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给植物画张 “像”》教学课件(16张PPT)+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给植物画张 “像”》教学课件(16张PPT)+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小学科学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 “周围的植物” 单元的第 4 课,承接前 3 课 “认识植物基本特征、观察植物生长环境、感知植物多样性” 的基础,聚焦 “通过绘画记录植物特征” 这一核心主题,是 “植物观察” 向 “科学记录” 转化的关键课时。教材以 “给植物画‘像’” 为趣味载体,通过 “明确观察维度 — 学习记录方法 — 动手绘画创作 — 分享记录成果” 的逻辑链,引导学生从 “零散观察植物” 转向 “有序观察并准确记录”,认识 “绘画记录需包含植物的主要部分(根、茎、叶、花 / 果实)及明显特征(颜色、形状、大小),记录能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植物”,初步建立 “科学记录是观察植物的重要方法” 的科学观念。教材注重 “实践性与趣味性” 结合,贴合一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为后续 “深入观察植物变化、系统记录植物特征” 奠定方法基础,是单元 “观察能力” 培养的重要环节。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具备以下基础与认知特点: 已有经验:通过前 3 课能识别常见植物(如绿萝、多肉、月季),知道植物有根、茎、叶等部分,能说出植物的简单特征(如 “叶子是绿色的”“花是红色的”),有 “画简单图画” 的生活经验,但未尝试 “按科学要求绘画记录植物特征”,常出现 “遗漏植物部分(如忘记画茎)、特征不准确(如把圆形叶子画成三角形)” 的情况; 认知特点:以具象思维为主,对 “绘画” 活动兴趣浓厚,注意力易被植物的鲜艳颜色、特殊形状吸引,但观察时缺乏 “顺序性”(如先看叶子再看茎),易忽略 “细节特征(如叶子边缘是否有锯齿)”,需教师引导明确观察顺序; 学习能力:能独立完成简单简笔画,会用彩色蜡笔涂色,但难以 “边观察边绘画”(如观察时专注看植物,绘画时忘记细节),且缺乏 “对照植物修改画作” 的意识,需教师分步指导 “观察 — 绘画 — 修改” 的流程。
核心素养分析
1. 科学观念 通过观察与绘画,知道植物的主要部分(根、茎、叶,部分植物有花 / 果实)及常见特征(颜色、形状、大小),理解 “绘画记录需准确呈现植物的主要部分与明显特征”,初步建立 “植物有固定结构与特征,可通过绘画记录” 的科学观念。 2. 科学思维 通过 “按顺序观察植物(如从下到上:根→茎→叶→花),再对照观察结果绘画”,学习 “有序观察、对照验证” 的思维方法,能从绘画中发现 “是否遗漏植物部分、特征是否准确”(如 “我的画没画茎,要补上”),培养初步的 “观察与表达一致性” 的逻辑思维。 3. 探究实践 能参与 “观察植物特征”“给植物画‘像’” 等活动,学习 “按‘根→茎→叶→花 / 果实’的顺序观察植物”“用简笔画 + 涂色的方式记录植物特征”“对照植物修改画作” 的方法,提升 “有序观察、科学记录” 的探究实践能力。 4. 态度责任 感受 “绘画记录植物的乐趣”,体会 “细致观察才能准确记录” 的道理;在活动中养成 “认真观察、如实记录、爱护植物(不采摘、不破坏)” 的科学态度,愿意主动观察身边的植物并记录其特征。
教学重点
认识植物的主要部分(根、茎、叶,部分植物有花 / 果实)及常见特征(颜色、形状、大小),能说出 2-3 种植物的主要部分与特征; 学会按 “根→茎→叶→花 / 果实” 的顺序观察植物,并用简笔画 + 涂色的方式记录植物的主要部分与明显特征。
教学难点
