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解码】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阶段评价练(5)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专题2 有关酸碱盐的计算(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素养解码】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阶段评价练(5)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专题2 有关酸碱盐的计算(含解析)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素养解码】浙教版 九年级 科学上册·阶段评价练(5)
物质及其变化·专题2 有关酸碱盐的计算
1.50g硝酸钙溶液与50g碳酸钾溶液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干燥、称量,得到5g沉淀。
(1)硝酸钙溶液与碳酸钾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NO3)2+K2CO3=CaCO3↓+2KNO3  。
(2)参加反应的碳酸钾的质量是多少g?
(3)过滤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1)Ca(NO3)2+K2CO3=CaCO3↓+2KNO3;
(2)6.9g;
(3)10.6%。
【分析】(1)根据硝酸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钾来分析解答;
(2)根据碳酸钙的质量和方程式求出碳酸钾的质量即可;
(3)根据碳酸钙的质量和方程式求出硝酸钾的质量,进一步求出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硝酸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O3)2+K2CO3=CaCO3↓+2KNO3;
(2)设硝酸钙和碳酸钾恰好完全反应需要碳酸钾的质量为x,
Ca(NO3)2+K2CO3=CaCO3↓+2KNO3
138 100
x 5g
x=6.9g
答:参加反应的碳酸钾的质量是6.9g;
(3)设硝酸钙和碳酸钾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硝酸钾的质量为y,
Ca(NO3)2+K2CO3=CaCO3↓+2KNO3
100 202
5g y
y=10.1g
过滤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0%≈10.6%;
答:过滤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6%。
2.取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13.6g,与质量为73g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4.4g,计算:
(1)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
(2)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反应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题给的条件可以知道所发生的反应为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而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4.4g,可以据此来分析求算碳酸钠的质量,并求算出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根据反应可以知道反应后的溶液为氯化钠溶液,氯化钠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成的,一个是混合物中含有的,可以据此解答.
【解答】解:(1)根据题意可以知道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4.4g,可以据此计算.
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为y,反应生成的氯化钠质量为z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117 44
x y z 4.4g
,x=l0.6g
,y=7.3g
,z=11.7g
(2)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100%=10%
(3)最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为:(13.6g﹣10.6g)+11.7g=14.7g
最后得到的溶液的质量为:13.6g+73g﹣4.4g=82.2g
最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7.9%
答:(1)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
(2)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3)所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7.9%.
3.现有一瓶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的NaOH固体,欲知其组成成分,取样品9.3克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  2.2  克。
(2)所用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
(3)求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图可以知道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根据生成的二氧化碳可求稀盐酸对应的质量分数以及结合对应的关系式求算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由图可以看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与碳酸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50g
设所用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73 44
50gx 2.2g
x=7.3%
跟氢氧化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也是50g
设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y
NaOH+HCl=NaCl+H2O
40 36.5
9.3gy 50g×7.3%
y≈43.0%
答:(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 2.2克。
(2)所用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7.3%。
(3)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3.0%。
4.有一瓶混有硫酸的硫酸镁溶液100克,欲测量溶液中硫酸的质量,现将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该混合液中,结果如图所示。请计算:
(1)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原混合溶液的硫酸质量分数。
【答案】(1)20%。
(2)9.8%。
