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4 Amazing Plants and Animals Project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Unit 4 Amazing Plants and Animals Project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Unit 4 Amazing Plants and Animals
第7课时教学设计
Unit 4 Make a poster about a plant or an animal Project教学设计
课题 Make a poster about a plant or an animal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内容介绍 本项目式学习主题属于 “人与自然” 范畴,核心子主题为 “生物认知与生态意识培养”。项目围绕 “制作动植物主题海报” 展开,通过小组协作完成选题、资料收集、海报制作与展示评价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索神奇动植物的特征与价值,强化对形容词 / 副词最高级的运用能力,同时树立 “保护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 的意识,契合单元 “Amazing Plants and Animals” 中对自然生物的探索与认知的核心主题。 项目设计涵盖四个核心实践环节与一个反思总结环节,形成 “探索 — 创作 — 展示 — 反思” 的完整学习闭环: 一、主题选题与标题确定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给定选题(如 “最奇特的动物”“最神奇的植物”“最古老的树木” 等)中选择,或自主创作贴合 “动植物特征” 的个性化标题(如 “The Most Hard - working Insect”“The Most Colorful Flower”)。这一环节旨在激活学生对单元所学动植物知识的记忆,引导学生聚焦 “特征凸显” 的选题方向;同时,在讨论标题时自然运用单元核心的最高级词汇(strangest, cutest, most amazing 等),强化对语法知识的巩固,初步明确海报的核心展示重点。 二、资料收集与信息整合 各小组围绕选定的动植物,按给定问题清单系统收集信息:明确动植物的名称、生长 / 栖息环境、选择该对象的原因(如 “因其独特的授粉方式”“因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关键作用”),以及有趣的特征事实(如 “蓝鲸日食量约 4 吨”“银杏树存活超 2 亿年”)。学生可通过回顾单元文本、查阅简易科普资料等方式获取信息,并将收集的内容分类整理(如 “基础信息”“特征事实”“选择理由”)。此环节既锻炼学生的信息筛选与归纳能力,让学生学会从多渠道提取有效内容;又促使学生将单元所学的动植物知识(如蜜蜂的授粉作用、蓝鲸的生态意义)迁移应用,为海报制作积累充实的素材,同时深化对 “动植物与生态关联” 的认知。 三、海报制作与创意设计 小组协作完成海报创作,需融合 “视觉呈现” 与 “内容表达”:将收集的图片(手绘或打印)合理布局,搭配简洁准确的英文文字说明,文字部分需突出核心信息(如 “Where it lives: All oceans except the Arctic Ocean”“Interesting fact: It can live up to 90 years”),并恰当运用最高级描述其特征(如 “The blue whale is the largest animal on earth”)。制作过程中,小组需分工明确(如专人负责绘画、专人撰写文字、专人排版),确保海报主题鲜明、信息清晰、设计美观。这一环节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意思维,更让学生在文字撰写中强化英语表达的准确性,实现 “语言知识” 与 “视觉创作” 的融合,同时通过协作提升团队配合能力。 四、海报展示与班级评选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级展示海报,按 “标题 — 所选动植物 — 核心信息 — 选择理由” 的逻辑用英语汇报(如 “Our poster title is ‘The Most Amazing Plant’—we chose bamboo. It grows in many parts of China. We chose it because it’s useful for both people and pandas...”)。展示结束后,全班通过投票评选 “最佳海报”,评选标准涵盖 “信息准确性、语言规范性、设计创意性、表达流畅度” 四个维度。