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框 公正司法一、选择题知识点一 公正司法的内涵1.证据裁判原则是现代刑事诉讼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指认定案件事实和定罪量刑必须根据依法查明的证据进行,裁判案件要以事实为根据,认定事实要以证据为根据,证据是认定案件的唯一根据。材料表明,在法治中国建设中要坚持( )A.公正司法 B.全民守法C.科学立法 D.严格执法2.(2024·河北保定期末)2024年2月27日,人民法院案例库正式上线并向社会开放。建设人民法院案例库是促进法律正确、统一适用的重要举措,不仅为广大法律界人士提供更加精准、权威的案例参考和指导,也有效回应了人民群众对更深层次司法公开的现实需求。这一举措有利于( )①减少社会矛盾争议,满足群众法治需求②更好服务司法审判,提升法官裁判水平③不断推进司法公开,加强人权司法保障④统一法律适用标准,提高法院办案质效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3.(2024·山东潍坊期末)2024年5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40批指导性案例,针对未成年人网络犯罪案件加强审判和监督指导工作,不断改革完善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工作机制,加大对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力度,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法治和社会环境。这有利于( )①化解社会矛盾,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 ②加强对司法审判的监督,促进程序公正和结果公正 ③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证行政权在法治框架内运行 ④完善我国的法律实施体系,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4.关于司法公正,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①通过实现结果公正,可以促进程序公正的实现②只有结果公正,才能有效解决案件纠纷,惩罚违法者,救济受害者 ③对于明知其有罪但缺乏充分证据的案件可酌情处理,以追求结果公正 ④坚持“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是程序公正的体现,有利于最大化结果公正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知识点二 推进公正司法5.《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为防止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架设了“隔离墙”和“高压线”。该规定旨在( )①推进公正司法 ②确保司法机关依法行政 ③促进民主立法 ④保障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6.(2024·福建厦门月考)裁判文书是承载全部审判活动,体现审判结果的“司法产品”。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提出,加大裁判文书上网力度,2023年已上网文书216.5万件,同比增长111.6%,覆盖审判领域增加、案件类型增多;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上网文书3.5万件,同比增长4.7倍。加大裁判文书上网力度有利于( )①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提升司法机关的公信力②推进人民法院审判智慧化,优化审判的流程和方式 ③推进司法公开,发挥裁判的引领教育警示作用 ④创新司法模式,确保司法程序公正和结果公正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7.为起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某县人民法院采用把法庭搬到群众“家门口”的方式,审理具有典型性的民事纠纷案件。庭审中,广大人民群众可以目睹法官查明事实,总结争议焦点,涉案双方举证、质证和辩论等过程,感受司法的公平正义。由此可见,推动公正司法要( )①引导居民通过诉讼解决矛盾纠纷②坚持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③通过程序公正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④完善开放、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8.(2024·河北保定期中)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政法机关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为牵引,以落实司法责任制为抓手,推进公正司法取得新成效。新时代新征程,政法机关要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更高需求。下列选项能体现公正司法的是( )①某市公安机关为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等设备,对现场执法活动进行全过程同步记录 ②县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一起销售假药的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 ③中央宣传部推进法治文化建设,营造全面依法治国良好人文环境 ④某市人民检察院坚持高质高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依法惩治金融领域犯罪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9.(2024·天津市滨海新区期末)下列对漫画《司法温度》寓意的理解正确的是( )A.坚持司法为民,保障社会公平正义B.有利于打造法治政府,实现善政C.传递司法温暖,满足人民一切需求D.彰显司法关怀,杜绝冤假错案发生10.一次周到的服务可能消除起诉人的懵懂徘徊;一次文明的执行可化解激烈抗争的尴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不应该是冷冰冰的,司法工作也是做群众工作。”对于人民法院而言,承担的职能不仅仅是依法公正审理,更要在定分止争中传递司法善意、展现司法担当。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应当( )①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合法权益 ②树立善意司法理念,彰显司法关怀,强化人权司法保障 ③提高司法效率和质量,确保结果公正,杜绝冤假错案发生 ④健全、完善司法救助制度,帮助困难当事人争取更多权益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二、非选择题11.(2024·山东菏泽统期末)阅读材料,完成要求。在司法实践中,一些当事人有时会因案件无法侦破、加害人没有赔偿能力等原因,无法通过诉讼获得有效赔偿,致使生活陷入困境。为此,我国特别建立了司法救助制度,对这一群体予以救助。 此前,司法机关在开展救助工作时,主要依靠人工摸排来发现救助线索,但这种做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被动性。近年来,在司法救助领域,一些检察机关通过利用日常办案沉淀的海量数据以及各部门共享的数据信息,充分挖掘数据内在的关联,探索构建司法救助大数据模型,有力促进了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的协同发力。检察机关以大数据赋能司法救助工作提质增效的实践,充分说明只要司法机关时刻秉承司法为民理念,有效运用科技手段为司法救助工作注入新动能,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不断提升司法救助实效,就一定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获得感。有观点认为,大数据为司法救助注入新动能,确保了公正司法。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第三框 公正司法1.A 证据裁判原则强调证据的重要性,这表明在法治中国建设中要坚持公正司法,未涉及全民守法、科学立法、严格执法,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2.D 建设人民法院案例库是促进法律正确、统一适用的重要举措,不仅为广大法律界人士提供更加精准、权威的案例参考和指导,也有效回应了人民群众对更深层次司法公开的现实需求,这一举措有利于统一法律适用标准,提高法院办案质效,也有利于不断推进司法公开,加强人权司法保障,③④正确。