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轻质减负】Unit 1 Happy Holiday  Project【项目活动课】教学设计-新人教八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轻质减负】Unit 1 Happy Holiday  Project【项目活动课】教学设计-新人教八上

资源简介

/ 轻质减负 高效备课 | 英语学科
Unit 1 Happy Holiday 第6课时
project项目课教学设计
一、课型: 项目课
二、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
依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版)》,本课需落实 “真实情境下的综合语言运用” 目标:以 “为外国友人设计中国旅行指南” 为真实任务,引导学生整合单元 “一般过去时”“假期活动词汇”“记叙文要素”(承接第 5 课时),实现 “信息收集 — 内容筛选 — 语言组织 — 成果展示” 的完整项目流程;呼应 “人与社会” 范畴下 “跨文化沟通” 子主题,培养 “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尊重文化差异” 的意识,同时发展 “小组协作、问题解决、创意表达” 等学习能力,符合新课标 “从‘知识输入’到‘综合实践’” 的能力进阶逻辑。
本课时是单元 “假期主题” 的总结与升华环节:前序第 5 课时聚焦 “个人假期记叙文读写”,本课实现 “个人叙事→群体协作的实用文本创作”,从 “描述已有经历” 过渡到 “设计未来旅行方案”,为后续跨单元 “主题项目实践” 奠定协作与输出基础。
教材解读
1. 知识要点
词汇
旅行资源词汇:natural scenery(自然景观,如 Huangshan Mountain)、cultural relics(文化遗迹,如 the Great Wall)、local food(地方美食,如 Beijing duck)、folk activities(民俗活动,如 dragon dance);
功能表达词汇:recommend(推荐)、suitable for(适合)、must-try(必体验)、reason for choosing(选择原功能表达词汇因);
复用单元核心词汇:一般过去时动词(visited/tasted/explored)、情感词汇(wonderful/unforgettable)(衔接第 5 课时)。
句型
活动推荐句型:I recommend visiting... because it has beautiful natural scenery. / You must try... It’s a local speciality.;
逻辑衔接句型:First, you can go to... Then, don’t miss... Finally, you can experience...(复用第 5 课时叙事衔接词);
文化解释句型:The dragon dance is a traditional activity in China. People do it to wish for good luck.;
成果展示句型:Our travel guide is for foreign friends. It includes 3 parts: places to go, things to do, food to try.
项目技能
协作技能:小组内明确分工(资料收集组、内容撰写组、视觉设计组、展示组),解决 “资源筛选”“语言表达” 等协作问题;
创作技能:将 “地点 — 活动 — 原因 — 文化内涵” 整合为旅行指南模块,补充 1-2 个细节(如 “best time to visit”“tips for visitors”);
展示技能:结合可视化载体(如活动卡片、路线图),清晰介绍指南内容,回应 “外国友人需求”(如语言简洁、文化易懂)。
2. 重难点
重点
掌握旅行指南 “核心模块”(推荐地点、特色活动、必尝美食、选择原因)的结构;
运用 “一般过去时 + 旅行词汇” 描述推荐依据(如 “Last year I visited Xi’an, so I recommend it”);
小组协作完成指南某一模块,确保内容完整、语言准确。
难点
挖掘推荐内容的 “文化内涵”(如从 “吃饺子” 提炼 “Chinese New Year tradition”,而非仅描述活动);
避免小组协作 “分工不均”(如少数人主导,其他人无任务);
展示时兼顾 “语言流畅” 与 “信息清晰”(如不遗漏 “推荐原因”)。
突破点
提供 “旅行指南模块模板”(含 “地点栏 + 活动栏 + 文化注释栏”),明确填写要求;
设计 “小组分工表”(标注各组员职责:如资料组查 “黄山文化背景”,设计组画 “活动卡片”);
播放 “优秀成果展示片段”(配字幕),明确 “语言 + 信息 + 可视化” 的展示标准。。
(三)学情分析
1. 基础知识
词汇:90% 学生能复用 “visited/explored” 等过去时动词、“forest/countryside” 等假期场景词,但对 “cultural relics/folk activities” 等旅行专用词陌生;
