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课时跟踪检测(课件 练习)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部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八课 课时跟踪检测(课件 练习)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部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八)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一、基础练
1.“世界就是一幅绚丽的图画。世界是绿色的,动听的音乐一响起,柳树姑娘在河边轻盈地跳起了美丽的舞蹈,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世界是黄色的……七种颜色是它的基本元素;世界是一部宏大的交响乐,不同音符是它的基本单位。”从文化视角看,这句话表达了(  )
①文化的多样性使得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实现世界文化繁荣
③文化传播使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交流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诗经·小雅·鹤鸣》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原意是说:借助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比喻借助外力(多指朋友)来提高自己的见识,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告诉我们(  )
A.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B.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C.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需要兼收并蓄
D.历史虚无主义是错误的
3.2024年是农历甲辰龙年,学生们搜集到以下与龙有关的内容:
◆关于龙的形象,变幻多彩。服饰上有龙腾祥云,建筑中有九龙回音,民俗活动有端午龙舟,馆藏文物有鎏金走龙。
◆关于龙的歌曲,脍炙人口。“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她的名字叫中国……”“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还有珠穆朗玛峰是最高山坡……”。
◆关于龙的成语,融入生活。开会说话、撰写公文,我们要画龙点睛;追赶新时代的步伐,我们要发扬龙马精神。
这些关于龙的文化现象(  )
①是对龙的客观形象的创造性表达 ②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④诠释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情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在2023年10月15日至29日举行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期间,热烈张扬的西班牙舞剧《卡门》、轻盈飘逸的俄罗斯舞剧《俄风舞影》、原始自然的马来西亚舞剧《行绿》等17国的14部高品质剧目让中国人不出国门就能感受到其他国家的文化风情。这表明(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多样性推动人类社会发展
③文化多样性使世界文明丰富多彩 ④文化因交流传播而更具有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3年11月,文化论坛在北京举办,聚焦“传承优秀文化促进交流合作”这一年度主题,600多名中外嘉宾相聚一堂,共鉴中华文化之美,共谋文化传承创新,共促文明交流互鉴。这表明我国文化发展要(  )
①立足于人民实践中的智慧
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③逐步消除各民族文化差异,引领世界文化发展
④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促进文化的交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杭州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举办,其吉祥物“琮琮”的设计灵感源自世界遗产良渚古城遗址,名字源于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玉琮”,并结合奥林匹克精神,展现了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鼓舞人们激发生命活力,创造美好生活。这启示我们(  )
①传统文化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②文化创作不能摒弃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
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
④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就能充满活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二、提升练
1.2023年10月17日,以“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和发展”为主题的“2023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发展论坛”在景德镇举行。论坛涉及中国和世界陶瓷产业发展、中外陶瓷文化交流、陶瓷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等多个方面。举办上述活动(  )
①能发挥中华文化的作用,为解决世界发展问题提供借鉴 ②彰显了高度的文化自信,有利于延续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 ③有利于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繁荣中华文化 ④做到了推陈出新,批判继承中华民族创造的辉煌文化成果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向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所致贺信中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同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从文明互鉴的视角探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我们应(  )
①立足中国国情,全面继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
②尊重文化差异,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交融
③坚持胸怀天下,学习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
④加强交流互鉴,促进其他民族认同中华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中华颜色一眼万年,惊艳岁月。“苍筤”是春天竹子初生时的青绿,“月白”是月光洒下的一片青白,“海天霞”是海霞灿烂里云朵和天空被染上的那层浅红,“暮山紫”是黄昏时刻山间烟雾与夕阳落照交织的紫色……中国色从自然中寻找色彩的气韵,充满中国人的感知力与想象力。可见(  )