此环节为学生提供口语表达的平台,锻炼其信息整合与公开演讲能力;通过跨小组交流,学生能了解更多未知的动植物知识,拓宽认知边界;投票评选则增强活动的互动性与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五、反思总结与主题升华 反思环节从 “知识掌握”“能力提升”“主题认知” 三个维度引导学生复盘学习过程: 知识掌握维度:通过 “本单元学到了哪些神奇的动植物”“何时使用形容词 / 副词最高级” 等问题,帮助学生回顾单元核心的动植物知识与语法规则,梳理知识体系,强化记忆; 能力提升维度:通过 “能否用英语描述动植物特征” 等问题,引导学生反思自身在信息收集、海报制作、口语表达中的表现,明确提升方向; 主题认知维度:通过 “人类与动植物如何关联” 这一问题,深化学生对 “人与自然相互依存” 的理解,呼应单元中 “蜜蜂、蓝鲸对生态的作用” 等内容。 最后一句 “Take care of animals and plants because we cannot live without them” 升华主题,将 “制作海报” 的实践活动与 “生态保护” 的理念结合,传递 “动植物是人类的朋友,保护它们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的核心价值观。 综上,本项目通过 “选题 — 收集 — 制作 — 展示 — 反思” 的系列实践,让学生在小组协作中提升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最高级的实际运用)与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在探索动植物特征的过程中,深化对自然的认知,树立生态保护意识,实现 “语言学习”“能力培养” 与 “价值观塑造” 的有机统一,深度契合 “人与自然” 主题下对 “生物探索” 与 “生态责任” 的核心要求。
学习目标
单元学习目标 对应单元目标 本课学习目标
1.熟练运用形容词和副词最高级谈论神奇动植物,清晰阐述动植物的独特特征、文化内涵及实用价值,有效表达对自然神奇之处的认知与对生态保护的关注。 2. 能够听辨并准确区分元音音素 /e /、/a /、/ / 和辅音音素 /bl/、/kl/、/gl/、/br/、/kr/、/gr/,掌握其对应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理解并模仿句子中重音的变化,通过重复和练习,准确把握不同重音位置所表达的不同含义,提升对英语句子语义的理解能力。 3.理解并运用形容词和副词最高级描述动植物特征,通过规则总结、句子填空及短文补全任务,掌握最高级在单音节、多音节词中的构成规律及“the+最高级+范围”的使用结构,能够在口头与书面表达中准确运用最高级介绍动植物、对比事物差异并阐述其特点,提升在自然认知语境中精准描述、有效表达的语用能力。 4.通过阅读关于动植物与人类关联的语篇,理解动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梳理语篇中动植物特征描述、生态作用阐释、与人类生活联系说明以及保护意义探讨的结构;能够归纳文中表达动植物神奇之处、生态价值及保护行动的词汇及句型,结合词语阐述对动植物与人类依存关系的理解;通过仿写“We Can't Live Without Bees”中的相关段落,关联生活实际,用英语清晰地介绍一种动植物的独特之处、重要作用及保护方法,提升自然认知与生态保护的书面表达能力。 5.运用本单元所学动植物相关知识及最高级表达,通过小组讨论、主题选择与信息搜集,确定并探究选定动植物的特征、价值及其与人类的关联;合作制作主题海报并梳理展示思路,在班级进行成果汇报;通过反思与互评,增强信息整合、创意表达及团队协作的能力,提升生态保护意识与公开交流能力。 目标5 通过参与 “制作关于一种动植物的海报” 项目式学习,学生能够: 运用本单元所学语言,收集所选动植物的信息,设计并制作主题海报,在班级展示时清晰介绍海报内容,提升用英语描述事物特征、传递信息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 积极投入小组合作,在选择主题、收集资料、制作海报、班级展示等环节中主动与组员分工协作,感受共同完成项目的成就感,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意识。 借海报制作与反思,梳理描述动植物的词汇及最高级的用法,思考人类与动植物的联系,深化对自然界多样性的认知,培养爱护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学习效果评价 教师在活动实施过程中,通过随时观察、提问及学生交流,评价、反馈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 教师对小组项目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点评学习中的亮点或解答学生的疑问。 小组互评:教师让学生根据项目学习展示汇报对其他小组进行点评。 小组成员互评:教师可根据活动内容设计评价表,教师根据《小组成员互评表》中的评价内容对小组成员互评,在每个成员符合的内容处打钩。
