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课标要求】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商路的开辟;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重点难点】重点:把握近代以来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概况,理解近代以来世界不同时期的贸易特点。难点:分析全球贸易发展的原因;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对文化交流国际化的推动作用【必备知识】知识点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1.15世纪前:主要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受生产力水平、经济形态、技术条件、地理因素、政治因素等的影响)2.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扩张 世界市场逐步形成(1)表现:①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大大增加;②贸易的扩大促进了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2)影响:西欧列强在美洲、非洲、亚洲等地的殖民扩张,客观上推动了洲与洲之间的贸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3.工业革命后:形成全新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1)原因:工业革命,技术革新,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殖民扩张,亚非拉美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交通工具革新;资本主义制度的逐步确立;自由主义发展(2)表现①形成了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②类型丰富的工业产品,通过更快速的交通工具输送到世界各地。(3)影响:世界贸易额剧增。4.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贸易的发展受到影响(战争;经济危机;贸易保护主义)。5.二战后的世界贸易:突飞猛进。(1)背景①因冷战的发生,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受到极大影响(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苏联与东欧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造成两个对立的经济贸易体系,客观上推动了区域内的贸易联系)②战后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以及各国围绕贸易、关税的谈判,仍推动着世界贸易的发展③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冷战的结束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世界贸易突飞猛进④第三次科技革命;国际协调机制的建立与发展;国家宏观调控;国际局势的逐渐缓和;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跨国公司的发展等(2)表现①从1950年到2000年,全世界的贸易出口总值增长约100倍。(概括:世界贸易总额大幅度增长)②生产的国际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一些产品往往由众多国家的公司合作完成。(概括:国际分工与合作纵深发展)【知识拓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贸易的主要特点。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全球贸易体系化;发达国家主导;国际规则制度不断完善且作用日益明显;信息化趋势加强;以市场为基础,合作与竞争并存;跨国公司对全球贸易的主导作用增强。◆思考点:推动全球贸易网络形成的原因①新航路开辟;②殖民扩张与掠夺;③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⑤国际贸易协调机制的建立。◆“学思之窗”: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的经营情况体现了跨国公司的什么特征?提示:⑴跨国公司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非常重要。⑵跨国公司占各国GDP的比重总体呈增加趋势。(3)跨国公司经营规模大,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在世界经济中主导地位越来越突出【知识拓展】全面认识近代全球贸易网的形成(1)积极影响:①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②进一步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③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促进了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的国际化。④摧毁了亚非拉地区传统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刺激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或地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近代化进程。(2)消极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在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和掠夺的过程中形成的,亚非拉国家遭受了剥削,逐渐变成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南北差距拉大。全球贸易中利益失衡,形成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知识点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1.原因:国际贸易的开展,买卖双方的接触,商品对文化习俗的传播。2.关系:随着商品的流动,各国文化也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同时在相互借鉴中向前发展。3.