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四川省达州市2024年达州市(7+3)2024-2025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中生物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四川省达州市2024年达州市(7+3)2024-2025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中生物学试题

资源简介

四川省达州市2024年达州市(7+3)2024-2025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中生物学试题
一、选择题(共28个小题,共76分。1-12小题为物理题,每小题3分。13-20小题为化学题,每小题3分。21—28小题为生物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4九上·达州期中)下列植物的繁殖方式,不正确的是(  )
A.小麦、高粱用种子来繁殖,属于有性生殖
B.甘蔗、木薯用茎扦插,属于无性生殖中的营养生殖
C.无性生殖可保证甘蔗、木薯后代的基因稳定
D.有性生殖经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后代性状更稳定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解答】A.种子的主要结构是胚,胚是受精卵发育来的,受精卵的形成经过了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所以,小麦、高粱用种子来繁殖,属于有性生殖,A说法正确。
B.甘蔗、木薯用茎扦插的过程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的茎产生新个体,因此这都属于无性生殖,植物的茎是属于营养器官,所以用茎繁殖后代的方式称为营养生殖,B说法正确。
C.无性生殖是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可以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所以,无性生殖可保证甘蔗、木薯后代的基因稳定,C说法正确。
D.有性生殖经过了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具有亲代双方的遗传物质,可产生可遗传的变异,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的生殖,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
植物的生殖根据是否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分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1)无性生殖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是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营养繁殖(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无性生殖具有保留母本优良性状、缩短植物生长周期、实现生物的快速繁殖的特点。
(2)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如用种子繁殖后代。
2.(2024九上·达州期中)在人的生殖过程中,父方和母方体细胞中的一对染色体及这对染色体上一对基因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人体的细胞中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在人的细胞中都成对存在
B.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
C.每条染色体上都有多个DNA分子
D.每个DNA分子上只含有一个基因
【答案】B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A.通常情况下,染色体在人的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但是,在形成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时,成对的染色体要两两分开,所以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呈单条存在,A说法错误。
B.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不成对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因此,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B说法正确
C.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通常情况下,一条染色体上有一条DNA分子,C说法错误。
D.通常情况下,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而每个DNA分子上含有许多个基因,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等基础知识,难度一般,熟记即可。
(1)细胞中含有细胞核,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DNA呈双螺旋结构,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2)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体细胞中的少一半。在形成受精卵时,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染色体的数量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量,生物体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从而使后代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
3.(2024九上·达州期中)生物通过生殖繁衍后代,使物种得以延续。下列图示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四个图所示动物的发育方式都是完全变态发育
B.四个图所示的动物的生殖方式都是有性生殖、卵生
C.四个图所示动物的受精方式都是体内受精
D.图丁中将来发育成雏鸟的结构是③
【答案】B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鸟卵的结构
【解析】【解答】A.图甲可以看出,蝗虫的发育经过了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表示不完全变态发育;图乙的发育经过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表示完全变态发育;图丙表示青蛙的变态发育;图丁无变态发育,A说法错误。
B.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的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图中的动物都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都属于有性生殖,卵生,B说法正确。
C.图丙中,青蛙的受精在水中完成,所以,受精方式为体外受精,C说法错误。
D.图丁中,①是卵壳,②是胚盘,③是卵黄,④是卵白。其中,②胚盘将来发育成雏鸟的结构,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鸟卵的结构及各组分的功能,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1)昆虫的发育为变态发育,分为不完全变态发育和完全变态发育。
①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
②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
(2)鸟卵的结构包括:胚盘,卵壳,系带,卵黄膜,卵黄,气室,卵白,卵壳膜。
①卵壳起保护作用;内层卵壳膜和外层卵壳膜起保护作用;
②气室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③卵白既有保护卵细胞又有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
④卵黄系带起到固定卵黄的作用;
⑤卵黄膜是紧包在卵黄外面的膜,起保护作用;
