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框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一、选择题知识点一 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1.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一种文化,不管它产生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社会土壤之中,都是流动的、开放的。这告诉我们( )①要融通古今中外优秀文化资源 ②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在消失 ③要保留自己独特的文化基因 ④交流互鉴才能丰沃文化土壤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2.2023年9月1日,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成立系列活动在江西省景德镇市举办。此次活动旨在以丝绸之路精神为指引,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为包括丝绸之路沿线在内的中外城市旅游领域交流合作建设长效合作机制。中外城市旅游领域交流合作有利于( )①打造全新平台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华文化的优越性 ②搭建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桥梁,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发展 ③创新文化传播的途径,推动沿线城市的文化相互渗透 ④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3.第六届敦煌文博会聚焦“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挖掘丝路文化精髓,讲述丝路故事,彰显丝路文化的厚重灿烂、包容兼蓄,一系列丰富而精彩的活动,搭建起交流互鉴的文化桥梁,营造了民心相通的浓厚氛围。本届敦煌文博会的成功举办( )①增进了其他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情感共鸣 ②说明了丝路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③秉持开放包容,推动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 ④以厚重的文化积淀,坚定中华文化的自信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4.花器是杭州亚运会的一大创新,让颁奖花束由简单的鲜花变成可以永久珍藏的浙江传统文化纪念品。其整体造型灵感来自中国南宋时期的官窑花觚,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阳木雕制作而成,瓶口起伏的水纹取自浙江山水诗意的韵律之美,瓶口吉祥物造型以活泼欢快的姿态庆祝勇夺桂冠的胜利喜悦。这一首创( )①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和魅力 ②表明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为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③以物化的形式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④旨在促进文化交流趋同,满足世界人民各种文化需求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5.翻译家许渊冲先生把“床前明月光”翻译成“Before my bed a pool of light”,将月光和思乡之情暗喻为水,让西方人体会到中国唐诗的精妙。同时,他把雨果、司汤达等西方作家的著作翻译成中文,也让中国读者感受到了欧洲社会的风貌,影响了一批中国作家的创作。这说明( )①民族平等是推动世界文化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③文化交流增进国家间文化认同 ④文化交流能促进中华文化发展和进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知识点二 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6.在历史上,中国的烤烟技术、蚕桑技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先后通过古丝绸之路传到中亚、西亚和欧洲,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而近代西方天文学、数学和医学等知识则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繁荣。由此可见( )①文化因交流而多彩 ②文化因交融而丰富③文化因自信而发展 ④文化因平等而多样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7.“十二生肖代表中国传统文化,涂鸦艺术则兴起于西方。”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认为,“家门皮肤”(在大门上涂鸦)体现了中西方艺术的融合,在当前信息化时代,全球艺术交流越来越广泛且深入,海外公共艺术形态逐渐被中国民众接受喜爱,并形成独特的表达方式。“家门皮肤”的出现说明了( )①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文化 ②要积极借鉴外来文化的长处和精华,推动文化交融 ③要坚持求同存异、各美其美原则,推动文化交流 ④文化交融有利于推动文化发展,文化因交融而更加丰富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8.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就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秉持开放包容成就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原因在于( )①开放包容可以吸纳人类一切文化成果,壮大中华文化规模 ②开放包容便于其他国家更好借鉴中华文化,发展他国文化 ③能够在文化交流中展示中华文化特色魅力,坚守中华文化 ④能够在文化交融中吸收别民族文化的长处,丰富中华文化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9.中华民族自古崇尚音乐,其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深受瑞士人民喜爱,而瑞士也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造访。近年来,从瑞士马特洪峰闪耀巨幅五星红旗的灯光投影,到中国钢琴家郎朗在少女峰上弹奏悠扬琴音;从参加北京冬奥会的瑞士运动员以老虎装扮向中国人民送上新春祝福,到中国腕表品牌自主设计研发的机械腕表成为日内瓦艺术与历史博物馆馆藏……这些生动事例都反映出( )①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②文化发展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不会成为文化创新的障碍 ④文化交融是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0.杭州亚残运会于2023年10月22日至28日举办,吉祥物“飞飞”的设计灵感源自良渚文化中“神鸟”的形象,她身上融合了杭州历史人文和科技创新,也承载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期盼,与杭州亚运会吉祥物“江南忆”组合一脉相承,受到各国人民的广泛喜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吉祥物“飞飞”的设计根源于优秀传统文化中“神鸟”的形象 ②吉祥物“飞飞”的设计实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要通过文化传播和交流,提升中华文化的认知度和美誉度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站在时代高处,文艺工作者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围绕在乡村振兴、航空航天、冬奥盛会等社会热点中涌现出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例,进行艺术创作、记录时代故事、讴歌时代精神,让艺术创作成为传递中国新形象的强有力载体,切实承担起新时代背景下文明交流互鉴的使命责任,让中国故事更精彩,让人类文明更繁荣。