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校际联合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日照市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校际联合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级高二上学期校际联合考试
生物学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迹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多种多样的生物通过遗传信息控制性状,并通过繁殖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肺炎链球菌的遗传信息通过DNA传递给子代
B. 小麦的遗传物质是DNA,仅存在于细胞核中
C.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的产物为4种核苷酸
D. 对于所有生物来说,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 通俗地说,细胞自噬就是细胞“吃掉”自身的结构和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溶酶体作为“消化车间”可为细胞自噬过程合成水解酶
B. 线粒体作为“动力车间”可为细胞自噬过程提供所需能量
C. 细胞自噬产生的氨基酸可以作为原料重新用于蛋白质的合成
D. 细胞自噬“吃掉”细胞器有利于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3. 生长在NaCl浓度稳定在100mmol/L的液体培养基中的酵母菌,可通过离子通道吸收Na+,但细胞质基质中Na+浓度超过30mmol/L时会导致酵母菌死亡。为避免细胞质基质Na+浓度过高,液泡膜上的蛋白N可将Na+逆浓度转运到液泡中,细胞膜上的蛋白W也可将Na+排出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Na+在液泡中的积累有利于酵母菌细胞吸收水分
B. Na+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细胞时无需与通道蛋白结合
C. 蛋白N转运Na+过程中自身空间构象不会发生改变
D. 通过蛋白W外排Na+的过程需要细胞代谢提供能量
4. 绝大多数细胞在经历有限次数的分裂后不再具有增殖能力而进入衰老状态。癌细胞具有较高的端粒酶活性,能防止端粒缩短,体外培养时可无限增殖不衰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衰老的细胞中核质比减小,核质间的物质交换速率降低
B. 细胞产生的自由基可攻击DNA和蛋白质,引起细胞衰老
C. 体外培养癌细胞时,施加端粒酶抑制剂可以诱导癌细胞衰老
D. 年轻细胞与去核的衰老细胞融合,所得细胞可能具有增殖能力
5.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时,需先用低倍镜找到叶绿体后,再换高倍镜
B. 用斐林试剂检测梨汁中的还原糖时,需水浴加热后才能出现砖红色沉淀
C. 洋葱根尖分生区需依次经解离、染色、漂洗、制片后才能观察到染色体
D. 分离菠菜叶中的色素时,因层析液有挥发性,需在通风好的条件下进行
6. 某种鼠的毛色由一组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G (黄色)、G(灰色)、g(白色)控制,显隐性关系为G >G>g。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G 、G、g的存在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B. 黄毛鼠和灰毛鼠的基因型分别有3种和2种
C. 灰毛鼠与白毛鼠杂交后代可能出现两种毛色
D. 黄毛鼠与白毛鼠杂交后代不可能出现灰毛鼠
7. 某种鹦鹉羽毛颜色有红色、黄色、绿色和白色4种,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且BB基因型个体不能存活。绿色鹦鹉和纯合黄色鹦鹉杂交,所得的F1中黄色:红色=1:1;让F1中的红色个体进行自由交配,其后代中红色:黄色:绿色:白色=6:3:2:1,则F1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  )
A. aabb×AABB B. AAbb×AaBb C. aaBB×AAbb D. aaBb×AAbb
8. 彩椒果皮颜色有绿色、黄色、红色之分,受三对等位基因A/a、B/b和C/c控制。当A、B、C同时存在时,彩椒表现为绿色;当A、B、C均不存在时,表现为黄色;其余基因型为红色。现用三株彩椒进行如下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实验一:绿色×黄色→绿色:红色:黄色=1:6:1
实验二:绿色×红色→绿色:红色:黄色=9:22:1
A. 三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实验一中红色个体可能的基因型有4种
C. 实验二亲本中的红色个体一定为杂合子
D. 实验二子代的红色个体中纯合子占3/22
9. 在探索DNA是遗传物质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开始时首先要分别用含35S或32P标记的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