①气韵雅致的中国色具有鲜明独特性,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基因 ②中国色能够派生出丰富色彩,是现代色彩艺术实践的理论源泉 ③中国色融合自然具象与人类心灵意象,在触类旁通中创新色彩表达 ④中国传统色彩体系虽历经千年,但人们对色彩的认识始终保持一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杭州亚运会期间,莲花、篆刻、杭绣、点茶和浙派古琴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让各国选手印象深刻。从诗句中走来“小青荷”(谐音“亲和”)志愿者,以青春之名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人文精神,让文化在交流与交融中绽放光芒。开幕式上数字火炬手惊艳全球,借助高科技手段,集中体现了东方美学,彰显了体育和文化融合的别样精彩。亚运村文化小屋和文化市集的各种交流活动引人驻足。运动员、技术官员、记者们纷纷体验八段锦、猜字甲骨文、观看皮影戏、购买竹编剪纸等。
体育兼具共通性和兼容性,是促进中华文明与亚洲各国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桥梁,可以传播更多的共同价值,彰显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知识,说明加强体育交流对推动文明互鉴的意义。
三、易错练
1.棋文化是见证人类历史文明演变的活化石,它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在保持独特性与吸收先进性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是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的棋种,它们的差异性和同质性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人类社会历史文明发展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告诉我们(  )
①文化发展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保持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只要是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就能在中国发挥积极作用 ③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的必由之路 ④要坚持“洋为中用”,善于运用外来文化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从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带动“中文热”“中国文化热”,到鲁班工坊帮助共建国家的年轻人掌握职业技能;从开展联合考古项目,到举办艺术节,发起成立丝绸之路国际剧院、图书馆、美术馆等联盟……10年来,中国同共建国家广泛开展文化教育领域合作。这些合作(  )
①推动了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发展
②让中华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认同
③扩大了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文化交融
④增添了中华文化的基本内涵和文化魅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3年第14个“联合国中文日”主题为“中文:增进文明对话”。中文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作为中文母语国,中国政府始终把配合、支持各国中文教学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把加强中文教育资源供给作为世界语言文化公共产品的重要内容。以中文增进文明对话(  )
①有利于加强各国与中国的人文交流、凝聚文明共识 ②表明文明对话能消除文明间的差异,推动文化发展 ③提升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主导不同文明间对话 ④推动文化交流与交融,扩大中文语言文化的影响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时跟踪检测(八)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一、基础练
1.A 从文化视角看,这句话表达了文化的多样性使得世界文化多姿多彩,也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实现世界文化繁荣,①②符合题意。题干观点强调世界文化各具特色,具有多样性,没有体现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与交流,也没有体现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③④与题意不符。
2.A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寓意是借助外力来提高自己的见识,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体现了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A符合题意。材料反映文化多样性的作用,且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和发展的根基,B不选。材料不涉及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要求,C不选。材料不涉及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D不选。
3.D “龙”是主观的,不是客观存在的,①错误。材料中关于龙从服饰、民俗活动、馆藏文物到有关龙的歌曲、龙的成语等文化现象诠释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情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③④符合题意。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②说法错误。
4.B 17国的14部高品质剧目让中国人不出国门就能感受到其他国家的文化风情,体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①符合题意。材料表明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但未涉及文化多样性推动人类社会发展,②排除。西班牙舞剧《卡门》热烈张扬、俄罗斯舞剧《俄风舞影》轻盈飘逸、马来西亚舞剧《行绿》原始自然,这表明各国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文化多样性使世界文明丰富多彩,③符合题意。文化在交流传播中更能发挥其价值,但不是因交流传播而更具有价值,④表述错误。
5.C 这表明我国文化发展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促进文化的交流,②④正确。文化发展要立足于社会实践,而不是立足于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智慧,①错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各国和各民族的政治、经济等社会条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各民族文化的差异不能消除,并且我们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③错误。
6.B 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①错误。材料主要强调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吸收外来优秀文化,④错误。
二、提升练
1.D 论坛涉及中国和世界陶瓷产业发展、中外陶瓷文化交流、陶瓷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等多个方面,彰显了高度的文化自信,有利于延续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有利于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繁荣中华文化,②③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中外陶瓷文化交流,不能为解决世界发展问题提供借鉴,①不符合题意。中华民族创造的辉煌文化成果是优秀文化,无需批判继承,④不选。
