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教材解析】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四个板块的内容。“交流平台”总结了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引导学生读文章,调动多种感官,去想象文章中描写的样子、声音和味道,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由两道题组成,旨在引导学生读词语想画面,让词语学习更加富有情景感;让学生某种事物的动态变化描绘清楚。“书写提示”用《观潮》中的一段话作为书写示范,指导学生书写时,把一段话写工整、美观。“日积月累”安排了唐代诗人王维的《鹿柴》,要求学生积累背诵。【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运用词语写句。语言运用:根据四字词语想象画面,读“人声鼎沸、锣鼓喧天”等场面描写的词语,了解词语的意思,想想词语所描绘的画面,找出规律;思维能力:根据语言描写调动听觉、视觉等各种感官想象画面;审美创造:通过学习,让学生欣赏并体会好词佳句在描写中带来的作用,并在生活中学会运用美、感受美。【教学重点】 1.掌握从课文内容想开去的阅读方法。2.积累形容声音的词语及古诗《鹿柴》。【教学难点】1.学会运用从课文内容想开去的方法加深对文章的理解。2.体会《鹿柴》中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及蕴含的情感。【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诵读法【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播放一段热闹的集市音频和一段幽静的森林音频。引导:同学们,刚刚我们听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场景,生活中的声音丰富多彩。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语文园地一,去探索与声音等有关的有趣知识。二、交流平台(一) 引导回顾请同学们回顾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如《观潮》《走月亮》等。想一想,在学习这些课文时,除了理解课文内容,大家还有什么特别的收获?(二)小组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阅读时,你们是怎样从课文内容想开去的?有什么收获?预设:在《观潮》中,读到潮水奔腾而来的壮观景象,我联想到了自己见过的汹涌海浪,对大潮的雄伟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三) 全班分享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成果。教师总结从课文内容想开去的方法:1.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想想自己类似的经历或看到过的相似场景。2.也可以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延伸,比如想象课文描绘场景后续可能发生的事情。3.还能思考课文所表达情感在生活中的体现等。 (四)课堂小练出示一段简短的描写秋天景色的文段,让学生运用从课文内容想开去的方法,说说自己想到了什么。请几位同学发言分享。三、词句段运用(一)学习形容声音的词语 1.课件展示“人声鼎沸、锣鼓喧天、震耳欲聋、响彻云霄、低声细语、窃窃私语、鸦雀无声、悄无声息”这些词语。请学生先自由朗读,读准字音。2.逐一讲解词语意思: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人声鼎沸(如热闹的火车站场景)、锣鼓喧天(庆祝节日时敲锣打鼓的画面)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其形容热闹嘈杂声音大的意思。通过播放高分贝噪音,让学生感受震耳欲聋;展示烟花在高空中绽放并伴有巨大声响,理解响彻云霄。教师示范低声细语,模拟两人小声交谈场景讲解窃窃私语,引导学生体会这两个词形容声音小。呈现安静的图书馆场景理解鸦雀无声,用雪花飘落的动画表现悄无声息,体会这两个词表示没有声音。3.进行词语分类:让学生按声音大、声音小两类对词语进行分类,巩固理解。4.运用词语创设情境:假设要描述一场热闹的运动会开幕式和安静的图书馆自习场景,引导学生选择合适词语填空。请学生用这些词语中的2 - 3个,写一段话描述一个场景,如热闹的庙会或安静的夜晚小巷。之后请几位同学朗读自己所写内容,大家共同评价词语运用是否恰当。 四、日积月累(一)初读古诗1.课件出示《鹿柴》,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和节奏。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柴(zhài)”“返(fǎn)”等字音,读通诗句。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读音和节奏是否准确。(二)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学生自主尝试理解诗句大意,圈出不理解的字词。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疑难字词意思,尝试共同理解诗意。3.教师检查小组讨论情况,解答共性疑难:“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空寂的山中看不见人,只隐约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重点讲解“但”是“只”的意思。