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那一定会很好(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那一定会很好(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内容 那一定会很好 授课人
教材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那一定会很好》这篇童话故事。通过故事,学生将跟随一粒种子的成长旅程,从种子成长为大树,再到最终变为阳台上的木地板。 (2)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生命的历程、变化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等知识点。学生将了解到每一个生命阶段都有其独特之处,并学会欣赏和珍惜生命中的每一时刻。 (3)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认识到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非常重要。他们将学会从小种子身上汲取力量,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努力成长,同时也能理解到变化是生命的一部分,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美。此外,学生还能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情感共鸣能力。
教学目标 (1)文化自信:通过阅读童话故事《那一定会很好》,学生能够感受主人公在不同生命阶段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体会中华文化中乐观向上的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2)语言运用:学生能够准确认读 “缩、努” 等 8 个生字,并运用这些字词进行组词和造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思维能力:通过默读课文,学生能够梳理并概括主人公从种子到木地板的生命历程,培养逻辑思维和概括能力。 (4)审美创造:学生能够通过朗读和想象,体会文中 “那一定会很好” 所表达的美好愿望,激发审美情感,并尝试续编故事,培养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概括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木地板的生命历程,体会其在不同阶段的心态变化,感受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通过分析 “那一定会很好” 这句话在文中的反复出现,理解主人公在不同情境下的愿望及其实现过程,培养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和感悟。
教学资源 (1)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或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种子到木地板的生命历程。 (2)《那一定会很好》原文及相关童话故事集:提供给学生阅读,以便他们能够在课外时间进一步探索和理解童话故事的魅力。 (3)角色扮演道具:例如简易的手推车、椅子模型等,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表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过程 一、话题交流,引入课题 板书 “很好”,指名朗读。 引导:请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对 “很好” 这个词语的理解,并举例子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会使用这个词语。(学生轮流回答,教师适当引导和补充) 引入课题。 引导:正如每个人对 “很好”的理解各不相同一样,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童话故事《那一定会很好》中的主人公 ——一粒种子,也有它独特的感受。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粒种子的故事,看看它是如何理解和体验“很好” 的。(板书课题) 指导学生朗读课题,注意读出 “一定” 的重音。 教师先示范朗读课题,然后学生跟读,确保重音放在 “一定” 上。 【设计意图】通过熟悉的词语 “很好” 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讨论,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自然引出本课的主题,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 仔细读课文,用笔圈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注意句子的连贯性和流畅性,对于难读的部分多读几遍。 思考这篇童话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 检查自学情况。 课件展示生字,学生齐声朗读。 特别强调易错读音:“缩”(平舌音)、“吱” 和 “拆”(翘舌音)、“茎”(后鼻音)。 分享识记生字的方法。 加一加:纟+宿=缩 奴+力=努 父+斤=斧 口+支=吱 换一换:经 —茎 据 —锯 堆 —推 诉 —拆 词语运用与理解。 