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花城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春天来了》课堂教学设计+课件+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花城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春天来了》课堂教学设计+课件+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课型】
欣赏课型
【教学内容】
花城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音乐与社会生活 ( 一 )》第4课时《春天来了》
【教材分析】
《春天来了》是花城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音乐与社会生活 ( 一 )》第4课时欣赏课。《春天来了》创作于1956年,由雷雨声编曲,在1957年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民间音乐比赛中荣获金质奖章。乐曲素材源于福建民歌《采茶灯》,当时正处于新中国建设初期,人们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此曲借描绘春天,展现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与对未来的憧憬,也体现了对民间音乐传承创新,让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世界舞台。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在音乐学习方面呈现出鲜明特点。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能力有所提升,不再局限于简单旋律,开始关注歌曲背后的情感、文化内涵。部分学生对音乐抱有浓厚兴趣,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对流行音乐尤为热衷,却对民族音乐、古典音乐接触较少,存在一定偏见。在演唱与演奏技巧上,学生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节奏感强、嗓音条件好,而另一部分学生在音准、节奏把握上存在困难。此外,八年级学生自尊心较强,在音乐展示时,部分学生因害怕出错,参与积极性不高,需要教师给予更多鼓励引导。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学生通过聆听,感受高胡、古筝、扬琴独特音色交织营造出的春日意境,体会乐曲从引子到尾声的情绪变化,提升对音乐的感知与审美能力,感受春天之美。
(二)艺术表现
能够准确哼唱乐曲主题旋律,把握节奏和音准,通过小组合作,用三种乐器配合演奏简单片段,表达出乐曲欢快、喜悦的情感。
(三)创意实践
鼓励学生为乐曲创编新的节奏型或简单和声,尝试改编部分旋律,以小组为单位,为乐曲设计独特表演形式,如加入舞蹈、朗诵等。
(四)文化理解
了解作品基于福建民歌改编的背景,探究《采茶灯》的文化内涵与地域特色,体会民族音乐在不同时代的传承与发展,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熟悉乐曲主题旋律,能听辨高胡、古筝、扬琴的音色特点,感受乐曲描绘的春天美景,体会其欢快情绪。
(二)教学难点
1.理解乐曲中不同民歌素材融合的巧妙之处,掌握乐曲中复杂节奏和装饰音的演奏与演唱,准确表现出各乐段的情感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同学们,现在老师播放一段声音,大家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想象一下,从这声音中你能联想到什么场景。(播放一段大自然中春天的声音,如鸟鸣、流水、风声等)好啦,大家睁开眼睛,来分享下你们脑海里浮现的画面。(请几位同学回答)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春天给人的感受是怎样的?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没错,大家都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从古至今,春天都是文人墨客、音乐家们喜爱的创作主题。今天,老师要带大家欣赏一首用高胡、古筝、扬琴三种乐器共同演奏的曲子《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从音乐中感受春天独特的魅力 。
书写板书《春天来了》。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对于本节课有一个预热的感觉,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走进音乐
(一)聆听音乐,感受情绪
教师:聆听音乐,说一说乐曲的速度是怎样?描绘了怎眼的画面?