表现(1)饮茶文化地位 ①中国先民的伟大发现,历史悠久;②蕴含了东方哲学和东方美学; ③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外传过程 最初,主要在中国周边传播16世纪以后,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表现 俄国 上流社会把中国的茶具作为最珍贵的室内摆设,中俄之间形成了“万里茶道”英国 用中国茶和中国的茶具招待客人成为主人炫耀的方式,形成了“下午茶”荷兰 许多富裕家庭都设有专门的“茶室”日本 根据自身的风俗习惯创造出新的茶文化,形成了“日本茶道”(2)服饰国际化①17世纪末,法国传教士穿着中国服装参加舞会。②18世纪,法国的服装设计融入中国的面料、款式和龙凤花草纹样等。③20世纪初,法国设计师设计的中国大袍式系列女装(“孔子”),采用了东方女装宽松的样式,奠定了20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④民国早期设计的中山装兼具中西服装的特点,同时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3)钟表传入中国钟表诞生于欧洲,大约在16世纪中期经由澳门传入中国内地。到18世纪,中国进口钟表的数量已经很多。(4)其他:进入20世纪,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电影、音乐、电视节目等各国文化产品也广销世界各地。【自主探究1】 1658年,伦敦《政治快报》上刊登了一则茶叶广告,称饮茶可以改善体质,这是英国最早的关于茶的记载。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786年,一名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样,一天喝两次茶。因为廉价而且能够迅速补充能量,茶叶特别受工人阶层的欢迎。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200倍。1851年,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叶在印度和锡兰被大面积种植,欧洲红茶市场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英]艾伦·麦克法兰、艾丽斯·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9世纪英国盛行喝茶的原因。并指出饮茶在世界传播的积极意义。【自主探究2】 中山装是是以孙中山先生为名的一种服装。其参照了日本学生装,又融入了中国服饰文化传统,并根据中国人的体型、气质、穿衣习惯改进。中山装将西服的敞领改为关闭式立翻领,5个门襟扣从领脚处开始成直线向下,硬领处又装以风纪扣,将领子严严实实地关上,符合中国人内向、持重的性格特征。它将西服的3个没有实用价值的暗袋改为4个明袋,成双成对、左石对称的均衡感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左上装留有插笔口,下面的两个明袋可以放笔记本等学习和生活用品。这些设计不仅美观,更主要的是实用,是中国服饰文化中“利身便事”的服饰审美观的休现。门襟五粒纽扣代表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 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统一大义口袋为倒笔架形,寓意是以文治国衣领为翻领封闭式,寓意是“三省吾身”,严谨治国根据材料分析中山装的设计有什么特点 结合所学分析中山装产生的社会背景 【自主探究3】 自鸣钟、时辰表皆来自西洋。钟能按时自鸣,表则有针随晷刻指十二时,皆绝技也……西洋远在十万里之外,乃其法更胜。可知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固不仅羲、轩、巢、燧已也。——[清]赵翼《檐曝杂记》思 考:这段材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文化观念 【自主探究4】 (2021 福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彩瓷-般分为釉上彩和釉下彩两大类。明代最著名的彩瓷属于釉下彩,清代出现了粉彩珐琅彩。等新型的釉上彩彩瓷。珐琅器制作技术约在元代从西亚传入,明清时期的珐琅器在制作过程中吸收了中国青铜器、瓷器工艺的一些制作特点,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工艺品。清代出现了画珐琅、錾胎珐琅等新型产品,不少还绘有西方神话故事。到了18世纪,通过日益频繁的中外贸易,中国商品尤其是工艺品被不断输往欧洲。——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材料二 17-18世纪,以中国商品为代表的亚洲奢侈品涌入欧洲,很多欧洲贵族和富裕家庭以使用中国产品和效仿中国生活习俗为时尚。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英国的制造商和工匠们积极寻求仿制东方奢侈品的方法,他们对来自亚洲的商品进行研究,吸收其特点并加以改造,进而制造出了全新的、为市场所追捧的、具有英国风格的产品,白棉布印花工、制陶工和油漆匠是其中最具活力的创新群体。这类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以至于新消费品已然成为不列颠的代名词。从18世纪后半期开始,一股“盎格鲁热”出现了,这是一波针对英国新式商品的热潮。——摘编自【英】马克辛.伯格《奢侈与逸乐:18世纪英国的物质世界》等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珐琅彩瓷生产的特点。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后半期英国“新式商品”的形成过程,并分析盎格鲁热”的影响。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世界近代史上东西方文明交往的现象,谈谈你的认知。【自主探究1】背景原因:茶是一种优良的饮品,符合大众需求;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人阶级的需求;英国的殖民掠夺;制茶技艺的传播积极意义:①改善各国饮食结构,丰富了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②推动世界经济发展。③丰富人类文化礼仪。④带动了文明的交流与传播。【自主探究2】特点:中西合璧,兼具中西服装特色,政治色彩浓厚。背景:辛亥革命为中国服饰变革创造了条件;近代以来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西学东渐思潮的影响。【自主探究3】承认西洋文化的优秀成果,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比较早地表达了各国之间文化交流的理念。【自主探究4】⑴注重技术的传承与创新;产品风格与品种丰富多样;适应海外市场需求。⑵ 过程:从仿制、改造以中国奢侈品为代表的亚洲商品到实现创新,制造出英国的新式商品。影响:带动了英国的产业技术创新,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世界市场(世界体系)的形成;客观上助推了英国的殖民扩张。⑶文明交流是相互作用的过程,东西方文明都对彼此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文明交往应该在平等基础上互动互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