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第二框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1.B 题意告诉我们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要融通古今中外优秀文化资源,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①④符合题意。“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在消失”说法错误,排除②。材料中的“流动的、开放的”强调文化的交流互鉴,不是保留自己独特的文化基因,③不符合题意。2.C 中外城市旅游领域交流合作有利于搭建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桥梁,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发展,打造全新平台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②④入选。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中华文化的优越性”说法错误,①排除。此举有利于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在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中保持和增强自身文化的独特性,而不是相互渗透,③错误。3.D 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①错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②错误。从题干中“彰显丝路文化的厚重灿烂、包容兼蓄……浓厚氛围”可以看出,这一活动秉持开放包容,推动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以厚重的文化积淀,坚定中华文化自信,③④入选。4.A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为深厚的文化软实力,②错误。这一首创旨在促进文化交流融合,而不是“交流趋同”,满足世界人民的文化需求,而不是“各种文化需求”,④错误。5.C 文化多样性是推动世界文化发展的基础,①错误。文化交流增进国家间文化相互理解,不是认同,③错误。6.A 材料强调古代中国的技术通过陆路丝绸之路传到国外,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而近代西方的某些知识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繁荣,这说明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①②正确。材料强调中西方文化通过交流而多彩,不涉及文化因自信而发展,③排除。材料不涉及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④排除。7.D 材料中“家门皮肤”体现了中西方艺术的融合,体现了要积极借鉴外来文化的长处和精华,推动文化交融,促进文化发展,②④符合题意。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的文化,①表述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文化交融,不是各美其美,③不符合题意。8.D 开放包容可以吸纳人类一切文化的有益成果,而不是一切文化成果,且吸纳人类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是为了壮大中华文化规模,①排除。材料强调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不是强调其他国家借鉴中华文化,②排除。秉持开放包容成就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能够在文化交流中展示中华文化特色魅力,坚守中华文化,能够在文化交融中吸收别民族文化的长处,丰富中华文化,③④正确。9.B 参加北京冬奥会的瑞士运动员以老虎装扮向中国人民送上新春祝福,中国腕表品牌自主设计研发的机械腕表成为日内瓦艺术与历史博物馆馆藏……这说明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文化交融是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①④入选。材料反映的是文化交流丰富了人民生活,未强调文化发展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及文化创新问题,②③不符合题意。10.D 吉祥物“飞飞”的设计根源于社会实践,①错误。吉祥物“飞飞”的设计灵感源自良渚文化中“神鸟”的形象,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②错误。吉祥物“飞飞”融合了杭州历史人文和科技创新,受到各国人民的广泛喜爱,体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要通过文化传播与文化交流,提升中华文化的认知度和美誉度,③④符合题意。11.①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讲好中国故事,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才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②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文化因交融而丰富。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讲好中国故事有利于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彰显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③通过文化交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汲取丰富的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解析:结合材料应分别从文化交流、文化交融对于文化发展的意义的角度进行说明。3 / 3第二框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一)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1.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1)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不仅不会成为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障碍,反而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2)正是坚持求同存异、 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才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2.如何正确对待文化交流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 、相互 、相互 ,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二)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1.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 而丰富。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它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2.文化交融对文化发展的意义(1)人类正是通过文化交融,积极 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 、 、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2)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微提醒(1)文化交流侧重于文化的传播,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外传播;文化交融侧重于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融合发展。