【分析】(1)根据向硫酸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硫酸、硫酸镁都可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硫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然后硫酸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硫酸钠,从图像看出,加入40g氢氧化钠溶液时产生沉淀的质量为0;而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80g时,产生沉淀的质量为5.8g,说明与硫酸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40,与硫酸镁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80g﹣40=40g,根据硫酸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沉淀氢氧化镁的质量可计算硫酸镁发生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进一步计算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根据氢氧化钠的质量计算混合溶液中硫酸的质量。
【解答】解:(1)设与硫酸镁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2NaOH+MgSO4=Mg(OH)2↓+Na2SO4
80 58
x 5.8g
x=8g
所加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0%=20%;
答: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2)与硫酸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同样为40g,其中的氢氧化钠质量为8g,
设原混合液中硫酸溶质的质量为y。
H2SO4+2NaOH═Na2SO4+H2O
98 80
y 8g
y=9.8g
原混合溶液的硫酸质量分数为100%=9.8%。
答:原混合液中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
5.实验室中有一包NaCl和Na2CO3的混合物,化学活动小组同学为测定该混合物中Na2CO3的含量,取20g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测得生成的气体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的气体质量为  4.4  g。
(2)求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下同)
(3)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4.4;
(2)53%;
(3)21.1%。
【分析】(1)根据图象进行分析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的气体质量;
(2)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及质量分数;
(3)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公式进行计算。
【解答】解:(1)从图象可以看出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的气体质量为4.4g;
(2)设样品中 Na2CO3 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117 44
x y 4.4g
解得:x=10.6g
解得:y=11.7g
该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100%=53%
答: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的质量分数为53%;
(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1.1%。
故答案为:
(1)4.4;
(2)53%;
(3)21.1%。
6.现有一包Na2CO3和Na2SO4固体粉末混合物22.2g,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H2SO4,产生气体的质量和加入稀H2SO4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2.2  g;
(2)恰好完全反应时,求所用稀H2SO4中溶质的质量;
(3)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图示可得气体的质量;
(2)依据方程式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求稀H2SO4中溶质的质量;
(3)依据方程式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求碳酸钠和生成的硫酸钠质量,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由图可知,产生气体的质量为2.2g;
故填:2.2;
(2)设稀H2SO4中溶质的质量为x,碳酸钠的质量为y,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z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106 98 142 44
y x z   2.2g
x=4.9g,y=5.3g,z=7.1g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稀H2SO4中溶质的质量为4.9g;
(3)恰好完全反应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0%.
答:恰好完全反应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7.在研究“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反应”过程中,取一洁净的锥形瓶,往其中加入25克氢氧化钠溶液
(1)酸与碱之间反应的实质是  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
(2)滴加7.3%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锥形瓶及溶液总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
①a的值是  20  。
②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2)①20;
②5.2%。
【分析】(1)根据酸与碱之间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来分析解答;
(2)①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再结合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解答;
②根据题中数据和方程式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酸与碱之间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2)①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80.4g﹣60.4g=20g,即a的值为20;
②设反应后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
36.5 58.5
20g×7.3% x
x=2.34g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5.2%;
答: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5.2%。
8.为测定某产品中碳酸钠(只含氯化钠杂质)的质量分数,20℃时,称取该产品样品26.5g,加入到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碳酸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完全逸出,得到不饱和NaCl溶液。反应过程用精密仪器测得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m) 与反应时间(t)关系如图所示。求。
