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0张PPT)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课题2 化学方程式第3课时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Si-28 S-32 Cu-64知识清单1.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依据:化学反应中各物质间存在固定的 。2.写出镁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不化简),并据此填写表中数据。Mg的质量/g O2的质量/g MgO的质量/g24 16048 60 (过量) 质量比4832801640966480相对原子质量:O-16 Mg-24课堂精练知识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基本格式例1 (2024贵州中考改编)我国重载铁路加氢站已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机车加注80 kg氢气作燃料,若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这些氢气,理论上需要水的质量为多少?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步骤说明 书写格式 中考分值 注意事项设:设未知量 — 一般设未知量为x,x不带单位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分 化学方程式要配平,要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状态标:找出比例关系,标出相关物质的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的乘积,以及已知量、未知量 1分 已知量要带单位,所用已知量和未知量都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列:列出比例式 1分 注意比例式中各数据的位置,实际质量要带单位解:求解 1分 解得的数据要带单位答:简明地写出答案 设、答1分 “答”不能省略化学计量数相对分子质量解: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2H2O 2H2↑+O2↑通电====36 4x 80 kgx = 720 kg 答:需要水的质量为720 kg。1.判断左边某同学计算题的解题过程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并在右边空白处写出完整正确的解题过程。题目:科学家提出硅是“21世纪的能源”。工业上常用二氧化硅(SiO2)与焦炭(C)在高温下反应制取硅,同时生成一氧化碳。计算用600 g二氧化硅制取硅时产生一氧化碳的质量。解:设产生一氧化碳的质量为x g。( )SiO2+2C === Si+2CO↑ ( )28 ( )600 x ( )= ( )x=280 ( )答:产生一氧化碳的质量为28 g。 ( )×××××××解:设产生一氧化碳的质量为x。SiO2+2C Si+2CO↑60 56600 g x=x=560 g答:产生一氧化碳的质量为560 g。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Si-28 知识点结合图、表进行化学方程式计算(包含不纯物质的计算)例2 (2024桂林二模)现用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工厂废水样中的硫酸铜,相关量的质量关系如图。[已知:2NaOH+CuSO4 ══ Cu(OH)2↓+Na2SO4,废水样中其他物质不参加反应](1)最终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g。(2)计算该废水样中硫酸铜的质量。9.8解:设该废水样中硫酸铜的质量为x。2NaOH+CuSO4 ══ Cu(OH)2↓+Na2SO4160 98x 9.8 g=,x=16 g答:该废水样中硫酸铜的质量为16 g。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Cu-64例3 (2024云南中考改编)化学小组为测定某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向其中加入二氧化锰混合,实验中记录相关数据如表。(1)表中氧气的质量为 g。反应前 完全反应后 过氧化氢溶液质量 二氧化锰质量 固体与液体混合物质量 氧气质量34.0 g 0.1 g 33.3 g g0.8(2)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解:设该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2H2O2 2H2O+O2↑68 32x 0.8 g=,x=1.7 g答:该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为1.7 g。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2.化学小组为测定某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如图实验。(已知:Na2CO3+2HCl ══ 2NaCl+H2O+CO2↑,样品中其他物质不参加反应) (1)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g。(2)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6.6解:设20 g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Na2CO3+2HCl ══ 2NaCl+H2O+CO2↑106 44x 6.6 g=,x=15.9 g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100%=79.5%答: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79.5%。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Na-23 (共15张PPT)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清单质量守恒定律1.化学史:法国化学家____________借助天平,对大量化学反应进行了较为精密的定量研究2.定义:________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________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3.微观本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不变4.适用范围:一切 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所选试剂必须能发生化学反应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必须在 中进行6.实验验证守恒的是“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元素的质量)“质量”包含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和生成的物质的质量5.特别注意气体的质量不能忽略不能用来解释体积、分子数目等其他量的变化拉瓦锡参加生成种类数目质量化学反应密闭容器课堂精练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例1 用如图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中气球仅起到防止气体逸出的作用B.该实验中固体由红色变为黑色,气球一直胀大C.若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反应前后称得装置的总质量不变D.反应生成氧化铜的质量一定等于反应前该装置中铜和氧气的质量之和技巧点拨 该实验中橡胶塞和小气球的作用:①隔绝空气,形成密闭体系,防止加热铜粉时瓶中气体逸散到空气中;②容纳反应中受热膨胀的气体,防止瓶塞被冲开或装置爆炸。C例2 某化学课外小组进行了如图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试剂混合后,实验一、三中的天平仍平衡,其中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实验 ,另一实验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 。(2)实验二结束后天平指针向 (填“左”或“右”)偏转,原因是 。若仍用该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可对装置进行的改进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一氯化钠与水不发生化学反应右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在密闭容器中进行(3)(异常现象)右图为镁条燃烧实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镁条燃烧后的生成物的质量 (填“>”“=”或“<”,下同)原镁条的质量,但实验时称量发现镁条完全燃烧后所得固体的质量比原镁条的质量小,原因是逸散的氧化镁的质量 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思维拓展 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没有气体参加或生成,但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需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原因是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FeSO4)易与空气中的氧气等进一步发生化学反应。>>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例3 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B.