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课时跟踪检测(课件 练习,共2份资料)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课 课时跟踪检测(课件 练习,共2份资料)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一) 时代精神的精华
一、基础练
1.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是卖伞的,二女儿是开染坊的。天晴的时候,老太太担忧大女儿的伞不好卖,而下雨时又担心二女儿染坊的布晾不干。邻居知道老太太每天忧愁的事情后便对老太太说:“天气好的时候,二女儿家染的布很快就能晾干;而下雨的时候,大女儿家的伞又能很快卖完。”听了邻居的话,老太太豁然开朗,从此以后不管雨天晴天她都笑逐颜开。材料表明(  )
A.人们对待事情的态度决定做事的成败
B.世界观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就是哲学
D.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2023年夏季,我国多地发生洪涝灾害。风雨同心,同舟共济,党心和民心紧紧相连,凝聚起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磅礴力量。加快修复道路供水、通信、电力等受损基础设施,千方百计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抓紧修复灾毁农田和农业设施,尽快恢复受灾地区生产生活秩序。这体现了(  )
A.正确的世界观能够产生强大的物质力量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C.哲学为解决防汛抗灾问题提供具体指导
D.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是真正的哲学的基本问题
3.2023年7月,“审度:科技与哲学的交叉融合”高端论坛在北京举办。此次论坛的主题是探究和审度当前科技革命与时代变革的最新趋势,聚焦前沿科技的哲学冲击和社会伦理挑战,立足科技哲学、科技伦理、科技史等不同领域研究经验,探讨促进科技与哲学交叉融合发展之道。这表明(  )
①科学与哲学可以统一于当代实践发展之中
②现代科技的发展变革能够促进哲学的进步
③哲学源于学术活动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④哲学能为科学发展提供具体的方法与路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我思故我在。”从哲学的基本派别角度讲,下列选项与之对立的是(  )
A.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B.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
C.气者,理之依也 D.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5.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矿物——铌包头矿,铌包头矿是一种富含钡、钛、铁、氯等的硅酸盐矿物,铌包头矿颜色呈棕色至黑色,形状为柱状或板状,颗粒大小约为20至80微米。铌是我们国家的战略性关键金属元素,可以用到很多场景,在我们核工业系统有相当重要的用处,另外还可以用来制造超导材料、高温合金等。由此可见(  )
①存在是思维的重要属性 ②存在决定思维的正确性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德国哲学从天国降到人间;和它完全相反,这里我们是从人间升到天国。这就是说,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设想的、所想象的东西出发,也不是从口头说的、思考出来的、设想出来的、想象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有血有肉的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还可以描绘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反响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论断意在说明(  )
A.德国哲学本质上是客观唯心主义 B.马克思主义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的世界
C.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品质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二、提升练
1.一位有高学历但因找工作受挫的年轻人发文:“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对此央视网评论:学历的价值,只有在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从基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也能发掘出自身潜力,当代有志青年绝不会被困在长衫中。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①因为享有高学历而下不了高台,体现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脱离 ②能否脱掉长衫取决于个人观念,长衫之困体现了唯心主义世界观 ③方法论体现世界观,走出长衫的束缚体现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④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不同的世界观导致人们作出不同的就业选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中国古代哲学家提出:“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而为天。”下列与之相一致的观点是(  )
①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 ②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③观念的产生,并无必要假设外物的存在 ④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儒、道、释三家是华夏显学,是中国哲学思想的命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根本核心是:让人们在社会实践生活中,遵循规律,平等进取,使世间生活更和谐美好。而西方哲学和西方文化则更加重视理性和科学方法,总想弄清某些具体的知识点,沉溺于纯粹思辨,更像科学研究,而不像哲学思维。由此,可推断出(  )
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②中国哲学更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③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不相同的
④西方哲学研究世界观,中国哲学研究方法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旧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内自己背叛了自己,因为它认为在历史领域中起作用的精神的动力是最终原因,而不去研究隐藏在这些动力后面的是什么,这些动力的动力是什么。不彻底的地方并不在于承认精神的动力,而在于不从这些动力进一步追溯到它的动因。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
材料二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材料三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三则材料的理解。
三、易错练
1.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宣布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日本政府无视国内外的强烈反对和质疑,公然向全世界转嫁核污染风险,将一己私利凌驾于全人类长远福祉之上,引发人们的思考。从哲学角度看,这体现了(  )
