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牟平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有答案)

资源简介

高三上学期生物限时训练试题9.21
1.研究发现,RAB7蛋白与HPO-27蛋白共存于溶酶体膜上,当RAB7活性丧失时会抑制HPO-27在溶酶体膜上的富集,导致溶酶体内pH改变,结构异常。HPO-27与溶酶体分裂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溶酶体的分裂过程体现膜的流动性
B.RAB7活性丧失会导致管状溶酶体出现
C. 增加细胞中HPO-27的表达量会抑制溶酶体的分裂
D.HPO-27功能缺失的巨噬细胞,溶酶体内水解酶活性降低
2. 肌肉细胞内质网膜上90%的膜蛋白是(Ca 泵,能将Ca 泵入内质网中,以维持细胞质基质中低浓度的Ca 。当肌肉细胞兴奋时,内质网膜上的Ca 通道迅速开启,Ca 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与肌钙蛋白结合使其结构发生改变,并进一步影响收缩蛋白引发肌肉收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Ca 泵是一种能以主动运输方式运输Ca 的载体蛋白
B. Ca 通道运输Ca 时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
C. 肌钙蛋白在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驱动下发生移动,导致肌肉收缩
D. Ca 泵、Ca 通道运输Ca 方向相反,共同调节细胞质基质中Ca 浓度相对稳定
3.高赖氨酸血症是由AASS基因突变引起的氨基酸代谢缺陷症,已知该基因编码的AASS蛋白包含LKR和SDH两个结构域。正常情况下,进入线粒体内的赖氨酸,在LKR的催化下形成酵母氨酸,酵母氨酸在SDH的催化下分解产生的α-氨基己二酸半醛经过系列反应彻底氧化分解。LKR异常或SDH异常均会导致高赖氨酸血症,且后者还会导致线粒体异常增大,影响线粒体功能。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LKR异常或SDH异常均会引起线粒体内酵母氨酸的积累
B.α-氨基己二酸半醛的彻底氧化分解发生在线粒体基质内
C.酵母氨酸的积累导致线粒体形态异常,耗氧量升高
D.减少赖氨酸的摄取,转入正常AASS基因可用于治疗高赖氨酸血症
4. 随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端粒 DNA 序列被截短,使细胞活动渐趋异常。人的癌细胞中,在端粒酶(由 RNA 和蛋白质组成)的作用下,会伸长已缩短的染色体末端。研究发现,控制饮食和抑制胰岛素信号转导可以降低 RNA 聚合酶Ⅱ(polⅡ)在合成 RNA 时沿着模板链的移动速率,从而延缓细胞衰 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衰老发生时,细胞核皱缩,水分减少,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B.人的癌细胞中,端粒酶通过逆转录过程来修复缩短的染色体末端
C.通过控制饮食可降低 polⅡ在 RNA 上移动速率,进而延缓细胞衰老
D.胰岛素通过参与细胞代谢来影响细胞衰老进程
5. 科学家从菠菜中分离出类囊体,将其与多种辅因子和多样化的还原酶一起包裹在油包水滴中,构建出如图所示能实现CO2的连续转化且可编辑的人工光合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人工光合细胞膜应该由单层磷脂分子组成
B. 需持续加入多种辅因子为CO2转化提供能量和还原剂
C. 通过改变还原酶的种类能实现可定制的CO2转化
D. 与菠菜叶肉细胞相比,人工光合细胞更有利于有机物积累
6.马铃薯削皮后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变成黑色或褐色,这种现象被称为“酶促褐化反应”。科学家研究发现,该反应主要是因为马铃薯中的儿茶酚氧化酶可催化儿茶酚和氧气反应生成褐色的对羟基醌。下表是某实验小组探究温度对儿茶酚氧化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温度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耗氧量 28.6 43.2 36.3 29.2 21.1 10.0 4.1 0.7
A.将8组恒温箱均置于摇床上振荡,可提高氧气的消耗速率和酶活性
B.据实验结果推测儿茶酚氧化酶的最适温度在之间
C.实验结束时下溶液颜色最深,下溶液颜色最浅
D.实验中将儿茶酚和儿茶酚氧化酶混匀后调整温度,置于对应恒温箱中保存
