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欢迎同学们来到音乐课堂让教学更有效第二单元《音乐与社会生活( 一 )》01本课目标02新课导入03新知讲解04课堂拓展与展示05课堂达标06课堂总结目 录(一)审美感知学生通过聆听,感受歌曲A段的平稳、深情与B段的激昂、强烈,体会歌曲借孩子与母亲的情感表达,营造出的思念、期盼氛围,感受旋律中蕴含的民族情感美,提升音乐审美感知能力。(二)艺术表现能够准确把握歌曲节奏、音准,尤其是B段的大跳音程和情感变化,能用真挚、饱满的声音演唱,通过力度、速度变化,表达出澳门渴望回归的急切心情。(三)创意实践鼓励学生为歌曲创编简单的和声、舞蹈动作或朗诵词,以小组合作形式,对歌曲进行重新演绎,增强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文化理解了解澳门被侵占及回归的历史,理解歌曲背后的爱国情怀与民族精神,体会音乐在承载历史、传递文化方面的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历史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祖国有一块美丽的地方,它叫澳门。在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晾晒水浸货物进入澳门,后来通过不正当手段在那定居。从那以后,澳门就像一个孩子,被迫离开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一个孩子离开妈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1999年12月20日,经过漫长的等待,澳门终于回归祖国。在回归前夕,有一首歌曲被人们传唱,它唱出了澳门对祖国母亲的思念和回归的渴望,这就是《七子之歌》。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歌,去感受那段历史和其中浓浓的情感 。聆听歌曲听听歌曲的速度、情绪是怎样的?歌曲的速度是中速、亲切地。同学们知道“七子”是哪个吗?《七子之歌》的歌词是闻一多先生于1925 年创作的一部组诗, 七子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顺大连。作曲家李海鹰用心灵体会诗词,用最有表现力的音乐语言,深情而真挚的音调谱写出音乐作品,把思念、期盼、回归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再次聆听歌曲,听听这歌曲有几个部分组成?采用单二部曲式。聆听歌曲第一部分1.感受这段音乐的旋律有什么特点?2.情绪是怎样的?A段为四句体单乐段结构,旋律平稳,风格纯真质朴 ,以童声领唱演绎,像孩子对母亲轻声诉说,如“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旋律音程跨度较小,节奏舒缓,奠定思念、期盼的情感基调 。下面大家听听这部分由几个乐句组成?第一部分由四个乐句组成,下面我们学习第一个乐句注意附点的演唱,下面请再次演唱下面我们学习第二个乐句注意空拍的演唱,下面请再次演唱下面我们学习第三个乐句注意切分节奏的演唱,下面请再次演唱下面我们学习第四个乐句注意同音高连音线的演唱,下面请再次演唱下面我们整体演唱第一部分聆听第二部分听听这部分音乐有什么特点?第二段音乐是合唱部分,第一乐句旋律多在高音区回转,加上强力度处理,似呐喊,表达盼望回归祖国的强烈情感,第二乐句稍加变化重复,将情绪推至浓烈,如“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反复强调,把渴望回归的愿望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段音乐由几个乐句组成?第二部分由四个乐句组成,下面我们学习第一声部第一个乐句注意附点、切分的演唱,下面请再次演唱下面我们学习第一声部第二个乐句注意附点、切分的演唱,下面请再次演唱下面我们学习第一声部第三个乐句注意附点的演唱,下面请再次演唱下面我们学习第一声第四个乐句注意附点、切分的演唱,下面请再次演唱下面我们学习第二声部下面全班分成两组一组演唱一声部,二组演唱二声部整体演唱下面请同学上台用声势动作、律动、乐器伴奏等的方法表现音乐下面我们欣赏视频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一)选择题 1.《七子之歌》的原作者是( )。A.李海鹰 B.闻一多 C.聂耳 D.冼星海2. 关于《七子之歌》的曲式结构,正确的是( )。A.单一部曲式 B.单二部曲式C.复三部曲式 D.回旋曲式(二)填空题1.《七子之歌》中把澳门比作( ),表达其渴望回归祖国的情感 。2.《七子之歌·澳门》被用作( )的主题歌 。 答案:(一)选择题 1.B 2.B(二)填空题 1.离开母亲怀抱的孩子 2.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七子之歌》1=bB 4/4 中速 亲切地感谢同学们的聆听!