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质减负】Unit 1 Happy Holiday Section B 1a-2c【阅读课】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轻质减负】Unit 1 Happy Holiday Section B 1a-2c【阅读课】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 轻质减负 高效备课 | 英语学科
Unit 1 Happy Holiday 第4课时
Section B 1a-2c
教学设计
一、课型: 阅读与词汇应用课
二、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版)》指出,阅读教学需以 “语篇为载体,以思维为核心”,实现 “语言理解 — 语言应用 — 文化感知 — 价值建构” 的融合。本课时围绕 “假期经历” 主题,要求学生能通过三阶阅读策略(速读定文体、精读理细节、深读悟主题)理解 Vincent 的莫斯科旅行日记;能从文本中提取 “时间线、情感变化、文化元素” 等关键信息,掌握 “假期相关词汇 + 过去时” 的搭配(如 visited the Victory Museum/felt excited);能结合 “胜利博物馆反纳粹历史、俄罗斯景点文化” 培养跨文化意识,体会 “假期即成长与认知拓展” 的主题意义,呼应 “人与自我” 范畴下 “生活与成长” 子主题,树立 “尊重多元文化、珍惜和平生活” 的态度。
本课时是单元 “假期经历” 情境链的深化环节:前序课时聚焦 “假期对话与语法”,本课时通过日记文本实现 “对话→语篇” 的衔接,为后续 “假期故事创作” 奠定阅读基础,符合新课标 “从‘碎片化语言’到‘语篇化运用’” 的能力进阶要求。
教材解读
1. 知识要点
词汇:
① 假期 / 旅行相关:Red Square(红场)、Moscow Metro(莫斯科地铁)、Victory Museum(胜利博物馆)、accordion(手风琴);
② 情感描述:excited(兴奋的)、sick(不适的)、happy(开心的)、amazed(惊讶的);
③ 核心动词过去式:visited(参观)、felt(感觉)、met(遇见)、sang(唱歌)、danced(跳舞);
④ 功能词汇:remind(提醒)、notice(注意到)、experience(经历)。
句型:
① 日记时间表达:On 17 July/In the morning/At noon;
② 情感描述句:Everyone felt excited./We were so happy that we didn’t notice the time;
③ 经历叙述句:We went to the Victory Museum./We played games and soon became friends。
阅读技能:
① 文体识别:判断日记文本特征(第一人称、时间标记、情感表达);
② 细节提取:梳理 “时间→地点→活动→情感” 的对应关系;
③ 主题挖掘:从 “旅行经历” 中提炼 “认知收获(历史 / 文化)、情感成长(从不适到快乐)”。
2. 重难点
重点
掌握日记文体的核心特征(时间顺序、第一人称、情感融入);
能梳理 Vincent 两天旅行的 “时间线(17 日 - 18 日)” 和 “情感变化(excited→sick→happy)”;
能运用 “假期相关词汇 + 过去时” 描述具体活动(如 visited Red Square/met Russian students)。
难点
从文本细节(如 “glass ‘tears’ artwork”)推导深层含义(战争的残酷、和平的珍贵);
连贯复述日记内容,兼顾 “时间逻辑” 与 “情感变化”;
灵活运用 “experience/scenery/station” 等词汇构建主题短语(如 travel experience/beautiful scenery)。
3. 突破点
用 “俄罗斯景点轮播图 + 地图定位” 直观呈现文化背景,降低 “陌生地名” 理解难度;
设计 “双色时间线表格”(时间→红色标注,情感→蓝色标注),将零散文本信息结构化;
播放 “日记段落视频朗读”,通过语音语调强化情感理解(如 “sick” 的低沉语气、“happy” 的欢快语气);
提供 “主题短语思维导图”(如以 “holiday” 为核心,分支为 “activities/places/feelings”),引导词汇联想。
(三)学情分析
1. 基础知识
词汇:80% 学生能识别 “holiday/travel” 等基础词汇,但对 “Victory Museum/accordion” 等文化相关词汇陌生;70% 学生能正确使用规则动词过去式(如 visited/played),但不规则动词(如 felt/met)易混淆;
句型:能简单描述 “假期去哪里”(如 I went to Beijing),但不会补充 “时间、活动、感受” 等细节(如漏说 “Last summer, I visited the Great Wall and felt excited”);
阅读:能读懂短对话,但首次接触 “日记” 文体,不会关注 “时间标记” 和 “情感线索”,易遗漏关键信息(如忽略 17 日 “felt sick” 的原因)。
2. 行为习惯
课前:预习集中在 “认单词”,不会主动查阅 “俄罗斯文化背景”(如红场的意义);
课中:速读时易逐字翻译,忽略 “时间顺序”;小组讨论时多重复 “我去过 XX”,不会借鉴文本句式(如 “I met someone interesting”);
