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5题;共45分)1.(3分) 下列食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A.苹果pH=3.4 B.葡萄 pH=4.5C.荔枝pH=5.0 D.西瓜 pH=6.32.(3分) 台州古法造纸是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需经多道工序制作才可完成。以下工序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切割B.石灰水浸泡C.捣碎D.晒纸3.(3分)在做酸碱反应的实验时,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盐酸。烧杯内相关物质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不正确的是( )A.B.C.D.4.(3分)小华秋季研学时,发现农场里的的某株农作物同时有叶片发黄、茎秆倒伏两种现象。他认为该作物需要加一种复合肥,这种复合肥是( )A.KNO3 B.KClC.CO(NH2)2 D.Ca(H2PO4)25.(3分)科学学习小组做导电性实验,按照图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不发光,往烧杯中加水溶解后灯泡发光,欲使灯泡熄灭可向烧杯中加入的物质是( )A.CuSO4溶液 B.NaNO3溶液 C.NaOH溶液 D.HCl溶液6.(3分)黑枸杞素有“花青素之王”的美誉。将黑枸杞浸泡在不同pH的溶液中,呈现颜色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生活中常见液体能使黑枸杞浸泡液呈蓝绿色的是( )A.蒸馏水 B.白醋 C.苏打水 D.食盐水7.(3分)某同学想用pH试纸测定一些物质的pH,下列做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硫酸的pHB.用干燥的pH试纸测出胃液的pH为2C.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浓硫酸的pHD.用干燥的pH试纸测出酸雨的pH为5.38.(3分)操作的规范性、安全性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测定溶液的pH B.加入锌粒 C.氢气还原氧化铜 D.稀释浓硫酸9.(3分)将一定量稀硫酸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反应,若要检验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含有稀硫酸,可行的操作是( )A.取样,滴加少量无色酚酞试液 B.取样,加入少量粉末C.取样,滴加少量溶液 D.取样,滴加少量溶液10.(3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是重要的科学观念。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某物理性质的是( )A.酒精用作燃料 B.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熟石灰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D.浓硫酸用作干燥剂11.(3分)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A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钙 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B 检验氢氧化钠样品是否变质 取样,加水溶解,滴加足量稀盐酸C 鉴别氯化钾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取样,滴加稀硫酸溶液D 分离混合溶液 通入过滤、洗涤,向滤渣中滴加适量稀盐酸A.A B.B C.C D.D12.(3分)现有稀硫酸、硫酸铜、氯化钠和碳酸钠四种溶液。小明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检索表进行鉴别,则图中丙物质是( )稀硫酸 B.硫酸铜C.氯化钠 D.碳酸钠13.(3分)下列物质既能除去面团中的酸,又能使蒸出的馒头暄软多孔的是A.白糖 B.纯碱 C.食盐 D.食醋14.(3分) 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某个量y随稀硫酸加入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y可以表示( )A.沉淀的质量 B.氢氧化钡的质量C.溶液的pH D.溶质的质量15.(3分)科学实验有许多涉及操作上的“先”、“后”问题。下列操作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测未知溶液pH,应先将 pH试纸浸入待测溶液中,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B.浓硫酸不慎溅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清水冲洗,后用干布擦干,最后涂抹小苏打溶液C.证明溶液中含有Cl-和SO2-时,先加足量 Ba(NO3)2溶液,后取上层清液加 AgNO3溶液D.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时,先将唾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等分为若干份,然后分别在不同温度下水浴二、填空题(共7题;共44分)16.(6分)用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序号填空:①稀硫酸 ②浓盐酸 ③浓硫酸 ④烧碱 ⑤熟石灰(1)(2分)具有挥发性的是 。(2)(2分)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的是 。