7.ABC 转运蛋白是一类跨膜转运蛋白,参与细胞吸收多种营养物质,每一种 ABC 转运蛋白对物质运输具有特异性。ABC 转运蛋白的结构及转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
ABC 转运蛋白可提高 O2的跨膜运输速度
B.ABC 转运蛋白可协助葡萄糖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
C.Cl-和氨基酸依赖同一种 ABC 转运蛋白跨膜运输
D.通常是 ATP 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使转运蛋白磷酸化,其空间结构发生变化,使小分子结合位点转向膜内侧,使小分子进入膜内
8.某二倍体生物通过无性繁殖获得二倍体子代的机制有3种:①配子中染色体复制1次;②减数分裂Ⅰ正常,减数分裂Ⅱ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但细胞不分裂;③减数分裂Ⅰ细胞不分裂,减数分裂Ⅱ时每个四分体形成的4条染色体中任意2条进入1个子细胞。某个体的1号染色体所含全部基因如图所示,其中A1、A2为显性基因,a1、a2为隐性基因。该个体通过无性繁殖获得了某个二倍体子代,该子代体细胞中所有1号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数与隐性基因数相等。已知发育为该子代的细胞在四分体时,1号染色体仅2条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1次互换并引起了基因重组。不考虑突变,获得该子代的所有可能机制为(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9.栽培马铃薯为同源四倍体,育性偏低。GBSS基因(显隐性基因分别表示为G和g)在直链淀粉合成中起重要作用,只有存在G基因才能产生直链淀粉。不考虑突变和染色体互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相比二倍体马铃薯,四倍体马铃薯的茎秆粗壮,块茎更大
B.选用块茎繁殖可解决马铃薯同源四倍体育性偏低问题,并保持优良性状
C.Gggg个体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均含有1个或2个G基因
D.若同源染色体两两联会,GGgg个体自交,子代中产直链淀粉的个体占35/36
10.果蝇翅型、体色和眼色性状各由1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弯翅、黄体和紫眼均为隐性性状,控制灰体、黄体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某小组以纯合体雌蝇和常染色体基因纯合的雄蝇为亲本杂交得F1,F1相互交配得F2。在翅型、体色和眼色性状中,F2的性状分离比不符合9∶3∶3∶1的亲本组合是( )
A.直翅灰体♀×弯翅黄体♂ B.直翅黄体♀×弯翅灰体♂
C.弯翅红眼♀×直翅紫眼♂ D.灰体紫眼♀×黄体红眼♂
11. 蝴蝶的翅形(正常翅对残缺翅为显性)和翅长(长翅对短翅为显性)分别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 A、a 和 B、b 决定。基因 A 纯合时雄蝶致死,基因 b 纯合时雌蝶致死。基因型为 aabb 的雄蝶和基因型为 AABB 的雌蝶交配得到 F1,F1 随机交配得到 F2。F2 蝴蝶中正常长翅∶正常短翅∶残缺长翅∶残缺短翅为( )
A.6∶2∶3∶1 B.15∶2∶6∶1 C.9∶3∶3∶1 D.15∶5∶6∶2
12. 下图为某家系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两病独立遗传,基因均不位于 Y染色体上,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 1/250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分别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
B. Ⅱ4个体所含的致病基因来自Ⅰ2
C. 若Ⅱ4和Ⅱ5的基因型相同,则Ⅲ3与一个表型正常的男子结婚,子女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459
D. 若只考虑甲病,Ⅲ2为甲病基因的携带者,则婚后子女与其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
13.某二倍体动物()精原细胞DNA中的P均为,精原细胞在不含的培养液中培养,其中1个精原细胞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产生甲~丁4个细胞。这些细胞的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不考虑染色体变异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精原细胞经历了2次DNA复制和2次着丝粒分裂
