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讲 反应热的测定与计算 ( 讲义+课件)( 含答案 )2026届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3讲 反应热的测定与计算 ( 讲义+课件)( 含答案 )2026届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

资源简介

(共66张PPT)
第33讲 反应热的测定与计算
第八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1.了解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方法。
2.掌握盖斯定律的内容及意义,并能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3.能综合利用反应热和盖斯定律比较不同反应体系反应热的大小。
复习目标
考点一 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
考点二 盖斯定律与反应热的计算
内容索引
课时测评
考点一
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
1.中和反应反应热
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_______ H2O(l)时所放出的热量。
2.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以稀盐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为例)
(1)测定原理
通过量热计测得体系在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再利用有关物质的比热容计算反应热。
必备知识 整合
1 mol
(2)实验步骤及装置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①量取50 mL浓度分别为0.50 mol/L和0.55 mol/L的酸、碱稀溶液,并分别测量其温度,取两者平均温度,记为t1
②测量酸、碱液混合后______温度,记为t2
③重复步骤①、②两次
大量实验测得:在25 ℃和101 kPa下,强酸的稀溶液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放出57.3 kJ的热量 最高
(1)为保证酸完全中和,采取的措施是       。
(2)实验时不能用铜丝搅拌器代替玻璃搅拌器的理由是__________      
        。
(3)在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中,使用弱酸或弱碱会使测得的中和反应反应热数值    (填“偏高”“不变”或“偏低”),其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
碱稍过量
铜丝导热性
好,比用玻璃搅拌器误差大
偏低
弱酸或弱碱在溶液中部分电离,在反应过程中,弱酸或弱碱会继续电离,而电离是吸热的过程
1.实验测得25 ℃、101 kPa时,H2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1,NaOH稀溶液与硫酸稀溶液反应的中和反应反应热为57.3 kJ·mol-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2H2(g)+O2(g)2H2O(l)  ΔH=-285.8 kJ·mol-1
B.2H2(g)+O2(g)2H2O(g)  ΔH=-571.6 kJ·mol-1
C.2NaOH(aq)+H2SO4(aq)Na2SO4(aq)+2H2O(l) ΔH=-57.3 kJ·mol-1
D.NaOH(aq)+H2SO4(aq)Na2SO4(aq)+H2O(l) 
ΔH=-57.3 kJ·mol-1
关键能力 提升

25 ℃、101 kPa时,H2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1,即1 mol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285.8 kJ,则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NaOH稀溶液与硫酸稀溶液发生的中和反应反应热为57.3 kJ·mol-1,即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1 mol液态水放出的热量是57.3 kJ,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H2SO4(aq)Na2SO4(aq)+H2O(l) ΔH=-57.3 kJ·mol-1,D正确。
2.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1盐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盐酸温度;
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1NaOH溶液,并用同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
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得混合液的最高温度。
回答下列问题:
(1)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    (填字母,下同)。
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
B.分三次倒入
C.一次迅速倒入
(2)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    。
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
B.揭开杯盖用玻璃棒搅拌
C.轻轻地振荡烧杯
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玻璃搅拌器轻轻地搅动
C
D
(3)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又知中和反应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1·℃-1。为了计算中和反应反应热,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 序号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混合溶液
1 20.0 20.1 23.2
2 20.2 20.4 23.4
3 20.5 20.6 23.6
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反应反应热ΔH≈
_________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51.8 kJ·mol-1
Δt1=23.2-=3.15 ℃
Δt2=23.4-=3.10 ℃
Δt3=23.6-=3.05 ℃
Δt平均值为=3.10 ℃
ΔH=- kJ·mol-1≈
-51.8 kJ·mol-1。
(4)现将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稀氨水分别和1 L 1 mol·L-1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ΔH1、ΔH2、ΔH3,则ΔH1、ΔH2、ΔH3的大小关系为         。
ΔH1=ΔH2<ΔH3
返回
考点二
盖斯定律与反应热的计算
1.盖斯定律的内容
一个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的还是分几步完成的,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即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______和______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必备知识 整合
始态
终态
2.“盖斯定律”型反应热(焓变)的运算规则
热化学方程式 方程式系数关系 焓变之间的关系
Ⅰ=-Ⅱ ΔH1=-ΔH2
Ⅰ=a×Ⅱ ΔH1=a×ΔH2
/ ΔH=ΔH1+ΔH2或ΔH=ΔH3+ΔH4+ΔH5
3.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的思维模型
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①C6H5C2H5(g)+O2(g)8CO2(g)+5H2O(g)
ΔH1=-4 386.9 kJ·mol-1
②C6H5CHCH2(g)+10O2(g)8CO2(g)+4H2O(g) ΔH2=-4 263.1 kJ·mol-1
③H2(g)+O2(g)H2O(g)
ΔH3=-241.8 kJ·mol-1
计算反应④C6H5C2H5(g)C6H5CHCH2(g)+H2(g)的ΔH4=_________
kJ·mol-1。
+118
第一步:根据反应④确定加①式、减②式、减③式。
第二步:根据反应④各物质的计量数确定各式扩大的倍数,①式、②式、③式均乘以1。
第三步:①式-②式-③式=目标方程式。可得:ΔH4=-4 386.9 kJ·mol-1-(-4 263.1 kJ·mol-1)-(-241.8 kJ·mol-1)=+118 kJ·mol-1。
思维建模
考向1 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
1.(2024· 辽宁抚顺检测节选)氧化亚铜常用于制船底防污漆,用CuO与Cu高温烧结可制取Cu2O,已知反应:
2Cu(s)+O2(g)2CuO(s)  ΔH=-325 kJ·mol-1
2Cu2O(s)+O2(g)4CuO(s)  ΔH=-281 kJ·mol-1
则CuO(s)+Cu(s)Cu2O(s)的ΔH=    kJ·mol-1。
关键能力 提升
-22
2.(2024·江西高安检测节选)NOx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用还原法将其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对于消除环境污染有重要意义。
已知:2C(s)+O2(g)2CO(g)  ΔH1=-221.0 kJ/mol
N2(g)+O2(g)2NO(g)  ΔH2=+180.5 kJ/mol
2NO(g)+2CO(g)2CO2(g)+N2(g)  ΔH3=-746.0 kJ/mol
则用焦炭还原NO生成无污染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O(g)+C(s)CO2(g)
+N2(g) ΔH=-573.75 kJ/mol
①2C(s)+O2(g) 2CO(g)  ΔH1=-221.0 kJ/mol
②N2(g)+O2(g)2NO(g)  ΔH2=+180.5 kJ/mol
③2NO(g)+2CO(g)2CO2(g)+N2(g)  ΔH3=-746.0 kJ/mol
根据盖斯定律,由(③+①-②)/2得焦炭还原NO生成无污染气体反应的ΔH=(ΔH3+ΔH1-ΔH2)/2=-573.75 kJ/mol。
考向2 应用循环图分析焓变关系
3.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制氢方法,其流程图如图。
已知:
反应Ⅰ:2H2O(l)2H2(g)+O2(g)  ΔH1=+572 kJ·mol-1
反应Ⅱ:H2SO4(aq)SO2(g)+H2O(l)+O2(g)  ΔH2=+327 kJ·mol-1
反应Ⅲ:2HI(aq)H2(g)+I2(g)  ΔH3=+172 kJ·mol-1
则反应SO2(g)+I2(g)+2H2O(l)2HI(aq)+H2SO4(aq) ΔH=        。
-213 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由-Ⅱ-Ⅲ得反应SO2(g)+I2(g)+2H2O(l)2HI(aq)+H2SO4(aq) ΔH=-213 kJ·mol-1。
4.(2024· 安徽无为检测节选)“千畦细浪舞晴空”,氮肥保障了现代农业的丰收。为探究(NH4)2SO4的离子键强弱,设计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可得ΔH4=    kJ·mol-1。
+838
①NH4Cl(s)N(g)+Cl-(g) ΔH1=+698 kJ·mol-1;②NH4Cl(s)N(aq)+Cl-(aq) ΔH2=+15 kJ·mol-1;③Cl-(g)Cl-(aq) ΔH3=-378 kJ·mol-1;④(NH4)2SO4(s)N(g)+S(g) ΔH4;⑤(NH4)2SO4(s)N(aq)+S(aq) ΔH5=+3 kJ·mol-1;⑥S(g)S(aq) ΔH6=-530 kJ·mol-1;则
⑤+①-⑥-②+③得④,ΔH4=+838 kJ·mol-1。
考向3 利用盖斯定律比较反应热大小
5.试比较下列各组ΔH的大小。
(1)同一反应,生成物状态不同时
A(g)+B(g)C(g) ΔH1<0
A(g)+B(g)C(l) ΔH2<0
则ΔH1    (填“>”“<”或“=”,下同)ΔH2。
设每小题中的两个热化学方程式依次为①式和②式。
①式-②式得:C(l)C(g) ΔH=ΔH1-ΔH2,由于C(l)C(g)为吸热过程,即ΔH>0,故ΔH=ΔH1-ΔH2>0,即ΔH1>ΔH2。