实现 “边观察边绘画”,准确呈现植物的主要部分(不遗漏、不混淆)与明显特征(颜色、形状符合实际),突破 “观察与绘画脱节” 的问题; 理解 “绘画记录的意义”(如 “记录能帮助我们记住植物的样子,和同伴分享植物特征”),避免 “为画画而画画”,形成 “科学记录” 的意识。
教具准备
常见植物实物(绿萝、多肉、月季,提前种植在花盆中,便于观察)、植物结构示意图(标注根、茎、叶、花)、植物绘画步骤图(分步展示 “画茎→画叶→画花→涂色”)、优秀植物绘画范例、PPT 课件(植物特征细节图:如锯齿状叶子、圆柱形茎)、安全提示卡(“不摘叶、不折茎、轻拿花盆”) 每组 1 盆常见植物(绿萝 / 多肉 / 月季,轮流观察)、每人 1 张 “植物绘画卡”(印有简单花盆轮廓,方便画根和茎)、彩色蜡笔、放大镜(每组 2 个,观察细节特征)、湿巾(擦手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趣味情境导入:拿出两盆植物(绿萝、多肉),展示两张 “不完整的植物画”(一张没画茎,一张叶子颜色涂成红色),提问:“小朋友们,这两张植物画有什么问题?为什么画得不像?我们要怎么画才能让植物‘认得出’自己的画呢?” 引导聚焦主题:当学生说出 “没画茎”“叶子颜色不对” 时,追问:“要画得像,就要先仔细观察植物的样子,再把观察到的都画下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给植物画张 “像”’,当‘植物小画家’,画出能让植物‘认得出’的画!” 板书课题:用彩色粉笔写课题 ——《周围的植物 —— 给植物画张 “像”》,带领学生念 2 遍,强调 “今天要边观察边画画,画准植物的样子,还要爱护植物,不摘叶子哦!” 学生活动 观察不完整的画,兴奋指出问题:“第一张没画茎!绿萝有长长的茎!”“第二张叶子是红色的,多肉的叶子是绿色的,颜色错了!”; 积极响应:“我想画绿萝!我要仔细看,画得像一点!”; 跟着教师念课题,有的学生已经开始观察桌上的植物,小声说 “绿萝的叶子是心形的!”。 设计意图 用 “不完整的植物画” 创设矛盾情境,激发学生的纠错欲与探究兴趣;自然引出 “准确绘画需先细致观察” 的核心,为后续学习铺垫;强调 “爱护植物”,提前明确活动规则。
二、讲授新课 (一)聚焦:怎么观察植物才能画得像?(5 分钟) 教师活动 讲解植物结构与观察顺序:展示植物结构示意图(以绿萝为例),边指图边说:“植物就像人有身体部位一样,也有自己的‘身体零件’—— 最下面扎在土里的是‘根’(看不见的部分可以画在花盆里),根上面支撑叶子的是‘茎’,茎上长着的是‘叶’,有的植物(如月季)还有‘花’。我们观察时要按‘根→茎→叶→花’的顺序看,这样才不会漏掉!” 示范观察方法:拿起一盆绿萝,用放大镜观察叶子,说:“我们还要看细节 —— 叶子是什么形状?(心形)颜色是深绿还是浅绿?(深绿)叶子边缘有没有锯齿?(没有,是光滑的)这些细节都要画出来,才会像!” 聚焦核心问题:“知道了观察顺序和细节,怎么把它们画下来呢?接下来我们就分步骤学习‘给植物画 “像”’,先观察,再画画,最后对照植物改一改!” 学生活动 跟着教师指认植物部分,大声重复:“根→茎→叶→花!”; 观察教师用放大镜看叶子,有的学生也拿起放大镜,小声说 “绿萝叶子是心形的,边缘很光滑!”; 期待绘画环节,有的学生已经在 “植物绘画卡” 上比划 “要先画花盆里的根,再画长长的茎”。 设计意图 通过 “结构示意图 + 观察示范”,让学生明确植物的主要部分与观察顺序,突破 “观察无顺序” 的基础认知;强调 “细节特征”,为准确绘画铺垫;聚焦 “观察 — 绘画 — 修改” 流程,明确探究目标。 (二)探索:观察植物,画 “像” 记录(12 分钟) 教师活动 明确分组任务:将学生分成 4 人一组,每组发放 1 盆植物(绿萝 / 多肉 / 月季)、放大镜、绘画卡,讲解任务:“每组轮流观察植物(每人观察 2 分钟),按‘根→茎→叶→花 / 果实’的顺序看,记住:①根的样子(画在花盆里,简单画几条线);②茎的粗细、颜色;③叶的形状、颜色、边缘是否有锯齿;④有没有花 / 果实,是什么样子的。观察完后,在绘画卡上画下来,用蜡笔涂对颜色,画完后对照植物看看,有没有要修改的地方(如漏画茎、颜色错了)。” 