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遵守质量守恒定律C.1 L水与1 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 L,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D.6.4 g铜与1.6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8.0 g氧化铜1.将100 g过氧化氢溶液和2 g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若完全反应后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98.8 g,则放出氧气的质量为 ( )A.3.2 g B.2 gC.1.2 g D.0.8 gDA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分析和微观解释例4 观察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微观:由图可知,水通电前后分子的种类 (填“改变”或“不变”,下同),原子的种类 ,原子的数目 。(2)宏观:①由上述分析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 ,元素的质量 。②水通电一段时间后生成4 g氢气和32 g氧气,则发生分解的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 g,氧元素的质量为 g,发生分解的水的质量为 g。改变不变不变不变不变43236归纳总结 化学反应前后的“变”与“不变”: 六个“一定不变” 两个“一定改变” 两个“可能改变”宏观 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物质的_______ 物质的种类 元素的化合价微观 原子的 、原子的 、原子的质量 分子的种类 分子的数目总质量种类数目2.铜锈的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Cu2(OH)2CO3],请分析铜生锈除了与氧气、水有关外,还需要接触的物质是 ( )A.H2 B.N2C.SO2 D.CO2D素养提升1.(创新实验)化学小组设计如图改进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过程中用电热丝引燃镁条)。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气球先胀大,后保持不变C.实验结束后,装置中固体增大的质量等于气体减小的质量D.该实验的优点是不用打开橡胶塞,避免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B2.易错辨析。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1)一切变化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 )(2)通过化学变化,能改变物质的种类,不能改变物质的总质量。 ( )(3)1 L氢气与1 L氯气反应生成2 L氯化氢气体,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4)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过程无关。 ( )(5)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 )×√×××1. 镁 + 氧气 氧化镁( ) ( ) ( )2. 铁 + 硫酸铜 铜 + 硫酸亚铁( ) ( ) ( ) ( )写出下列文字表达式中物质对应的化学符号:MgO2MgOFeCuSO4CuFeSO4(共14张PPT)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课题2 化学方程式第2课时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知识清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原则:一是要以 为基础,二是要遵守 定律2.步骤写:描述反应事实。在式子左边写 的化学式,右边写 的化学式,如果不止一种就分别用 连接;式子左、右两边用短线连接,在短线上注明 。常见反应条件:加热(常用“ ”号表示)、点燃、催化剂等配:配平化学方程式。检查式子左、右两边各元素原子的________和________,通过选取合适的 ,使化学方程式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再将短线改为等号注:标注生成物状态。若反应物中无气体,在生成的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对于溶液中的反应,若反应物中无固体,在生成的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查:一查化学式是否正确,二查反应条件是否正确标注,三查是否配平,四查生成物状态是否正确标注不能改动化学式中的数字客观事实质量守恒反应物生成物 加号反应条件△种类数目化学计量数课堂精练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及步骤例1 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有以下几种常见的错误:a.不符合客观事实 b.违背质量守恒定律(没有配平)c.未注明反应条件或反应条件写错 d.“↑”或“↓”标错或漏标以铁在氧气中燃烧为例,下列4个化学方程式均有错误,请指出错误的原因(填字母)。(1)3Fe+2O2 Fe3O4 _____ (2)4Fe+3O2 2Fe2O3 _____(3)3Fe+2O2 Fe3O4↓_____(4)3Fe+O2 Fe3O4 _____请按正确步骤书写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adb3Fe+2O2 Fe3O4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H2O 2H2↑+O2↑B.2P+5O P2O5C.CO+CuO Cu+CO2↑D.CuSO4+2NaOH Na2SO4+Cu(OH)2↓D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一 观察法例2 用“观察法”配平 H2+ Fe3O4 _______Fe+______H2O,步骤为:Ⅰ.找出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比较复杂的物质Fe3O4,在其前配1。Ⅱ.Fe3O4中铁原子数是3,由此可推知Fe前应配 ;Fe3O4中氧原子数是4,由此可推知H2O前应配 。Ⅲ.此时,式子右边的氢原子数是 ,由此可推知H2前应配 。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 。注:若出现分数,最后将各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同时乘以该分数的分母,化分数为整数。34844H2+Fe3O4 3Fe+4H2O2.用“观察法”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为1也要填写):(1) KMnO4 K2MnO4+ MnO2+________O2↑(2) C2H4+ O2 CO2+ H2O21111322方法二 最小公倍数法(方法见教材上册P119资料卡片)例3 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1) Al+ O2══ Al2O3(2) C+ Fe2O3 Fe+ CO2↑方法三 奇数配偶法例4 用“奇数配偶法”配平 FeS2+ O2 _______Fe2O3+ SO2,步骤为:Ⅰ.找出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多次出现,且两边原子总数一奇一偶的元素: 。Ⅱ.在该元素原子个数为奇数的化学式 前配2。Ⅲ.以该化学式为基准,观察并配平其余物质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 FeS2+ O2 ______ Fe2O3+ ______ SO2。4323243OFe2O3411283.用“奇数配偶法”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为1也要填写):(1) H2O2 H2O+ O2↑(2) H2S+ O2 SO2+ H2O2212322知识点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书写化学方程式例5 根据下列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书写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恰好完全反应型(直接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物过量型(未参加反应的,不写入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给一个分子(原子)型(需要配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HCl+O2 2H2O+2Cl22CO+O2 2CO22H2S+SO2 3S+2H2O素养提升1.同学们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常出现错误,下面是老师收集的错误化学方程式,请改正。