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2章 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检测试卷(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2章 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检测试卷(有答案)

资源简介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第2章 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检测试卷
一、单选题
1.[广东部分学校2025高二上期中]皮肤上的痒觉感受器能将组胺刺激产生的信号经感觉神经元传入脊髓,再经脊髓的整合上传到大脑皮层产生痒觉,并引起抓挠动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痒觉感受器能够感受痒觉刺激
B.脊髓能产生兴奋并传至传出神经
C.产生痒觉依赖完整的反射弧
D.抓挠动作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2.(2025陕西西安月考)下列现象中属于反射的是( )
A.鱼儿游向食物
B.葵花向着太阳转
C.衣藻由光较弱的地方游向光较强的地方
D.用电流刺激带腓肠肌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收缩
3.(2024辽宁铁岭开学考)反射弧是完成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下列有关反射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动、植物均具有反射弧结构
B.最简单的反射弧由一个神经元组成
C.手指被刺扎引发缩手反射,表明手指既是感受器也是效应器
D.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4.(2024河北张家口月考)如图是膝跳反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3表示相关结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结构1为感觉神经,能将信息传递至神经中枢
B.结构2和结构3为运动神经,分别控制伸肌和屈肌
C.图示4个神经元构成膝跳反射的反射弧
D.结构2和结构3的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伸肌和屈肌均属于效应器
5.(2024四川眉山阶段练习)科研人员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为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分别轻轻刺激脊蛙左、右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屈腿反射。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屈腿反射反射弧的效应器是后肢皮肤
B.刺激脊蛙右后肢的传出神经,该后肢能发生屈腿反射
C.在反射弧结构完整的基础上,只要刺激右后肢的趾部,就会发生屈腿反射
D.以上脊蛙的实验结果不能得出“蛙后肢的屈腿反射不受大脑控制”的结论
6.[天津中学2024高二上月考]某人因腰椎部位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刺激右侧下肢有感觉,受伤的腰椎部位与右侧下肢的反射弧如图所示,其中③④分别表示腰椎部位的神经中枢的背部侧和腹部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感受器,⑥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组成
B.图中所示的右侧下肢的反射弧是由感受器、效应器和3个神经元组成的
C.由题意可知,该病人结构①②③是完好的,受损的部位可能是④或⑤
D.若传出神经的后段和效应器是完好的,则刺激传出神经的后段会引起效应器的反射活动
7.(2025山东泰安月考)下图为人缩手反射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缩手反射、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但是也会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
B.若③处阻断,病人仍会产生感觉,但无法将手缩回
C.若①处受损,病人无法完成缩手反射
D.害怕被针刺而缩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此反射的消退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8.[河南信阳2024高二上期中]宠物狗的主人为了训练狗定点排便,可在狗将要排便的时候,带它到固定地点,在排便前后进行语言或动作刺激,并可饲喂食物进行“鼓励”,使其形成条件反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狗的排便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在建立上述反射后,主人的语言或动作由无关刺激变成条件刺激
C.大脑皮层参与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但条件反射的消退与大脑皮层无关
D.条件反射是通过学习和训练建立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适应性
9.(2025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期中)《世说新语》中记载了曹操“望梅止渴”的故事。吃梅和“望梅”都能够使人的唾液分泌量增加。下列关于“望梅止渴”和“吃到梅子分泌唾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长时间不吃梅可能会导致“望梅”时唾液分泌量不增加
B.“吃到梅子分泌唾液”这一反射活动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C.二者都能够使人体分泌唾液,但其反射弧是不完全相同的
D.“望梅止渴”是在“吃到梅子分泌唾液”的基础上形成的
10.(2024四川绵阳阶段练习)心理学家进行过一项有关恐惧条件反射的实验。受试者是一个九个月大的婴儿,当他第一次看到老鼠时,表现出好奇甚至是喜悦。当他伸手去摸老鼠时,一根钢筋被锤子击中,发出很大的声音,每次受试者试图伸手去摸老鼠时,这种巨大的噪音就会产生。几次后,受试者只要看到老鼠就表现出恐惧。关于此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条件反射中,巨大噪音属于无关刺激,老鼠属于非条件刺激