“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解释“返景(yǐng)”指落日的余光。4.利用简笔画或动画,描绘诗句画面,帮助学生理解。(三)体会意境与情感引导思考:从诗中描绘的景象,你能体会到怎样的氛围?组织交流:学生分享自己感受到的幽静氛围,教师总结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人语响”更突出山林寂静。感悟情感:体会诗人对大自然幽静景色的喜爱与陶醉之情。(四)诵读背诵多种形式朗读:师生对读、男女赛读、配乐朗读等,读出古诗韵味。引导学生根据诗意和画面尝试背诵,同桌互相检查背诵情况。五、课堂总结1.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内容:从交流阅读时从课文内容想开去的方法,到学习形容声音的词语,再到积累古诗《鹿柴》。2.强调这些知识和方法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阅读、写作中运用。六、布置作业:用今天学的形容声音的词语写一篇小作文,背诵并默写《鹿柴》。【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交流平台 阅读方法:读文章想画面词句段运用 阅读方法:读词语想画面日积月累 《鹿柴》(共24张PPT)(统编版)四年级上语文园地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运用:根据四字词语想象画面,读“人声鼎沸、锣鼓喧天”等场面描写的词语,了解词语的意思,想想词语所描绘的画面,找出规律。2思维能力:根据语言描写调动听觉、视觉等各种感官想象画面。3审美创造:通过学习,让学生欣赏并体会好词佳句在描写中带来的作用,并在生活中学会运用美、感受美。4文化自信: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运用词语写句。激趣导入很多同学游览过名胜古迹和名山秀水,在电视、书本上也观赏过风景优美的山山水水,你们游览或见过的自然景观应该怎样向大家介绍呢?交流平台我还能想象文章中描写的声音。如读《走月亮》,我似乎听到了潺潺的溪流声、秋虫的鸣叫声……我能根据文章中的描写想象画面。如读《观潮》,我仿佛看到了钱塘江潮由远及近、奔腾而来的样子。读文章,我还能“闻”到味道……交流平台回忆第一单元课文,和同学说一说:你在读到哪些语句时看到了什么画面、听到了什么声音、闻到了什么味道呢?交流平台课文《观潮》中第4自然段:“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段话运用了形象的比喻,把大潮由远及近时的样子和声音穿插描述,展现了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景观。作者怎样描写想象的画面?看到……交流平台课文《走月亮》我似乎听到了潺潺的溪流声、秋虫的鸣叫声……作者是怎样描写想象画面的?听到……读了文章你还能“闻”到什么?闻到……a.小组交流。b.构思巧妙、大胆合理,感情真实。c.介绍时,要观察生活,表现生活。d.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以四人为小组共同交流,互相评议。交流平台读文章时,调动多种感官,边读边想象画面能帮助我们理解文意,也是一种享受阅读的好方法。词句段运用读下面的词语,读准字音。人声鼎沸 锣鼓喧天 震耳欲聋 响彻云霄低声细语 窃窃私语 鸦雀无声 悄无声息luóxuānlónɡchèxiāoqiǎo词句段运用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词句段运用窃窃私语:背地里小声说话。窃窃:形容声音细小;私:私下:语:说话。词句段运用读词语时,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画面会更立体,运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词语。词句段运用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画横线的词语。风 烟花 霎时 顿时 忽然雷雨 小狗 过了一会儿 一会儿功夫词句段运用雷 雨下午,老天爷忽然变了脸,乌云滚滚,雷声隆隆,大雨像瓢泼似的倒了下来。一会儿工夫,地上的雨水就汇聚成了一条条奔流的小溪。书写提示字的中心要在 横格的中线上, 保持水平。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书写提示看提示:小朋友提示我们写这几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保持平衡 保持距离认真对待每次书写,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日积月累鹿柴唐 王维空 山 不 见 人,但 闻 人 语 响。返 景 入 深 林,复 照 青 苔 上。zhài日积月累空寂的山谷中看不见人影,只偶尔听到有人讲话的声音。落日的余晖射进山林深处,又洒落在幽暗处的青苔上。日积月累体会意境与情感:引导思考:从诗中描绘的景象,你能体会到怎样的氛围?体会诗人对大自然幽静景色的喜爱与陶醉之情。课堂总结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内容:从交流阅读时从课文内容想开去的方法,到学习形容声音的词语,再到积累古诗《鹿柴》。强调这些知识和方法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阅读、写作中运用。布置作业用今天学来形容声音的词语写一篇小作文,背诵并默写《鹿柴》。再见Thanks!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核心素养】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docx 四上《语文园地一》课件 .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