①哲学是不断推动人们思考的源泉和动力
②只有哲学才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
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④科学的世界观有利于人类活动的正确开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性情问题一直为我国古代哲学家所普遍关注,同样也是汉代经学与魏晋玄学高度重视的问题。总的说来,汉代经学一般是强调性情由天命而定,性情有善恶之别,强调教化的重要;魏晋玄学则强调性情是自然而有,完满无瑕,不需教化。材料中性情问题之争是(  )
①一元论与二元论之间的争论 ②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争论 ③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的争论 ④客观与主观唯心主义之间的争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当今世界风云变幻,世界格局正处在加速演变的进程之中,产生了大量深刻复杂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课题。要把握和澄清这些问题,就必须学会马克思主义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原则。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  )
①产生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中,源自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给予了我们透视时代风云的锐利目光
③拥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能为推进社会进步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④正确反映了自己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是世界变局的决定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时跟踪检测(一) 时代精神的精华
一、基础练
1.B 老太太前后的变化,说明世界观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B符合题意。态度是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认识,属于意识,不起决定作用,A错误。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哲学智慧的产生,D不符合题意。
2.B 材料主要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真正的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B符合题意。正确的世界观属于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A错误。哲学为解决防汛抗灾问题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不是提供具体指导,C错误。所有哲学的基本问题都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D错误。
3.A 本次论坛探讨促进科技与哲学交叉融合发展之道,说明科学与哲学可以统一于当代实践发展之中,①正确。探究和审度当前科技革命与时代变革的最新趋势,促进科技与哲学交叉融合,说明现代科技的发展变革能够促进哲学的进步,②正确。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③错误。哲学提供的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非具体方法与路径,④错误。
4.C “我思故我在”强调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属于唯心主义。“气者,理之依也”属于唯物主义,C符合题意。“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均属于主观唯心主义,A、B、D与题意不符。
5.D 我国科学家发现了新矿物,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③④符合题意。存在决定思维,思维的属性是主观的,不能说存在是思维的属性,①错误。思维都是由存在决定的,但不一定都是正确的,②排除。
6.B “这里我们是从人间升到天国。这就是说,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设想的、所想象的东西出发,也不是从口头说的、思考出来的、设想出来的、想象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有血有肉的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意在说明马克思主义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的世界,而不是在于说明德国哲学本质上是客观唯心主义,A排除,B符合题意。“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品质”在材料中未体现,C排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在材料中未体现,D排除。
二、提升练
1.D 因为享有高学历而下不了高台,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可见世界观没有与方法论脱离,且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本身也不是脱离的,①排除。个人观念影响能否脱掉长衫,但不起决定作用,且长衫之困是一种世界观的选择,不一定是唯心主义,②说法错误。当代有志青年绝不会被困在长衫中,说明方法论体现世界观,走出长衫的束缚体现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③符合题意。题干中学历“是我下不来的高台”“学历的价值,只有在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从基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也能发掘出自身潜力”,表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不同的世界观导致人们作出不同的就业选择,④符合题意。
2.A “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而为天”该观点认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①符合题意。“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意思是人生病了就有危机感和恐惧感,恐惧的时候就容易看到有“鬼”出没,该观点揭示了鬼神观念来自人所处的实际情况,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②符合题意。“观念的产生,并无必要假设外物的存在”,即认为意识不必依赖于物质的东西,也即思维先于存在,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③不符合题意。“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④不符合题意。
3.A 中西方哲学的不同特点反映的是中西方不同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说明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①符合题意。中国哲学注重学以致用,即重实践,改造世界;而西方哲学重思辨,获得认识。因此,中国哲学更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②符合题意。凡是哲学,其研究对象是相同的,都是整个世界,③错误。凡是哲学,都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④错误。
