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部编版语文二上 识字2 树之歌(课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秋部编版语文二上 识字2 树之歌(课件+教案)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识字1 场景歌
[教学目标]
1.认识“榕、壮”等15个生字,会写“树、之”等8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5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木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词语和谚语。
4.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树立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木字旁的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不同树木的特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榕、壮”等15个生字,写好“树、之”等8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5个词语。(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
一、图片导入,引入新知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美丽世界里,树木随处可见。大家想想,咱们校园里就有好多树,校门口那些树枝丫向四周伸展,仿佛在热情欢迎大家来上学。在生活中你们认识哪些树呢?我们来看图片认一认吧!
1.课件出示几种常见树木的图片,分别是杨树、枫树、松树、银杏、木棉。
(1)指名说一说图片上的树木名称。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树名。
2.师小结:看来大家认识的树木还真不少呢!其实呀,大自然中的树木种类繁多,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走进一首关于树木的儿歌 ——《树之歌》,让我们去认识更多有趣的树朋友吧!(出示课题《树之歌》)
二、初读儿歌,合作识字
现在,请大家轻轻翻开课本读一读课文,我们先来认识课本里的生字吧!
1.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读出儿歌的韵律,让学生边听边圈出生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3)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2.出示“会认字”
(1)全班拼读音节,正字音。师提醒需要注意的读音:
“榕、壮、桐、掌、枫、松、杏”都是后鼻音;
“银、杉”是前鼻音;
“榕、壮、掌、守、杉”都是翘舌音;
“松”是平舌音;
“桦、化”同音,是三拼音节,拼读时不能丢掉中间的介音。
“梧、银”是整体认读音节,要直接发音。
(2)同桌之间互读,互相当小老师提醒字音。
(3)去拼音读词语,掌握生字。
3.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1)形声字归类识记:
出示“榕、梧、桐、枫、松、柏、桦、杉、桂”,师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并说说这些生字的共同点。
学生:我发现这些生字都是左右结构,并且它们全是木字旁。
教师:你发现了它们字形里的秘密。再读一读,还有什么发现?
学生:我发现这些字的读音就是木字旁旁边的字。
师小结:像这样的字,左边都是木字旁,表示与树木有关,右边是表示读音的声旁。这就是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是不是很有趣呢?
(2)加一加:壮+衣=装
教学指导:引导学生结合图片理解“装”这个字指的是衣服。
(3)组词识记:
①展示生字及词组,结合图片理解词语。
掌:手掌 脚掌 巴掌 鼓掌;装:服装 装饰 时装 新装;银:银河 银色 金银 银行。
②教学指导:用生字组成常见的词语,通过熟悉的词语,让学生快速联想到生字的意思,强化记忆。
(4)换一换:场-杨;洞-桐;娃-桂。
教学指导:可让学生给生字换偏旁,变成自己熟悉的生字,加强记忆。但也要记得提醒学生不要把生字弄混淆。
4.游戏巩固:让落叶消失吧!
三、再读儿歌,整体感知
学习完生字,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儿歌,看看儿歌里都藏着哪些树吧!
1.自由读儿歌,用圆圈圈出儿歌中提到的树木,用“△ ”标出树木对应的特点。(生自由回答)
(1)出示课文,引导学生圈出11种树木:
学生:我找到了11种树木,分别是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
师:真了不起,这么多树名都找到了。大家再来把这些树木名称读一读吧!
(2)带领学生一起找到每种树木对应的特点,并用“△ ”标出。
预设:杨树的特点是“高”;榕树的特点是“壮”;梧桐树叶“像手掌”;枫树道理秋天“叶儿红”;松树和柏树一年四季都“披绿装”;木棉的特点是“喜暖”;桦树的特点是“耐寒”;银杏和水杉是“活化石”;金桂的特点是“香”;
师小结:这些树都各有各的特点,大自然真是太神奇啦!
2.知道了每种树木的特点,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我为树木挂名牌。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出示的图片,再结合提示的关键词,根据儿歌中每种树木的特点,来给这些树挂上对应的名牌吧!
第一幅:杨树:长得高,笔直。
预设:这棵树长得又高又直,我猜它是杨树!
第二幅:榕树:长得壮,树干分枝多,树冠大。
预设:这棵树是榕树,我记得爸爸带我看过榕树,榕树很粗、很壮。
师引导:有时候一棵大的榕树远远看去就像一片树林,怪不得儿歌里说“杨树高,榕树壮”。
第三幅:梧桐树:叶子呈掌状分裂。
预设:我知道,这是梧桐树!它的树叶真像一个个手掌。
第四幅:枫树:秋天叶子是红色的。
预设:枫树秋天叶儿红,它的叶子一到秋天就变红了,所以这是枫树!