2.C 中华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全面继承发展,①错误。从文明互鉴的视角探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我们应尊重文化差异,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交融,坚持胸怀天下,学习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②③正确。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④错误。
3.A “苍筤”“月白”“海天霞”“暮山紫”等这些典雅而富有诗意的色彩表明了中国色具有鲜明独特性,①正确。自然界中的色彩现象是客观存在,不是现代色彩艺术实践的理论源泉,②错误。中国色从自然中寻找色彩的气韵,充满中国人的感知力与想象力说明了中国色融合自然具象与人类心灵意象,③正确。人们对色彩的认识不会始终保持一致,④错误。
4.①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作为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通过杭州亚运会让各国选手印象深刻。②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杭州亚运会作为重大的国际体育盛会,通过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让文化得到展示,也对人类文化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③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交融而丰富。体育兼具共通性和兼容性,是促进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桥梁,可以丰富世界文化,彰显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
解析:可从展示文化自信、文化交流、文化交融等角度作答。
三、易错练
1.B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说明文化发展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保持开放的心态,“棋文化是见证人类历史文明演变的活化石,它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在保持独特性与吸收先进性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说明我们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的必由之路,①③正确。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②错误。外来文化不能直接解决中国问题,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想要在中国发挥积极作用,必须要立足中国国情,④错误。
2.B 中国同共建国家广泛开展文化教育领域合作,这些合作扩大了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了文化交流和交融,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发展,①③符合题意。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②表述错误。材料中的文化教育领域合作扩大了中华文化影响力,但没有增添中华文化的基本内涵,④表述错误。
3.B 中文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以中文增进文明对话有利于加强各国与中国的人文交流、凝聚文明共识,①正确。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对话而消除,②错误。“主导”不同文明间对话的观点错误,③错误。作为中文母语国,中国政府始终把配合、支持各国中文教学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把加强中文教育资源供给作为世界语言文化公共产品的重要内容。以中文增进文明对话推动文化交流与交融,扩大中文语言文化的影响力,④正确。
3 / 4(共28张PPT)
课时跟踪检测
一、基础练
1. “世界就是一幅绚丽的图画。世界是绿色的,动听的音乐一响起,
柳树姑娘在河边轻盈地跳起了美丽的舞蹈,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诗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世界是黄色的……七种颜
色是它的基本元素;世界是一部宏大的交响乐,不同音符是它的基
本单位。”从文化视角看,这句话表达了(  )
①文化的多样性使得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实现世界文化繁荣
③文化传播使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交流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解析: 从文化视角看,这句话表达了文化的多样性使得世界文
化多姿多彩,也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实现世界文化繁荣,①
②符合题意。题干观点强调世界文化各具特色,具有多样性,没有
体现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与交流,也没有体现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
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③④与题意不符。
2. 《诗经·小雅·鹤鸣》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原意是说:借
助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比喻借助外力(多指朋
友)来提高自己的见识,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他山之石,可以
攻玉”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告诉我们(  )
A.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B. 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C.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需要兼收并蓄
D. 历史虚无主义是错误的
解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寓意是借助外力来提高自己
的见识,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相互帮
助、共同进步,体现了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A
符合题意。材料反映文化多样性的作用,且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文
化创新和发展的根基,B不选。材料不涉及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要
求,C不选。材料不涉及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D不选。
3. 2024年是农历甲辰龙年,学生们搜集到以下与龙有关的内容:
◆关于龙的形象,变幻多彩。服饰上有龙腾祥云,建筑中有九龙回
音,民俗活动有端午龙舟,馆藏文物有鎏金走龙。
◆关于龙的歌曲,脍炙人口。“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她的名字叫
