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2张PPT)课时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第2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初中地理中图版(2024)七年级上册情景导入1.结合科学故事、史实材料等,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用数据、类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综合思维)2.观察地球仪,并学会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地理实践力)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0102contents目录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识点一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问题1:右图是什么物体?问题2:它是什么形状?篮球能触摸到球体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问题3:右图是什么物体?问题4:它是什么形状?月球能遥望到球体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问题5:右图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它和我们能触摸到的篮球、遥望到的月球,有什么相似之处?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的形状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过精确测量,人们对地球的形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地球并非正圆球,其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略长。科学家还发现地球的南、北半球不对称,北极半径比南极半径约长40米。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 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形状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1. 中国古代的盖天说、浑天说在古人的眼中,地球是一块平坦的、四方的土地,天空好比一个圆形的屋顶,覆盖着整个地球,即“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这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天圆地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张衡的“浑天说”:其中记载“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1. 中国古代的盖天说、浑天说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2. 西方古人通过月食推测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时看到的地球影子是圆的,太阳和月亮也是球形的,推断地球是球形的。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3. 麦哲伦环球航行首次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人造卫星拍摄了地球照片,确凿地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4. 地球的卫星照片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合作探究结合课本知识,联系现实生活1.北京时间2024年4月28日,我国神舟十七号、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在轨举行交接仪式,两个乘组移交了中国空间站的钥匙。空间站的航天员叔叔们在太空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让我们结合日常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至少说出三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 登高望远要想看的远(范围更大),就要登的更高。合作探究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②海平面上的航船从远方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证明地球是球体合作探究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②驶出岸边,最后消失的是桅杆合作探究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而如果地球表面是平直的……合作探究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发生月食时,月面上显现出的地球阴影边缘呈圆弧形,证明地球是个球体③月食合作探究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合作探究④地球的卫星照片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大小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基本数据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大小思考:图中地球极半径与赤道半径不同,说明了什么?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赤道半径-极半径= 21千米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合作探究2.用你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做比较,感受地球的大小。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相当于 个足球场的总面积(足球场面积约7 000平方米)地球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相当于客机沿赤道飞行 小时(客机平均飞行速度约800千米/时)728.57亿(7.285 7×1010)50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合作探究3.用太阳和月球做比较,感受地球的大小。11 9614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知识点二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的定义人们仿照地球的外形,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而成的模型。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便于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其分布。演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运动状况,使人们更直观地理解地球上出现的一些自然现象。地球仪的作用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轴北极南极纬线地球仪上的构成经线赤道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轴:地球自转轴地球仪上的构成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北极:地球上的最北点南极:地球上的最南点地球仪上的构成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赤道: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地球仪上的构成合作探究从地球与地球仪体积的大小考虑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4.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而我们看到的地球仪为什么都是规则的正球体呢?答案 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 378千米,极半径为6 357千米,相差只有21千米。将地球按比例缩小到地球仪的大小时,赤道半径和极半径的差异可忽略不计,所以我们看到的地球仪和规则的正球体无异。课堂小结地球仪盖天说→浑天说月食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平均半径 千米最大周长 千米表面积 平方千米63714万5.1亿认识过程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形状大小模型地球当堂检测 (2024·广东深圳期中)某科幻电影讲述了2075年太阳即将毁灭,依靠太阳为生的地球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人类将开启寻找新家园的故事。完成1~3题。1.我们如今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以下人类对地球探索历程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C.①④③② D.①④②③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先是主观臆想提出的“盖天说”,再是根据太阳与月球的形状来观测猜想,到了近代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首次证明了地球是球体,再到现代的卫星照片,能清晰地认识到地球是个球体,故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是①④③②。2.地球作为人类生存的家园,对以下其真实形状的描述,正确的是A.天圆地方B.天如斗笠,地如覆盘C.地球是正圆形D.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正圆球,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3.下列关于地球的描述,错误的是A.平均半径约6 371千米B.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C.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D.赤道半径约6 371千米由所学知识可知,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 371千米,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 378千米。4.小亮把乒乓球穿在铁丝上,经过反复调整,最终制作正确的地球仪是地球仪的地轴是倾斜的,上端为北极点,下端为南极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