建设人民法院案例库并不能减少社会矛盾争议,①与题意不符。人民法院案例库正式上线并向社会开放,能为司法工作提供参考,但不能提升法官裁判水平,②错误。3.D 材料强调的是加强对司法审判的监督,而不是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并且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法治和社会环境也不能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①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加强对司法审判的监督,而不是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证行政权在法治框架内运行,且行政权属于政府机关,材料指向的是司法机关,③不符合题意。4.C 通过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①错误。只有结果公正,才能有效解决案件纠纷,惩罚违法者,救济受害者,法律的公平正义正是通过一个又一个公正的判决而得以实现的,②正确。公正司法要坚持疑罪从无原则,对于缺乏充分证据的案件,司法机关应当不起诉或判处被告人无罪,而不能人为酌情处理,③错误。公正司法要坚持罪刑法定原则,坚持“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用程序公正实现结果公正,④正确。5.B 该规定为防止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架设了“隔离墙”和“高压线”,表明该规定旨在推进公正司法,保障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①④正确。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②错误。材料未涉及立法问题,③不选。6.B 加大裁判文书上网力度有利于推动司法利民,提升司法机关公信力,①正确。材料未体现优化审判的流程和方式,②不选。加大裁判文书上网力度有利于推进司法公开,发挥裁判的引领教育警示作用,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司法模式的创新,④不选。7.D 居民解决矛盾纠纷有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等多种方式,不一定都要通过诉讼实现,①说法错误。材料体现了人民法院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没有涉及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②不符合题意。“家门口”审理民事纠纷案件,广大群众目睹案件审理过程,让案件审理过程开放、透明,有利于推动完善阳光司法机制,也有利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③④符合题意。8.C 某市公安机关属于政府部门,某市公安机关为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等设备,对现场执法活动进行全过程同步记录,体现了严格执法,①排除。公正司法的主体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一起销售假药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人民检察院坚持高质高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依法惩治金融领域犯罪,这均体现了公正司法,②④符合题意。中央宣传部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宣传部门,不是公正司法的主体,③排除。9.A 漫画反映了最高人民检察院针对未成年人、农民工、低收入群众等弱势群体加大支持起诉力度,体现了坚持司法为民,保障社会公平正义,A正确,B、C、D排除。10.A 材料强调司法温度,所以应当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树立善意司法理念,彰显司法关怀,①②符合题意。现实生活中不能确保结果公正,不能杜绝冤假错案发生,③排除。诉讼过程中当事人的主张能否得到支持是由法律事实决定的,司法救助制度不能帮助困难当事人争取更多的权益,④说法错误。11.该观点片面。①公正司法,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对于司法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利用大数据模型,有力促进了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的协同发力,使得司法救助工作提质增效,所以大数据为司法救助注入新动能,能够有力维护公正司法。②推进公正司法,还需要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司法活动;还要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还要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等。解析:本题解答时要对观点中合理的成分进行肯定并给出理由,如果该观点片面,则需要补充完整。3 / 3第三框 公正司法(一)公正司法的内涵1.含义公正司法,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 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具体就人民法院的审判而言,公正司法既要求人民法院的审判过程做到平等和正当,也要求人民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 和正义。2.重要性: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 的最后一道防线。3.表现(1)司法的程序要公正①含义:程序的公正意味着当事人 平等、司法过程严格依据 进行。②意义:通过程序公正,可以 实现结果公正,有效保护公民的 ,从而使得审判结果可以更好地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微提醒 司法程序,又称诉讼程序,是指司法权行使时所必须遵循的法定的方式、方法、顺序及步骤等的总称,包括起诉程序、审判程序等不同的内容。(2)司法的结果要公正①含义:结果的公正意味着 准确、案件事实清楚、裁判结果 合理。②原因:只有结果公正,才能有效解决案件纠纷, 违法者,救济受害者。法律的公平正义正是通过一个又一个公正的判决而得以实现的。(二)推进公正司法1.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要求 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人民法院、 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 、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司法机关都不得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 司法活动的要求2.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 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 、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3.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 。4.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推进审判公开、 公开,依法及时公开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生效法律文书,杜绝暗箱操作。5.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要求 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 、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等的制度保障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 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想一想(1)公正司法,就是指在司法活动的过程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吗?