第五幅:松柏:一年四季常青。
预设:我知道这是松树和柏树,下雪的时候它们还是碧绿碧绿的,所以儿歌里说“松柏四季披绿装”
第六幅:木棉:喜欢暖和的气候,生长在南方。
预设:根据提示,我知道这是木棉树,因为“木棉喜暖在南方”。
第七幅:桦树:产于东北,耐寒。树皮是白色。
预设:不怕寒冷的是桦树,因为“桦树耐寒守北疆”。
第八幅:银杏、水杉:古老的树种,有“活化石”之称。
预设:看到“活化石”我就知道这是银杏和水杉!
第九幅:金桂:花朵金黄,香飘十里。
预设:我知道这开着金黄色花的就是桂花树,因为我老家就有一棵桂花树,秋天桂花树开花可香啦!
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这些树的特点都掌握得很清楚,那么作者是怎么把这些树的特点写得这么清楚的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探索吧!
四、指导书写
1.出示8个会写生字,指导学生拼读字音并组词。
(1)让学生根据拼音正确认读生字,可以多种形式认读,如指名读、开火车读、同学带读等;
(2)试着让生字组词,口头组词即可。
2.仔细观察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
(1)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字形结构:“之”是独体字,“金”是上下结构。
(2)“树、杨、松、柏、化、桂”是左右结构,其中除了“化”是单人旁,其它字都是木字旁。
3.师追问:木字旁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呢?
左半部分木字旁要写得稍长、稍窄,左右部件相互协调,大部分的字在结构布局上都是左窄右宽。
4.教师范写并讲解字形要点,学生认真观察。
树:“木”横短竖正。“对”左短右长,竖钩端正。整体安排紧凑。竖钩略长于左竖。
之:点居中,横画不宜太长,捺画较平,舒展。捺画起笔与横画的距离不能太开。
杨:左窄右宽,左高右低,右半部分首笔横折折折钩一笔写成,第二个折点在田字格中心,两撇撇尖穿插到木字旁的点下方,第二撇略长。
松:左窄右宽,左高右低,“公”第一笔撇从竖中线上起笔撇至“木”侧,捺尖落在横中线上。
柏:左右宽窄相当,左长右短,右半部分“白”要写得略瘦。
化:左窄右宽,左右等高,竖弯钩起笔于竖中线,与撇相交于田字格中心。
金:“人”撇捺舒展开张,横画平行,竖画居中且正对撇捺交叉点,点撇对称。
桂:左窄右宽,顶部左右齐平,右半部分的“圭”由两个“土”字组成,分写横中线上下,第二横落在横中线上。
5.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6.教师点评学生的书写。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背诵课文。
2.进一步了解课文是如何描写树木特点的,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谚语。
3.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树立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2.指名朗读儿歌。
二、品读儿歌,赏析句子
过渡: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11种树的基本特点,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特点的,一起走进儿歌吧!
整首儿歌基调轻快活泼,读起来朗朗上口。我们来逐句欣赏一下吧!
1.出示第一句“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1)梧桐树叶像手掌,圈出“像手掌”,出示梧桐树叶的图片,借助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梧桐树叶的样子,这里使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梧桐树叶的形状。
(2)“高、壮、像手掌”写出了树木的外形特点。
(3)拓展:你还观察过哪些树叶的形状呢?
出示银杏树叶、泡桐树叶、柳叶、荷叶的图片,指名回答。
预设:银杏树叶像扇子。泡桐树叶像爱心。柳树叶像眉毛。荷叶圆圆像盘子。
2.出示第二句“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
(1)出示对应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红、绿”写出了树木的颜色特点;
(2)树木的颜色不同——枫树秋天红,松柏四季绿。
3.出示第三句“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1)南方和北疆气候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同学们说的真棒!木棉喜暖,桦树耐寒,它们一个在南方一个在北方,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南方气候温暖,北方气候寒冷。(课件出示对应图片)
(2)这句话写出了树木的不同生活习性和生长地域。
4.出示第四句“银杏水杉活化石,金桂开花满院香。”
(1)桂树开花是金黄色的,因此叫金桂。
(2)这句话写出了树木的研究价值和花香特点。
(3)为什么它们被称为活化石呢?