(2)同一反应,反应物状态不同时
S(g)+O2(g)SO2(g) ΔH1<0
S(s)+O2(g)SO2(g) ΔH2<0
则ΔH1    ΔH2。

设每小题中的两个热化学方程式依次为①式和②式。
①式-②式得:S(g)S(s) ΔH=ΔH1-ΔH2,由于S(g)S(s)为放热过程,即ΔH<0,故ΔH=ΔH1-ΔH2<0,即ΔH1<ΔH2。
(3)两个有联系的不同反应相比
C(s)+O2(g)CO2(g) ΔH1<0
C(s)+O2(g)CO(g) ΔH2<0
则ΔH1    ΔH2。

设每小题中的两个热化学方程式依次为①式和②式。
①式-②式得:CO(g)+O2(g)CO2(g) ΔH=ΔH1-ΔH2,由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即ΔH<0,故ΔH=ΔH1-ΔH2<0,即ΔH1<ΔH2。
6.已知几种离子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H+(aq)+OH-(aq)H2O(l) ΔH1;
②Ba2+(aq)+S(aq)BaSO4(s) ΔH2;
③NH3·H2O(aq)+H+(aq)N(aq)+H2O(l)  ΔH3;
④Ba2+(aq)+2OH-(aq)+2H+(aq)+S(aq)BaSO4(s)+2H2O(l) ΔH4。
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ΔH2>0,ΔH3<0 B.ΔH2<ΔH4
C.ΔH4<ΔH1+ΔH2 D.ΔH1>ΔH3

反应②生成BaSO4沉淀,为放热反应,ΔH2<0,反应③为NH3·H2O与强酸发生的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ΔH3<0,A错误;反应④除了生成沉淀放热,还有中和反应放热,放出的热量大于反应②,即ΔH4<ΔH2,B错误;根据盖斯定律可知ΔH4=2ΔH1+ΔH2,已知ΔH1<0,ΔH2<0,故ΔH4<ΔH1+ΔH2,C正确;反应③可表示NH3·H2O与强酸发生的中和反应,NH3·H2O为弱碱,电离需吸收能量,故ΔH3>ΔH1,D错误。
比较反应热大小注意事项
1.在比较反应热(ΔH)的大小时,应带符号比较。
2.同一物质,不同聚集状态时具有的能量不同,相同量的某物质的能量关系:
E(物质R,g)>E(物质R,l)>E(物质R,s)。
3.同一化学反应,反应物的用量越多,|ΔH|越大。对于可逆反应,因反应不能进行完全,实际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要小于理论数值。
4.等量的可燃物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比不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多,则完全燃烧的ΔH较小。
练后归纳
1.(2022·浙江6月选考)标准状态下,下列物质气态时的相对能量如下表:
可根据HO(g)+HO(g)H2O2(g)计算出H2O2中氧氧单键的键能为214 kJ·mol-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H2的键能为436 kJ·mol-1
B.O2的键能大于H2O2中氧氧单键的键能的两倍
C.解离氧氧单键所需能量:HOO<H2O2
D.H2O(g)+O(g)H2O2(g) ΔH=-143 kJ·mol-1
高考真题 感悟

物质(g) O H HO HOO H2 O2 H2O2 H2O
能量/(kJ·mol-1) 249 218 39 10 0 0 -136 -242
根据题给表格中的数据可知,H2的键能为218 kJ·mol-1×2=436 kJ·mol-1,A正确;由题给表格中的数据可知O2的键能为249 kJ·mol-1×2=498 kJ·mol-1,由题中信息可知H2O2中氧氧单键的键能为214 kJ·mol-1,则O2的键能大于H2O2中氧氧单键的键能的两倍,B正确;由题给表格中的数据可知HOOHO+O,解离其中氧氧单键需要的能量为249 kJ·mol-1+39 kJ·mol-1-10 kJ·mol-1=278 kJ·mol-1,H2O2中氧氧单键的键能为214 kJ·mol-1,C错误;由题给表格中的数据可知H2O(g)+O(g)H2O2(g)的ΔH=-136 kJ·mol-1-249 kJ·mol-1-(-242) kJ·mol-1=-143 kJ·mol-1,D正确。
物质(g) O H HO HOO H2 O2 H2O2 H2O
能量/(kJ·mol-1) 249 218 39 10 0 0 -136 -242
2.(2023·海南卷)各相关物质的燃烧热数据如下表。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2H4(g)+3O2(g)2CO2(g)+2H2O(g)  ΔH=-1 411 kJ·mol-1
B.C2H6(g)C2H4(g)+H2(g)  ΔH=-137 kJ·mol-1
C.H2O(l)O2(g)+H2(g)  ΔH=+285.8 kJ·mol-1
D.C2H6(g)+O2(g)2CO2(g)+3H2O(l)  ΔH=-1 559.8 kJ·mol-1
物质 C2H6(g) C2H4(g) H2(g)
ΔH/(kJ·mol-1) -1 559.8 -1 411 -285.8

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的物质放出的热量称为燃烧热。H2O应该为液态,A错误;C2H6(g)C2H4(g)+H2(g) ΔH=+137 kJ·mol-1,B错误;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1,则H2O(l)O2(g)+H2(g) ΔH=+285.8 kJ·mol-1,C错误;C2H6(g)+O2(g)2CO2(g)+3H2O(l) ΔH=-1 559.8 kJ·mol-1,D正确。
物质 C2H6(g) C2H4(g) H2(g)
ΔH/(kJ·mol-1) -1 559.8 -1 411 -285.8
3.(2024·甘肃卷)甲烷在某含Mo催化剂作用下部分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E2=1.41 eV
B.步骤2逆向反应的ΔH=+0.29 eV
C.步骤1的反应比步骤2快
D.该过程实现了甲烷的氧化