评价内容 成员1 成员2 成员3 成员4
信息收集与语言适配性:能围绕所选动植物,收集 “名称、栖息地 / 生长地、有趣特征、选择理由” 等完整信息,且信息准确无误(如 “蓝鲸栖息地” 填写 “all oceans except the Arctic Ocean” 而非错误表述);海报文字说明中能熟练运用本单元所学语言 —— 准确使用形容词 / 副词最高级(如 “the largest animal”“the most amazing plant”)、动植物特征相关词汇(如 “pollination”“ecosystem”“weigh”“live up to”),无语法或词汇错误。 海报设计与内容呈现:海报主题鲜明(标题清晰体现动植物核心特征,如 “The Most Hard-working Insect” 对应蜜蜂),图文搭配合理(图片贴合主题,文字简洁明了且突出关键信息);班级展示时能按 “标题 — 动植物名称 — 核心信息 — 选择理由” 的逻辑清晰介绍,表达流畅,语音语调自然,能回应同学提问(如 “为什么说它是最奇特的动物?”)并补充说明,无影响理解的卡顿或表述模糊。
小组协作参与度:在项目各环节中主动承担任务(如主动负责 “收集资料”“绘制海报”“撰写文字”“班级展示” 等),无消极推诿行为;能积极贡献想法(如讨论主题时提议 “选择银杏树,因为它是最古老的树木之一”,制作时建议 “用图表展示蓝鲸体重数据”),不缺席小组讨论或实践活动。 协作有效性与责任意识:能配合组员完成任务(如资料收集者及时与文字撰写者同步信息,绘画者根据小组共识调整设计),遇到分歧时能理性沟通并达成一致(如协商海报排版时主动妥协调整);对自己负责的任务质量负责(如撰写的文字无拼写错误,绘制的图片贴合主题),不敷衍了事,共同确保海报按时完成,能在反思中提及 “小组合作让任务更高效”,体现对团队协作的认同。
知识梳理与运用:能在反思中准确梳理本单元描述动植物的核心词汇(如 “habitat”“food”“lifespan”“pollinate”)及最高级的用法规则(如 “单音节词 + est”“多音节词 + most”“前加 the”),并举例说明(如 “用‘the cutest panda’描述熊猫的可爱”);海报及展示中能正确运用这些知识,无知识混淆或遗忘。 主题认知与意识培养:能在反思中清晰阐述 “人类与动植物的联系”(如 “蜜蜂授粉帮助植物生长,植物为人类提供食物”“蓝鲸死亡后滋养海洋生物,维持生态平衡”),无偏离主题的表述;能主动提及 “要保护身边的动植物”,并举例说明具体做法(如 “不随意采摘花朵”“不伤害流浪动物”),体现对 “自然界多样性” 的认同和 “维护生态平衡” 的意识,呼应单元核心价值观。
实施过程
实施阶段 实施内容
准备及介绍 一、项目准备及介绍 (一)项目启动与目标宣告 教师向学生宣布项目:“今天我们正式开启‘Make a poster about a plant or an animal’项目式学习!大家将变身‘自然探索小使者’,以小组为单位选一种感兴趣的动植物,一起收集它的特征信息、设计创意海报,最后向全班展示我们的发现,让更多人了解神奇的自然界!” (二)项目要求详解 教师结合课本环节拆解任务:“我们分四步完成这个项目:4a 小组讨论选定海报主题并确定标题;4b 收集动植物的名称、栖息地、有趣特征等信息;4c 合作制作图文结合的海报;4d 班级展示并投票评选最佳海报,最后完成 Reflecting 反思,总结从项目中学到的知识和收获。” (三)任务包分发 教师发放定制任务包,内含: 《主题与标题确认表》(对应 4a):分 “备选主题”“自主创题”“最终标题”“选择理由” 四栏,示例 “备选主题:The Most Amazing Plant;选择理由:想介绍银杏树,它是最古老的植物之一”,引导小组明确核心方向。 《动植物信息收集表》(对应 4b):包含 “名称”“栖息地 / 生长地”“有趣特征”“生态作用”“选择理由” 栏目,附信息来源提示(如单元课文、简易英文科普绘本、教师提供的图文资料),帮助系统梳理素材。 《海报制作设计指南》(对应 4c):明确 “主题鲜明、图文匹配、信息准确、语言规范” 四大要求,提供排版建议(如标题居上、图片占比 40%、文字简洁),附核心表达模板(如 “It lives in... ”“One interesting fact is... ”“It is the... ”)。 《小组协作与评价表》:从 “任务承担度”“想法贡献度”“沟通配合度”“展示参与度” 四方面,由组员互评及教师点评综合评分。 (四)项目价值与方法引导 教师阐释意义:“通过这个项目,大家能熟练用英语描述动植物特征,更能深入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明白‘人类与动植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培养爱护自然的意识!” 讲解实施方法:“全程要活用本单元知识,比如用形容词最高级突出特征(“The blue whale is the largest animal on earth”),用学过的词汇描述栖息地(“It grows in all oceans except the Arctic Ocean”)。” 强调预期成果:“最后每个小组要拿出‘信息完整、设计新颖’的海报,展示时能清晰介绍内容,反思时能说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理解。”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主题选定与标题确定(对应 4a) Step 1 主题 brainstorm 与方向聚焦 教师引导启发:“回顾本单元学过的蜜蜂、蓝鲸、银杏树等,或者想想你见过的有趣动植物 —— 比如会跳舞的蜜蜂、会变色的蝴蝶、高大的榕树,哪些想做成海报?小组讨论 5 分钟,把候选动植物写下来,说说初步想法。”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引导:“除了‘最可爱’‘最奇特’,还可以从‘最有用’‘最古老’等角度选主题,比如‘The Most Useful Plant’可以介绍水稻,因为它是人类的主要食物!” Step 2 主题筛选与理由阐述 各小组汇报候选动植物,教师汇总后引导筛选:“哪种动植物既有丰富信息可收集,又能体现‘神奇’的特点?比如蓝鲸 —— 有体重、栖息地、生态作用等很多内容可写,适合做海报。” 小组确定最终主题后,填写《主题与标题确认表》,明确标题(如选定蓝鲸,标题定为 “The Largest Animal on Earth—Blue Whale”),并说明理由:“我们选蓝鲸,因为它是地球上最大的动物,很神奇,而且单元学过相关知识,收集信息更方便。” Step 3 分工明确与任务认领 教师指导分工:“每个小组 4 人,建议分工:1 人负责后续信息收集,1 人负责海报绘画 / 图片整理,1 人负责文字撰写,1 人负责统筹协调(确保进度),可以根据组员特长调整。” 学生小组内自主认领任务,填写 “分工表” 并签字确认,如 “小明:信息收集;小红:文字撰写;小丽:绘画;小刚:统筹协调”,明确各自责任。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信息收集与素材整理(对应 4b) Step 1 信息收集方法指导 教师示范收集技巧:“看《动植物信息收集表》的栏目找信息 —— 比如‘有趣特征’,从单元课文里找‘蓝鲸日食量约 4 吨’,从科普资料里找‘蓝鲸能发出低频声音交流’;注意信息要准确,不确定的可以问老师!” 提供信息来源包:包含单元课文复印件、简易英文动植物科普卡片(附图片和关键信息)、精选的英文科普网站片段(适合学生理解),降低收集难度。 Step 2 小组协作收集与记录 学生按分工开展工作:信息收集员整理资料,填写《动植物信息收集表》;文字撰写员同步梳理核心信息,用简单英文标注关键词(如 “Weight: 200 tons”“Food: tiny ocean animals”);统筹员定期提醒进度,确保 15 分钟内完成收集。 教师巡视指导:“‘生态作用’要结合单元学的‘维持生态平衡’,比如蓝鲸死后为海洋生物提供食物,可以写‘It helps create a healthy ocean ecosystem after death’。” Step 3 信息核对与补充完善 小组内交叉核对信息:文字撰写员检查信息收集员的内容是否准确(如 “蓝鲸栖息地是否包含北冰洋?”—— 根据单元知识,确认 “不包含”,修正错误表述);绘画员根据收集的信息,初步构思海报图片内容(如画蓝鲸在海洋中游泳,旁边标注 “200 tons”)。 对缺失的信息(如蓝鲸的寿命),教师引导补充:“回顾 3a 课文,蓝鲸能活多久?——‘up to 90 years’,把这个补充到‘How long it lives’栏目。”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海报制作与细节打磨(对应 4c) Step 1 海报设计思路指导 教师展示优秀海报范例:“看这张‘蜜蜂’海报 —— 标题‘The Hardest-working Insect—Bee’居上,左边画蜜蜂授粉的图片,右边分点写‘Habitat: All over the world’‘Interesting fact: They dance to communicate’,图文清晰,值得学习!” 