化石: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就是“化石”。化石历史久远,具有科学研究价值。
银杏最早出现于3亿多年前的石炭纪,水杉最早出现于2亿年前的白垩纪。就是说恐龙出现的时候已经有银杏和水杉了,难怪它们被称为“活化石”。
5.师小结:
儿歌由四句话组成,从树木的形状、颜色、习性和价值四个方面介绍了十一种树木的特征。第一句描写树木的样子和树叶的形状,第二句描写树叶的颜色,第三句描写树木的习性,第四句介绍了银杏和水杉两种年代久远的“活化石”,以及一到秋天就满院飘香的桂花树。
6.背诵指导。
出示整首儿歌:
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
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银杏水杉活化石,金桂开花满院香。
(1)朗读指导:
“像手掌”“叶儿红”“披绿装”“守北疆”“满园香”这些词语要适当重读,突出树木特点,读的时候注意韵脚,感受儿歌的节奏韵律。
(2)多种形式读儿歌:
①师生合作读儿歌。教师读树名,学生接读树的特点。
②同桌合作读儿歌,一人读一句,互相检查字音。
③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整齐又好。
④拍手打节奏读,感受儿歌韵律。
(3)背诵指导:
在反复朗读中感受儿歌韵味,加强记忆,再进一步背诵。
①第一步,记忆树木名称: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柏、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
②第二步,记忆树木特点:高、壮、像手掌、叶儿红、披绿装、喜暖、耐寒、活化石、满院香。
③尝试背诵。
三、总结归纳,拓展延伸
1.主题探究:本文是一首儿歌,我们通过学习儿歌,认识词语,并了解了11种树木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喜爱之情。
2.拓展延伸:
同学们,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并了解了一些树,还会写了一些生字。那么,你们最喜欢哪种树?课后,你们可以去收集一些树叶,然后制作一个树叶标本,或是画一画你喜欢的树,并把它的特点写下来,做成一个小画报。
3.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词语和谚语。
(1)你还知道哪些和树木有关的词语呢?读一读,记一记。
泡桐 白桦 云杉 翠柏
树根 树干 树枝 树梢
①教师点拨:第一组是树木的名称,第二组是树木的不同部位。
②拓展积累:桂花 枫叶 松子 白果(这几个词语是与树有关的花叶、果实。)
(2)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谚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高百尺,叶落归根。
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学生读一读,想想下面几句话的意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十年的时间可以培育一棵树木,一百年的时间才可以培育一个人才。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树高百尺,叶落归根:指树虽然高达千丈,但落叶还是要回到根里。比喻离开故乡的人,最后还是要返回故里。
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树没有根就不能生长,人没有志向就像树没有了根一样,不会成功。
试着背一背吧!
4.课后作业。
(1)在生字本上书写本课学习的10个生字。
(2)背诵《树之歌》,背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树之歌》是一首儿歌,以识字、写字教学为重点。课件用儿歌的形式,配上精致的插图,将杨树、榕树等11种树木的特点呈现出来,让学生对树木有一定的了解。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熟悉的树木,以此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课既然是一首儿歌,那么了解儿歌的特点,以及学会朗读儿歌也是教学过程中必须体现的,所以我以朗读儿歌的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读熟儿歌的基础上学习生字,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第二单元 识字2 树之歌(共30张PPT)
图片导入
杨树
枫树
松树
银杏
木棉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二年级语文·上
教案匹配版
识字2 树之歌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初读儿歌
第一课时
榕树壮 梧桐 手掌 枫树
松柏 桦树 守护 银杏 水杉
化石 金桂
wú tónɡ
zhǎnɡ
fēnɡ
sōnɡ bǎi
rónɡ
huà
yín xìnɡ
shān
shǒu
huà
ɡuì
后鼻音
翘舌音
前鼻音
平舌音
会认字
zhuànɡ
说说下面这些生字的共同点。
榕 梧 桐 枫 松
柏 桦 杉 桂
左边是木字旁,表示与树木有关。
右边是表示读音的声旁。
这就是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
左右结构,都是木字旁。
形声字归类



服装
加一加



手掌 脚掌 巴掌 鼓掌
组词识记
服装 装饰 时装 新装
银河 银色 金银 银行
换一换














让落叶消失吧!

