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各种各样的运动》教学课件(16张PPT)+教案+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各种各样的运动》教学课件(16张PPT)+教案+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小学科学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各种各样的运动》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 的第二课,承接前一课 “运动和位置”(参照物与位置描述),聚焦 “物体运动形式的多样性与分类”,是 “物体运动描述体系” 的延伸。教材以 “生活运动现象→观察分类→归纳特征” 为逻辑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不同物体的运动(如平动、转动、摆动),发现运动形式的差异,并用科学语言描述各类运动的特征,为后续 “运动快慢比较”“运动轨迹分析” 奠定基础,体现 “科学探究需从现象分类到本质特征归纳” 的理念。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 “多样运动” 有丰富生活感知(如汽车行驶、风扇转动、钟摆摆动),能直观描述 “物体在动”,但对 “运动形式的具体分类(平动、转动、摆动)” 完全陌生,易将不同运动形式混淆(如把钟摆摆动归为转动)。他们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 “抽象运动特征(如平动时物体各点方向相同,转动时围绕中心点)” 理解困难,且描述运动时易出现 “只说现象不说形式” 的问题。不过学生对 “动手观察不同运动” 兴趣浓厚,可通过 “实物操作 + 特征对比” 突破难点,同时需强化 “按特征分类运动” 的科学思维。
核心素养分析
(一)科学观念 知道物体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平动(如汽车行驶)、转动(如风扇叶片转动)、摆动(如钟摆摆动),能说出各类运动的典型特征(如平动时物体整体移动,转动时围绕中心点)。 建立 “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可根据特征分类” 的初步科学观念,明确 “同一物体可能有多种运动形式(如滚动的轮子:平动 + 转动)”。 (二)科学思维 通过对比 “不同运动形式的特征”(如平动时物体方向不变,转动时方向不断变化),提升对比分析与分类思维,掌握 “按特征给运动分类” 的科学方法。 基于观察到的运动现象(如推书时书的平动、拧瓶盖时的转动),推理 “运动形式与物体用途的关联”(如风扇转动为了送风,钟摆摆动为了计时),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三)探究实践 经历 “观察生活运动现象→动手操作体验不同运动→按特征分类→归纳运动形式” 的完整探究过程,掌握 “观察运动特征、分类描述运动” 的基本方法。 能在小组合作中,分工完成 “操作物体、观察特征、记录分类” 任务,初步养成 “细致观察、规范分类” 的探究习惯。 (四)态度责任 激发对 “多样运动形式” 的探究兴趣,培养认真观察、耐心分类的科学态度,避免 “仅凭主观印象分类运动” 的情况。 体会不同运动形式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转动的车轮、摆动的秋千),树立 “用科学眼光观察生活中运动现象” 的科学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的三种运动形式:平动、转动、摆动,能说出各类运动的典型特征(如平动:物体整体移动,各点方向相同;转动:围绕中心点或轴运动;摆动:围绕固定点来回运动)。 能根据运动特征,将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如推桌子、转陀螺、晃秋千)分类到对应的运动形式中。