⑥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⑦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将来发育成胚胎。
4.(2024九上·达州期中)下图是洋洋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排序图及染色体组成成分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洋洋是个男孩 B.洋洋体细胞中有22对染色体
C.②是DNA,③是蛋白质 D.③中储存着遗传信息
【答案】D
【知识点】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解析】【解答】A.由图可以看出,图中的第23对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所以,此图表示女性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的组成,说明洋洋是个女孩,A说法错误。
B.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23对,有22对常染色体,一对XX性染色体,可见B说法错误。
C.图中,①是染色体,②是蛋白质,③是DNA,①染色体是由③DNA分子和②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C说法错误。
D.图中,③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储存着特定的遗传信息,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人类的染色体组成及性别决定,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1)在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共23对染色体,组成为22对常染色体+性染色体,性染色体大小不同,性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
(2)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5.(2024九上·达州期中)人类的发际线有两种:有美人尖和无美人尖,受一对基因A、a控制,现有一个家庭中,父母和儿子都有美人尖,女儿却是无美人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有美人尖是显性性状,无美人尖是隐性性状
B.基因A和a位于同一对染色体的相同位置
C.母亲和女儿的基因组成分别是AA和aa
D.儿子基因组成为AA的可能性是1/3
【答案】C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A.根据题干所述,父母都有美人尖,而女儿却是无美人尖,这说明子代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所以,可以推断,有美人尖是显性性状,无美人尖是隐性性状,A说法正确。
B.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基因A和a是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它们位于一对染色体的相同的位置上,B说法正确。
C.根据题干所述,父母都有美人尖,而女儿却是无美人尖,可以推测父母的基因型都为Aa,女儿无美人尖,女儿的基因型为aa,遗传图解如下图:
C说法错误。
D.从以上遗传图解看出,父母生出儿子有美人尖,其中基因组成为AA的可能性是1/3,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基因的显隐性、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等基础内容,此部分内容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基础内容。
(1)生物的性状是由成对的基因控制的,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6.(2024九上·达州期中)如图为某家族高雪氏病(一种脂代谢紊乱病)的遗传图谱,Ⅰ、Ⅱ、Ⅲ分别表示三代人,相应基因用D、d表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从遗传图谱可知,高雪氏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
B.Ⅱ3产生的精子染色体组成为22条+X或22条+Y
C.I1基因组成是Dd,Ⅱ4基因组成是DD或Dd
D.Ⅱ5和Ⅱ6再生一个孩子,是正常男孩的概率为3/8
【答案】C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A.根据遗传图解可以看出:1I3 和114均正常,而Ⅲ7患病,即后代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可以推断该遗传病为隐性基因遗传病,A说法正确。
B.在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会分开,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呈单条存在,即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条+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条+Y染色体的精子。图中可以看出,Ⅱ3表示男性,其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是22条+X或22条+Y, B说法正确。
C.根据遗传图解可以看出,Ⅰ1正常,Ⅰ2患病,所以,Ⅰ1的基因型为DD或Dd,Ⅰ2的基因型为dd,
又II4的后代有患者,所以,II4的基因组成为Dd,可见C说法错误。
D.Ⅱ5和Ⅱ6表现正常,而生下患病的孩子Ⅲ9,因此Ⅱ5和Ⅱ6的基因组成都是Dd。若Ⅱ5和Ⅱ6再生育一个孩子,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因此,这对夫妻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是3/4,生男孩的概率是1/2,故这对夫妻生正常男孩的概率是3/4X1/2= 3/8,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基因的显隐性、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等基础内容,此部分内容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基础内容。
(1)生物的性状是由成对的基因控制的,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3)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基因都要分开,染色体、基因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不成对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7.(2024九上·达州期中)已知马蛔虫体细胞内有2对染色体,下图表示马蛔虫的几种细胞,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③是体细胞,含有两条染色体
B.①是生殖细胞,其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C.①②为生殖细胞,是亲子代之间基因传递的“桥梁”
D.一条染色体上只能包含一个基因
【答案】C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A.图中,③中的染色体都含有成对的染色体,可以推测是体细胞,A说法错误。
B.图中,①和②都是生殖细胞,但是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是单条存在的,不成对,B说法错误。
C.图中,①和②都含有两条染色体,并且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也不成对,属于生殖细胞,是亲子代之间基因传递的“桥梁”,C说法正确。
D.通常情况下,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