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堂教学设计【课型】唱歌课型【教学内容】花城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音乐与社会生活 ( 一 )》第3课时《七子之歌》【教材分析】《七子之歌》是花城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音乐与社会生活 ( 一 )》第3课时唱歌课。《七子之歌》原是闻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组诗作品。当时,中国在列强侵略下主权沦丧,澳门、香港、台湾等七个地方相继被列强侵占。闻一多在国外亲身经历了因国家贫弱而遭受的歧视,激发了他思念祖国的感情和渴望民族复兴的斗志,于是写下这组诗。诗中把被侵占的七处土地比作与祖国母亲骨肉分离的七个孩子,倾诉他们在外的孤苦和所受的痛苦及欺辱,表达对祖国母亲的深刻依恋。1998年,作曲家李海鹰为《七子之歌·澳门》谱曲,作为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的主题歌。歌曲以孩子对母亲的诉说口吻,传达出澳门渴望回归祖国的强烈民族自尊心和对祖国母亲的无尽思念热爱,在1999年澳门回归之际被广泛传唱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在音乐学习方面呈现出鲜明特点。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能力有所提升,不再局限于简单旋律,开始关注歌曲背后的情感、文化内涵。部分学生对音乐抱有浓厚兴趣,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对流行音乐尤为热衷,却对民族音乐、古典音乐接触较少,存在一定偏见。在演唱与演奏技巧上,学生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节奏感强、嗓音条件好,而另一部分学生在音准、节奏把握上存在困难。此外,八年级学生自尊心较强,在音乐展示时,部分学生因害怕出错,参与积极性不高,需要教师给予更多鼓励引导。【教学目标】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一)审美感知学生通过聆听,感受歌曲A段的平稳、深情与B段的激昂、强烈,体会歌曲借孩子与母亲的情感表达,营造出的思念、期盼氛围,感受旋律中蕴含的民族情感美,提升音乐审美感知能力。(二)艺术表现能够准确把握歌曲节奏、音准,尤其是B段的大跳音程和情感变化,能用真挚、饱满的声音演唱,通过力度、速度变化,表达出澳门渴望回归的急切心情。(三)创意实践鼓励学生为歌曲创编简单的和声、舞蹈动作或朗诵词,以小组合作形式,对歌曲进行重新演绎,增强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文化理解了解澳门被侵占及回归的历史,理解歌曲背后的爱国情怀与民族精神,体会音乐在承载历史、传递文化方面的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感受歌曲不同乐段情绪,体会澳门渴望回归的情感;熟悉歌曲旋律,掌握节奏和音准,学会演唱。(二)教学难点1.把握B段的大跳音程和情感转换,精准演绎出强烈的渴望之情;理解歌曲以拟人化手法表达的深刻内涵,感受其中的民族精神。【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教师:同学们,在上课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段历史。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祖国有一块美丽的地方,它叫澳门 。在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晾晒水浸货物进入澳门,后来通过不正当手段在那定居。从那以后,澳门就像一个孩子,被迫离开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展示澳门被侵占相关历史图片)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孩子离开妈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预设:回答问题教师:1999年12月20日,经过漫长的等待,澳门终于回归祖国。在回归前夕,有一首歌曲被人们传唱,它唱出了澳门对祖国母亲的思念和回归的渴望,这就是《七子之歌》。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歌,去感受那段历史和其中浓浓的情感 。书写板书《七子之歌》。