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试卷(三)化 学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28题,共28题84分)、非选择题(第29题~第30题,共2题16分)。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本次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放在桌面,等待监考员收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本试卷及答题卡上。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右上角所粘贴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4.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N:14 O:16 Na:23 S:32 K:39 Cu:6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84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防治大气污染、打赢蓝天保卫战,下列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 )A.开发使用清洁能源 B.积极鼓励植树造林C.田间焚烧秸秆 D.养成低碳生活习惯2.下列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电解法制备金属钠 B.石油裂解制得乙烯C.海水中提取溴单质 D.黄铁矿粉碎3.下列物质中含有离子键的是( )A. MgO B. CO C. HBr D. H2O4.下列资源的利用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分馏石油制汽油 B.蒸发海水制粗盐C.电解氧化铝制铝 D.液化空气制氧气5.下列气体可以用如图装置收集的是( )A. CO2 B. H2 C. NO D. CH46.生产、生活中离不开各类化学物质。下列化学物质中属于盐类的是( )A.苏打 B.钻石 C.水晶 D.生石灰7.下列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一组是( )A.氧气与臭氧 B. CH3CH2OH和CH3OCH3C.35Cl和37Cl D.甲烷与乙烷8. H2SO4、HNO3是化工生产中两种重要的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浓H2SO4能使蔗糖炭化,表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B.浓HNO3能溶解金属铜,说明浓硝酸具有强酸性C.浓HNO3不稳定易分解,需要避光保存D.常温下浓H2SO4、浓HNO3都能使金属铝钝化9.将粗盐提纯并配制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的过程中,涉及下列操作,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 B.蒸发 C.称量 D.定容10.某溶液中存在大量的H+、Cl-、S,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是( )A. HC B. Ba2+ C. Ag+ D. Al3+11.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乙醇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 B.用浓硫酸干燥氨气C.用Cl2对自来水进行杀菌消毒 D.用焰色试验鉴别NaCl和NaOH12.Sr常用于放射性同位素电池。下列关于Sr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数为52 B.质子数为52C.中子数为38 D.质量数为9013.“碳中和”指控制一段时间内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实现CO2“零排放”。CO2的摩尔质量为( )A.12 B.44C.12 g·mol-1 D.44 g·mol-114.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对应正确的是( )A.纯碱——NaOH B.铁红——Fe3O4C.双氧水——H2O2 D.胆矾——CuSO415.氮化碳(C3N4)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硬度可以媲美金刚石的非金属材料。构成氮化碳的两种元素原子结构中相同的是( )A.质子数 B.电子数 C.电子层数 D.最外层电子数16.判断C的非金属性比Si的强,可依据的事实是( )A. CH4的热稳定性比SiH4的强B.金刚石的硬度比硅单质晶体的大C.常温下,CO2呈气态,SiO2呈固态D. CO2可溶于水,SiO2不溶于水17.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HCl的电子式:H+] B.乙烯的球棍模型:C. Cl-的结构示意图: D.丙烯的结构简式:CH2CHCH31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铁与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B.用醋酸除水垢:2H++CaCO3Ca2++H2O+CO2↑C. Na2CO3溶液与足量盐酸反应:C+2H+CO2↑+H2OD.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混合:Ba2++S+H++OH-BaSO4↓+H2O19.下列物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蔗糖 B.纤维素 C.光导纤维 D.油脂20.苯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下列关于苯的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为气体,易溶于水B.能在空气中燃烧,燃烧时冒浓烟C.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苯分子里含有的官能团是碳碳双键21.下列物质转化常通过取代反应实现的是( )A.B. CH2CH2CH3CH2OHC.D. CH3CH2OHCH3CHO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是由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的B.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易进行C.需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吸热反应必须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23. 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甲醇:CO(g)+2H2(g)CH3OH,下列叙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达到最大限度的是( )A. CO全部转化为乙醇B.