(1)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基因都要分开,染色体、基因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不成对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细胞核中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的结构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贮存着遗传信息,每条染色体包含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小分子片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8.(2024九上·达州期中)黑皮花生营养价值较高,是由普通花生经辐射选育而成,可留种使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与普通花生相比,黑皮花生的遗传物质已改变
B.黑皮花生是由普通花生定向变异产生的
C.黑皮花生的出现说明变异需在特定情况下产生
D.黑皮花生的这种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答案】A
【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生物变异的应用;生物的变异现象
【解析】【解答】A.根据题干所述,黑皮花生是由普通花生经辐射选育而成,在此过程中花生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A说法正确。
B.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中一种普遍现象,变异是不定向的,B说法错误。
C.变异具有普遍性,但是变异是不定向的,新的变异也不一定更适应生活环境,C说法错误。
D.黑皮花生是由普通花生经辐射选育而成,在此过程中花生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因此可以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变异的类型,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
(1)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2)变异具有普遍性。变异是不定向的,有的变异是有利的,有的变异是不利的;有的变异适应环境,有的变异不适应环境。有利变异、适应环境的变异是经过自然选择和积累形成的。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14分)
9.(2024九上·达州期中)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使生命得到延续和发展。如图为生物个体生殖发育的相关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M代表的是   发育。若图乙表示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为提高蚕丝产量,应延长的发育时期是   (填字母)期。
(2)图丙是鸟卵的结构示意图,其中①   里面含有细胞核,②是胚胎发育的主要营养来源。
(3)图丁所示的繁殖方式为植物的   。
【答案】(1)变态;A
(2)胚盘
(3)嫁接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植物的无性生殖;鸟卵的结构
【解析】【解答】(1)题干中,蝗虫和家蚕都属于昆虫,昆虫的发育均为变态发育,蝗虫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家蚕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青蛙的发育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所以,图甲中M代表的是三者发育的共同点,均为变态发育。若图乙表示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家蚕在幼虫时期吐丝结茧,所以,为提高蚕丝产量,应延长的发育时期是A幼虫期。
(2)图丙中,①是胚盘,②是卵黄,③是卵白、④是卵壳。①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②卵黄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来源。
(3)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图丁所示的繁殖方式为植物的嫁接(或无性生殖)。嫁接时应当使1接穗和2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嫁接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繁殖,保证了后代性状的稳定性,接穗决定品种的优劣。
故答案为:(1)变态、A;(2)胚盘;(3)嫁接。
【分析】此题考查昆虫的生殖和发育、鸟卵的结构及各组分的功能、营养繁殖等基础知识,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1)昆虫的发育为变态发育,分为不完全变态发育和完全变态发育。
①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
②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
(2)鸟卵的结构包括:胚盘,卵壳,系带,卵黄膜,卵黄,气室,卵白,卵壳膜。
①卵壳起保护作用;内层卵壳膜和外层卵壳膜起保护作用;
②气室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③卵白既有保护卵细胞又有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
④卵黄系带起到固定卵黄的作用;
⑤卵黄膜是紧包在卵黄外面的膜,起保护作用;
⑥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⑦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将来发育成胚胎。
(1)蝗虫和家蚕的发育均为变态发育,蝗虫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家蚕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青蛙的发育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所以,图甲中M代表的是三者发育的共同点,均为变态发育。若图乙表示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家蚕在幼虫时期吐丝结茧,所以,为提高蚕丝产量,应延长的发育时期是A幼虫期。
(2)图丙是鸟卵的结构示意图其中①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②卵黄是胚胎发育的主要营养来源。
(3)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图丁所示的繁殖方式为植物的嫁接(或无性生殖),其成活的关键是使1接穗和2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10.(2024九上·达州期中)大熊猫是我国珍稀保护动物,为世人所喜爱。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发布了患上“白化病”的大熊猫照片。图甲为“白化病”大熊猫遗传图解,图乙为染色体和DNA的关系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图甲可以推测出子代“白化”大熊猫的基因组成是   (用A、a表示)。
(2)大熊猫的体细胞中有21对染色体,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   ;它的性别决定与人类相似,精子中的性染色体组成是   。
(3)图乙染色体的组成中,   (填序号)不是遗传物质。
(4)新鲜马粪中含有两种“抗冷分子”。大熊猫用马粪“洗澡”,增强抗寒能力的这种变异属于   (填“可遗传”或“不遗传”)的变异。
【答案】(1)aa
(2)21条;X或Y
(3)②
(4)不遗传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1)由图甲可以看出,熊猫亲代都正常,而子代中出现了白化病的个体,说明白化病是隐性性状,且大熊猫亲代基因为杂合,子代白化病基因为隐性纯合,所以,子代“白化”大熊猫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下:
(2)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所以,大熊猫的体细胞中有21对染色体,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21条;它的性别决定与人类相似,精子中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或Y。