提示: (2)严格执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吗?提示: 判一判 (1)司法结果的公正意味着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司法过程严格依据诉讼法进行。( )(2)法律的公平正义是通过程序的正当得以实现的。( )(3)在我国,人民法院独立行使检察权,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审判权。( )(4)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坚持以法律为根据、以事实为准绳。( )(5)直播庭审的开展有利于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6)推进公正司法,要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有、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 ) 1.教材P104“探究与分享”(1)《说文解字》对“法”字的解释对你有何启示?提示:从对“法”字的解读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法治思想中蕴含的公平正义精神。我们要积极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推进公正司法的过程中守护社会公平正义。(2)为什么说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防线?提示:①司法具有定分止争的作用。如果人民群众通过司法这个武器都不能保证自己的合法权利,那司法就没有公信力,人民群众也不会相信司法。②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公正司法对其他社会活动都起着示范作用。③司法公正对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起着保障作用。公正司法既保障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又保障公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既“导航”又“护航”,使保障与引领统一起来。2.教材P105“探究与分享”利用中国庭审公开网、中国裁判文书网、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等网站资源,选择一个案例,结合其判决书的具体内容,说明公平正义是如何实现的。提示:(1)在司法裁判中强化对公正司法的价值追求,准确理解法律原则和法律精神,把好案件事实观、证据关、程序关、法律关,努力做到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有机统一,坚持政治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2)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司法越公开就越有权威和公信力。要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以公开提公信”,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在满足当事人知情权、参与权的同时,让人民群众以看得见的方式感受公平正义。3.教材P106“探究与分享”查阅资料,结合上述案例,谈谈你对司法救助制度及其功能的认识。提示:司法救助制度是人民法院在审判、执行工作中,对权利受到侵害而无法获得有效赔偿的当事人,给予的一次性辅助救济措施。司法救助在刑事侵害、交通事故等特定案件中对保障当事人基本生存权利,化解社会矛盾起到突出作用,是法治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方式,需要在实践中强化应用并不断健全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矛盾真正化解,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公平正义。议题一 如何理解公正司法的内涵【情境】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习近平总书记也深刻指出,要懂得“100-1=0”的道理。一个错案的负面影响足以摧毁九十九个公正裁判积累起来的良好形象。执法司法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探究 说明坚持公正司法的必要性。1.我国的司法机关类别 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性质 国家审判机关 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职权 通过独立行使审判权,实现对国家法律的适用 通过独立行使检察权,实现对国家法律监督层级 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产生 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2.区分程序公正与结果公正类别 程序公正 结果公正区别 含义 司法过程中坚持公开、公正原则。即诉讼参与人在诉讼过程中所受到的对待是公正的,所得到的权利主张机会是公正的 裁判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方面都是正确的,对待诉讼参与人的实体权利和义务关系作出的裁判或处理是公正的侧重 司法过程是否公正 司法结果是否公正要求 在立案、审理、判决等司法环节都坚持公正公开 法律适用准确,案件事实清楚,裁判结果合法合理联系 司法公正包括程序公正与结果公正两个方面,程序公正与结果公正是辩证统一的。程序公正是结果公正的前提和基础,结果公正是程序公正的结果和目标1.(2024·陕西宝鸡月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既是新时代人民司法工作的崇高目标和神圣使命,也是人民法院和广大司法人员对党和人民许下的庄严承诺。下列对公正司法理解正确的是( )①公正司法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②公正司法要求人民检察院的审判过程做到依法和正当③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④公正司法既要求司法的主体要公正,也要求司法的客体要公正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2.西方有法律格言:“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法官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以法律为准绳,增强裁判的程序公正,实现程序正义和结果正义。对司法公正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用结果的公正实现程序的公正②审判过程做到平等和正当③裁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④审判以道德为标准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3.(2024·河南濮阳联考)所谓“穿透式审判”是一种穿透纷繁复杂的民商事法律关系,深入探究查明当事人的真意,综合判断采信各种证据,准确适用相关法律,对案件作出正确裁判,最终实现实体正义的思维方式。可见,“穿透式审判”有利于( )①提高民商事案件裁判的质量②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③推进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④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议题二 如何推进公正司法【情境】 李小刚酒后驾车发生严重交通事故,致使一行人死亡,李小刚驾车逃逸,公安机关调查后将李小刚缉拿归案,李小刚正在人民法院接受审判……孙正义:关于李小刚酒后驾驶致人死亡并逃逸一案,现开庭审理,有请公诉方、被告方入庭。刘正道(市检察院检察员、本案公诉方),李小刚,王巧嘴(李小刚辩护律师)入庭。孙正义:关于李小刚酒后驾驶致人死亡并逃逸一案,现在开始法庭调查,公诉人宣读起诉书。刘正道:被告人李小刚交通肇事逃逸一案,经本市公安局侦查起诉,经依法审查查明:被告人……请人民法院依法严惩。孙正义:被告人可以开始陈述。李小刚:我申请由辩护人代为陈述。王巧嘴:我代理人并未预见到事故的发生,且……请法官从轻处罚。探究 从本案的庭审过程,谈谈如何推进公正司法?1.