B.4个细胞均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且均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C.形成细胞乙的过程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和互换
D.4个细胞完成分裂形成8个细胞,可能有4个细胞不含
14.哺乳动物依靠X染色体随机失活来实现剂量补偿。当体细胞中存在两条X染色体时,只有一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能表达,另一条染色体会随机失活形成巴氏小体,这种失活在胚胎发育早期随机发生,且在体细胞中不可逆转。猫的毛色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B基因对黄色b基因为完全显性,但杂合子的毛色却表现为黑、黄斑块的混合体,取名“玳瑁猫”(不考虑其他变异的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利用高倍镜观察巴氏小体的有无来确定猫的性别
B.“玳瑁猫”体表黄斑块的细胞染色体组成为丙类型
C.只有用黑猫和黄猫杂交才能获得最大比例的玳瑁猫
D.若XBXb和XbY杂交黄色子代中既有雌性又有雄性
15.为研究细胞分裂过程,研究团队将基因M(基因的每条单链均被32P标记)插入到精原细胞(不含32P)的一条染色体上,将其置于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得到四个子细胞,检测子细胞中的标记情况。若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某个子细胞中有1条染色体含32P,则一定进行减数分裂
B.若四个子细胞含标记染色体的数目分别为0、0、1、1,则一定进行有丝分裂
C.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形成的子细胞中被标记的细胞占1/2
D.若进行有丝分裂,某个子细胞中只有1条染色体含32P的概率为1/4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 分,共 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 3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选错的得0分。
16. 下图为线粒体局部放大示意图,内膜上多个各不相同的电子传递复合物在依次传递电子的同时将质子排出线粒体基质,ATP合酶能催化 ATP的合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示过程体现的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分别发生于线粒体基质和内膜上
B. 线粒体内外膜间隙的pH 高于线粒体基质
C. 还原型辅酶Ⅰ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均能产生
D. 图示过程发生了一系列的能量转换,NADH 中的化学能多数转换为 ATP中的化学能
17 科研人员探究了不同光照强度下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变化规律,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光照强度/% 净光合速率/u mol –m-2- s-1 呼吸速率/ u mol –m-2- s-1 叶绿素含量/mg·g-1
28.6 13.43 1.09 1.96
52.5 13.98 1.58 2.15
78.3 14.13 2.12 2.56
100 12.38 3.67 1.83
A. 该植物可以通过降低呼吸速率来适应低光照强度环境
B. 实验中该植物最大光合作用速率为16.05μmol·m ·s-1
C. 若光照强度由78.3%降至52.5%,短时间内植物体内C3含量会下降
D. 实验中低光照适应后该植物对光能的吸收能力会增强
18. 图示哺乳动物的一个细胞中部分同源染色体及其相关基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有( )
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前,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细胞中复制形成的染色单体
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时,丝状染色质在纺锤体作用下螺旋化成染色体
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开,导致染色体数目及其3对等位基因数量加倍