结合《海报制作设计指南》强调:“文字要简洁,每句不超过 10 个词;图片要贴合内容,比如介绍银杏树,画带黄叶的树干;最高级要突出,比如用彩色笔写‘the oldest’。” Step 2 小组协作制作与实时调整 学生按分工制作海报:绘画员手绘或粘贴图片(如蓝鲸海报画海洋背景、蓝鲸轮廓,标注关键数据);文字撰写员根据信息表,用规范英文填写内容,确保无拼写错误;统筹员协调排版,避免 “文字太挤”“图片过大” 等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细节:“‘Food’栏目可以写‘Eats 4 tons of tiny animals a day’,更简洁;标题用红色粗笔写,更醒目;别忘了在海报右下角写小组名称!” Step 3 海报审核与优化修改 教师组织 “海报小审核”:各小组将初稿贴在教室墙上,轮流参观其他小组海报,提出建议(如 “蓝鲸海报可以加‘It lives up to 90 years’的信息,更完整”“蝴蝶海报的最高级‘the most beautiful’可以标红,更突出”)。 小组根据建议修改海报,如补充遗漏信息、调整排版、修正文字错误,最终完成终稿。 第四阶段:海报展示与反思提升(对应 4d+Reflecting) Step 1 展示准备与表达练习 教师指导展示技巧:“展示时间 3 分钟,按‘标题 — 主题选择理由 — 核心信息(栖息地、特征、生态作用)— 总结’的逻辑说,用模板句开头:‘Welcome to our poster! Our title is... We chose it because...’” 学生小组内演练:展示员(可由文字撰写员或统筹员担任)练习介绍,其他组员补充提醒(如 “别忘了说蓝鲸的生态作用”),教师抽查并纠正表达错误(如 “live in” 改为 “lives in”)。 Step 2 班级展示与投票评选 教师组织 “海报展示会”:各小组依次上台展示,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记录亮点。 展示示例:小组代表指着海报说:“Welcome to our poster! Our title is ‘The Largest Animal—Blue Whale’. We chose it because it’s amazing. It weighs 200 tons and lives in all oceans except the Arctic. It eats 4 tons of tiny animals a day. It helps the ocean ecosystem. We should protect it!” 展示结束后,学生用 “贴纸投票” 选出 “最佳海报”,评选标准:信息准确、设计创意、表达流畅,教师统计票数并公布结果,如 “第三小组的蓝鲸海报获得最多票,因为信息完整、画得生动!” Step 3 反思总结与认知升华(对应 Reflecting) (1)个人反思填写 教师发放反思表,引导独立完成: 列出项目中用到的 3 个本单元知识点(如 “形容词最高级‘the largest’”“描述栖息地的‘live in’”“生态相关词汇‘ecosystem’”); 说说制作海报时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如 “信息收集不全,通过问老师补充了蓝鲸的寿命”); 谈谈对 “人类与动植物关系” 的理解(如 “蓝鲸帮助维持海洋生态,人类要保护它,否则我们的食物也会受影响”)。 (2)小组反思交流 学生分组分享反思内容,互相启发:“我从其他小组的蝴蝶海报学到,用图片展示‘变色过程’更直观;我以前不知道蜜蜂跳舞是为了传递信息,现在明白它们很重要,以后不伤害蜜蜂了。” (3)教师总结评价 教师结合《小组协作与评价表》和展示表现,肯定亮点:“很多小组的海报信息完整,比如第五小组的银杏树海报,写了‘lives for over 200 million years’,还画了不同季节的叶子;展示时大家都能用最高级准确描述特征,进步很大!” 最后升华主题:“正如反思中大家说的 ——‘Take care of animals and plants because we cannot live without them’,希望大家以后不仅自己爱护自然,还能提醒身边人一起守护我们的家园!”
本课总结: Find out who make a poster about a plant or an animal . Take care of animals and plants because we cannot live without them.
板书设计: Project:Make a poster about a plant or an animal 1. What is its name 2. Where does it live / grow 3. Why did you choose it 4. What are some interesting facts about it
作业设计: Basic: Polish your desig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