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二开学摸底检测化学分值:100 分 时间:75 分钟考查范围:必修一、必修二+选修一第一章一、选择题:本题共 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是与实验有关的部分图标。制备胶体的实验方案中需要标注的图标是( )A护目镜 B排风 C锐器 D用电2.下列关于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B.已知的为,说明碳的燃烧热为C.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物所具有的能量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无关D.当为时,表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3.化学微粒间常因发生反应而“水火不容”。在某无色透明的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B.C. D.4.北京大学研究员发现在钙钛矿活性层中引入稀土离子对,通过如图原理可消除零价铅和零价碘缺陷,提高钙钠矿太阳能电池的使用寿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离子对在反应过程中不需补充B.消除零价碘的过程中,离子对发生还原反应C.消除零价铅的反应为D.整个过程中,电子从转移给5.碳在氧气或臭氧中燃烧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将转变为后再与碳反应,可获得更多的能量C.1mol碳不完全燃烧所释放的能量介于D.断裂中共价键吸收的能量比形成中共价键放出的能量少6.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又称联合制碱法,为我国化工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联合制碱法的部分工艺流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已知: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A.该工艺利用了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差异B.反应①中应先通,再通C.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D.母液的主要成分是,可用于化肥工业7.在清洗卫生间时,不能混合使用84消毒液(有效成分是NaClO)与洁厕剂(含盐酸),否则会引起氯气中毒。现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84消毒液与洁厕剂的反应,将注射器中的洁厕剂注入试管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84消毒液与洁厕剂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与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B.红色鲜花先褪色,后又变红C.湿润淀粉-KI试纸变蓝,说明的氧化性比强D.溶液A为澄清石灰水,作用是防止氯气外溢8.某学习小组为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设计如下方案。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预期的价态转化 实验方案 预期转化后的含硫物质A +6→+4 Cu与浓硫酸共热B +4→+6 将新制氯水滴入溶液中C 0→+6 硫粉放入足量氧气中点燃D -2→0←+4 一定条件下,将和混合 S9.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如图)的性质具有相似性,这种规律被称为“对角线规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空气中燃烧生成 B.硼酸是弱酸C.氧化铍的化学式为 D.是两性氢氧化物10.将碘单质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提取出来可以采用反萃取法,其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操作①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分液漏斗和烧杯B.加入45%的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硫酸酸化的和淀粉的混合溶液,溶液变蓝,则说明原溶液含有D.碘酒可用于伤口消毒,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的碘单质11.在EY沸石催化下,萘与丙烯反应主要生成二异丙基萘M和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和N互为同分异构体B.M分子中最多有12个碳原子共平面C.N的一溴代物有5种D.萘的二溴代物有10种12.上海进博会展览中,诸多氢能源汽车纷纷亮相。氢燃料电池被誉为氢能源汽车的心脏。某种氢燃料电池的内部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处通入B.电池每消耗,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C.右侧的电极反应式为D.右侧电极为电池的负极13.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具有重要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室探究浓硫酸与硫反应的气态产物:H2SO4(浓)SO2SB. 工业制硫酸过程中的物质转化:FeS2SO2H2SO3H2SO4C. 用生石灰进行“钙基固硫”的主要反应为:2CaO+O2+2SO22CaSO4D. SO2通入少量氨水中的离子方程式为:NH3 H2O+SO2═+14.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 试管B中品红溶液褪色,体现SO2还原性B. 试管C中酸性高锰酸钾褪色,体现SO2漂白性C. 试管D中可将NaOH溶液替换为FeCl3溶液D. 为确认生成CuSO4应取试管A中的少量溶液,向其中加水,溶液变为蓝色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8分15.