准确理解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1)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我国多年来正确适用法律的一项基本经验,是审判机关适用法律必须遵守的一个重要原则。(2)以事实为根据,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决定提起刑事诉讼、采取具体的诉讼措施以推进刑事诉讼的进程和最终定案处理时,必须以业已查明的案件客观事实为基础。而不允许把主观想象、推测、怀疑作为处理案件的根据。(3)以法律为准绳,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以及在各个诉讼阶段对案件作出最终的结论时,必须严格遵守程序法和组织法等,并根据实体法关于犯罪的构成要件、量刑标准、量刑原则等规定作出适当的处理。2.全面理解公正司法的意义角度 意义公民 角度 公正司法与公民权益密切相关。实现公正司法,有利于打击犯罪,保障人权,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能够真正给予民众切实的安全感,从而使全社会的公正观念得以形成和强化,提高司法公信力法治 角度 公正司法是法治的组成部分和基本内容,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实现公正司法,有利于推动法治国家建设社会 角度 公正司法是现代社会政治民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实现社会稳定的基础,是现代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坚持公正司法,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1.(2024·江苏南通联考)河北省老干部马某因举报当地领导干部被逮捕、起诉的案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最高人民检察院会同河北省检察机关,在审查核实的基础上,指令迁西县检察院以不存在犯罪事实对马某依法撤回起诉,并将依法作出不起诉处理。这主要说明了( )A.当前推进公正司法,需要加强人权司法保障B.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应当共同推进C.任何党政机关都不得干预审判权依法独立行使D.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2.(2024·广东汕头期末)我国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此,司法机关( )①应坚持依法执政,审慎行使权力②要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③司法过程和结果都要向社会公开④应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3.(2024·江苏南京期中)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坚持人民至上,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诉讼难题,推出“诉讼服务一站到底”品牌,实行“优+”诉讼服务标准,为当事人提供“家门口”式诉讼服务,对于涉残障人士、少数民族人群等案件专设绿色通道。镇江市中院的系列举措( )①诠释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底色②在厘清不同法院权力界限中守护司法正义③为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提供了重要的依据④对提升司法速度、力度和温度有重要意义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第三框 公正司法【基础知识·准落实】新学知识巧梳理(一)1.结果 公平 2.公平正义 3.(1)①诉讼地位 诉讼法 ②最大化 程序权利 (2)①法律适用 合法 ②惩罚(二)1.人民检察院 法定职责 违法干预 2.法律客观真相 3.权益 4.检务 5.知情权 非法证据排除想一想 (1)提示:公正司法,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2)提示: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判一判 (1)× (2)× (3)× (4)× (5)× (6)×【学科素养·稳提升】议题一情境探究探究 提示: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坚持公正司法是维护人民权益、伸张正义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树立公民法治信仰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跟踪训练1.B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所以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①③符合题意。公正司法要求人民法院的审判过程做到依法和正当,②不符合题意。公正司法既要求司法的程序要公正,也要求司法的结果要公正,④不符合题意。2.C 实现司法公正,要求审判过程做到平等和正当,裁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②③正确。应该是通过程序公正,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该选项颠倒了程序与结果的关系,①错误。审判应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而不是以道德为标准,④错误。3.B 材料中强调“穿透式审判”是一种穿透纷繁复杂的民商事法律关系,深入探究查明当事人的真意,综合判断采信各种证据,准确适用相关法律,对案件作出正确裁判,最终实现实体正义的思维方式,其有利于提高民商事案件裁判的质量,推进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①③正确。材料未涉及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②不选。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该选项不是“穿透式审判”的意义,④不选。议题二情境探究探究 提示:①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②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依法及时公开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生效法律文书,杜绝暗箱操作。③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等的制度保障。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跟踪训练1.A 题干说明当前推进公正司法,需要加强人权司法保障,A符合题意。材料涉及的主体是人民检察院,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B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党政机关干预审判权依法独立行使,以及人民监督,C、D不符合题意。2.C 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此,需要司法机关公正司法,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②④正确。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而不是司法机关,①排除。司法过程和结果都要合法公正,但不是都要向社会公开,有些案件如涉及国家机密的就不能公开,③错误。3.B 材料诠释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底色,对提升司法速度、力度和温度有重要意义,①④符合题意,②③不符合题意。(共67张PPT)第三框 公正司法目录基础知识·准落实1学科素养·稳提升2教学效果·勤检测301基础知识·准落实梳理归纳 高效学习(一)公正司法的内涵1. 含义公正司法,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 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具体就人民法院的审判而言,公正司法既要求人民法院的审判过程做到平等和正当,也要求人民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 和正义。2. 