(3)(2分)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17.(6分)及时归纳是学好科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利用如图所示的结构图归纳盐的四个方面的化学性质,请归纳有关知识。(1)(2分)在归纳性质①时,选择硫酸铜和铁两种物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2分)在归纳性质③时,X代表的物质类别为 (3)(2分)在归纳性质②时,利用 (填化学式)和氢氧化钙可以制取氢氧化钠。18.(6分)在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溶液至反应完全,反应的微观模型如图所示。(1)(4分)该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其基本反应类型为 。(2)(2分)如图的“”“”“”表示溶液中由溶质电离产生的不同离子,则“”表示 。(填写离子符号)19.(8分)小明用如图所示的思维导图总结了稀盐酸的五条化学性质。分析下图并回答问题:(1)(2分)他向稀盐酸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发现紫色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 色;(2)(2分)在完成盐酸除铁锈的实验中,会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生成,试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此现象: ;(3)(2分)为验证性质③,该同学可选择的物质是____(填字母序号);A.Mg B.Na2SO4 C.Na2CO3 D.Mg(OH)2(4)(2分)小明把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发现无明显现象,再向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无色溶液变成红色,则此时混合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不考虑酚酞)。20.(6分)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一工业用水水质》于2024年10月1日实施。下面是回收某工业废水中氯化铁的流程图: (假设废水中其他物质不参与反应)(1)(4分)操作①的名称是 。形成固体A物质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 。(2)(2分) 溶液b中的溶质是 。21.(6分)小科用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紫甘蓝汁研究酸碱反应,如图所示烧杯中装有含紫甘蓝汁的氢氧化钠溶液(pH=10),向其中滴入稀硫酸溶液。已知紫甘蓝汁的变色范围如表所示。pH <6.5 7.0-7.1 7.58.5 8.5-12.0 >12.5颜色 粉红色 紫色 蓝色 绿色 黄色(1)(2分)未滴加稀硫酸溶液时,烧杯中液体颜色为 。(2)(2分)当烧杯中液体呈粉红色时,除紫甘蓝汁外,溶液中还存在的溶质有 (填写化学式)。(3)(2分)从微观角度分析,酸碱反应的实质是 。22.(6分)在科学实验中小明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逐滴加入氯化铁溶液,有红褐色絮状沉淀产生,至恰好完全反应。(1)(2分)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2分)完全反应后溶液的pH (填“<”或“=”或“>”)7。(3)(2分)如图“●”“○”“△”表示烧杯内溶液中的不同离子,其中的“△”表示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4题;共41分)23.(12分)兴趣小组借助数字技术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图1是室温下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装置,图2是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1)(3分)根据图2曲线判断,图1中的溶液B是 。(2)(3分)图2中a点所示的溶液呈现 (选填“酸性”、“碱性”或“中性”)。(3)(3分) c 点所示的溶液中Na+个数 Cl-个数。(选填“>”、 “<”或“=”)。(4)(3分)从a点到b点pH变化的微观本质是 。24.(11分)在实验中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滴加其他试剂的方法, 使之产生明显现象以证明反应确实发生, 如以下甲、乙、丙三个实验。(1)(3分)当观察到实验甲中出现 时(填实验现象),说明 NaOH 与 HCl 恰好完全反应;(2)(3分)烧杯 a 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3)(3分)在实验乙中,滴加稀盐酸这种方法可以证明 NaOH 与 CO2 发生了反应,请你再选用一种不同的试剂加以验证,写出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4)(2分)丙图中会出现的实验现象是 。25.(9分)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某化学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将反应后D、E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作出猜想)猜想一:NaCl猜想二:NaCl和CaCl2猜想三:NaCl和Na2CO3猜想四:NaCl、CaCl2和Na2CO3同学们马上否定了猜想四,请问他们否定的理由是什么? (设计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 ① 猜想二不成立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② (填名称) 产生气泡 猜想三成立26.