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 A 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第1.3节 《 集合的基本运算 》学案本学案的亮点是:依托教材,变式教学;学案中的典例讲解环节中,每道典例均为教材中的原题,每个典例配备根据例题改编的变式训练,均为原创题目,分A、B两组,其中A组为基础题,B组为中档题。学案共分五部分:学习目标、知识梳理、概念辨析(针对学生在理解概念时易错、易混淆的地方,涉及的题目)、典例讲解、课堂小结。学习目标理解并集、交集、补集的定义,掌握符号表示及数学表达式。熟练进行有限集、无限集的并集、交集、补集运算,会用数轴、Venn 图辅助分析。掌握集合运算性质,解决集合与几何、代数结合的问题。知识梳理并集:由所有属于集合 A 或 属于集合 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作,即;性质:;交集:由所有属于集合 A 且 属于集合 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作,即;;补集:设 U 是全集,A 是 U 的子集,由 U 中 不属于 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作,即;;。概念辨析1、(多选)关于并集与交集的判断,正确的有( )A. 若 ,则 A 与 B 无公共元素 B. 若 ,则 C. 若 ,则 D. 的元素个数一定大于 A、B 各自的元素个数2、(多选)关于补集的判断,正确的有( )A. 补集的定义依赖于 “全集 U” 的确定 B. 是全集 U 的子集C. 若 ,则 D. 典例讲解例 1(有限集的并集)设 ,,求 。变式训练A 组(基础):设 ,,求 。2、已知 ,,且 ,求 的取值范围。3、设集合 ,,则 ( )A. B. C. D. 4、设集合 ,,则 ( )A. B. C. D. B 组(中档):1、设 ,,求 。2、已知 ,,求集合 B 的可能个数。3. (多选)下列关于并集的说法,正确的有( )A. B. C. D. 4. 设 是不大于的正整数,且,则 。例 2(无限集的并集,区间运算)设 ,,求 。变式训练A 组(基础):1、设 ,,求 。2、设 ,,求 。3. (多选)已知集合 ,,关于 的说法正确的有( )A. B. C. D.4. 设 ,,则 。B 组(中档):1、已知 ,,且 ,求实数 a。2. 设集合 ,,则 ( )A. B. C. D. 3、设集合 ,,则 ( )A. B. C. D. 4. (多选)设 ,,,则关于 的说法正确的有( )A. ( ) B.C. 包含元素 1 和 3 D. 不包含负数例 4(交集的几何应用:直线位置关系)设平面内直线 上点的集合为 ,直线 上点的集合为 ,用集合运算表示 的位置关系。变式训练A 组(基础):1、设平面内圆 上点的集合为 ,圆 上点的集合为 ,用集合运算表示两圆的 相交、相切、相离 关系。2、设集合 A 是 “矩形上的点”,集合 B 是 “菱形上的点”,求 。B 组(中档):1、设集合 M 是二次函数 图象 上的点,集合 N 是直线 上的点,求 。例 5(有限集的补集)设 是小于的正整数,,,求 ,。变式训练A 组(基础):1、设 ,,求 。2、设 ,,求 。3、设全集 ,集合 ,则 ( )A. B. C. D. 4. 设全集 ,集合 ,则 ( )A. B. C. D. 5、设全集 ,集合 ,则 。B 组(中档):1、已知 ,,求集合 A。2、设 ,,,求集合 B 的可能个数。3. (多选)已知全集 ,集合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B. C. D. 4. 设全集 (整数集),集合 ,则 。5. (多选)已知全集 (整数集),集合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B. C. D. 例 6、设全集 ,,,求 ,。变式训练A 组(基础):1、设 ,,,求 ,。2、设 ,,,求 ,。B 组(中档):1、设 ,,,求 ,。2、设 ,,,求 和 。