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丰城九中2025—2026学年高二日新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一、单选题(共12小题,每题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24分)1.在国家政策和相关法规的保障下,大熊猫的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国科研工作者对某山系的大熊猫种群数量先后进行了多次野外普查,其中,第三次普查和第四次普查的栖息地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大熊猫的生活环境复杂,不适宜采用标记重捕法统计野生大熊猫的数量B.栖息地的改变会影响该区域大熊猫的环境容纳量C.栖息地的改变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遗传多样性D.大熊猫栖息地的改善,会导致当地大熊猫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2.某同学在甲、乙两个植物群落中设置样方调查其特征,样方中植物的物种数随样方面积扩大而逐渐增加,但样方面积扩大到一定程度后物种数的变化明显趋缓(如图所示),此时对应的样方面积(a和b)通常称为最小面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最小面积样方中应包含群落中绝大多数的物种B.与甲相比,乙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较高,调查时最小面积更大C.调查甲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时,设置的样方面积应不小于aD.调查乙群落中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针对每种植物设置的样方面积应不小于b3.据报道,2015年到2019年长江经济带人均生态足迹由0.3212hm2下降至0.2958hm2,5年的下降率为7.91%。人均生态承载力从0.4607hm2下降到0.4498hm2,5年的下降率为2.37%。结合上述数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长江经济带这5年处于生态盈余的状态B.长江经济带这5年的环境容纳量维持不变C.长江经济带居民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有利于生态足迹的降低D.农业科技化和耕地质量的提升可提高长江经济带的生态承载力4.uPAR是衰老细胞特异性表达的膜蛋白,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是人类机体中一类独特的免疫细胞。研究人员基于uPAR的结构设计合成了多肽uPA24,并连接16个谷氨酸(E16)构建了嵌合多肽E16 - uPA24,应用于肝纤维化衰老小鼠的治疗。E16 - uPA24的抗衰老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E16 - uPA24与谷氨酸受体结合后促进衰老细胞的清除B.E16 - uPA24能在纤维化肝组织中精确定位衰老的细胞C.NK细胞释放的穿孔素进入衰老细胞后会诱导其凋亡D.E16 - uPA24主要通过增强机体免疫自稳功能延缓衰老5.在常温(20℃)、长日照条件下栽培某油菜品种,幼苗生长至4~5叶时,将部分植株置于低温(5℃)处理6周后,立即进行嫁接。然后将所有植株常温栽培。不同处理植株茎尖中赤霉素含量(鲜重)及开花情况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低温处理结束后(天) 检测指标 常温处理植株 低温处理植株 常温处理接穗 常温处理接穗常温处理砧木 低温处理砧木0 赤霉素 90.2 215.3 / /15 赤霉素 126.4 632.0 113.8 582.050 开花情况 不开花 开花 不开花 开花A.除赤霉素外,低温处理诱导油菜开花不需要其他物质参与B.赤霉素直接参与油菜开花生理代谢反应的浓度需达到某临界值C.将油菜幼苗的成熟叶片置于低温下,其余部位置于常温,不能诱导开花D.若外源赤霉素代替低温也能促进油菜开花,则两者诱导开花的代谢途径相同6.某时刻某动物种群所有个体的有机物中的总能量为①,一段时后.此种群所有存活个体的有机物中的总能量为②,此种群在这段时间内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总能量为③,这段时间内死亡个体的有机物中的总能量为④。此种群在此期间无迁入迁出,无个体被捕食,估算这段时间内用于此种群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总能量时,应使用的表达式为( )A.②-①+④ B.②-①+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③+④7.某地为提高稻田产量曾经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和除草剂,使原来种群密度较高的青蛙、壁虎、杜鹃、蛞蝓等动物数量大幅减少。现通过建立稻鸭共作生态农业模式,逐步恢复当地生态环境。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稻田里的水稻、壁虎等动植物,共同构成了稻田群落B.农民改变农田管理方式不会改变青蛙在稻田群落中的生态位C.稻鸭共作模式提高了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农药中某些难降解的物质可随食物链最终在人体内富集8.图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A.a、c是生产者 B.b、e是肉食动物C.c、f是杂食动物 D.d、f是植食动物9.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农业生产实践中总结了大量经验,体现出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打顶去心,果枝满头”:去掉顶芽,可以消除顶端优势,促进侧枝发育B.“要得果子好,蜂子把花咬”:蜜蜂可帮助传粉提高受精率,增加果实数量C.“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作物可吸收有机肥中残留蛋白质,加速生长D.“瓜熟蒂落”:乙烯含量升高可促进瓜果成熟,脱落酸含量升高可促进其脱落10.