(1)生成CO2的质量为  8.8  克。
(2)该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
(3)求反应后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答案】(1)8.8;
(2)80%;
(3)17.5%。
【分析】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质量可以计算碳酸钠质量、生成氯化钠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和反应后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生成CO2的质量为:172.5g﹣163.7g=8.8g;
故答案为:8.8;
(2)设碳酸钠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117 44
x y 8.8g
x=21.2g y=23.4g
该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100%=80%,
答:该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80%。
(3)反应后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0%=17.5%,
答:反应后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7.5%。
9.烧杯中盛有Mg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0g,向其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0%的NaOH溶液,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滴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图中ab段所对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Cl+NaOH=NaCl+H2O  。
(2)图中bc段溶液增加的质量为  74.2  克。
(3)图中d点对应的溶液中的离子有哪些? Na+、Cl﹣、OH﹣  。
(4)求图中c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HCl+NaOH=NaCl+H2O;
(2)74.2;
(3)Na+、Cl﹣、OH﹣;
(4)9.2%。
【分析】向Mg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NaOH溶液先与稀盐酸反应(ab段),然后再与MgCl2反应(bc段),再根据有关的数据结合图像进行计算。
【解答】解:(1)图中ab段所对应的反应是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Cl+NaOH=NaCl+H2O。
(2)由图像可知,与氯化镁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60.0g﹣80.0g=80.0g。
设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的质量为x。
2NaOH+MgCl2=Mg(OH)2↓+2NaCl
80 58
80g×10% x
x=5.8g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图中bc段溶液增加的质量为:80g﹣5.8g=74.2g。
(3)图中d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有生成的NaCl和过量的NaOH,对应的离子为:Na+、Cl﹣、OH﹣。
(4)设c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为y。
由HCl+NaOH=NaCl+H2O以及2NaOH+MgCl2=Mg(OH)2↓+2NaCl可得:
NaOH﹣﹣﹣﹣﹣﹣﹣﹣﹣﹣﹣﹣NaCl
40 58.5
160.0g×10% y
y=23.4g
则c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9.2%。
答:c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3%。
故答案为:
(1)HCl+NaOH=NaCl+H2O;
(2)74.2;
(3)Na+、Cl﹣、OH﹣;
(4)9.2%。
10.现有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200g,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生成Cu(OH)2沉淀,沉淀质量与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求:
(1)Cu(OH)2的式量是  98  。
(2)生成最大沉淀量时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总质量。
(3)生成最大沉淀量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0.1%)。
【答案】(1)98;
(2)130g;
(3)6.9%。
【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可以求得氢氧化铜的相对分子质量;
(2)由关系图,向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先与硫酸反应,待混合溶液中硫酸完全反应后开始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因此在计算生成最大沉淀量时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总质量时,应该考虑到上述的反应情况,即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总质量为与硫酸反应的溶液和与硫酸铜反应的溶液质量和;
(3)根据钠元素守恒,根据氢氧化钠的质量计算生成的硫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解:(1)Cu(OH)2的相对分子质量=64+(16+1)×2=98。
(2)设与CuSO4反应消耗的氢氧化钠质量为x,则
CuSO4+2NaOH═Cu(OH)2↓+Na2SO4
80 98
x 9.8g
解得x=8g
则氢氧化钠溶液的总质量=40g+8g÷10%=120g
答:生成最大沉淀量时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总质量为120g。
(3)设生成的硫酸钠的质量为y,根据钠元素守恒,则:
2NaOH~Na2SO4
80 142
120g×10% y
解得y=21.3g
则C点时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计算C点时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6.9%.
故答案为:(1)98;
(2)120g;
(3)6.9%。
11.实验室用金属镁与100g稀盐酸溶液反应探究酸的性质。小海取反应后的溶液,逐渐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质量与滴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求:
(1)0.58g沉淀的成分为  氢氧化镁  。
(2)若在b点溶液中加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证明HCl有剩余。
(3)计算100g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氢氧化镁;
(2)不能;
(3)10.95%。
【分析】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根据图示可知,加入氢氧化钠开始不产生沉淀,一段时间后,再加入氢氧化钠产生沉淀,说明镁与盐酸反应所得溶液是氯化镁溶液和盐酸混合物。
【解答】解:(1)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可见0.58g沉淀的成分为氢氧化镁;
