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保密★启用前2024-2025学年度锡林郭勒盟三县联考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试卷考试分数: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本题2分)下列关于生物体结构层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洋葱表皮—保护组织 B.汗腺—器官C.根尖分生区—分生组织 D.种子—营养组织2.(本题2分)图甲、乙分别是显微镜结构及观察到的洋葱根尖细胞分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乙中⑦要移至视野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B.高倍镜下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图甲中的⑥C.可通过转动①来更换物镜D.若观察时视野较暗,可调节图甲中的③3.(本题2分)如图为人体心脏与血管的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血液由甲向丙流动,则该血管一定是主动脉B.若血液由丙向甲流动,则该血管管壁较厚、弹性较大C.若血液由丙向甲流动,则该血管的内表面一定有瓣膜D.若受伤后鲜红的血液从乙处喷涌而出,应马上在甲处压迫止血4.(本题2分)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比两栖动物更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是( )①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 ②完全用肺呼吸 ③幼体用鳃呼吸 ④皮肤裸露 ⑤生殖和发育离开了水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③④⑤5.(本题2分)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命观念之一。下列选项不符合这一观念的是( )A.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线粒体——制造有机物B.茎中有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C.关节软骨——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D.昆虫的外骨骼——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共7分)6.(本题7分)玉米是重要的农作物,研究提高玉米产量的方法很有价值。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播种要选籽粒饱满的玉米粒,是因为[②] 内贮存的营养物质,能保证正常萌发所需。萌发还需适宜的外界条件,一段时间后图中玉米粒能发芽有 (填字母)。(2分)(2)阴雨连绵的天气会影响玉米的传粉,造成果穗大量缺粒减产(图4)。人们常用人工辅助授粉的方式来弥补,操作方法是:取纸袋套住图3中玉米的(?)处,轻摇玉米茎秆,收集花粉,然后将其倒在雌蕊的(?)上。“?”处分别为______。(1分)A.甲、⑦ B.甲、⑧ C.乙、⑦ D.乙、⑧(3)经传粉、受精后,图1中结构③~⑥是由玉米花[⑨]中的 发育而来。(1分)(4)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吸收的水分绝大多数用于 (填生理作用),但在种植过程中发现部分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适时补充含 的肥料,玉米长势正常。(2分)(5)蔗糖基聚合物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为探究蔗糖基聚合物能否用于玉米增产,研究人员分别用浓度为2%的蔗糖基聚合物水溶液、清水在玉米各个生长期进行叶面喷施,获得如表下结果:处理 苗期 拔节期 抽穗期 灌浆期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光合速率 30.90 37.12 55.60 69.22 14.07 19.28 18.91 22.73呼吸速率 5.13 2.75 10.28 5.78 5.53 3.10 5.67 3.24根据实验结果初步得出蔗糖基聚合物能使玉米增产的结论,其依据是: 。(1分)三、实验探究题(共6分)7.(本题6分)某同学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图2是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物质运输方向,代码Ⅰ、Ⅱ、Ⅲ、Ⅳ表示物质,字母A、B、C、D表示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将图1盆栽植物置于黑暗条件下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 ,将a、b装置置于适宜的条件下,一段时间后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发现b装置叶片会变蓝,结合图2写出该反应的表达式: 。(2分)(2)图2中的①过程和②过程都是通过结构[D] 进出叶片。根吸收的水分向上运输,通过D结构散失,这一过程主要依靠植物的 提供动力。(2分)(3)某同学利用气体传感器等设备对b装置中的气体变化进行了24小时测定,绘制了如图3所示曲线,该曲线表示的气体是 。(1分)(4)该同学还发现温度与植物生长有密切关系。为探究这一问题,该同学将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实验结果如表(mg/h表示毫克/小时)。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如果连续12小时光照,再连续12小时黑暗,则温度控制在 ℃时,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1分)四、资料分析题(共7分)8.(本题7分)请仔细阅读下列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近几年,人们对微塑料的研究颇多。所谓微塑料就是尺寸特别小的塑料颗粒,长度为1μm至5mm,甚至还存在纳米塑料,长度比微塑料更小,仅为<1μm。与微塑料相比,纳米塑料尺寸小,更容易在人体内各个组织器官游走,可以穿过生物屏障(比如细胞膜)并进入生物系统,包括血液、淋巴系统,甚至全身,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更大。生活中,含有微塑料的东西相当广泛。不仅如此,鱼类贝类这些海洋生物的体内也可能存在微塑料的污染,通过摄食会进入我们的体内。也许很多人认为:微塑料属于异物,即便吃进身体也应该会从粪便中排出呀!吃下去的微塑料的确会随着粪便排出一部分,但仍然有一部分会存在于我们身体的其他器官组织中。别小瞧了这些被摄入体内的微塑料,它们会影响微量营养素的吸收;增加肠道不适症状比如腹泻、直肠出血和腹部绞痛;塑料微粒还会刺破和摩擦器官壁诱发炎症。目前微塑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还有很多未知,需要更多探索。微塑料对于人体的危害目前还不明朗,小明阅读完上述材料后,根据材料中给出的内容,结合图做出如下合理推测,请你帮他完善相关问题。(1)科学家在人体血液中检测到了微塑料污染,说明微塑料能够进入人体,小明推测微塑料可能通过饮食进入人体,其中颗粒十分微小的微塑料可能像 (从下列物质中选:葡萄糖、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一样,不经消化直接被吸收进入血液。人的粪便中也发现了微塑料,这些微塑料可能通过 (填图中序号)排出。(2分)(2)人肺部深处也有微塑料的身影,小明推测微塑料可能通过呼吸进入人体,这一部分微塑料在肺部将依次通过 进入血液,这些结构和小肠绒毛一样由 构成,这样的结构特点使得物质更容易通过,体现了生物体 相适应的特点,也正因此微塑料更容易通过这两个途径进入人体。(3分)(3)如果微塑料从肺部进入人体,小明推测它们随血液循环首先进入心脏的哪个腔室 。(1分)(…………○…………内…………○…………装…………○…………订…………○…………线…………○……………………○…………内…………○…………装…………○…………订…………○…………线…………○…………)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外…………○…………装…………○…………订…………○…………线…………○…………)(4)如果微塑料能随尿液排出,小明推测它们可能像葡萄糖一样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生理过程,随着形成的尿液排出。