预设:聆听音乐回答问题
教师:乐曲的速度是中速,具有浓郁的岭南风格,保持了原素材中的劳动气息和生活情调,描绘了春意盎然的大自然意境。下面我们了解一下作品背景:《春天来了》创作于1956年,由雷雨声编曲,在1957年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民间音乐比赛中荣获金质奖章。乐曲素材源于福建民歌《采茶灯》,当时正处于新中国建设初期,人们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此曲借描绘春天,展现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与对未来的憧憬,也体现了对民间音乐传承创新,让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世界舞台。乐曲中出现了哪些你熟知的乐器?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乐曲是高胡、古筝、扬琴三重奏,你们了解这些乐器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高胡
结构:高胡是在二胡基础上改制而成,构造与二胡基本相同,由琴杆、琴筒、琴轴、琴弦及弓子等组成。琴筒比二胡略小,多为圆形,常用红木等硬质木料制成,筒后口不加音窗,外弦用钢丝弦,内弦用钢丝缠弦。
演奏方法:演奏者坐着,将琴筒置于两腿间,大腿夹住琴筒下半部,以控制音量和减少沙音。左手按弦改变音高,右手持弓拉弦发音,右手弓法多奏分弓,快速弓法用得较多,左手指法有各种滑音、垫指加花等。
音色特点:音色清脆、嘹亮、抒情、活泼,高音区明亮,低音区圆润,在乐队中常作为高音声部,适宜演奏优美、抒情以及秀丽、活泼的曲调。
古筝
结构:古筝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由面板、雁柱、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等部分构成。面板呈弧拱形,用桐木制成,底板平直,开有2-3个出音孔,雁柱可移动调节音高,现代常用21弦的尼龙弦和钢丝弦古筝。
演奏方法:演奏者端坐于古筝前,双手佩戴义甲,右手大、食、中三指拨弦,奏出旋律,右手指法有勾、托、抹等多种;左手在筝柱左侧按弦、揉弦等,以调整音高,完善旋律,左手指法有上滑音、下滑音等。
音色特点:音色清越、高洁、典雅、优美动听,高音清脆明亮,中音圆润饱满,低音浑厚深沉,音域宽广,被称为“众乐之王”“东方钢琴”。
扬琴
结构:扬琴由琴体、琴码条、滚轴、变音小推车、琴弦、调音器、琴竹、琴架等部分构成。琴体以共鸣箱为主体,通常呈蝴蝶形或扁梯形,框架用硬质木材制成,上面板用鱼鳞松等制成,面板上放置2-5个琴码,琴弦采用钢丝弦,琴竹是敲击琴弦的工具。
演奏方法:演奏者持琴竹敲击琴弦发音,通过琴码传递到音箱产生共鸣,演奏时需要结合手腕、手指、手臂的综合运用,掌握速度、力度和节奏,技巧有单手滚奏、双手滚奏、滑抹音等。
音色特点:音色明亮、清脆,音量宏大,刚柔并济,既能在慢奏时发出如叮咚山泉的音色,也能在快奏时发出潺潺流水的音色,表现力丰富。
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聆听,听听这乐曲有几个部分组成?旋律有什么特点?(播放音乐)
预设:聆听音乐回答问题
教师:采用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包含引子、A段、B段、A1段和尾声。
接下来我们分段欣赏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提问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初步的聆听对音乐的情绪、速度建立初步的认知,为后续的教唱奠定基础】
(二)分析音乐,表现音乐
教师:下面聆听引子部分,听听这段音乐有什么特点?给你怎样的感受?描绘了怎样的音乐画面?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引子为节奏自由的散板,高胡在扬琴、古筝强有力琶音伴奏下,奏出激昂旋律,仿佛将人带入如江水奔涌的美丽春景,奠定春日氛围。
下面聆听第一部分,听听这部分音乐的演奏、旋律、节奏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A段采用《采茶灯》音调,高胡慢起渐快奏出轻快活泼旋律,节拍分明的伴奏令人心旷神怡,之后高、低音筝在不同音区演奏主旋律,高胡以支声复调衬托,把百花盛开、气象万千的热烈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下面我们模拟演奏表现音乐意境
预设:模拟演奏表现音乐意境
教师:下面聆听第二部分,听听这部分音乐的演奏、旋律、节奏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B段是高胡主奏的华彩部分,采用云南民歌《小河淌水》音调,低音区重复演奏并压缩分解后,高胡用技巧演奏快速上下乐句的华彩乐段,模拟出彩蝶纷飞、鸟语花香之景。下面我们利用声势动作表现音乐
预设:表现音乐
教师:下面聆听第三部分,听听这部分音乐的演奏、旋律、节奏有什么特点?这段音乐你熟悉吗?和哪一段音乐相同?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A1段是A段再现,速度加快,集中A段最有生气的段落并增添华丽色彩,将欢乐气氛推至顶点。最后尾声,高胡、古筝、扬琴齐奏,以欢快跳跃的旋律结束全曲,让人沉浸在美好春光里。下面我们利用乐器伴奏表现音乐
预设:利用乐器伴奏表现音乐
教师:下面我们整体欣赏
