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习题课件(3份打包下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习题课件(3份打包下载)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课题1 燃料的燃烧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知识清单
燃料的燃烧
1.燃烧的定义: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 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
①可燃物
②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火点)
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
①清除可燃物或使________与其他物品隔离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需满足一点即可灭火
常见的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和水基型灭火器
4.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随温度变化而改变
氧气
发光、放热
氧气(或空气)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可燃物
隔绝氧气(或空气)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4.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爆炸:易燃物在_______的空间内_______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_______,使气体迅速_______而引起爆炸
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 等在空气中达到____________时,遇到______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作爆炸极限
加油站、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有“___________”等字样或消防安全标志,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___________________,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安全知识:在生产、运输、使用、储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点燃前须验纯
有限
急剧

膨胀
一定的含量
火源
严禁烟火
可燃气体或粉尘
课堂精练
例1 (科粤习题变设问)实验小组设计如图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1)观察到的现象有:Ⅰ.试管中白磷燃烧;Ⅱ.水中白磷_______;Ⅲ.试管中红磷不燃烧。
(2)对比现象Ⅰ、Ⅱ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__________。
知识点
燃烧的条件
(3)对比现象_______可知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该装置相较于教材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燃烧
燃烧
Ⅰ、Ⅲ
更环保(合理即可)
需要氧气
技巧点拨 控制变量法在“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中的应用:控制燃烧所需的两个条件相同,改变另一个条件,观察物质是否燃烧。
例2 孔明灯燃料的火焰温度可达300 ℃,但纸质灯罩却未被点燃的原因是 (  )
A.纸质灯罩不是可燃物
B.风将热量吹散后纸质灯罩的着火点降低
C.没有与氧气接触
D.风将热量吹散使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
1.利用可调节温度的电炉设计如图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细沙的作用是隔绝氧气
B.升温至60 ℃时,对比①②的现象可知燃烧需要可燃物
C.升温至260 ℃时,对比②③的现象可知燃烧需要氧气
D.该实验可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
B
知识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例3 (2024成都中考)生命宝贵,安全第一。下列情况的灭火方法或原理错误的是 (  )
选项 实例 方法 原理
A 森林发生火灾 开辟隔离带 隔离可燃物
B 家用电器着火 用水浇灭 降低温度
C 酒精洒在桌上起火 用湿毛巾盖灭 降低温度,隔绝空气
D 图书馆图书失火 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降低温度,隔绝空气
B
例4 点燃三支蜡烛分别进行如图实验,观察到三支蜡烛均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实验①③的灭火原理相同
B.实验②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C.利用实验③的反应原理可设计简易灭火器
D.除图中的灭火方法外,剪断烛芯也能使蜡烛熄灭
A
2.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保持镇静,不要惊慌
B.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C.乘坐电梯逃生
D.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离开着火区域
C
知识点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例5 下列各组混合物,遇明火没有爆炸危险的是 (  )
A.酒精蒸气与氧气 B.甲烷与空气
C.氮气与氧气 D.煤粉与空气
例6 下列标志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  )
A. B.
C. D.
C
B
素养提升
1.(2024广州一模)用如图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通入O2前白磷均不燃烧,通入O2后,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实验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
B.该实验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乙中水的作用为隔绝氧气、提供热量
D.将乙中的白磷换成红磷,能达到相同的实验效果
D
2.(传统文化)(2024长春中考)汉字作为载体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火的认识。
(1)甲骨文“ ”(焚)的字形像是要燃火烧掉树林。上方的“林”相当于燃烧条件中的__________。
(2)甲骨文“ ”(灾)的字形像是房屋着火,灾难降临。为避免房屋着火,可采取的防火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写一条)。
(3)小篆“ ”(灭)的字形左边像是一川流水,意思是水能灭火。用水灭火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隔绝氧气。
可燃物
人走灯灭,安全用电(合
理即可)
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易错辨析。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燃烧常伴有发光、放热的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  )
(2)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需要同时破坏这三个条件。 (  )
(3)点燃氢气之前需要验纯,所以点燃任何可燃气体之前都需要验纯。 (  )
×
×