(14分)一百多年前,门捷列夫制得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部分元素所在的同期和族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第ⅠA族 第ⅡA族 第ⅢA族 第ⅣA族 第ⅤA族 第ⅥA族 第ⅦA族 0族第一周期 ①第二周期 ② ③ ④第三周期 ⑤ ⑥ ⑦ ⑧ ⑨ ⑩(1)⑤的过氧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__。(2)④⑤⑨⑩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3)③⑨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4)由于氟单质过于活泼,所以很难设计出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其氧化性的强弱。试列举事实说明氟的非金属性比氯的强:___________________(任填一种即可)。(5)科学家实现了铷原子超流气体的超流态与绝缘态的可逆转换,该成果在量子计算机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已知铷是37号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85。ⅰ.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ⅱ.下列关于铷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填标号)。a.与水反应比钠更剧烈b.在空气中易吸收水和二氧化碳c.与水能剧烈反应并释放出d.单质具有很强的氧化性e.RbOH的碱性比NaOH的弱(6)⑨⑩两元素可按原子个数比为1:1组成化合物X,化合物X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则X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16.(14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受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的启发,在实验室进行蔗糖(化学式:)标准燃烧热的测定。经查阅资料,实验室测定有机物的标准燃烧热常用弹式量热计(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原理:间接法测定水吸收的热量即为物质燃烧释放的热量(忽略装置吸热)。实验步骤:①用分析天平称取蔗糖样品0.7440 g制成压片,残留样品质量为0.0600 g;②将压片放入样品盘,密封氧弹;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向量热计中注入3 kg ,记录初始温度;⑤用电火花引发燃烧反应并立即打开搅拌器;⑥记录终了温度,重复实验三次。回答下列问题:(1)小孔M中插入的仪器是____________。(2)制作氧弹最适宜选择的材料是钢,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3)蔗糖压片太松,样品容易脱落,太紧容易造成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4)第③步实验操作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5)步骤⑥中记录的“终了温度”是变化过程中温度的________(填“最高值”或“稳定值”)。(6)“弹式量热计”若无绝热外套,测得的标准燃烧热数值比实际数值_______(填“大”或“小”)。(7)小组同学三次实验测得的量热计中水温的变化如表(水的比热容)所示。实验编号 初始温度/℃ 终了温度/℃① 24.51 25.39② 24.73 28.08③ 24.62 25.46根据所测数据写出蔗糖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数值小数点后保留一位)。17.(16分)(相对分子质量为168.5)微溶于水、不潮解、相对稳定,是一种无机抗菌剂。以菱镁矿(主要成分为,还含有少量、CaO、)为主要原料,制备的工业流程如图所示。已知:①该工艺条件下,有关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pH如表:金属氢氧化物开始沉淀的pH 2.3 3.5 9.5完全沉淀的pH 3.2 4.6 11.1②。请回答下列问题:(1)所属物质类别为__________(填“酸式盐”“碱式盐”或“正盐”),该物质在稀硫酸中具有杀菌、漂白作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解释)。(2)滤渣①的成分为______________。(3)“氧化”时,不能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4)“调pH”时,加入物质X将该溶液的pH范围应调节为_______~9.5,最适宜使用的X是________(填序号)。A.CuO B.MgO C.(5)“沉镁”后,得到的产品还需洗涤,证明产品已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某工厂用8.40 kg菱镁矿(的质量分数为80%)制备,最终得到产品3.37 kg,产率为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8.(14分)氮氧化物的污染一直是全球性问题,按要求回答问题。Ⅰ.下图中的甲、乙、丙三种装置均可作为验证铜和浓硝酸反应的装置。(1)甲、乙、丙三个装置中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2)和甲装置相比,乙装置的优点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了进一步验证和水的反应,某学生设计了丙装置。实验时先关闭活塞________,再打开活塞________,才能使气体充满试管②;当气体充满试管②后,将铜丝提起与溶液脱离。欲使烧杯中的水进入试管②,应该_______________。Ⅱ.NSR技术是一种新颖的尾气治理技术,也称储存还原法。的储存和还原在不同时段交替进行,如图丁所示。(4)通过BaO和的相互转化实现的储存和还原,储存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5)用模拟尾气中还原性气体研究了的催化还原过程,该过程分两步进行,图戊表示该过程相关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第一步反应消耗的与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_。