(3)图乙中,①是染色体,②是蛋白质,③是DNA。染色体由③DNA和②蛋白质两部分组成,其中②蛋白质不具有遗传性,不是遗传物质,③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4)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生物的变异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这种变异一般不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题干中,新鲜马粪中含有两种“抗冷分子”。大熊猫用马粪“洗澡”,增强抗寒能力的这种变异属于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故答案为:(1)aa;(2)21条、X或Y;(3)②;(4)不遗传。
【分析】此题考查染色体的组成、基因的显隐性与性状遗传、变异的类型扥基础内容,考查点笔记较多,熟记即可。
(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2)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3)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所以,根据甲组的遗传规律(亲代:正常×正常→子代出现:白化),可推知正常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AA或Aa),白化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aa)。白化子代的基因组成是aa,一个a基因来自父方,一个a基因来自母方,因此正常亲代的基因组成为Aa和Aa,遗传图解如下:
所以,图甲可以推测出大熊猫“白化”这一性状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子代“白化”大熊猫的基因组成是aa。
(2)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所以,大熊猫的体细胞中有21对染色体,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21条;它的性别决定与人类相似,精子中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或Y。
(3)染色体由③DNA和②蛋白质两部分组成,其中②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③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4)生物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这种变异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可遗传的变异。生物的变异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这种变异一般不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所以,新鲜马粪中含有两种“抗冷分子”。大熊猫用马粪“洗澡”,增强抗寒能力的这种变异属于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的不可遗传变异。
11.(2024九上·达州期中)小明为先天性多指,学习了生物学后,他调查了自己家庭中关于多指的遗传情况(如图一所示),并且他通过研究绘制出了另一个多指家庭在生殖过程中关于该性状的遗传示意图,显、隐性基因分别用B、b表示(如图二所示)。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一中可推断出属于显性性状的是   。若小明的父母准备生第三个孩子,生个正常女孩的可能性为   。
(2)小明对同卵双胞胎姐妹小红与小兰进行了调查,发现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她们,成年后肤色、行为方式等出现很大差异。由此可见,生物体性状表现是   共同作用的结果。
(3)小明又对小刚家人的眼睑、酒窝、肤色等特征做了调查,请据下表回答问题:
     成员 特征 父亲 母亲 小刚
眼睑 双眼皮 单眼皮 单眼皮
酒窝 有酒窝 有酒窝 无酒窝
肤色 正常肤色 正常肤色 白化病
假设有酒窝相对于无酒窝为显性(显、隐性基因分别用D、d表示),那么小刚父亲和母亲的基因组成分别为   。
(4)白化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因酪氨酸酶丢失或者功能减弱而出现皮肤、眉毛、头发及其他体毛都呈白色或黄白色等症状。如果小刚的母亲再次怀孕,她所怀胎儿肤色的基因型有   种可能。
【答案】(1)多指;1/8
(2)基因和环境
(3)Dd和Dd
(4)3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由在图一可以看出,父母是多指的,子女中有正常指,即后代出现了新的性状,可以判断,正常指是隐性性状,多指为显性性状。如果显、隐性基因分别用B、b表示,则姐姐的基因组成为bb,所以父亲和母亲的基因组成中都有b,又因为父母都是多指,所以父母的基因组成都为Bb。所以他们生个正常孩子的可能性为25%或1/4,而生男生女的概率各占50%,所以他们生个正常孩子的可能性为1/8。遗传图解如图:
(2)根据题干所述,小红与小兰是同卵双胞胎,所以,她们两人的基因型是相同的,但她们各自生活在不同环境中,两人肤色、行为方式等出现很大差异。由此可见,生物体有许多性状表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3)根据表格中信息可以看出,小刚无酒窝,小刚的父亲和母亲都有酒窝,即后代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所以,可以推测,小刚的无酒窝性状为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
这两个d分别来自父亲和目前,又因为父母都有酒窝,因此那么小刚父亲和母亲的基因组成分别为Dd和Dd。遗传图解如图:
(4)根据表格中信息可以看出,小刚为白化病患者。父亲和母亲肤色都正常,可以推测:
白化病是隐性遗传病,假如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因此可判断小刚的基因组成为aa,小刚父母的基因组成则为Aa和Aa,所以如果小刚的母亲再次怀孕,她所怀胎儿肤色的基因型有3种可能,分别为AA,Aa和aa。遗传图解如图:
故答案为:(1)多指、1/8;(2)基因和环境;(3)Dd和Dd;(4)3。
【分析】此题考查基因的显隐性与性状遗传,此部分内容为重点内容,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基础知识。
(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3)在生殖过程中,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一种是含有X染色体的,另一种是含Y染色体的,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是含有X染色体的;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X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X,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女孩;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Y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Y,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男孩;而男性产生的两种类型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几率是相等的,即生男生女的机会相等。
(1)在图一中,父母多指,子女中有正常指,可见正常指这一性状隐藏在多指性状中,所以,正常指是隐性性状,多指为显性性状。如果显、隐性基因分别用B、b表示,则姐姐的基因组成为bb,所以父亲和母亲的基因组成中都有b,又因为父母都是多指,所以父母的基因组成都为Bb。所以他们生个正常孩子的可能性为25%或1/4,而生男生女的概率各占50%,所以他们生个正常孩子的可能性为1/8。遗传图解如图:
(2)同卵双胞胎姐妹小红与小兰基因组成完全相同,但各自生活在不同环境中,两人肤色、行为方式等出现很大差异。由此可见,生物体有许多性状表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3)假设有酒窝相对于无酒窝为显性(显、隐性基因分别用D、d表示),小刚为无酒窝,所以基因组成为dd,两个d分别来自父亲和目前,又因为父母都有酒窝,因此那么小刚父亲和母亲的基因组成分别为Dd和Dd。遗传图解如图:
(4)白化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如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因此可判断小刚的基因组成为aa,小刚父母的基因组成则为Aa和Aa,所以如果小刚的母亲再次怀孕,她所怀胎儿肤色的基因型有3种可能,分别为AA,Aa和aa。遗传图解如图:
1 / 1四川省达州市2024年达州市(7+3)2024-2025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中生物学试题
一、选择题(共28个小题,共76分。1-12小题为物理题,每小题3分。13-20小题为化学题,每小题3分。21—28小题为生物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4九上·达州期中)下列植物的繁殖方式,不正确的是(  )
A.小麦、高粱用种子来繁殖,属于有性生殖
B.甘蔗、木薯用茎扦插,属于无性生殖中的营养生殖
C.无性生殖可保证甘蔗、木薯后代的基因稳定
D.有性生殖经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后代性状更稳定
2.(2024九上·达州期中)在人的生殖过程中,父方和母方体细胞中的一对染色体及这对染色体上一对基因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人体的细胞中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在人的细胞中都成对存在
B.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
C.每条染色体上都有多个DNA分子
D.每个DNA分子上只含有一个基因
3.(2024九上·达州期中)生物通过生殖繁衍后代,使物种得以延续。下列图示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四个图所示动物的发育方式都是完全变态发育
B.四个图所示的动物的生殖方式都是有性生殖、卵生
C.四个图所示动物的受精方式都是体内受精
D.图丁中将来发育成雏鸟的结构是③
4.(2024九上·达州期中)下图是洋洋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排序图及染色体组成成分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洋洋是个男孩 B.洋洋体细胞中有22对染色体
C.②是DNA,③是蛋白质 D.③中储存着遗传信息
5.(2024九上·达州期中)人类的发际线有两种:有美人尖和无美人尖,受一对基因A、a控制,现有一个家庭中,父母和儿子都有美人尖,女儿却是无美人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有美人尖是显性性状,无美人尖是隐性性状
B.基因A和a位于同一对染色体的相同位置
C.母亲和女儿的基因组成分别是AA和aa
D.儿子基因组成为AA的可能性是1/3
6.(2024九上·达州期中)如图为某家族高雪氏病(一种脂代谢紊乱病)的遗传图谱,Ⅰ、Ⅱ、Ⅲ分别表示三代人,相应基因用D、d表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从遗传图谱可知,高雪氏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
B.Ⅱ3产生的精子染色体组成为22条+X或22条+Y
C.I1基因组成是Dd,Ⅱ4基因组成是DD或Dd
D.Ⅱ5和Ⅱ6再生一个孩子,是正常男孩的概率为3/8
7.(2024九上·达州期中)已知马蛔虫体细胞内有2对染色体,下图表示马蛔虫的几种细胞,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③是体细胞,含有两条染色体
B.①是生殖细胞,其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C.①②为生殖细胞,是亲子代之间基因传递的“桥梁”
D.一条染色体上只能包含一个基因
8.(2024九上·达州期中)黑皮花生营养价值较高,是由普通花生经辐射选育而成,可留种使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与普通花生相比,黑皮花生的遗传物质已改变
B.黑皮花生是由普通花生定向变异产生的
C.黑皮花生的出现说明变异需在特定情况下产生
D.黑皮花生的这种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14分)
9.(2024九上·达州期中)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使生命得到延续和发展。如图为生物个体生殖发育的相关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M代表的是   发育。若图乙表示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为提高蚕丝产量,应延长的发育时期是   (填字母)期。
(2)图丙是鸟卵的结构示意图,其中①   里面含有细胞核,②是胚胎发育的主要营养来源。
(3)图丁所示的繁殖方式为植物的   。
10.(2024九上·达州期中)大熊猫是我国珍稀保护动物,为世人所喜爱。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发布了患上“白化病”的大熊猫照片。图甲为“白化病”大熊猫遗传图解,图乙为染色体和DNA的关系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图甲可以推测出子代“白化”大熊猫的基因组成是   (用A、a表示)。
(2)大熊猫的体细胞中有21对染色体,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   ;它的性别决定与人类相似,精子中的性染色体组成是   。
(3)图乙染色体的组成中,   (填序号)不是遗传物质。
(4)新鲜马粪中含有两种“抗冷分子”。大熊猫用马粪“洗澡”,增强抗寒能力的这种变异属于   (填“可遗传”或“不遗传”)的变异。
11.(2024九上·达州期中)小明为先天性多指,学习了生物学后,他调查了自己家庭中关于多指的遗传情况(如图一所示),并且他通过研究绘制出了另一个多指家庭在生殖过程中关于该性状的遗传示意图,显、隐性基因分别用B、b表示(如图二所示)。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一中可推断出属于显性性状的是   。若小明的父母准备生第三个孩子,生个正常女孩的可能性为   。
(2)小明对同卵双胞胎姐妹小红与小兰进行了调查,发现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她们,成年后肤色、行为方式等出现很大差异。由此可见,生物体性状表现是   共同作用的结果。
(3)小明又对小刚家人的眼睑、酒窝、肤色等特征做了调查,请据下表回答问题:
     成员 特征 父亲 母亲 小刚
眼睑 双眼皮 单眼皮 单眼皮
酒窝 有酒窝 有酒窝 无酒窝
肤色 正常肤色 正常肤色 白化病
假设有酒窝相对于无酒窝为显性(显、隐性基因分别用D、d表示),那么小刚父亲和母亲的基因组成分别为   。
(4)白化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因酪氨酸酶丢失或者功能减弱而出现皮肤、眉毛、头发及其他体毛都呈白色或黄白色等症状。如果小刚的母亲再次怀孕,她所怀胎儿肤色的基因型有   种可能。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解答】A.种子的主要结构是胚,胚是受精卵发育来的,受精卵的形成经过了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所以,小麦、高粱用种子来繁殖,属于有性生殖,A说法正确。
B.甘蔗、木薯用茎扦插的过程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的茎产生新个体,因此这都属于无性生殖,植物的茎是属于营养器官,所以用茎繁殖后代的方式称为营养生殖,B说法正确。
C.无性生殖是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可以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所以,无性生殖可保证甘蔗、木薯后代的基因稳定,C说法正确。
D.有性生殖经过了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具有亲代双方的遗传物质,可产生可遗传的变异,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的生殖,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
植物的生殖根据是否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分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1)无性生殖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是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营养繁殖(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无性生殖具有保留母本优良性状、缩短植物生长周期、实现生物的快速繁殖的特点。