示范绘画步骤:拿起绘画卡,分步示范(以绿萝为例):“第一步,画花盆(已经印好了),在花盆里画几条弯线代表根;第二步,从花盆里画一条长长的茎,绿萝的茎是绿色、细细的;第三步,在茎上画心形的叶子,叶子要朝着不同方向;第四步,用深绿色涂叶子,浅绿色涂茎,花盆可以涂自己喜欢的颜色。” 巡回指导与安全提示: 观察指导:“看多肉的茎,是短短的、胖乎乎的,和绿萝的茎不一样,要画准哦!”“月季的叶子边缘有小锯齿,用放大镜仔细看看!” 绘画指导:“有的同学没画茎,对照植物看看,绿萝有茎吗?要补上!”“多肉的叶子是浅绿色,不要涂成深绿色哦!” 安全提示:举起安全提示卡,提醒 “轻拿花盆,不要碰掉泥土;不摘叶子、不折茎,爱护植物!” 学生活动 分组观察与绘画: 观察绿萝组:用放大镜看叶子,说 “叶子是心形,边缘光滑”,绘画时先画花盆里的根,再画长长的茎,接着画心形叶子,用深绿色涂叶子,浅绿色涂茎,画完后对照绿萝说 “我没画错,有根、茎、叶!”; 观察多肉组:观察后说 “多肉的茎短短的,叶子胖乎乎的,是浅绿色”,绘画时画短茎和圆形叶子,涂色后发现 “叶子涂得太深了,要改浅一点”,主动用湿巾擦淡颜色; 观察月季组:发现月季有花,说 “花是红色的,叶子边缘有小锯齿”,绘画时不仅画了根、茎、叶,还画了红色的花,对照月季修改 “叶子边缘要画锯齿”; 小组交流:展示自己的画,互相说 “你的绿萝画了茎,很像!”“我的多肉叶子涂错颜色了,要改!”; 完成绘画:在教师指导下,大部分学生的画能完整呈现植物的主要部分,颜色与形状基本符合实际。 设计意图 通过 “分组观察 + 分步绘画”,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 “观察 — 绘画 — 修改” 的流程,突破 “观察与绘画脱节” 的难点;“巡回指导” 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如漏画部分、颜色错误),提升探究实践能力;“安全提示” 强化爱护植物的态度,落实态度责任素养;小组交流锻炼语言表达,巩固科学观念。 (三)研讨:我们的植物 “像” 画得像吗?(5 分钟) 教师活动 邀请学生分享:请 2-3 名学生拿着自己的画和对应的植物上台,说:“请你告诉大家,你画的是什么植物?画了它的哪些部分?对照植物看看,画得像吗?哪里需要修改?”(若学生表达不完整,教师补充:“他画的是绿萝,画了根、茎、叶,叶子是心形、深绿色,和实际很像,就是茎画得有点粗,下次可以画细一点,对不对?”) 引导总结发现: 画得像的关键:“要画得像,首先要按顺序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记住每个部分的样子;然后画画时要把观察到的都画出来,不遗漏;最后对照植物改一改,颜色、形状要和植物一样。” 绘画记录的意义:“我们画的植物‘像’,就像给植物拍了一张‘照片’,能帮助我们记住植物的样子,还能和同伴分享‘这是绿萝,它有长长的茎和心形叶子’,这就是科学记录的用处!” 纠正错误认知:“有的同学说‘画画只要好看就行,不用和植物一样’,但科学记录要‘如实’,就像我们记日记要写真实的事情一样,画植物也要画真实的样子,这样才能帮助我们认识植物哦!” 学生活动 上台分享:拿着画和绿萝说 “我画的是绿萝,画了根、茎、叶,叶子是心形的,涂了深绿色,和绿萝一样!就是茎画粗了,下次要画细一点!”,其他同学认真看,点头表示同意; 理解总结:有的学生说 “要按顺序观察,还要对照植物改,才能画得像!”“画下来能记住植物的样子,以后看到就能认出来!”; 跟着教师念:“按顺序观察,如实画,科学记录帮助大!” 设计意图 通过 “分享与对照” 巩固 “观察 — 绘画” 的方法,教师补充完善表述;“总结画得像的关键与记录意义”,帮助学生理解 “科学记录” 的核心,突破 “为画画而画画” 的难点;纠正误区,强化 “如实记录” 的科学态度,落实核心素养。 (四)拓展:给更多植物 “画像”(3 分钟) 教师活动 联系生活场景:展示校园里的植物图片(柳树、冬青、蒲公英),提问:“这些是我们校园里的植物,它们的根、茎、叶和我们今天画的绿萝、多肉不一样,你们想不想给它们也画张‘像’?” 布置实践任务:“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小区或公园观察一种植物,按今天学的方法(先按顺序观察,再画画,最后对照修改),给它画张‘像’,明天带回来和大家分享‘你的植物朋友长什么样’!” 学生活动 观察图片,兴奋回答:“想!我想画柳树,它的叶子是细细的!”“我想画蒲公英,它有白色的绒球!”; 答应任务:“我要和妈妈去公园找月季,给它画‘像’!”“我要观察冬青,看看它的叶子有没有锯齿!” 设计意图 将 “绘画记录植物” 延伸到校园、家庭场景,让学生体会 “科学记录可应用于生活”;通过 “家庭实践任务”,培养 “主动观察、长期记录” 的习惯,落实探究实践与态度责任素养。