(2)文化交流是文化交融的前提和基础,文化交融是文化交流的升华和发展。判一判(1)文化的差异与不同,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2)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文化多样性。( )(3)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成为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障碍。( )(4)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使各国各民族文化走向一体化。( )(5)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只属于这个民族。( )选一选(1)“今日中国”艺术周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洋艺术中心开幕,该活动是中国文联在海外举办的展示中国当代文化艺术发展成就的品牌活动。该活动的举办有利于( )A.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消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C.突出中华文化的优越性 D.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2)2022年7月26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联合主办的“东方吉金——中韩日古代青铜器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举办这次活动的意义在于( )A.展示中华文化优越性 B.消除各国的文化差异C.促进各国的文化交流 D.增进各国的文化认同1.教材P106“阅读与思考”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文化交流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提示:①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②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不仅不会成为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障碍,反而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③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才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④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化交流、交融的宏伟画卷。2.教材P107“阅读与思考”为什么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提示:①从经济与文化的关系看: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重大影响。所以,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不可分割。②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等。这些物品是文化载体,它们以物品的形式交易,同时自身也包含着一定的文化内容。③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汉代以来开拓丝绸之路的事业走的是一条和平合作之路,为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3.教材P107“阅读与思考”结合典型事例,阐明文化交融如何促进世界文化的丰富与发展。提示:①沈绣比较典型地体现东西方艺术的结合,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吸收西洋用光、用色和明暗关系等技法用于刺绣技法,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说明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②沈绣是中国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整个世界。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议题 认识文化交流、文化交融对文化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情境】 敦煌,是盛大辉煌的意思。作为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敦煌成为东西方文明碰撞交融、和谐共生的乐土。而我们熟悉的莫高窟要从希腊入侵东方说起,希腊的雕刻艺术传到了印度,印度的佛教徒雕刻了佛祖的具体形象,最初的佛祖雕像带有明显的希腊风格。后来,印度佛教徒结合他们修行的石窟和巨大的石像,创立了石窟艺术。这种艺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敦煌,敦煌因此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沙漠小城一跃成为多种文明交流的艺术中心。到了盛唐时期,石窟艺术不再是以西亚和印度风格为主,而是融合了中原艺术,具有中原人间烟火气,这标志着石窟艺术完成了中西融合,形成独特的中国风格石窟艺术。由此诞生了诸多中国佛教艺术的崭新风格,譬如飞天,就结合了天竺佛教天人、中国道教羽人和西域仙人的形象。莫高窟不拘一格融合中原历朝最辉煌的美学与西方诸多艺术流派,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一座巅峰。探究 敦煌石窟艺术盛大辉煌对文化发展的启示。1.全面理解文化交流是什么 文化交流指的是发生于两个或者多个具有文化源差异显著的关系之间的交流。文化交流促进人们互通有无,增进文化发展与丰富意义 ①对中国:有利于我国吸收其他民族和国家的先进的文明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 ②对世界文化: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正是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才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有利于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③对世界:有利于增强各国之间的理解,有利于构建和谐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怎么做 ①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取长补短。 ②态度: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途径: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途径进行文化交流。 ④手段:借助大众传媒等手段,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进行文化交流2.全面理解文化交融是什么 文化交融,是指民族文化在文化交流过程中以其传统文化为基础,根据需要吸收、消化外来文化,促进自身发展的过程为什么 ①文化交融的必要性: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它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②文化交融的意义:人类正是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怎么做 文化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民族文化既不能全盘外化,也不能排斥外来文化。吸收外来文化的原则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3.