(2)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如用种子繁殖后代。
2.【答案】B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A.通常情况下,染色体在人的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但是,在形成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时,成对的染色体要两两分开,所以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呈单条存在,A说法错误。
B.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不成对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因此,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B说法正确
C.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通常情况下,一条染色体上有一条DNA分子,C说法错误。
D.通常情况下,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而每个DNA分子上含有许多个基因,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等基础知识,难度一般,熟记即可。
(1)细胞中含有细胞核,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DNA呈双螺旋结构,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2)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体细胞中的少一半。在形成受精卵时,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染色体的数量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量,生物体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从而使后代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
3.【答案】B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鸟卵的结构
【解析】【解答】A.图甲可以看出,蝗虫的发育经过了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表示不完全变态发育;图乙的发育经过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表示完全变态发育;图丙表示青蛙的变态发育;图丁无变态发育,A说法错误。
B.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的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图中的动物都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都属于有性生殖,卵生,B说法正确。
C.图丙中,青蛙的受精在水中完成,所以,受精方式为体外受精,C说法错误。
D.图丁中,①是卵壳,②是胚盘,③是卵黄,④是卵白。其中,②胚盘将来发育成雏鸟的结构,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鸟卵的结构及各组分的功能,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1)昆虫的发育为变态发育,分为不完全变态发育和完全变态发育。
①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
②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
(2)鸟卵的结构包括:胚盘,卵壳,系带,卵黄膜,卵黄,气室,卵白,卵壳膜。
①卵壳起保护作用;内层卵壳膜和外层卵壳膜起保护作用;
②气室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③卵白既有保护卵细胞又有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
④卵黄系带起到固定卵黄的作用;
⑤卵黄膜是紧包在卵黄外面的膜,起保护作用;
⑥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⑦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将来发育成胚胎。
4.【答案】D
【知识点】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解析】【解答】A.由图可以看出,图中的第23对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所以,此图表示女性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的组成,说明洋洋是个女孩,A说法错误。
B.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23对,有22对常染色体,一对XX性染色体,可见B说法错误。
C.图中,①是染色体,②是蛋白质,③是DNA,①染色体是由③DNA分子和②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C说法错误。
D.图中,③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储存着特定的遗传信息,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人类的染色体组成及性别决定,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1)在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共23对染色体,组成为22对常染色体+性染色体,性染色体大小不同,性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
(2)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5.【答案】C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A.根据题干所述,父母都有美人尖,而女儿却是无美人尖,这说明子代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所以,可以推断,有美人尖是显性性状,无美人尖是隐性性状,A说法正确。
B.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基因A和a是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它们位于一对染色体的相同的位置上,B说法正确。
C.根据题干所述,父母都有美人尖,而女儿却是无美人尖,可以推测父母的基因型都为Aa,女儿无美人尖,女儿的基因型为aa,遗传图解如下图:
C说法错误。
D.从以上遗传图解看出,父母生出儿子有美人尖,其中基因组成为AA的可能性是1/3,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基因的显隐性、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等基础内容,此部分内容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基础内容。
(1)生物的性状是由成对的基因控制的,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6.【答案】C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A.根据遗传图解可以看出:1I3 和114均正常,而Ⅲ7患病,即后代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可以推断该遗传病为隐性基因遗传病,A说法正确。
B.在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会分开,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呈单条存在,即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条+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条+Y染色体的精子。图中可以看出,Ⅱ3表示男性,其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是22条+X或22条+Y, B说法正确。