D.减数分裂Ⅰ完成时,能形成基因型为MmNnTt的细胞
19.控制人类秃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的男性和女性都表现为秃顶,基因型为aa的男性和女性都表现为非秃顶,基因型为Aa的男性表现为秃顶,女性则表现为非秃顶。红绿色盲基因b位于X染色体上,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群中男性的秃顶患者和红绿色盲患者都多于女性
B.非秃顶女性的细胞中最多可以有2个a基因
C.若夫妻双方都表现为秃顶且色觉正常,则他们所生女儿一定不患红绿色盲,有可能表现为秃顶也有可能表现为非秃顶
D.秃顶红绿色盲女性的母亲不一定表现为秃顶也不一定患红绿色盲,父亲一定患红绿色盲但不一定表现为秃顶
20. 果蝇的正常翅和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受基因A/a控制,直刚毛和焦刚毛为另一对相对性状受基因B/b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研究人员用一群正常翅直刚毛雌果蝇与数量相等的残翅直刚毛雄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1,结果为雌果蝇中正常翅直刚毛∶残翅直刚毛=2∶1;雄果蝇中正常翅直刚毛∶正常翅焦刚毛∶残翅直刚毛∶残翅焦刚毛=2∶2∶1∶1,让F1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得到F2.不考虑致死和突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果蝇焦刚毛为隐性性状,控制翅形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B. 亲本雌果蝇有2种基因型,且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2/3
C. F1产生的雌配子中,雌雄配子中均为
D. F2的群体中,出现残翅焦刚毛雄果蝇的概率是1/12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 小题,共55分。
21.线粒体是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的细胞器。为研究蛋白B对家蚕细胞凋亡的影响,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1)细胞色素c是线粒体内膜上的重要电子传递体,参与有氧呼吸第 阶段的生化反应、细胞受到凋亡信号的作用后,线粒体膜上的非特异性通道打开,引起线粒体膜的 性发生改变,线粒体膜两侧 的分布发生变化,导致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或消失,使得细胞色素c释放出来,引发细胞凋亡。
(2)用生物碱H处理悬浮培养的家蚕细胞,处理不同时间后,用凝胶电泳方法测定细胞溶胶(细胞质基质)中细胞色素c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①由于细胞中微管蛋白的表达量 ,在实验中可作为标准物质,以校准和消除由于细胞培养操作、细胞取样量和细胞色素c的 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②据图分析,正常细胞的细胞溶胶中 (能/否)检测到细胞色素c,由 (写现象)判断,随着生物碱H处理时间延长,细胞色素c逐渐释放到细胞溶胶中。
(3)为研究蛋白B的功能,科研人员构建蛋白B基因过量表达载体和蛋白B基因表达干扰载体,导入悬浮培养的家蚕细胞中,用 处理转基因家蚕细胞,检测到过量表达蛋白B的细胞溶胶中细胞色素c的释放量减少,抑制蛋白B基因表达的细胞溶胶中细胞色素c的释放量显著增加,推测蛋白B
22. 某种小鼠(2n=40)的毛色斑点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若只含B基因则表现为黑斑,若只含b基因则表现为白斑,同时含有B和b基因表现为黑白斑。该种小鼠的尾长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T/t控制,T对t为完全显性,T控制长尾性状。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小鼠群体中,毛色上有黑白斑的小鼠性别是 (填“雄性”“雌性”或“雌雄都有”),理由是 。
(2)现用一只长尾黑白斑雌鼠与多只短尾白斑雄鼠杂交获得了多只子代,子代中长尾:短尾=5:1,多次实验的结果均如此。对于这种现象的出现有两种假说:
①假说Ⅰ认为是母本产生的某种配子部分致死引起的。若这种假说成立,则母本产生的含 (填“长尾”或“短尾”)基因的配子存在部分致死现象,这种配子的致死比例为 __ 。