课后:作业以 “抄写单词” 为主,缺少 “语境化运用”(如用 “visited the museum” 写完整句子)。
3. 关键能力
信息提取:能找出 “Vincent 去了哪里”,但不会整合 “时间→活动→情感” 的关联(如不会说 “On 18 July, he took the Moscow Metro and felt happy”);
语用能力:仅 50% 学生能简单复述 “一天的经历”,多数遗漏 “转折细节”(如 17 日从 “excited” 到 “sick” 的变化);
文化感知:仅 30% 学生知道 “俄罗斯的红场”,对 “胜利博物馆的历史意义” 完全不了解。
学习目标
基础性 目标 1. 能识别日记文体的 3 个核心特征(第一人称、时间标记、情感表达); 2. 能勾划日记中 “时间词(如 17 July/In the morning)” 和 “情感词(如 excited/sick)”,完成基础时间线表格(准确率≥90%); 3. 能正确写出 5 个以上 “假期活动 + 过去时” 搭配(如 visited the Victory Museum/met Russian students)。
拓展性 目标 1. 能观看 “俄罗斯景点视频”,用 3 句话描述 1 个景点(如 “Red Square is in Moscow. It’s a famous place. I want to visit it”); 2. 能连贯复述 Vincent 一天的旅行(17 日或 18 日),包含 “时间、地点、活动、情感”4 要素; 3. 能完成 “词汇搭配头脑风暴”,围绕 “experience” 说出 3 个短语(如 happy experience/school experience)。
挑战性 目标 1. 能结合日记细节,用 2 句话分析 “Vincent 从旅行中获得的收获”(如 “He learned about Russian history from the Victory Museum”); 2. 能仿写 1 段 “我的假期日记”(3-4 句话),含 “时间标记 + 过去时 + 情感词”; 3. 能点评同伴的仿写日记,指出 “时间逻辑” 或 “词汇使用” 的问题,并提出 1 条改进建议(如 “Add ‘Last Sunday’ to show time”)。
四、实现路径
预备性知识 学习 1. 课前预习:班级群推送 “俄罗斯核心景点介绍” 短视频(红场、莫斯科地铁)和 “日记高频词汇表”(含过去式),学生跟读录音并上传; 2. 课前小测:用小程序完成 “词汇配对”(如 Victory Museum→胜利博物馆)和 “过去式填空”(feel→______),正确率<70% 的内容(如 accordion/felt)纳入课堂重点。
基础性目标 实现路径 播放 Vincent 数字人视频,引导观察 “自我介绍 + 假期地点猜测”,激活 “假期” 主题; 发放日记文本,布置 “速读任务”:“Find 3 clues that show it’s a diary”(如日期、I/we、feelings),小组讨论后总结文体特征; 3. 出示 “空白时间线表格”(17 日 / 18 日→上午 / 中午 / 下午→活动 / 情感),学生精读文本后独立填写,同桌互查。
拓展性目标 实现路径 1. 展示 “俄罗斯景点轮播图 + 地图”,讲解红场、胜利博物馆的背景,学生用 “Is it... /Would you like to... ” 提问互动; 2. 播放 “17 日日记段落视频朗读”,学生模仿语音语调,然后分组复述 17 日经历,教师用 “时间线表格” 提示逻辑; 3. 开展 “词汇头脑风暴”:以 “holiday” 为核心,学生轮流说相关短语(如 summer holiday/visit places),教师板书构建思维导图。
挑战性目标 实现路径 1. 布置 “深读任务”:“Why did the ‘glass tears’ artwork remind Vincent of peace ” 小组讨论后分享,教师补充胜利博物馆的反纳粹历史; 2. 提供 “仿写框架”(Date: ______ / Morning: I ______ and felt ______ / Afternoon: I ______),学生结合自身经历仿写日记; 3. 发放 “评价清单”(时间逻辑 2 分、过去时准确 3 分、情感词 1 分),组内互评仿写日记,推荐优秀作品展示。
五、课堂流程
基本环节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 导入 激活 背景 5分钟 1. 播放 Vincent 数字人视频:“Hi, I’m Vincent. I had a great holiday in a country with Red Square. Guess where I went ” 2. 展示俄罗斯景点图(红场、莫斯科地铁)和地图,提问:“Do you know this country What do you know about it ” 3. 过渡:“Today we’ll read Vincent’s diary about his trip to Russia.” 1. 观看视频,猜测地点(如 Russia/Moscow); 分享对俄罗斯的了解(如 “Red Square is famous”),补充景点知识; 明确本节课目标:阅读日记,了解 Vincent 的旅行。 数字人 + 景点图贴近学生兴趣,激活 “假期 + 俄罗斯” 主题,为文本阅读铺垫文化背景。
