:∵二次函数,
∴对称轴是:,
∵,
∴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由图象可知:在内,时,y有最大值,,
∴函数y的最大值为5,
故答案为:5.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二次函数的增减性,结合图象可得函数的最值是解题的关键.
24.如图,是等边三角形,,点为边上的动点,,交于点,线段的最大值为 .
【答案】/0.75
【分析】设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于是得到,根据已知条件得到,等量代换得到,推出,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从而得出,再求y的最大值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设
∵是等边三角形,
∴,
∴,
∵,
∴,
∴,
∴,
∴,

∴,
∴,

∵,且,
∴当时,y有最大值为,
∴的最大值为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求其最值,证得是解题的关键.
25.若实数,满足,则的最小值为 .
【答案】4
【分析】由a+b2=2得出b2=2-a,代入a2+5b2得出a2+5b2=a2+5(2-a)=a2-5a+10,再利用配方法化成a2+5b2=(a-)2+,即可求出其最小值.
【详解】解:∵a+b2=2,
∴b2=2-a≥0,
∴a≤2,
∴a2+5b2=a2+5(2-a)=a2-5a+10=(a-)2+,
当a=2时,代入,
可得:a2+5b2的最小值为4.
故答案为:4.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最值,根据题意得出a2+5b2=(a-)2+是解题的关键.
26.已知实数、满足,则代数式的最小值是 .
【答案】
【分析】根据题意把原式变形,根据配方法把原式写成含有完全平方的形式,根据,即可求解.
【详解】∵,
∴,,


∴当时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配方法的应用和非负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配方法的应用和非负数的性质.
27.抛物线y=﹣x2+4x+1的最大值为 .
【答案】5
【分析】将抛物线的一般式化为顶点式,进而求得最大值.
【详解】∵y=﹣x2+4x+1=﹣(x﹣2)2+5,
∴a=-1<0,
∴抛物线y=﹣x2+4x+1的最大值为5.
故答案为5.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化为顶点式是解题关键.
28.如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16,动点从点出发沿运动到点,连接,作交于点.动点从点运动到点时,点的运动路径长为 .

【答案】
【分析】
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二次函数的性质;设,,由,得到关于的函数关系式,即可求出的最大值,从而求出运动路径长.
【详解】解:是等边三角形,
,,
,,