在鱼池中投放了一批某种鱼苗,一段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个体重量和种群总重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在此期间鱼没有进行繁殖,则图中表示种群数量、个体重量、种群总重量的曲线分别是( )A.甲、丙、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丙、乙、甲11.蝗虫是灾害性昆虫,曾对我国农业造成严重危害。农田中的青蛙可以有效地阻止蝗虫的爆发,蝗虫和青蛙的数量变化模型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农田中青蛙和蝗虫的环境容纳量分别对应图中的P2和N2B.导致蝗虫大量死亡的寒流属于影响种群数量的密度制约因素C.图示模型属于物理模型,两个物种的数量变化呈现循环因果关系D.通过施用性引诱剂诱杀蝗虫来控制虫害属于化学防治12.种群数量受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任何能够引起这些特征变化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如光照、水分、温度、食物、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等,都会影响种群的数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种群中的个体可以迁入和迁出,种群数量的变化不受种群密度的制约B.光照、水分、温度和食物等因子的变化都能够引起种群环境容纳量的变化C.幼年、成年和老年个体数量大致相等的种群,其数量可以保持稳定性增长D.种群中不同年龄个体的数量和雌雄比例都能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二、多选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3.目前新冠疫情在我国呈多点散发态势。专家呼吁民众面对疫情要保持冷静,无需恐慌,其原因是焦虑、紧张等精神因素会使免疫能力下降,增加患病概率。结合图示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焦虑紧张时产生的神经递质、激素等都属于信号分子,都需要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B.焦虑紧张会使得肾上腺释放的糖皮质激素减少,从而使得免疫力下降C.据图可知机体可以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来维持内环境稳态D.由图可推测机体存在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的分级调节机制14.下列有关生长素发现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达尔文的实验说明感光部位在胚芽鞘尖端B.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C.拜尔的实验中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是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D.温特提取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促进生长的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15.为了确定生长素类调节剂(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某同学用下图四个点标注的浓度中的①和A两种浓度(A>①)的NAA,分别处理扦插枝条作为两个实验组,用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三组扦插枝条生根没有明显差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NAA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B.NAA主要的合成部位是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C.该同学所选的A浓度可能是②、③,也可能是④D.A浓度的NAA稀释后,其促进插条生根的效果可能增大16.基因M编码红细胞表面的RhD蛋白(其隐性基因不编码蛋白质)。基因型为DD或Dd被称为Rh阳性(Rh+),基因型为dd被称为Rh阴性(Rh-)。人的血清中不存在RhD的天然抗体,只有当Rh-的人接受Rh+人的血液后,才会通过免疫反应产生抗体。RhD抗体可以透过胎盘。已知当Rh-的母亲怀有Rh+的胎儿时,胎儿的少量红细胞或RhD蛋白可以在妊娠末期或分娩时进入母体,使母体产生抗体。若此抗体进入胎儿的循环系统,会使胎儿的红细胞发生溶血,造成新生儿溶血,严重时可导致死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型为dd的母亲和基因型为Dd的胎儿的RhD不相容B.基因型为Dd的母亲和基因型为DD的胎儿的RhD相容C.当母亲和胎儿的RhD不相容时,一般情况下,第一胎生产不会发生临床症状。但当母亲第二次生产时,就可能发生新生儿溶血。其原因可能是母亲第一次生育时,少量RhD蛋白进入母体,使母体产生少量的抗体;当进行第二次生产时,再次进入母体的胎儿RhD蛋白引发二次免疫,使母体产生的大量抗体更容易进入胎儿的循环系统,从而增加第二胎新生儿溶血的几率D.若一位Rh-的母亲第一胎生了一个Rh+的孩子。在第二次生育前,定期向母体注射抗RhD蛋白的抗体可预防第二胎新生儿溶血三、综合题(共60分)17.厦门筼筜湖经生态治理后环境宜人,成为城市会客厅,是我国生态修复的典型案例。回答下列问题。(1)湖泊水体的氮浓度是评价水质的指标之一,原因是 。(2)湖区的红树林可提高固碳效率、净化水体。在湖区生态系统中,红树植物参与碳循环的主要途径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还有 (答出2点即可)。(3)湖区水质改善后鸟类的种类和数目增加。鸟类属于消费者,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答出2点即可)。(4)生态修复后湖区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增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是 。