重要性: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 的最后一道防线。结果 公平 公平正义 ①含义:程序的公正意味着当事人 平等、司法过程严格依据 进行。②意义:通过程序公正,可以 实现结果公正,有效保护公民的 ,从而使得审判结果可以更好地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诉讼地位 诉讼法 最大化 程序权利 3. 表现(1)司法的程序要公正微提醒 司法程序,又称诉讼程序,是指司法权行使时所必须遵循的法定的方式、方法、顺序及步骤等的总称,包括起诉程序、审判程序等不同的内容。(2)司法的结果要公正①含义:结果的公正意味着 准确、案件事实清楚、裁判结果 合理。②原因:只有结果公正,才能有效解决案件纠纷, 违法者,救济受害者。法律的公平正义正是通过一个又一个公正的判决而得以实现的。法律适用 合法 惩罚 (二)推进公正司法1. 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要求 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人民法院、 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 、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司法机关都不得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 司法活动的要求2. 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 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 、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人民检察院 法定职责 违法干预 法律 客观真相 3. 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 。4. 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推进审判公开、 公开,依法及时公开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生效法律文书,杜绝暗箱操作。权益 检务 要求 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 、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等的制度保障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 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知情权 非法证据排除 5. 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想一想(1)公正司法,就是指在司法活动的过程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吗?提示:公正司法,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2)严格执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吗?提示: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判一判(1)司法结果的公正意味着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司法过程严格依据诉讼法进行。 ( × )(2)法律的公平正义是通过程序的正当得以实现的。 ( × )(3)在我国,人民法院独立行使检察权,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审判权。 ( × )(4)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坚持以法律为根据、以事实为准绳。( × )(5)直播庭审的开展有利于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 )(6)推进公正司法,要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有、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 ( × )××××××1. 教材P104“探究与分享”(1)《说文解字》对“法”字的解释对你有何启示?提示:从对“法”字的解读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法治思想中蕴含的公平正义精神。我们要积极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推进公正司法的过程中守护社会公平正义。(2)为什么说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防线?提示:①司法具有定分止争的作用。如果人民群众通过司法这个武器都不能保证自己的合法权利,那司法就没有公信力,人民群众也不会相信司法。②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公正司法对其他社会活动都起着示范作用。③司法公正对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起着保障作用。公正司法既保障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又保障公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既“导航”又“护航”,使保障与引领统一起来。2. 教材P105“探究与分享”利用中国庭审公开网、中国裁判文书网、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等网站资源,选择一个案例,结合其判决书的具体内容,说明公平正义是如何实现的。提示:(1)在司法裁判中强化对公正司法的价值追求,准确理解法律原则和法律精神,把好案件事实观、证据关、程序关、法律关,努力做到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有机统一,坚持政治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2)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司法越公开就越有权威和公信力。要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以公开提公信”,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在满足当事人知情权、参与权的同时,让人民群众以看得见的方式感受公平正义。3. 教材P106“探究与分享”查阅资料,结合上述案例,谈谈你对司法救助制度及其功能的认识。提示:司法救助制度是人民法院在审判、执行工作中,对权利受到侵害而无法获得有效赔偿的当事人,给予的一次性辅助救济措施。司法救助在刑事侵害、交通事故等特定案件中对保障当事人基本生存权利,化解社会矛盾起到突出作用,是法治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方式,需要在实践中强化应用并不断健全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矛盾真正化解,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公平正义。02学科素养·稳提升内化知识 知能升华议题一 如何理解公正司法的内涵【情境】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习近平总书记也深刻指出,要懂得“100-1=0”的道理。一个错案的负面影响足以摧毁九十九个公正裁判积累起来的良好形象。执法司法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探究 说明坚持公正司法的必要性。提示: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坚持公正司法是维护人民权益、伸张正义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树立公民法治信仰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1. 我国的司法机关类别 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性质 国家审判机关 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职权 通过独立行使审判权,实现对国家法律的适用 通过独立行使检察权,实现对国家法律监督层级 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产生 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2. 