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3.1《物体的运动 —— 运动和位置》(教科版)三年级上3.1《物体的运动 —— 运动和位置》大家看,这辆小车在动吗?如果老师和小车一起走,老师看小车,小车还是在动吗?新知导入聚集学校操场上,有运动的同学,也有一些静止的人和物体。我们站在地面观察物体时,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怎样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探究新知判断运动或静止:选地面、树木等为参照物,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变则运动,不变则静止。描述位置:先选参照物,再说明物体在参照物的哪个方向、距离多远,比如 “旗台在教学楼东边 5 米处”。1.在学校操场上,什么是运动的?什么是静止的?判断的依据是什么?2.下列情形中,什么是运动的?什么是静止的?判断的依据是什么?资 料我们一般把大地看作静止的,将其他物体跟大地相比,就能判断出它们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3.在教室里,你的前、后、左、右各是谁?他们和你的距离有多远?请描述他们所处的位置。4.根据同学的描述,玩“蒙眼抓人”游戏。1.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2.在“蒙眼抓人”游戏中,只知道方向不知道距离或只知道距离不知道方向,能抓到人吗?3.怎样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1.选一个参照物,物体相对参照物位置变就是运动,不变就是静止。2.不能,只知方向或距离,无法确定对方准确位置,难抓到人。3.先定参照物,再说明运动物体相对参照物的方向和距离,如 “同学在大树北边 3 米处”。乘坐公共汽车时,我和同学坐前后排,位置没有变化。但地面上的同学却说我们的位置和公共汽车一起在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呢?课堂练习(一)选择题 判断汽车是否在运动,最合适的参照物是( )A. 汽车里的乘客 B. 路边的路灯 C. 汽车的方向盘小明坐在行驶的公交车上,他认为自己没动,是以( )为参照物。A. 路边的树 B. 公交车的座椅 C. 路边的行人描述 “书包的位置”,最完整的说法是( )A. 书包在桌子旁边 B. 书包在桌子的左边 C. 书包在桌子的左边,距离桌子 15 厘米BCB(二)判断题 1.判断物体是否运动,不需要选择参照物,直接看物体有没有动就行。( )2.以教室的墙为参照物,教室里的书桌是静止的;以走动的老师为参照物,书桌是运动的。( )3.描述物体位置时,只需要说清楚方向(如左边、前面),不用说明距离。( )×√×课堂总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会了判断物体是否运动要选参照物,比如看汽车动没动,能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还知道描述位置要说清方向和距离,像 “橡皮在左边 2 步远”。课后记得和家人玩找物品游戏,下节课我们一起探究运动快慢哦!板书设计3.1 物体的运动 —— 运动和位置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关键:选参照物(如树、座椅、地面)标准: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变了→在运动;没变→没运动描述物体位置:要素:方向(前后、左右)+ 距离(几步、几厘米)例子:书包在书桌左边,距离 10 厘米生活应用:判断运动:坐车看树(树在动)描述位置:指路(超市在学校前面 50 米)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让备课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运动和位置》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 的起始课,承接前两单元 “天气”“水” 的探究,开启 “物质运动” 领域的认知,是构建 “物体运动描述体系” 的基础。教材以 “生活现象→参照物判断→位置描述” 为逻辑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实践,理解 “判断物体是否运动需选择参照物”“描述位置需用方向和距离”,将抽象的 “运动” 转化为可观察、可描述的具体概念,为后续 “运动快慢”“运动轨迹” 的探究奠定基础,体现 “科学探究需从具体现象抽象出科学概念” 的理念。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 “运动” 有丰富生活感知(如汽车行驶、人走路),能直观判断 “明显运动的物体”,但对 “判断运动的标准(参照物)” 完全陌生,易误认为 “所有物体不是动就是不动”(如坐在车上看树,认为树在动)。他们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 “参照物选择影响运动判断”“用方向 + 距离描述位置” 的抽象逻辑理解困难,且描述位置时易出现 “只说方向不说距离” 的问题。不过学生对 “动手观察运动现象” 兴趣浓厚,可通过 “场景模拟 + 实践活动” 突破难点,同时需强化 “用科学语言描述运动与位置” 的习惯。核心素养分析(一)科学观念 知道判断物体是否运动,需要选择另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如判断汽车是否动,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在运动。 