教学难点
理解 “同一物体可能有多种运动形式”(如滚动的篮球:整体平动,自身转动),克服 “一个物体只有一种运动形式” 的认知误区。 准确区分易混淆的运动形式(如摆动与转动,摆动是 “来回直线 / 弧线运动”,转动是 “圆周持续运动”),并规范描述其特征差异。
教具准备
实验材料(每组): 平动物体:书本、文具盒(可推动); 转动物体:陀螺、风车、塑料瓶盖(可拧转); 摆动物体:简易钟摆(细线 + 小重物)、秋千模型(支架 + 横杆 + 小玩偶); 运动分类记录表(含 “物体名称”“运动现象”“运动形式”“特征描述” 栏目)、运动形式特征卡(平动、转动、摆动的图文说明)。 多媒体资源: 生活运动视频(汽车行驶、风扇转动、钟摆摆动、滚动的足球); 运动形式对比动画(如摆动 vs 转动的轨迹差异,平动 vs 滚动的特征差异); 运动分类练习题图片(如推椅子、转呼啦圈、晃摇篮)。 辅助材料:生活运动场景图片(如游乐场设施运动、家用电器运动)、课堂练习答题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播放 “生活运动集锦” 视频(含推桌子、转风扇、晃秋千、滚足球),提问:“视频里的物体都在运动,但它们的运动方式一样吗?比如推桌子和转风扇,运动时的样子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发现 “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分享观察到的差异(如 “推桌子是直直地动,转风扇是绕着中心转”),对 “运动方式的分类” 产生探究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丰富的生活运动场景,直观展示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引发 “如何分类运动” 的疑问,自然导入本节课主题。
二、讲授新课 (一)聚焦(5 分钟) 教师活动: 梳理学生发现的运动差异,展示三种典型运动物体(书本、陀螺、钟摆),提问:“这三种物体的运动方式各有什么特点?我们能不能给它们的运动起个名字,按特点分分类?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各种各样的运动’,学习给运动分类。” 明确探究目标:①认识平动、转动、摆动三种运动形式及特征;②能给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分类。 学生活动: 观察三种物体,尝试描述运动特点(如 “书本是整个移动,陀螺绕中心转,钟摆来回晃”),明确本节课探究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典型物体聚焦运动形式差异,让学生带着 “认形式、学分类” 的目标进入后续探究,提升针对性。 (二)探索(25 分钟) 环节 1:认识三种运动形式及特征(15 分钟) 教师活动: 逐一演示 + 讲解三种运动: ① 平动:推动桌面上的书本,讲解:“书本整体沿着直线移动,各部分的运动方向相同,这种运动叫平动,比如汽车在路上直直行驶也是平动。” 发放书本,让学生动手推,感受平动。 ② 转动:转动陀螺,讲解:“陀螺围绕中心点(轴)做圆周运动,各部分都绕中心转,这种运动叫转动,比如风扇叶片、车轮转动都是转动。” 发放陀螺,让学生动手转,观察转动特征。 ③ 摆动:晃动简易钟摆,讲解:“钟摆围绕固定点(细线顶端)来回做弧线运动,不能一直转,这种运动叫摆动,比如秋千、摇篮摆动都是摆动。” 发放钟摆,让学生动手晃,对比转动与摆动的差异。 发放 “运动形式特征卡”,让学生小组讨论,总结三种运动的核心特征(平动:整体移动、方向不变;转动:绕中心 / 轴、圆周运动;摆动:绕固定点、来回运动)。 学生活动: 动手操作三种物体,观察运动细节(如平动时书本不旋转,转动时陀螺持续绕中心,摆动时钟摆来回晃);小组讨论总结特征,在特征卡上标注关键信息(如 “转动:绕中心”)。 