由题给能量变化图可知,E2=0.70 eV-(-0.71 eV)=1.41 eV,A项正确;由题给能量变化图可知,步骤2逆向反应的ΔH=-0.71 eV-(-1.00 eV)=+0.29 eV,B项正确;由题给能量变化图可知,步骤1的活化能E1=0.70 eV,步骤2的活化能E3=-0.49 eV-(-0.71 eV)=0.22 eV,步骤1的活化能大于步骤2的活化能,步骤1的反应比步骤2慢,C项错误;该过程甲烷转化为甲醇,属于加氧氧化,实现了甲烷的氧化,D项正确。
4.(1)(2024·安徽卷节选)C2H6氧化脱氢反应:
2C2H6(g)+O2(g)2C2H4(g)+2H2O(g)  ΔH1=-209.8 kJ·mol-1
C2H6(g)+CO2(g)C2H4(g)+H2O(g)+CO(g)  ΔH2=+178.1 kJ·mol-1
计算:2CO(g)+O2(g)2CO2(g) ΔH3=    kJ·mol-1。
-566
将两个反应依次标号为反应①和反应②,反应①-反应②×2可得目标反应,则ΔH3=ΔH1-2ΔH2=(-209.8-178.1×2) kJ·mol-1=-566 kJ·mol-1。
(2)(2024·黑、吉、辽卷节选)结合以下信息,可知H2的燃烧热ΔH=
    kJ·mol-1。
已知:2HCl(g)+O2(g)Cl2(g)+H2O(g)  ΔH1=-57.2 kJ·mol-1
H2O(l)H2O(g)  ΔH2=+44.0 kJ·mol-1
H2(g)+Cl2(g)2HCl(g) ΔH3=-184.6 kJ·mol-1
-285.8
设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④H2(g)+O2(g)H2O(l),将题
中已知反应依次编号为①2HCl(g)+O2(g)Cl2(g)+H2O(g),
②H2O(l)H2O(g),③H2(g)+Cl2(g)2HCl(g),则④=①+③-②,氢气的燃烧热ΔH=-57.2 kJ·mol-1-184.6 kJ·mol-1-44 kJ·mol-1
=-285.8 kJ·mol-1。
返回
课 时 测 评
1.(2024·河南柘城检测)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由实验可知,(a)、(b)、(c)所涉及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将实验(a)中的铝片更换为等质量的铝粉后释放出的热量有所增加
C.实验(c)中将玻璃搅拌器改为铁质搅拌器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D.若用NaOH固体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则测定结果偏高

A项,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错误;B项,铝片更换为铝粉,没有改变反应的本质,放出的热量不变,错误;C项,铁质搅拌器导热性好,热量损失较大,错误;D项,NaOH固体溶于水时放热,使测定结果偏高,正确。
2.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已知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用含2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测出的中和反应反应热为28.65 kJ·mol-1
B.CO(g)的燃烧热ΔH=-283.0 kJ·mol-1,则反应2CO2(g)2CO(g)+O2(g)的ΔH=+(2×283.0) kJ·mol-1
C.1 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热量
中和反应反应热是以生成1 mol H2O(l)作为标准的,A错误;有水生成的燃烧反应,必须按液态水计算燃烧热,C错误;稀醋酸是弱酸,电离过程需要吸热,放出的热量要小于57.3 kJ,D错误。

3.(2024·辽宁新民开学考)分别向1 L 0.5 mol·L-1的Ba(OH)2溶液中加入①浓硫酸;②稀硫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分别为ΔH1、ΔH2、ΔH3,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ΔH1>ΔH2>ΔH3    B.ΔH1<ΔH2<ΔH3
C.ΔH1>ΔH2=ΔH3 D.ΔH1=ΔH2<ΔH3
混合时浓硫酸被稀释放热;浓、稀硫酸在与Ba(OH)2溶液反应时还会形成BaSO4沉淀,Ba2+、S之间形成化学键的过程中也会放出热量。因放热反应的ΔH取负值,故ΔH1<ΔH2<ΔH3。

4.以CO和H2为原料合成甲醇是工业上的成熟方法,直接以CO2为原料生产甲醇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我国科学家用CO2人工合成淀粉时,第一步就需要将CO2转化为甲醇。
已知:①CO(g)+2H2(g)CH3OH(g)  ΔH1=-90.5 kJ·mol-1
②CO(g)+H2O(g)CO2(g)+H2(g)  ΔH2=-41.1 kJ·mol-1
③2H2(g)+ O2(g)2H2O(g)  ΔH3=-483.6 kJ·mol-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温度不变,反应①中生成1 mol CH3OH(l)时,放出的热量大于90.5 kJ
B.CO2与H2合成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2(g)+3H2(g)CH3OH(g)+H2O(g) 
ΔH=-49.4 kJ·mol-1
C.通过电解制H2和选用高效催化剂,可降低CO2与H2合成甲醇反应的焓变
D.以CO2和H2O为原料合成甲醇,同时生成O2,该反应需要吸收能量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得CO2(g)+3H2(g)CH3OH(g)+H2O(g) 
ΔH=ΔH1-ΔH2=-49.4 kJ·mol-1,故B正确;催化剂可降低CO2与H2合成甲醇反应的活化能,但不改变反应的焓变,故C错误;已知反应④CO2(g)+3H2(g)CH3OH(g)+H2O(g) ΔH4=-49.4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④×2-③×3得2CO2(g)+4H2O(g)2CH3OH(g)+3O2(g) ΔH=2ΔH4-3ΔH3=+1 352 kJ·mol-1>0,则该反应需要吸收能量,故D正确。
5.(2025·陕西神木检测)在25 ℃、101 kPa时,C(s)、H2(g)、CH3COOH(l)的燃烧热分别为393.5 kJ·mol-1、285.8 kJ·mol-1、870.3 kJ·mol-1,则2C(s)+2H2(g)+O2(g)CH3COOH(l)的反应热为
A.-488.3 kJ·mol-1 B.+488.3 kJ·mol-1
C.-191 kJ·mol-1 D.+191 kJ·mol-1
由题知表示各物质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①C(s)+O2(g)CO2(g) ΔH=-393.5 kJ·mol-1;②H2(g)+O2(g)H2O(l) ΔH=-285.8 kJ·mol-1;
③CH3COOH(l)+2O2(g)2CO2(g)+2H2O(l) ΔH=-870.3 kJ·mol-1。则2C(s)+2H2(g)+O2(g)CH3COOH(l)可由反应①×2+②×2-③得出,则反应热为(-393.5 kJ·mol-1)×2+(-285.8 kJ·mol-1)×2-(-870.3 kJ·mol-1)=-488.3 kJ·mol-1。

6.关于下列ΔH的判断正确的是
C(aq)+H+(aq)HC(aq) ΔH1
C(aq)+H2O(l)HC(aq)+OH-(aq) ΔH2
OH-(aq)+H+(aq)H2O(l) ΔH3
OH-(aq)+CH3COOH(aq)CH3COO-(aq)+H2O(l) ΔH4
A.ΔH1<0 ΔH2<0 B.ΔH1<ΔH2
C.ΔH3<0 ΔH4>0 D.ΔH3>ΔH4

碳酸氢根的电离属于吸热过程,则C(aq)+H+(aq)HC (aq)为放热反应,所以ΔH1<0;C(aq)+H2O(l)HC (aq)+OH-(aq)为碳酸根的水解离子方程式,C的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ΔH2>0;OH-(aq)+H+(aq)H2O(l)表示强酸和强碱的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ΔH3<0;醋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ΔH4<0;但由于醋酸是弱酸,电离过程中会吸收部分热量,所以醋酸与强碱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强酸和强碱反应放出的热量,则ΔH4>ΔH3;B正确。
7.已知:H2O(g)H2O(l) ΔH1
C6H12O6(g)C6H12O6(s) ΔH2
C6H12O6(s)+6O2(g)6H2O(g)+6CO2(g)  ΔH3
C6H12O6(g)+6O2(g)6H2O(l)+6CO2(g)  ΔH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ΔH1<0,ΔH2<0,ΔH3<ΔH4
B.6ΔH1+ΔH2+ΔH3-ΔH4=0
C.-6ΔH1+ΔH2+ΔH3-ΔH4=0
D.-6ΔH1+ΔH2-ΔH3+ΔH4 =0