预设: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感受、学唱音乐,体验音乐表现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对于音乐情感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精彩演绎,自由发挥
教师:下面请同学上台用声势动作、律动、乐器伴奏等的方法表现音乐。
预设:表现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上台表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同学们体会舞台的乐趣,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歌声、语言、动作充分融入歌曲当中,让音乐教学面对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来。】
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
教师:下面我们欣赏视频
预设:欣赏
教师: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预设: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刻体会歌曲中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激发对自由、平等的追求,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五、结语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
六、课堂小结(或教学反思)
在本次《春天来了》教学中,通过展示丰富的音频、视频资料,学生对乐曲的理解较为深入,能积极参与讨论,感受不同乐器营造的春日氛围,哼唱环节效果也较好。但教学中仍存在不足,在乐器演奏示范环节,由于时间把控不当,导致留给学生自主练习演奏的时间不够充分,部分学生未能熟练掌握简单演奏技巧。此外,对学生创意实践的引导还不够细致,部分小组的创编缺乏新意。后续教学中,我会更加合理规划时间,加强对学生创意实践的启发与指导,提升教学质量。
七、课堂达标
(一)选择题
1. 《春天来了》这首三重奏曲素材来源于( )
A. 云南民歌《小河淌水》
B. 福建民歌《采茶灯》
C. 江苏民歌《茉莉花》
D. 四川民歌《康定情歌》
2. 以下关于《春天来了》曲式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
A. 单一部曲式
B. 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C. 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D. 复三部曲式
(二)填空题
1.《春天来了》的曲作者是( ) 。
2.《春天来了》中B段高胡主奏的华彩部分采用了( )的音调。
答案:(一)选择题 1.B 2.C
(二)填空题 1.雷雨声 2.云南民歌《小河淌水》
【板书设计】
《春天来了》
1=D或C 4/4 2/4 中速、自由、华丽地
高胡、古筝、扬琴三重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9张PPT)
欢迎同学们来到音乐课堂
让教学更有效
第二单元
《音乐与社会生活( 一 )》
01
本课目标
02
新课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课堂拓展与展示
05
课堂达标
06
课堂总结
目 录
(一)审美感知
学生通过聆听,感受高胡、古筝、扬琴独特音色交织营造出的春日意境,体会乐曲从引子到尾声的情绪变化,提升对音乐的感知与审美能力,感受春天之美。
(二)艺术表现
能够准确哼唱乐曲主题旋律,把握节奏和音准,通过小组合作,用三种乐器配合演奏简单片段,表达出乐曲欢快、喜悦的情感。
(三)创意实践
鼓励学生为乐曲创编新的节奏型或简单和声,尝试改编部分旋律,以小组为单位,为乐曲设计独特表演形式,如加入舞蹈、朗诵等。
(四)文化理解
了解作品基于福建民歌改编的背景,探究《采茶灯》的文化内涵与地域特色,体会民族音乐在不同时代的传承与发展,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聆听音乐
从这声音中你能联想到什么场景?
你们脑海里浮现的画面?
春天给人的感受是怎样的?
大家都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从古至今,春天都是文人墨客、音乐家们喜爱的创作主题。今天,老师要带大家欣赏一首用高胡、古筝、扬琴三种乐器共同演奏的曲子《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从音乐中感受春天独特的魅力。
聆听音乐
说一说乐曲的速度是怎样?
描绘了怎眼的画面?
乐曲的速度是中速,具有浓郁的岭南风格,保持了原素材中的劳动气息和生活情调,描绘了春意盎然的大自然意境。
作品背景
《春天来了》创作于1956年,由雷雨声编曲,在1957年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民间音乐比赛中荣获金质奖章。乐曲素材源于福建民歌《采茶灯》,当时正处于新中国建设初期,人们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此曲借描绘春天,展现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与对未来的憧憬,也体现了对民间音乐传承创新,让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世界舞台。
乐曲中出现了哪些你熟知的乐器?