B. 35P标记的T2噬菌体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会使上清液放射性增强
C. T2噬菌体增殖时所需的模板、原料和能量均由大肠杆菌提供
D. 实验中若用15N代替32P进行标记可以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
10. 双链DNA复制时,非复制区与复制区的相接区域会形成“Y”形的结构,被称为复制叉,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前导链和滞后链合成时均从其5'端向3'端延伸
B. 前导链、滞后链合成时所需的酶可能存在差异
C. 两条子链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形成新的DNA分子
D. DNA两次复制后,新合成的单链占总单链的3/4
11. 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可发生乙酰化,组蛋白乙酰化通常使染色体结构松弛,使DNA更容易与相应的酶结合。由组蛋白基因表达到产生乙酰化的组蛋白,需经历转录、转录后加工、翻译、翻译后加工与修饰等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组蛋白乙酰化可能发生在细胞分化过程
B. 组蛋白乙酰化不改变自身氨基酸序列且不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C. 组蛋白乙酰化有利于RNA聚合酶与DNA结合从而促进基因的表达
D. 组蛋白乙酰化属于翻译后加工与修饰过程,是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方式
12. 如图为基因表达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图可以表示烟草花叶病毒的基因表达过程
B. ①是DNA,能以其中的一条链作为模板合成②
C. ③是核糖体,翻译时沿②的3'端向5'端进行移动
D. ④的一端能结合氨基酸,另一端能识别反密码子
13. 如图是某基因编码区部分碱基序列,其指导合成的肽链氨基酸序列为:甲硫氨酸-组氨酸-脯氨酸-赖氨酸……。已知:AUG-甲硫氨酸(起始密码子);CAU、CAC-组氨酸;CCU-脯氨酸;AAG-赖氨酸;UCC-丝氨酸;UAA-终止密码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链是转录的模板链,其左侧是5'端,右侧是3'端
B. 若在①链碱基5、6间插入一个G,合成的肽链变长
C. 碱基序列不同的mRNA翻译得到的肽链不可能相同
D. 若在①链碱基1左侧插入一个G,合成的肽链不变
14. 研究者在野生型红眼果蝇中发现一只眼色突变为奶油色的雄蝇。为研究该眼色的遗传规律,将红眼雌蝇和奶油眼雄蝇杂交,所得F1均为红眼。让F1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获得的F2中红眼雌蝇:红眼雄蝇:伊红眼雄蝇:奶油眼雄蝇=8∶4∶3∶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上述果蝇眼色至少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
B. F2红眼雄蝇有3种基因型,红眼雌蝇有6种基因型
C. F1雄蝇与F2雌蝇进行杂交,后代均能得到伊红眼雄蝇
D. F1雌蝇和F2伊红眼雄蝇杂交,得到奶油眼雌蝇概率为1/24
15. 专食性绢蝶幼虫以紫堇叶片为食,成体绢蝶偏好在绿叶紫堇植株附近产卵。生长于某冰川地域的紫堇因绿叶基因E突变为e后,叶片呈现类似岩石的灰色,不易被成体绢蝶识别。随着冰川消融,裸露岩石增多且分布范围扩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紫堇基因E的突变会引起绢蝶的变异
B. 灰叶紫堇和绿叶紫堇间存在生殖隔离
C. 紫堇种群中基因e的基因频率会逐渐增加
D. 灰叶紫堇占比减少利于绢蝶演化出更敏锐的视觉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细胞呼吸包含一系列酶促反应,磷酸果糖激酶(PFK)是丙酮酸生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当ATP/AMP浓度比发生变化时,ATP和AMP会与PFK发生竞争性结合而改变其活性,进而调节细胞呼吸速率,以保证细胞中能量的供求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PFK分布在线粒体基质中
B. PFK与ATP结合后,其空间结构和活性均改变
C. 细胞中ATP/AMP浓度比升高会导致PFK的活性降低
D. 运动时,肌细胞中ATP与PFK结合增多,细胞呼吸速率加快
17. 某种蝴蝶的长口器和短口器受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现有一种基因型为ZAZa的蝴蝶品系M,其一条Z染色体上携带致死基因t。基因型为ZtZt、ZtW的个体不能存活。研究人员进行了两组实验,其中甲组中的亲本均为纯合子。不考虑染色体互换与突变,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组别 亲本组合 F1的表型及比例
甲 短口器(♂)×长口器(♀) 长口器(♂)∶短口器(♀)=1∶1
乙 品系M×长口器(♀) 长口器
A. 该种蝴蝶的长口器对短口器为显性
B. 致死基因t与基因A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C. 让实验乙中的F1雌雄蝴蝶相互交配,后代中不会出现短口器蝴蝶