课堂小结定义核心:并集(或):“属于 A 或 B”,去重;交集(且):“同时属于 A 和 B”,找公共元素;补集(非):“U 中不属于 A”,依赖全集。运算技巧:有限集:枚举法;无限集:数轴(区间)、Venn 图。注意事项:区分 “或” 与 “且” 的逻辑;补集必明确定义域 U;区间运算验证端点开闭性。课后作业1. 设 ,,,求 。2. 设 ,,求 。3. 设 ,,求 。人教 A 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第1.3节 《 集合的基本运算 》学案本学案的亮点是:依托教材,变式教学;学案中的典例讲解环节中,每道典例均为教材中的原题,每个典例配备根据例题改编的变式训练,均为原创题目,分A、B两组,其中A组为基础题,B组为中档题。学案共分五部分:学习目标、知识梳理、概念辨析(针对学生在理解概念时易错、易混淆的地方,涉及的题目)、典例讲解、课堂小结。学习目标理解并集、交集、补集的定义,掌握符号表示及数学表达式。熟练进行有限集、无限集的并集、交集、补集运算,会用数轴、Venn 图辅助分析。掌握集合运算性质,解决集合与几何、代数结合的问题。知识梳理并集:由所有属于集合 A 或 属于集合 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作,即;性质:;交集:由所有属于集合 A 且 属于集合 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作,即;;补集:设 U 是全集,A 是 U 的子集,由 U 中 不属于 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作,即;;。概念辨析1、(多选)关于并集与交集的判断,正确的有( )A. 若 ,则 A 与 B 无公共元素 B. 若 ,则 C. 若 ,则 D. 的元素个数一定大于 A、B 各自的元素个数【答案】ABC解析:A:交集定义为公共元素的集合,故 表示无公共元素,正确。B: 说明 B 的元素都在 A 中,即 ,正确。C: 说明 A 的元素都在 B 中,即 ,正确。D:若 ,则 ,元素个数相等,故 “一定大于” 错误。综上,正确选项为 ABC。2、(多选)关于补集的判断,正确的有( )A. 补集的定义依赖于 “全集 U” 的确定 B. 是全集 U 的子集C. 若 ,则 D. 解析:A:补集是 “U 中不属于 A 的元素”,需先确定 U,正确。B: 的元素都属于 U,故 ,正确。C:若 ,则 ,由 得 ,即 ,故 ,选项C错误。D:“U 中不属于 A∪B 的元素” 等价于 “既不属于 A 也不属于 B 的元素”,即 ,正确。综上,正确选项为 ABD。典例讲解例 1(有限集的并集)设 ,,求 。解:根据并集的定义,合并去重,得 。变式训练A 组(基础):设 ,,求 。答案:。2、已知 ,,且 ,求 的取值范围。分析:;,且 。3、设集合 ,,则 ( )A. B. C. D. 解析:根据并集 “合并去重” 定义,,选 C。4、设集合 ,,则 ( )A. B. C. D. 解析:( 含自然数 0),( 为整数),并集合并去重:,选 C。B 组(中档):1、设 ,,求 。解:,,并集为 。2、已知 ,,求集合 B 的可能个数。分析:B 必含 ,从 选 0~3 个元素,共 种。3. (多选)下列关于并集的说法,正确的有( )A. B. C. D. 【答案】ABD解析:A、B:并集包含原集合所有元素,故 A、B 均是 的子集;C: 仍为 A;故C错;D:并集与空集运算等于原集合。综上,ABD 均正确。4. 设 是不大于的正整数,且,则 。【答案】解析:由题意知,,求并集并去重得。例 2(无限集的并集,区间运算)设 ,,求 。解:根据交集的定义,借助数轴分析,合并区间为 。变式训练A 组(基础):1、设 ,,求 。答案:2、设 ,,求 。解:因为 ,,故 3. (多选)已知集合 ,,关于 的说法正确的有( )A. B. C. D.解析:合并区间:,故 A 对;且A,故 ,原集合是并集的子集(A、B 元素均在并集中),故 C、 D 正确。综上,选 ACD。4. 设 ,,则 。【答案】解析:由 ,即 ;又集合,故由并集定义得。B 组(中档):1、已知 ,,且 ,求实数 a。分析:,验证:,,则,符合题意,故。