由气态物质转化成液态物质或固态物质均放出热量,ΔH1<0,ΔH2<0,气态C6H12O6燃烧生成液态水比固态C6H12O6燃烧生成气态水放出热量多,所以ΔH3>ΔH4,A项错误;根据盖斯定律得ΔH4=6ΔH1+ΔH2+ΔH3,B项正确,C、D项错误。
8.(2024·山西阳曲检测)已知NaHCO3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CO2吸热,Na2CO3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CO2 放热。下列关于ΔH的判断正确的是
C(aq)+H+(aq)HC(aq) ΔH1
HC(aq)+H+(aq)H2CO3(aq) ΔH2
H2CO3(aq)H2O(l)+CO2(g) ΔH3
OH-(aq)+H+(aq)H2O(l) ΔH4
A.ΔH1<0 ΔH2>0 B.ΔH2+ΔH3>0
C.ΔH1+ΔH2+ΔH3>0 D.ΔH2<ΔH4

将已知反应依次编号为①②③④,反应①②均只有化学键的形成,故ΔH1<0,ΔH2<0,A错误;由盖斯定律可知,②+③可得HC(aq)+H+(aq)H2O(l)+CO2(g),该反应是吸热反应,故ΔH'=ΔH2+ΔH3>0,B正确;①+②+③可得C(aq)+2H+(aq)H2O(l)+CO2(g),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ΔH″=ΔH1+ΔH2+ΔH3<0,C错误;②-④可得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反应HC(aq)+ H2O(l)H2CO3(aq)+OH-(aq),盐类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则ΔH =ΔH2-ΔH4>0,D错误。
9.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依据图示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s,石墨)+ CO2(g)2CO(g) ΔH=ΔH1-ΔH2
B.1 mol C(s,石墨)和1 mol C(s,金刚石)分别与足量O2反应全部转化为CO2(g),前者放热多
C.ΔH5=ΔH1-ΔH3
D.化学反应的ΔH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无关

由题干信息可知,反应Ⅰ:C(s,石墨)+O2(g)CO(g) ΔH1,反应Ⅱ:CO(g)+
O2(g)CO2(g) ΔH2,则反应Ⅰ-反应Ⅱ得C(s,石墨)+CO2(g)2CO(g),根
据盖斯定律可知ΔH=ΔH1-ΔH2,A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C(s,石墨)C(s,金刚石) ΔH5>0,即1 mol C(s,石墨)具有的总能量低于1 mol C(s,金刚石)具有
的总能量,则1 mol C(s,石墨)和1 mol C(s,金刚石)分别与足量O2反应全部转化为
CO2(g),后者放热多,B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反应Ⅰ:C(s,石墨)+O2(g)
CO(g) ΔH1,反应Ⅲ:C(s,金刚石)+O2(g)CO(g) ΔH3,则反应Ⅰ-反应Ⅲ
得C(s,石墨)C(s,金刚石),根据盖斯定律可知,ΔH5=ΔH1-ΔH3,C正确。
10.生成水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ΔH2>0
B.若2H2(g)+O2(g)2H2O(l) ΔH4,则ΔH4<ΔH1
C.一定条件下,气态原子生成1 mol H-O键放出a kJ热量,则该条件下ΔH3=-4a kJ/mol
D.ΔH1+ΔH2+ΔH3=0