正反应和逆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均为零C. CO和H2以1∶2的物质的量之比反应生成甲醇D.反应体系中甲醇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24.下图是一种锂电池放电的装置图,其中LiPF6是电解质、SO(CH3)2是溶剂,电池反应为4Li+FeS2Fe+2Li2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Li+向a极迁移 B. a极是正极C. b极发生氧化反应 D.电池工作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25.反应2NO+2CON2+2CO2可应用于汽车尾气的净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N2是氧化产物 B. CO2是还原产物C. CO是氧化剂 D. NO发生还原反应2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雷电时,空气中的N2与O2反应生成NO属于氮的固定B.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现象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C.工业上可用氨水消除燃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D.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铝合金在生产、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2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后者包含化学变化B.“落汤螃蟹着红袍”包含了化学变化C.“滴水成冰”“滴水穿石”两者都包含了化学变化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包含了化学变化28.某兴趣小组利用菱镁矿(主要成分为MgCO3,还含有少量SiO2、Al2O3等杂质)设计制备氧化镁的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Ⅰ)和步骤(Ⅱ)中一定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漏斗、玻璃棒B.步骤(Ⅰ)获得的滤液X中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有Mg2+、Al3+、H+C.步骤(Ⅱ)中获得Mg(OH)2沉淀,说明Al3+不与NaOH溶液反应D.步骤(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MgO+H2O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共计16分。29.(6分)为实现“碳中和”的目标,CO2资源化利用成为研究热点。将CO2转化为甲酸(HCOOH)的一种流程如下:(1)该流程还得到少量乙酸等副产物,甲酸与乙酸具有相同的官能团是 。(2)CO2被捕集后生成NaHCO3,理论上1 mol NaOH捕集的C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 L。(3)在催化剂并加热条件下,H2还原NaHCO3得到HCOON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0.(10分)叠氮化钠(NaN3)是一种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某硝酸工厂拟通过下列方法处理尾气并制备叠氮化钠。(1)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NO和NO2的混合气体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结晶时加入乙醇的目的是 ;用乙醚洗涤的目的是 。(3)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10NaN3+2KNO3K2O+5Na2O+16N2↑。假定某汽车中每个安全气囊容积为56 L。①标出上述反应的电子转移方向及数目。②欲使气囊中充满标准状况下的氮气,则每个安全气囊应装入NaN3和KNO3的总质量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保留一位小数,不考虑固体的体积)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试卷(三)1. C 解析:A项,开发使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从而防治大气污染,应该提倡;B项,大量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等,应该提倡;C项,田间焚烧秸秆,会增加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加重大气污染,不应该提倡;D项,养成低碳生活习惯可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应该提倡。2. D 解析:A项,电解NaCl生成Na;B项,裂解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有机物断裂成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物质;C项,Br-被氧化生成Br2;D项,粉碎属于物理变化。3. A 解析:离子键中一般含有活泼金属元素,MgO中Mg2+与O2-之间为离子键;CO、HBr、H2O的原子间均为共用电子对形式,属于共价键。A项正确。4. C 解析:分馏、蒸发、液化均属于物理变化,电解氧化铝的反应为2Al2O34Al+3O2↑,属于化学变化,选C项。5. A 解析:CO2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H2和CH4的密度比空气小,不可用此法收集,NO与O2反应,所以不可用排空气法收集。6. A 解析:苏打即Na2CO3,属于盐类。7. B 解析:A项,互为同素异形体;B项,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故互为同分异构体,正确;C项,互为同位素;D项,互为同系物。8. B 解析:A项,浓H2SO4具有脱水性,能够使蔗糖等有机物中的H、O以水的组成比脱去,使有机物脱水炭化,浓硫酸表现为脱水性,正确;B项,浓HNO3能溶解金属铜,浓硝酸表现为强氧化性和酸性,错误;C项,浓HNO3不稳定,光照易分解,因此需要避光保存,正确;D项,浓H2SO4、浓HNO3具有强氧化性,在常温下遇铁、铝时,会将金属的表面氧化而产生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金属的进一步氧化,即发生钝化现象,正确。9. B 解析:A项,缺少玻璃棒引流,错误;C项,“左物右码”,位置放反了,错误;D项,胶头滴管不可插入容量瓶中,错误。