(2)b点时氢氧化钠与部分氯化镁反应,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镁,加AgNO3溶液,氯化钠和氯化镁都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出现白色沉淀不能证明HCl有剩余;
(3)根据图示可知,150g氢氧化钠溶液与金属镁、稀盐酸溶液反应后的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由根据化学方程式:Mg+2HCl = MgCl2+H2↑、NaOH+HCl=NaCl+H2O、MgCl2+2NaOH = Mg(OH)2↓+2NaCl可得关系式:NaOH~NaCl~HCl;
设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x,
NaOH~NaCl~HCl
40 36.5
150g×8% 100g×x
x=10.95g
答:100g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0.95%。
故答案为:(1)氢氧化镁;
(2)不能;
(3)10.95%。
12.一瓶混有硫酸的硫酸镁溶液100g。欲知溶液中硫酸的质量现将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渐加入该混合液中,生成的沉淀如图甲所示。
(1)求原混合液中硫酸的质量。
(2)m1为多少?(请写出具体的解题过程)
(3)在图乙中画出反应过程中溶液中镁元素的质量随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变化曲线,并在坐标轴上标出相应的质量。
【答案】(1)9.8g;
(2)80;
(3)。
【分析】向硫酸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硫酸、硫酸镁都可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硫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然后硫酸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硫酸钠,结合图中的数据进行计算。
【解答】解:(1)设原混合液中硫酸溶质的质量为x,
H2SO4+2NaOH═Na2SO4+H2O
98 80
x 40g×20%
x=9.8g,
答:原混合液中硫酸的质量是9.8g;
(2)设与硫酸镁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2NaOH+MgSO4=Mg(OH)2↓+Na2SO4
80 58
y 5.8g
y=8g,
所以m1=40+8÷20%=80;
答:m1为80;
(3)开始加入40g氢氧化钠溶液,硫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镁元素的质量不变,然后加入的40g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硫酸钠,镁元素的质量变为0,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镁元素的质量为:5.8g100%=2.4g,画图如图:。
13.某品牌洁厕灵是含硫酸的溶液,某课外活动小组想测定该品牌洁厕灵溶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取20g该品牌的洁厕灵溶液于烧杯中,不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7.1%的氢氧化钡溶液,反应过程中烧杯中产生沉淀质量,数据如表所示。
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g 5 10 25 30
烧杯中产生沉淀的质量/g 1.165 2.33 4.66 4.66
求:
(1)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4.66  克。
(2)计算该洁厕灵溶液中H2SO4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答案】(1)4.66;
(2)9.8%。
【分析】由表格可以看出生成的沉淀的质量为4.66g,即硫酸钡的质量为4.66g,根据硫酸钡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H2SO4和氢氧化钡的质量,进而求算该洁厕灵溶液中H2SO4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由表格可以看出,生成的硫酸钡的质量为4.66g,
(2)设该洁厕灵溶液中H2SO4的质量为x,
Ba(OH)2+H2SO4=BaSO4↓+2H2O
98 233
x 4.66g
x=1.96g
该洁厕灵溶液中H2SO4的质量分数为100%=9.8%
答:该洁厕灵溶液中H2SO4的浓度为9.8%。
故答案为:(1)4.66;
(2)9.8%。
14.小宁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和酸反应),为了探究反应后溶液的成分,他又进行如下实验:取反应后的溶液50g于烧杯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发现先有气泡产生,后生成白色沉淀。下表为产生的气体总质量、沉淀总质量与滴入碳酸钠溶液总质量的关系。
碳酸钠溶液总质量/g 25.0 50.0 75.0 100.0 125.0 150.0 175.0 200.0
气体总质量/g 1.1 2.2 2.2 2.2 2.2 2.2 2.2 2.2
沉淀总质量/g 0 0 2.5 5.0 m n 10.0 10.0
(1)表中m= 7.5  。
(2)所取的反应后50g溶液中溶质是  氯化钙、氯化氢  。
(3)滴入的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1)7.5;
(2)氯化钙、氯化氢;
(3)9.35%。
【分析】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解答】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25g碳酸钠溶液完全反应生成2.5g碳酸钙,加入175.0g碳酸钠溶液时,产生碳酸钙质量是10.0g,说明m=7.5,n=10.0;
故答案为:7.5;
(2)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含有氯化氢,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氯化钙,所取的反应后50g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钙、氯化氢;
故答案为:氯化钙、氯化氢;
(3)设与氯化氢反应生成的氯化钠是x,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的氯化钠是y。
Na2CO3+2HCl═2NaCl+H2O+CO2↑,Na2CO3+CaCl2═2NaCl+CaCO3↓,
117 44 117 100
x 2.2g y 10g
x=5.85g y=11.7g
100%≈9.35%
答:滴入的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9.35%
15.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2.0g石灰石样品,把25.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五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的杂质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每次充分反应后都经过滤、干燥、称量,得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稀盐酸的累计加入量 5.0g 10.0g 15.0g 20.0g 25.0g
剩余固体的质量 1.5g 1.0g 0.5g 0.2g X
(1)表中X的值为  0.2  。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3)求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1)0.2;
(2)90%;
(3)7.3%.