②假说Ⅱ认为是母本的尾长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有三条且产生了染色体异常的配子引起的。若这种假说成立,则母本的染色体存在 (填“结构”或“数目”)变异。
③为了确定假说Ⅱ是否成立,耗时较短的检测方法是 ,支持这一假说的检测结果是 。
④若假说Ⅱ成立,则长尾黑白斑雌鼠亲本的基因型是 ;若三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随机分配,则其与短尾白斑雄鼠杂交所得的子代雌性小鼠中,各种性状组合及其分离比是 。
23.光系统II和光系统I共同参与光合作用过程中电子的传递过程,是完成光反应必需的结构。图1为光反应中电子传递过程示意图,其中实线代表H+传递,虚线代表e-传递,PQ既可传递e-,又可传递H+。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光系统II由 和蛋白质构成,前者在光能的激发下产生高能电子,电子最终由 提供。
(2)光系统II产生的e-在类囊体膜上传递给 用于合成NADPH。伴随着高能e-的传递,实现了H+在膜B侧的积累,该过程中H+跨膜运输的方式为 ,图中B侧为 (填“叶绿体基质”或“类囊体腔”)一侧。
(3)类囊体膜两侧的H+梯度可为ATP合酶催化过程提供能量.最终实现光能转换为 。ATP合酶具有的功能有 。
(4)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与NADPH的数量比是2.57∶2,而暗反应阶段消耗的ATP与NADPH的数量比是3∶2。据此,结合图中信息分析,电子在传递至光系统I后会启动循环电子转运的意义是 。
(5)研究表明强光下植物会产生过多电子导致活性氧增加,进而促进了叶绿素的降解.引发细胞凋亡。C37蛋白为一种位于类囊体中的膜蛋白,为研究其作用机理,科研人员用不同浓度的MV(一种可产生活性氧的物质)对野生型和C37缺失突变体叶片进行处理,检测叶绿素含量,结果如下图2所示。实验中的不同浓度的MV用于模拟 环境。实验结果显示,C37突变体的叶绿素含量
野生型,推测C37蛋白的作用为 。
24.象鼻虫(2N=22)主要危害花木果树,是经济作物上的大害虫。在恶劣条件下,象鼻虫通过孤雌生殖,产生大量后代。科学家针对其孤雌生殖机制提出了3种假说(不考虑基因突变)。
假说一:无融合生殖。卵原细胞未发生DNA 复制,直接采取单极成熟分裂,细胞质一分为二,染色体全进入一个细胞中,该细胞直接发育为个体。
假说二:产雄孤雌生殖。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单倍性的卵,未受精的卵发育成雄虫,与精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雌虫。
假说三:自融合生殖。卵原细胞能够进行减数分裂产单倍性的卵,但单倍性的卵不依靠精子来恢复成二倍体。对卵子二倍性的恢复有两种猜测:(A)卵子自体基因组通过复制来实现;(B)卵巢内某个极体发挥精子的作用与卵子融合。
科学家将象鼻虫置于恶劣条件下培养,并进行实验。
(1)利用流式细胞仪(根据细胞中核DNA 数的相对含量对细胞进行分选并计数),检测孤雌生殖子代雄虫组织细胞的核DNA 含量,结果如图甲。由此可以排除假说 ,理由是 。
(2)取昆虫多个卵原细胞分为两组,分别放置于无荧光标记培养基、脱氧核苷酸被蓝色荧光标记的培养液中培养出卵细胞。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蓝光激发光下的细胞,有了新的发现 (结果如图乙)。根据结果可排除假说 ,理由是 。
(3)某雌性象鼻虫体细胞核基因中存在一对等位基因A/a,利用PCR 技术分别v亲本与子代的A/a 基因,电泳结果如图丙所示,子代的基因型为 ,根据该子代基因型结果, (填“能”或“不能”)判断出假说三孤雌自融合生殖的具体模式,理由是 。
(4)若基因型为 Aa 的象鼻虫进行假说三中的孤雌生殖,检测子代基因型发现AA:Aa:aa的比例为7:2:7 (所有卵细胞均存活且繁殖后代),则亲本卵细胞发生自复制的比例是
25. 某家禽等位基因M/m控制黑色素的合成(MM与Mm的效应相同),并与等位基因T/t共同控制喙色,与等位基因R/r共同控制羽色。研究者利用纯合品系P1(黑喙黑羽)、P2(黑喙白羽)和P3(黄喙白羽)进行相关杂交实验,并统计F1和F2的部分性状,结果见表。
实验 亲本 F1 F2
1 P1×P3 黑喙 9/16黑喙,3/16花喙(黑黄相间),4/16黄喙
2 P2×P3 灰羽 3/16黑羽,6/16灰羽,7/16白羽
(1)由实验1可判断该家禽喙色的遗传遵循 定律,F2的花喙个体中纯合体占比为 。
(2)为探究M/m基因的分子作用机制,研究者对P1和P3的M/m基因位点进行PCR扩增后电泳检测,并对其调控的下游基因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见图1和图2。由此推测M基因发生了碱基的 而突变为m,导致其调控的下游基因表达量 ,最终使黑色素无法合成。

