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3课时 基础+能力试题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3课时 基础+能力试题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3课时 基础+能力试题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基础题
一、选择题
1.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实验1中蜡烛火焰逐渐熄灭 B.实验2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
C.实验3外焰部分的火柴杆最先变黑 D.实验4烧杯的内壁有水雾生成
2.小明利用蜡烛进行实验,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小
B.蜡烛燃烧火焰分为三层
C.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分先变黑
D.蜡烛熄灭后产生一缕白烟,其成分为水蒸气
3.下列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描述错误的是
A.蜡烛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但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某些物理变化
C.蜡烛吹灭时产生的白烟,是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石蜡小颗粒
D.蜡烛燃烧时冒出的黑烟,是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了炭黑小颗粒
4.用小刀切少量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据此不能判断出
A.石蜡密度比水小 B.石蜡可以点燃
C.石蜡硬度较小 D.石蜡不易溶于水
5.实验小组用小刀切取一段蜡烛,用下图装置探究蜡烛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能用小刀切取蜡烛,说明蜡烛硬度较小
B.注射器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CO2
C.玻璃导管口处的白烟能被点燃,说明白烟有可燃性
D.蜡烛的熔化和燃烧都是化学变化
6.某化学学习小组利用如图两个实验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一中可观察到注射器内壁出现白膜
B.实验一可得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实验二所得曲线中b代表密闭容器中氧气的浓度变化
D.实验二结束后可观察到反应容器内壁有少量水珠
7.某化学兴趣小组将一根燃烧的蜡烛放入密闭的装置内,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根据蜡烛燃烧,分析密闭装置内各物质的数据变化,其中一定不正确的是
A. B.
C. D.
8.蜡烛(足量)在如图甲的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B.蜡烛熄灭时并没有消耗装置内所有的氧气
C.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
D.蜡烛燃烧过程中只发生了化学变化
9.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在空气中点燃木炭,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B.将燃着的小木条插入呼出气体的样品中,木条燃烧更旺
C.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
D.将火柴梗迅速平放入蜡烛火焰中,约1s后取出,与内焰接触部分炭化最严重
10.某同学研究蜡烛在与,的混合气体中燃烧.氧气体积分数和燃烧时间的关系,图为实验装置及所测数据。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蜡烛燃烧时间与体积分数有关
B.浓度对蜡烛燃烧没有影响
C.在不同的体积分数下,蜡烛均能发生燃烧
D.蜡烛熄灭时集气瓶中不可能存在
11.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受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蜡烛的化学史》的启发,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探究蜡烛的物理性质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由此得出石蜡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写一点)。
实验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2)如图,取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干燥烧杯内壁 ,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若将该烧杯用内壁涂有 (填物质名称)的烧杯代替,通过观察烧杯内壁液体变浑浊,可得出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实验三:探究蜡烛刚熄灭时,冒出白烟的成分
(3)如图,小明同学认为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于是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小木条去引燃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观察到 ,说明白烟是 。
能力题
12.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探究石蜡的物理性质,小明用小刀从蜡烛上切一小块石蜡投入水中,观察到石蜡浮在水面上,由此可得出石蜡的两条物理性质 、 。
(2)为探究影响蜡烛燃烧时间长短的因素,兴趣小组进行如图实验,步骤如下:
①测量A、B、C三个烧杯的容积。
②将A烧杯倒扣在点燃的蜡烛上方,立即用橡皮泥密封住烧杯尖嘴口。
③记录蜡烛燃烧的时间。④换用B、C烧杯重复步骤②和③,实验结果如下表。将表格补充完整。
组别 烧杯容积/毫升 蜡烛燃烧的时间/秒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时间
A 240 16 18 14 16