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课题1 燃料的燃烧
第2课时 燃料的充分燃烧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知识清单
1.燃料的充分燃烧
不充分燃烧的缺点:燃料的利用率降低,浪费资源;产生CO等物质,污染空气
充分燃烧的条件: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氧气);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________
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即有______现象或______现象发生
常见放热反应
乙醇(俗称酒精)燃烧,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钙(俗称生石灰)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见吸热反应:碳单质与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接触面
放热
吸热
C2H5OH+3O2
2CO2+3H2O
CaO+
H2O ══ Ca(OH)2
C+
CO2 2CO
课堂精练
例1 下列提高燃料利用率的措施中,与燃料充分燃烧无关的是 (  )
A.工厂炼钢时充入足量氧气
B.转动打火机的出气调节阀
C.给锅炉外壳安装隔热层
D.将柴油喷成雾状进行燃烧
1.(教材习题变设问)认识燃烧可以更好地控制燃烧。下列关于燃烧的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  )
A.煤炉火越扇越旺——增大可燃物浓度
B.移除炉灶内木柴后灶火熄灭——隔绝氧气
C.燃气灶火焰呈黄色或橙色——燃气充分燃烧
D.煤粉比煤块燃烧更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知识点
燃料的充分燃烧
C
D
知识点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例2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B.需要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C.化学反应是人类获得能量的重要途径
D.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常表现为热、光、电等
2.下列反应吸收热量的是 (  )
A.氧化钙与水反应 B.红磷燃烧
C.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D.铁丝燃烧
B
C
素养提升
1.下列获得的能量是通过化学反应提供的是 (  )
A.火力发电 B.摩擦生热
C.太阳能发电 D.水车汲水灌溉
2.(2024安徽中考)如图是我国西汉彩绘雁鱼青铜 灯及其示意图。灯油燃烧时,烟气通过鱼身和雁颈导入雁体内水中,以减少对室内空气的污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燃烧放出热量,加速灯油
的挥发
B.产生烟尘的原因是灯油不
完全燃烧
C.当看到大量黑烟产生时,应调大进风口
D.雁体内的水能吸收烟气中的一氧化碳
A
D
3.易错辨析。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促进燃料充分燃烧,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  )
(2)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  )
(3)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  )

×
√(共17张PPT)
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课题2 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
第1课时 化石能源的利用
知识清单
化石能源的利用
1.三大化石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煤:混合物,主要含有_______元素。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分解(干馏),可得到焦炭、煤焦油、煤气等
石油: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_______不同进行分离(分馏),可得到多种燃料和化工原料
天然气:混合物,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完全燃烧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燃冰:在高压和低温条件下形成,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
石油分馏是物理变化

沸点
甲烷(或CH4)
CH4+2O2 CO2+2H2O
也是沼气的主要成分
甲烷水合物
热值高、储量巨大
课堂精练
知识点
煤和石油
例1 煤和石油是目前使用较多的两种能源。下列关于煤和石油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都属于混合物
B.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
C.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D.储量有限,应有计划、合理地开采
B
1.(教材习题变设问)煤制油技术以煤为主要原料,通过化学加工过程生产油品和化工产品。我国自主创新的煤间接液化技术实现了煤制油技术中国造。下列相关表述不合理的是 (  )
A.能减少煤燃烧产生的环境污染
B.能提升我国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C.煤是一种低碳环保的新能源
D.能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石油资源短缺问题
C
知识点
天然气
例2 下列关于天然气、沼气和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天然气是气体,不属于化石能源
B.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
C.可燃冰提供了水变成油的证据
D.厨房天然气泄漏时,立即开灯检查
B
例3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
明代的《天工开物》记载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天然气熬制井盐的过程(如图)。
(1)天然气属于______再生能源(填“可”或“不可”),大量天然气泄漏______(填“会”或“不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2)天然气能从井底导出,说明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_______(填“大”或“小”),曲竹相当于实验室中的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3)曲竹需要“合缝漆布”密封,从安全角度考虑,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可