中国……”“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还有珠穆朗玛峰是最
高山坡……”。
◆关于龙的成语,融入生活。开会说话、撰写公文,我们要画龙点
睛;追赶新时代的步伐,我们要发扬龙马精神。
这些关于龙的文化现象(  )
①是对龙的客观形象的创造性表达 ②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④诠释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情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 “龙”是主观的,不是客观存在的,①错误。材料中关
于龙从服饰、民俗活动、馆藏文物到有关龙的歌曲、龙的成语等文
化现象诠释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情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③④符合题意。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②说法错误。
4. 在2023年10月15日至29日举行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期间,热
烈张扬的西班牙舞剧《卡门》、轻盈飘逸的俄罗斯舞剧《俄风舞
影》、原始自然的马来西亚舞剧《行绿》等17国的14部高品质剧目
让中国人不出国门就能感受到其他国家的文化风情。这表明(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多样性推动人类社会
发展 ③文化多样性使世界文明丰富多彩 ④文化因交流传播
而更具有价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 17国的14部高品质剧目让中国人不出国门就能感受到其
他国家的文化风情,体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①符合
题意。材料表明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但未涉及文化多样性推动人
类社会发展,②排除。西班牙舞剧《卡门》热烈张扬、俄罗斯舞剧
《俄风舞影》轻盈飘逸、马来西亚舞剧《行绿》原始自然,这表明
各国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文化多样性使世界文明丰富多彩,
③符合题意。文化在交流传播中更能发挥其价值,但不是因交流传
播而更具有价值,④表述错误。
5. 2023年11月,文化论坛在北京举办,聚焦“传承优秀文化促进交流
合作”这一年度主题,600多名中外嘉宾相聚一堂,共鉴中华文化
之美,共谋文化传承创新,共促文明交流互鉴。这表明我国文化发
展要(  )
①立足于人民实践中的智慧 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③逐步消除各民族文化差异,引领世界文化发展 ④坚守中华文化
立场,促进文化的交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 这表明我国文化发展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
音,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促进文化的交流,②④正确。文化发展要
立足于社会实践,而不是立足于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智慧,①错误。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各国和
各民族的政治、经济等社会条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
化,各民族文化的差异不能消除,并且我们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
等的原则,③错误。
6. 杭州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举办,其吉祥物“琮
琮”的设计灵感源自世界遗产良渚古城遗址,名字源于良渚古城遗
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玉琮”,并结合奥林匹克精神,展现了不屈
不挠的创业精神,鼓舞人们激发生命活力,创造美好生活。这启示
我们(  )
①传统文化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②文化创作不能摒弃对传
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 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
文明冲突 ④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就能充满活力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解析: 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①错误。材料主
要强调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吸收外来优秀文化,④错误。
二、提升练
1. 2023年10月17日,以“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和发展”为主题的
“2023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发展论坛”在景德镇举行。论
坛涉及中国和世界陶瓷产业发展、中外陶瓷文化交流、陶瓷文化遗
产保护和传承等多个方面。举办上述活动(  )
①能发挥中华文化的作用,为解决世界发展问题提供借鉴 ②彰显
了高度的文化自信,有利于延续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 ③有利于吸
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繁荣中华文化 ④做到了推陈出
新,批判继承中华民族创造的辉煌文化成果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解析: 论坛涉及中国和世界陶瓷产业发展、中外陶瓷文化交
流、陶瓷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等多个方面,彰显了高度的文化
自信,有利于延续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有利于吸收和借鉴外
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繁荣中华文化,②③符合题意。材料体现
的是中外陶瓷文化交流,不能为解决世界发展问题提供借鉴,
①不符合题意。中华民族创造的辉煌文化成果是优秀文化,无
需批判继承,④不选。
2.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向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所致贺信中指出: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同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从文明互鉴的视角探讨建设中华
民族现代文明,我们应(  )
①立足中国国情,全面继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
②尊重文化差异,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交融
③坚持胸怀天下,学习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
④加强交流互鉴,促进其他民族认同中华文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 中华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全面继承发展,
①错误。从文明互鉴的视角探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我们应尊
重文化差异,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交融,坚持胸怀天下,学习借