【分析】(1)由实验数据表可知,每加入5g稀盐酸,与碳酸钙物质完全反应,剩余固体减少0.5g,即每次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0.5g;前三次实验中盐酸均完全反应,而第四次加入5g稀盐酸,固体的质量减少=0.5g﹣0.3g=0.2g,说明碳酸钙已经完全反应,剩余0.2g为杂质的质量,所以第5次再加入盐酸,固体的质量不变进行解答;
(2)由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可以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根据题意,利用样品中的碳酸钙质量,据此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进而由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计算出质量分数即可.
【解答】解:(1)由实验数据表可知,每加入5g稀盐酸,与碳酸钙物质完全反应,剩余固体减少0.5g,即每次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0.5g;前三次实验中盐酸均完全反应,而第四次加入5g稀盐酸,固体的质量减少=0.5g﹣0.3g=0.2g,说明碳酸钙已经完全反应,剩余0.2g为杂质的质量,所以第5次再加入盐酸,固体的质量不变,所以表中x的值为0.2;
故答案为:0.2;
(2)该石灰石样品中含碳酸钙质量=2g﹣0.2g=1.8g,
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0%=90%;
故答案为:90%;
(3)设参加反应的5g稀盐酸中HCl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0.5g x
x=0.365g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7.3%.
答: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16.为了测定某石灰石的纯度,某兴趣小组同学取用了12.5g这种石灰石样品,用实验室现有的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100g分5次加入(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后称量,得到如表数据: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所加稀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剩余石灰石样品的质量/g 10 7.5 5 2.5 2.5
(1)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纯度为  80%  (用质量百分数表示)。
(2)此过程中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4.4  g。
(3)当稀盐酸和大理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80%;
(2)4.4g;
(3)13.0%。
【分析】(1)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剩余的杂质质量是2.5g进行分析;
(2)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以及碳酸钙的质量进行计算;
(3)根据化学方程式和碳酸钙的质量计算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纯度为:100%=80%;
(2)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12.5g﹣2.5g=10g,
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111 44
10g y x
x=4.4g
(3)
y=11.1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100%≈13.0%。
故答案为:(1)80%;
(2)4.4g;
(3)13.0%。
17.某混合溶液由硫酸和硫酸铜溶液组成。上述小组同学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取124.5g该混合溶液于烧杯中,然后将120gNaOH溶液分六次加入其中,每次充分反应后称量所得溶液的质量,所测数据如表所示。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20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g 144.5 164.5 179.6 189.8 200 220
每次产生沉淀的质量/g 0 0 m n 9.8 0
计算:
(1)上述表格中产生沉淀的质量:m= 4.9  ,n= 9.8  。
(2)所加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第5次加入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4.9;9.8;
(2)40%;
(3)35.5%。
【分析】将数据处理后进行分析,结合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对应的物质的质量,然后求算对应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处理后的数据如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20
加入氢氧化钠后没反应时的总质量 144.5 164.5 184.5 199.6 209.8 220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g 144.5 164.5 179.6 189.8 200 220
质量变化 0 0 4.9 9.8 9.8 0
每次产生沉淀的质量/g 0 0 m n 9.8 0
可知,开始是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后来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且第五次实验是恰好完全反应。所以上述表格中产生沉淀的质量:m=4.9,n=9.8。
(2)根据第四次实验数据求算所加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设所加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CuSO4+2NaOH=Na2SO4+Cu(OH)2↓
80 98
20g x 9.8g
解得:x=40%
(3)设第五次加入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y。
此时所得溶液的质量为300g
根据钠元素守恒可得关系为
2NaOH~~~~~~Na2SO4
80 142
100g×40% 200g y
解得:y=35.5%
答:(2)所加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3)第5次加入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5.5%。
故答案为:(1)4.9;9.8;
(2)40%;
(3)35.5%。
18.室温下,取10克纯碱样品(有少量的氯化钠杂质),加水完全溶解制成120克溶液,逐次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钙溶液,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加入CaCl2的质量/克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克 138.0 156.0 m 192.0 212.0 232.0
请回答:
(1)表中m= 174.0  ,第 5、6次  次反应CaCl2的量是过量的。