建立 “描述物体位置时,需结合方向(如前后、左右、远近)和距离(如几步、几米)” 的初步科学观念。 (二)科学思维 通过对比 “不同参照物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坐在车上看乘客 vs 看路边树),提升对比分析思维,理解 “参照物选择影响运动判断”。 基于场景观察(如书桌相对于教室墙的位置),推理 “描述位置需同时包含方向和距离”,培养逻辑描述能力。 (三)探究实践 经历 “观察生活运动现象→选择参照物判断运动→用方向 + 距离描述位置” 的完整探究过程,掌握 “参照物选择”“位置描述” 的基本方法。 能在小组合作中,分工完成 “运动判断”“位置描述” 任务,初步养成 “客观观察、规范描述” 的探究习惯。 (四)态度责任 激发对 “物体运动现象” 的探究兴趣,培养认真观察、细致描述的科学态度,避免 “主观判断运动、模糊描述位置” 的情况。 体会 “运动与位置描述” 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指路、找物品),树立 “用科学方法描述生活现象” 的科学意识。教学重点理解 “判断物体是否运动需选择参照物”,能举例说明 “以不同参照物判断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汽车相对于树在动,相对于乘客不动)。 学会用 “方向(前后、左右)+ 距离(几步、几米)” 描述物体的位置(如 “书本在书桌的左边,距离书桌边缘 20 厘米”)。教学难点理解 “参照物” 的概念,克服 “无需参照物就能判断运动” 的认知误区,能根据场景正确选择参照物。 规范描述位置,避免 “只说方向不说距离”“只说距离不说方向” 的片面描述(如不说 “书本在左边”,而说 “书本在我的左边,离我 1 米远”)。教具准备实验材料(每组):玩具小车(1 辆)、小木块(作为参照物,3 个)、卷尺(或软尺,测量距离)、位置描述记录表(含 “物体”“参照物”“运动状态”“位置描述” 栏目)、方向标识卡(前后、左右、远近)。 多媒体资源:汽车行驶、人坐在车上看树的生活视频;参照物判断动画(如乘客相对于车不动,相对于树动);位置描述示意图(如教室中书桌、黑板的位置)。 辅助材料:生活场景图片(如校园地图、房间物品摆放)、课堂练习答题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演示 “趣味场景”:在讲台上推动玩具小车,同时提问:“大家看,这辆小车在动吗?如果老师和小车一起走,老师看小车,小车还是在动吗?” 引导学生发现 “不同情况下,对小车是否运动的判断不一样”。 学生活动: 观察演示,发表不同观点(如 “从座位看小车在动”“如果老师和小车一起走,小车没动”),对 “为什么判断不一样” 产生疑问,激发探究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 “同一物体不同判断结果” 的场景,引发认知冲突,自然提出 “如何判断物体是否运动” 的核心问题,导入本节课主题。二、讲授新课 (一)聚焦(5 分钟) 教师活动: 梳理学生疑问,展示 “汽车行驶” 图片(汽车、路边树、车上乘客),提问:“要知道汽车是否在动,我们该选什么当‘标准’?描述汽车的位置时,该说清楚哪些信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么判断运动’‘怎么说清位置’。” 明确探究目标:①学会选择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②能用方向 + 距离描述物体位置。 学生活动: 观察图片,尝试回答 “选树当标准”“说清汽车在树的哪边、离树多远”,明确本节课探究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聚焦核心问题,让学生带着 “学判断、学描述” 的目标进入后续探究,提升针对性。 (二)探索(25 分钟) 环节 1:探究 “判断物体是否运动 —— 参照物选择”(12 分钟) 教师活动: 播放参照物判断动画(课件):展示 “乘客坐在行驶的汽车上” 场景 ——①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汽车和乘客在动;②以汽车座椅为参照物,乘客不动。讲解:“判断物体是否运动,要选一个‘不动的标准’(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变了,就是在运动;位置没变,就是没动。” 组织 “小组实践”:每组用玩具小车、小木块(参照物)开展实验 ——①将木块放在桌面,推动小车,以木块为参照物,判断小车是否运动;②一名同学拿着木块跟着小车走,以木块为参照物,判断小车是否运动。记录实验结果。 学生活动: 观看动画,理解 “参照物” 概念;小组实践时,分工操作(推小车、拿木块、记录),发现 “以桌面木块为参照物,小车动;以跟着走的木块为参照物,小车不动”,验证 “参照物影响运动判断”。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抽象概念,实践验证规律,让学生直观理解 “参照物选择与运动判断的关系”,突破抽象难点。 环节 2:探究 “描述物体位置 —— 方向 + 距离”(13 分钟) 教师活动: 展示 “教室场景图”(书桌、黑板、讲台),提问:“怎么告诉同学‘你的书包放在哪里’?只说‘在书桌旁边’够不够?还需要说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 “方向(左边 / 右边)”“距离(几步 / 几厘米)”。 组织 “位置描述游戏”:每组选一名同学站在教室中间(作为 “中心参照物”),其他同学将文具(如橡皮)放在不同位置,用 “相对于 XX 同学,橡皮在 XX 方向,距离 XX 步” 的句式描述位置,记录在表格中;教师巡视指导,纠正 “只说方向不说距离” 的问题。 