自主 学习 教师 引领 12分钟 1. 发放日记文本(17 日 - 18 日),布置 “速读任务”:“Read quickly and find 3 clues that it’s a diary”(限时 2 分钟); 2. 邀请小组分享,引导总结日记特征:①有日期(17 July/18 July);②第一人称(I/we);③有情感表达(excited/sick); 3. 布置 “精读任务”:“Underline time words(红笔)and feeling words(蓝笔)”,巡视指导标注方法。 1. 速读文本,圈画日记线索,小组内核对; 分享发现,纠正错误认知(如误以为 “story” 也是日记); 精读标注,标记关键信息(如 “17 July morning→Victory Museum→excited”)。 让学生自主提炼文体特征,比教师直接讲解更易理解;双色标注帮助聚焦核心信息,培养阅读策略。
合作 学习 拓展 能力 15分钟 1. 发放 “双色时间线表格”(如下),学生分组合作填写,教师巡视指导(如提示 17 日 “felt sick” 的原因:ate too much ice cream); 2. 播放 “17 日日记视频朗读”,学生边听边核对表格,模仿语音语调; 3. 布置 “小组复述”:“Take turns to retell Vincent’s 17th July. Use the table.” 提供句式提示:“On 17 July morning, he ______ and felt ______.” 1. 小组讨论填写表格,解决疑问(如 “Victory Museum 是什么”); 听朗读核对答案,模仿 “excited” 的欢快语气、“sick” 的低沉语气; 组内复述 17 日经历,用表格提示逻辑,调整表达(如补充 “because he ate too much ice cream”)。 时间线表格将零散信息结构化,降低梳理难度;视频朗读强化情感理解;复述任务落实 “基础目标”,培养连贯表达。
语言 应用 熟能 生巧 6分钟 1. 开展 “词汇头脑风暴”:在黑板画思维导图,核心词 “holiday”,分支 “places/activities/feelings”,学生轮流说短语(如 Red Square/played games/happy),教师板书; 2. 过渡到 “Vocabulary in Use”:出示教材 2a 任务,引导学生围绕 “experience/scenery” 说短语(如 travel experience/beautiful scenery); 3. 布置 “仿写准备”:“Think of your last holiday. Note down 1 time, 1 activity, 1 feeling.” 1. 参与头脑风暴,联想主题短语,补充词汇储备; 2. 完成 2a 短语练习,同桌互查(如 “square→Red Square”); 3. 记录自己的假期要素(如 “Last Saturday→visited park→happy”),为仿写铺垫。 思维导图帮助构建 “主题词汇网络”,避免孤立记单词;仿写准备降低后续创作难度,落实 “拓展目标”。
提炼意义 情感升华 6分钟 1. 提问:“What did Vincent learn from the trip Find clues in the text.”(如 “learned about World War II/met Russian friends”); 2. 深入提问:“Why did the ‘glass tears’ remind him of peace What can we learn ” 3. 总结:“Holidays are not just for fun—we can learn history, make friends, and cherish peace.” 1. 小组讨论,从文本找依据(如 “Victory Museum→World War II”); 2. 分享观点(如 “War is terrible, so we need peace”),结合胜利博物馆背景理解; 齐读总结句,结合自身假期点头认同(如 “我去博物馆也学到了历史”)。 结合文本细节挖掘主题,将 “阅读” 上升到 “认知与价值观”,呼应课标 “人与自我” 主题,培养和平意识。
自我小结 检测练习 2分钟 1. 小结:用网页思维导图梳理 “日记特征、时间线梳理、主题词汇”; 2. 课堂检测:①文体:What’s the text type (diary);②细节:Why did Vincent feel sick (ate too much ice cream);③词汇:“美丽的风景”→______(beautiful scenery)。 1. 跟随思维导图回顾知识,形成体系; 2. 完成检测,核对答案,记录易错点(如 “scenery” 的拼写)。 思维导图直观清晰,帮助构建知识框架;检测及时反馈,巩固核心目标。
作业布置 1分钟 - 基础层:抄写 “主题短语 + 过去时” 搭配(如 visited Red Square/felt excited),各 3 遍; - 提升层:录制 30 秒 “我的假期复述” 音频,含 “时间、活动、情感”; - 拓展层:仿写 1 段日记(4-5 句话),参考课堂 “要素记录”,标注时间(红)和情感(蓝)。 根据能力选择作业,记录提交时间(基础层次日交,提升 / 拓展层 3 日内交)。 分层作业兼顾不同能力学生,基础层巩固知识,提升层强化语用,拓展层落实 “挑战性目标”。
六、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