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第四单元 追求美好人生第十一课 确立人生目标第一框 探问人生目标第二框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第十二课 端正人生态度第一框 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第二框 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第十三课 实现人生价值第一框 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第二框 在奉献中成就精彩人生第一单元 少年有梦第一课 开启初中生活第二课 正确认识自我第三课 梦想始于当下第二单元 成长的时空第四课 幸福和睦的家庭第五课 和谐的师生关系第六课 友谊之树常青第七课 在集体中成长第三单元 珍爱我们的生命第八课 生命可贵第九课 守护生命安全第十课 保持身心健康梦想交往生命人生层层递进 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目录CONTENTS一本单元的课标依据是什么?三如何用好本单元中的教学资源?二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四本单元可以怎么教?本单元的课标依据是什么?一1.课程目标《课标(2022) 》“总目标”的要求:(1)能够把个人发展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4)能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具备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适应变化,不怕挫折;(5)具有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勇于担当。《课标(2022) 》“学段目标”的要求:道德修养:感知劳动创造的成就感、幸福感,领会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形成诚实劳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意识;健全人格: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热爱生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保持乐观的态度;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2.课程内容第十二课 端正人生态度第一框 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第二框 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第十三课 实现人生价值第一框 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第二框 在奉献中成就精彩人生第十一课 确立人生目标第一框 探问人生目标第二框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课标与教材不是机械的一一对照,有的是“一标多课”或“一课多标”。3.学业质量能够尝试化解青春期烦恼,采取正确方法面对成长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自我管理,具有亲社会行为,敬畏生命,热爱生活(道德修养、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端正人生态度能够结合社会发展和个人实际制订个人生涯发展规划,具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政治认同、责任意识);学习他人经验反思自我经历交流探讨感悟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准确看待顺境与逆境科学处理顺境与逆境合理转化顺境与逆境达成能否认识到顺境和逆境是人生的两种境遇?能否理解顺境和逆境的双重作用?能否在顺境时既懂得珍惜,又不懈怠?能否在逆境时保持乐观心态,迎难而上?是否理解顺境和逆境是可以转化的?能否准确把握顺境和逆境相互转化的条件?能否使顺境和逆境成为人生成长的阶梯?评价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二第四单元追求美好人生第十三课 实现人生价值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第十一课 确立人生目标树立怎样的人生目标?第十二课 端正人生态度拥有怎样的人生态度?我应当追求怎样的美好人生1.基本思路第一框“探问人生目标”主要观点1.人能够积极主动地规划人生,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过有意识、有目的的生活。2.人生目标体现着人在社会实践中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决定着人生道路的发展方向。3.人生目标可以分为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只有分阶段实现近期目标,才能实现长远目标。所有近期目标都是围绕长远目标展开的。第十一课 确立人生目标第二框“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主要观点1.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我们树立人生目标的必要前提。2.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应当从自身实际出发,应当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应当与人类的福祉相统一。2.主要观点1.什么是人生态度:人生态度是人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看待生活、对待人生的心理和行为倾向。2.什么是积极的人生态度:乐观向上、认真务实、勤奋进取。第十二课 端正人生态度第一框 “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主要观点1.顺境不骄。2.逆境不馁。3.顺境和逆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第二框 “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主要观点1.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和活动对自己、他人和社会所具有的积极意义。2.人生价值是通过劳动创造的。3.人生价值通过为他人和社会所作的贡献来衡量。第十三课 实现人生价值第一框“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主要观点1.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时代,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之中,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2.立足岗位作奉献。3.在踏实奋进中绽放人生的光彩。4.在奉献中走向伟大,成就精彩人生。第二框“在奉献中成就精彩人生”主要观点如何用好本单元中的教学资源?三框题 生活观察 探究与分享 阅读感悟 相关链接 启思导行11.1探问人生目标 蜜蜂与建筑师 北斗七星的作用 李大钊 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的关系11.2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新时代青少年的人生目标 树立人生目标的因素 程开甲 钱伟长 马克思谈青年择业 标注人生河流,思考如何实现12.1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艺术节感受 苏轼 华罗庚12.2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 顺境逆境辩论赛 李自成 司马迁 季羡林文 搜集事例,交流启示13.1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 结合职业谈劳动的意义 李培生、胡晓春 马克思论劳动13.2在奉献中成就精彩人生 其美多吉何以“最美奋斗者” 潘东升 雷锋 《庄子》 谈劳动作用,分享模范故事单元思考与行动 一、情境思考:悟榜样心语,谈学习体会 二、实践活动:采访不同职业者,记录并交流 ※第四单元没有设置“方法与技能”栏目1.本单元中的栏目活动类:搜集材料、讨论观点、分享感悟……故事类:人物、精神、事例……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彰显“四个自信”贴近生活 贴近学生 贴近时代2.教材栏目开发示例栏目中的人物故事,价值导向鲜明,故事丰富饱满,广为人知,与教材观点匹配度高,值得挖掘、可以挖掘。