ΔH2所示过程为氢分子和氧分子化学键断裂的过程,该过程吸热,故ΔH2>0,A正确;由于气态水到液态水的过程为放热过程,则ΔH4<ΔH1,B正确;ΔH3所示过程共形成4 mol H-O键,气态原子生成1 mol H-O键放出a kJ热量,该条件下ΔH3=-4a kJ/mol,C正确;根据盖斯定律,ΔH1=ΔH2+ΔH3,D错误。
11.(10分)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利用甲酸的能量关系转换图如图所示:
反应CO2(g)+H2(g)HCOOH(g)的焓变ΔH=    kJ·mol-1。
-31.4
根据题图可得如下热化学方程式:①HCOOH(g)CO(g)+H2O(g) 
ΔH1=+72.6 kJ·mol-1;②CO(g)+O2(g)CO2(g) ΔH2=-283.0 kJ·mol-1;③H2(g)+O2(g)H2O(g) ΔH3=-241.80 kJ·mol-1。反应
CO2(g)+H2(g)HCOOH(g)可以由③-①-②得到,由盖斯定律可得ΔH=ΔH3-ΔH1-ΔH2=(-241.80 kJ·mol-1)-(+72.6 kJ·mol-1)-(-283.0 kJ·mol-1)=-31.4 kJ·mol-1。
(2)制备合成气的一种方法是以CH4和H2O为原料,有关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CH4(g)与H2O(g)反应生成CO(g)和H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4(g)+H2O(g)
CO(g)+3H2(g) ΔH=-p+3n+m kJ·mol-1
依据三个能量关系图像写出对应的热化学方程式:CO(g)+O2(g)CO2(g) ΔH1=-m kJ·mol-1;H2(g)+O2(g)H2O(g) ΔH2=-n kJ·mol-1;CH4(g)+2O2(g)CO2(g)+2H2O(g) ΔH3=-p kJ·mol-1;由盖斯定律得:CH4(g)+H2O(g)CO(g)+3H2(g) ΔH=ΔH3-3ΔH2-ΔH1=-p+3n+m kJ·mol-1。
(3)1 mol CH4(g)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的能量变化和1 mol S(g)燃烧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在催化剂作用下,CH4可以还原SO2生成单质S(g)、H2O(g)和CO2,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4(g)+2SO2(g)2S(g)+CO2(g)+
2H2O(g) ΔH=+352 kJ/mol
根据图像可知:①CH4(g)+2O2(g)CO2(g)+2H2O(g) ΔH=126 kJ/mol-928 kJ/mol=-802 kJ/mol;②S(g)+O2(g)SO2(g) ΔH=-577 kJ/mol;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①-②×2即得到CH4和SO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SO2(g)2S(g)+CO2(g)+2H2O(g) ΔH=+352 kJ/mol。
(4)如图表示在CuO存在下HCl催化氧化的反应过程,则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Cl(g)+O2(g)H2O(g)+Cl2(g) ΔH=ΔH1+ΔH2+ΔH3
根据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都是相同的,由题图可知热化学方程式为2HCl(g)+O2(g)H2O(g)+Cl2(g) ΔH=ΔH1+ΔH2+ΔH3。
(5)在α-Fe(Ⅲ)铁原子簇表面,以N2和H2为原料合成氨的反应机理如下:
①H2(g)2H(g) ΔH1
②N2(g)+2H(g)2(NH)(g) ΔH2
③(NH)(g)+H(g)(NH2)(g) ΔH3
④(NH2)(g)+H(g)NH3(g) ΔH4
总反应:N2(g)+3H2(g)2NH3(g) ΔH。
则ΔH4=         (用含ΔH1、ΔH2、ΔH3、ΔH的式子表示)。
(ΔH-3ΔH1-ΔH2-2ΔH3)
返回
根据盖斯定律,①×3+②+③×2+④×2可得N2(g)+3H2(g)
2NH3(g),ΔH=3ΔH1+ΔH2+2ΔH3+2ΔH4,则ΔH4=(ΔH-3ΔH1-ΔH2-2ΔH3)。第33讲 反应热的测定与计算
【复习目标】 1.了解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方法。2.掌握盖斯定律的内容及意义,并能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3.能综合利用反应热和盖斯定律比较不同反应体系反应热的大小。
考点一 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
1.中和反应反应热
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l)时所放出的热量。
2.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以稀盐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为例)
(1)测定原理
通过量热计测得体系在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再利用有关物质的比热容计算反应热。
(2)实验步骤及装置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①量取50 mL浓度分别为0.50 mol/L和0.55 mol/L的酸、碱稀溶液,并分别测量其温度,取两者平均温度,记为t1
②测量酸、碱液混合后最高温度,记为t2
③重复步骤①、②两次
④数据处理:取三次测量所得温度进行计算,测得的数值取平均值。生成1 mol H2O时放出的热量为 kJ[m1、m2均取50 g,c=4.18 J/(g·℃)]
大量实验测得:在25 ℃和101 kPa下,强酸的稀溶液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放出57.3 kJ的热量
【微思考】
(1)为保证酸完全中和,采取的措施是       。
(2)实验时不能用铜丝搅拌器代替玻璃搅拌器的理由是               
       。
(3)在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中,使用弱酸或弱碱会使测得的中和反应反应热数值    (填“偏高”“不变”或“偏低”),其原因是                  
       。
提示:(1)碱稍过量 (2)铜丝导热性好,比用玻璃搅拌器误差大 (3)偏低 弱酸或弱碱在溶液中部分电离,在反应过程中,弱酸或弱碱会继续电离,而电离是吸热的过程
学生用书 第193页
1.实验测得25 ℃、101 kPa时,H2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1,NaOH稀溶液与硫酸稀溶液反应的中和反应反应热为57.3 kJ·mol-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A.2H2(g)+O2(g)2H2O(l)  ΔH=-285.8 kJ·mol-1
B.2H2(g)+O2(g)2H2O(g)  ΔH=-571.6 kJ·mol-1
C.2NaOH(aq)+H2SO4(aq)Na2SO4(aq)+2H2O(l) ΔH=-57.3 kJ·mol-1
D.NaOH(aq)+H2SO4(aq)Na2SO4(aq)+H2O(l) ΔH=-57.3 kJ·mol-1
答案:D
解析:25 ℃、101 kPa时,H2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1,即1 mol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285.8 kJ,则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NaOH稀溶液与硫酸稀溶液发生的中和反应反应热为57.3 kJ·mol-1,即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1 mol液态水放出的热量是57.3 kJ,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H2SO4(aq)Na2SO4(aq)+H2O(l) ΔH=-57.3 kJ·mol-1,D正确。
2.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1盐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盐酸温度;
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1NaOH溶液,并用同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
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得混合液的最高温度。
回答下列问题:
(1)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    (填字母,下同)。
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
B.分三次倒入
C.一次迅速倒入
(2)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    。
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
B.揭开杯盖用玻璃棒搅拌
C.轻轻地振荡烧杯
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玻璃搅拌器轻轻地搅动
(3)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又知中和反应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1·℃-1。为了计算中和反应反应热,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 序号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混合溶液
