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3声音的特性和应用课后巩固练习(1)(第一课时声音的特性)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A. 响度很大 B. 传播速度大 C. 频率很高 D. 振动时间长2.关于声音的响度分级,以下错误的是()A. 计量声音的强弱用分贝作为单位B. 为了保护人们的听力,声音不能超过70dBC.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D. 在嘈杂的环境中工作的人们,应戴上听力防护设备3.如图所示为“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的振动频率B. 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的振动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C. 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得越快D. 物体振动得快,发出的声音音调高4.如图所示,分别是音叉和钢琴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A. 音调相同 B. 响度不同C. 音色相同 D. 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5.正常灰鲸的发声频率范围为15~25Hz。生物学家发现变异灰鲸Alice,其发声频率为52Hz,导致正常灰鲸“听不见”Alice的声音,如图所示为海豚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范围,灰鲸与海豚同属海洋哺乳动物。由此推理:正常灰鲸的听觉频率范围(图中的灰色横条)很可能是()A. B.C. D.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B.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D.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噪”和“鸟鸣”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分辨的7.如图,这是在河南舞阳出土的8000多年前的贾湖骨笛,也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管乐器。关于吹奏骨笛时涉及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骨笛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 观众听到的骨笛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C. 骨笛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 用力吹奏骨笛是为了增大声音的音色8.某声音测试仪器的产品参数如表:产品型号 G168升级版 备注测量范围 20~135 dB 声音强弱等级的显示测量精度 ±1.5 dB频率响应 27.5~8.5 kHz 产品能工作的频率该仪器相等距离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声音强弱等级的示数如图,两者相较,则 ( )A. 乙的音调一定较高 B. 甲的声音响度更大C. 声源发甲声音时振动振幅小 D. 声源发乙声音时每秒振动次数较多9.如图所示,相同的水下录音装置A、B录下在海里同一位置的鲸发出的同一段声音。A录到的有高、低音,B录到的只有低音,由此可以推测:在海洋中传播距离较远的声音是 ( )A. 频率较低的 B. 音调较高的 C. 音色较美的 D. 响度较小的10.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个可变音的哨子。如图所示,该哨子由竹筒(a、b两端开口,c处开一小口)和活塞组成,将活塞从b处塞入,在a处吹气并来回拉动活塞,就能发出悦耳的哨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哨音由竹筒振动产生B. 来回拉动活塞可改变哨音的音色C. 活塞向上运动,用相同的力吹气,发出的哨音的音调更高D. 越用力吹气,发出的哨音的响度越大,哨音在空气中传播得越快二、填空题11.某种苍蝇在飞行时,5s内翅膀振动2000次,频率是____________,人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苍蝇飞行时发出的声。12.音调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____________,频率越小,音调____________(前两空均填“越高”或“越低”)。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20000Hz。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作______波,把低于20Hz的声波叫作______波。13.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紧在桌面上,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钢尺______,产生了声音。若想听到的声音音调低沉一点,应该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钢尺。14.如图所示,敲鼓时将纸屑撒在鼓面上,发现敲鼓的力度越大,纸屑跳起得越高,这说明响度的大小与声源的____________有关;离鼓越近,感觉声音越响,这说明响度还跟距离声源的____________有关。15.某款智能手机有一个功能叫“智慧语音”,它可以通过识别声音实现手机解锁,该功能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__(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这一特性来实现的。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但是根据音色还是能够区分它们。音色与发声体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有关。16.如图所示,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1)若用相同的力量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此时发出声音的声源是______(填“空气柱”或“瓶和水”),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______。(2)若用嘴依次吹瓶口,也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此时发出声音的声源是______(填“空气柱”或“瓶和水”),瓶中的空气柱越短,振动得越快,频率越_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______。(3)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______。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三、实验探究题17.如图所示为“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请将实验补充完整。(1)设计和进行实验:①用小锤敲击音叉发声,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乒乓球,观察__________________;②用更大的力敲击音叉,重复上述过程。(2)实验结论: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____________有关。18.小明在吉他演奏中发现,拨动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松紧程度有关。于是他利用几根弦线做研究。(1)如图甲所示,其中a、b、c、d四根弦线的松紧程度相同。①若他选择b、d两根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是音调与弦线______的关系。②若他要研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则应选择______和______两根弦线做实验。③小明研究后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弦线越长,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弦线越粗,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④小明在实验中采用的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2)请你根据图乙判断,在松紧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按住A点、B点、C点后拨动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按住______点,最低的是按住______点。19.学习声音的传播及特性时,老师做了以下几个实验,请回答:(1)图1研究声音的传播方式中,运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填字母)。A.推理法 B.类比法 C.控制变量法 D.转换法(2)图2实验A图中的音调比B_______(填“高”“低”或“一样”)。(3)人耳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10 Hz的声音。20.某科学兴趣小组课外探究“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小强等同学运用肥皂膜代替人耳的鼓膜进行了这样的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1)当喇叭发声时,观察到肥皂膜随着振动,从而联想到人耳之所以听到声音是由于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_______。(2)实验中小强发现当人对着喇叭说话的声音强弱不变时,肥皂膜与喇叭之间的距离越近,肥皂膜的振动就越厉害,甚至破裂。由此联想到声音的响度跟距离声源的_______有关。21.小明在吉他演奏中发现,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张力有关。于是他利用弦音计做研究。(1)如图1所示,其中a、b、c、d四根弦线的张力相同。①若他选择b、d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_______的关系。②若他要研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则应选择_______和_______两弦线做实验。③小明研究后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弦线越长,发出的音调越低;弦线越粗,发出的音调越低。(2)请你据图2判断,在张力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按住A点、B点、C点后拨动琴弦,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按住_______点,最低的是按住_______点。第1页,共6页【答案】1. A 2. B 3. C 4. A 5. C 6. C 7. B8. B 9. A 10. C11. 400Hz 能12. 越高越低超声次声13. 振动右14. 振幅远近15. 音色材料结构16. (1)瓶和水低(2)空气柱 大 高 (3)A17. (1)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2)振幅18. (1)①长度②a b ④控制变量法 (2)A B19. (1)B (2)高( 3)不能20. (1)振动( 2)远近21. (1)①长度② a b (2)A B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3声音的特性和应用课后巩固练习.docx 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