设,,

::,

::,

当时,有最大值,
当运动到中点时,最大是,
当从中点运动到时,又回到,
点的运动路径长为.
故答案为:.
29.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是 ,最小值是 .
【答案】 23 7
【分析】已知函数y=-x2+6x+14的标准式,将其化为顶点式为y=-(x-3)2+23,考虑0≤x≤7,即可求解此题.
【详解】解:将化为两点式为y=-(x-3)2+23,0≤x≤7,
∵-1<0,
∴开口向下,
∴当x=3时,有最大值:ymax=23,
当x=7时,ymin=7.
故答案为:23,7.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最值,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有三种方法,第一种可由图象直接得出,第二种是配方法,第三种是公式法.此题要注意x的取值范围,在0≤x≤7范围内求解.
30.若点在二次函数的图象上,且点P到y轴的距离不大于3,则n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
【分析】根据点P到y轴的距离不大于3,得到,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的取值范围即可.
【详解】解:∵点在二次函数的图象上,
∴,
∵点P到y轴的距离不大于3,
∴,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
∴抛物线上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越远,函数值越大,
∵,
∴当时,有最小值:;当时,有最大值:;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求二次函数的函数值的范围.熟练掌握点到轴的距离是点的横坐标的绝对值,以及二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31.科学家为了推测最适合某种珍奇植物生长的温度,将这种植物分别放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后,测试出这种植物高度的增长量l/mm与温度t/℃之间是二次函数关系:l=-t2-2t+49.由此可以推测最适合这种植物生长的温度为 ℃.
【答案】-1
【分析】根据温度越适合,植物高度增长量越大,可判断出增长量最大时的温度最适合这种植物生长,即求当l取最大值时,求t的值.用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和顶点坐标即可求最值.
【详解】∵温度越适合,植物高度增长量越大
∴增长量最大时的温度最适合这种植物生长
由增长量l/mm与温度t/℃之间是二次函数关系:l=-t2-2t+49,其中﹣1<0
故函数有最大值,
当时,l最大,故最适合这种植物生长的温度为﹣1℃
故答案为﹣1.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的应用和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问题.
32.函数是描述现实世界中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运用函数知识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如飞机着陆后滑行的距离s(单位:m)关于滑行的时间t(单位:s)的函数解析式形,则飞机着陆后滑行的最大距离是 m.
【答案】600
【分析】将函数解析式配方成顶点式求出的最大值即可得;
【详解】解:∵,
∴时,取最大值 600;
即在飞机着陆滑行中,滑行的最大距离是,
故答案为:600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的应用,理解题意得出飞机滑行的最大距离即为的最大值是解题的关键.
33.当x变化时,分式的最小值是 .
【答案】4
【分析】令分式y==6-,问题转化为考虑函数z=x2+2x+2的最小值,然后用配方法即可求解.
【详解】令y==6-,
问题转化为考虑函数z=x2+2x+2的最小值,
∵z=x2+2x+2=(x+1)2+1
∴当x=-1时,zmin=1,
∴ymin=6-2=4,
即分式的最小值是:4.
故答案为4.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最值及分式的化简求值,难度一般,关键是把分式化简后转化为求函数z=x2+2x+2的最小值.
34.函数,当-3≤x≤3时,y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34≤y≤-9
【分析】把二次函数解析式整理成顶点式形式,然后根据二次函数的增减性求出最大值与最小值,即可得解;
【详解】解:∵二次函数解析式为,,
∴当x>-2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2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3≤x≤3,
∴当x=-2时,y取得最大值为-9,
当x=3时,取得最小值为-34(离对称轴越远,函数值越小),
∴-3≤x≤3时,y的取值范围是-34≤y≤-9;
故答案为:-34≤y≤-9.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正确把函数解析式化为顶点式得到二次函数的增减性是解题的关键.
3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和点在y轴上,点M在x轴负半轴上,.当线段OM最长时,点M的坐标为 .
【答案】
【分析】根据的坐标得出线段的表达式,根据二次函数得出其最小值,即OM最长时,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求出的长度,根据点M在x轴负半轴上,可得点的坐标.
【详解】解:∵点和点在y轴上,点在点的上方,
∴,
∴当时,取得最小值,
当最小时,则OM最长,
∵,即,
∴,
∵点M在x轴负半轴上,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
36.某宾馆有客房90间,当每间客房的定价为每天140元时,客房会全部住满.当每间客房每天的定价每涨10元时,就会有5间客房空闲.如果旅客居住客房,宾馆需对每间客房每天支出60元的各种费用.
(1)请写出该宾馆每天的利润y(元)与每间客房涨价x(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设某天的利润为8000元,8000元的利润是否为该天的最大利润?如果是,请说明理由;如果不是,请求出最大利润,并指出此时客房定价应为多少元?
(3)请回答客房定价在什么范围内宾馆就可获得利润?
【答案】(1)
(2)不是,每间客房定价为190元时,宾馆当天的最大利润为8450元;
(3)大于60元而小于320时,宾馆就可获得利润.
【分析】(1)每间客房涨价x元,则每间客房的利润为(140-60+x),则函数关系式 ,化简即可;
(2)把(1)的函数关系式用配方法化简可得,即可判断最大利润;
(3)设y>0时解出x的范围.
【详解】(1)解:由题意得,
即;
(2)8000元的利润不是为该天的最大利润,理由如下,
∵,
∴当x=50,即每间客房定价为190元时,宾馆当天的最大利润为8450元.
(3)由>0,得<0,即<0,
解得-8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关键是根据等量关系写出函数解析式和一元二次方程.
37.如图,二次函数的图象交x轴于点A,B,交y轴于点C,且,抛物线对称轴为直线.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点在线段上运动(点P与A,O不重合),轴,交直线于点M,交抛物线于点N.
①求线段的最大值;
②当点M为的三等分点时,直接写出M的坐标.
【答案】(1)
(2)①,②
【分析】(1)根据抛物线对称轴为直线,求出,根据一元二次方程得出,即可求出,把代入得,求出,即可得出抛物线的表达式;
(2)①先求出,求出直线函数表达式为,设,则,得出的函数解析式,将其化为顶点式,即可求解;②根据题意可得:,则, 然后进行分类讨论即可:或.
【详解】(1)解:∵抛物线对称轴为直线,
∴,
解得:,
当时,,
∴,
设,则,
∴,
∴,
解得:,
∴,
把代入得:,
解得:,
∴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2)解:①把代入得:,
∴,
设直线函数表达式为,
把,代入得:
,解得:,
∴直线函数表达式为,
设,则,
∴,
∵,
∴当时,最大值为.
②根据题意可得:,
∴,
∵点M为的三等分点,
∴或,
当时,
解得:(舍去),,
∴,
当时,