1 20.0 20.1 23.2
2 20.2 20.4 23.4
3 20.5 20.6 23.6
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反应反应热ΔH≈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现将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稀氨水分别和1 L 1 mol·L-1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ΔH1、ΔH2、ΔH3,则ΔH1、ΔH2、ΔH3的大小关系为        。
答案:(1)C (2)D (3)-51.8 kJ·mol-1 
(4)ΔH1=ΔH2<ΔH3
解析:(3)Δt1=23.2-=3.15 ℃
Δt2=23.4-=3.10 ℃
Δt3=23.6-=3.05 ℃
Δt平均值为=3.10 ℃
ΔH=- kJ·mol-1≈-51.8 kJ·mol-1。
考点二 盖斯定律与反应热的计算
1.盖斯定律的内容
一个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的还是分几步完成的,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即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2.“盖斯定律”型反应热(焓变)的运算规则
热化学方程式 方程式系数关系 焓变之间的关系
反应Ⅰ:aA(g)B(g) ΔH1 反应Ⅱ:B(g)aA(g) ΔH2 Ⅰ=-Ⅱ ΔH1=-ΔH2
学生用书 第194页
反应Ⅰ:aA(g)B(g) ΔH1 反应Ⅱ:A(g)B(g) ΔH2 Ⅰ=a×Ⅱ ΔH1=a×ΔH2
/ ΔH=ΔH1+ΔH2或ΔH=ΔH3+ΔH4+ΔH5
3.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的思维模型
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①C6H5C2H5(g)+O2(g)8CO2(g)+5H2O(g)
ΔH1=-4 386.9 kJ·mol-1
②C6H5CHCH2(g)+10O2(g)8CO2(g)+4H2O(g) ΔH2=-4 263.1 kJ·mol-1
③H2(g)+O2(g)H2O(g)
ΔH3=-241.8 kJ·mol-1
计算反应④C6H5C2H5(g)C6H5CHCH2(g)+H2(g)的ΔH4=    kJ·mol-1。
答案:+118
第一步:根据反应④确定加①式、减②式、减③式。 第二步:根据反应④各物质的计量数确定各式扩大的倍数,①式、②式、③式均乘以1。 第三步:①式-②式-③式=目标方程式。可得:ΔH4=-4 386.9 kJ·mol-1-(-4 263.1 kJ·mol-1)-(-241.8 kJ·mol-1)=+118 kJ·mol-1。
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
1.(2024· 辽宁抚顺检测节选)氧化亚铜常用于制船底防污漆,用CuO与Cu高温烧结可制取Cu2O,已知反应:(  )
2Cu(s)+O2(g)2CuO(s)  ΔH=-325 kJ·mol-1
2Cu2O(s)+O2(g)4CuO(s)  ΔH=-281 kJ·mol-1
则CuO(s)+Cu(s)Cu2O(s)的ΔH=    kJ·mol-1。
答案:-22
2.(2024·江西高安检测节选)NOx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用还原法将其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对于消除环境污染有重要意义。
已知:2C(s)+O2(g)2CO(g)  ΔH1=-221.0 kJ/mol
N2(g)+O2(g)2NO(g)  ΔH2=+180.5 kJ/mol
2NO(g)+2CO(g)2CO2(g)+N2(g)  ΔH3=-746.0 kJ/mol
则用焦炭还原NO生成无污染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2NO(g)+C(s)CO2(g)+N2(g) ΔH=-573.75 kJ/mol
解析:①2C(s)+O2(g)2CO(g)  ΔH1=-221.0 kJ/mol
②N2(g)+O2(g)2NO(g)  ΔH2=+180.5 kJ/mol
③2NO(g)+2CO(g)2CO2(g)+N2(g)  ΔH3=-746.0 kJ/mol
根据盖斯定律,由(③+①-②)/2得焦炭还原NO生成无污染气体反应的ΔH=(ΔH3+ΔH1-ΔH2)/2=-573.75 kJ/mol。
应用循环图分析焓变关系
3.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制氢方法,其流程图如图。
已知:
反应Ⅰ:2H2O(l)2H2(g)+O2(g)  ΔH1=+572 kJ·mol-1
反应Ⅱ:H2SO4(aq)SO2(g)+H2O(l)+O2(g)  ΔH2=+327 kJ·mol-1
反应Ⅲ:2HI(aq)H2(g)+I2(g)  ΔH3=+172 kJ·mol-1
则反应SO2(g)+I2(g)+2H2O(l)2HI(aq)+H2SO4(aq) ΔH=       。
答案:-213 kJ·mol-1
解析:根据盖斯定律,由-Ⅱ-Ⅲ得反应SO2(g)+I2(g)+2H2O(l)2HI(aq)+H2SO4(aq) ΔH=-213 kJ·mol-1。
4.(2024· 安徽无为检测节选)“千畦细浪舞晴空”,氮肥保障了现代农业的丰收。为探究(NH4)2SO4的离子键强弱,设计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可得ΔH4=   kJ·mol-1。
答案:+838
解析:①NH4Cl(s)N(g)+Cl-(g) ΔH1=+698 kJ·mol-1;②NH4Cl(s)N(aq)+Cl-(aq) ΔH2=+15 kJ·mol-1;③Cl-(g)Cl-(aq) ΔH3=-378 kJ·mol-1;④(NH4)2SO4(s)N(g)+S(g) ΔH4;⑤(NH4)2SO4(s)N(aq)+S(aq) ΔH5=+3 kJ·mol-1;⑥S(g)S(aq) ΔH6=-530 kJ·mol-1;则⑤+①-⑥-②+③得④,ΔH4=+838 kJ·mol-1。
学生用书 第195页
利用盖斯定律比较反应热大小
5.试比较下列各组ΔH的大小。
(1)同一反应,生成物状态不同时
A(g)+B(g)C(g) ΔH1<0
A(g)+B(g)C(l) ΔH2<0
则ΔH1    (填“>”“<”或“=”,下同)ΔH2。
(2)同一反应,反应物状态不同时
S(g)+O2(g)SO2(g) ΔH1<0
S(s)+O2(g)SO2(g) ΔH2<0
则ΔH1    ΔH2。
(3)两个有联系的不同反应相比
C(s)+O2(g)CO2(g) ΔH1<0
C(s)+O2(g)CO(g) ΔH2<0
则ΔH1    ΔH2。
答案:(1)> (2)< (3)<
解析:设每小题中的两个热化学方程式依次为①式和②式。
(1)①式-②式得:C(l)C(g) ΔH=ΔH1-ΔH2,由于C(l)C(g)为吸热过程,即ΔH>0,故ΔH=ΔH1-ΔH2>0,即ΔH1>ΔH2。
(2)①式-②式得:S(g)S(s) ΔH=ΔH1-ΔH2,由于S(g)S(s)为放热过程,即ΔH<0,故ΔH=ΔH1-ΔH2<0,即ΔH1<ΔH2。
(3)①式-②式得:CO(g)+O2(g)CO2(g) ΔH=ΔH1-ΔH2,由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即ΔH<0,故ΔH=ΔH1-ΔH2<0,即ΔH1<ΔH2。
6.已知几种离子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H+(aq)+OH-(aq)H2O(l) ΔH1;
②Ba2+(aq)+S(aq)BaSO4(s) ΔH2;
③NH3·H2O(aq)+H+(aq)N(aq)+H2O(l)  ΔH3;
④Ba2+(aq)+2OH-(aq)+2H+(aq)+S(aq)BaSO4(s)+2H2O(l) ΔH4。
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ΔH2>0,ΔH3<0 B.ΔH2<ΔH4
C.ΔH4<ΔH1+ΔH2 D.ΔH1>ΔH3
答案:C
解析:反应②生成BaSO4沉淀,为放热反应,ΔH2<0,反应③为NH3·H2O与强酸发生的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ΔH3<0,A错误;反应④除了生成沉淀放热,还有中和反应放热,放出的热量大于反应②,即ΔH4<ΔH2,B错误;根据盖斯定律可知ΔH4=2ΔH1+ΔH2,已知ΔH1<0,ΔH2<0,故ΔH4<ΔH1+ΔH2,C正确;反应③可表示NH3·H2O与强酸发生的中和反应,NH3·H2O为弱碱,电离需吸收能量,故ΔH3>ΔH1,D错误。
比较反应热大小注意事项 1.在比较反应热(ΔH)的大小时,应带符号比较。 2.同一物质,不同聚集状态时具有的能量不同,相同量的某物质的能量关系: E(物质R,g)>E(物质R,l)>E(物质R,s)。 3.同一化学反应,反应物的用量越多,|ΔH|越大。对于可逆反应,因反应不能进行完全,实际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要小于理论数值。 4.等量的可燃物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比不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多,则完全燃烧的ΔH较小。
1.(2022·浙江6月选考)标准状态下,下列物质气态时的相对能量如下表:
物质(g) O H HO HOO H2 O2 H2O2 H2O
能量/(kJ·mol-1) 249 218 39 10 0 0 -136 -242
可根据HO(g)+HO(g)H2O2(g)计算出H2O2中氧氧单键的键能为214 kJ·mol-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2的键能为436 kJ·mol-1
B.O2的键能大于H2O2中氧氧单键的键能的两倍
C.解离氧氧单键所需能量:HOO<H2O2
D.H2O(g)+O(g)H2O2(g) ΔH=-143 kJ·mol-1