C.根据遗传图解可以看出,Ⅰ1正常,Ⅰ2患病,所以,Ⅰ1的基因型为DD或Dd,Ⅰ2的基因型为dd,
又II4的后代有患者,所以,II4的基因组成为Dd,可见C说法错误。
D.Ⅱ5和Ⅱ6表现正常,而生下患病的孩子Ⅲ9,因此Ⅱ5和Ⅱ6的基因组成都是Dd。若Ⅱ5和Ⅱ6再生育一个孩子,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因此,这对夫妻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是3/4,生男孩的概率是1/2,故这对夫妻生正常男孩的概率是3/4X1/2= 3/8,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基因的显隐性、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等基础内容,此部分内容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基础内容。
(1)生物的性状是由成对的基因控制的,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3)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基因都要分开,染色体、基因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不成对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7.【答案】C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A.图中,③中的染色体都含有成对的染色体,可以推测是体细胞,A说法错误。
B.图中,①和②都是生殖细胞,但是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是单条存在的,不成对,B说法错误。
C.图中,①和②都含有两条染色体,并且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也不成对,属于生殖细胞,是亲子代之间基因传递的“桥梁”,C说法正确。
D.通常情况下,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
(1)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基因都要分开,染色体、基因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不成对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细胞核中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的结构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贮存着遗传信息,每条染色体包含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小分子片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8.【答案】A
【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生物变异的应用;生物的变异现象
【解析】【解答】A.根据题干所述,黑皮花生是由普通花生经辐射选育而成,在此过程中花生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A说法正确。
B.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中一种普遍现象,变异是不定向的,B说法错误。
C.变异具有普遍性,但是变异是不定向的,新的变异也不一定更适应生活环境,C说法错误。
D.黑皮花生是由普通花生经辐射选育而成,在此过程中花生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因此可以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变异的类型,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
(1)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2)变异具有普遍性。变异是不定向的,有的变异是有利的,有的变异是不利的;有的变异适应环境,有的变异不适应环境。有利变异、适应环境的变异是经过自然选择和积累形成的。
9.【答案】(1)变态;A
(2)胚盘
(3)嫁接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植物的无性生殖;鸟卵的结构
【解析】【解答】(1)题干中,蝗虫和家蚕都属于昆虫,昆虫的发育均为变态发育,蝗虫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家蚕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青蛙的发育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所以,图甲中M代表的是三者发育的共同点,均为变态发育。若图乙表示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家蚕在幼虫时期吐丝结茧,所以,为提高蚕丝产量,应延长的发育时期是A幼虫期。
(2)图丙中,①是胚盘,②是卵黄,③是卵白、④是卵壳。①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②卵黄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来源。
(3)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图丁所示的繁殖方式为植物的嫁接(或无性生殖)。嫁接时应当使1接穗和2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嫁接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繁殖,保证了后代性状的稳定性,接穗决定品种的优劣。
故答案为:(1)变态、A;(2)胚盘;(3)嫁接。
【分析】此题考查昆虫的生殖和发育、鸟卵的结构及各组分的功能、营养繁殖等基础知识,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1)昆虫的发育为变态发育,分为不完全变态发育和完全变态发育。
①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
②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
(2)鸟卵的结构包括:胚盘,卵壳,系带,卵黄膜,卵黄,气室,卵白,卵壳膜。
①卵壳起保护作用;内层卵壳膜和外层卵壳膜起保护作用;
②气室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③卵白既有保护卵细胞又有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
④卵黄系带起到固定卵黄的作用;
⑤卵黄膜是紧包在卵黄外面的膜,起保护作用;
⑥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⑦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将来发育成胚胎。
(1)蝗虫和家蚕的发育均为变态发育,蝗虫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家蚕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青蛙的发育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所以,图甲中M代表的是三者发育的共同点,均为变态发育。若图乙表示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家蚕在幼虫时期吐丝结茧,所以,为提高蚕丝产量,应延长的发育时期是A幼虫期。
(2)图丙是鸟卵的结构示意图其中①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②卵黄是胚胎发育的主要营养来源。
(3)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图丁所示的繁殖方式为植物的嫁接(或无性生殖),其成活的关键是使1接穗和2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10.【答案】(1)aa
(2)21条;X或Y
(3)②