(2)该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求第4次反应结束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174.0;5、6次;
(2)11.1%;
(3)10.88g。
【分析】(1)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分析;
(2)根据每20.0g氯化钙溶液产生2.0g沉淀,结合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3)根据反应过程中碳酸钠与氯化钙溶液产生8.0g碳酸钙沉淀,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
【解答】解:(1)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10g纯碱样品产生沉淀的总质量为:120g+20.0g×6﹣232.0g=8.0g,开始时每20.0g氯化钙溶液产生120g+20.0g﹣138.0g=2.0g沉淀,第5、6次不再改变,说明第4次时沉淀完全,故第3次加入20.0g氯化钙溶液也是产生2.0g沉淀,故M=156.0+20.0﹣2.0=174.0;第4次产生的沉淀质量=174.0g+20g﹣192.0g=2.0g,因此第4次加入20g氯化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第5、6次反应CaCl2的量是过量的;
(2)设20.0g氯化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Na2CO3+CaCl2=CaCO3↓+2NaCl
111 100
x 2.0g
x=2.22g;
则C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C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1%。
(3)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y,反应生成氯化钠质量为z;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100 117
y 2.0g×4 z
y=8.48g
z=9.36g;
则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10g﹣8.48g=1.52g;
第4次反应结束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9.36g+1.52g=10.88g。
答:第4次反应结束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10.88g。
故答案为:(1)174.0;5、6次;
(2)11.1%;
(3)10.88g。
19.科学兴趣小组对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该小组取用4g样品,测定该石灰石的纯度,用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40g分4次加入。每次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后称量固体的质量。(假设过滤、干燥等操作过程,固体物质的质量不受损耗;石灰石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实验结果见下表:
稀盐酸的用量 第一次加入10g 第二次加入10g 第三次加入10g 第四次加入10g
剩余固体的质量 3.0g 2.0g 1.0g 0.4g
请计算:(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
(2)所用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4g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克?
【答案】(1)3.6g;
(2)7.3%;
(3)1.6g。
【分析】(1)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2)根据碳酸钙的质量和样品的质量求出该石灰石样品中的碳酸钙质量分数;
(3)根据碳酸钙的质量和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可求出二氧化碳的质量。
【解答】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前三次每次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都会减少,各减少1g,第四次减少0.6g<1g,说明碳酸钙已经完全反应,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4g﹣0.4g=3.6g;
答: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3.6g。
(2)设10g稀盐酸中含有氯化氢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1g x
x=0.73g
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7.3%
答:所用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7.3%。
(3)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4g﹣0.4g x
解得:x≈1.6g
答:4g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是1.6g。
20.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是一种常见的肥料。烧制草木灰是我国传统农耕方式,但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为护卫蓝天白云,我市发布通告,禁止露天烧制草木灰。
(1)K2CO3属于  钾肥  (钾肥、氮肥、磷肥、复合肥)。
(2)为测定该草木灰浸出液中K2CO3含量,做了如下实验:取浸出液 200克加入烧杯,再将150g氯化钙溶液分五次加入,充分反应后,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第 1 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克 30 30 30 30 30
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克 224 248 272 300 330
①该草木灰浸出液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②在图中画出实验中产生沉淀的大致曲线图,并在坐标图上标出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和所需氯化钙溶液的质量。
【答案】(1)钾肥;
(2)①13.8%;
②。
【分析】(1)根据含钾元素的肥料属于钾肥来分析解答;
(2)①根据生成碳酸钙的质量和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碳酸钾的质量,从而计算碳酸钾质量分数来分析解答;
②根据表中的数据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K2CO3中含有钾元素,则K2CO3属于钾肥;
(2)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生成碳酸钙沉淀的质量为200g+150g﹣330g=20g,
设草木灰浸出液中碳酸钾的质量为x,
K2CO3+CaCl2=2KCl+CaCO3↓
138 100
x 20g
x=27.6g
则草木灰浸出液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是100%=13.8%,
答:草木灰浸出液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是13.8%;