除了排尿外,人体还有哪些排出废物的途径 图中序号)。(1分)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答案第1页,共2页《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试卷》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答案 D A D A A1.D【分析】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经过细胞的分裂、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组织。而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所以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详解】A.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薄壁)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等。保护组织一般由植物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洋葱表皮位于洋葱的最外层,能够保护洋葱内部的结构,符合保护组织的特征,A正确。B.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汗腺包括分泌部和导管,它能够分泌汗液,具有排泄等功能,是由多种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等)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符合器官的定义,B正确。C.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再由这些细胞分化形成其他组织。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根不断生长,符合分生组织的特征,C正确。D.营养(薄壁)组织的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薄壁)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而种子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属于器官层次,它包含了保护组织、营养(薄壁)组织、分生组织等多种组织,并非单纯的营养(薄壁)组织,D错误。故选D。2.A【分析】图甲示显微镜的结构:①转换器;②载物台;③反光镜;④目镜;⑤粗准焦螺旋;⑥细准焦螺旋;图乙示根尖分生区细胞,⑦染色体。【详解】A.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故图乙中⑦要移至视野中央,向左下方移动装片,A错误。B.细准焦螺旋可以小幅度的升降镜筒,能够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高倍镜下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图甲中的⑥细准焦螺旋,B正确。C.物镜安装在转换器上,可通过转动①转换器来更换物镜,C正确。D.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反光镜的平面镜,同时用遮光器的小光圈。如果显微镜视野光线较暗时,用反光镜的凹面镜,并调遮光器至大光圈,D正确。故选A。3.D【分析】血管是人体内血液流动的管道,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将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是动脉,将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的血管是静脉,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详解】A.若血液由甲向丙流动,则该血管是动脉,可能是主动脉,也可能是肺动脉,A错误。BC.若血液由丙向甲流动,则该血管是静脉,管壁较厚、弹性大是动脉血管的特点,并不是所有静脉中都含有静脉瓣,如腹腔内的静脉就不含有瓣膜,BC错误。D.若受伤后鲜红的血液从乙处喷涌而出,说明是动脉血管受伤,应马上按压甲处(近心端)止血,D正确。故选D。4.A【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据此解答。【详解】①爬行类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干燥的陆生环境,正确。②爬行动物终生用肺呼吸,适于陆地生活,正确。③爬行动物终生用肺呼吸,故爬行类的幼体也用肺呼吸,错误。④爬行类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而不是皮肤裸露,错误。⑤爬行动物生殖和发育离开了水适于陆生环境,正确。故选A。5.A【分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现象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包括两层意思:一定的结构产生与之相对应的功能;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详解】A.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可见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产物是有机物和氧,A不符合题意。B.茎的木质部内有导管,能够运输水分和无机盐;而筛管是运输有机物的管道,B符合题意。C.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C不符合题意。D.昆虫的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散失。这是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之一,D不符合题意。故选A。6.(1) 胚乳 BD(2)B(3)受精卵(4) 蒸腾作用 氮(5)光合速率提高,合成有机物增多 呼吸速率降低,有机物分解减少【分析】(1)图1中:①种皮和果皮,②胚乳,③子叶,④胚芽,⑤胚轴,⑥胚根。(2)图3中:甲是玉米的雄花,乙是玉米的雌花;⑦是花药,⑧是柱头,⑨是子房。(3)种子在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萌发。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有足够的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详解】(1)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胚乳中。因此,在播种时,常选籽粒饱满的玉米粒,以确保其②胚乳内贮存有足够的营养物质。种子萌发还需适宜的外界条件,包括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结合题图可知,A缺少水分,不能萌发;B温度适宜,有水分,有空气,可以萌发;C水过量淹没种子,导致种子缺氧,不能萌发;D温度适宜,有水分,有空气,可以萌发;E温度过低,不能萌发。可见,能发芽的组有B和D。(2)为了弥补玉米果穗缺粒减产的不足,人们常用人工辅助授粉的方式。操作方法是:首先取纸袋套住图3中玉米的雄花(甲处,花药所在位置),轻摇玉米茎秆使花粉散出并收集在纸袋中。然后将收集到的花粉倒在雌蕊的柱头上(即乙处的⑧),以完成人工授粉过程。可见,B(甲、⑧)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3)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以后,花的大部分结构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为种皮,受精卵发育为胚。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由④胚芽、⑤胚轴、⑥胚根和③子叶组成。结合题图可知,图1中结构③~⑥是胚,胚是由玉米花⑨子房中的受精卵发育而来。