18.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感召下,同学们积极讨论某退化荒山的生态恢复方案。A同学提出选择一种树种进行全覆盖造林;B同学提出应该种植多种草本和木本植物。回答下列问题:(1)在生态恢复过程中,退化荒山会发生群落演替。通常,群落演替的类型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二者的区别有 (答出2点即可)。(2)与A同学的方案相比,B同学的方案可能有利于控制害虫的爆发,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3)为合理利用环境资源,从群落空间结构的角度考虑,设计荒山绿化方案时应遵循的原则是(答出2点即可)。为维护恢复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需要采取的措施有(答出2点即可)。19.科研人员以水稻秸秆为原料合成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X,发现其能通过叶面或根部吸收进入植物细胞。(1)为分析X对植物光能利用的影响,科研人员用添加X的培养液培养水绵,再用通过三棱镜的光照射载有需氧细菌和水绵的临时装片,观察并统计不同光质下需氧细菌数量,结果见下表。光质处理 蓝光 绿光 黄光 橙光 红光培养液(对照) 150 12 10 14 89培养液+X 139 28 7 13 88结果表明,X能够促进水绵利用 光。在水绵细胞中,X呈现出随机分布的特点,当X分布在叶绿体的 时,水绵光能利用效率最佳。(2)为进一步探究X对叶绿体功能的影响,开展了下列实验。①用离体叶绿体、X和Y(可与NADPH发生反应的化合物)进行实验,在相同光照条件下,实时测定并计算Y的变化量。由图可知,X能 (填“促进”或“抑制”)叶绿体合成NADPH。为保证本实验的严谨性,需增设1个处理,即Y+经煮沸的叶绿体。该处理获得的结果最符合图中曲线的 (填“甲”或“乙”或“丙”)。②将清水和X溶液分别处理后的植物叶片用打孔器打出叶圆片,抽气后,再置于1%的碳酸氢钠溶液中,给予相同的光照,发现X溶液处理的叶圆片先浮出叶面,其原因是 。(3)研究还发现处理植物的X浓度过高,会出现植物叶片气孔开放度下降的现象,推测与之相关的植物激素及其含量变化是 。20.在荒漠生态系统中,螨虫、跳虫等小型节肢动物对凋落物和有机碎屑的分解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取食真菌、传播真菌孢子和捕食噬菌线虫来完成的。基于此,科研人员开展了以下两个相关实验:实验①:分别使用杀真菌剂和杀虫剂(杀灭小型节肢动物)对荒漠灌木植物柠条的凋落物和有机碎屑进行处理,发现使用杀真菌剂后,分解作用减少了29%;使用杀虫剂后,分解作用减少了53%。实验②:清除柠条凋落物和有机碎屑中的小型节肢动物(主要是螨虫),使得噬菌线虫(取食细菌等)数量增加、细菌数量减少,分解作用减少40%;而清除噬菌线虫和小型节肢动物,使细菌数量增加。回答下列问题:(1)区别荒漠群落和森林群落的重要依据是 。(2)上述荒漠生态系统中,排除小型节肢动物后,噬菌线虫种群增长曲线呈 形;清除线虫和小型节肢动物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变化是: (填序号)。①变强 ②不变 ③变弱 ④无法判断(3)根据上述材料,画出噬菌线虫的能量输入与输出的示意图: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螨虫通过直接调节 的种群大小,从而对荒漠生态系统中凋落物和有机碎屑的分解产生影响。(5)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评价杀虫剂等农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21.食物过敏在人群中常见、多发,会反复发生,且可能逐渐加重。卵清蛋白(OVA)作为过敏原可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OVA-Ab),引发过敏反应。研究者将野生型小鼠(供体)的脾细胞转移给缺失T、B淋巴细胞的免疫缺陷小鼠(受体),通过系列实验,探究OVA引起过敏反应的机制。(1)脾脏是 细胞集中分布和特异性免疫发生的场所。(2)用混有免疫增强剂的OVA给供体鼠灌胃,B细胞受刺激后活化、分裂并 。3个月后,通过静脉注射将供体鼠的脾细胞转移给受体鼠,然后仅用OVA对受体鼠进行灌胃,数天后,检测受体鼠血清中的OVA-Ab水平(图中Ⅰ组)。IV组供体鼠不经灌胃处理,其他处理同Ⅰ组。比较Ⅰ、Ⅳ组结果可知,只用OVA不能引起初次免疫,Ⅰ组受体鼠产生的OVA-Ab是 免疫的结果。(3)如图所示,脾细胞转移后,II组受体鼠未进行OVA灌胃,III组供体鼠在脾细胞转移前已清除了辅助性T细胞,其他处理同1组。在脾细胞转移前,各组供体鼠均检测不到OVA特异的浆细胞和OVA-Ab。分析各组结果,在Ⅰ组受体鼠快速产生大量OVA-Ab的过程中,三种免疫细胞的关系是 。(4)某些个体发生食物过敏后,即使很多年没有接触过敏原,再次接触时仍会很快发生过敏。结合文中信息可知,导致长时间后过敏反应复发的关键细胞及其特点是 。丰城九中2025-2026学年高二日新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 答题卡选择题(前12 小题,每题2分,后4小题每题4分,共4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姓名 班级 考场号 ⊙┄┄┄┄┄┄┄┄┄┄┄┄┄┄┄┄┄┄┄密┄┄┄封┄┄┄装┄┄┄订┄┄┄线┄┄┄内┄┄┄不┄┄┄要┄┄┄答┄┄┄题┄┄┄┄┄┄┄┄┄┄┄┄┄┄┄)三、综合题(共60分)17、(每空2分,共12分)(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每空2分,共12分)(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除标记外,每空2分,共11分)(1)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除标记外,每空2分,共12分)(1)_______________ (1分);(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除标记外,每空2分,共13分)(1)_______________(1分);(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4)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