(9分)小舟在学习“常见的碱”过程中,将新配制的饱和,溶液滴入到溶液中,发现没有出现预期的红褐色沉淀。这是为什么呢?小舟查阅资料,获取如下信息:①微溶于水;②溶液呈酸性。于是他提出以下猜想:猜想一:没有参加化学反应。猜想二:滴入的溶液中数量太少。猜想三:溶液呈酸性,沉淀不能存在。(1)小舟用pH试纸测和混合液的酸碱度,测得,说明溶液中没有。该现象 (选填“支持”或“不支持”)猜想一、(2)为增加的数量,换用浓NaOH溶液滴加到溶液中(如图甲),若猜想二正确,则观察到的现象是 。(3)经过实验,猜想三验证成立。然后,小舟将溶液逐滴滴加到饱和溶液中(如图乙),先观察到红褐色沉淀产生,持续滴加后沉淀又消失了。请你解释沉淀会消失的原因 。四、综合题(共4题;共30分)27.(8分)在实验中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滴加其他试剂的方法, 使之产生明显现象以证明反应确实发生, 如以下甲、乙、丙三个实验。(1)(2分)当观察到实验甲中出现 时(填实验现象),说明 NaOH 与 HCl 恰好完全反应;(2)(2分)烧杯 a 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3)(2分)在实验乙中,滴加稀盐酸这种方法可以证明 NaOH 与 CO2 发生了反应,请你再选用一种不同的试剂加以验证,写出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4)(2分)丙图中会出现的实验现象是 。28.(6分)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硫酸钾、氢氧化钾、碳酸钙、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白色固体的组成,取适量样品按如图流程进行实验。(1)(2分)白色沉淀I中加入稀盐酸的现象除了沉淀全部溶解,还将观察到的现象是 。(2)(2分)写出滤液中通入CO2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2分)原白色固体中含有的物质是 。29.(8分)小乐将表面锈蚀的铁钉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产生氢气的质量和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如图所示。(1)(4分)当稀盐酸质量小于10克时,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4分)生成氢气的质量为多少克?30.(8分)为测出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同学称取已洗净,琼丁,研成粉末的鸡蛋壳 10 克置于烧杯中,将烧杯放在电子天平上,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每 0.5 分钟记录一次电子天平的示数具体数据如表:时间(分钟) 0 0.5 1.0 1.5 2.0 2.5 3.0电子天平示数(克) 150 148.2 147 146.4 146.04 146.04 146.04(1)(2分)分析表中数据,写出判断鸡蛋壳已经完全反应的理由 (2)(4分)若产生的气体全部是鸡蛋売中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的 ,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3)(2分)下列哪些情况会导致实验中碳酸钙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偏小?____(可多选)A.鸡蛋壳末晾干B.烧杯中部分水蒸气随一,氧化碳逸出C.盐酸溶质质量分数过大D.鸡蛋壳碎片太大未反应完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2.【答案】B3.【答案】D4.【答案】A5.【答案】A6.【答案】C7.【答案】B8.【答案】C9.【答案】B10.【答案】D11.【答案】D12.【答案】A13.【答案】B14.【答案】D15.【答案】C16.【答案】(1)②(2)③(3)⑤17.【答案】(1)(2)酸(3)Na2CO318.【答案】(1)产生蓝色絮状沉淀,溶液逐渐由蓝色变为无色;复分解反应(2)19.【答案】(1)红(2)Fe+2HCl=FeCl2+H2 ↑(3)C(4)NaCl和NaOH20.【答案】(1)过滤;复分解反应(2)HCl、FeCl3(氯化氢、氯化铁)21.【答案】(1)绿色(2)NaCl和H2SO4(3)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22.【答案】(1)(2)=(3)(或氯离子)23.【答案】(1)稀盐酸(2)碱性(3)<(4)H++OH-=H2O24.【答案】(1)红色恰好消失(2)氯化钠(或氯化钠、酚酞)(3)Ca(OH)2+Na2CO3=CaCO3↓+2NaOH(4)软塑料瓶变瘪了25.【答案】CaCl2和Na2CO3会反应,不能共存;无明显现象;稀盐酸26.【答案】不支持;产生红褐色沉淀;开始溶液中OH-的数量较多,产生沉淀,随着反应的进行,OH-的数量逐渐减少,溶液显酸性,当溶液过量时,产生的沉淀在酸性溶液中又消失了27.【答案】(1)红色恰好消失(2)氯化钠(3)Ca(OH)2+Na2CO3=CaCO3↓+2NaOH(4)软塑料瓶变瘪了28.【答案】(1)有气泡生成(2)、(3)碳酸钙、氢氧化钾、氯化钡29.【答案】(1)铁锈逐渐消失,溶液变成黄色;(2)与铁反应消耗氯化氢的质量是(60g-10g)×14.6%=7.3g;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x=0.2g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30.【答案】(1)电子天平示数不再减少(2)CO2质量为150g-146.04g=3.96g碳酸钙质量为 9g, 质量分数为9g/10g=90%(3)A;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