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将进酒(作者 李白)高中语文课件《将进酒》全文《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生于西域碎叶,幼迁蜀中。早年漫游天下,仗剑任侠,求仙访道。天宝初年应诏入京,供奉翰林,然狂放不羁,遭权贵谗毁,不久赐金放还。安史之乱中曾入永王李璘幕府,受累获罪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卒于当涂。成就:诗歌巅峰: 其诗想象瑰丽雄奇,语言清新俊逸,风格豪放飘逸,将中国古典诗歌的浪漫主义推至高峰。体裁开拓: 尤擅乐府歌行与七言绝句,打破固有格式束缚,如《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等,气势磅礴,情感奔放。精神象征: 其作品充满对自由、理想的追求,对权贵的傲视,对自然的礼赞(如《望庐山瀑布》、《梦游天姥吟留别》),展现了盛唐气象与独立人格,成为中华文化中追求自由与豪情的永恒象征。深远影响: “诗仙”美誉千古流传,其诗作是中华文化瑰宝,深刻影响后世文学,并成为世界文学重要遗产。李白以其不朽诗篇和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确立了在中国文学史上无可替代的崇高地位。现存诗作千余首,有《李太白集》传世。李白生平关键事件脉络一、少年与早期漫游(701-724年)701年(武则天长安元年):出生。生于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居蜀中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718年(开元六年,17岁):隐居大匡山读书。在戴天山修道读书,习剑术、纵横术,奠定文武兼修基础。724年(开元十二年,24岁):辞亲远游。离蜀沿长江东下,作《峨眉山月歌》,开启一生漫游生涯。二、壮游干谒与诗名初显(725-741年)726年(开元十四年,26岁):扬州散金三十万。游历金陵、扬州,广交豪杰,接济落魄文人,次年作《静夜思》。735年(开元二十三年,35岁):献赋玄宗未果。向唐玄宗进献《明堂赋》《大猎赋》,未获重用,继续漫游河南、山西。742年(天宝元年,42岁):奉诏入京。因玉真公主举荐,被玄宗召为翰林供奉,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三、长安辉煌与政治失意(742-745年)743年(天宝二年,43岁):御前赋诗醉草番书。为杨贵妃作《清平调》三首,传“力士脱靴,贵妃捧砚”轶事,遭权贵排挤。744年(天宝三载,44岁):赐金放还。被玄宗疏远,“赐金放还”,离开长安,与杜甫、高适同游梁宋,结下诗坛佳话。李白生平关键事件脉络四、再度漂泊与安史之乱(745-761年)752年(天宝十一载,52岁):北游幽燕。深入安禄山势力范围,察觉叛乱阴谋,作《远别离》预警危机。755年(天宝十四载,55岁):安史之乱爆发。避乱南下,隐居庐山屏风叠,作《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757年(至德二年,57岁):入永王幕府获罪。应永王李璘之邀入幕,作《永王东巡歌》。永王兵败后,李白以“附逆”罪入浔阳狱。759年(乾元二年,59岁):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流放途中行至白帝城遇赦,狂喜作《早发白帝城》,返江夏、洞庭。五、暮年漂泊与逝世(761-762年)761年(上元二年,61岁):投奔族叔李阳冰。贫病交加,投奔当涂县令李阳冰,作《献从叔当涂宰阳冰》托付诗稿。762年(宝应元年,62岁):病逝当涂。病逝于当涂,临终作《临终歌》,葬龙山。后迁葬今当涂青山。李白15个关键事件节点总表时间 年龄 事件 意义与影响701 出生 生于碎叶,迁居蜀中 身世传奇,奠定文化根基718 17岁 大匡山隐居读书 文武兼修之始724 24岁 出蜀漫游 人生转折,诗名初显726 26岁 扬州散金三十万 豪侠性格与诗风形成735 35岁 献赋玄宗未果 首次政治挫折742 42岁 奉诏入京任翰林供奉 人生巅峰,接近权力中心743 43岁 醉草番书,作《清平调》 才名鼎盛,埋下政治危机744 44岁 赐金放还,遇杜甫 政治失意,诗坛双星交辉752 52岁 北游幽燕察安禄山之变 政治敏感却无力回天755 55岁 安史之乱爆发,避居庐山 乱世漂泊之始757 57岁 入永王幕府获罪 政治生涯最大危机759 59岁 流放夜郎中途遇赦 绝处逢生,创作高峰761 61岁 投奔族叔李阳冰 暮年托付毕生诗作762 62岁 病逝当涂 传奇人生落幕《将进酒》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将进酒》,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即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却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借酒销愁。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全文研读《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题目:将进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经·氓》将:Qiang,请、愿全文研读感受李白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起兴手法:由黄河水东流,引发对人生的感慨。由黄河水的东流来比喻时间的流逝,以引发自己对人短暂的慨叹。比喻手法: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时光流逝;将白发比作雪,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夸张:空间:“天上来”,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时间: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事,把本来短暂的事说得更短暂,悲叹人生短促。呼告手法:“君不见”,增强感彩。“悲”全文研读感受李白之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借代手法:用金樽指代酒夸张手法:“三百杯”夸张地写出朋友相聚时的纵情豪爽。