导管
防止天然气泄漏发生爆炸
2.埋藏于海底,将来可能会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新能源是 (  )
A.煤 B.石油
C.可燃冰 D.天然气
3.(2024湖北中考)化学小组利用如图实验探究甲烷的元素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甲烷燃烧时火焰呈淡蓝色
B.左侧烧杯内壁有小液滴产生
C.右侧烧杯内壁石灰水变浑浊
D.该实验可得出甲烷中含有氧元素
C
D
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课题2 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
第2课时 降低化石能源的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知识清单
降低化石能源的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1.化石能源的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排放后,会形成 ________
汽车使用的汽油或柴油燃烧时产生的________、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排放后,会造成空气污染
大量化石能源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会引起______________,导致全球变暖
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改进脱硫设备,用___________代替煤
改进汽车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加大尾气检测力度,推广使用电动汽车
2.减少空气污染物排放的措施
3.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改进使用技术
提高燃料质量
酸雨
一氧化碳
温室效应加剧
天然气
3.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氢气
优点:无毒,热值高,且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会污染空气,也不会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是一种________ 的高能燃料
在生产和生活中还未能广泛应用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其他能源:__________、__________、地热能、潮汐能、核能和生物质能等
反应原理:常用锌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集方法:________法和________排空气法
实验室
制取
清洁
大量制取和储运
成本高
Zn+H2SO4 ══ ZnSO4+H2↑
排水
向下
太阳能
风能
课堂精练
例1 下列对化石能源利弊的评价错误的是 (  )
A.煤完全燃烧的产物仍会造成空气污染
B.石油大量泄漏流入海中会造成水体污染
C.天然气是清洁能源,不会污染环境
D.合理使用化石能源,可以助力社会发展
1.酸雨会破坏森林、腐蚀建筑物。下列措施有助于防酸雨的是 (  )
A.践行“低碳”生活
B.燃煤电厂优化改进脱硫工艺
C.加高工厂烟囱,将废气排放到高空
D.改进汽车发动机的燃烧方式,让燃料充分燃烧
知识点
降低化石能源的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C
B
知识点
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例2 (2024春广州开学)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
A.潮汐能 B.太阳能
C.石油 D.地热能
例3 (2024泸州中考)实验室可用如图装置制取H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该装置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C.收集到的气体无需验纯,可直接点燃
D.可用向下排空气法代替图中的收集方法
C
C
2.液氢、液氧可作为神舟飞船运载火箭的推进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液氢燃烧后的产物无污染
B.用液氢作推进剂利用了其可燃性
C.推进剂燃烧的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
D.氢能源在生产和生活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D(共14张PPT)
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复习
思维导图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燃料的燃烧
燃烧的定义:通常情况下,①________与② ________发生的一种③____________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
④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燃料燃烧的调控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灭火的原理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隔绝⑦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需满足一点即可灭火
常见灭火
器材及其
灭火原理
高压水枪: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干粉灭火器: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灭火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基型灭火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燃物
氧气
发光、放热
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氧气(或空气)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隔绝氧气(或空气)
隔绝氧气(或空气)
隔绝氧气(或空气)、
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燃料的燃烧
燃料燃烧的调控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爆炸: _________在 ________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掌握一些与燃烧、爆炸有关的消防安全标志
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氧气)、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即有 ______现象或 ______现象发生
常见放热反应:乙醇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下同)、生石灰与水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见吸热反应:碳单质与二氧化碳反应
易燃物
有限
放热
吸热
C2H5OH+3O2
2CO2+3H2O
CaO+H2O ══ Ca(OH)2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
化石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煤: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分解或煤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焦炭、煤焦油、煤气等,此过程发生的是 ________变化
石油: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可得到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等,此过程发生的是 ________变化
天然气:混合物,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甲烷完全燃
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沼气的主要成分也是甲烷)
可燃冰:混合物,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具有 _______、储量巨大等优点,有望成为未来新能源
化学
物理
CH4+2O2 CO2 +
热值高
2H2O
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
降低化石能源的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化石能源的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煤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排放后,会形成 _______
汽车使用的汽油或柴油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排放后,会造成空气污染
大量化石能源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会引起 _______________
减少空气
污染物排
放的措施
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改进生产中使用的脱硫设备,用天然气代替煤
改进汽车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加大尾气检测力度,推广使用电动汽车
开发和利
用新能源
氢气:无毒,热值高,且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会污染空气,也不会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是一种 _____的高能燃料
其他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和生物质能等
酸雨
温室效应加剧
清洁
易错易混练基础
易错点1 认识“着火点”
1.中华传统文化蕴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以下古文或谚语的化学解释错误的是 (  )
选项 古文或谚语 化学解释
A 钻木取火 使温度升高到木材的着火点
B 水火不容 水能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C 风吹蜡烛,说灭就灭 风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D 人要实,火要虚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
C
易错点2 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2.请将下列失火事故与正确的灭火方法及主要利用的灭火原理用线段连接。
汽油着火
森林着火
房屋失火
燃气失火
用水灭火
用沙子盖灭
开辟隔离带
关闭阀门
隔绝氧气(或空气)
隔离可燃物
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易错点3 燃烧、缓慢氧化、自燃和爆炸
3.(科粤习题变设问)下列与燃烧、缓慢氧化、自燃和爆炸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缓慢氧化一定会引发自燃
C.爆炸一定是由剧烈燃烧引起的
D.可燃气体的含量达到爆炸极限一定会爆炸
A
易错点4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4.(2024广州中考)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石油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B.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会造成酸雨
C.氢气的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
D.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
情境素材提能力
1.(2024秋汕头期末)夏季使用蚊香驱蚊时,为避免中毒及预防火灾,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
A.放在通风处 B.远离易燃物品
C.紧闭门窗 D.不靠近头部
2.古代用“木燧”(钻木取火)、“金燧”(聚焦太阳光取火)和“石燧”(撞击石块产生火星取火)三种方法引燃易燃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木燧”增大空气中氧气含量
B.“金燧”不受天气条件的制约
C.“石燧”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三种方法均能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
D
3.(2024福建中考改编)请参加社会性议题“汽车能源的变迁”项目式学习。
(1)燃油汽车:从物质分类角度看,石油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燃气汽车:改用压缩天然气可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天然气燃烧_______热量(填“吸收”或“放出”),其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动汽车:以“使用电动汽车代替燃油车是否能减少CO2的排放”为题进行小组辩论,你的看法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氢能源汽车:我国氢能车辆已完成千里跨区域运输测试。实验室利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氢能源有很多优点,但目前尚未普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混合物
放出
CH4+2O2 CO2+2H2O
不一定,需要考
虑多种因素,如电力来源等可能排放CO2(合理即可)
Zn+H2SO4
══ ZnSO4+H2↑
氢气大量制取和储运成本较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