②由表格数据可知,每30g氯化钙溶液完全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200g+30g﹣224g=6g,则生成20g沉淀小号氯化钙溶液的质量为20g=100g,则在图中画出实验中产生沉淀的大致曲线图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周承秉
声明: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素养解码】浙教版 九年级 科学上册·阶段评价练(5)
物质及其变化·专题2 有关酸碱盐的计算
1.50g硝酸钙溶液与50g碳酸钾溶液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干燥、称量,得到5g沉淀。
(1)硝酸钙溶液与碳酸钾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参加反应的碳酸钾的质量是多少g?
(3)过滤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2.取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13.6g,与质量为73g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4.4g,计算:
(1)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
(2)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反应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现有一瓶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的NaOH固体,欲知其组成成分,取样品9.3克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     克。
(2)所用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
(3)求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4.有一瓶混有硫酸的硫酸镁溶液100克,欲测量溶液中硫酸的质量,现将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该混合液中,结果如图所示。请计算:
(1)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原混合溶液的硫酸质量分数。
5.实验室中有一包NaCl和Na2CO3的混合物,化学小组同学为测定该混合物中Na2CO3的含量,取20g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测得生成的气体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的气体质量为     g。
(2)求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下同)
(3)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6.现有一包Na2CO3和Na2SO4固体粉末混合物22.2g,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H2SO4,产生气体的质量和加入稀H2SO4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g;
(2)恰好完全反应时,求所用稀H2SO4中溶质的质量;
(3)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7.在研究“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反应”过程中,取一洁净的锥形瓶,往其中加入25克氢氧化钠溶液
(1)酸与碱之间反应的实质是     。
(2)滴加7.3%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锥形瓶及溶液总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
①a的值是     。
②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8.为测定某产品中碳酸钠(只含氯化钠杂质)的质量分数,20℃时,称取该产品样品26.5g,加入到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碳酸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完全逸出,得到不饱和NaCl溶液。反应过程用精密仪器测得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m) 与反应时间(t)关系如图所示。求。
(1)生成CO2的质量为     克。
(2)该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
(3)求反应后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9.烧杯中盛有Mg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0g,向其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0%的NaOH溶液,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滴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图中ab段所对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图中bc段溶液增加的质量为     克。
(3)图中d点对应的溶液中的离子有哪些?    。
(4)求图中c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现有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200g,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生成Cu(OH)2沉淀,沉淀质量与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求:
(1)Cu(OH)2的式量是     。
(2)生成最大沉淀量时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总质量。
(3)生成最大沉淀量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0.1%)。
11.实验室用金属镁与100g稀盐酸溶液反应探究酸的性质。小海取反应后的溶液,逐渐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质量与滴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求:
(1)0.58g沉淀的成分为     。
(2)若在b点溶液中加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选填“能”或“不能”)证明HCl有剩余。
(3)计算100g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12.一瓶混有硫酸的硫酸镁溶液100g。欲知溶液中硫酸的质量现将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渐加入该混合液中,生成的沉淀如图甲所示。
(1)求原混合液中硫酸的质量。
(2)m1为多少?(请写出具体的解题过程)
(3)在图乙中画出反应过程中溶液中镁元素的质量随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变化曲线,并在坐标轴上标出相应的质量。
13.某品牌洁厕灵是含硫酸的溶液,某课外活动小组想测定该品牌洁厕灵溶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取20g该品牌的洁厕灵溶液于烧杯中,不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7.1%的氢氧化钡溶液,反应过程中烧杯中产生沉淀质量,数据如表所示。