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 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线索 导入 版块一 角色体验,初识人生态度 版块二 活动探究,感悟人生态度 版块三 观点澄清,辨析人生态度 小结教学情境 《自题金山画像》中“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引入苏轼的一生。 视频展示苏轼坎坷起伏、率真豁达、成就斐然的人生境遇。 以苏轼在被贬之地——黄州、惠州、儋州的经历为线索,创设东坡诗词、美食、发明相关情境。 围绕“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就能取得成功”,创设思辨情境。 展示苏轼诗作《定风波》,感悟其中精神。教学活动(任务) 思考:面对低谷,苏轼有着怎样的人生态度,又是如何建立“平生功业”? 角色体验:如果你是苏轼,面对不同的人生境遇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并说明理由。 活动探究:以“我眼中的苏轼”为题,搜集东坡“诗词、美食、发明”等方面资料,分小组交流展示。 观点辨析: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写信:给苏轼写一封信,说说你的人生态度?核心观点 不同的人生态度对人生有不同的影响,我们应努力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积极的人生态度体现在:乐观向上、认真务实、勤奋进取。 成功的获得不仅需要积极的人生态度,还需有正确的人生目标、努力奋斗等。教学主题 初识人生态度 人生态度对人生的影响 如何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澄清认识误区 端正积极的人生态度示例:12.1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本单元可以怎么教?四第四单元 新版目录 变化情况追求 美好人生 第十一课 确立人生目标 探问人生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新增第十二课 端正人生态度 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 新增第十三课 实现人生价值 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 在奉献中成就精彩人生 旧版七上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八上第十课“劳动成就今天”整合单元思考与行动 新增1.如何处理新旧教材的关系?放下旧教材,才能教好新教材。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线索教学环节示例:11.1探问人生目标(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 刘博英)11.2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2.没有了“目”,一框的教学设计怎么做?注重案例教学,选择、设计和运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典型实例,鼓励学生探究、讨论,提高学生的价值辨析能力。要积极探索议题式、体验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促进感悟与建构。要采取热点分析、角色扮演、情境体验、模拟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让学生认识社会。(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示例:11.1 探问人生目标(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 刘博英)环节 活动(任务) 活动(任务)一 、生活剧场 初识人生目标 活动:情景剧表演: 你认为“人类建造房屋”和“蜜蜂筑巢”哪个更高明? 结合同学的表演,谈谈二者的区别说明了什么。二、实践体验 感悟人生目标 活动一:教室里找座位 两次不同的游戏体验带给你什么感悟? 活动二:故事我分享查阅资料,搜集不同时期彰显人生目标重要性的故事。小组交流并推荐代表进行展示分享。谈谈这些故事对你走好人生道路的启示。三、启思导行 规划人生目标 活动一:明晰远近目标 你怎么看待两位同学的观点(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你会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 活动二:新时代少年说我要成为这样的人(写一写、说一说)议题: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示例:11.2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茅以升10岁那年的端午节,家乡举行龙舟比赛,看比赛的人都站在文德桥上,而他因为肚子疼所以没有去。桥上由于人太多把桥压塌了,砸死、淹死不少人。这一不幸事件沉重地压在茅以升心里。他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造出最结实的桥!导入:走进茅以升的故事,从他遇到的“三个难题”探讨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难题一:该不该“弃笔从戎”?思考:少年的茅以升该不该“弃笔从戎”?说说你的理由。资料卡: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我们树立人生目标的必要前提。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从自身实际出发。茅以升中学毕业后,进入我国首所铁路学堂专攻桥梁工程,逐步实现儿时梦想。然而,辛亥革命爆发时,他有意弃笔从戎,但在母亲劝诫其学识尚浅、仅凭热情难成大事后,他陷入了犹豫之中。难题二:该不该“炸毁桥梁”?构图描述:请用简易的图示法描述“茅以升从小到大的逐梦历程”。追梦“学桥”攻坚“造桥”实现“造桥”资料卡:茅以升深受孙中山关于国民革命需两路大军(起义与学习科技)的论述影响,坚定了为中国建设桥梁的决心。他学业优异,被保送出国深造桥梁专业,迅速取得硕士及工学博士学位。回国后,茅以升接受挑战,主持修建钱塘江大桥,在两年内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这一看似不可能的任务。难题二:该不该“炸毁桥梁”?茅以升还没高兴多久,却被告知战火马上蔓延至杭州的消息。如果杭州不保,大桥就等于是给日本人造的了,竣工仅89天的钱塘江大桥该何去何从?树立人生目标,应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资料卡:难题三:“造桥”目标完成了?思考:茅以升的“造桥”目标完成了吗?资料卡:茅以升望着自己亲手建起又亲手炸毁的大桥以及那滚滚烟尘,悲痛不已,奋笔写下“抗战必胜,此桥必复”八个大字。抗战胜利后,茅以升受命修复大桥,并在1953年成功完成了钱塘江大桥的全部修复工作。在钱塘江大桥通车五十周年纪念日当天,茅以升最后一次登上钱塘江大桥难题三:“造桥”目标完成了?思考:为什么人们认为茅以升“为自己建造了由爱国主义者通向共产主义者的大桥”?为海外科技人才引进“搭桥”为公众桥梁知识科普“写桥”为中国铁路科技事业“通桥”资料卡:茅以升一生致力于“科技架桥”,1987年,92岁的茅以升加入中国共产党。人们这样说,“50年前茅以升同志主持建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座铁路大桥,30多年来,他又以实际行动,为自己建造了由爱国主义者通向共产主义者的大桥。”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与人类的福祉相统一。探究思考:1.回顾本课学习,茅以升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2.我们该如何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目标呢?人生一征途尔,其长百年,回首前尘,历历在目,崎岖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涛,幸赖桥梁以渡,桥何名欤?曰奋斗。 ——茅以升对立统一的观点: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顺境与逆境、个人与社会……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价值观:社会价值衡量人生价值,劳动创造人生价值……人的主观能动性:人能够正确认识世界,正确改造世界……把握教材背后的哲学道理3.如何深刻把握教材内容?把握初高中教材的螺旋上升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依标确定学程注重情境分析强调生活联系突出知识整合层级简化观点鲜明正辅相织思想入心4.如何发挥新教材“核心观点明确”这一特色?感谢您的倾听欢迎您的批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