乐曲是高胡、古筝、扬琴三重奏。
你们了解这些乐器吗?
高胡
结构:高胡是在二胡基础上改制而成,构造与二胡基本相同,由琴杆、琴筒、琴轴、琴弦及弓子等组成。琴筒比二胡略小,多为圆形,常用红木等硬质木料制成,筒后口不加音窗,外弦用钢丝弦,内弦用钢丝缠弦。
演奏方法:演奏者坐着,将琴筒置于两腿间,大腿夹住琴筒下半部,以控制音量和减少沙音。左手按弦改变音高,右手持弓拉弦发音,右手弓法多奏分弓,快速弓法用得较多,左手指法有各种滑音、垫指加花等。
音色特点:音色清脆、嘹亮、抒情、活泼,高音区明亮,低音区圆润,在乐队中常作为高音声部,适宜演奏优美、抒情以及秀丽、活泼的曲调。
古筝
结构:古筝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由面板、雁柱、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等部分构成。面板呈弧拱形,用桐木制成,底板平直,开有2-3个出音孔,雁柱可移动调节音高,现代常用21弦的尼龙弦和钢丝弦古筝。
演奏方法:演奏者端坐于古筝前,双手佩戴义甲,右手大、食、中三指拨弦,奏出旋律,右手指法有勾、托、抹等多种;左手在筝柱左侧按弦、揉弦等,以调整音高,完善旋律,左手指法有上滑音、下滑音等。
音色特点:音色清越、高洁、典雅、优美动听,高音清脆明亮,中音圆润饱满,低音浑厚深沉,音域宽广,被称为“众乐之王”“东方钢琴”。
扬琴
结构:扬琴由琴体、琴码条、滚轴、变音小推车、琴弦、调音器、琴竹、琴架等部分构成。琴体以共鸣箱为主体,通常呈蝴蝶形或扁梯形,框架用硬质木材制成,上面板用鱼鳞松等制成,面板上放置2-5个琴码,琴弦采用钢丝弦,琴竹是敲击琴弦的工具。
演奏方法:演奏者持琴竹敲击琴弦发音,通过琴码传递到音箱产生共鸣,演奏时需要结合手腕、手指、手臂的综合运用,掌握速度、力度和节奏,技巧有单手滚奏、双手滚奏、滑抹音等。
音色特点:音色明亮、清脆,音量宏大,刚柔并济,既能在慢奏时发出如叮咚山泉的音色,也能在快奏时发出潺潺流水的音色,表现力丰富。
采用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包含引子、A段、B段、A1段和尾声。
接下来我们分段欣赏
再次聆听
1.听听这乐曲有几个部分组成?
2.旋律有什么特点?
引子为节奏自由的散板,高胡在扬琴、古筝强有力琶音伴奏下,奏出激昂旋律,仿佛将人带入如江水奔涌的美丽春景,奠定春日氛围。
下面聆听第一部分
1.听听这部分音乐的演奏、旋律、节奏有什么特点?
2.表现了怎样的画面?
A段采用《采茶灯》音调,高胡慢起渐快奏出轻快活泼旋律,节拍分明的伴奏令人心旷神怡,之后高、低音筝在不同音区演奏主旋律,高胡以支声复调衬托,把百花盛开、气象万千的热烈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
下面我们模拟演奏表现音乐意境
聆听第二部分
1.听听这部分音乐的演奏、旋律、节奏有什么特点?
2.表现了怎样的画面?
B段是高胡主奏的华彩部分,采用云南民歌《小河淌水》音调,低音区重复演奏并压缩分解后,高胡用技巧演奏快速上下乐句的华彩乐段,模拟出彩蝶纷飞、鸟语花香之景。
下面我们利用声势动作表现音乐
聆听第三部分
1.听听这部分音乐的演奏、旋律、节奏有什么特点?
2.这段音乐你熟悉吗?
3.和哪一段音乐相同?
