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11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教材第46~48页
1.会认“普、矩”等生字,读准多音字“少、冲、系”,会写“葫芦”等字,正确读写“声明、神仙”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宝葫芦的神奇之处,理解王葆渴望拥有宝葫芦的原因。
3.大胆想象并创造性地表达“如果自己有了宝葫芦会用来做什么”。
梳理奶奶讲述的有关宝葫芦的故事,感受童话的奇妙与宝葫芦的神奇;剖析王葆想要宝葫芦的原因。
能深入感受童话的奇妙魅力;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富有创意且积极向上的想象表达。
【教师准备】
张天翼的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
查找作家张天翼的资料,了解名著的情节。
【教学方法】
通过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通过创设“如果你有了宝葫芦”的情境,激发学生想象与表达的欲望。
【学习方法】
通过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在读中感受故事内容和情感。
2课时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
1.播放《宝葫芦的秘密》视频。
2.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部动画片好看吗?其实这部动画片是根据小说《宝葫芦的秘密》改编而成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
3.介绍作家。
初读课文
一、自由朗读课文,布置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3.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二、检查反馈,相机指导。
1.出示生字、新词,指生认读。
2.解释重点词语。
  三、读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1~4):写“我”要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宝葫芦的故事。
第二部分(5~14):写“我”总是听奶奶讲关于宝葫芦的故事的原因。
第三部分(15~21):写“我”听奶奶讲的故事的内容,并希望有一个神奇的宝葫芦,像故事中的人那样,实现自己的种种想法。
四、整体感知,概括主要内容。
本文讲述了王葆经常听奶奶讲许多关于宝葫芦的故事,并希望自己也能拥有这么一个宝葫芦,为自己排忧解难,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的故事。
指导书写
重点字:
普:点撇距离适中,两竖居中。“日”窄长。
怜:左窄右宽。“忄”竖画正直,两点居竖画中上部。“令”撇捺舒展。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课文节选自小说《宝葫芦的秘密》,主要讲述了王葆想得到一个宝葫芦的故事。那么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呢?他想用宝葫芦做什么事呢?
探究新知
一、学习第一部分。
1.齐读课文第1~4自然段。
2.想一想:主人公王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普普通通的少先队员。)
3.他要给我们介绍什么?(讲一个他自己的、关于宝葫芦的故事。)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扮演角色,朗读课文第5~14自然段,读出人物特征。
2.为什么王葆会听奶奶讲故事?用课文原句回答。(奶奶每逢要求我干什么,就得给我讲个故事。)
3.这一部分可以看出王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调皮、拖沓、爱听故事的孩子。)
三、学习第三部分。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读边思考。
2.思考问题:
(1)这一部分又可以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分别讲了什么?(奶奶讲的故事的内容;王葆得到宝葫芦想做的事。)
(2)奶奶给王葆讲了关于宝葫芦的哪些故事?宝葫芦有什么神奇之处?(故事:张三撞见神仙得宝葫芦、李四游龙宫得宝葫芦、王五因听话得宝葫芦、赵六掘地得宝葫芦。 宝葫芦的神奇之处:要什么有什么。)
(3)为什么王葆想要一个宝葫芦?(因为故事中的人物得到宝葫芦后都过上了好日子,想吃什么吃什么,想要什么有什么。)
(4)读课文,想一想:王葆希望宝葫芦为他做什么事?(列算式,种向日葵。)
(5)你认为王葆的愿望会实现吗?
示例:会实现。因为课文开头就说他要讲一件自己的事情,和宝葫芦的故事。
四、拓展延伸。
1.提出问题:“如果你有了宝葫芦,你会用来做什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练习本上写下自己的想法。
2.小组内交流分享。
3.每组推选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积极向上的想法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不恰当的想法进行适当引导。
作业布置
1.选用相关同步练习。
2.课后读一读《宝葫芦的秘密》原著,选择感兴趣的一篇给家人或朋友讲一讲。
王葆经常听奶奶讲关于宝葫芦的故事,所以希望自己也能有这么一个宝葫芦,为自己排忧解难。
本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了童话的奇妙想象,也让我们认识了一个天真的王葆。
本课的教学坚持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开放性阅读理解,而不是想着怎样将学生的认识及对文本的理解统一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之中。比如在探讨“主人公王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时,学生们能够根据自己的读书实践,并联系课文内容,说出五花八门的答案,让课堂的气氛异常的活跃。这样的教学,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又启迪学生展开大胆而丰富的想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