(6)还原过程中,有时会产生笑气(),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发现笑气的产生与NO有关。在有氧条件下,与以一定比例反应时,得到的笑气几乎都是,另外还有生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及解析1.答案:A解析:实验室中将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几滴氯化铁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制得胶体。实验过程中可能发生液体飞溅,为防止液体灼伤眼睛,需佩戴护目镜,故选A。2.答案:A解析:A项,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正确;B项,燃烧热为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时放出的热量,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错误;C项,反应热的大小即反应物所具有的能量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的差,错误;D项,时,反应为放热反应,错误。3.答案:B解析:溶液无色透明且呈强酸性(含大量),则其中不能大量存在有色离子,离子之间不能反应。选项分析如下:选项 分析 结论A 在水溶液中呈浅绿色 不符合题意B 均无色,且互相不反应,能大量共存 符合题意C 与能发生反应,二者不能大量共存 不符合题意D 在水溶液中呈紫色 不符合题意4.答案:B解析:5.答案:D解析:由盖斯定律、图示信息知:,A错误;由盖斯定律知,将转变为后再与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将直接与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获得相同的能量,B错误;1 mol碳不完全燃烧所释放的能量小于393.5 kJ,C错误;与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是放热反应,氧气的键能和碳的键能之和小于二氧化碳的键能,则断裂中共价键吸收的能量比形成中共价键放出的能量少,D正确。6.答案:B解析:A(√),由题给信息可知,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后,由于的溶解度较小,形成沉淀析出,因此该工艺利用了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差异;B(×),相同条件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比的大得多,反应①中应先通,使溶液呈碱性,有利于的吸收;C(√),反应①中消耗反应②中又生成;D(√),由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母液的主要成分是,是一种氮肥,可用于化肥工业。7.答案:A解析:A(√),由题意知,84消毒液(有效成分是NaClO)与洁厕剂(含盐酸)可反应产生氯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氯气溶于水会生成HCl和HClO,HClO具有漂白性,可使红色鲜花褪色,HClO的漂白性不具有可逆性,故鲜花不会恢复红色;C(×),湿润淀粉-KI试纸变蓝,说明有碘单质生成,即被氧化为碘单质,故氧化性:;D(×),微溶于水,澄清石灰水中的含量较少,不能用澄清石灰水吸收氯气,可用蘸有NaOH溶液的棉花团吸收氯气,防止氯气外逸。8.答案:C解析:A(√)纵向分析看元素化合价:浓硫酸与Cu共热反应生成,S元素价态由+6→+4。B(√)纵向分析看元素化合价:可以将氧化为,S元素价态由+4→+6。C(×)无论氧气是否足量,硫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只能生成。D(√)纵向分析看元素化合价:和混合后反应生成S和,S元素价态由-2→0←+4。9.答案:C解析:A(√)与Mg的性质具有相似性,根据Mg与反应产生MgO,与反应产生可知,Li在空气中燃烧生成、。B(√)B与Si的性质具有相似性,根据是弱酸可知,硼酸应该是弱酸。C(×)铝是第ⅢA族元素,最高正价为+3,形成的氧化物为;Be是第ⅡA族元素,最高正价为+2,形成的氧化物为BeO。D(√)Be与Al的性质具有相似性,由是两性氢氧化物可推知是两性氢氧化物。10.答案:C解析:C(×)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硫酸酸化的和淀粉的混合溶液,溶液变蓝,所加溶液中也可能有其他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将还原为碘单质。D(√)碘酒具有杀菌的作用,能够使细菌蛋白质变性、死亡,故碘酒可用于伤口消毒,碘单质的氧化性比较强,容易得到电子而变成碘离子,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的碘单质。11.答案:B解析:A(√)M和N分子式相同,均为,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B(×)一找饱和碳 二去其两键,有H先去H 三数数定数目最多有14个碳原子共平面C(√)判等效 一溴代物数目3D(√)根据定一移一法进行判断,萘分子中有两条对称轴,则其一溴代物只有两种。当一个溴原子在a位上时,另一个溴原子的位置有7种();当一个溴原子在b位上时,另一个溴原子的位置有3种(),故萘的二溴代物共有10种。12.答案:C解析:由电子的移动方向可知,左侧电极是负极,故a处通入的气体是,右侧电极是正极,故b处通入的气体是,A、D错误;氢燃料电池的总反应为,则电池每消耗,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B错误;右侧电极是正极,在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正确。13.答案:B14.答案:C15.答案:(1)(1分);离子键、共价键(2分)(2)(2分)(3)(1分)(4)HF的稳定性比HCl的强(合理即可)(2分)(5)ⅰ.第五周期第ⅠA族(2分);ⅱ.de(2分)(6)(2分)解析:第ⅠA族 第ⅡA族 第ⅢA族 第ⅣA族 第ⅤA族 第ⅥA族 第ⅦA族 0族第一周期 ①H第二周期 ②N ③O ④F第三周期 ⑤Na ⑥Mg ⑦Al ⑧P ⑨S ⑩Cl(1)⑤为Na,其过氧化物为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N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NaOH,NaOH中有离子键和共价键。