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霍山文峰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六安市霍山文峰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霍山文峰学校高二年级入学考试
生 物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6 页。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
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文峰生物兴趣小组在观察校园蔷薇花时记录了以下性状:①玫瑰状花瓣与绿色茎;②红色花瓣与
绿色花萼;③深绿色叶片与浅绿色叶片;④大叶片与锯齿状叶缘。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豌豆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种子圆滑(R)对皱缩(r)为显性,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
独立遗传。现将基因型为 YyRr 和 YyRR 的豌豆杂交,F 不会出现的基因型是
A. Yyrr B. YYRr C. YyRr D. YYRR
3.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中,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若只考虑细胞中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人体产生的精子种类可能超过 2 种
B.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核相互融合
C.受精卵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具有重要意义
4.果蝇易饲养、繁殖快,是遗传学研究常用的实验材料。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如图),其
中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高二生物试卷·第 1 页(共 6 页)】
全为红眼果蝇,可判断红眼对白眼是显性
中红眼:白眼=3:1,该遗传表现符合分离定律
C.由于白眼果蝇均为雄性,摩尔根提出了“控制白眼的基因在 Y 染色体上”的设想
D.若将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进行杂交,可通过观察子代的眼色判断果蝇性别
5.下图是用 或 标记的 噬菌体侵染未标记大肠杆菌的实验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应分别用含 S 或 P 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得到含 S 或 P 标记的噬菌体
B.放射性检测的结果是 a、d 中放射性很高,b、c 中放射性很低
C.若实验二中 c 的放射性偏高,与④过程中搅拌不充分有关
D.实验一和实验二的部分子代噬菌体均含有放射性
6.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或探究实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作含 6 个碱基对的 DNA 结构模型时,需要准备磷酸和脱氧核糖之间的连接物 21 个
B.在“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实验中,从抑菌圈边缘挑取菌落连续培养几代后,抑菌圈的
直径变大
C.在“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根尖经卡诺氏液处理后放入冷藏室诱导培养
D.艾弗里利用“减法原理”控制自变量,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7.一个双链均被 P 标记的 DNA 置于只含 P 的环境中复制 3 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DNA 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
B.复制时在 DNA 聚合酶的催化下利用四种脱氧核苷酸合成子链
C.子代 DNA 分子中含 P 白的单链与含 P 的单链之比为 1:8
D.子代 DNA 分子中含 P 与含 Pl 的分子数之比为 1:4
8.哺乳动物的某些核基因表达过程非常复杂,转录形成的 pre-mRNA 需要借助剪接体剪接形成 mRNA 才
可用于翻译,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完成图中③所示过程需要 mRNA、tRNA、rRNA 参与
B.①③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不完全相同
C.一个 mRNA 分子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可缩短合成一条肽链所需要的时间
D. b、c 为核苷酸链的 5'端,a 为核苷酸链的 3'端
2 【 高 二 生 物 试 卷 ·第 2 页 (共 6 页 )】
9.如图是人体内苯丙氨酸与酪氨酸代谢的部分途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显示基因与性状不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B.基因①②③均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
C.基因①②③可以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人体的同一细胞中
D.白化病患者是因为基因②异常导致酶②不能合成而引起
10.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B.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C.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
D.一般情况下,水稻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则不能
11.变异主要分为两类: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
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仅仅是由环境的影响引起的变异。下列有关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遗传的变异若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不能传给下一代
B.当发生可遗传的变异时,基因的碱基序列与功能一定会发生变化
C.当发生不可遗传的变异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D.有性生殖的生物,其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
12.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调查和优生优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发性高血压适宜作为调查人类遗传病的对象
B.常见的优生措施有禁止近亲结婚、提倡适龄生育和进行产前诊断等
C.调查艾滋病的遗传方式应该从患者家系中调查
D.21 三体综合征患者的成因一定是由于母亲的异常减数分裂
13.2022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斯万特·帕博测定了已在 3 万年前灭绝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
组序列,填补了人类进化史的研究空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尼安德特人的灭绝,可能是因为其不适应剧烈变化的环境
B.基因组序列能为生物进化的研究提供比化石更为直接的证据
C.基因组序列的比较是从分子水平揭示当今生物有共同的祖先
D.通过比较古人类和现代人类的基因组序列,可以更好的了解人类的进化和迁移
14.蜜蜂中雌蜂由受精卵发育而来,雌蜂幼虫进食花蜜、花粉后发育为工蜂,进食蜂王浆后发育为
蜂王,而雄蜂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研究发现,降低 DNA 甲基化水平可以使进食花蜜、
花粉的雌蜂幼虫发育为蜂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高二生物试卷·第 3 页(共 6 页)】
A.与雌蜂相比,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成雄蜂属于染色体变异
B.雌蜂幼虫进食花蜜、花粉或蜂王浆不会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
C.蜂王体内 DNA 甲基化程度大于工蜂