三、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6 分) 给植物画 “像” 时,我们首先要观察植物的哪些部分?( ) A. 根→茎→叶→花 / 果实 B. 只看叶子 C. 只看颜色 下列哪项不是绿萝的特征?( ) A. 茎是细细的、绿色的 B. 叶子是心形、深绿色的 C. 叶子边缘有锯齿 给植物画 “像” 的主要目的是?( ) A. 随便画画玩 B. 准确记录植物的样子,帮助认识植物 C. 比谁画得好看 二、判断题(每题 2 分,共 6 分) 给植物画 “像” 时,只要画叶子就行,不用画茎和根。( ) 观察植物时,按顺序看能避免遗漏植物的部分。( ) 画完植物后,对照植物修改,能让画得更像。( ) 参考答案 选择题:1. A 2. C
四、课堂小结 儿歌总结:“植物‘画像’有妙招,先按顺序仔细瞧;根在盆里茎支撑,叶子形状要画准;颜色涂对不跑偏,对照植物改一改;科学记录记得牢,爱护植物我做到!”(带领学生边做动作边念:指花盆、比茎、画叶子) 提问回顾:“今天我们怎么给植物画‘像’?画‘像’时要注意什么呀?” 情感收尾:“以后看到喜欢的植物,就用今天学的方法给它画‘像’,做植物的好朋友吧!” 学生活动 边做动作边念儿歌,兴趣浓厚,有的学生还会主动纠正同伴的动作; 齐声回答:“按根→茎→叶→花的顺序观察,画完对照植物修改!要爱护植物,不摘叶子!”;认真点头,小声说:“我要给小区的月季花画‘像’!” 设计意图 儿歌 + 动作的形式贴合一年级学生认知特点,98 字小结简洁易懂,既巩固 “观察 — 绘画 — 修改” 的核心流程,又强化 “爱护植物” 的态度责任,实现教学目标闭环。
板书设计
1.4 周围的植物 —— 给植物画张 “像” 一、植物的 “身体零件”(贴结构示意图) 部分 特点(简笔画 / 图标) 根 花盆里的弯曲线(标 “扎土里,画在花盆中”) 茎 细长线(绿萝)/ 短粗线(多肉)(标 “支撑叶子”) 叶 心形(绿萝)/ 圆形(多肉)/ 锯齿边(月季)(标 “看形状、颜色、边缘”) 花 圆形花瓣(月季)(标 “有的植物有,有的没有”) 二、画 “像” 三步法(贴彩色步骤卡) 观察:根→茎→叶→花(按顺序,看细节) 绘画:先画根→再画茎→接着画叶→最后画花 / 涂色 修改:对照植物查一查(漏了吗?颜色对吗?) 三、我们的约定(贴彩色标语) 不摘叶 不折茎 轻拿花盆 如实记录
教学反思
1. 成功之处 (1)情境导入激发探究兴趣:用 “不完整的植物画” 创设矛盾情境,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95% 的学生能主动指出 “漏画茎、颜色错” 的问题,自然引出 “有序观察” 的核心,课堂开场即形成 “纠错 — 探究” 的积极氛围,有效降低学习门槛。 (2)分步指导落实绘画目标:通过 “观察顺序示范→绘画步骤拆解→对照修改引导” 的分层指导,85% 的学生能完整画出植物的根、茎、叶,且颜色、形状基本符合实际,突破 “观察与绘画脱节” 的难点。尤其是 “绘画卡印花盆轮廓” 的设计,帮助学生快速定位 “根” 的位置,降低绘画难度。 (3)安全与态度教育融合自然:通过 “安全提示卡 + 巡回监督”,整节课无 “摘叶、折茎” 的行为,学生在分享时主动说 “要爱护植物,不能碰掉叶子”,将 “科学记录” 与 “爱护自然” 的态度责任有机融合,落实核心素养。 2. 不足之处 (1)细节观察引导不足:部分学生(约 15%)仍停留在 “画大致形状”,对 “叶子边缘是否有锯齿、茎的粗细差异” 等细节关注不够,虽有放大镜辅助,但教师因需兼顾整体进度,未能针对每个小组进行细致引导,导致这些学生的画作细节不够准确。 (2)时间分配存在偏差:预设 “探索环节” 12 分钟,但学生对 “涂色” 兴趣浓厚,部分小组涂色耗时超 5 分钟,导致 “对照修改” 环节被压缩,约 20% 的学生未充分检查画作(如漏画根、颜色涂错),直接影响绘画准确性。 (3)个体差异关注不足:绘画能力弱的学生(约 10%)在画 “叶子形状” 时仍出现 “心形画成圆形” 的问题,教师虽有巡回指导,但因需兼顾整体秩序,未能进行一对一的形状勾勒示范,导致这些学生的画作特征不够鲜明。 3. 教学建议 (1)强化细节观察,增加辅助工具:下次教学可准备 “植物细节卡”(印有叶子边缘、茎的粗细对比图),发放给各小组,引导学生对照卡片观察;同时培训 “细节小助手”(对特征敏感的学生),在小组内协助同伴发现 “锯齿边、茎的粗细” 等细节,提升画作准确性。 (2)优化时间管理,增加弹性机制:调整时间分配,将 “涂色” 环节压缩至 3 分钟,“对照修改” 延长至 4 分钟;提前制作 “时间提醒卡”(绿 / 黄 / 红卡对应剩余 2/1/0 分钟),由 “小组计时员” 负责提醒进度;若某小组涂色超时,可引导 “先检查形状,课后补涂色”,确保 “修改” 环节充分开展。 (3)分层支持个体差异,完善绘画工具:设计 “简化版绘画模板”(印有半透明的根、茎、叶轮廓,学生只需描边、涂色),发放给绘画能力弱的学生;课前准备 “形状描红卡”(心形、圆形、锯齿形),让学生提前练习,提升形状绘制的准确性,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完成符合要求的 “植物画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7张PPT)
1.4《周围的植物 —— 给植物画张 “像”》
(教科版)三年级

1.4《周围的植物 —— 给植物画张 “像”》
小朋友们,这两张植物画有什么问题?为什么画得不像?我们要怎么画才能让植物‘认得出’自己的画呢?
新知导入
聚集
探究新知
要画得真实,需仔细观察植物的外形,比如根、茎、叶的形状、颜色,还有花朵、果实的样子,再用画笔如实描绘。
若画出植物独特外形、颜色等,就体现了特点,别人也能认出;没突出则可能认不出。
家里可能种绿萝、多肉等,要适量浇水、给足光照来爱护。
继续观察并记录自己种的植物,看看它们在叶片、茎秆、开花结果等方面有啥变化。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给植物画 “像” 时,我们首先要观察植物的哪些部分?( )
A. 根→茎→叶→花 / 果实 B. 只看叶子 C. 只看颜色
2.下列哪项不是绿萝的特征?( )
A. 茎是细细的、绿色的 B. 叶子是心形、深绿色的 C. 叶子边缘有锯齿
3.给植物画 “像” 的主要目的是?( )
A. 随便画画玩 B. 准确记录植物的样子,帮助认识植物 C. 比谁画得好看
A
B
C
(二)判断题
1.给植物画 “像” 时,只要画叶子就行,不用画茎和根。( )
2.观察植物时,按顺序看能避免遗漏植物的部分。( )
3.画完植物后,对照植物修改,能让画得更像。( )
×


课堂总结
植物‘画像’有妙招,先按顺序仔细瞧;根在盆里茎支撑,叶子形状要画准;颜色涂对不跑偏,对照植物改一改;科学记录记得牢,爱护植物我做到!”(今天我们怎么给植物画‘像’?画‘像’时要注意什么呀?”“以后看到喜欢的植物,就用今天学的方法给它画‘像’,做植物的好朋友吧!”
板书设计
1.4 周围的植物 —— 给植物画张 “像”
一、植物的 “身体零件”(贴结构示意图)
部分
特点(简笔画 / 图标)

花盆里的弯曲线(标 “扎土里,画在花盆中”)

细长线(绿萝)/ 短粗线(多肉)(标 “支撑叶子”)

心形(绿萝)/ 圆形(多肉)/ 锯齿边(月季)(标 “看形状、颜色、边缘”)

圆形花瓣(月季)(标 “有的植物有,有的没有”)
二、画 “像” 三步法(贴彩色步骤卡)
观察:根→茎→叶→花(按顺序,看细节)
绘画:先画根→再画茎→接着画叶→最后画花 / 涂色
修改:对照植物查一查(漏了吗?颜色对吗?)
三、我们的约定(贴彩色标语)
不摘叶 不折茎 轻拿花盆 如实记录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