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1.1认识社会生活 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上1.1认识社会生活 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课题 第1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1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1.1 认识社会生活
课程标准 探讨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理解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价值。(P35)
课时教材分析 《认识社会生活》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的第一框内容,本课帮助主要帮助学生认识社会生活,了解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认识社会生活的特点,最后引导学生认识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青少年如何做。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社会观察能力,但对社会生活的认知仍停留在表面,缺乏对社会本质与个人责任的深度理解。从学情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通过旅游、社会实践等方式初步接触社会,但对“社会生活的公共性”“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等抽象概念理解不足。同时,信息时代的多元社会现象(如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公共空间中的个体行为)易引发学生困惑,教师应引导其辩证看待社会变化,树立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社会生活的特点及青少年如何对待社会生活 教学难点:社会生活的特点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感受社会生活,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伟大祖国的家国情怀。 健全人格:认识社会生活的特点,学会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的发展,初步培养学生公共意识,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 责任意识:初步养成关心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增强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的责任感。
设计思路 总议题:探寻社会生活的奥秘议题线情境线任务线知识线议题一:社会关系“连接线”—— 何为参与社会生活?情境一:采访小志的一天 任务一:1.结合小志的生活体验和你的经验,说说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 2.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知识一:1.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议题二:社会生活“万花筒”——社会生活有何特点?情境二:社会生活大转盘 情境三:小记者的 “时光线索包” 情境四:小记者的 “公共空间线索卡” 任务二: 1.通过游戏,同学们分享了很多事物,从中你认为社会生活具有什么特点? 任务三:1.选择‘时光线索包’中任意一组,在记录本上写下3个最明显的变化。2.思考这些变化的原因? 任务四: 1.请分享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场所是公共空间?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共同建设和维护好公共空间?知识二:2.社会生活的特点? 议题三:社会角色“责任卡”——如何对待社会生活?情境五:小记者的新发现——观点辨析 任务五:你怎么看待这个观点,请说出你的理由。 知识三: 3.社会生活对青少年的要求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AI记者暑假探秘 提问:我的暑假VS你的暑假,谁的更精彩? 教师总结:“大家看,暑假旅行里,不管是和不同的人交流、参与各种活动,还是接触多样的文化、环境,这些都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社会生活像一幅巨大又多彩的画卷,咱们在其中扮演角色、学习成长、建立联系。今天,咱们就一起深入《认识社会生活》,探究它的奥秘,看看社会生活怎么影响我们,我们又怎么融入其中!” 学生分享暑假生活。
设计意图
本框为开学第一课,学生尚在回味暑假生活,抛出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议题一:社会关系“连接线”—— 何为参与社会生活?
议学情境一:采访小志的一天 【议学任务一】 1.结合小志的生活体验和你的经验,说说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 2.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 【议学小结】 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我们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和途径是多种多样:日常观察;社会调查活动;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媒介(广播、电视、网络等),上网查询等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畅谈在社会生活的感受,各抒己见。 整理笔记。
设计意图
本栏目结合教材案例加工优化,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更深入感受社会生活。
议题二:社会生活“万花筒”——社会生活有何特点?
议学情境二:社会生活大转盘 【议学任务二】 通过游戏,同学们分享了很多事物,从中你认为社会生活具有什么特点? 【议学小结】 2.社会生活的特点? (1)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P4) ①物质产品和精神食粮种类繁多,为人们提供了多样化选择。 ②人们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在岗位上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③人们的交往方式越来越丰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 议学情境三:小记者的 “时光线索包” 【议学任务三】 1.选择‘时光线索包’中任意一组,在记录本上写下3个最明显的变化。 2.思考这些变化的原因? 【议学小结】 2.社会生活的特点? (2)社会生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P4) 原因:生产工具的变革、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观念的更新,是我们的社会生活日新月异。 表现: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精神面貌昂扬向上,祖国日益繁荣昌盛。 议学情境四:小记者的 “公共空间线索卡” 【议学任务四】 1.请交流分享,你还知道哪些场所是公共空间?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共同建设和维护好公共空间? 【议学小结】 2.社会生活的特点? (3)社会生活具有公共性。(P5) ①社会生活是在公共空间展开的。 ②社会公共利益由大家共同享有。 ③社会秩序由大家共同维护。 ④社会发展由大家共同推动。 议学拓展: 公共性 = 共享空间 + 共同规则 + 相互影响 没有陌生人,只有尚未产生联系的共同体成员! 增强学生互动体验,在游戏中分享感悟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学生分享。 整理笔记。 分组完成时空对比任务,记录明显变化。小组代表分享。 整理笔记。 分享交流社会公共空间,思考问题。 整理笔记。
设计意图
本环节注重情境与体验式、游戏化教学,让学生深入认识社会生活的特点,适当补充知识,拓展学生思维。
议题三:社会角色“责任卡”——如何对待社会生活?
议学情境五:小记者的新发现——观点辨析 某学生:“我还是个学生,我只要好好学习就可以了,没必要关心和参与社会生活,社会也和我没有关系。“ 【议学任务五】 你怎么看待这个观点,请说出你的理由。 【议学小结】 3.社会生活对青少年的要求? ①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P2) ②我们要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主动融入社会生活,养成亲社会行为。(单元导读) ③面对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青少年要热爱生活,积极融入社会,将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共创共享美好生活。(P5) 【议学拓展】习语寄托 学生剖析观点,说明理由,明确正确导向。 整理笔记。
设计意图
辨析观点,引导学生认识个人发展离不开社会,肩负社会责任,增强责任意识。习语寄托,让学生认识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通过小记者视角贯穿全课,将抽象的 “社会生活” 转化为具体的观察任务,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后续可增加更多实地采访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在真实社会场景中深化理解。
培根铸魂 启智润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