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 )A.人 B.蘑菇 C.青蛙 D.电脑病毒2.小明在载玻片上放了字母 qb,,他在显微镜中会看到( )A.Dq B.Bq C.Qb D.pd3.小敏在“五水共治”实践活动中,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下列哪些选项不能作为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 ( )A.有细胞结构 B.能生长和繁殖C.体小且绿色 D.能对坏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4.图是光学显微镜的4个镜头,甲、乙的一端无螺纹,丙、丁的一端有螺纹。若要在视野内看到最多的细胞,宜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A.甲和丁 B.甲和丙 C.乙和丁 D.乙和丙5.观察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显微镜是常用的科学观察工具。下列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操作规范的是( )A.清洁时,用擦镜纸擦拭镜头B.安放时,显微镜放置于身体前方正中间C.对光时,光线过暗选用平面镜和小光圈D.调焦时,找到物像后调节粗准焦螺旋使像更清晰6.一般情况下,生物不会因个体的死亡而导致一个物种的灭绝。这是因为( )A.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生物能繁殖后代7.下列诗句中,描写生物生长发育的是( )A.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B.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C.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8.下列有关事实:①微耳和提出一切细胞来自于细胞;②施旺发表《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一致性的显微研究》;③胡克通过显微镜发现细胞。按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③②①9.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具有不同的细胞结构B.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C.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D.显微镜的发明,为细胞学说的提出提供了观察工具10.小科在学习“练习使用显微镜”内容后,对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方法作了如下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A.物像偏左方——向左移动玻片B.物像太小——换用凹面反光镜C.视野较暗——换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D.物像不清晰——调节粗准焦螺旋二、填空题:10.随着技术的发展显微镜的功能更完善操作更便捷。如图的显微镜,在原反光镜的位置换装上照明灯,这样方便观察者完成 。11.如图是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完成下列各题:(1)完成图中空格的内容:① ② ③ 。(2)细胞学说揭示了 的统一性,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3)细胞学说中 的结论,不仅解释了个体发育,也为后来生物进化论的确立埋下了伏笔。12.春天来了,阳光明媚,普照大地。小河边,垂柳抽出新枝,小草迎风起舞。鸟儿在枝头放声歌唱,引得蚯蚓也从黑油油的土中探出头来欣赏歌声和美景。试回答。(1)短文中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要求对短文中的生物进行分类,你认为可以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类。(3)短文中蚯蚓从泥土中探出头,作者认为是被鸟儿的歌声吸引,并能欣赏美景,由此判断作者认为蚯蚓有________觉和________觉。对此同学们设计实验来寻找事实依据,实验中同学们发现蚯蚓对他们的掌声并无反应,证明作者的假设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4)你认为对蚯蚓从泥土中探出头比较合理的假设是 。参考答案D 2.B 3.C 4.A 5.A 6.D 7.D 8.D 9.B 10..A11.对光12.(1)施旺 细胞水平 归纳概括(2)动物和植物 细胞 (3)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13.(1)垂柳、小草、鸟、蚯蚓(2)动物;植物(3)听;视(4)土壤中缺乏空气,到地面上来呼吸照明灯①②③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7张PPT)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新知导入真人与蜡像蜡像属于生物吗?为什么?判断依据是什么?新知讲解举例: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总结: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1.能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生物体由小到大,个体成熟后能繁殖,使生命代代相传;2.有遗传和变异现象:子代与亲代、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虽然长得相似,但不会完全相同;3.能新陈代谢:需要营养和能量,并把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4.能对各种刺激做出反应:能感受到外界刺激,通过趋利避害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5.由细胞构成:除了病毒等少数生物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在进化新知讲解判断:以下属于生物的有?草履虫每年长大的钟乳石新知讲解5.由细胞构成:除了病毒等少数生物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都在进化胡克所用显微镜1665 年,英国科学家胡克(R. Hooke)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栓薄片,看到了许多蜂窝状的中空小室,他将这种小室命名为细胞(cell),并绘制了软木栓细胞的图像,如课本图2.1-5所示。事实上,胡克观察到的是死亡植物细胞的部分结构(细胞壁)。胡克观察到的细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新知讲解新知讲解19世纪3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M. J. Schleiden)和施旺(T. Schwann)通过对部分动、植物组织的观察,并结合前人的大量研究资料,提出: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并且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之后德国科学家魏尔肖(R. Virchow)进一步提出:所有的细胞都来自已经存在的活细胞。施莱登施旺魏尔肖新知讲解细胞学说:所有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新细胞是由原来的细胞分裂而来的。细胞学说的意义:从结构上将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统一了起来新知讲解1.从胡克观察细胞到细胞学说的建立,经历了近200年。这样的科学探索历程对你有什么启发?思考与讨论:2.施莱登和施旺是如何通过获得的证据得出“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一结论的?