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g 5 10 25 30
烧杯中产生沉淀的质量/g 1.165 2.33 4.66 4.66
(1)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克。
(2)计算该洁厕灵溶液中H2SO4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14.小宁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和酸反应),为了探究反应后溶液的成分,他又进行如下实验:取反应后的溶液50g于烧杯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发现先有气泡产生,后生成白色沉淀。下表为产生的气体总质量、沉淀总质量与滴入碳酸钠溶液总质量的关系。
碳酸钠溶液总质量/g 25.0 50.0 75.0 100.0 125.0 150.0 175.0 200.0
气体总质量/g 1.1 2.2 2.2 2.2 2.2 2.2 2.2 2.2
沉淀总质量/g 0 0 2.5 5.0 m n 10.0 10.0
(1)表中m=    。
(2)所取的反应后50g溶液中溶质是     。
(3)滴入的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15.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2.0g石灰石样品,把25.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五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的杂质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每次充分反应后都经过滤、干燥、称量,得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稀盐酸的累计加入量 5.0g 10.0g 15.0g 20.0g 25.0g
剩余固体的质量 1.5g 1.0g 0.5g 0.2g X
(1)表中X的值为     。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3)求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16.为了测定某石灰石的纯度,某兴趣小组同学取用了12.5g这种石灰石样品,用实验室现有的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100g分5次加入(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后称量,得到如表数据: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所加稀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剩余石灰石样品的质量/g 10 7.5 5 2.5 2.5
(1)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纯度为     (用质量百分数表示)。
(2)此过程中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3)当稀盐酸和大理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7.某混合溶液由硫酸和硫酸铜溶液组成。上述小组同学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取124.5g该混合溶液于烧杯中,然后将120gNaOH溶液分六次加入其中,每次充分反应后称量所得溶液的质量,所测数据如表所示。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20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g 144.5 164.5 179.6 189.8 200 220
每次产生沉淀的质量/g 0 0 m n 9.8 0
(1)上述表格中产生沉淀的质量:m=    ,n=    。
(2)所加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第5次加入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18.室温下,取10克纯碱样品(有少量的氯化钠杂质),加水完全溶解制成120克溶液,逐次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钙溶液,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加入CaCl2的质量/克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克 138.0 156.0 m 192.0 212.0 232.0
(1)表中m=    ,第    次反应CaCl2的量是过量的。
(2)该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求第4次反应结束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19.科学兴趣小组对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该小组取用4g样品,测定该石灰石的纯度,用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40g分4次加入。每次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后称量固体的质量。(假设过滤、干燥等操作过程,固体物质的质量不受损耗;石灰石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实验结果见下表,请计算:(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稀盐酸的用量 第一次加入10g 第二次加入10g 第三次加入10g 第四次加入10g
剩余固体的质量 3.0g 2.0g 1.0g 0.4g
(1)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
(2)所用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4g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克?
20.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是一种常见的肥料。烧制草木灰是我国传统农耕方式,但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为护卫蓝天白云,我市发布通告,禁止露天烧制草木灰。
(1)K2CO3属于     (钾肥、氮肥、磷肥、复合肥)。
(2)为测定该草木灰浸出液中K2CO3含量,做了如下实验:取浸出液 200克加入烧杯,再将150g氯化钙溶液分五次加入,充分反应后,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克 30 30 30 30 30
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克 224 248 272 300 330
①该草木灰浸出液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②在图中画出实验中产生沉淀的大致曲线图,并在坐标图上标出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和所需氯化钙溶液的质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周承秉
声明: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