“乐”全文研读感受李白之“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句中你认为哪两个字用的好?表达了什么情感?“乐”“必”和“还”用得好。“必”是“一定”的意思,语气肯定。较为强烈,表明诗人渴求建功立业的强大自信。“还”是“还能够”的意思,表现了诗人一掷千金的豪爽,并表达了高度的自信,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 。全文研读感受李白之如何理解作者的“乐”?“乐”诗人情感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诗人认为人生短暂,既然此处失意,就应另外去寻找寄托,朋友相聚,正好开怀畅饮及时行乐。同时,诗人旷达豪放,乐观自信,肯定人生,肯定自我,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态度。另一方面,从“且”可见这“为乐”是刻意追求、营造的乐的氛围,内心是充满着愁绪。这种行为是一种自我安慰,是“愁”的发泄。全文研读感受李白之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狂放”作者在这里连续用了四个“三字句”:与前文的长句形成鲜明对比,诗歌的节奏不单调,富于变化。加快了诗歌的节奏,旋律的加快实际上就反映出作者情感的变化,心情是非常激动地,他的情感由原来的欢乐变得狂放起来。全文研读感受李白之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愤”朝廷奸佞当道,权贵掌权、结党营私。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蔑视权贵逃避现实全文研读感受李白之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愤”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曹植《名都篇》倾慕、叹惋曹植,愤自己怀才不遇!李白想到了“古来圣贤”,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诗人说他们“寂寞”,不是否定他们,而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平。尤其是曹植——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借曹植说自己怀才不遇(自比)。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为结尾说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全文研读感受李白之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愤”才华 身世经历曹植(陈王) 谢灵运:“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开始因才华得父亲青眼,最终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 不再被父亲重用,后备受猜忌李白 贺知章:“谪仙人” 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抱济世之志,却为小人排挤,最后落个“赐金放还”的下场全文研读感受李白之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愁”狂放万古愁口气甚大反客为主出手甚大狂饮留名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李白与酒饮中八仙歌杜甫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流传下来的1500首诗中,跟酒相关的有200余首。酒成了诗人最好的解脱,也成了诗人在雄心壮志破灭后最大的安慰。但自始至终,都是诗人那一颗积极用世之心的体现。总结李白思考分析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李白?结合诗句简要概括。眼界高远,气势奔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热爱生活,及时行乐: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乐观自信,慷慨豪放: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怀才不遇,不慕权贵: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狂放不羁,愤激无比: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总结李白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他平生的追求有两个,一是追求精神自由,二是建立丰功伟业。追求精神自由导致他的一系列行为:反抗传统,蔑视权贵,理想超出于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等级秩序之外;建立丰功伟业,又使他与传统妥协,求助于权贵,回到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秩序之中。但现实中又不可能同时占有以上二者。他的梦碎了,于是,他以圣贤自称,以喝酒排解内心的苦闷,以精神的旷达来张扬自己的个性。总结李白儒、道、侠的复杂思想“儒”即“入世”思想。也就是李白身怀“济苍生,安社稷”的思想几次投身官场的原因,走仕途也曾是李白的人生理想。“道”即“出世”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与天地万物并生而共存的道家哲学思想构成了李白的思想态势和心理框架。所以当他在官场无路 可走时,他能超然世外,取法山水以自适。“侠”即任侠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重然诺,轻生死”现象,侠讲究“言必信,行必果”及仗义疏财,扶危济困之类的任侠精神。EN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