设计意图:通过 “动手操作 + 特征总结”,让学生直观感知三种运动的差异,突破 “抽象特征理解” 的难点,为后续分类奠定基础。 环节 2:给生活运动现象分类(10 分钟) 教师活动: 展示生活运动图片(推椅子、转呼啦圈、晃摇篮、滚足球),布置任务:“小组合作,根据三种运动的特征,给这些图片中的运动分类,填写记录表,说明分类理由(如‘推椅子是平动,因为椅子整体移动,方向不变’)。” 巡视指导:重点关注 “滚足球” 的分类,引导学生发现 “足球既整体向前平动,自身又转动,有两种运动形式”;纠正 “将摆动归为转动” 的错误,强调 “摆动是来回,转动是持续圆周”。 学生活动: 小组分析图片,结合特征卡判断运动形式:推椅子(平动)、转呼啦圈(转动)、晃摇篮(摆动)、滚足球(平动 + 转动);记录分类结果与理由,讨论 “同一物体多种运动形式” 的合理性。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现象分类,让学生将 “特征认知” 转化为 “分类能力”,同时发现 “复合运动形式”,突破认知误区。 (三)研讨(7 分钟) 教师活动: 请 3 组代表汇报分类结果,提问:“你们将滚足球归为哪种运动?为什么说它有两种运动形式?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有多种运动形式?(如骑自行车:车轮平动 + 转动,脚踏板转动)” 追问拓展:“为什么风扇要设计成转动的运动形式?钟摆要设计成摆动的形式?(转动能送风,摆动能计时)运动形式与物体的用途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 汇报分类结果(如 “滚足球是平动 + 转动”),举例生活中的复合运动(如 “转笔:手指转动,笔整体可能移动”);思考 “运动形式与用途的关联”,理解 “不同用途需要不同运动形式”。 设计意图:通过研讨深化 “复合运动” 认知,关联物体用途,让学生从 “分类运动” 转向 “理解运动的意义”,提升科学思维。 (四)拓展(5 分钟) 教师活动: 布置 “家庭小任务”:“回家后,观察家里 3 种物体的运动(如洗衣机滚筒转动、扫地时扫帚平动、吊灯晃动),记录它们的运动形式,看看有没有复合运动,明天分享你的发现!” 预告下节课内容:“下节课我们会探究‘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看看谁跑得快、谁走得慢,怎么用数据说明!” 学生活动: 记录任务,交流 “观察计划”(如 “观察妈妈做饭时锅铲的运动”);期待下节课对 “运动快慢” 的探究。 设计意图:延伸探究至家庭,培养 “持续观察运动现象” 的习惯;预告后续内容,形成知识链条。
三、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6 分) 下列属于 “转动” 运动形式的是( ) A. 推桌子移动 B. 风扇叶片转动 C. 秋千来回晃 解析:A 是平动,C 是摆动,B 是绕中心转动,选 B。 滚动的篮球,其运动形式是( ) A. 只有平动 B. 只有转动 C. 平动 + 转动 解析:篮球整体向前平动,自身绕中心转动,是复合运动,选 C。 下列运动中,与 “钟摆摆动” 特征最接近的是( ) A. 陀螺转动 B. 摇篮晃动摇动 C. 汽车行驶 解析:钟摆是来回摆动,A 是转动,C 是平动,B 是来回晃动(摆动),选 B。 二、判断题(每题 2 分,共 6 分) 物体的运动形式只有平动、转动、摆动三种,没有其他形式。( × ) 解析:运动形式还有滚动、振动等,三种是常见形式,不是全部,描述错误。 同一物体只能有一种运动形式,比如自行车的车轮要么平动,要么转动。( × ) 解析:自行车车轮是平动 + 转动的复合运动,描述错误。 区分摆动和转动的关键是:摆动是围绕固定点来回运动,转动是围绕中心持续圆周运动。( √ ) 解析:这是两种运动形式的核心差异,描述正确。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平动、转动、摆动三种运动形式,知道推书本是平动、转陀螺是转动、晃秋千是摆动,还发现滚足球有两种运动形式呢!课后记得观察家里物体的运动,下节课我们一起探究运动快慢哦!