(2)④⑤⑨⑩的简单离子分别为,离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小,半径越大,则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3)③为O,⑨为S,“氢化稳定最高酸,氧化非金右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O>S,则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4)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越稳定,HF的稳定性比HC的强,说明F的非金属性比Cl的强。(5)ⅰ.铷是37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五周期第ⅠA族。ⅱ.a(√)铷、钠属于同主族,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增强,因此铷与水反应比钠更剧烈。b(√)的化学性质与相似,它们都属于碱性氧化物,均能与反应。c(√)的化学性质与相似,能与反应生成,则也能与水剧烈反应并释放出。d(×)e(×)“置换剧烈最高碱,还原金属左下强”,,Rb的金属性强于Na,因此Rb单质具有很强的还原性,RbOH的碱性比NaOH强。(6)S参与成键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需要共用2对电子,Cl参与成键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需要共用1对电子,则X的电子式为。16.答案:(1)搅拌器(2分)(2)钢的导热性好,能使物质燃烧产生的热量及时传递给水(2分)(3)样品燃烧不充分,实验结果不准确(2分)(4)向氧弹中充入过量氧气(2分)(5)最高值(2分)(6)大(2分)(7)(2分)解析:(1)实验中需要用搅拌器搅拌,使水升温均匀,故小孔M中插入的仪器是搅拌器。(2)钢的导热性好,能使物质燃烧产生的热量及时传递给水。(3)样品压片太紧会导致样品燃烧不充分,实验结果不准确。(4)在点燃之前应向氧弹中充入过量氧气,保证蔗糖完全燃烧,故第③步实验操作为向氧弹中充入过量氧气。(5)蔗糖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最多,故步骤⑥中记录的“终了温度”是变化过程中温度的最高值。(6)“弹式量热计”若无绝热外套,燃烧产生的热量会散失,记录的“终了温度”偏低,因标准燃烧热小于0,则测得的标准燃烧热比实际偏大。(7)根据题表知,三次实验反应前后水的温差分别为0.88 ℃、3.35 ℃、0.84 ℃,第二次实验误差较大舍去,则温差平均值为0.86 ℃,则,n(蔗糖),则,故表示蔗糖标准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17.答案:(1)碱式盐(1分);(2分)(2)(2分)(3)受热易分解(2分);(2分)(4)4.6(2分);B(1分)(5)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先加入足量稀盐酸,再加入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沉淀已洗涤干净。(2分)(6)(2分)解析:(1)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因此所属物质类别为碱式盐;在酸性溶液中可生成次氯酸,离子方程式为,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漂白性,可以杀菌、漂白。(2)根据思路导引可知,滤渣①的成分为和。(3)由于在较高温度下易分解,所以步骤②不能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反应中将氧化为,离子方程式为。(4)根据思路导引可知,“调”时,需要将转化为沉淀,而不能沉淀,根据题表可知,溶液的应调节为,由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所以最适宜使用的X是。(5)由于滤液中主要含有硫酸钠,晶体上主要残留硫酸钠杂质,所以若要证明产品已洗涤干净,只需证明洗涤液中不含有,检验方法: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先加入足量稀盐酸,再加入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沉淀已洗涤干净。(6)菱镁矿中含有镁元素的质量为,根据镁元素守恒,理论上可得到的质量为,则产率为。18.答案:(1)(1分)(2)①可以通过上下移动铜丝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1分);②可吸收气体,防止污染环境(1分)(3)c;a、b(2分);先关闭b,再关闭a,然后打开c,用手捂住试管(2分);②一段时间后松开(1分)(4)BaO(2分)(5)8:1(2分)(6)(2分)解析:装置甲中,铜片与浓硝酸在敞口试管内发生反应,生成的直接扩散到大气中;装置乙中,铜丝可以上下移动,向上移动铜丝至与浓硝酸脱离,反应停止,向下移动铜丝至铜丝与浓硝酸接触,反应发生,生成的用NaOH溶液吸收,可以防止污染环境;装置丙中,生成的收集在试管内,可以探究在水中的溶解性。(1)甲、乙、丙三个装置中,都发生的反应为Cu与浓硝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由分析可知,和甲装置相比,乙装置的优点是①可以通过上下移动铜丝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②可吸收气体,防止污染环境。(3)实验时,若让气体进入试管,需将试管内的空气排出,所以先关闭活塞c,再打开活塞a、b,才能使气体充满试管②;当气体充满试管②后,将铜丝提起与溶液脱离。欲使烧杯中的水进入试管②,需让试管②内的压强减小,所以应该先关闭b,再关闭a,然后打开c,用手捂住试管②,试管②中气体受热膨胀进入烧杯中,松开手后,试管②中气压减小,烧杯中水进入试管②。(4)由图丁可知,NO和O2反应生成,BaO与、反应生成,则储存的物质是BaO。(5)第一步反应为,则消耗的与的物质的量之比是8:1。(6)在有氧条件下,与以一定比例反应时,得到的笑气几乎都是,根据N元素守恒可知,与以1:1的比例发生反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