句型:能简单描述 “个人假期活动”(如 “I went to Beijing”),但不会用 “recommend...because...” 表达推荐逻辑(衔接第 5 课时 “情感与原因表达”);
项目基础:有 “小组讨论” 经验,但未接触 “分工明确的项目协作”(如不会 “收集资料后筛选关键信息”)。
行为习惯
课前:预习多集中 “认新单词”,不会主动收集 “中国旅行资源”(如家乡特色景点);
课中:小组讨论易 “偏离主题”(如聊个人旅行趣事,不聚焦 “指南设计”);展示时易 “紧张忘词”(因未提前练习);
课后:完成 “单一任务”(如写句子)较轻松,但对 “整合性项目”(如制作指南)无思路。
关键能力
信息整合:能列出 “3 个中国景点”,但不会 “按‘自然 / 文化’分类”;
跨文化表达:仅 50% 学生能简单解释 “中国特色活动”(如 “Dumplings are for New Year”);
协作能力:仅 40% 学生能主动承担小组任务(如主动查资料),多数依赖他人。
学习目标
基础性 目标 1. 能说出旅行指南的 4 个核心模块(地点、活动、美食、原因),准确率 100%; 2. 能正确写出 5 个 “推荐活动 + 过去时” 搭配(如 recommended visiting the Great Wall/tried Beijing duck); 3. 能在小组内完成 1 项基础任务(如收集 1 个景点资料)。
拓展性 目标 1. 能小组协作完成 1 个指南模块(如 “美食模块”),包含 “推荐内容 + 原因”; 2. 能为模块搭配 1 个可视化元素(如画美食卡片,标注 “Beijing duck—local speciality”); 3. 能简单复述小组模块内容(3 句话,如 “We recommend Beijing duck. It’s a local food. Last year I tasted it”)。
挑战性 目标 1. 能整合小组各模块,形成完整旅行指南(含 4 个模块,补充 “文化注释”); 2. 能使用 “项目评价清单”(分工、内容、语言、可视化)点评其他小组成果,提出 1 条改进建议; 3. 能修改本组指南,补充 “游客小贴士”(如 “Best time to visit Xi’an: spring”)。
五、实现路径
预备性知识 学习 1. 课前任务:班级群推送 “中国特色旅行资源图文包”(如黄山、故宫、火锅),学生选择 1 个感兴趣的资源,用 1 句话记录 “推荐理由”(中文亦可); 2. 课前小测:用小程序完成 “旅行词汇配对”(如 cultural relics→文化遗迹、folk activities→民俗活动),正确率<70% 的词汇(如 folk activities)纳入课堂重点讲解。
基础性目标 实现路径 1. 展示 “范例旅行指南”(含 4 个模块),引导学生观察 “每个模块讲什么”,总结核心模块; 2. 发放 “动词过去时清单”(复用第 5 课时核心词 + 新增 “recommended/tried”),学生完成 “活动 + 过去时” 搭配练习(如 “推荐参观故宫→recommended visiting the Palace Museum”); 3. 小组抽签确定 “初始任务”(如 “收集 1 个自然景点资料”),教师巡视指导资料筛选(如排除 “非中国景点”)。
拓展性目标 实现路径 1. 发放 “模块模板” 和 “分工表”,小组讨论分配任务(如 A 写 “地点模块”,B 画 “地点卡片”); 2. 教师提供 “文化注释范例”(如 “故宫→the Palace Museum, former home of Chinese emperors”),引导学生为模块补充简单注释; 3. 小组内 “预演复述”:每人负责讲解自己的任务,组员补充遗漏信息(如 “地点模块” 漏说 “推荐原因”)。
挑战性目标 实现路径 1. 小组整合模块:将 “地点、活动、美食、原因” 模块拼接,用 “First/Then/Finally” 衔接,形成完整指南; 2. 发放 “评价清单”(分工合理性 2 分、内容完整性 2 分、语言准确性 2 分、可视化效果 2 分、文化注释 2 分),各组交叉点评(如用 “△” 标注 “文化注释缺失”); 3. 教师选取 1-2 个 “待改进指南”,全班讨论修改方向(如补充 “游客小贴士”),小组课后完善。
课堂流程
基本环节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 导入 激活 背景 5分钟 1. 播放 “外国友人在中国旅行的短视频”(配英文解说,如 “Where to go in China I need a guide!”),提问:“What does the foreign friend need (a travel guide)”;2. 展示 “学生课前收集的旅行资源”(如 “黄山图片”),提问:“Why do you recommend it (用中文或英文回答)”;3. 明确项目任务:“Today we’ll work in groups to make a travel guide for foreign friends!” 1. 观看视频,回答 “外国友人需要旅行指南”;2. 分享课前收集的资源及推荐理由(如 “我推荐火锅,因为好吃”);3. 记录项目任务,明确 “为外国人设计” 的核心需求。 用 “真实场景视频” 激发项目兴趣,结合 “课前资源收集” 激活已有经验,为项目启动铺垫。