自由读儿歌,用圆圈圈出儿歌中提到的树木,用“ ”标出树木对应的特点。
再读儿歌
杨树高,榕树壮,
梧桐树叶像手掌。
枫树秋天叶儿红,
松柏四季披绿装。
木棉喜暖在南方,
桦树耐寒守北疆。
银杏水杉活化石,
金桂开花满院香。
共有11种树
特点鲜明
知道了每种树木的特点,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我为树木挂名牌。
游戏互动
杨树
长得高,笔直。
长得壮,树干分枝多,树冠大。
榕树
叶子呈掌状分裂。
梧桐树
秋天叶子是红色的。
枫树
一年四季常青。
松树
柏树
喜欢暖和的气候,生长在南方。
木棉
产于东北,耐寒。树皮是白色。
桦树
古老的树种,有“活化石”之称。
银杏
水杉
花朵金黄,香飘十里。
金桂
我为树木挂名牌
会 写 字
树之杨松
shù
zhī
yánɡ
柏化金桂
sōnɡ
bǎi
huà
jīn
ɡuì
仔细观察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
独体字
其余都是左右结构,其中“化”是单人旁,其它字都是木字旁。
读一读,组组词。
木字旁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呢?
左半部分木字旁要写得稍长、稍窄,左右部件相互协调,大部分的字都是左窄右宽。
上下结构
右半部分首笔横折折折钩要一笔写成。
“公”第一笔撇从竖中线上起笔撇至“木”侧,捺尖落在横中线上。
“白”要写得略瘦。
“圭”由两个“土”组成,分写横中线上下,第二横落在横中线上。
左窄右宽,左右等高,竖弯钩起笔于竖中线,与撇相交于田字格中心。
“对”左短右长,竖钩端正竖钩略长于左竖。
点居中,横画不宜太长,捺画较平,舒展。
“人”撇捺舒展开张,横画平行,竖画居中且正对撇捺交叉点,点撇对称。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榕树 梧桐 手掌 枫树
松柏 装扮 桦树 守护
银杏 水杉 化石 金桂
读词语,回顾生字!
整首儿歌基调轻快活泼,读起来朗朗上口。我们来逐句欣赏一下吧!
赏析句子
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比喻
外形特点
你还观察过哪些树叶的形状呢?
银杏树叶像 。
泡桐树叶像 。
柳树叶像 。
荷叶圆圆像 。
扇子
爱心
眉毛
盘子
枫树秋天叶儿红,
松柏四季披绿装。
树木的颜色不同——枫树秋天红,松柏四季绿。
颜色特点
木棉喜暖在南方,
桦树耐寒守北疆。
温暖的南方
寒冷的北疆
南方和北疆气候有什么不同?
生活习性
生长地域
银杏水杉活化石,
金桂开花满院香。
桂树开花是金黄色的,因此叫金桂。
为什么它们被称为活化石呢?
研究价值
花香特点
化石
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就是“化石”。化石历史久远,具有科学研究价值。
最早出现在3亿多年前的石炭纪。
恐龙出现的时候就已经有银杏和水杉了,难怪它们被称为“活化石”。
最早出现于2亿年前的白垩纪。
银杏
水杉
背诵指导
杨树( ),榕树( ),
梧桐树叶( )。
枫树秋天( ),
松柏四季( )。
木棉( )在南方,
桦树( )守北疆。
银杏水杉( ),
金桂开花( )。
像手掌
这些词语要适当重读,突出树木特点,读的时候注意韵脚,感受儿歌的节奏韵律。


叶儿红
披绿装
喜暖
耐寒
活化石
满院香
背诵方法:①树木名称
②树木特点
主题探究
本文是一首儿歌,我们通过学习儿歌,认识词语,并了解了 种 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 之情。
11
树木
无比喜爱
结构梳理
杨树——高
榕树——壮
梧桐——叶如掌
枫树——叶儿红
松柏——披绿装
木棉——喜暖
桦树——耐寒
银杏——活化石
水杉——活化石
金桂——满院香
树之歌
课后收集一些树叶,制作一个树叶标本,或是画一画你喜欢的树,并把它的特点写下来,做成一个小画报。
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和树木有关的词语呢?读一读,记一记。
树根 树干 树枝 树梢
泡桐 白桦 云杉 翠柏
pāo
ɡēn
拓展积累:桂花 枫叶 松子 白果
与树有关的花叶、果实。
树木的不同部位
树木的名称
读一读,想想下面几句话的意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高百尺,叶落归根。
◇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十年的时间可以培育一棵树木,一百年的时间才可以培育一个人才。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指树虽然高达千丈,但落叶还是要回到根里。比喻离开故乡的人,最后还是要返回故里。
树没有根就不能生长,人没有志向就像树没有了根一样,不会成功。
试着背一背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