解得:,(舍去),
∴,
综上:或.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和步骤,将其化为顶点式,会求二次函数最值,具有分类讨论的思想.
38.如图1,某公园在园区内搭建了一道“气球拱门”,拱门两端落在地面上,其内侧形状可近似看作如图2所示的抛物线的一部分,为地面上拱门的两个端点,以所在直线为x轴,过点O且垂直于的竖直线为y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管理人员计划在地面上两处各竖立一根立柱,使立柱的最高点刚好触到抛物线拱门上,经测量,米,米,米.已知在一条直线上,,图中所有的点都在同一平面内.
(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求抛物线的最高点到地面的距离.
【答案】(1)
(2)4
【分析】本题考查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最值.
(1)由题意可知,二次函数对称轴为,设二次函数顶点式为,再将两点坐标代入即可求出本题答案;
(2)由(1)可知二次函数最值即为本题答案.
【详解】(1)解:∵为地面上拱门的两个端点,以所在直线为x轴,,
∴二次函数对称轴为,
∴设二次函数顶点式为,
∵,,
∴,,
∵,
∴和,
将和代入中得:

解得:,
∴;
(2)解:∵,
∴二次函数顶点坐标为:,
∴抛物线的最高点P到地面的距离为:4.
39.已知.
(1)求整式;
(2)当整式取最大值时,求此时的值.
【答案】(1)
(2)14
【分析】(1)根据题意可得,再去括号,然后合并同类项,即可求解;
(2)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当时,A取最大值7,再代入,即可求解.
【详解】(1)解:
(2)解:∵

∴当时,A取最大值7,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整式的加减混合运算,二次函数的性质,熟练掌握整式的加减混合运算法则,二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40.分别在下列范围内求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1);
(2).
【答案】(1)
(2)时,;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先求出抛物线的顶点坐标,然后看顶点的横坐标是否在所规定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根据不同情况求解,也可画出图象,借助于图象的直观性求解.
(1)先求出抛物线的顶点坐标,然后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进行求解即可;
(2)根据二次函数的增减性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1)解:∵ ,
∴ 顶点坐标为,
∵在范围内,且,
∴ 当时y有最小值,,
∵是范围的中点,在两侧图象左右对称,端点处取不到,不存在最大值.
(2)解:∵ ,
∴ 顶点坐标为,
∵不在范围内(如图所示),又因为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的一部分,且当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 当时,;
当时,.
41.已知二次函数,记在某个范围时,函数的最小值为,最大值为,令,回答以下问题:
(1)当时,求的值.
(2)当时,求的范围.
(3)当时,求的值.
【答案】(1)9
(2)
(3)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及分类讨论思想成为解题的关键.
(1)先求得抛物线的对称轴,再求得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然后代入计算即可;
(2)由(1)可知满足题意,再根据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可得满足题意,则满足题意;而显然不符合题意,据此即可解答;
(3)分、、、四种情况解答即可.
【详解】(1)解:∵二次函数,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
∵,
∴当时,函数有最小值;当时,函数有最大值,

(2)解:由(1)知,当时,,满足题意;
根据对称性可知:当时,,最小值,最大值,此时;
满足,
当时,,不满题意;
综上,a的取值范围为.
(3)解:①时,即,
当,
当,
,解得:(不符,舍去);
②当时,,,
,解得:;
③当时,此时,