B 460 27 28 40
C 1020 68 73 69 70
a.本实验研究的问题是蜡烛燃烧时间长短是否受 影响。
b.本实验中测量烧杯容积大小的操作是 。
13.学习小组对蜡烛开展了系列实践活动。
(1)诗文释义:“何当共剪西窗烛”中的剪烛是因为蜡烛燃烧久了烛芯露出过长,易分叉、炭化,影响烛芯传输石蜡的速率,且燃烧时易冒黑烟,需要适时修剪烛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烛芯过长,石蜡燃烧更完全
b.修剪烛芯,可使烛光更明亮
(2)隔空点火:吹灭蜡烛的瞬间可以观察到一缕白烟轻轻升起,点燃白烟,烛火复燃。白烟在烛火复燃中所起的作用是 。
(3)家庭实验:如图所示用玻璃杯迅速罩住燃着的蜡烛,并使杯口始终浸没和水中,最终杯中液面高于碗中液面,原因是 (答一条)。
三、填空与简答
14.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如下探究。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填“大”或“小”)。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1)。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填标号)处最先炭化(变黑)。结论:蜡烛火焰的 层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的石灰水变 。
结论:石蜡燃烧后的生成物有水和二氧化碳。
(4)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如图2),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_______。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1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燃烧的实验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回答下面的问题。
(1)如图①所示,小华同学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到 ,为了验证蜡烛燃烧的另一种生成物,接下来的操作是 。
(2)如图②所示,小丽同学做了“母子火焰”的趣味实验。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子火焰中被点燃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B.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
C.导管的一段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A B D B C B C A
1.B
【详解】A、随着蜡烛的燃烧,烧杯内氧气逐渐减少,且二氧化碳逐渐增多,所以蜡烛火焰会逐渐熄灭,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于不能和空气充分接触,蜡烛将发生不完全燃烧,白瓷板将变黑,故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火焰由三部分组成;内焰、焰心、外焰,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加热时要用外焰,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实验4烧杯的内壁有水雾生成,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D
【详解】A、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小,A正确。
B、蜡烛燃烧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B正确。
C、酒精灯火焰,外焰温度高,故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分先变黑,C正确。
D、蜡烛熄灭后产生一缕白烟,其成分为石蜡蒸汽,D错误。
故选:D。
3.A
【详解】A、蜡烛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选项错误;
B、蜡烛燃烧过程中的蜡烛熔化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而蜡烛燃烧则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C、蜡烛吹灭时产生的白烟,是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石蜡小颗粒 ,选项正确;
D、蜡烛燃烧时冒出的黑烟,是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了炭黑小颗粒,选项正确。
故选A。
4.B
【详解】A、用小刀切少量石蜡放在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密度比水小,故A推测正确;
B、用小刀切少量石蜡放在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不能说明石蜡可以点燃,故B推测不正确;
C、能用小刀切石蜡,说明石蜡硬度较小,故C推测正确;
D、用小刀切少量石蜡放在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不易溶于水,故D推测正确;
故选:B。
5.D
【详解】A、用小刀能切下蜡烛,说明蜡烛硬度较小,该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选项说法正确;
C、白烟能被点燃,说明白烟有可燃性,该选项说法正确;
D、蜡烛熔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6.B
【详解】A、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可观察到注射器内壁出现白膜,该选项说法正确;
B、石灰水变浑浊,只能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但不能证明蜡烛燃烧生成水,该选项说法错误;
C、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由图可知,曲线b慢慢减小,则代表氧气的浓度变化,该选项说法正确;
D、蜡烛燃烧生成水,则可观察到反应容器内壁有少量水珠,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7.C
