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小学二年级上册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 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小学二年级上册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

资源简介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教案
第一单元 过好节假日
第3课 团团圆圆过中秋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知晓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认同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内涵。
道德素养:学会传承中秋团圆、重阳敬老习俗,提升传统美德践行素养。
法治观念:了解农民丰收节设立意义,树立尊重农耕文化的意识。
健全人格:体会节日中亲情与思念,培养热爱生活、感恩家人的心态。
责任意识:明确参与节日活动、传承习俗的责任,助力文化传承。
【教学重点】
学会传承中秋团圆、重阳敬老习俗,提升传统美德践行素养。
【教学难点】
体会节日中亲情与思念,培养热爱生活、感恩家人的心态。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观看视频《中秋节的来历》,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凉爽的秋天悄悄来临,带来了充满温情的传统节日!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藏着吃月饼、赏月的甜蜜习俗,更装着一家人团圆的幸福。除了中秋,秋天还有敬老的重阳节、庆丰收的农民丰收节等特别节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秋天的节日,感受其中的文化与温暖吧! 下面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
【新课教学】
【活动一】这样过中秋
说一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各地过中秋节有不同的习俗。你知道哪些呢?
学生观看图片回答,老师点拨:赏月、吃月饼、玩花灯、猜灯迷、燃灯、唱桂花酒等。
看一看:观看图片,说一说中秋节的习俗。
吃月饼——阖家共品月饼,寓意团圆美满庆中秋。
中秋祭月赏月——虔诚祭月祈福,愿家人安康顺遂无忧。
玩花灯 猜灯迷——孩童手提花灯,欢乐嬉戏添节日氛围。
中秋放孔明灯——众人放飞孔明灯,寄托心中美好祈愿。
【活动二】中秋节,团圆夜
说一说:我和爸妈回到了爷爷奶奶家,一家人过了一个团团圆圆的中秋节。
爷爷给我们讲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在香港的姑姑打来了问候的电话。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赏月,吃着奶奶做的月饼,有说有笑,真是高兴啊!
我想,如果每年中秋节都能团团圆圆,那该多好哇。
看一看:学生观看图片,老师点拨:中秋节这天,天上月圆,人间团圆。团聚与思念,都是中秋节的味道。
读一读:同学们,古诗词中有很多咏月思新的佳句。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活动三】秋天里还有什么节日
读一读:重阳节,农历的九月初九是中国的重阳节。因为中国古代把“九”看作阳数,九月九日是二九相重,所以叫“重阳”。
说一说:古代重阳节有敬老的传统,“九九”又有长久长寿的意思。所以重阳节也叫“敬老节”。
看一看:重阳节吃“重阳糕”的寓意:“糕”字与“高”同音,象征着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不断进步和提高。吃重阳糕寓意着登高望远,来年越走越高,节节高升。
看一看:观看图片,了解重阳节的主要风俗。提示:登高、赏菊并饮菊花酒、吃重阳糕、佩戴茱萸、祭拜先人、敬老崇孝。
读一读:重阳节的诗词
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秋天的节日呢?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 ,于2018年设立,节日时间为每年“秋分”。
温馨提示:中国农民丰收节于 2018 年设立,每年秋分日举办。以 “庆丰收、促和美” 为主题,开展农事体验、民俗展演等活动。既致敬农民辛勤劳作,传承农耕文化,又推动乡村产业发展,让丰收成为全民共享的节日,助力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
苗族过赶秋节时,人们聚在一起,打秋千,唱歌跳舞,还推选“秋老人”祝贺大家喜获丰收。
藏族过望果节时,人们一上进心围着田地转圈,庆祝丰收,还举办热闹的歌舞表演,射箭等活动。
【课堂练习】
判断题,你认为正确的在括号里画“ ”,认为不正确的在括号里画“x”:
1.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
2. 人们会在中秋节的时候吃粽子。( x )
3. 中国古代把“九”看作阳数,九月九日是二九相重,所以叫“重阳”。( )
4. 只有到了重阳节这一天,我们才需要尊敬老人。( x )
5. 重阳节又叫“敬老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
6. 秋天是一个成熟的季节,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
【结束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中秋的月饼与圆月,知道重阳要敬老登高,还了解了农民丰收节的热闹。这些秋天的节日里,藏着团圆的温暖、敬老的善意和丰收的喜悦。希望大家把今天学到的习俗记在心里,下次过节时和家人一起体验,把这些美好的文化一直传承下去,好不好呀?
【本课小结】
2 /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