答案:C
解析:根据题给表格中的数据可知,H2的键能为218 kJ·mol-1×2=436 kJ·mol-1,A正确;由题给表格中的数据可知O2的键能为249 kJ·mol-1×2=498 kJ·mol-1,由题中信息可知H2O2中氧氧单键的键能为214 kJ·mol-1,则O2的键能大于H2O2中氧氧单键的键能的两倍,B正确;由题给表格中的数据可知HOOHO+O,解离其中氧氧单键需要的能量为249 kJ·mol-1+39 kJ·mol-1-10 kJ·mol-1=278 kJ·mol-1,H2O2中氧氧单键的键能为214 kJ·mol-1,C错误;由题给表格中的数据可知H2O(g)+O(g)H2O2(g)的ΔH=-136 kJ·mol-1-249 kJ·mol-1-(-242) kJ·mol-1=-143 kJ·mol-1,D正确。
2.(2023·海南卷)各相关物质的燃烧热数据如下表。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物质 C2H6(g) C2H4(g) H2(g)
ΔH/(kJ·mol-1) -1 559.8 -1 411 -285.8
A.C2H4(g)+3O2(g)2CO2(g)+2H2O(g)  ΔH=-1 411 kJ·mol-1
B.C2H6(g)C2H4(g)+H2(g)  ΔH=-137 kJ·mol-1
C.H2O(l)O2(g)+H2(g)  ΔH=+285.8 kJ·mol-1
D.C2H6(g)+O2(g)2CO2(g)+3H2O(l)  ΔH=-1 559.8 kJ·mol-1
答案:D
解析: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的物质放出的热量称为燃烧热。H2O应该为液态,A错误;C2H6(g)C2H4(g)+H2(g) ΔH=+137 kJ·mol-1,B错误;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1,则H2O(l)O2(g)+H2(g) ΔH=+285.8 kJ·mol-1,C错误;C2H6(g)+O2(g)2CO2(g)+3H2O(l) ΔH=-1 559.8 kJ·mol-1,D正确。
3.(2024·甘肃卷)甲烷在某含Mo催化剂作用下部分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E2=1.41 eV
B.步骤2逆向反应的ΔH=+0.29 eV
C.步骤1的反应比步骤2快
D.该过程实现了甲烷的氧化
答案:C
解析:由题给能量变化图可知,E2=0.70 eV-(-0.71 eV)=1.41 eV,A项正确;由题给能量变化图可知,步骤2逆向反应的ΔH=-0.71 eV-(-1.00 eV)=+0.29 eV,B项正确;由题给能量变化图可知,步骤1的活化能E1=0.70 eV,步骤2的活化能E3=-0.49 eV-(-0.71 eV)=0.22 eV,步骤1的活化能大于步骤2的活化能,步骤1的反应比步骤2慢,C项错误;该过程甲烷转化为甲醇,属于加氧氧化,实现了甲烷的氧化,D项正确。
学生用书 第196页
4.(1)(2024·安徽卷节选)C2H6氧化脱氢反应:
2C2H6(g)+O2(g)2C2H4(g)+2H2O(g)  ΔH1=-209.8 kJ·mol-1
C2H6(g)+CO2(g)C2H4(g)+H2O(g)+CO(g)  ΔH2=+178.1 kJ·mol-1
计算:2CO(g)+O2(g)2CO2(g) ΔH3=    kJ·mol-1。
(2)(2024·黑、吉、辽卷节选)结合以下信息,可知H2的燃烧热ΔH=    kJ·mol-1。
已知:2HCl(g)+O2(g)Cl2(g)+H2O(g)  ΔH1=-57.2 kJ·mol-1
H2O(l)H2O(g) ΔH2=+44.0 kJ·mol-1
H2(g)+Cl2(g)2HCl(g) ΔH3=-184.6 kJ·mol-1
答案:(1)-566 (2)-285.8
解析:(1)将两个反应依次标号为反应①和反应②,反应①-反应②×2可得目标反应,则ΔH3=ΔH1-2ΔH2=(-209.8-178.1×2) kJ·mol-1=-566 kJ·mol-1。(2)设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④H2(g)+O2(g)H2O(l),将题中已知反应依次编号为①2HCl(g)+O2(g)Cl2(g)+H2O(g),②H2O(l)H2O(g),③H2(g)+Cl2(g)2HCl(g),则④=①+③-②,氢气的燃烧热ΔH=-57.2 kJ·mol-1-184.6 kJ·mol-1-44 kJ·mol-1=-285.8 kJ·mol-1。
课时测评33 反应热的测定与计算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
选择题1-10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2024·河南柘城检测)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由实验可知,(a)、(b)、(c)所涉及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将实验(a)中的铝片更换为等质量的铝粉后释放出的热量有所增加
C.实验(c)中将玻璃搅拌器改为铁质搅拌器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D.若用NaOH固体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则测定结果偏高
答案:D
解析:A项,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错误;B项,铝片更换为铝粉,没有改变反应的本质,放出的热量不变,错误;C项,铁质搅拌器导热性好,热量损失较大,错误;D项,NaOH固体溶于水时放热,使测定结果偏高,正确。
2.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已知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用含2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测出的中和反应反应热为28.65 kJ·mol-1
B.CO(g)的燃烧热ΔH=-283.0 kJ·mol-1,则反应2CO2(g)2CO(g)+O2(g)的ΔH=+(2×283.0) kJ·mol-1
C.1 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热量
答案:B
解析:中和反应反应热是以生成1 mol H2O(l)作为标准的,A错误;有水生成的燃烧反应,必须按液态水计算燃烧热,C错误;稀醋酸是弱酸,电离过程需要吸热,放出的热量要小于57.3 kJ,D错误。
3.(2024·辽宁新民开学考)分别向1 L 0.5 mol·L-1的Ba(OH)2溶液中加入①浓硫酸;②稀硫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分别为ΔH1、ΔH2、ΔH3,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ΔH1>ΔH2>ΔH3    B.ΔH1<ΔH2<ΔH3
C.ΔH1>ΔH2=ΔH3 D.ΔH1=ΔH2<ΔH3
答案:B
解析:混合时浓硫酸被稀释放热;浓、稀硫酸在与Ba(OH)2溶液反应时还会形成BaSO4沉淀,Ba2+、S之间形成化学键的过程中也会放出热量。因放热反应的ΔH取负值,故ΔH1<ΔH2<ΔH3。
4.以CO和H2为原料合成甲醇是工业上的成熟方法,直接以CO2为原料生产甲醇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我国科学家用CO2人工合成淀粉时,第一步就需要将CO2转化为甲醇。
已知:①CO(g)+2H2(g)CH3OH(g)  ΔH1=-90.5 kJ·mol-1
②CO(g)+H2O(g)CO2(g)+H2(g)  ΔH2=-41.1 kJ·mol-1
③2H2(g)+ O2(g)2H2O(g)  ΔH3=-483.6 kJ·mol-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温度不变,反应①中生成1 mol CH3OH(l)时,放出的热量大于90.5 kJ
B.CO2与H2合成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2(g)+3H2(g)CH3OH(g)+H2O(g) ΔH=-49.4 kJ·mol-1
C.通过电解制H2和选用高效催化剂,可降低CO2与H2合成甲醇反应的焓变
D.以CO2和H2O为原料合成甲醇,同时生成O2,该反应需要吸收能量
答案:C
解析: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得CO2(g)+3H2(g)CH3OH(g)+H2O(g) ΔH=ΔH1-ΔH2=-49.4 kJ·mol-1,故B正确;催化剂可降低CO2与H2合成甲醇反应的活化能,但不改变反应的焓变,故C错误;已知反应④CO2(g)+3H2(g)CH3OH(g)+H2O(g) ΔH4=-49.4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④×2-③×3得2CO2(g)+4H2O(g)2CH3OH(g)+3O2(g) ΔH=2ΔH4-3ΔH3=+1 352 kJ·mol-1>0,则该反应需要吸收能量,故D正确。
5.(2025·陕西神木检测)在25 ℃、101 kPa时,C(s)、H2(g)、CH3COOH(l)的燃烧热分别为393.5 kJ·mol-1、285.8 kJ·mol-1、870.3 kJ·mol-1,则2C(s)+2H2(g)+O2(g)CH3COOH(l)的反应热为(  )
A.-488.3 kJ·mol-1 B.+488.3 kJ·mol-1
C.-191 kJ·mol-1 D.+191 kJ·mol-1
答案:A
解析:由题知表示各物质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①C(s)+O2(g)CO2(g) ΔH=-393.5 kJ·mol-1;②H2(g)+O2(g)H2O(l) ΔH=-285.8 kJ·mol-1;③CH3COOH(l)+2O2(g)2CO2(g)+2H2O(l) ΔH=-870.3 kJ·mol-1。则2C(s)+2H2(g)+O2(g)CH3COOH(l)可由反应①×2+②×2-③得出,则反应热为(-393.5 kJ·mol-1)×2+(-285.8 kJ·mol-1)×2-(-870.3 kJ·mol-1)=-488.3 kJ·mol-1。