区分程序公正与结果公正类别 程序公正 结果公正区别 含义 司法过程中坚持公开、公正原则。即诉讼参与人在诉讼过程中所受到的对待是公正的,所得到的权利主张机会是公正的 裁判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方面都是正确的,对待诉讼参与人的实体权利和义务关系作出的裁判或处理是公正的侧重 司法过程是否公正 司法结果是否公正要求 在立案、审理、判决等司法环节都坚持公正公开 法律适用准确,案件事实清楚,裁判结果合法合理联系 司法公正包括程序公正与结果公正两个方面,程序公正与结果公正是辩证统一的。程序公正是结果公正的前提和基础,结果公正是程序公正的结果和目标1. (2024·陕西宝鸡月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既是新时代人民司法工作的崇高目标和神圣使命,也是人民法院和广大司法人员对党和人民许下的庄严承诺。下列对公正司法理解正确的是( )①公正司法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 ②公正司法要求人民检察院的审判过程做到依法和正当 ③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④公正司法既要求司法的主体要公正,也要求司法的客体要公正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解析: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所以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①③符合题意。公正司法要求人民法院的审判过程做到依法和正当,②不符合题意。公正司法既要求司法的程序要公正,也要求司法的结果要公正,④不符合题意。2. 西方有法律格言:“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法官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以法律为准绳,增强裁判的程序公正,实现程序正义和结果正义。对司法公正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用结果的公正实现程序的公正 ②审判过程做到平等和正当 ③裁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 ④审判以道德为标准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解析: 实现司法公正,要求审判过程做到平等和正当,裁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②③正确。应该是通过程序公正,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该选项颠倒了程序与结果的关系,①错误。审判应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而不是以道德为标准,④错误。3. (2024·河南濮阳联考)所谓“穿透式审判”是一种穿透纷繁复杂的民商事法律关系,深入探究查明当事人的真意,综合判断采信各种证据,准确适用相关法律,对案件作出正确裁判,最终实现实体正义的思维方式。可见,“穿透式审判”有利于( )①提高民商事案件裁判的质量 ②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③推进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④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解析: 材料中强调“穿透式审判”是一种穿透纷繁复杂的民商事法律关系,深入探究查明当事人的真意,综合判断采信各种证据,准确适用相关法律,对案件作出正确裁判,最终实现实体正义的思维方式,其有利于提高民商事案件裁判的质量,推进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①③正确。材料未涉及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②不选。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该选项不是“穿透式审判”的意义,④不选。议题二 如何推进公正司法【情境】 李小刚酒后驾车发生严重交通事故,致使一行人死亡,李小刚驾车逃逸,公安机关调查后将李小刚缉拿归案,李小刚正在人民法院接受审判……孙正义:关于李小刚酒后驾驶致人死亡并逃逸一案,现开庭审理,有请公诉方、被告方入庭。刘正道(市检察院检察员、本案公诉方),李小刚,王巧嘴(李小刚辩护律师)入庭。孙正义:关于李小刚酒后驾驶致人死亡并逃逸一案,现在开始法庭调查,公诉人宣读起诉书。刘正道:被告人李小刚交通肇事逃逸一案,经本市公安局侦查起诉,经依法审查查明:被告人……请人民法院依法严惩。孙正义:被告人可以开始陈述。李小刚:我申请由辩护人代为陈述。王巧嘴:我代理人并未预见到事故的发生,且……请法官从轻处罚。探究 从本案的庭审过程,谈谈如何推进公正司法?提示:①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②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依法及时公开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生效法律文书,杜绝暗箱操作。③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等的制度保障。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1. 准确理解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1)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我国多年来正确适用法律的一项基本经验,是审判机关适用法律必须遵守的一个重要原则。(2)以事实为根据,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决定提起刑事诉讼、采取具体的诉讼措施以推进刑事诉讼的进程和最终定案处理时,必须以业已查明的案件客观事实为基础。而不允许把主观想象、推测、怀疑作为处理案件的根据。(3)以法律为准绳,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以及在各个诉讼阶段对案件作出最终的结论时,必须严格遵守程序法和组织法等,并根据实体法关于犯罪的构成要件、量刑标准、量刑原则等规定作出适当的处理。2. 全面理解公正司法的意义角度 意义公民 角度 公正司法与公民权益密切相关。实现公正司法,有利于打击犯罪,保障人权,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能够真正给予民众切实的安全感,从而使全社会的公正观念得以形成和强化,提高司法公信力法治 角度 公正司法是法治的组成部分和基本内容,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实现公正司法,有利于推动法治国家建设社会 角度 公正司法是现代社会政治民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实现社会稳定的基础,是现代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坚持公正司法,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1. (2024·江苏南通联考)河北省老干部马某因举报当地领导干部被逮捕、起诉的案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最高人民检察院会同河北省检察机关,在审查核实的基础上,指令迁西县检察院以不存在犯罪事实对马某依法撤回起诉,并将依法作出不起诉处理。这主要说明了( )A. 当前推进公正司法,需要加强人权司法保障B.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应当共同推进C. 任何党政机关都不得干预审判权依法独立行使D. 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解析: 题干说明当前推进公正司法,需要加强人权司法保障,A符合题意。材料涉及的主体是人民检察院,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B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党政机关干预审判权依法独立行使,以及人民监督,C、D不符合题意。