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区别与联系区别 界定和表现不同 文化交流是彼此间文化的相互沟通,互通文化的有无,促进文化丰富与发展,也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语言、报刊、网络等)使得文化得以传播。人类创造的文化,其存在形式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是与传播形式相一致的。文化交融强调的是不同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渗透,难分你我。文化交融更多的是指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侧重的结果不同 文化交流侧重的是把一种文化发扬光大,传播开来,让更多的受众知道、理解的过程;文化交融侧重的是文化在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甚至是冲突碰撞之后的发展升华,产生新文化的过程。文化交流发生的是量变,文化交融发生的是质变意义不同 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也促进了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文化交融的意义在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从而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二者的区别在于:文化交流间接促进文化发展,文化交融本身就是文化发展与创新联系 文化交流是文化交融的前提、基础,文化交融是文化交流的升华、发展。所有的文化交融都是建立在文化交流基础上的1.上海博物馆于2023年12月10日至2024年4月14日隆重推出“对话达·芬奇——文艺复兴与东方美学艺术特展”。展览臻选18件文艺复兴艺术珍品真迹,向观众讲述东方与西方的和而不同、艺术与科学的完美交融。同时,上海博物馆以中国古代绘画传世名作与之对应,通过创新布展方式,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上予以呈现和对话。艺术特展( )①创新文化传播方式,促进文化交流②借助文化载体,展示中华文化魅力③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④旨在展现文化多样性,发展世界文化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2.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以“沟通世界: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为主题,旨在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融合、思想融汇、感情融通,为丝路文化交融搭建相通之桥,合力奏响美美与共的华彩乐章。举办以上活动的意义在于( )A.展示中华文化优越性 B.消除各国的文化差异C.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交融而丰富 D.增进各国的文化认同3.近年来,中国元素频频亮相海外。在全球视野下,中华文化出海的呈现形式更为多元、新潮、开放,获得了全球更多国家和地区受众的接受和喜爱。中华文化亮相海外( )①为实现文化的融合与趋同提供了契机 ②加速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步伐③有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借鉴 ④成为文化创新的最主要途径和有效方式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4.2023年“汉语桥”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书画展成功举办,书法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此次活动搭建的中外青年书画文化交流平台,有助于向世界各地的青年传递中华文化,传播中国声音和态度。这一活动旨在( )①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传播,讲好中国故事 ②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促进文化繁荣 ③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④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促进文化融合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第二框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基础知识·准落实】新学知识巧梳理(一)1.(2)取长补短 2.交流 学习 借鉴 (二)1.交融 2.(1)借鉴 自尊 自信判一判 (1)× (2)× (3)× (4)× (5)×选一选 (1)D 该活动的举办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D正确。(2)C “中韩日古代青铜器展”的举办,有利于促进参展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发展,C符合题意。【学科素养·稳提升】议题情境探究探究 提示:①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交流互鉴,使世界文明之园万紫千红、生机盎然。印度的石窟艺术传入敦煌是文化交流的结果,敦煌作为古丝绸之路的枢纽通过商业贸易成为多种文明交流的艺术中心。②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文化因交融而丰富。我们要推进文化交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汲取丰富营养,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贡献。敦煌的石窟艺术正是通过文化交融形成中国风格的石窟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一座巅峰。跟踪训练1.A 展览臻选18件文艺复兴艺术珍品真迹,向观众讲述东方与西方的和而不同、艺术与科学的完美交融,体现了艺术特展借助文化载体,展示中华文化魅力,促进了东方与西方文化交流;通过创新布展方式,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上予以呈现和对话,说明艺术特展创新了文化传播方式,①②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③错误。上海博物馆举办的艺术特展有利于展现文化多样性,但目的不是发展世界文化,④错误。2.C 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没有优劣之分,A错误。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B、D错误。举办以上文化交流活动有利于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了解,在交流互鉴中共同进步,促进文化繁荣,C符合题意。3.C 中华文化亮相海外,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也有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借鉴,②③正确。文化的“趋同”说法错误,排除①。中华文化亮相海外能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而不是文化创新的最主要途径和有效方式,④错误。4.A 材料强调的是文化交流,目的不是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不符合题意。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促进文化交融,④错误。4 / 5(共59张PPT)第二框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目录基础知识·准落实1学科素养·稳提升2教学效果·勤检测301基础知识·准落实梳理归纳 高效学习(一)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1. 