当时,取到最小值,
(舍去)或,
④当时.此时,

当时,取到最小值,解得:(舍去)或(舍去).
综上所述:或.
42.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c与y轴交于点C(0,﹣5),与x轴交于点A和点B,其中点B的坐标为(5,0),抛物线对称轴为直线x=2.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当0<x<5时,y的取值范围为    ;
(3)点P为该二次函数在第四象限内图象上的一动点,过点P作PQ∥y轴,交BC于点Q,设线段PQ长为l,求l的最大值,并写出此时点P的坐标.
【答案】(1);(2);(3)最大值为,点P坐标为(,).
【分析】(1)先求出点A坐标,然后设抛物线交点式解析式,再将点C(0,5)代入求解.
(2)抛物线开口向上,顶点为最低点,x=2时y取最小值,52>20,x=5时y取最大值.
(3)先求出BC所在直线解析式,然后用直线上点纵坐标-抛物线上对应点纵坐标.
【详解】解:(1)∵点B坐标为(5,0),抛物线对称轴为直线x=2,
∴点A坐标为(1,0),
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1)(x5),将(0,5)代入解析式得5=a(0+1)(05),
解得:a=1,
∴y=(x+1)(x5)=x24x5.
(2)把x=2代入解析式可得y=222×45=9,9为函数最小值,
∵52>20,
∴当x=5时,y=525×45=0,
∴9≤y<0.
故答案为:9≤y<0.
(3)设BC所在直线为y=kx+b,
将(5,0),(0,5)代入可得:

解得,
∴y=x5,
设点P横坐标为m,则点P坐标为(m,m24m5),点Q坐标为(m,m5),
∴l=(m5)(m24m5)=m2+5m,
当m=时,l有最大值,最大值为l=()2+5×()=.
m=时,m24m5=()24×()5= ,
此时点P坐标为(,).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通过数形结合求解.
43.在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a,b是常数,)的图象经过和两点.
(1)求函数的表达式,并写出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
(2)当时,求的取值范围;
(3)当,n(m,n是实数,)时,该函数对应的函数值分别为M,N.若,求证:.
【答案】(1);;(2);(3)见解析
【分析】(1)将点和代入解析式,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即可;
(2)根据(1)的结论求得开口方向,对称轴,进而求得当时,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即求的取值范围;
(3)根据题意列出的代数式,进而对进行化简,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求最值即可
【详解】(1)根据题意,将点和代入解析式,得,
解得
函数的表达式为:
顶点坐标为,对称轴为
(2) 对称轴为,
抛物线的开口向上,离对称轴越远的点所对应的函数值越大,

时,取得最大值为:
顶点坐标为,抛物线的开口向上,
时,取得最小值为
当时,
(3)根据题意,,,

【点睛】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第三问中对进行化简,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求最值是解题的关键.
44.数学课外活动小组进行如下操作实验,把一根长的铁丝剪成两段.
(1)把每段首尾相连各围成一个正方形.要使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应该怎么剪这根铁丝?
(2)若把剪成两段的铁丝围成两个圆,两圆面积之和的最小值是多少?
【答案】(1)应该把铁丝剪成和的两段
(2)最小值是
【分析】(1)设剪成的两段铁丝一段长为,另一段为,根据题意列出一元二次方程方程,解方程求解即可;
(2)设剪成的两段铁丝一段长为,另一段为,先表示出圆的半径,再分别求得面积,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得面积和的最小值即可求解.
【详解】(1)设剪成的两段铁丝一段长为,另一段为,由题意,得
解得:,,
当时,
当时,
答:应该把铁丝剪成和的两段.
(2)设剪成的两段铁丝一段长为,另一段为,
则两圆的半径分别为:,
两圆的面积分别是:

两圆的面积之和:
化简整理,得:
当时,两圆面积之和达到最小值,最小值是(单位:)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45.已知抛物线(a、b、c是常数,)的顶点为P,与x轴相交于点和点B.
(1)若,,
①求点P的坐标;
②直线(m是常数,)与抛物线相交于点M,与相交于点G,当取得最大值时,求点M,G的坐标;
(2)若,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点N,E是x轴的正半轴上的动点,F是y轴的负半轴上的动点,当的最小值为5时,直接写出顶点P的坐标.
【答案】(1)①;②,
(2)
【分析】(1)①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即可得顶点P的坐标;
②求出直线的解析式,设点,则,表示出的长,可得关于m的二次函数,根据二次函数的最值即可求解;
(2)由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可得顶点P的坐标为,点N的坐标为,作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作点N关于x轴的对称点,得点的坐标为,点的坐标为,当满足条件的点E,F落在直线上时,取得最小值,此时,延长与直线相交于点H,则,在中,,,由勾股定理可得,即,解得,(舍去),即可得点P的坐标为.
【详解】(1)解:①若,,则抛物线,
∵抛物线与x轴相交于点,
∴,解得,
∴抛物线为,
∴顶点P的坐标为;
当时,,
解得,,
∴,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解得,
∴直线的解析式为,
∵直线(m是常数,)与抛物线相交于点M,与相交于点G,
设点,则,
∴,
∴当时,取得最大值1,
此时,点,则;
(2)解:∵抛物线与x轴相交于点,

又,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
∴顶点P的坐标为,
∵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点N,
∴点N的坐标为,
作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作点N关于x轴的对称点,
得点的坐标为,点的坐标为,
当满足条件的点E,F落在直线上时,取得最小值,此时.
延长与直线相交于点H,则.
在中,,,
∴,
解得,(舍去),
∴点P的坐标为.
【点睛】此题是二次函数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轴对称求最小值问题,勾股定理等,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函数解析式是解本题的关键.
4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为坐标原点,设抛物线的顶点为.直线与抛物线交于,两点.
(1)求,的值;
(2)若点在线段上任意一点,过作轴的垂线,垂足为,的延长线交抛物线于点,求线段的最大值.
【答案】(1)k=4,b=﹣2;
(2);
【分析】(1)由y=x2﹣2bx﹣4=(x﹣b)2﹣b2﹣4,可得点A坐标为(b,﹣b2﹣4),由y=kx的对称性可得点B坐标为(﹣b,b2+4),把x=﹣b代入y=kx得y=﹣kb,联立方程x2﹣2bx﹣4=kx化简得x2﹣(2b+k)x﹣4=0,根据xA+xB=2b+k=0,可得k=﹣2b,将k=﹣2b代入﹣kb=b2+4得2b2=b2+4,求解可得b的值,进而可求出k的值;
(2)由(1)得y=x2+4x﹣4,y=4x,设点P横坐标为m,则可表示出C点,D点坐标
则可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出,则可求出PD+OC的最大值为.
【详解】(1)解:∵y=x2﹣2bx﹣4=(x﹣b)2﹣b2﹣4,
∴点A坐标为(b,﹣b2﹣4),
由y=kx的对称性可得点B坐标为(﹣b,b2+4),
把x=﹣b代入y=kx得y=﹣kb,
∴﹣kb=b2+4,
联立方程x2﹣2bx﹣4=kx化简得x2﹣(2b+k)x﹣4=0,
∵xA+xB=2b+k=0,
∴k=﹣2b,
把k=﹣2b代入﹣kb=b2+4得2b2=b2+4,
解得b=﹣2或b=2(舍).
∴k=4,b=﹣2.
(2)解:由(1)得y=x2+4x﹣4,y=4x,
设点P横坐标为m,则点P坐标为(m,4m),点C坐标(m,0),点D坐标(m,m2+4m﹣4),
∴,
∴PD+OC的最大值为.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二次函数的图象,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能够熟练掌握数形结合思想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47.已知抛物线y=x (m 1)x+2m 1.
(1)当m=0时,请判断点(2,4)是否在该抛物线上;
(2)该抛物线的顶点随着m的变化而移动,当顶点移动到最高处时,求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答案】(1)不在
(2)(2,5)
【分析】(1)根据m的值求出二次函数解析式,求出x=2时的二次函数的函数值并与4比较即可判断.
(2)根据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用m表示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根据二次函数的最值确定当m=5时,二次函数的顶点移动到最高处,再代入计算即可求出此时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
【详解】(1)解:当m=0时,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当x=2时,.
∵,
∴当m=0时,点(2,4)不在该抛物线上.
(2)解:∵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 (m 1)x+2m 1,
∴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
∴当m=5时,抛物线顶点的纵坐标取得最大值,即抛物线的顶点移动到最高处.
∴此时抛物线顶点坐标为(2,5).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的最值,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是解题关键.
48.某果园有果树60棵,现准备多种一些果树提高果园产量,如果多种树,那么树之间的距离和每棵果树所受光照就会减少,每棵果树的平均产量随之降低,根据经验,增种10棵果树时,果园内的每棵果树平均产量为75,在确保每棵果树平均产量不低于40的前提下,设增种果树x(且x为整数)棵,该果园每棵果树平均产量为y,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满足如图所示的图象.