自主 学习 教师 引领 12分钟 1. 展示 “范例旅行指南”(含 “地点模块:黄山”“活动模块:爬山”“美食模块:徽州臭鳜鱼”“原因模块:自然美景 + 特色美食”),引导学生总结 “4 个核心模块”;2. 发放 “模块模板” 和 “分工表”,讲解填写要求(如 “地点模块需写‘推荐原因’”)、分工规则(如 “4 人组:1 人资料、1 人撰写、1 人设计、1 人记录”);3. 举例示范 “文化注释”(如 “徽州臭鳜鱼→a traditional food in Huizhou, made with fish”)。 1. 观察范例,齐声说出 “4 个模块”;2. 阅读模板和分工表,提问疑问(如 “资料组要查什么”);3. 模仿范例,尝试写 1 个简单 “文化注释”(如 “饺子→dumplings, for Chinese New 拆解项目任务,提供 “模板 + 分工表” 降低难度,避免学生 “无从下手”,落实基础性目标。
合作 学习 拓展 能力 15分钟 1. 小组讨论:确定 “指南主题”(如 “安徽 5 日游”“北京文化游”),填写 “分工表”,教师巡视调整分工(如避免 “多人抢写,无人设计”);2. 分组指导:针对资料组 “查不到文化背景”,提供 “简易资源链接”(如 “故宫文化简介(英文简版)”);针对撰写组 “不会写推荐句”,提示用 “recommend...because...”;3. 阶段性检查:要求各小组完成 “1 个模块初稿”,教师核对 “内容完整性”(如是否有 “推荐原因”)。 1. 讨论确定主题,分配任务(如 “我们选北京游,A 查故宫资料,B 写地点模块”);2. 按分工完成任务,遇到困难举手求助(如 “‘民俗活动’怎么翻译”);3. 提交模块初稿,根据教师建议修改(如补充 “故宫推荐原因:了解中国历史”)。 通过 “分工协作 + 针对性指导”,培养小组协作能力,确保各模块内容完整、语言准确,落实拓展性目标。
语言 应用 熟能 生巧 6分钟 1. 引导小组整合模块:将 “地点、活动、美食、原因” 模块拼接,用 “First/Then/Finally” 衔接成完整指南;2. 组织 “组内预演”:每组选 1 名代表,结合可视化元素(如卡片、路线图)讲解指南,组员补充(如 “漏了美食推荐,要加上”);3. 提供 “展示小贴士”(如 “声音要大,先介绍主题,再讲模块”)。 1. 整合模块,用衔接词串联指南(如 “First, we recommend the Palace Museum. Then, you can try Beijing duck...”);2. 组内预演展示,互相提建议(如 “你讲得太快,要慢一点”);3. 根据小贴士调整展示内容(如 “先说‘Our guide is about Beijing’”)。 打磨成果 + 预演展示,减少正式展示的紧张感,确保展示时 “信息清晰、语言流畅”,为成果输出做准备。
提炼意义 情感升华 6分钟 1. 邀请 2-3 组展示:每组代表讲解指南,教师用 “评价清单” 记录亮点与不足;2. 组织 “互评”:其他小组根据清单打分,提出 1 条改进建议(如 “你们的文化注释太少,可以加‘京剧是中国传统戏剧’”);3. 教师总结:肯定亮点(如 “北京游指南的文化注释很详细”),指出共性问题(如 “部分小组漏了‘推荐原因’”)。 1. 展示小组讲解指南(如 “Our guide is about Anhui. We recommend Huangshan because it has beautiful scenery”);2. 其他小组互评(如 “我给他们 8 分,建议加游客小贴士”);3. 记录教师总结的问题,明确修改方向。 通过 “展示 + 互评”,让学生体验成果输出的成就感,同时学会反思改进,落实挑战性目标。
自我小结 检测练习 2分钟 1. 提问:“Why do we make this guide (帮助外国人了解中国,介绍中国文化)”;2. 总结:“This guide is not just a list of places—it’s a way to share Chinese culture. Be proud of our culture!”;3. 用 PPT 展示 “课堂知识导图”(项目任务→模块→技能),引导学生回顾 “今天学到了什么”。 1. 回答问题(如 “帮助外国人了解中国”);2. 齐读总结句,表达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如 “我为黄山骄傲”);3. 跟随导图回顾知识(如 “学到了旅行指南的 4 个模块”)。 升华 “文化输出” 意识,帮助学生构建项目知识体系,呼应课标 “跨文化意识” 培养目标。
作业布置 1分钟 1. 基础层:完善本组旅行指南的文字内容(补充 “推荐原因”),上传班级群;2. 提升层:为指南添加 “游客小贴士”(如 “Best time to visit: autumn”),制作成彩色卡片;3. 拓展层:采访 1 位外国人(或用英文模拟),记录 “他们想在中国体验的活动”,补充到指南中。 根据自身能力选择作业,记录提交时间(基础层次日交,提升 / 拓展层 3 日内交)。 分层作业兼顾不同能力学生,延续项目实践,实现 “课堂学习→课后拓展” 的衔接。
八、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