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一个粗瓷大碗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6 一个粗瓷大碗 课件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一个粗瓷大碗
引入新课
这只碗是英勇的东北抗日联军政委赵一曼用过的碗。它虽然残破陈旧,但是很有纪念意义,它是赵一曼同志的先人后己品质的见证,它向我们叙述了硝烟弥漫的艰苦岁月!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我会认
cí zhào kàng shù gāng huán






我会认




dùn zào zhān jīn guō zhēn


多音字
还(hái)是把乡亲们的粮食还(huán)给他们吧,他们的生活也不容易。

初读课文
小组朗读课文,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懂的词语、句子可以和同学讨论,也可以记下来问老师,直到读懂为止。另外,一边读一边提出问题。
初读课文
初读课文
初读课文
课文讲解
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小通讯员为什么要给赵一曼找来一个大碗?
课文讲解
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小通讯员为什么要给赵一曼找来一个大碗?
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
课文讲解
朗读课文第5~7自然段,思考:赵一曼看到高粱米饭,她想到了什么?最后她吃了这碗高粱米饭吗?
课文讲解
赵一曼看到这碗高粱米饭,想到了战士们的艰苦生活、同志之间的友爱、通讯员对她的关心······最后她没有吃这碗高粱米饭,而是换成了半碗野菜粥。
朗读课文第5~7自然段,思考:赵一曼看到高粱米饭,她想到了什么?最后她吃了这碗高粱米饭吗?
课文讲解
朗读描写炊事员老李的句子。
课文讲解
这表面写炊事员老李,从侧面写出了赵一曼时刻关爱战士的品质,并为其而感动。
课文是写赵一曼的,为什么要写炊事员老李呢?
课文讲解
朗读第9~11自然段,分析:赵一曼的粗瓷大碗为什么没有了呢?说明了什么呢?
课文讲解
朗读第9~11自然段,分析:赵一曼的粗瓷大碗为什么没有了呢?说明了什么呢?
粗瓷大碗已经成了七班的菜盆了。说明了赵一曼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而且时刻关爱战士。
课文讲解
梳理故事的内容
课文讲解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从赵一曼的粗瓷大碗谈起,引出她的一段感人故事。
课文讲解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通讯员给赵一曼找来一个粗瓷大碗,吃饭时赵一曼将碗里的高粱米饭换成了半碗野菜粥。
课文讲解
第三部分(第9~11自然段):第二天开饭时大碗又“丢”了。
课文讲解
说说主要内容,准备复述。
赵一曼同志宁可自己吃不饱饭,也要把粮食留给伤员吃;多次把自己的碗送给战士的感人故事。
课文讲解
读完课文后,你觉得赵一曼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呢?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课文讲解
助人为乐,比如,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
课文讲解
不拘小节,比如,赵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
课文讲解
为自己想得少,比如,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
课文讲解
学习课文写法。
(1)讨论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通常文章对主要人物进行正面描写,而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课文讲解
学习课文写法。
(2)找出课文中侧面描写的句子读一读。
①“这······这······敌人都被消灭了,往哪里还啊!”通讯员为难地说。
②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得清楚,他没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
归纳总结
课文通过一个粗瓷大碗的来历,讲述了赵一曼在艰苦的抗战生活中时时关心战士、与他们同甘共苦、坚持革命的故事,高度赞扬了中国共产党党员先人后己的高尚品德。
作业布置
中国今日的辉煌离不开先烈的付出。试着找一找其他抗日英雄的相关事迹,并讲给同桌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