(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当增种果树多少棵时,果园的总产量w()最大?最大产量是多少?
【答案】(1)(且x为整数)
(2)50,6050
【分析】(1)由题意,设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将,,代入得,,解得,即,由,即,解得,即且x为整数;
(2)由题意知,,根据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求解,作答即可.
【详解】(1)解:由题意,设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由题意知,当,,即,
将,,代入得,,解得,
∴,
∵,即,解得,
∴,
∴();
(2)解:由题意知,,
∵,
∴当,最大,值为6050,
∴当增种50棵时,总产量最大,为6050.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二次函数的应用,二次函数的最值.解题的关键在于对知识的熟练掌握与灵活运用.
49.如图,抛物线与x轴交于,,与y轴交于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P是抛物线在第一象限的一个动点,点Q在线段上,且点Q始终在点P正下方,求线段的最大值.
【答案】(1)
(2)2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的最值,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用待定系数法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即可;
(2)设经过点B、C的直线解析式为,求出经过点B、C的直线解析式为,设点,点,求出,然后求出最大值即可.
【详解】(1)解:∵抛物线经过点,
∴可设抛物线解析式为,
将点,代入,得,
∴解得,
∴抛物线解析式为:.
(2)解:设经过点B、C的直线解析式为,
将点,代入,得,
∴解得,
∴经过点B、C的直线解析式为,
设点,点,
∴,
∴当时,有最大值2.
50.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y=ax2+bx﹣5与x轴交于A(﹣1,0),B(5,0)两点,与y轴交于点C.
(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如图2,CE∥x轴与抛物线相交于点E,点H是直线CE下方抛物线上的动点,过点H且与y轴平行的直线与BC,CE分别相交于点F,G,试探究当点H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CHEF的面积最大,求点H的坐标;
(3)若点K为抛物线的顶点,点M(4,m)是该抛物线上的一点,在x轴,y轴上分别找点P,Q,使四边形PQKM的周长最小,求出点P,Q的坐标.
【答案】(1)y=x2﹣4x﹣5;(2)H(,﹣);(3)P(,0),Q(0,﹣)
【分析】(1)根据待定系数法直接确定出抛物线解析式;
(2)先求出直线BC的解析式,进而求出四边形CHEF的面积的函数关系式,即可求出;
(3)利用对称性找出点P,Q的位置,进而求出P,Q的坐标.
【详解】(1)∵点A(﹣1,0),B(5,0)在抛物线y=ax2+bx﹣5上,
∴,
解得,
∴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4x﹣5,
(2)设H(t,t2﹣4t﹣5),
∵CE∥x轴,
∴点E的纵坐标为﹣5,
∵E在抛物线上,
∴x2﹣4x﹣5=﹣5,
∴x=0(舍)或x=4,
∴E(4,﹣5),
∴CE=4,
∵B(5,0),C(0,﹣5),
∴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5,
∴F(t,t﹣5),
∴HF=t﹣5﹣(t2﹣4t﹣5)=﹣(t﹣)2+,
∵CE∥x轴,HF∥y轴,
∴CE⊥HF,
∴S四边形CHEF=CE HF=﹣2(t﹣)2+,
∴H(,﹣);
(3)如图2,
∵K为抛物线的顶点,
∴K(2,﹣9),
∴K关于y轴的对称点K'(﹣2,﹣9),
∵M(4,m)在抛物线上,
∴M(4,﹣5),
∴点M关于x轴的对称点M'(4,5),
∴直线K'M'的解析式为y=,
∴P(,0),Q(0,﹣).
【点睛】此题是二次函数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对称性,解的关键是利用对称性找出点P,Q的位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