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夯实法治基础 课件(共22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夯实法治基础 课件(共22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课前预习
1.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
2.法治的要求有哪些?
3.如何认识全面依法治国?
4.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预习教材P44-P50,依据自己的理解将下列问题在教材上勾画出来。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4.1 夯实法治基础
选择法治道路
01
导入新课
电影《孤注一掷》改编自上万例真实案件,解密境外缅北的诈骗工厂运作,让电信诈骗再次进入到大众视野,用真实事件告诉我们:财富发源地,其实是噩梦的开始。电信诈骗频发,靠什么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惩治犯罪分子 维护社会秩序
依法治理
活动一:看视频·悟道理
1.2001年11月,由26个欧盟成员国以及美国、加拿大、日本和南非等30个国家在布达佩斯缔结《网络犯罪公约》。
2.在德国,国家、地州层面都有相应的立法,如《防止个人资料处理滥用法》《州数据保护法》《联邦数据保护法》等
3.日本《关于特定电信服务提供商之损害赔偿责任限制与信息发送者资料披露法》。
4.新加坡较早颁布《网络行为法》和《互联网操作规则》。《网络行为法》规定了网民上网应遵守的义务和网络服务商的行业准则。
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反电信网络诈骗相关法律:
面对电信诈骗,各国纷纷出台相关法律和措施,这说明什么
(世界)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人类社会)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问题:结合网友对于此次打击的成果的评价,说一说我们为什么需要法治。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活动二:看评论·话法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
第一条 为了预防、遏制和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加强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依据材料分析,国家依法惩治电信诈骗的原因有哪些?
1.法治的意义/选择法治道路的原因 (P44、45、47)
课堂笔记
(1)(国际层面)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2)(个人层面)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3)(国家、社会层面)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活动三:探究与分享
1.某好心人收留一个不堪主人虐待而逃亡的奴隶  
2.奴隶主将奴隶伤害致死 
 
3.奴隶不承认主人是自己的主人
  
4.理发匠剃去奴隶的发式标记
  
5.贵族打死贵族  
《汉谟拉比法典》并不是一部好的法律,不是一部名副其实的良法,其对罪行的处置,是惨绝人寰的,没有维护公民的人权和生命健康权。
猜一猜:以下罪行在《汉谟拉比法典》中如何处置
【死刑】
【无罪】
【割除双耳】
【死刑】
【赔款】
国家立法——人大代表的声音
  陈伟才当了10年全国人大代表,其中8年围绕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发力。从实行手机实名制,推进运营商、银行担责,加强对公账户、虚拟运营商管理,到呼吁将买卖银行卡入刑、研究逮捕法律适用等,陈伟才提出的各项建议都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应和落实。   从2010年9月1日起,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全国逐步推行手机实名制。   2021年4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牵头,会同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抓紧推进反电信网络诈骗立法工作。
  2021年10月19日,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文本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参与。   “立法首先应该是建立一个预防预警机制”“建议普及一些反诈骗方面的法律知识”……在湖南长沙杨花村广场上,村民们通过“小区夜话会”畅谈自己对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的立法意见。   2022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再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共有12390位公众提出了28406条意见。经认真研究,社会公众对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的主要意见和建议在草案三次审议稿中均予以吸收和体现。
续表
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良法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良法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在“全民反诈在行动”活动中,有两个关键词,第一个是“全民”。群众在哪里,反诈工作就要开展到哪里;易受骗群体在哪里,反诈工作的重心就要延伸到哪里。第二个是“在行动”。各地各部门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防范电信诈骗犯罪“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的“五进”活动,着力构建立足社区、覆盖全社会的反诈宣传体系。
我国启动“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说明法治还要求实行什么
2.法治的要求 (P45-46)
课堂笔记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活动四:法治VS人治
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历史上,也出现过“王大于法”的人治现象,请同学们结合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谈一谈今天的法治和封建专制的人治的区别。
法治 人治
基础 民主 个人专制和独裁
特点 稳定性、一贯性 任意性、非理性
本质 法律至上,人人平等原则 人高于法或权大于法
后果 公正处理问题,维护民意,推动社会有序发展 不能很好地体现民意,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法治”优于“人治”,法治是“规则之治”,即通过既定的客观规则,而非仅靠个人的主观意志、权力或权威,来规范社会、凝聚人心、治理国家。
描绘法治蓝图
02
活动五:感悟分享
3.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P47-48)
课堂笔记
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②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材料一:
材料二:近几年,全国公安机关从严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深挖幕后金主、严惩团伙骨干、全力追赃挽损,检察机关起诉19.3万人,人民法院审结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案件22.6万件,一批特大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被绳之以法。
问题:上述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
4.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P49-50)
课堂笔记
①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科学立法),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严格执法),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公正司法),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全民守法)。
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本课小结
夯实法治基础
选择法治道路
描绘法治蓝图
法治的意义
法治的要求
我国的法治进程
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2024.09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