D.雌蜂幼虫发育成工蜂或蜂王是基因表达发生变化的结果
15.青藏高原隆升引起的生态地理隔离促进了物种的形成。该地区某植物不同区域的两个种群,进化过
程中出现了花期等性状的分化,种群甲花期结束约 20 天后,种群乙才开始开花,研究发现两者间人
工授粉不能形成有活力的种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地理隔离和花期隔离限制了两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花期隔离进一步增大了种群甲和乙的基因库差异
C.物种形成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不断发生改变
D.花期隔离标志着两个种群间已出现了物种的分化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55 分。
16.(12 分)某雌雄同株植物的花色有紫色、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该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 A/a 和 B/b 控
制。现有三组杂交实验,亲本均为纯种,已知实验 1 红花亲本的基因型为 aaBB。三组实验的 F 均自 交得 F ,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 亲本表型 的表型 的表型及比例
实验 1 红花×白花 紫花 紫花:白花:红花=9:4:3
实验 2 紫花×白花 紫花 紫花:白花=3:1
实验 3 紫花×白花 紫花 紫花:白花:红花=9:4:3
(1)实验 1 中,白花亲本的基因型是 ,F 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是 ,F 紫花
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 。
(2)让实验 2 中 F 紫花植株自交,获得的 F 的表型及比例为 。
(3)为确定某紫花植株的基因组成,将该紫花植株与基因型为 aaBb 的红花植株杂交:
①若杂交后代均表现为紫花,则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 AABB。
②若杂交后代表现为紫花:白花=3:1,则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 。
③若杂交后代表现为 ,则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 AaBb。
17.(11 分)如图分别表示某雄性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
和核 DNA 含量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高二生物试卷·第 4 页(共 6 页)】
(1)图①中 a、b 柱分别表示的是 。图②中表示减数分裂的图像有 。
(2)图①中Ⅲ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②中的 。图①中的数量关系由Ⅰ变化为Ⅱ的过程,
细胞核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3)图①中Ⅰ、Ⅱ、Ⅲ、Ⅳ所对应的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 ,不一定存在
同源染色体的是 。
18.(12 分)如图所示为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乙病为伴性遗传病。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属于 ,乙病属于 。
(2)Ⅱ—5 为纯合体的概率是 ,Ⅲ—13 的致病基因来自于 。
(3)假如Ⅲ—10 和Ⅲ—13 结婚,生育的孩子患甲病的概率是 ,患乙病的概率是
,不患病的概率是 。
19.(10 分)普通小麦是目前世界各地栽培的重要粮食作物。普通小麦的形成包括不同物种杂交和染色体
加倍过程,如图所示(其中 A、B、D 分别代表不同物种的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均含 7 条染
色体)。在此基础上,人们又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回答下列问题:
(1)在普通小麦的形成过程中,杂种一是高度不育的,原因是 。已知普通小麦是杂种
二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普通小麦体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一般来说,与二倍体相
比,多倍体的优点是 (答出 2 点即可)。
(2)若要用人工方法使植物细胞染色体加倍,可采用的方法有 (答出 1 点即可)。
(3)现有甲、乙两个普通小麦品种(纯合体),甲的表型是抗病易倒伏,乙的表型是易感病抗倒
【高二生物试卷·第 5 页(共 6 页)】
伏。若要以甲、乙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获得抗病抗倒伏且稳定遗传的新品种,请简要写出实验
思路: 。
20.(10 分)一万多年前,内华达州比现在湿润得多,气候也较为寒冷,许多湖泊(A、B、C、D)通过纵横
交错的小溪流连结起来,湖中有不少鳉鱼。后来气候逐渐干旱,小溪流渐渐消失,形成了若干个独
立的湖泊,各湖泊生活的锵鱼形态差异也变得明显(分别称为 a、b、c、d 鳉鱼)。如图为内华达州 1
万多年以来湖泊地质的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万多年后,D 湖中 称为鳉鱼种群的基因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
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现在,有人将四个湖泊中的一些鳉鱼混合养殖,结果发现:A、B 两湖的鳉鱼(a 和 b)能进行交配
且产生后代,但其后代高度不育,说明 a、b 鳉鱼之间存在 ,它们属于两个
(填“物种”或“种群”)。来自 C、D 两湖的鳉鱼(c 和 d)交配,能生育具有正常生殖能力的子代,
且子代之间存在一定的性状差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填“基因多样性”、“物
种多样性”或“生态系统多样性”)。
(3)在 5000 年前,A 湖的浅水滩生活着甲水草(二倍体),如今科学家发现了另一些植株较硕大的乙
水草,经基因组分析发现,甲、乙两种水草完全相同。经染色体组分析,水草甲含有 18 对同源染色
体,水草乙的染色体组数是水草甲的 2 倍。则乙水草产生的原因最可能是 。
(4)如果 C 湖泊中鳉鱼体色有黑色和浅灰色,其为一对相对性状,黑色基因 A 的基因频率为 50%,则
浅灰色基因 a 的基因频率为 ,aa 个体约占 。环境变化后,鳉鱼种群中基
因型为 AA、Aa 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 10%,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数量减少 10%,则一年后 A 的
基因频率为 (保留一位小数)。
【高二生物试卷·第 6 页(共 6 页)】高二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A C C B D C C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B C B B C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55 分。
16. (12 分, 每空 2 分)
(1) AAbb aaBB、aaBb 1/9
(2) 紫花:白花=5:1
(3) AABb 紫花:红花:白花=3:3:2
17.(11 分, 除注明外, 每空 2 分)
(1)染色体和染色单体 乙、丙
(2)乙 DNA 完成复制(1 分)
(3)Ⅲ和Ⅳ I
18. (12 分, 除注明外每空 2 分)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 分) 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 分)
(2) 1/2 Ⅱ—8
(3) 2/3 1/8 7/24
19.(10 分, 每空 2 分)
(1)无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 42 营养物质含量高、茎秆粗壮
(2)秋水仙素处理
(3)甲、乙两个品种杂交,F 自交,选取 F 中既抗病又抗倒伏、且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
离的植株(合理即可)
20.(10 分, 除注明外, 每空 1 分)
(1)所有鳉鱼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突变和基因重组(可遗传变异)
(2)生殖隔离 物种 基因多样性
(3)低温导致甲水草幼苗或种子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成受到抑制,进而导致染色体组
成倍增加形成四倍体水草乙(2 分)(合理即可)
(4) 50% 25% 52.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