4.①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历史观上认为在历史领域中起作用的精神的动力是最终原因,看不到精神动力背后的物质因素,因而陷入了唯心主义。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在研究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基础的过程中,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③旧唯物主义是解释世界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实践观点,不仅解释世界,更要求指导改造世界。
解析:由材料中“旧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内自己背叛了自己,因为它……”,可联系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由材料中“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可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由材料中“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可联系旧唯物主义是解释世界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实践观点,不仅解释世界,更要求指导改造世界。
三、易错练
1.D 实践是不断推动人们思考的源泉和动力,①表述错误。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②表述错误。日本政府无视国内外的强烈反对和质疑,公然向全世界转嫁核污染风险,将一己私利凌驾于全人类长远福祉之上,引发人们的思考,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科学的世界观有利于人类活动的正确开展,③④符合题意。
2.D 材料未涉及一元论与二元论之间的争论,①不符合题意。材料观点都属于唯心主义,未涉及唯物主义观点,没有体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争论,②不符合题意。汉代经学认为性情有善恶之别,强调教化的重要,是辩证法观点;而魏晋玄学则强调性情完满无瑕,不需教化,是形而上学观点,③符合题意。汉代经学强调性情由天命而定,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而魏晋玄学强调性情是自然而有,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④符合题意。
3.C 题干强调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②③符合题意。①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马克思主义是世界变局的重要影响力量,而非决定力量,④错误。
3 / 3(共31张PPT)
课时跟踪检测
一、基础练
1. 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是卖伞的,二女儿是开染坊的。天
晴的时候,老太太担忧大女儿的伞不好卖,而下雨时又担心二女儿
染坊的布晾不干。邻居知道老太太每天忧愁的事情后便对老太太
说:“天气好的时候,二女儿家染的布很快就能晾干;而下雨的时
候,大女儿家的伞又能很快卖完。”听了邻居的话,老太太豁然开
朗,从此以后不管雨天晴天她都笑逐颜开。材料表明(  )
A. 人们对待事情的态度决定做事的成败
B. 世界观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C. 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就是哲学
D.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解析: 老太太前后的变化,说明世界观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
为,B符合题意。态度是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认识,属于意识,不
起决定作用,A错误。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是哲学,哲学是系
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哲学智慧的产生,
D不符合题意。
2. 2023年夏季,我国多地发生洪涝灾害。风雨同心,同舟共济,党心
和民心紧紧相连,凝聚起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磅礴力量。加快修
复道路供水、通信、电力等受损基础设施,千方百计保障受灾群众
基本生活,抓紧修复灾毁农田和农业设施,尽快恢复受灾地区生产
生活秩序。这体现了(  )
A. 正确的世界观能够产生强大的物质力量
B.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C. 哲学为解决防汛抗灾问题提供具体指导
D. 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是真正的哲学的基本问题
解析: 材料主要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真正的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B符合题意。
正确的世界观属于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A错
误。哲学为解决防汛抗灾问题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不是
提供具体指导,C错误。所有哲学的基本问题都是思维和存在的关
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D错误。
3. 2023年7月,“审度:科技与哲学的交叉融合”高端论坛在北京举
办。此次论坛的主题是探究和审度当前科技革命与时代变革的最新
趋势,聚焦前沿科技的哲学冲击和社会伦理挑战,立足科技哲学、
科技伦理、科技史等不同领域研究经验,探讨促进科技与哲学交叉
融合发展之道。这表明(  )
①科学与哲学可以统一于当代实践发展之中
②现代科技的发展变革能够促进哲学的进步
③哲学源于学术活动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④哲学能为科学发展提供具体的方法与路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 本次论坛探讨促进科技与哲学交叉融合发展之道,说明
科学与哲学可以统一于当代实践发展之中,①正确。探究和审度当
前科技革命与时代变革的最新趋势,促进科技与哲学交叉融合,说
明现代科技的发展变革能够促进哲学的进步,②正确。哲学起源于
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③错误。哲学提供
的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非具体方法与路径,④错误。
4. “我思故我在。”从哲学的基本派别角度讲,下列选项与之对立的
是(  )
A.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B. 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
C. 气者,理之依也
D.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解析: “我思故我在”强调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属于唯心主
义。“气者,理之依也”属于唯物主义,C符合题意。“生死有
命,富贵在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心者,天地万物之主
也”“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均属于主观唯心主义,A、B、D与
题意不符。
5. 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矿物——铌包头矿,铌包头矿是一种富含