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1)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不仅不会成为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障碍,反而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2)正是坚持求同存异、 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才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取长补短 2. 如何正确对待文化交流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 、相互 、相互 ,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交流 学习 借鉴 (二)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1. 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 而丰富。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它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交融 2. 文化交融对文化发展的意义(1)人类正是通过文化交融,积极 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 、 、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2)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借鉴 自尊 自信 微提醒(1)文化交流侧重于文化的传播,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外传播;文化交融侧重于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融合发展。(2)文化交流是文化交融的前提和基础,文化交融是文化交流的升华和发展。判一判(1)文化的差异与不同,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 )(2)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文化多样性。 ( × )(3)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成为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障碍。( × )(4)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使各国各民族文化走向一体化。 ( × )(5)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只属于这个民族。 ( × )×××××选一选(1)“今日中国”艺术周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洋艺术中心开幕,该活动是中国文联在海外举办的展示中国当代文化艺术发展成就的品牌活动。该活动的举办有利于( )A. 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B. 消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C. 突出中华文化的优越性D. 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解析: 该活动的举办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D正确。(2)2022年7月26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联合主办的“东方吉金——中韩日古代青铜器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举办这次活动的意义在于( )A. 展示中华文化优越性B. 消除各国的文化差异C. 促进各国的文化交流D. 增进各国的文化认同解析: “中韩日古代青铜器展”的举办,有利于促进参展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发展,C符合题意。1. 教材P106“阅读与思考”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文化交流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提示:①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②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不仅不会成为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障碍,反而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③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才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④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化交流、交融的宏伟画卷。2. 教材P107“阅读与思考”为什么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提示:①从经济与文化的关系看: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重大影响。所以,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不可分割。②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等。这些物品是文化载体,它们以物品的形式交易,同时自身也包含着一定的文化内容。③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汉代以来开拓丝绸之路的事业走的是一条和平合作之路,为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3. 教材P107“阅读与思考”结合典型事例,阐明文化交融如何促进世界文化的丰富与发展。提示:①沈绣比较典型地体现东西方艺术的结合,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吸收西洋用光、用色和明暗关系等技法用于刺绣技法,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说明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②沈绣是中国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整个世界。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02学科素养·稳提升内化知识 知能升华议题 认识文化交流、文化交融对文化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情境】 敦煌,是盛大辉煌的意思。作为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敦煌成为东西方文明碰撞交融、和谐共生的乐土。而我们熟悉的莫高窟要从希腊入侵东方说起,希腊的雕刻艺术传到了印度,印度的佛教徒雕刻了佛祖的具体形象,最初的佛祖雕像带有明显的希腊风格。后来,印度佛教徒结合他们修行的石窟和巨大的石像,创立了石窟艺术。这种艺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敦煌,敦煌因此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沙漠小城一跃成为多种文明交流的艺术中心。到了盛唐时期,石窟艺术不再是以西亚和印度风格为主,而是融合了中原艺术,具有中原人间烟火气,这标志着石窟艺术完成了中西融合,形成独特的中国风格石窟艺术。由此诞生了诸多中国佛教艺术的崭新风格,譬如飞天,就结合了天竺佛教天人、中国道教羽人和西域仙人的形象。莫高窟不拘一格融合中原历朝最辉煌的美学与西方诸多艺术流派,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一座巅峰。探究 敦煌石窟艺术盛大辉煌对文化发展的启示。提示:①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交流互鉴,使世界文明之园万紫千红、生机盎然。印度的石窟艺术传入敦煌是文化交流的结果,敦煌作为古丝绸之路的枢纽通过商业贸易成为多种文明交流的艺术中心。②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文化因交融而丰富。