板书设计
物体的运动 —— 各种各样的运动 三种常见运动形式及特征: 平动:整体移动、方向不变(如推桌子、汽车行驶) 转动:绕中心 / 轴、圆周运动(如转风扇、拧瓶盖) 摆动:绕固定点、来回运动(如晃秋千、钟摆摆动) 重要发现: 同一物体可能有多种运动形式(如滚足球:平动 + 转动) 生活应用: 转动:风扇送风 摆动:钟摆计时 平动:推椅子移动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采用 “动手操作 + 特征对比” 的设计,通过让学生亲手推书本、转陀螺、晃钟摆,直观感知三种运动的差异,多数学生能准确总结特征并给生活现象分类,突破核心难点。 关注 “复合运动形式” 的探究,通过滚足球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同一物体可有多运动形式”,纠正了片面认知,提升了思维深度。 (二)不足之处 部分学生对 “摆动与转动的区分” 仍有困难,如将 “晃呼啦圈” 误归为摆动(实际是转动),未完全掌握 “来回运动” 与 “持续圆周运动” 的差异。 对 “其他运动形式(如振动:尺子伸出桌面拨动)” 的拓展不足,学生对 “运动形式多样性” 的认知局限于三种,未能全面了解。 (三)教学建议 下次教学可增加 “摆动与转动的轨迹演示”:用红墨水在钟摆和陀螺上做标记,让学生观察运动后留下的轨迹(摆动是弧线来回,转动是圆圈),直观区分差异;同时设计 “分类纠错” 环节,针对易混淆案例(如晃呼啦圈、转陀螺)强化判断。 增加 “其他运动形式” 的趣味拓展:演示 “尺子振动”“弹簧上下跳动”,简单介绍 “振动” 运动,让学生知道运动形式不止三种,拓宽认知视野,同时为后续学习埋下伏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7张PPT)
3.2《物体的运动 —— 各种各样的运动》
(教科版)三年级

3.2《物体的运动 —— 各种各样的运动》
视频里的物体都在运动,但它们的运动方式一样吗?比如推桌子和转风扇,运动时的样子有什么不同?
新知导入
聚集
如果我们注意观察,就会发现我们周围很多物体都在运动。 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在运动?它们是怎样运动的?
探究新知
汽车:在道路上沿直线或曲线移动;
钟表指针:绕中心轴做圆周运动;
飘落的树叶:随空气流动,做不规则运动;
转动的风扇叶片:绕中心点高速圆周运动。
1.让物体运动起来,观察并记录它们是怎样运动的。
2.在物体上贴上有颜色的圆点,让它们运动起来,观察并用图画的形式记录圆点的运动路线。
1.物体的运动路线有哪些?
2.贴在物体上的圆点,对我们观察物体的运动有什么作用?
1.选一个参照物,物体相对参照物位置变就是运动,不变就是静止。
2.不能,只知方向或距离,无法确定对方准确位置,难抓到人。
3.先定参照物,再说明运动物体相对参照物的方向和距离,如 “同学在大树北边 3 米处”。
在玩具车的车身和车轮上各贴一个圆点,当它向前运动时,这两个圆点的运动路线一样吗?画一画。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 “转动” 运动形式的是( )
A. 推桌子移动 B. 风扇叶片转动 C. 秋千来回晃
2.滚动的篮球,其运动形式是( )
A. 只有平动 B. 只有转动 C. 平动 + 转动
3.下列运动中,与 “钟摆摆动” 特征最接近的是( )
A. 陀螺转动 B. 摇篮晃动摇动 C. 汽车行驶
B
C
B
(二)判断题
1.物体的运动形式只有平动、转动、摆动三种,没有其他形式。( )
2.同一物体只能有一种运动形式,比如自行车的车轮要么平动,要么转动。( )
3.区分摆动和转动的关键是:摆动是围绕固定点来回运动,转动是围绕中心持续圆周运动。( )
×

×
课堂总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平动、转动、摆动三种运动形式,知道推书本是平动、转陀螺是转动、晃秋千是摆动,还发现滚足球有两种运动形式呢!课后记得观察家里物体的运动,下节课我们一起探究运动快慢哦!
板书设计
3.2 物体的运动 —— 各种各样的运动
三种常见运动形式及特征:
平动:整体移动、方向不变(如推桌子、汽车行驶)
转动:绕中心 / 轴、圆周运动(如转风扇、拧瓶盖)
摆动:绕固定点、来回运动(如晃秋千、钟摆摆动)
重要发现:
同一物体可能有多种运动形式(如滚足球:平动 + 转动)
生活应用:
转动:风扇送风 摆动:钟摆计时 平动:推椅子移动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