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物体的运动 —— 单元小结和科学阅读》(教科版)三年级上《物体的运动 —— 单元小结和科学阅读》这些物体的运动,我们在单元里学了哪些知识能分析?今天一起梳理总结,还要看看这些知识在生活里的奇妙应用!新知导入探究新知我们周围有各种物体。有的物体静止,有的物体运动,但用方向和距离都可以准确地描述它们的位置;运动的物体有快有慢,但都可以比较和测量;运动的物体都具有能量,能量有大有小。刻舟求剑你听过“刻舟求剑”的故事吗?为什么那个古人捞不到宝剑呢?当宝剑在船上时,它跟着船一起运动,位置与船保持一致;当宝剑掉入江中后,它不再与船一起运动,船的位置改变了,宝剑掉到江底后位置就不再改变,那个古人自然也就无法从船舷标记的位置找到宝剑了。智能的导航软件你看到过爸爸妈妈使用手机导航吗?应用了北斗导航的手机软件能直观、便捷地指引人们到达目的地,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人们在行走、骑车、驾驶时都可以使用导航引路。导航时,软件通常用一个箭头来表示用户所在的位置,随着用户的移动,这个箭头也会在软件内的地图上移动起来。导航软件实际上就是通过计算机快速计算我们所在的位置,及其与目的地的方向关系和距离大小。高空坠物近年来,随着高层住宅越来越多,高空坠物伤人事件时有发生。为什么高空坠物会伤人呢?这是因为楼层越高,坠物落地时的速度越快,能量也就越大。据测算,将一枚重 30 克的鸡蛋从 4 楼抛下,会把人头顶砸出个肿包;从 18 楼抛下,能砸破人的头骨;而从 30 楼抛下,冲击力足以致人死亡。高空坠物危害极大,我们一定不能高空抛物!条形磁铁与小钢珠一个小钢珠在桌面上做直线运动,但如果像图中那样,在桌上放一个条形磁铁,那么小钢珠的运动方式会从直线运动变为曲线运动。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磁铁有磁性,能够在一定距离内吸引小钢珠。当小钢珠距离磁铁较远时,会继续做直线运动;当小钢珠距离磁铁较近时,受到磁力的作用较大,就会改变运动路线,变成曲线运动了。万里穿针——太空中的“追逐跑”同学们在体育课上一定玩过“追逐跑”,但飞船和目标飞行器想在太空中玩“追逐跑”,然后实现对接,是非常困难的。“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飞行速度为每秒7 800 米左右,这个速度是手枪子弹飞行速度的 20 余倍。想象一下,两个飞得比子弹还快 20 倍的物体互相接近,不但不能发生碰撞,还要准确地对接在一起,这是多难的一件事啊!不过,再难也难不倒我国的航天人员。2011 年 11 月 3 日,“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太空顺利完成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课堂练习(一)选择题 1.描述物体位置需要的要素是( )A. 方向和距离 B. 时间和速度 C. 颜色和形状2.下列体现 “相同时间比距离” 的是( )A. 百米赛跑看谁时间短 B. 1 分钟跳绳比谁跳得多 C. 同一段路看谁用时长3.刻舟求剑的古人没捞到剑,因为他忽视了( )A. 剑的重量 B. 船的运动导致剑的位置相对船改变 C. 水流速度BAB(二)判断题 1.只有运动的物体才有能量。( )2.导航软件指引方向和距离,利用了 “描述物体位置” 的知识。( )3.高空坠物危害大,是因为坠物速度快、能量大。( )√×√课堂总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梳理了物体运动的知识,知道咋描述位置、分运动方式、比快慢,还了解运动的物体有能量。通过故事和生活实例,明白这些知识很有用!课后要去分析生活里的运动,分享给大家哦!板书设计物体的运动 —— 单元小结与科学阅读一、知识体系二、生活应用知识→故事(刻舟求剑 )、导航、安全(高空坠物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让备课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内容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 的总结拓展环节。单元小结以思维导图整合 “运动方式、物体位置、运动快慢、能量” 核心知识,帮助学生构建体系;科学阅读选取 “刻舟求剑”“导航软件”“高空坠物” 等实例,将单元知识融入故事、生活与科技场景,是知识从理论到实践应用的延伸,助力学生理解运动知识的生活价值与科学本质,深化对 “物体运动规律” 的认知。