钡、钛、铁、氯等的硅酸盐矿物,铌包头矿颜色呈棕色至黑色,形
状为柱状或板状,颗粒大小约为20至80微米。铌是我们国家的战略
性关键金属元素,可以用到很多场景,在我们核工业系统有相当重
要的用处,另外还可以用来制造超导材料、高温合金等。由此可见
(  )
①存在是思维的重要属性 ②存在决定思维的正确性 ③思维和存
在具有同一性 ④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 我国科学家发现了新矿物,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
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③④符合题意。存在决定思维,思维
的属性是主观的,不能说存在是思维的属性,①错误。思维都是由
存在决定的,但不一定都是正确的,②排除。
6.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德国哲学从天国
降到人间;和它完全相反,这里我们是从人间升到天国。这就是
说,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设想的、所想象的东西出发,也不
是从口头说的、思考出来的、设想出来的、想象出来的人出发,去
理解有血有肉的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
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还可以描绘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
射和反响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论断意在说明(  )
A. 德国哲学本质上是客观唯心主义
B. 马克思主义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的世界
C.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品质
D.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解析: “这里我们是从人间升到天国。这就是说,我们不是从
人们所说的、所设想的、所想象的东西出发,也不是从口头说的、
思考出来的、设想出来的、想象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有血有肉的
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意在说明马克思主义坚
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的世界,而不是在于说明德国哲学本质上是
客观唯心主义,A排除,B符合题意。“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品质”在材料中未体现,C排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
和革命性的统一”在材料中未体现,D排除。
二、提升练
1. 一位有高学历但因找工作受挫的年轻人发文:“学历不但是敲门
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对此央视
网评论:学历的价值,只有在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从基
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也能发掘出自身潜力,当代有志青年绝不
会被困在长衫中。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①因为享有高学历而下不了高台,体现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脱离 
②能否脱掉长衫取决于个人观念,长衫之困体现了唯心主义世界观 
③方法论体现世界观,走出长衫的束缚体现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④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不同的世界观导致人们作出不同的就业选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 因为享有高学历而下不了高台,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
论,可见世界观没有与方法论脱离,且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同一问题
的两个方面,二者本身也不是脱离的,①排除。个人观念影响能否
脱掉长衫,但不起决定作用,且长衫之困是一种世界观的选择,不
一定是唯心主义,②说法错误。当代有志青年绝不会被困在长衫
中,说明方法论体现世界观,走出长衫的束缚体现了一种积极的生
活态度,③符合题意。题干中学历“是我下不来的高台”“学历的
价值,只有在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从基层做起,一步一
个脚印,也能发掘出自身潜力”,表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不同的
世界观导致人们作出不同的就业选择,④符合题意。
2. 中国古代哲学家提出:“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
水土之气,升而为天。”下列与之相一致的观点是(  )
①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 ②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③观念
的产生,并无必要假设外物的存在
④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 “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
升而为天”该观点认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
素唯物主义。“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的观点,①符合题意。“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意思是人生病
了就有危机感和恐惧感,恐惧的时候就容易看到有“鬼”出没,该
观点揭示了鬼神观念来自人所处的实际情况,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
义的观点,②符合题意。“观念的产生,并无必要假设外物的存
在”,即认为意识不必依赖于物质的东西,也即思维先于存在,属
于唯心主义的观点,③不符合题意。“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④不符合题意。
3.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儒、道、释三家是华夏显学,是中国
哲学思想的命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根本核心是:让人
们在社会实践生活中,遵循规律,平等进取,使世间生活更和谐美
好。而西方哲学和西方文化则更加重视理性和科学方法,总想弄清
某些具体的知识点,沉溺于纯粹思辨,更像科学研究,而不像哲学
思维。由此,可推断出(  )
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②中国哲学更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③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不相同的
④西方哲学研究世界观,中国哲学研究方法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 中西方哲学的不同特点反映的是中西方不同的经济政治
文化背景,说明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
映,①符合题意。中国哲学注重学以致用,即重实践,改造世界;
而西方哲学重思辨,获得认识。因此,中国哲学更符合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核心观点,②符合题意。凡是哲学,其研究对象是相同的,