施莱登和施旺通过对部分动、植物组织的观察,并结合前人的大量研究资料,得出“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一结论。科学的发展常常是同代人或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要有一双善于观察,发现问题的眼睛;合适的技术和工具的使用或改进,将会对科学发展产生很大影响。……新知讲解显微镜的发展1665年,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细胞。20世纪80年代,激光扫描显微镜面世,它可对物体进行三维扫描 成像。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1590年,荷兰眼镜商用两端各有一块透镜的圆筒,制造出最早的显微镜。19世纪,光学显微镜制造技术不断改进。20世纪30年代,电子显微镜诞生,放大倍数可达几十万倍。新知讲解认识显微镜目镜镜筒物镜转换器物镜载物台通光孔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压片夹反光镜镜座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镜臂连接目镜和物镜安放和转换物镜握镜作用升、降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升、降镜筒升降幅度较大。安放玻片标本上面有光圈,调节通光量调节光线强弱,有平面镜、凹面镜使光线通过新知讲解物镜与目镜镜筒上有螺纹镜筒上没有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新知讲解一、取镜安放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平稳放置在实验台合适位置处。拿取显微镜时,应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住镜座,使显微镜保持直立。二、调节对光1.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将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2.用一只眼通过目镜观察,同时转动反光镜,使反射光通过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进入人眼,直到视野中观察到一个明亮的圆形光斑。使用显微镜取镜安放对光2对光1光线暗时,大光圈、凹面镜光线强时,小光圈,平面镜新知讲解三、放片观察1.放片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2.调焦用眼睛看着物镜镜头。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约0.5厘米停止。放片调焦新知讲解3.观察双眼睁开,左眼向目镜看,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清晰的物像。调焦时先调粗准焦螺旋,后调细准焦螺旋。观察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观察倍数越大,光线越暗,观察范围越小如果需要用更高倍数的物镜观察,应将需要观察处移到视野中央,再转动物镜转换器转换物镜,然后用眼朝目镜内注视,来回轻微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到清晰物像为止。转换物镜后,切忌用粗准焦螺旋调距。新知讲解学生活动:后右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移动的方向相反。从目镜中看到的像是倒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把“试卷、书本”倒拿就是正确图像(1)请把观察到“上”的物像,并用铅笔画在旁边的圆圈内。(2)继续观察:慢慢把玻片向前移动,所看到“上”的物像向___移动。(3)继续观察:慢慢把玻片向左移动,所看到“上”的物像向___移动。新知讲解1.若要将视野中某个方向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则物像在哪个方向,玻片就向哪个方向移动。实际图像显微镜下图像2.旋转方向一致像在视野右下角新知讲解4.显微镜复原(1)转动转换器,把物镜置于前方;(2)将镜筒下降到最低点,取出目镜擦拭;(3)将显微镜平稳地放入镜箱内保存。问题讨论:如果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一个污点,在目镜和物镜都不调换的情况下,用什么方法可以判断这个污点在何处?①移动装片②移动目镜③物镜脏污否课堂总结细胞学说:1.能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2.有遗传和变异现象3.能新陈代谢4.能对各种刺激做出反应5.由细胞构成生物的共同特征:细胞学说:所有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新细胞是由原来的细胞分裂而来的。课堂总结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取镜安放2.对光3.放片4.调焦5.观察6.整理2.“上下颠倒、左右相反”3.某个方向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则物像在哪个方向,玻片就向哪个方向移动。4.旋转方向一致1.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课堂练习1.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A.猪 B.桃树 C.蝌蚪 D.电脑病毒2.一般情况下,生物不会因个体的死亡而导致一个物种的灭绝。这是因为( )A.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生物能繁殖后代DD课堂练习3.一架显微镜目镜和物镜上分别有“5X”、10X和20X、40X,这台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 )A、800倍 B、40倍 C、400倍 D、200倍4.用显微镜观察时,所要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是透明的,其原因( )A、便于放置在显微镜上; B、能让光线通过;C、不易污染物镜; D、易于染色;BC课堂练习5.如图为生物实验操作考试时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像,若从像A变成像B,需进行以下操作( )①低倍镜换成高倍镜 ②玻片向右下移动③玻片向左上方移动了 ④转动细准焦螺旋A.①②④ B.②①④ C.③①④ D.①③④C课堂练习6.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仪器,它能帮助我们观察到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如图示显微镜结构和镜头,其中①和③为目镜,②和④为物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光时,应转动d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B.观察视野最暗的镜头组合是②和③C.寻找清晰的物像时,应先调节c,再调节bD.要将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应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B课堂练习7.流程图可以表明事件发生的顺序。请你根据细胞的发现过程,构建一个流程图, 用于展示胡克、施莱登、施旺、魏尔肖等人在认识细胞的过程中所做的贡献。胡克在软木栓薄片中看见了细胞施莱登、施旺提出: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并且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魏尔肖提出:所有的细胞都来自已经存在的活细胞。细胞学说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生物体的基本单位.doc 生物体的基本单位.pptx 胡克.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