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通过单元学习,掌握运动方式分类、位置描述、快慢比较及能量初步概念,但对知识的系统性关联与实际应用理解较浅。他们对故事(如刻舟求剑 )、生活科技案例(如导航 )兴趣浓厚,却因抽象思维薄弱,难自主提炼案例中的科学原理。教学需依托趣味实例,引导学生关联知识、迁移应用,提升科学思维与实践认知。核心素养分析(一)科学观念 完善 “物体运动知识体系”:明确运动方式(直线、曲线 )、位置描述(方向、距离 )、快慢比较(相同距离比时间、相同时间比距离 )及运动与能量的关系,理解知识间的逻辑关联。 认知 “运动知识的生活应用”:通过科学阅读,认识运动规律在故事、导航、安全等场景的应用,建立 “科学知识服务生活” 的观念。 (二)科学思维 强化 “归纳与关联” 能力:分析单元小结思维导图,归纳运动知识板块,梳理 “位置描述 - 运动方式 - 快慢比较 - 能量” 的逻辑链。 提升 “实例分析与迁移” 能力:阅读科学文本,提取实例中的运动原理(如刻舟求剑忽视物体位置变化 ),迁移单元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三)探究实践 开展 “知识整合实践”:依据单元小结,结合实例分析,用图表、讲述等方式复现运动知识体系,强化知识内化;尝试用知识解释阅读案例。 尝试 “生活观察探究”:课后调查生活中运动知识的应用(如体育比赛中的快慢比较 ),记录并分享,实践知识应用与观察能力。 (四)态度责任 激发 “科学探索兴趣”:通过故事、科技案例感受运动知识的趣味性与实用性,增强对科学学习的热情。 树立 “科学应用与安全意识”:了解高空坠物的危害(基于运动能量知识 ),培养关注生活安全、合理应用科学知识的责任感。教学重点借助单元小结思维导图,系统梳理 “物体运动” 知识体系,明确知识间逻辑关联。 读懂科学阅读文本,提取实例中的运动原理,用单元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如导航软件的位置指引 )。教学难点深度理解知识逻辑:清晰梳理 “位置描述是运动分析的基础,运动方式与快慢体现能量差异” 的完整逻辑链,理解知识的层级关联。 迁移知识解释复杂现象:将单元知识(如运动的相对性、能量与运动的关系 )迁移到 “刻舟求剑”“太空对接” 等复杂场景,准确提炼科学原理。教具准备单元知识卡片(分 “运动方式、位置描述、快慢比较、能量” 四类,涵盖直线运动、方向距离、相同时间比距离等内容 )。 科学阅读资料影印件(每人一份,含 “刻舟求剑”“导航软件” 等文本及图片 )。 思维导图空白模板、彩色笔(用于学生梳理知识 )。 多媒体课件(展示运动知识关联图、科学阅读实例动画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播放 “生活中物体运动” 短视频(如汽车行驶、运动员跑步、苹果下落 ),提问:“这些物体的运动,我们在单元里学了哪些知识能分析?今天一起梳理总结,还要看看这些知识在生活里的奇妙应用!” 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回忆运动方式、位置描述等知识,期待梳理与应用探索,参与交流。 设计意图:以生活运动场景唤醒知识记忆,激发梳理与应用兴趣,自然导入主题。二、讲授新课 (一)聚焦(7 分钟) 教师活动: 呈现单元小结思维导图(PPT 展示 ),指着中心 “物体的运动”,提问:“围绕‘物体的运动’,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它们之间有啥联系?” 引导学生观察,明确 “运动方式、物体位置、运动快慢、能量” 四大板块及细分知识(如运动方式分直线、曲线;位置用方向、距离描述 )。 学生活动: 观察思维导图,尝试说出四大板块及部分知识(如 “运动有直线和曲线,位置用方向和距离说,快慢能比时间或距离” ),初步感知知识体系框架。 设计意图:借助思维导图聚焦知识结构,让学生清晰认知梳理方向,为探索定基础。 (二)探索(20 分钟) 环节 1:知识梳理大挑战(10 分钟) 教师活动: 发放单元知识卡片,组织学生分组(4 人一组 ),用空白思维导图模板,将卡片分类贴入对应板块(“运动方式”“位置描述”“快慢比较”“能量” ),并补充理解(如在 “直线运动” 旁画汽车行驶图 )。巡视指导,提醒梳理知识逻辑(如位置描述是分析运动的前提 )。 学生活动: 小组合作,识别卡片内容(如 “相同距离比时间” 属快慢比较 ),分类粘贴、补充,讨论知识关联(如 “先确定物体位置,才能分析运动方式和快慢,运动的物体有能量” ),完成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分类梳理,让学生主动整合知识,构建体系,强化归纳与关联思维。 