2. 设集合 ,,则 ( )A. B. C. D. 解析:解 ,即 ; 又集合;则 ,选 B。3、设集合 ,,则 ( )A. B. C. D. 解析:解 , 或 ,即 ;又集合 ,因此 ,故 ,选A。4. (多选)设 ,,,则关于 的说法正确的有( )A. ( ) B.C. 包含元素 1 和 3 D. 不包含负数解析:解 得 或 ,故 ;解 得 ,故 又集合 则:故是的子集,则A、B正确;C因为 均在并集中,C正确; 包含负数(如 ),故D错误。综上,正确选项为 ABC。例 4(交集的几何应用:直线位置关系)设平面内直线 上点的集合为 ,直线 上点的集合为 ,用集合运算表示 的位置关系。解:相交于一点 P:;平行:;重合:。变式训练A 组(基础):1、设平面内圆 上点的集合为 ,圆 上点的集合为 ,用集合运算表示两圆的 相交、相切、相离 关系。解:相交: 含 2 个元素,相切: 含 1 个元素,相离:。2、设集合 A 是 “矩形上的点”,集合 B 是 “菱形上的点”,求 。解:正方形上的点(既是矩形又是菱形的图形是正方形)。B 组(中档):1、设集合 M 是二次函数 图象 上的点,集合 N 是直线 上的点,求 。解:把 代入 得 ,即 ,当,故 。例 5(有限集的补集)设 是小于的正整数,,,求 ,。解:,故 ,。变式训练A 组(基础):1、设 ,,求 。答案:2、设 ,,求 。解:,补集为 。3、设全集 ,集合 ,则 ( )A. B. C. D. 解析:(自然数含 0),(U 中偶数),补集 ,选 A。4. 设全集 ,集合 ,则 ( )A. B. C. D. 解析:集合 的补集为 “小于 或 大于等于 3”,即 ,对应 A。5、设全集 ,集合 ,则 。【答案】解析:因为,(U 中质数:2,3,5),则补集 。B 组(中档):1、已知 ,,求集合 A。解:。2、设 ,,,求集合 B 的可能个数。解析:,B 含 a 且 ,共 4 种()。3. (多选)已知全集 ,集合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B. C. D. 解析:因为, ,故,,故A错、B对;,),均正确。综上,选 BCD。4. 设全集 (整数集),集合 ,则 。解析:由 ,得 ,整数解为,即 ,其补集为整数中 小于等于 或 大于等于 4 的数,故描述为 。5. (多选)已知全集 (整数集),集合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B. C. D. 解析:A:负整数集是 A(非负整数集)的补集,即 , A 错;B:非负整数与负整数无交集,正确;C:非负整数与负整数并集为全体整数,正确;D:补集的补集是原集合(对合性),正确。综上,选 BCD。例 6、设全集 ,,,求 ,。解:锐角与钝角三角形无交集,故 ; 为锐角或钝角三角形,补集为 直角三角形。变式训练A 组(基础):1、设 ,,,求 ,。解:;补集为 “既非平行四边形也非梯形的四边形”。2、设 ,,,求 ,。解:;补集为 (偶数且合数)。B 组(中档):1、设 ,,,求 ,。解:,,则 ,,= 。2、设 ,,,求 和 。解:由已知得,则 = ,, 。课堂小结定义核心:并集(或):“属于 A 或 B”,去重;交集(且):“同时属于 A 和 B”,找公共元素;补集(非):“U 中不属于 A”,依赖全集。运算技巧:有限集:枚举法;无限集:数轴(区间)、Venn 图。注意事项:区分 “或” 与 “且” 的逻辑;补集必明确定义域 U;区间运算验证端点开闭性。课后作业1. 设 ,,,求 。解析:解 得,即;解,即 ;解 或 ,即 ;所以。2. 设 ,,求 。解析:解 或 ,即 ;解 ,即 ;求并集并去重得。3. 设 ,,求 。解析:解 ,即 解 或 ,即 ,求并集并去重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第1.3节《 集合的基本运算 》学案(原卷版).docx 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第1.3节《 集合的基本运算 》学案(解析版) .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