我们要推进文化交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汲取丰富营养,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贡献。敦煌的石窟艺术正是通过文化交融形成中国风格的石窟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一座巅峰。1. 全面理解文化交流是什么 文化交流指的是发生于两个或者多个具有文化源差异显著的关系之间的交流。文化交流促进人们互通有无,增进文化发展与丰富意义 ①对中国:有利于我国吸收其他民族和国家的先进的文明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②对世界文化: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正是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才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有利于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③对世界:有利于增强各国之间的理解,有利于构建和谐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怎么做 ①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取长补短。②态度: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③途径: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途径进行文化交流。④手段:借助大众传媒等手段,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进行文化交流2. 全面理解文化交融是什么 文化交融,是指民族文化在文化交流过程中以其传统文化为基础,根据需要吸收、消化外来文化,促进自身发展的过程为什么 ①文化交融的必要性: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它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②文化交融的意义:人类正是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怎么做 文化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民族文化既不能全盘外化,也不能排斥外来文化。吸收外来文化的原则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3.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区别与联系区别 界定和表现不同 文化交流是彼此间文化的相互沟通,互通文化的有无,促进文化丰富与发展,也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语言、报刊、网络等)使得文化得以传播。人类创造的文化,其存在形式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是与传播形式相一致的。文化交融强调的是不同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渗透,难分你我。文化交融更多的是指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区别 侧重的结果不同 文化交流侧重的是把一种文化发扬光大,传播开来,让更多的受众知道、理解的过程;文化交融侧重的是文化在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甚至是冲突碰撞之后的发展升华,产生新文化的过程。文化交流发生的是量变,文化交融发生的是质变意义不同 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也促进了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文化交融的意义在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从而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二者的区别在于:文化交流间接促进文化发展,文化交融本身就是文化发展与创新联系 文化交流是文化交融的前提、基础,文化交融是文化交流的升华、发展。所有的文化交融都是建立在文化交流基础上的1. 上海博物馆于2023年12月10日至2024年4月14日隆重推出“对话达·芬奇——文艺复兴与东方美学艺术特展”。展览臻选18件文艺复兴艺术珍品真迹,向观众讲述东方与西方的和而不同、艺术与科学的完美交融。同时,上海博物馆以中国古代绘画传世名作与之对应,通过创新布展方式,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上予以呈现和对话。艺术特展( )①创新文化传播方式,促进文化交流 ②借助文化载体,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③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 ④旨在展现文化多样性,发展世界文化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解析: 展览臻选18件文艺复兴艺术珍品真迹,向观众讲述东方与西方的和而不同、艺术与科学的完美交融,体现了艺术特展借助文化载体,展示中华文化魅力,促进了东方与西方文化交流;通过创新布展方式,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上予以呈现和对话,说明艺术特展创新了文化传播方式,①②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③错误。上海博物馆举办的艺术特展有利于展现文化多样性,但目的不是发展世界文化,④错误。2. 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以“沟通世界: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为主题,旨在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融合、思想融汇、感情融通,为丝路文化交融搭建相通之桥,合力奏响美美与共的华彩乐章。举办以上活动的意义在于( )A. 展示中华文化优越性B. 消除各国的文化差异C.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交融而丰富D. 增进各国的文化认同解析: 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没有优劣之分,A错误。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B、D错误。举办以上文化交流活动有利于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了解,在交流互鉴中共同进步,促进文化繁荣,C符合题意。3. 近年来,中国元素频频亮相海外。在全球视野下,中华文化出海的呈现形式更为多元、新潮、开放,获得了全球更多国家和地区受众的接受和喜爱。中华文化亮相海外( )①为实现文化的融合与趋同提供了契机 ②加速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步伐 ③有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借鉴 ④成为文化创新的最主要途径和有效方式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解析: 中华文化亮相海外,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也有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借鉴,②③正确。文化的“趋同”说法错误,排除①。中华文化亮相海外能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而不是文化创新的最主要途径和有效方式,④错误。4. 2023年“汉语桥”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书画展成功举办,书法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此次活动搭建的中外青年书画文化交流平台,有助于向世界各地的青年传递中华文化,传播中国声音和态度。