环节 2:科学阅读大发现(10 分钟) 教师活动: 发放科学阅读资料,布置任务:“默读文本,用横线画出实例中的运动知识(如刻舟求剑忽视位置变化 ),思考‘这些知识咋在实例里体现’” 。阅读后,用 PPT 展示实例动画(如刻舟求剑中船和剑的运动 )辅助理解。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提取关键信息(如导航软件用方向距离描述位置;高空坠物因能量大伤人 ),结合动画理解(如船动剑不动,位置描述变化 ),思考与单元知识的联系(如 “刻舟求剑没考虑船运动后,剑的位置相对船改变,用到位置描述知识” )。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提取信息、动画辅助,提升阅读与知识迁移能力,深化知识生活应用理解。 (三)研讨(8 分钟) 教师活动: 组织小组展示知识梳理成果(思维导图 ),提问:“哪个小组能说清‘运动知识四大板块’的关联?”;针对科学阅读,提问:“刻舟求剑的古人错在哪?导航软件咋帮我们找位置?” 引导深度研讨,完善知识逻辑与应用认知。 学生活动: 小组代表展示思维导图,讲解关联(如 “用方向距离描述位置,分析运动方式和快慢,运动的物体有能量” );结合阅读交流,如 “古人没懂船动剑不动,位置变了;导航用方向距离指引,是位置描述知识的应用” 。 设计意图:通过研讨促进知识共享、思维碰撞,完善知识体系,提升科学思维与观念。 (四)拓展(5 分钟) 教师活动: 布置拓展任务:“①给家人讲‘刻舟求剑’里的科学道理;②找生活中一个运动场景(如体育课跑步 ),用单元知识分析(怎么描述位置、运动方式、快慢 ),下节课分享。” 同时,PPT 展示生活运动场景图片(如篮球比赛 ),提供分析方向。 学生活动: 记录任务,明确探索方向,激发用知识分析生活的兴趣,期待后续分享。 设计意图:延伸学习至生活,强化知识应用与态度责任(关注生活、科学探索 )。三、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6 分) 描述物体位置需要的要素是( ) A. 方向和距离 B. 时间和速度 C. 颜色和形状 解析:位置用方向和距离描述,选 A。 下列体现 “相同时间比距离” 的是( ) A. 百米赛跑看谁时间短 B. 1 分钟跳绳比谁跳得多 C. 同一段路看谁用时长 解析:相同时间(1 分钟 )比距离(跳绳次数对应运动距离 ),选 B。 刻舟求剑的古人没捞到剑,因为他忽视了( ) A. 剑的重量 B. 船的运动导致剑的位置相对船改变 C. 水流速度 解析:船运动后,剑的位置相对船变化,古人没考虑,选 B。 二、判断题(每题 2 分,共 6 分) 只有运动的物体才有能量。(×) 解析:运动的物体有能量,静止物体也可能有(如被举高的物体有重力势能 ),错误。 导航软件指引方向和距离,利用了 “描述物体位置” 的知识。(√) 解析:导航用方向、距离描述位置,正确。 高空坠物危害大,是因为坠物速度快、能量大。(√) 解析:楼层高坠物速度快、能量大,正确。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梳理了物体运动的知识,知道咋描述位置、分运动方式、比快慢,还了解运动的物体有能量。通过故事和生活实例,明白这些知识很有用!课后要去分析生活里的运动,分享给大家哦!板书设计物体的运动 —— 单元小结与科学阅读 一、知识体系 二、生活应用 知识→故事(刻舟求剑 )、导航、安全(高空坠物 )教学反思(一)成功之处 知识梳理高效:通过卡片分类、思维导图,学生主动整合知识,80% 小组清晰呈现四大板块关联,知识体系构建效果好。 实例分析深入:科学阅读结合动画,学生能提取运动原理,70% 学生准确解释刻舟求剑的错误,知识迁移能力提升。 (二)不足之处 复杂现象解释不足:部分学生在分析 “太空对接”(拓展阅读 )时,难用运动知识解释高速物体精准对接,知识深度应用欠缺。 个体差异关注弱:小组活动中,少数基础弱学生参与度低,依赖同伴,需加强分层指导。 (三)教学建议 深化复杂现象研讨:下次教学,补充 “太空对接” 等复杂实例的分步解析(如先分析运动快慢、位置控制 ),用单元知识拆解,提升深度应用能力。 强化个体支持:分组时搭配不同水平学生,设置 “知识小导师” 角色,或提供基础提示卡,保障全员参与知识梳理与分析。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物体的运动 ——第三单元小结和科学阅读》教学课件.pptx 【核心素养】第三单元《单元小结和科学阅读》教案含反思.docx 视频素材:刻舟求剑的道理.mp4 视频素材:单元小结生活中物体运动短视频.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