(4)不遗传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1)由图甲可以看出,熊猫亲代都正常,而子代中出现了白化病的个体,说明白化病是隐性性状,且大熊猫亲代基因为杂合,子代白化病基因为隐性纯合,所以,子代“白化”大熊猫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下:
(2)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所以,大熊猫的体细胞中有21对染色体,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21条;它的性别决定与人类相似,精子中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或Y。
(3)图乙中,①是染色体,②是蛋白质,③是DNA。染色体由③DNA和②蛋白质两部分组成,其中②蛋白质不具有遗传性,不是遗传物质,③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4)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生物的变异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这种变异一般不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题干中,新鲜马粪中含有两种“抗冷分子”。大熊猫用马粪“洗澡”,增强抗寒能力的这种变异属于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故答案为:(1)aa;(2)21条、X或Y;(3)②;(4)不遗传。
【分析】此题考查染色体的组成、基因的显隐性与性状遗传、变异的类型扥基础内容,考查点笔记较多,熟记即可。
(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2)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3)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所以,根据甲组的遗传规律(亲代:正常×正常→子代出现:白化),可推知正常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AA或Aa),白化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aa)。白化子代的基因组成是aa,一个a基因来自父方,一个a基因来自母方,因此正常亲代的基因组成为Aa和Aa,遗传图解如下:
所以,图甲可以推测出大熊猫“白化”这一性状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子代“白化”大熊猫的基因组成是aa。
(2)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所以,大熊猫的体细胞中有21对染色体,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21条;它的性别决定与人类相似,精子中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或Y。
(3)染色体由③DNA和②蛋白质两部分组成,其中②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③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4)生物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这种变异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可遗传的变异。生物的变异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这种变异一般不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所以,新鲜马粪中含有两种“抗冷分子”。大熊猫用马粪“洗澡”,增强抗寒能力的这种变异属于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的不可遗传变异。
11.【答案】(1)多指;1/8
(2)基因和环境
(3)Dd和Dd
(4)3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由在图一可以看出,父母是多指的,子女中有正常指,即后代出现了新的性状,可以判断,正常指是隐性性状,多指为显性性状。如果显、隐性基因分别用B、b表示,则姐姐的基因组成为bb,所以父亲和母亲的基因组成中都有b,又因为父母都是多指,所以父母的基因组成都为Bb。所以他们生个正常孩子的可能性为25%或1/4,而生男生女的概率各占50%,所以他们生个正常孩子的可能性为1/8。遗传图解如图:
(2)根据题干所述,小红与小兰是同卵双胞胎,所以,她们两人的基因型是相同的,但她们各自生活在不同环境中,两人肤色、行为方式等出现很大差异。由此可见,生物体有许多性状表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3)根据表格中信息可以看出,小刚无酒窝,小刚的父亲和母亲都有酒窝,即后代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所以,可以推测,小刚的无酒窝性状为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
这两个d分别来自父亲和目前,又因为父母都有酒窝,因此那么小刚父亲和母亲的基因组成分别为Dd和Dd。遗传图解如图:
(4)根据表格中信息可以看出,小刚为白化病患者。父亲和母亲肤色都正常,可以推测:
白化病是隐性遗传病,假如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因此可判断小刚的基因组成为aa,小刚父母的基因组成则为Aa和Aa,所以如果小刚的母亲再次怀孕,她所怀胎儿肤色的基因型有3种可能,分别为AA,Aa和aa。遗传图解如图:
故答案为:(1)多指、1/8;(2)基因和环境;(3)Dd和Dd;(4)3。
【分析】此题考查基因的显隐性与性状遗传,此部分内容为重点内容,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基础知识。
(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3)在生殖过程中,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一种是含有X染色体的,另一种是含Y染色体的,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是含有X染色体的;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X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X,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女孩;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Y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Y,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男孩;而男性产生的两种类型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几率是相等的,即生男生女的机会相等。
(1)在图一中,父母多指,子女中有正常指,可见正常指这一性状隐藏在多指性状中,所以,正常指是隐性性状,多指为显性性状。如果显、隐性基因分别用B、b表示,则姐姐的基因组成为bb,所以父亲和母亲的基因组成中都有b,又因为父母都是多指,所以父母的基因组成都为Bb。所以他们生个正常孩子的可能性为25%或1/4,而生男生女的概率各占50%,所以他们生个正常孩子的可能性为1/8。遗传图解如图:
(2)同卵双胞胎姐妹小红与小兰基因组成完全相同,但各自生活在不同环境中,两人肤色、行为方式等出现很大差异。由此可见,生物体有许多性状表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3)假设有酒窝相对于无酒窝为显性(显、隐性基因分别用D、d表示),小刚为无酒窝,所以基因组成为dd,两个d分别来自父亲和目前,又因为父母都有酒窝,因此那么小刚父亲和母亲的基因组成分别为Dd和Dd。遗传图解如图:
(4)白化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如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因此可判断小刚的基因组成为aa,小刚父母的基因组成则为Aa和Aa,所以如果小刚的母亲再次怀孕,她所怀胎儿肤色的基因型有3种可能,分别为AA,Aa和aa。遗传图解如图: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