这一活动旨在( )①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传播,讲好中国故事②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促进文化繁荣③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④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促进文化融合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文化交流,目的不是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不符合题意。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促进文化交融,④错误。03教学效果·勤检测强化训练 查缺补漏一、选择题知识点一 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1. 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一种文化,不管它产生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社会土壤之中,都是流动的、开放的。这告诉我们( )①要融通古今中外优秀文化资源 ②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在消失 ③要保留自己独特的文化基因 ④交流互鉴才能丰沃文化土壤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234567891011解析: 题意告诉我们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要融通古今中外优秀文化资源,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①④符合题意。“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在消失”说法错误,排除②。材料中的“流动的、开放的”强调文化的交流互鉴,不是保留自己独特的文化基因,③不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2. 2023年9月1日,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成立系列活动在江西省景德镇市举办。此次活动旨在以丝绸之路精神为指引,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为包括丝绸之路沿线在内的中外城市旅游领域交流合作建设长效合作机制。中外城市旅游领域交流合作有利于( )①打造全新平台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华文化的优越性 ②搭建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桥梁,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发展 ③创新文化传播的途径,推动沿线城市的文化相互渗透 ④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234567891011解析: 中外城市旅游领域交流合作有利于搭建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桥梁,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发展,打造全新平台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②④入选。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中华文化的优越性”说法错误,①排除。此举有利于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在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中保持和增强自身文化的独特性,而不是相互渗透,③错误。12345678910113. 第六届敦煌文博会聚焦“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挖掘丝路文化精髓,讲述丝路故事,彰显丝路文化的厚重灿烂、包容兼蓄,一系列丰富而精彩的活动,搭建起交流互鉴的文化桥梁,营造了民心相通的浓厚氛围。本届敦煌文博会的成功举办( )①增进了其他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情感共鸣②说明了丝路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③秉持开放包容,推动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④以厚重的文化积淀,坚定中华文化的自信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234567891011解析: 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①错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②错误。从题干中“彰显丝路文化的厚重灿烂、包容兼蓄……浓厚氛围”可以看出,这一活动秉持开放包容,推动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以厚重的文化积淀,坚定中华文化自信,③④入选。12345678910114. 花器是杭州亚运会的一大创新,让颁奖花束由简单的鲜花变成可以永久珍藏的浙江传统文化纪念品。其整体造型灵感来自中国南宋时期的官窑花觚,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阳木雕制作而成,瓶口起伏的水纹取自浙江山水诗意的韵律之美,瓶口吉祥物造型以活泼欢快的姿态庆祝勇夺桂冠的胜利喜悦。这一首创( )①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和魅力 ②表明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为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③以物化的形式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④旨在促进文化交流趋同,满足世界人民各种文化需求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234567891011解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为深厚的文化软实力,②错误。这一首创旨在促进文化交流融合,而不是“交流趋同”,满足世界人民的文化需求,而不是“各种文化需求”,④错误。12345678910115. 翻译家许渊冲先生把“床前明月光”翻译成“Before my bed a poolof light”,将月光和思乡之情暗喻为水,让西方人体会到中国唐诗的精妙。同时,他把雨果、司汤达等西方作家的著作翻译成中文,也让中国读者感受到了欧洲社会的风貌,影响了一批中国作家的创作。这说明( )①民族平等是推动世界文化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③文化交流增进国家间文化认同 ④文化交流能促进中华文化发展和进步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解析: 文化多样性是推动世界文化发展的基础,①错误。文化交流增进国家间文化相互理解,不是认同,③错误。1234567891011知识点二 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6. 在历史上,中国的烤烟技术、蚕桑技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先后通过古丝绸之路传到中亚、西亚和欧洲,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而近代西方天文学、数学和医学等知识则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繁荣。由此可见( )①文化因交流而多彩 ②文化因交融而丰富③文化因自信而发展 ④文化因平等而多样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234567891011解析: 材料强调古代中国的技术通过陆路丝绸之路传到国外,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而近代西方的某些知识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繁荣,这说明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①②正确。