B.人类恐惧条件反射的形成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和适应性
C.此反射的形成需要大脑皮层参与,但其消退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D.此反射建立后,若老鼠反复出现而没有噪音,则此反射不会消退
二、多选题
11.下列关于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B.吃酸梅时引起唾液腺分泌唾液是一种非条件反射
C.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
D.某人抽血时看见针,因害怕被针刺而缩手是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条件反射
12.(2023湖南怀化期末改编)下列关于反射与反射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只要反射弧结构完整和有适宜强度的刺激,反射活动就一定能进行
B.强化条件反射时必须将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结合使用
C.构成反射弧的神经元不都属于外周神经系统
D.反射都是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发生的反应
三、非选择题
13.科学家在研究反射弧功能时进行了下列实验。将蛙的后肢肌肉E及神经B、D剥离出来,当电刺激后肢皮肤A时,后肢肌肉E发生收缩反应。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______组成的。
(2)若对后肢皮肤A施加一强刺激,后肢肌肉E会发生收缩反应,该反应______(填“是”或“不是”)反射,若是反射,写出反射的大体过程;若不是,请说明理由:______。
(3)如果将B剪断,刺激近A处端,E无收缩反应,刺激近C处端,E有收缩反应,说明B的功能是______(填“传入”或“传出”)神经冲动;如果将D剪断,刺激近C处端,E无收缩反应,刺激近E处端,E有收缩反应,说明D的功能是______(填“传入”或“传出”)神经冲动。
(4)如果B、D完整,C被破坏,再刺激后肢皮肤A时,后肢肌肉E无收缩反应,说明C的作用是______。
(5)实验研究说明,动物(或人)的神经系统能够对外界或内部各种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这需要保持______(填结构)的完整性。
14.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发生,反射弧结构中任一环节受损,反射活动就不能完成,为了证明该结论,某实验小组利用脊蛙(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刺激前的处理 用硫酸刺激的部位 实验结果
实验一 左后肢不做处理 左后肢中趾 左后肢出现屈腿
实验二 环切掉蛙左后肢脚趾上的皮肤 左后肢中趾 左后肢无屈腿
实验三 右后肢不做处理 右后肢中趾 右后肢出现屈腿
实验四 在与右后肢肌肉相连的坐骨神经处滴加麻醉剂(一次) 右后肢中趾,每隔1 min 刺激一次 右后肢发生屈腿,但麻醉3 min 后不能发生
实验五 右肢背部传出神经所在位置,每隔1 min 刺激一次 右后肢发生屈腿,但麻醉5 min 后不能发生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与实验二的结果说明,损坏反射弧的____,反射活动不能进行。
(2)坐骨神经中既有传入神经又有传出神经,麻醉效果出现的先后顺序不同。综合分析实验三、四、五的结果,得出坐骨神经中的____(填“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先被麻醉剂彻底麻醉。
(3)上述实验中,效应器是____。
(4)能完成右后肢屈腿反射的组别是____。
(5)请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验证屈腿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
15.短跑赛场上,发令枪一响,运动员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该行为涉及机体的反射调节,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听到发令枪响后起跑是否为反射? (填“是”或“否”),判断依据是 。
(2)在枪响后0.1s内起跑视为抢跑,即没有听到枪声就已经起跑。从反射弧的角度分析,其科学依据是______;“抢跑”行为的信号传导路径是______(填反射弧结构名称并用箭头相连)。
(3)当神经元兴奋后,会消耗大量ATP产生腺苷,腺苷中的腺嘌呤与脑细胞膜表面的腺苷受体结合后,会使人产生疲劳感。咖啡因的分子结构与腺嘌呤类似,请分析咖啡因能够缓解长跑疲倦的原因:______。
(4)若运动员长期大量服用咖啡因,细胞会表达出______(选填“更多”或“更少”)的腺苷受体,从而降低咖啡因的功效;这一现象说明机体可通过调整______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体现了神经调节的灵活性。
一、单选题
1.B
2.A
3.D
4.C
5.D
6.D
7.B
8.C
9.B
10.B
二、多选题
11.BD
12.AB
三、非选择题
13.(1)肌肉(或后肢肌肉E)
(2)不是;反射的发生需要完整的反射弧,该实验中仅剥离了后肢肌肉E及神经B、D,缺少完整反射弧(如神经中枢不完整),故不属于反射
(3)传入;传出
(4)接收传入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并将其传递给传出神经
(5)反射弧
14.(1)感受器
(2)传入神经
(3)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后肢肌肉
(4)实验一、实验三、实验四(麻醉3 min前)、实验五(麻醉5 min前)
(5)实验思路:将该脊蛙的脊髓破坏,待恢复后,用硫酸刺激其右后肢中趾,观察右后肢是否出现屈腿反应;预期结果:右后肢不出现屈腿反应
15.(1)是;该过程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参与,且有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层、脊髓等)的整合作用,符合反射的定义
(2)神经冲动的传导和反射弧的完成需要一定时间(0.1s内无法完成听觉反射弧的信号传递);视网膜→传入神经→视觉中枢→传出神经→腿部肌肉
(3)咖啡因的分子结构与腺嘌呤类似,可与脑细胞膜表面的腺苷受体结合,阻止腺苷与受体结合,从而抑制疲劳感的产生
(4)更多;受体数量(或腺苷受体数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