10. D 解析:HC与H+反应生成CO2和H2O,Ba2+与S反应生成BaSO4沉淀,Ag+与Cl-反应生成AgCl沉淀。D项,Al3+与H+、Cl-、S不反应,可以共存,正确。11. C 解析:A项,乙醇不可作为萃取剂,错误;B项,NH3显碱性,可以被浓硫酸吸收,错误;C项,Cl2有毒,能杀死水中的细菌,正确;D项,均含有Na+,不可用焰色试验鉴别,错误。12. D 解析Sr中电子数=质子数=38。中子数=90-38=52。质量数为90,D项正确。13. D 解析:CO2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g·mol-1,D项正确。14. C 解析:A项,纯碱为Na2CO3;B项铁红为Fe2O3;D项,胆矾为CuSO4·5H2O。15. C 解析:C和N的质子数分别为6和7,A项错误;电子数等于质子数,B项错误;C和N均有两个电子层,C项正确;C和N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4和5,D项错误。16. A 解析:A项,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则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即C比Si的非金属性强,正确;B项,硬度不能作为非金属性的比较依据,错误;C项,状态不能作为非金属性的比较依据,错误;D项,溶解性不能作为非金属性的比较依据,错误。17. B 解析:A项,HCl为共价化合物,不能用方括号,错误;C项,Cl-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错误;D项,丙烯结构简式中的碳碳双键不能省略,错误。18. C 解析:A项,Fe与稀H2SO4反应生成Fe2+,错误;B项,醋酸为弱酸,不可拆开,错误;D项,H+、OH-、H2O前面的系数2不能省略,错误。19. B 解析:纤维素、淀粉、蛋白质、橡胶、塑料、合成纤维等都是常见的高分子化合物。20. B 解析:A项,苯为无色液体,错误;B项,苯的含碳量比较大,燃烧时产生浓烟,正确;C项,苯很稳定,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错误;D项,苯中不存在碳碳双键,其中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特殊共价键,错误。21. A 解析:A项,苯与HNO3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和H2O,正确;B项,乙烯与H2O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错误;C项,发生的是加聚反应,错误;D项,乙醇被氧化生成乙醛,属于氧化反应,错误。22. A 解析:A项,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相对能量大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正确;B项,有些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才能进行,如C与O2的反应,错误;C项,C与O2需要加热才能进行,但是属于放热反应,错误;D项,铵盐与碱混合后即反应,该反应为吸热反应,错误。23. D 解析:可逆反应不会进行到底,A错误;正反应和逆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B错误;任何时候CO和H2都是以1∶2的物质的量之比反应生成甲醇,C错误;反应体系中甲醇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说明达到平衡状态,D正确。24. D 解析:A项,Li失去电子,作负极,原电池中Li+移向正极,即移向b极,错误;B项,Li电极即a极为负极,错误;C项,b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错误;D项,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正确。25. D 解析:NO转化为N2,N的化合价降低,NO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的还原产物为N2,A项错误、D项正确;CO转化为CO2,C的化合价升高,CO被氧化,CO作还原剂,生成的氧化产物为CO2,B项、C项错误。26. D 解析:A项,N2由单质生成化合物NO,属于氮的固定,正确;B项,α粒子对核进行撞击,部分射线返回,说明射线撞到核上,从而证明原子中有原子核,正确;C项,NH3·H2O显碱性,可以吸收SO2生成(NH4)2SO3,正确;D项,Al是一种活泼金属,与O2会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因而可以保护Al,错误。27. C 解析:A项,“水乳交融”为水与有机物之间的混合,为物理变化,“火上浇油”为油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正确;B项,“落汤螃蟹着红袍”是指蛋白质发生了变性,属于化学变化,正确;C项,水结冰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项,花不是无情之物,落在泥土里成了肥料,体现了自然界中碳、氮的循环,蕴含化学变化,正确。28. C 解析:A项,步骤(Ⅰ)和步骤(Ⅱ)为过滤,用到漏斗、玻璃棒,正确;B项,MgCO3中有SiO2、Al2O3等杂质,加入过量的HCl,MgCO3溶解转化为Mg2+,Al2O3溶解转化为Al3+,SiO2不溶于HCl,所以阳离子有Mg2+、Al3+、H+,正确;C项,Al3+与OH-反应,先生成Al(OH)3,然后再溶于NaOH,生成Na[Al(OH)4],错误;D项,Mg(OH)2受热分解生成MgO和H2O,正确。29.(1)羧基(2分)(2)22.4(2分)(3)H2+NaHCO3HCOONa+H2O(2分)解析:(1)甲酸的结构简式为HCOOH,乙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两者具有相同的官能团,均为“—COOH”,名称为羧基。(2)发生反应CO2+NaOHNaHCO3,1 mol NaOH可以捕集1 mol CO2,在标准状况下约为22.4 L。(3)反应物为H2、NaHCO3,产物为HCOONa,利用原子守恒确定还有H2O生成。30.(1)NO+NO2+2NaOH2NaNO2+H2O(2分)(2)减小叠氮化钠的溶解度(1分) 除去乙醇并使其快速干燥(1分)(3)①O3K2O+5Na2O+16N2↑(2分)②133.1 g(4分)解析:(1)由流程第一步知,NO和NO2与NaOH反应生成NaNO2,根据N的化合价升降总值相等配平反应。(2)由已知信息知,NaN3微溶于乙醇,所以在乙醇中结晶的目的是减小NaN3的溶解度,以获得更多的晶体;乙醇与乙醚互溶,且NaN3不溶于乙醚,乙醚易挥发,可以使晶体快速干燥。(3)①KNO3中N为+5价,生成N2中的N为0价,转移电子为2×5=10个。②若气囊中全部充满N2,n(N2)==2.5 mol,由关系式“10NaN3~2KNO3~16N2”得,生成2.5 mol N2时,需要消耗m(NaN3)=×2.5 mol×65 g·mol-1=101.562 5 g,m(KNO3)=×2.5 mol×101 g·mol-1=31.562 5 g,m(NaN3)+m(KNO3)=101.562 5 g+31.562 5 g≈133.1 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