2. (2024·广东汕头期末)我国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此,司法机关( )①应坚持依法执政,审慎行使权力②要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③司法过程和结果都要向社会公开④应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解析: 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此,需要司法机关公正司法,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②④正确。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而不是司法机关,①排除。司法过程和结果都要合法公正,但不是都要向社会公开,有些案件如涉及国家机密的就不能公开,③错误。3. (2024·江苏南京期中)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坚持人民至上,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诉讼难题,推出“诉讼服务一站到底”品牌,实行“优+”诉讼服务标准,为当事人提供“家门口”式诉讼服务,对于涉残障人士、少数民族人群等案件专设绿色通道。镇江市中院的系列举措( )①诠释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底色②在厘清不同法院权力界限中守护司法正义③为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提供了重要的依据④对提升司法速度、力度和温度有重要意义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解析: 材料诠释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底色,对提升司法速度、力度和温度有重要意义,①④符合题意,②③不符合题意。03教学效果·勤检测强化训练 查缺补漏一、选择题知识点一 公正司法的内涵1. 证据裁判原则是现代刑事诉讼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指认定案件事实和定罪量刑必须根据依法查明的证据进行,裁判案件要以事实为根据,认定事实要以证据为根据,证据是认定案件的唯一根据。材料表明,在法治中国建设中要坚持( )A. 公正司法 B. 全民守法C. 科学立法 D. 严格执法1234567891011√解析: 证据裁判原则强调证据的重要性,这表明在法治中国建设中要坚持公正司法,未涉及全民守法、科学立法、严格执法,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2. (2024·河北保定期末)2024年2月27日,人民法院案例库正式上线并向社会开放。建设人民法院案例库是促进法律正确、统一适用的重要举措,不仅为广大法律界人士提供更加精准、权威的案例参考和指导,也有效回应了人民群众对更深层次司法公开的现实需求。这一举措有利于( )①减少社会矛盾争议,满足群众法治需求 ②更好服务司法审判,提升法官裁判水平 ③不断推进司法公开,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④统一法律适用标准,提高法院办案质效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234567891011解析: 建设人民法院案例库是促进法律正确、统一适用的重要举措,不仅为广大法律界人士提供更加精准、权威的案例参考和指导,也有效回应了人民群众对更深层次司法公开的现实需求,这一举措有利于统一法律适用标准,提高法院办案质效,也有利于不断推进司法公开,加强人权司法保障,③④正确。建设人民法院案例库并不能减少社会矛盾争议,①与题意不符。人民法院案例库正式上线并向社会开放,能为司法工作提供参考,但不能提升法官裁判水平,②错误。12345678910113. (2024·山东潍坊期末)2024年5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40批指导性案例,针对未成年人网络犯罪案件加强审判和监督指导工作,不断改革完善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工作机制,加大对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力度,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法治和社会环境。这有利于( )①化解社会矛盾,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②加强对司法审判的监督,促进程序公正和结果公正③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证行政权在法治框架内运行④完善我国的法律实施体系,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234567891011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加强对司法审判的监督,而不是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并且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法治和社会环境也不能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①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加强对司法审判的监督,而不是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证行政权在法治框架内运行,且行政权属于政府机关,材料指向的是司法机关,③不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4. 关于司法公正,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①通过实现结果公正,可以促进程序公正的实现②只有结果公正,才能有效解决案件纠纷,惩罚违法者,救济受害者③对于明知其有罪但缺乏充分证据的案件可酌情处理,以追求结果公正④坚持“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是程序公正的体现,有利于最大化结果公正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234567891011解析: 通过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①错误。只有结果公正,才能有效解决案件纠纷,惩罚违法者,救济受害者,法律的公平正义正是通过一个又一个公正的判决而得以实现的,②正确。公正司法要坚持疑罪从无原则,对于缺乏充分证据的案件,司法机关应当不起诉或判处被告人无罪,而不能人为酌情处理,③错误。公正司法要坚持罪刑法定原则,坚持“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用程序公正实现结果公正,④正确。1234567891011知识点二 推进公正司法5. 《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为防止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架设了“隔离墙”和“高压线”。该规定旨在( )①推进公正司法 ②确保司法机关依法行政 ③促进民主立法 ④保障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234567891011解析: 该规定为防止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架设了“隔离墙”和“高压线”,表明该规定旨在推进公正司法,保障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①④正确。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②错误。材料未涉及立法问题,③不选。12345678910116. (2024·福建厦门月考)裁判文书是承载全部审判活动,体现审判结果的“司法产品”。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提出,加大裁判文书上网力度,2023年已上网文书216.5万件,同比增长111.6%,覆盖审判领域增加、案件类型增多;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上网文书3.5万件,同比增长4.7倍。