(1)P+O2 P2O5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HgO 2Hg+O2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Mg+O2 MgO2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P+5O2 2P2O52HgO 2Hg+O2↑2Mg+O2 2MgO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在空气中加热铜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铁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铝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氯酸钾(KClO3)粉末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u+O2 2CuOFe+CuSO4 Cu+FeSO4N2+O2 2NO2Al+Fe2O3 2Fe+Al2O32KClO3 2KCl+3O2↑(共16张PPT)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课题2 化学方程式第1课时 化学方程式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Sn-119知识清单含义 示例(2H2O 2H2↑+O2↑)及读法 定性角度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体现物质转化关系) 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定量角度 质量守恒 表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H2O 2H2↑+O2↑ 36 = 4 +32 比例关系 宏观:表示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即质量比) 2H2O 2H2↑+O2↑ 36 ∶ 4 ∶32 每______份质量的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______份质量的氢气和______份质量的氧气微观:表示反应中各粒子的相对数量关系(即个数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加反应的水分子与生成的氢分子、氧分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___ 每____个水分子在通电条件下生成____个氢分子和____个氧分子1.化学方程式的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2.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与读法3643222∶2∶112通电====通电====通电====课堂精练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与读法例1 易错辨析。判断下列与化学方程式2CO+O22CO2有关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1)一氧化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 ( )(2)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 )(3)2个一氧化碳和1个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2个二氧化碳。 ( )(4)每2个一氧化碳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2个二氧化碳分子。 ( )×√×√(5)2 g一氧化碳和1 g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2 g二氧化碳。 ( )(6)每28份质量的一氧化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 )(7)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氧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2∶1∶2。 ( )(8)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氧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7∶4∶11。 ( )××√√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1.小明对某化学反应有以下描述:①在点燃条件下进行;②反应中各粒子的个数比为2∶1∶2;③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为1∶8∶9。下列化学方程式完全符合以上描述的是 ( )A.2Cu+O2 2CuOB.2H2+O2 2H2OC.3Fe+2O2 Fe3O4D.2Mg+O2 2MgOB2.(古代工艺)《天工开物》中有用砂锡矿炼锡(Sn)的记载,用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SnO2+2C Sn+2CO↑,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反应条件为高温B.反应物的质量比为151∶24C.生成物的粒子个数比为1∶2D.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保持不变D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Sn-119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例2 我国科学家仅以空气和水为原料实现羟胺的绿色可持续合成,其中一个反应为3X+H2O === 2HNO3+NO,则X的化学式为 ,推断的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 不变。NO2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例3 已知葡萄糖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1)(定性判断)葡萄糖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填化学符号,下同),可能含有的元素是 ,推断的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 不变。(2)(定量计算)为判断可能含有的元素是否存在,取9 g葡萄糖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13.2 g二氧化碳和5.4 g水。①根据化学反应前后 不变可知,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是 g。②根据化学反应前后 不变可知,9 g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氢元素的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g;由此可计算出9 g葡萄糖中氧元素的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③根据以上分析,葡萄糖中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_(填化学符号)。C、HO元素的种类物质的总质量9.6各元素的质量13.2 g×3.65.4 g×0.69 g-3.6 g-0.6 g4.8C、H、O例4 A、B、C、D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1)表中x的值为 ,A属于 (填“反应物”或“生成物”)。(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反应, (从A~D中选择)一定是化合物。(3)B可能没有参加该反应,也可能是该反应的 。(4)该反应中A和C的质量变化之比为 (不化简)。物质 A B C D反应前质量/g 30 3 6 8反应后质量/g 16 3 x 244反应物化合D催化剂14∶2素养提升1.(教材习题变设问)黑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燃烧时发生反应:S+2KNO3+3C K2S+N2↑+3X↑。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CO2B.该反应涉及3种单质C.该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D.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C2.如图是过氧化氢制氧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生成物是混合物B.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C.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D.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D3.※※(2024滨州中考改编)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某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x=6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甲一定是化合物D.反应前后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2C【解析】A.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x=8+20+6+8-12-8-16=6,正确。B.反应后乙的质量减小,是反应物;甲、丁的质量增大,是生成物;丙的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该反应可表示为乙―→甲+丁,属于分解反应,正确。C.甲是分解反应的生成物,不一定是化合物,错误。D.反应前后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0 g-8 g)∶(16 g-8 g)=3∶2,正确。故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1 质量守恒定律 2025-2026学年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pptx 5.2 第1课时 化学方程式 2025-2026学年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pptx 5.2 第2课时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025-2026学年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pptx 5.2 第3课时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2025-2026学年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