【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对于本节课有一个预热的感觉,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二、师生互动,走进音乐(一)聆听音乐,感受情绪教师:下面我们聆听歌曲,听听歌曲的速度、情绪是怎样的?预设:聆听音乐回答问题教师:歌曲的速度是中速、亲切地。同学们知道“七子”是哪个吗?预设:回答问题教师:《七子之歌》 的歌词是闻一多先生于 1925 年创作的一部组诗, 七子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顺大连。作曲家李海鹰用心灵体会诗词,用最有表现力的音乐语言,深情而真挚的音调谱写出音乐作品,把思念、期盼、回归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聆听歌曲,听听这歌曲有几个部分组成?(播放音乐)预设:聆听音乐回答问题教师:采用单二部曲式。下面我们先学唱歌曲第一部分,聆听音乐感受这段音乐的旋律有什么特点?情绪是怎样的?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教师:A段为四句体单乐段结构,旋律平稳,风格纯真质朴 ,以童声领唱演绎,像孩子对母亲轻声诉说,如“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旋律音程跨度较小,节奏舒缓,奠定思念、期盼的情感基调 。下面大家听听这部分由几个乐句组成?预设:回答问题【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提问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初步的聆听对音乐的情绪、速度建立初步的认知,为后续的教唱奠定基础】(二)分析音乐,表现音乐教师:第一部分由四个乐句组成,下面我们学习第一个乐句预设:学唱教师:注意附点的演唱,下面请再次演唱预设:演唱教师:下面我们学习第二个乐句预设:学唱教师:注意空拍的演唱,下面请再次演唱预设:演唱教师:下面我们学习第三个乐句预设:学唱教师:注意切分音的演唱,下面请再次演唱预设:演唱教师:下面我们学习第四个乐句预设:学唱教师:注意同音高连音线的演唱,下面请再次演唱预设:演唱教师:下面我们整体演唱第一部分预设:演唱教师:下面聆听第二部分,听听这部分音乐有什么特点?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教师:第二段音乐是合唱部分,第一乐句旋律多在高音区回转,加上强力度处理,似呐喊,表达盼望回归祖国的强烈情感 ,第二乐句稍加变化重复,将情绪推至浓烈,如“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反复强调,把渴望回归的愿望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段音乐由几个乐句组成?预设:回答问题教师:第二部分由四个乐句组成,下面我们学习第一声部第一个乐句预设:学唱教师:注意附点、切分的演唱,下面请再次演唱预设:演唱教师:下面我们学习第一声部第二个乐句预设:学唱教师:注意附点、切分的演唱,下面请再次演唱预设:演唱教师:下面我们学习第一声部第三个乐句预设:学唱教师:注意附点的演唱,下面请再次演唱预设:演唱教师:下面我们学习第一声第四个乐句预设:学唱教师:注意附点、切分的演唱,下面请再次演唱预设:演唱教师:下面我们学习第二声部第一个乐句预设:学唱教师:注意附点、切分的演唱,下面请再次演唱预设:演唱教师:下面我们学习第二声部第二个乐句预设:学唱教师:注意附点、切分的演唱,下面请再次演唱预设:演唱教师:下面我们学习第二声部第三个乐句预设:学唱教师:注意附点的演唱,下面请再次演唱预设:演唱教师:下面我们学习第二声第四个乐句预设:学唱教师:注意空拍的演唱,下面请再次演唱预设:演唱教师:下面老师演唱二声部,你们演唱一声部预设:演唱教师:下面老师演唱一声部,你们演唱二声部预设:演唱教师:下面全班分成两组一组演唱一声部,二组演唱二声部预设:演唱教师:整体演唱预设:演唱【设计意图:通过感受、学唱音乐,体验音乐表现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对于音乐情感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三、精彩演绎,自由发挥教师:下面请同学上台用声势动作、律动、乐器伴奏等的方法表现音乐。预设:表现音乐【设计意图:通过上台表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同学们体会舞台的乐趣,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歌声、语言、动作充分融入歌曲当中,让音乐教学面对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来。】