加大裁判文书上网力度有利于( )①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提升司法机关的公信力②推进人民法院审判智慧化,优化审判的流程和方式③推进司法公开,发挥裁判的引领教育警示作用④创新司法模式,确保司法程序公正和结果公正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234567891011解析: 加大裁判文书上网力度有利于推动司法利民,提升司法机关公信力,①正确。材料未体现优化审判的流程和方式,②不选。加大裁判文书上网力度有利于推进司法公开,发挥裁判的引领教育警示作用,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司法模式的创新,④不选。12345678910117. 为起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某县人民法院采用把法庭搬到群众“家门口”的方式,审理具有典型性的民事纠纷案件。庭审中,广大人民群众可以目睹法官查明事实,总结争议焦点,涉案双方举证、质证和辩论等过程,感受司法的公平正义。由此可见,推动公正司法要( )①引导居民通过诉讼解决矛盾纠纷②坚持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③通过程序公正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④完善开放、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234567891011解析: 居民解决矛盾纠纷有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等多种方式,不一定都要通过诉讼实现,①说法错误。材料体现了人民法院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没有涉及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②不符合题意。“家门口”审理民事纠纷案件,广大群众目睹案件审理过程,让案件审理过程开放、透明,有利于推动完善阳光司法机制,也有利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③④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8. (2024·河北保定期中)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政法机关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为牵引,以落实司法责任制为抓手,推进公正司法取得新成效。新时代新征程,政法机关要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更高需求。下列选项能体现公正司法的是( )①某市公安机关为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等设备,对现场执法活动进行全过程同步记录 ②县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一起销售假药的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 ③中央宣传部推进法治文化建设,营造全面依法治国良好人文环境 ④某市人民检察院坚持高质高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依法惩治金融领域犯罪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234567891011解析: 某市公安机关属于政府部门,某市公安机关为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等设备,对现场执法活动进行全过程同步记录,体现了严格执法,①排除。公正司法的主体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一起销售假药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人民检察院坚持高质高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依法惩治金融领域犯罪,这均体现了公正司法,②④符合题意。中央宣传部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宣传部门,不是公正司法的主体,③排除。12345678910119. (2024·天津市滨海新区期末)下列对漫画《司法温度》寓意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坚持司法为民,保障社会公平正义B. 有利于打造法治政府,实现善政C. 传递司法温暖,满足人民一切需求D. 彰显司法关怀,杜绝冤假错案发生√1234567891011解析: 漫画反映了最高人民检察院针对未成年人、农民工、低收入群众等弱势群体加大支持起诉力度,体现了坚持司法为民,保障社会公平正义,A正确,B、C、D排除。123456789101110. 一次周到的服务可能消除起诉人的懵懂徘徊;一次文明的执行可化解激烈抗争的尴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不应该是冷冰冰的,司法工作也是做群众工作。”对于人民法院而言,承担的职能不仅仅是依法公正审理,更要在定分止争中传递司法善意、展现司法担当。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应当( )①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合法权益 ②树立善意司法理念,彰显司法关怀,强化人权司法保障 ③提高司法效率和质量,确保结果公正,杜绝冤假错案发生 ④健全、完善司法救助制度,帮助困难当事人争取更多权益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234567891011解析: 材料强调司法温度,所以应当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树立善意司法理念,彰显司法关怀,①②符合题意。现实生活中不能确保结果公正,不能杜绝冤假错案发生,③排除。诉讼过程中当事人的主张能否得到支持是由法律事实决定的,司法救助制度不能帮助困难当事人争取更多的权益,④说法错误。1234567891011二、非选择题11. (2024·山东菏泽统期末)阅读材料,完成要求。在司法实践中,一些当事人有时会因案件无法侦破、加害人没有赔偿能力等原因,无法通过诉讼获得有效赔偿,致使生活陷入困境。为此,我国特别建立了司法救助制度,对这一群体予以救助。1234567891011 此前,司法机关在开展救助工作时,主要依靠人工摸排来发现救助线索,但这种做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被动性。近年来,在司法救助领域,一些检察机关通过利用日常办案沉淀的海量数据以及各部门共享的数据信息,充分挖掘数据内在的关联,探索构建司法救助大数据模型,有力促进了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的协同发力。检察机关以大数据赋能司法救助工作提质增效的实践,充分说明只要司法机关时刻秉承司法为民理念,有效运用科技手段为司法救助工作注入新动能,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不断提升司法救助实效,就一定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获得感。1234567891011有观点认为,大数据为司法救助注入新动能,确保了公正司法。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答案:该观点片面。①公正司法,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对于司法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利用大数据模型,有力促进了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的协同发力,使得司法救助工作提质增效,所以大数据为司法救助注入新动能,能够有力维护公正司法。②推进公正司法,还需要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司法活动;还要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还要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等。1234567891011解析:本题解答时要对观点中合理的成分进行肯定并给出理由,如果该观点片面,则需要补充完整。1234567891011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九课 第三框 公正司法.docx 第九课 第三框 公正司法.pptx 第九课 第三框 公正司法(练习,含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