都是整个世界,③错误。凡是哲学,都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④错误。
4.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旧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内自己背叛了自己,因为它认
为在历史领域中起作用的精神的动力是最终原因,而不去研究
隐藏在这些动力后面的是什么,这些动力的动力是什么。不彻
底的地方并不在于承认精神的动力,而在于不从这些动力进一
步追溯到它的动因。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
材料二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
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
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
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
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
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
相反。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材料三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
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
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
主体方面去理解。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三则材料的理解。
答案:①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历史观上
认为在历史领域中起作用的精神的动力是最终原因,看不到精神动
力背后的物质因素,因而陷入了唯心主义。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
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在研究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基
础的过程中,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实现了唯物辩证的
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③旧唯物主义是解释世界的哲学,马克思
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实践观点,不仅解释世界,更要求指导改造
世界。
解析:由材料中“旧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内自己背叛了自己,
因为它……”,可联系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由材料中“马
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
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可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由材料中“从前的一切唯
物主义……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可联系旧唯物主义是解
释世界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实践观点,不仅
解释世界,更要求指导改造世界。
三、易错练
1. 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宣布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日本政府
无视国内外的强烈反对和质疑,公然向全世界转嫁核污染风险,将
一己私利凌驾于全人类长远福祉之上,引发人们的思考。从哲学角
度看,这体现了(  )
①哲学是不断推动人们思考的源泉和动力
②只有哲学才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
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④科学的世界观有利于人类活动的正确开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 实践是不断推动人们思考的源泉和动力,①表述错误。
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②表述错误。日本
政府无视国内外的强烈反对和质疑,公然向全世界转嫁核污染风
险,将一己私利凌驾于全人类长远福祉之上,引发人们的思考,说
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科学的世界观有利于
人类活动的正确开展,③④符合题意。
2. 性情问题一直为我国古代哲学家所普遍关注,同样也是汉代经学与
魏晋玄学高度重视的问题。总的说来,汉代经学一般是强调性情由
天命而定,性情有善恶之别,强调教化的重要;魏晋玄学则强调性
情是自然而有,完满无瑕,不需教化。材料中性情问题之争是
(  )
①一元论与二元论之间的争论 ②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争论 
③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的争论
④客观与主观唯心主义之间的争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 材料未涉及一元论与二元论之间的争论,①不符合题
意。材料观点都属于唯心主义,未涉及唯物主义观点,没有体现唯
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争论,②不符合题意。汉代经学认为性情
有善恶之别,强调教化的重要,是辩证法观点;而魏晋玄学则强调
性情完满无瑕,不需教化,是形而上学观点,③符合题意。汉代经
学强调性情由天命而定,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而魏晋玄学强调性
情是自然而有,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④符合题意。
3.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世界格局正处在加速演变的进程之中,产生了
大量深刻复杂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课题。要把
握和澄清这些问题,就必须学会马克思主义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原则。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  )
①产生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中,源自对世界的追问
和思考
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给予了我们透视时代风云的锐
利目光
③拥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能为推进社会进步提供世界观和方法
论的指导
④正确反映了自己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是世界变局的决定
力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 题干强调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②③符合题意。①强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马克思主义是世界变
局的重要影响力量,而非决定力量,④错误。
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