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教师:下面我们欣赏视频预设:欣赏教师: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预设:回答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刻体会歌曲中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激发对自由、平等的追求,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结语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六、课堂小结(或教学反思)在《七子之歌》教学中,运用丰富历史资料和音频视频,学生对歌曲背景和情感理解深入,课堂讨论热烈。学唱环节,多数学生能把握基本旋律节奏 。但存在时间把控不足问题,讲解历史背景耗时多,导致学生创意实践展示时间紧张 。对个别音准节奏把握困难的学生辅导不够细致。后续教学将合理规划时间,加强对学生创意引导和个别辅导,提升教学效果。七、课堂达标(一)选择题1.《七子之歌》的原作者是( )。A.李海鹰 B.闻一多 C.聂耳 D.冼星海2. 关于《七子之歌》的曲式结构,正确的是( )。A.单一部曲式 B.单二部曲式C.复三部曲式 D.回旋曲式(二)填空题1.《七子之歌》中把澳门比作( ),表达其渴望回归祖国的情感 。2.《七子之歌·澳门》被用作( )的主题歌 。答案:(一)选择题 1.B 2.B(二)填空题 1.离开母亲怀抱的孩子2.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板书设计】《七子之歌》1=bB 4/4 中速 亲切地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让 教 学 更 有 效目 录01 本课目标 02 新课导入03 新知讲解 04 课堂拓展与展示05 课堂达标 06 课堂总结(一)审美感知学生通过聆听,感受歌曲A段的平稳、深情与B段的激昂、强烈,体会歌曲借孩子与母亲的情感表达,营造出的思念、期盼氛围,感受旋律中蕴含的民族情感美,提升音乐审美感知能力。(二)艺术表现能够准确把握歌曲节奏、音准,尤其是B段的大跳音程和情感变化,能用真挚、饱满的声音演唱,通过力度、速度变化,表达出澳门渴望回归的急切心情。(三)创意实践鼓励学生为歌曲创编简单的和声、舞蹈动作或朗诵词,以小组合作形式,对歌曲进行重新演绎,增强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文化理解了解澳门被侵占及回归的历史,理解歌曲背后的爱国情怀与民族精神,体会音乐在承载历史、传递文化方面的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祖国有一块美丽的地方,它叫澳门。在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晾晒水浸货物进入澳门,后来通过不正当手段在那定居。从那以后,澳门就像一个孩子,被迫离开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七子之歌》的歌词是闻一多先生于1925 年创作的一部组诗, 七子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顺大连。作曲家李海鹰用心灵体会诗词,用最有表现力的音乐语言,深情而真挚的音调谱写出音乐作品,把思念、期盼、回归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再次聆听歌曲,听听这歌曲有几个部分组成?第二段音乐是合唱部分,第一乐句旋律多在高音区回转,加上强力度处理,似呐喊,表达盼望回归祖国的强烈情感,第二乐句稍加变化重复,将情绪推至浓烈,如“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反复强调,把渴望回归的愿望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选择题1.《七子之歌》的原作者是( )。A.李海鹰 B.闻一多 C.聂耳 D.冼星海2. 关于《七子之歌》的曲式结构,正确的是( )。A.单一部曲式 B.单二部曲式C.复三部曲式 D.回旋曲式(二)填空题1.《七子之歌》中把澳门比作( ),表达其渴望回归祖国的情感 。2.《七子之歌·澳门》被用作( )的主题歌 。答案:(一)选择题 1.B 2.B(二)填空题 1.离开母亲怀抱的孩子 2.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感谢同学们的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子之歌》.mp3 【新教材】花城版音乐八年级上册-《七子之歌》课件.pdf 【新教材】花城版音乐八年级上册-《七子之歌》课堂教学设计.docx 【新教材】花城版音乐八年级上册-《七子之歌》课堂教学设计.pptx 七子之歌.mp4 伴奏《七子之歌》.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