6.关于下列ΔH的判断正确的是(  )
C(aq)+H+(aq)HC(aq) ΔH1
C(aq)+H2O(l)HC(aq)+OH-(aq) ΔH2
OH-(aq)+H+(aq)H2O(l) ΔH3
OH-(aq)+CH3COOH(aq)CH3COO-(aq)+H2O(l) ΔH4
A.ΔH1<0 ΔH2<0 B.ΔH1<ΔH2
C.ΔH3<0 ΔH4>0 D.ΔH3>ΔH4
答案:B
解析:碳酸氢根的电离属于吸热过程,则C(aq)+H+(aq)HC (aq)为放热反应,所以ΔH1<0;C(aq)+H2O(l)HC (aq)+OH-(aq)为碳酸根的水解离子方程式,C的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ΔH2>0;OH-(aq)+H+(aq)H2O(l)表示强酸和强碱的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ΔH3<0;醋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ΔH4<0;但由于醋酸是弱酸,电离过程中会吸收部分热量,所以醋酸与强碱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强酸和强碱反应放出的热量,则ΔH4>ΔH3;B正确。
7.已知:H2O(g)H2O(l) ΔH1
C6H12O6(g)C6H12O6(s) ΔH2
C6H12O6(s)+6O2(g)6H2O(g)+6CO2(g)  ΔH3
C6H12O6(g)+6O2(g)6H2O(l)+6CO2(g)  ΔH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ΔH1<0,ΔH2<0,ΔH3<ΔH4
B.6ΔH1+ΔH2+ΔH3-ΔH4=0
C.-6ΔH1+ΔH2+ΔH3-ΔH4=0
D.-6ΔH1+ΔH2-ΔH3+ΔH4 =0
答案:B
解析:由气态物质转化成液态物质或固态物质均放出热量,ΔH1<0,ΔH2<0,气态C6H12O6燃烧生成液态水比固态C6H12O6燃烧生成气态水放出热量多,所以ΔH3>ΔH4,A项错误;根据盖斯定律得ΔH4=6ΔH1+ΔH2+ΔH3,B项正确,C、D项错误。
8.(2024·山西阳曲检测)已知NaHCO3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CO2吸热,Na2CO3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CO2 放热。下列关于ΔH的判断正确的是(  )
C(aq)+H+(aq)HC(aq) ΔH1
HC(aq)+H+(aq)H2CO3(aq) ΔH2
H2CO3(aq)H2O(l)+CO2(g) ΔH3
OH-(aq)+H+(aq)H2O(l) ΔH4
A.ΔH1<0 ΔH2>0 B.ΔH2+ΔH3>0
C.ΔH1+ΔH2+ΔH3>0 D.ΔH2<ΔH4
答案:B
解析:将已知反应依次编号为①②③④,反应①②均只有化学键的形成,故ΔH1<0,ΔH2<0,A错误;由盖斯定律可知,②+③可得HC(aq)+H+(aq)H2O(l)+CO2(g),该反应是吸热反应,故ΔH'=ΔH2+ΔH3>0,B正确;①+②+③可得C(aq)+2H+(aq)H2O(l)+CO2(g),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ΔH″=ΔH1+ΔH2+ΔH3<0,C错误;②-④可得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反应HC(aq)+ H2O(l)H2CO3(aq)+OH-(aq),盐类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则ΔH =ΔH2-ΔH4>0,D错误。
9.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依据图示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s,石墨)+ CO2(g)2CO(g) ΔH=ΔH1-ΔH2
B.1 mol C(s,石墨)和1 mol C(s,金刚石)分别与足量O2反应全部转化为CO2(g),前者放热多
C.ΔH5=ΔH1-ΔH3
D.化学反应的ΔH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无关
答案:B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反应Ⅰ:C(s,石墨)+O2(g)CO(g) ΔH1,反应Ⅱ:CO(g)+O2(g)CO2(g) ΔH2,则反应Ⅰ-反应Ⅱ得C(s,石墨)+CO2(g)2CO(g),根据盖斯定律可知ΔH=ΔH1-ΔH2,A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C(s,石墨)C(s,金刚石) ΔH5>0,即1 mol C(s,石墨)具有的总能量低于1 mol C(s,金刚石)具有的总能量,则1 mol C(s,石墨)和1 mol C(s,金刚石)分别与足量O2反应全部转化为CO2(g),后者放热多,B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反应Ⅰ:C(s,石墨)+O2(g)CO(g) ΔH1,反应Ⅲ:C(s,金刚石)+O2(g)CO(g) ΔH3,则反应Ⅰ-反应Ⅲ得C(s,石墨)C(s,金刚石),根据盖斯定律可知,ΔH5=ΔH1-ΔH3,C正确。
10.生成水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ΔH2>0
B.若2H2(g)+O2(g)2H2O(l) ΔH4,则ΔH4<ΔH1
C.一定条件下,气态原子生成1 mol H-O键放出a kJ热量,则该条件下ΔH3=-4a kJ/mol
D.ΔH1+ΔH2+ΔH3=0
答案:D
解析:ΔH2所示过程为氢分子和氧分子化学键断裂的过程,该过程吸热,故ΔH2>0,A正确;由于气态水到液态水的过程为放热过程,则ΔH4<ΔH1,B正确;ΔH3所示过程共形成4 mol H-O键,气态原子生成1 mol H-O键放出a kJ热量,该条件下ΔH3=-4a kJ/mol,C正确;根据盖斯定律,ΔH1=ΔH2+ΔH3,D错误。
11.(10分)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利用甲酸的能量关系转换图如图所示:
反应CO2(g)+H2(g)HCOOH(g)的焓变ΔH=    kJ·mol-1。
(2)制备合成气的一种方法是以CH4和H2O为原料,有关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CH4(g)与H2O(g)反应生成CO(g)和H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3)1 mol CH4(g)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的能量变化和1 mol S(g)燃烧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在催化剂作用下,CH4可以还原SO2生成单质S(g)、H2O(g)和CO2,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4)如图表示在CuO存在下HCl催化氧化的反应过程,则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5)在α-Fe(Ⅲ)铁原子簇表面,以N2和H2为原料合成氨的反应机理如下:
①H2(g)2H(g) ΔH1
②N2(g)+2H(g)2(NH)(g) ΔH2
③(NH)(g)+H(g)(NH2)(g) ΔH3
④(NH2)(g)+H(g)NH3(g) ΔH4
总反应:N2(g)+3H2(g)2NH3(g) ΔH。
则ΔH4=        (用含ΔH1、ΔH2、ΔH3、ΔH的式子表示)。
答案:(1)-31.4
(2)CH4(g)+H2O(g)CO(g)+3H2(g) ΔH=-p+3n+m kJ·mol-1
(3)CH4(g)+2SO2(g)2S(g)+CO2(g)+2H2O(g) ΔH=+352 kJ/mol
(4)2HCl(g)+O2(g)H2O(g)+Cl2(g) ΔH=ΔH1+ΔH2+ΔH3
(5)(ΔH-3ΔH1-ΔH2-2ΔH3)
解析:(1)根据题图可得如下热化学方程式:①HCOOH(g)CO(g)+H2O(g) ΔH1=+72.6 kJ·mol-1;②CO(g)+O2(g)CO2(g) ΔH2=-283.0 kJ·mol-1;③H2(g)+O2(g)H2O(g) ΔH3=-241.80 kJ·mol-1。反应CO2(g)+H2(g)HCOOH(g)可以由③-①-②得到,由盖斯定律可得ΔH=ΔH3-ΔH1-ΔH2=(-241.80 kJ·mol-1)-(+72.6 kJ·mol-1)-(-283.0 kJ·mol-1)=-31.4 kJ·mol-1。(2)依据三个能量关系图像写出对应的热化学方程式:CO(g)+O2(g)CO2(g) ΔH1=-m kJ·mol-1;H2(g)+O2(g)H2O(g) ΔH2=-n kJ·mol-1;CH4(g)+2O2(g)CO2(g)+2H2O(g) ΔH3=-p kJ·mol-1;由盖斯定律得:CH4(g)+H2O(g)CO(g)+3H2(g) ΔH=ΔH3-3ΔH2-ΔH1=-p+3n+m kJ·mol-1。(3)根据图像可知:①CH4(g)+2O2(g)CO2(g)+2H2O(g) ΔH=126 kJ/mol-928 kJ/mol=-802 kJ/mol;②S(g)+O2(g)SO2(g) ΔH=-577 kJ/mol;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①-②×2即得到CH4和SO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SO2(g)2S(g)+CO2(g)+2H2O(g) ΔH=+352 kJ/mol。(4)根据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都是相同的,由题图可知热化学方程式为2HCl(g)+O2(g)H2O(g)+Cl2(g) ΔH=ΔH1+ΔH2+ΔH3。(5)根据盖斯定律,①×3+②+③×2+④×2可得N2(g)+3H2(g)2NH3(g),ΔH=3ΔH1+ΔH2+2ΔH3+2ΔH4,则ΔH4=(ΔH-3ΔH1-ΔH2-2ΔH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