材料强调中西方文化通过交流而多彩,不涉及文化因自信而发展,③排除。材料不涉及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④排除。12345678910117. “十二生肖代表中国传统文化,涂鸦艺术则兴起于西方。”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认为,“家门皮肤”(在大门上涂鸦)体现了中西方艺术的融合,在当前信息化时代,全球艺术交流越来越广泛且深入,海外公共艺术形态逐渐被中国民众接受喜爱,并形成独特的表达方式。“家门皮肤”的出现说明了( )①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文化 ②要积极借鉴外来文化的长处和精华,推动文化交融 ③要坚持求同存异、各美其美原则,推动文化交流 ④文化交融有利于推动文化发展,文化因交融而更加丰富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234567891011解析: 材料中“家门皮肤”体现了中西方艺术的融合,体现了要积极借鉴外来文化的长处和精华,推动文化交融,促进文化发展,②④符合题意。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的文化,①表述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文化交融,不是各美其美,③不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8.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就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秉持开放包容成就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原因在于( )①开放包容可以吸纳人类一切文化成果,壮大中华文化规模 ②开放包容便于其他国家更好借鉴中华文化,发展他国文化 ③能够在文化交流中展示中华文化特色魅力,坚守中华文化 ④能够在文化交融中吸收别民族文化的长处,丰富中华文化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234567891011解析: 开放包容可以吸纳人类一切文化的有益成果,而不是一切文化成果,且吸纳人类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是为了壮大中华文化规模,①排除。材料强调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不是强调其他国家借鉴中华文化,②排除。秉持开放包容成就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能够在文化交流中展示中华文化特色魅力,坚守中华文化,能够在文化交融中吸收别民族文化的长处,丰富中华文化,③④正确。12345678910119. 中华民族自古崇尚音乐,其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深受瑞士人民喜爱,而瑞士也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造访。近年来,从瑞士马特洪峰闪耀巨幅五星红旗的灯光投影,到中国钢琴家郎朗在少女峰上弹奏悠扬琴音;从参加北京冬奥会的瑞士运动员以老虎装扮向中国人民送上新春祝福,到中国腕表品牌自主设计研发的机械腕表成为日内瓦艺术与历史博物馆馆藏……这些生动事例都反映出( )①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②文化发展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不会成为文化创新的障碍 ④文化交融是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234567891011解析: 参加北京冬奥会的瑞士运动员以老虎装扮向中国人民送上新春祝福,中国腕表品牌自主设计研发的机械腕表成为日内瓦艺术与历史博物馆馆藏……这说明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文化交融是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①④入选。材料反映的是文化交流丰富了人民生活,未强调文化发展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及文化创新问题,②③不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10. 杭州亚残运会于2023年10月22日至28日举办,吉祥物“飞飞”的设计灵感源自良渚文化中“神鸟”的形象,她身上融合了杭州历史人文和科技创新,也承载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期盼,与杭州亚运会吉祥物“江南忆”组合一脉相承,受到各国人民的广泛喜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吉祥物“飞飞”的设计根源于优秀传统文化中“神鸟”的形象 ②吉祥物“飞飞”的设计实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要通过文化传播和交流,提升中华文化的认知度和美誉度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234567891011解析: 吉祥物“飞飞”的设计根源于社会实践,①错误。吉祥物“飞飞”的设计灵感源自良渚文化中“神鸟”的形象,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②错误。吉祥物“飞飞”融合了杭州历史人文和科技创新,受到各国人民的广泛喜爱,体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要通过文化传播与文化交流,提升中华文化的认知度和美誉度,③④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二、非选择题11.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站在时代高处,文艺工作者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围绕在乡村振兴、航空航天、冬奥盛会等社会热点中涌现出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例,进行艺术创作、记录时代故事、讴歌时代精神,让艺术创作成为传递中国新形象的强有力载体,切实承担起新时代背景下文明交流互鉴的使命责任,让中国故事更精彩,让人类文明更繁荣。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1234567891011答案:①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讲好中国故事,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才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②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文化因交融而丰富。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讲好中国故事有利于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彰显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③通过文化交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汲取丰富的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解析:结合材料应分别从文化交流、文化交融对于文化发展的意义的角度进行说明。1234567891011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八课 第二框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docx 第八课 第二框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pptx 第八课 第二框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练习,含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