【详解】A、 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过程中蜡烛质量减小,熄灭后蜡烛质量不再变化,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B、蜡烛燃烧消耗氧气,氧气质量逐渐减小,当氧气浓度低到一定程度蜡烛将会熄灭,氧气不会完全耗尽,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C、蜡烛燃烧过程中不消耗氮气也不生成氮气,氮气的质量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 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反应前二氧化碳质量不能是0,反应过程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质量逐渐增多,蜡烛熄灭后二氧化碳质量不再变化,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C。
8.B
【详解】A、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蜡烛熄灭后瓶内不是只剩二氧化碳气体,还有氧气等,故A错误;
B、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即蜡烛熄灭时并没有消耗装置内所有的氧气,故B正确;
C、反应前氧气的体积分数是19.56%,说明蜡烛燃烧前装置内不只有氧气,故C错误;
D、蜡烛受热熔化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9.C
【详解】A. 在空气中点燃木炭,木炭出现红热现象,故错误;
B. 呼出气体的样品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少,将燃着的小木条插入呼出气体的样品中,木条熄灭,故错误;
C. 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正确;
D. 将火柴梗迅速平放入蜡烛火焰中,约1s后取出,与外焰接触部分炭化最严重,故原说法错误。
故选C。
10.A
【详解】A、从图可知,氧气体积分数达到一定程度后,氧气体积分数越大,燃烧时间越长,正确;
B、从图中无法看出二氧化碳浓度对蜡烛燃烧是否有影响,错误。
C、从图可知,开始氧气体积分数较低时蜡烛没有燃烧。错误;
D、从图可知,开始氧气体积分数较低时蜡烛没有燃烧,则蜡烛在氧气浓度低于一定浓度时会熄灭,蜡烛熄灭时集气瓶中有氧气,错误;
故选A。
11.(1)质软或密度比水小
(2) 有水雾 澄清石灰水
(3) 蜡烛复燃 石蜡固体小颗粒
【详解】(1)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由此得出石蜡的物理性质是质软;把它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由此得出石蜡的物理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小。
(2)取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干燥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将该烧杯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代替,通过观察烧杯内壁液体变浑浊,可得出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3)石蜡具有可燃性,故用燃着的小木条去引燃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观察到蜡烛复燃,说明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12.(1) 硬度小 密度比水小
(2) 31.7 氧气含量 将烧杯装满水,可用量筒测出水的体积,即为烧杯的容积
【详解】(1)用小刀从蜡烛上切一小块石蜡投入水中,观察到石蜡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硬度小、密度比水小;
(2)B烧杯中蜡烛燃烧的平均时间为:;
a.实验中取A、B、C三个不同大小的烧杯,点燃等粗等长的蜡烛,大小不同的烧杯中氧气含量不同,根据实验数据,烧杯越大,蜡烛燃烧时间越长,故本实验研究的问题是蜡烛燃烧时间长短是否受氧气含量影响;
b.本实验中测量烧杯容积大小的操作是将烧杯装满水,可用量筒测出水的体积,即为烧杯的容积。
13.(1)b
(2)白烟燃烧会放热,从而点燃烛芯
(3)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溶于水,使玻璃杯内压强减小
【详解】(1)a、烛芯过长,不利于石蜡充分燃烧,故说法不正确;
b、修剪烛芯,可使石蜡充分燃烧,烛光更明亮,故说法正确;
故选b;
(2)白烟为石蜡固体小颗粒,具有可燃性,石蜡燃烧会放热,从而点燃烛芯;
(3)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溶于水,使玻璃杯内压强减小,从而使杯中液面高于碗中液面。
14.(1)小
(2) a 外焰
(3)浑浊
(4)D
【详解】(1)蜡烛浮在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1)。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a处最先炭化(变黑),结论是蜡烛火焰的外焰层温度最高。
(3)实验结论是石蜡燃烧后的生成物有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会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烟是固态物质,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都是气体且没有可燃性,可知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故选:D。
15.(1)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2)B
【详解】(1)图②所示实验中,小红同学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是因为蜡烛燃烧生成的水蒸气遇冷液化的原因;
蜡烛燃烧除生成水外,还有二氧化碳生成,为了验证二氧化碳气体,接下来的操作是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2) A. “子火焰”处被点燃的物质是气态石蜡,此选项错误;
B. 欲使该实验成功,选用的导管不宜过长,否则石蜡蒸气遇冷会凝固为固体,影响实验效果,此选项正确;
C. 导管要插入母火焰的外焰部位,因为该处氧气充足,此选项错误;
故选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