缩成一团 努力 锯子 斧子 手推车 吱吱嘎嘎 拆了 ① 全班齐读三遍。 ② 通过各种手段加深理解: 通过动作演示 “缩成一团” 的意义; 利用图片认识工具如 “锯子、斧子、手推车”; 模仿声音表达 “吱吱嘎嘎”,并尝试写出更多 AABB 式的拟声词; 用 “努力” 造句,以加深对该词的应用理解。 分段轮流朗读课文。 老师指定学生分段落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聆听,纠正错误的发音或停顿不当的地方。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结合教师适时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文中出现的新字词,同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后续深入理解文本打下基础。 三、默读课文,了解 “种子” 的生命历程 默读全文,找出描述种子变化的关键词汇,填入横线上。 (种子)—(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 参照图示讲述种子的生命旅途。 种子成长为一棵大树后被砍伐制成手推车,后来又变成椅子,最终成为木地板。 基于图示,提炼文章核心内容。 引导:现在,请大家根据这张示意图简单复述故事的大致脉络。 这篇童话描绘了一粒(种子)逐渐成长为(大树),再依次转化成(手推车)、(椅子),直至最后定格为(木地板)的奇妙旅程。 【设计意图】采用图表形式辅助学生梳理情节发展顺序,帮助他们更好地抓住文章主线,同时训练其归纳总结能力。 四、探究交流,体会主人公的美好愿望 自由浏览课文,标记重要语句。 问题导向:第一次出现 “那一定会很好” 是在哪里?主人公当时处于何种境况?心里怀着怎样的情感?找出相关表述。 小组讨论分享发现。 预设情形:最初这句话出现在第 1 自然段;当时种子正被泥土紧紧包裹着,感到非常难受。 种子被泥土紧紧地包裹着,它不得不把身体缩成一团。“这真难受。” 种子想,“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 那一定会很好 。” (1)解读关键词汇。 “包裹”、“缩成一团” 展现了种子所处环境的恶劣。 (2)想象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会渴望什么? (3)种子此时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渴望站起身来透气) (4)当种子说出那句话时内心情绪如何?模仿它的语气讲一遍。(注重表现坚定与向往之情) (5)种子又是怎样追求梦想的?(凭借不断努力生长) 结合实例进一步探讨 “努力” 的含义。(例如,在酷暑时节,种子为了见到阳光而拼命向上攀登;遭遇暴雨时,也未放弃希望) 小结环节:此阶段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 应用类似方法继续解析剩余部分。 再次默读余下章节,记录下所有关于 “那一定会很好” 的提及点,思考每种情境下人物的心态及其背后的情感支撑。 全班交流各自心得体会。 (1) 第二次提及 “那一定会很好”。 高大的树能看到很远的地方,它看见人和动物在山路上走来走去,跑来跑去。“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 那一定会很好 。” 树这么想着。 ① 树为什么向往奔跑?这反映了它怎样的心态? 生:它不再满足于现状,总是憧憬着更美好的未来。 ② 这个愿望实现了吗?(通过朗读有关段落感受成功的喜悦) (2) 第三次引用 “那一定会很好”。 “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 那一定会很好 。” 手推车一边这么想着,一边费力地跑来跑去。 ① 手推车为何渴望停下脚步? 生:长期高强度工作让它感到疲惫不堪,渴望得到片刻安宁。 ② "费力" 体现了什么? 生:手推车已经年久失修,体力不支。 ③ 它对此有何反应?新的目标是什么? (3) 最后一次提到 “那一定会很好”。 椅子一用又是好多年。“我真是老了。” 椅子想。它越来越觉得挺直腰背坐着很吃力,“要是我能躺下, 那一定会很好 。” ① 从 “好多年” 可看出什么? 生:椅子为人类服务了很久,任劳任怨。 ② 两个相近意思的词分别是? 生:“吃力” 和 “费力” 都表示行动困难。 ③ 新的愿望是什么呢? 木地板满意地舒展着身子,躺在阳台上,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极了。它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棵树。 ⑤ 木地板快乐吗?哪些地方可以证明? 生:文中描述它舒适地躺在那里晒太阳,感到相当惬意。 生:结尾呼应了开头,表达了即使形态改变但本质未变的理念。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中多次出现的核心语句进行深入剖析,让学生体会到角色面对困境时始终保持乐观态度的重要性,同时促进他们对文本主题思想的全面把握。 五、情感升华,激趣续编 回顾全文,谈谈你对不同阶段的主角有何感想?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创意写作练习。 大家能否设想一下,多年之后,阳台上的木地板是否会产生新的愿望?如果有的话,具体是什么?它是如何实现的?请编写一段续篇故事。 (提供范例供参考)
作业设计 (1)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画出文中表示种子变化的关键词语,并用自己的话概括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 (2)想象一下,如果你是这粒种子,在你的生命历程中,你会产生哪些美好的愿望?请写出你的愿望,并分享给同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