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②③正确。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
文化,④错误。
3. 中华颜色一眼万年,惊艳岁月。“苍筤”是春天竹子初生时的青
绿,“月白”是月光洒下的一片青白,“海天霞”是海霞灿烂里云
朵和天空被染上的那层浅红,“暮山紫”是黄昏时刻山间烟雾与夕
阳落照交织的紫色……中国色从自然中寻找色彩的气韵,充满中国
人的感知力与想象力。可见(  )
①气韵雅致的中国色具有鲜明独特性,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基
因 ②中国色能够派生出丰富色彩,是现代色彩艺术实践的理
论源泉 ③中国色融合自然具象与人类心灵意象,在触类旁通
中创新色彩表达
④中国传统色彩体系虽历经千年,但人们对色彩的认识始终保
持一致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 “苍筤”“月白”“海天霞”“暮山紫”等这些典雅而
富有诗意的色彩表明了中国色具有鲜明独特性,①正确。自然界中
的色彩现象是客观存在,不是现代色彩艺术实践的理论源泉,②错
误。中国色从自然中寻找色彩的气韵,充满中国人的感知力与想象
力说明了中国色融合自然具象与人类心灵意象,③正确。人们对色
彩的认识不会始终保持一致,④错误。
4.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杭州亚运会期间,莲花、篆刻、杭绣、点茶和浙派古琴等中国
传统文化元素让各国选手印象深刻。从诗句中走来“小青荷”(谐
音“亲和”)志愿者,以青春之名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人文精神,
让文化在交流与交融中绽放光芒。开幕式上数字火炬手惊艳全球,
借助高科技手段,集中体现了东方美学,彰显了体育和文化融合的
别样精彩。亚运村文化小屋和文化市集的各种交流活动引人驻足。
运动员、技术官员、记者们纷纷体验八段锦、猜字甲骨文、观看皮
影戏、购买竹编剪纸等。
体育兼具共通性和兼容性,是促进中华文明与亚洲各国文明交
流互鉴的重要桥梁,可以传播更多的共同价值,彰显人类社会的共
同理想和美好追求。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知识,说明加强体育交流对
推动文明互鉴的意义。
答案:①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
界。作为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通过杭州
亚运会让各国选手印象深刻。②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
力,杭州亚运会作为重大的国际体育盛会,通过丰富多彩的交流活
动,让文化得到展示,也对人类文化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③文明
因交流而多彩,因交融而丰富。体育兼具共通性和兼容性,是促进
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桥梁,可以丰富世界文化,彰
显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
解析:可从展示文化自信、文化交流、文化交融等角度作答。
三、易错练
1. 棋文化是见证人类历史文明演变的活化石,它的传承与发展,需要
在保持独特性与吸收先进性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中国象棋和国际
象棋是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的棋种,它们的差异性和同质性融为一
体,充分体现了人类社会历史文明发展的“各美其美、美美与
共”。这告诉我们(  )
①文化发展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保持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博采
众长 ②只要是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就能在中国发挥积极作用 
③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的必由之路 ④要坚
持“洋为中用”,善于运用外来文化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说明文化发展必须坚持胸怀天
下,保持开放的心态,“棋文化是见证人类历史文明演变的活化
石,它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在保持独特性与吸收先进性之间找到最
佳结合点”说明我们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推进人类文化交融,
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的必由之路,①③正确。外来文化的有益成
果只有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②错误。外
来文化不能直接解决中国问题,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想要在中国发
挥积极作用,必须要立足中国国情,④错误。
2. 从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带动“中文热”“中国文化热”,到鲁班工
坊帮助共建国家的年轻人掌握职业技能;从开展联合考古项目,到
举办艺术节,发起成立丝绸之路国际剧院、图书馆、美术馆等联
盟……10年来,中国同共建国家广泛开展文化教育领域合作。这些
合作(  )
①推动了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发展
②让中华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认同
③扩大了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文化交融
④增添了中华文化的基本内涵和文化魅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 中国同共建国家广泛开展文化教育领域合作,这些合作
扩大了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了文化交流和交融,促进了文化多样
性发展,①③符合题意。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②表述错误。材料中的文化教育领域合作扩大了中华文化影响力,
但没有增添中华文化的基本内涵,④表述错误。
3. 2023年第14个“联合国中文日”主题为“中文:增进文明对话”。
中文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作为中文母语国,中国政府始终把配
合、支持各国中文教学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把加强中文教育资源
供给作为世界语言文化公共产品的重要内容。以中文增进文明对话
(  )
①有利于加强各国与中国的人文交流、凝聚文明共识
②表明文明对话能消除文明间的差异,推动文化发展
③提升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主导不同文明间对话
④推动文化交流与交融,扩大中文语言文化的影响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 中文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以中文增进文明对话有利
于加强各国与中国的人文交流、凝聚文明共识,①正确。不同民族
文化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对话而消除,②错误。“主
导”不同文明间对话的观点错误,③错误。作为中文母语国,中国
政府始终把配合、支持各国中文教学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把加强
中文教育资源供给作为世界语言文化公共产品的重要内容。以中文
增进文明对话推动文化交流与交融,扩大中文语言文化的影响力,
④正确。
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