(4)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氮肥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钾肥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磷肥促使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因此,在种植过程中发现部分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应适时补充含氮的肥料。(5)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初步得出蔗糖基聚合物能使玉米增产的结论。其依据主要有两点:一是实验组的光合速率高于对照组,这意味着实验组玉米能够合成更多的有机物,从而为其生长提供更多的能量和物质来源;二是实验组的呼吸速率低于对照组,这意味着实验组玉米在维持生命活动的过程中消耗的有机物较少,有利于其积累更多的有机物用于生长和发育。因此,从这两个方面来看,蔗糖基聚合物确实具有促进玉米增产的潜力。7.(1) 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 水+二氧化碳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2) 气孔 蒸腾作用(3)二氧化碳(4)20【分析】图1中,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玻璃钟罩里的二氧化碳;图2中,箭头表示物质运输方向,Ⅰ、Ⅱ、Ⅲ、Ⅳ表示物质,Ⅰ是水、Ⅱ是二氧化碳、Ⅲ是有机物、Ⅳ是氧气,字母A、B、C、D表示结构,A是导管、B是筛管、C是叶绿体、D是气孔。【详解】(1)在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实验中,实验前将图1盆栽植物置于黑暗条件下处理一昼夜,目的是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淀粉)。这样在后续实验中,检测到的有机物就是植物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新产生的,从而排除叶片内原有有机物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图2中,Ⅰ是水,Ⅱ是二氧化碳,Ⅲ是有机物,Ⅳ是氧气。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其反应表达式为: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 + 氧气。(2)图2中,①过程表示气体进入叶片,②过程表示气体排出叶片,气体进出叶片的通道是气孔,所以结构D是气孔。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开闭受保卫细胞的控制,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根吸收的水分向上运输,通过气孔散失,这一过程称为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为植物吸收水分和运输水分提供了动力,即这一过程主要依靠植物的蒸腾作用提供动力。蒸腾作用产生的蒸腾拉力是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向上运输的主要动力。(3)从图3曲线可以看出,该气体浓度在夜间逐渐升高,在白天逐渐降低。夜间无光,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导致装置内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升高。白天有光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同时呼吸作用仍释放二氧化碳,当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时,装置内二氧化碳浓度会逐渐降低。所以,该曲线表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4)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在黑暗条件下,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消耗有机物。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的量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光合作用速率减去呼吸作用速率);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的量表示呼吸作用速率。有机物积累量可以通过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来计算。对于每个温度,计算12小时光照下的净二氧化碳吸收总量和12小时黑暗下的二氧化碳释放总量。净有机物积累量 = (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的量 ×12) - (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的量 ×12)。20℃:光照下吸收3.25mg/h ×12h = 39mg;黑暗下释放1.50mg/h ×12h =18mg;净积累39mg-18mg =21mg。25℃:光照下吸收3.75mg/h×12h =45mg;黑暗下释放2.25mg/h×12h =27mg;净积累45mg-27mg=18mg其他温度的净积累量均小于20℃和25℃时的积累量。因此,通过计算,温度控制在20℃时,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8.(1) 葡萄糖、水、无机盐、维生素 ⑦(2)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一层上皮细胞 结构和功能(3)左心房(4) ③⑤【分析】图中:A循环系统,B呼吸系统,C皮肤,D泌尿系统,①消化,②吸收,③呼气,④吸气,⑤排汗,⑥排尿,⑦排遗。【详解】(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葡萄糖、水、无机盐、维生素属于小分子物质,不需要经过消化就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颗粒十分微小的微塑料可能像它们一样,不经消化直接被吸收进入血液。图中⑦表示排遗过程,是将未消化的食物残渣(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微塑料随粪便排出是通过⑦排遗途径。(2)在肺部,氧气和二氧化碳等物质交换是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行的,微塑料如果通过呼吸进入人体,也将依次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气体交换,也使得物质更容易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的这种结构特点,使得气体交换等功能更易实现,体现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3)肺部的血液经过肺静脉流回心脏,肺静脉与左心房相连,所以微塑料从肺部进入人体后,随血液循环首先进入心脏的左心房。(4)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微塑料若随尿液排出,首先要经过滤过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微塑料若随尿液排出,在滤过后也要经历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未被重吸收)。人体排泄途径主要有三条,排尿(图中⑥)、排汗(图中⑤,通过皮肤排出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呼气(图中③,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水),因此除了排尿外,还有⑤排汗和③呼气排出废物。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试卷.docx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试卷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