学生活动: 讨论 “描述位置的要素”,明确 “方向 + 距离”;参与游戏时,轮流描述与记录,如 “相对于小明,橡皮在他的前方,距离 2 步远”,逐步规范描述语言。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场景与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 “位置描述方法”,避免片面描述,落实探究实践素养。 (三)研讨(7 分钟) 教师活动: 请 3 组代表汇报:“你们判断小车运动时,选了什么参照物?结果怎么样?描述橡皮位置时,说了哪些信息?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判断运动或描述位置?(如指路、找玩具)” 追问拓展:“为什么坐在行驶的火车上,看路边的树会觉得树在往后跑?(以火车为参照物,树的位置在变化)” 学生活动: 汇报实验与游戏结果(如 “以桌面木块为参照物,小车在动”“描述位置要说方向和几步”);结合生活经验,理解 “树往后跑” 是因为参照物选了火车,深化对参照物的认知。 设计意图:通过研讨梳理结论,关联生活应用,让学生从 “实验认知” 转向 “生活应用”,提升科学思维。 (四)拓展(5 分钟) 教师活动: 布置 “家庭小任务”:“回家后,和爸爸妈妈玩‘找物品’游戏 —— 让爸爸妈妈藏一件玩具,你用‘相对于沙发,玩具在左边,距离 3 步’的方式描述位置,让爸爸妈妈找;再试试判断‘你走路时,家里的桌子是否在动’(以地面为参照物)。” 预告下节课内容:“下节课我们会探究‘物体运动的快慢’,看看怎么比较谁跑得多快、谁走得慢!” 学生活动: 记录任务,交流 “和家人玩游戏的计划”;期待下节课对 “运动快慢” 的探究。 设计意图:延伸探究至家庭,培养 “用科学方法解决生活问题” 的能力;预告后续内容,形成知识链条。三、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6 分) 判断汽车是否在运动,最合适的参照物是( ) A. 汽车里的乘客 B. 路边的路灯 C. 汽车的方向盘 解析:乘客和方向盘与汽车位置不变,路灯固定不动,适合当参照物,选 B。 小明坐在行驶的公交车上,他认为自己没动,是以( )为参照物。 A. 路边的树 B. 公交车的座椅 C. 路边的行人 解析:小明与座椅位置不变,选 B;树和行人与小明位置变化,会认为小明在动。 描述 “书包的位置”,最完整的说法是( ) A. 书包在桌子旁边 B. 书包在桌子的左边 C. 书包在桌子的左边,距离桌子 15 厘米 解析:描述位置需方向 + 距离,A 缺方向和距离,B 缺距离,选 C。 二、判断题(每题 2 分,共 6 分) 判断物体是否运动,不需要选择参照物,直接看物体有没有动就行。( × ) 解析:判断运动必须选参照物,否则无法确定,描述错误。 以教室的墙为参照物,教室里的书桌是静止的;以走动的老师为参照物,书桌是运动的。( √ ) 解析:参照物不同,运动判断结果不同,描述正确。 描述物体位置时,只需要说清楚方向(如左边、前面),不用说明距离。( × ) 解析:只说方向无法准确找到物体,需同时说明距离,描述错误。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会了判断物体是否运动要选参照物,比如看汽车动没动,能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还知道描述位置要说清方向和距离,像 “橡皮在左边 2 步远”。课后记得和家人玩找物品游戏,下节课我们一起探究运动快慢哦!板书设计物体的运动 —— 运动和位置 判断物体是否运动: 关键:选参照物(如树、座椅、地面) 标准: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变了→在运动;没变→没运动 描述物体位置: 要素:方向(前后、左右)+ 距离(几步、几厘米) 例子:书包在书桌左边,距离 10 厘米 生活应用: 判断运动:坐车看树(树在动) 描述位置:指路(超市在学校前面 50 米)教学反思(一)成功之处 采用 “场景模拟 + 实践游戏” 的设计,通过 “玩具小车实验” 让学生直观理解参照物,“位置描述游戏” 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 “方向 + 距离”,符合三年级学生直观认知特点,多数学生能正确判断运动、规范描述位置。 结合生活实例(坐车看树、指路)设计探究与研讨,让学生快速关联 “科学概念” 与 “生活场景”,提升知识应用能力。 (二)不足之处 部分学生对 “参照物选择” 的理解仍停留在 “固定不动的物体”(如树、墙),对 “运动的参照物”(如跟着小车走的木块)接受困难,认为 “只有不动的才能当参照物”。 描述位置时,部分学生对 “距离” 的表述仍模糊(如说 “很远”“一点点”),不会用 “几步”“几厘米” 等具体量描述,缺乏量化意识。 (三)教学建议 下次教学可增加 “动态参照物” 的辨析:用动画展示 “两个同方向同速度行驶的汽车”,说明 “以其中一辆车为参照物,另一辆车不动”,帮助学生理解 “运动的物体也能当参照物”;同时提供 “步数计数卡”“厘米标尺”,引导学生用具体量描述距离。 增加 “校园位置测绘” 拓展活动:让学生分组用 “方向 + 步数” 绘制简易校园地图(如 “教学楼在操场的北边,距离 20 步”),强化 “位置描述” 的实践应用,提升量化描述能力。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1《物体的运动 —— 运动和位置》教学课件.pptx 【核心素养】3.1《运动和位置》教案含反思.docx 视频素材:位置和运动.mp4 视频素材:用方向和距离描述自己的位置.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