A1段是A段再现,速度加快,集中A段最有生气的段落并增添华丽色彩,将欢乐气氛推至顶点。最后尾声,高胡、古筝、扬琴齐奏,以欢快跳跃的旋律结束全曲,让人沉浸在美好春光里。
下面我们利用乐器伴奏表现音乐
下面我们整体欣赏
下面请同学上台用声势动作、律动、乐器伴奏等的方法表现音乐
下面我们欣赏视频
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一)选择题
1. 《春天来了》这首三重奏曲素材来源于( )
A. 云南民歌《小河淌水》 B. 福建民歌《采茶灯》
C. 江苏民歌《茉莉花》 D. 四川民歌《康定情歌》
2. 以下关于《春天来了》曲式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
A. 单一部曲式 B. 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C. 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D. 复三部曲式
(二)填空题
1.《春天来了》的曲作者是( ) 。
2.《春天来了》中B段高胡主奏的华彩部分采用了( )的音调。
答案:(一)选择题 1.B 2.C
(二)填空题 1.雷雨声 2.云南民歌《小河淌水》

《春天来了》
1=D或C 4/4 2/4 中速、自由、华丽地
高胡、古筝、扬琴三重奏

感谢同学们的聆听!让 教 学 更 有 效
目 录
01 本课目标 02 新课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课堂拓展与展示
05 课堂达标 06 课堂总结
(一)审美感知
学生通过聆听,感受高胡、古筝、扬琴独特音色交织营造出的春日意境,体会乐曲从引
子到尾声的情绪变化,提升对音乐的感知与审美能力,感受春天之美。
(二)艺术表现
能够准确哼唱乐曲主题旋律,把握节奏和音准,通过小组合作,用三种乐器配合演奏简
单片段,表达出乐曲欢快、喜悦的情感。
(三)创意实践
鼓励学生为乐曲创编新的节奏型或简单和声,尝试改编部分旋律,以小组为单位,为乐
曲设计独特表演形式,如加入舞蹈、朗诵等。
(四)文化理解
了解作品基于福建民歌改编的背景,探究《采茶灯》的文化内涵与地域特色,体会民族
音乐在不同时代的传承与发展,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从这声音中你能联想到什么场景?
你们脑海里浮现的画面?
大家都感受到了 的气息。
从古至今,春天都是文人墨客、音乐家
们喜爱的创作主题。今天,老师要带大家欣
赏一首用高胡、古筝、扬琴三种乐器共同演
奏的曲子 ,让我们一起
从音乐中感受春天独特的魅力。
说一说乐曲的速度是怎样?
描绘了怎眼的画面?
作品背景
《春天来了》创作于1956年,由雷雨声编曲,在1957年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民间音乐比赛中荣获金
质奖章。乐曲素材源于福建民歌《采茶灯》,当时正处于新中国建设初期,人们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此
曲借描绘春天,展现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与对未来的憧憬,也体现了对民间音乐传承创新,让中国民
族音乐走向世界舞台。
乐曲中出现了哪些你熟知的乐器?
你们了解这些乐器吗?