(3)实验2中F1灰羽个体的基因型为 ,F2中白羽个体的基因型有 种。若F2的黑羽个体间随机交配,所得后代中白羽个体占比为 ,黄喙黑羽个体占比为 。
(4)利用现有的实验材料设计调查方案,判断基因T/t和R/r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不考虑染色体交换)。
调查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结果分析: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表型和比例),则T/t和R/r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否则,T/t和R/r位于两对染色体上。
22 级高三上学期生物第 2次限时训练答案
1-5CCDBB 6-10CDBCB 11-15DDCBC 16-20ABD AD ABC BD A
21.(1) 三 通透 离子
(2) 丰富且稳定 检测方法 否 细胞溶胶中细胞色素c含量增加,分离的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含量下降
(3) 生物碱H 抑制细胞色素c的释放,进而抑制细胞凋亡
22.(1) 雌性 控制毛色斑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且同时含有B和b基因才表现为黑白斑,雄鼠仅有一条X染色体,不可能同时含有B和b基因(只有雌鼠才可能同时含有B和b基因)
(2) ①短尾 4/5 ②数目 ③取母本小鼠的体细胞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检查染色体数 母本体细胞有41条染色体 ④ TTtXBXb 长尾黑白斑∶短尾黑白斑∶长尾白斑∶短尾白斑=5∶1∶5∶1
23.(1) 光合色素/色素分子/色素 水/H2O
(2) NADP+ 主动运输 类囊体腔
(3) ATP、NADPH中的化学能 催化ATP的合成、运输H+
(4)能够增加ATP/NADPH比例,弥补暗反应中ATP的不足,从而提高卡尔文循环的效率
(5) 强光 低于 C37蛋白能减少自由基(活性氧)的产生,降低自由基对类囊体薄膜的攻击,进而减少叶绿素的降解
24.(1) 二 未受精的卵发育出的雄虫体细胞DNA 相对含量为11,经DNA复制后核DNA相对含量最多22。
(2) 一 图2中卵细胞含有蓝色荧光,说明卵原细胞分裂出卵细胞过程进行DNA复制,假说一生殖细胞不进行DNA 复制。
(3) AA或aa 不能 两种假说都可能出现AA或aa的后代
(4)3/4
25.(1) 自由组合 1/3
(2) 增添 下降
(3) MmRr(或"MmRrTt”) 5 1/9 0
(4) 对实验2中F2个体的喙色和羽色进行调查统计 F2中黑喙灰羽:花喙黑羽:黑喙白羽:黄喙白羽=6:3:3:4
22 级高三上学期生物第 2次限时训练答案
1-5CCDBB 6-10CDBCB 11-15DDCBC 16-20ABD AD ABC BD A
21.(1) 三 通透 离子
(2) 丰富且稳定 检测方法 否 细胞溶胶中细胞色素c含量增加,分离的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含量下降
(3) 生物碱H 抑制细胞色素c的释放,进而抑制细胞凋亡
22.(1) 雌性 控制毛色斑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且同时含有B和b基因才表现为黑白斑,雄鼠仅有一条X染色体,不可能同时含有B和b基因(只有雌鼠才可能同时含有B和b基因)
(2) ①短尾 4/5 ②数目 ③取母本小鼠的体细胞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检查染色体数 母本体细胞有41条染色体 ④ TTtXBXb 长尾黑白斑∶短尾黑白斑∶长尾白斑∶短尾白斑=5∶1∶5∶1
23.(1) 光合色素/色素分子/色素 水/H2O
(2) NADP+ 主动运输 类囊体腔
(3) ATP、NADPH中的化学能 催化ATP的合成、运输H+
(4)能够增加ATP/NADPH比例,弥补暗反应中ATP的不足,从而提高卡尔文循环的效率
(5) 强光 低于 C37蛋白能减少自由基(活性氧)的产生,降低自由基对类囊体薄膜的攻击,进而减少叶绿素的降解
24.(1) 二 未受精的卵发育出的雄虫体细胞DNA 相对含量为11,经DNA复制后核DNA相对含量最多22。
(2) 一 图2中卵细胞含有蓝色荧光,说明卵原细胞分裂出卵细胞过程进行DNA复制,假说一生殖细胞不进行DNA 复制。
(3) AA或aa 不能 两种假说都可能出现AA或aa的后代
(4)3/4
25.(1) 自由组合 1/3
(2) 增添 下降
(3) MmRr(或"MmRrTt”) 5 1/9 0
(4) 对实验2中F2个体的喙色和羽色进行调查统计 F2中黑喙灰羽:花喙黑羽:黑喙白羽:黄喙白羽=6:3:3: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