高胡
结构:高胡是在二胡基础上改制而成,构造与二胡基
本相同,由琴杆、琴筒、琴轴、琴弦及弓子等组成。琴筒
比二胡略小,多为圆形,常用红木等硬质木料制成,筒后
口不加音窗,外弦用钢丝弦,内弦用钢丝缠弦。
演奏方法:演奏者坐着,将琴筒置于两腿间,大腿夹
住琴筒下半部,以控制音量和减少沙音。左手按弦改变音
高,右手持弓拉弦发音,右手弓法多奏分弓,快速弓法用
得较多,左手指法有各种滑音、垫指加花等。
音色特点:音色清脆、嘹亮、抒情、活泼,高音区明
亮,低音区圆润,在乐队中常作为高音声部,适宜演奏优
美、抒情以及秀丽、活泼的曲调。
古筝
结构:古筝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由面板、雁柱、琴弦、
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
穿弦孔等部分构成。面板呈弧拱形,用桐木制成,底板平直,
开有2-3个出音孔,雁柱可移动调节音高,现代常用21弦的尼
龙弦和钢丝弦古筝。
演奏方法:演奏者端坐于古筝前,双手佩戴义甲,右手大、
食、中三指拨弦,奏出旋律,右手指法有勾、托、抹等多种;
左手在筝柱左侧按弦、揉弦等,以调整音高,完善旋律,左手
指法有上滑音、下滑音等。
音色特点:音色清越、高洁、典雅、优美动听,高音清脆
明亮,中音圆润饱满,低音浑厚深沉,音域宽广,被称为“众
乐之王”“东方钢琴”。
扬琴
结构:扬琴由琴体、琴码条、滚轴、变音小推车、
琴弦、调音器、琴竹、琴架等部分构成。琴体以共鸣箱为
主体,通常呈蝴蝶形或扁梯形,框架用硬质木材制成,上
面板用鱼鳞松等制成,面板上放置2-5个琴码,琴弦采用
钢丝弦,琴竹是敲击琴弦的工具。
演奏方法:演奏者持琴竹敲击琴弦发音,通过琴码传
递到音箱产生共鸣,演奏时需要结合手腕、手指、手臂的
综合运用,掌握速度、力度和节奏,技巧有单手滚奏、双
手滚奏、滑抹音等。
音色特点:音色明亮、清脆,音量宏大,刚柔并济,
既能在慢奏时发出如叮咚山泉的音色,也能在快奏时发出
潺潺流水的音色,表现力丰富。
1.听听这乐曲有几个部分组成?
2.旋律有什么特点?
采用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包含引子、
A段、B段、A1段和尾声。
接下来我们分段欣赏
引子为节奏自由的散板,高胡在扬琴、古筝强有力琶音伴奏下,奏出激昂旋律,仿佛将
人带入如江水奔涌的美丽春景,奠定春日氛围。
1.听听这部分音乐的演奏、旋律、节奏有什么特点?
2.表现了怎样的画面?
A段采用《采茶灯》音调,高胡慢起渐快奏出轻快活泼旋律,节拍分明的伴奏令人心
旷神怡,之后高、低音筝在不同音区演奏主旋律,高胡以支声复调衬托,把百花盛开、气
象万千的热烈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
1.听听这部分音乐的演奏、旋律、节奏有什么特点?
2.表现了怎样的画面?
B段是高胡主奏的华彩部分,采用云南民歌《小河淌水》音调,低音区重复演
奏并压缩分解后,高胡用技巧演奏快速上下乐句的华彩乐段,模拟出彩蝶纷飞、鸟
语花香之景。
1.听听这部分音乐的演奏、旋律、节奏有什么特点?
2.这段音乐你熟悉吗?
3.和哪一段音乐相同?
A1段是A段再现,速度加快,集中A段最有生气的段落并增添华丽色彩,将欢乐气氛
推至顶点。最后尾声,高胡、古筝、扬琴齐奏,以欢快跳跃的旋律结束全曲,让人沉浸在
美好春光里。
下面我们利用乐器伴奏表现音乐
下面我们整体欣赏
下面请同学上台用声势动作、律动、乐
器伴奏等的方法表现音乐
下面我们欣赏视频
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一)选择题
1. 《春天来了》这首三重奏曲素材来源于( )
A. 云南民歌《小河淌水》 B. 福建民歌《采茶灯》
C. 江苏民歌《茉莉花》 D. 四川民歌《康定情歌》
2. 以下关于《春天来了》曲式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
A. 单一部曲式 B. 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C. 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D. 复三部曲式
(二)填空题
1.《春天来了》的曲作者是( ) 。
2.《春天来了》中B段高胡主奏的华彩部分采用了( )的音调。
答案:(一)选择题 1.B 2.C
(二)填空题 1.雷雨声 2.云南民歌《小河淌水》
《春天来了》
1=D或C 4/4 2/4 中速、自由、华丽地
高胡、古筝、扬琴三重奏
感谢同学们的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