D. 让品系M与短口器蝴蝶交配, F1雌雄个体均表现为长口器∶短口器=1∶1
18. 人的某条染色体上A、B、C三个基因紧密排列,不发生互换。这三个基因各有上百个等位基因(如:A1~An均为A的等位基因)。父母及孩子的相关基因组成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父亲 母亲 儿子 女儿
A1A10B21B25C2C5 A23A35B5B8C10C45 A10A23B5B21C5C45 A1A35B25B8C2C10
A. 基因A、B、C均位于X染色体上
B. 基因A与基因B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C. 母亲其中一条染色体上基因组成是A23B5C45
D. 若此夫妻第3个孩子的A基因组成为A1A23,则其C基因组成为C2C10
19.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时可能会发生异常横裂,形成两条等臂染色体(如图),等臂染色体随后会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基因型为Aa(A、a位于1号染色体上)的卵原细胞分裂时,一条1号染色体发生了异常横裂。不考虑其他突变和基因被破坏的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发生异常横裂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发生变异
B. 若该卵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子细胞的基因组成最多有3种可能
C. 若该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的基因组成有6种可能
D. 若卵细胞为A且第一极体不含A,则第二极体的基因组成有2种可能
20. 某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H,在一些个体中可因甲基化而失活(不表达),又会因去甲基化而恢复表达。由于遗传背景的差异,基因H在精子中为甲基化状态,在卵细胞中为去甲基化状态,且都在受精后被子代保留。下图为某患该病的家系图,Ⅲ1的基因型为Hh。不考虑其他表观遗传效应和变异的影响,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Ⅰ1、Ⅰ2均含甲基化的基因H
B. Ⅱ1为杂合子的概率是2/3
C. Ⅲ1的基因h只能来自Ⅱ3
D. Ⅱ2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1/2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为探究水通道蛋白NtPIP对作物耐涝性的影响,科研小组测定了油菜的野生型(WT)及NtPIP基因过量表达株(OE)在正常供氧(AT)和低氧(HT,模拟涝渍)条件下的根细胞呼吸速率和氧浓度,结果如图1所示。
(1)据图1分析,低氧胁迫下,NtPIP基因过量表达会使根细胞有氧呼吸速率______,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中丙酮酸含有的化学能大部分被转化为______中储存的能量。
(2)科学家早期在探索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代谢路径时发现,在添加丙二酸的组织悬浮液中分别加入物质A、B或C时,E增多并积累(图2a);当分别加入F、G或H时,E也同样积累(图2b)。根据实验结果推测,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最可能形成______(填“线性”或“环形”)的代谢路径。
说明:字母A~H表示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相关分子。
(3)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实质是光能引起的氧化还原反应,最终接受电子的物质(最终电子受体)是______,而最终提供电子的物质(最终电子供体)是______。
22. 研究发现,真核细胞中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microRNA(miRNA)等非编码小分子RNA在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其部分调控过程如下图所示。
(1)lncRNA和miRNA的合成所需要的原料是______;与DNA复制相比,其合成过程中特有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______。
(2)据图分析,lncRNA调控基因表达的主要机制是______(答出两点)。
(3)由图可知,miRNA首先与AGO等蛋白结合形成沉默复合蛋白,该种复合蛋白与______结合,引导相关RNA降解,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
23. 为探究基因OsNAC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在相同条件下种植某品种水稻的野生型(WT)、OsNAC敲除突变体(KO)及OsNAC过量表达株(OE),测定了灌浆期旗叶(位于植株最顶端)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净光合速率(μmol·m-2 s-1) 叶绿素含量(mg g-1)
WT 24.0 4.0
KO 20.3 3.2
OE 27.7 4.6
(1)旗叶从外界吸收CO2与RUBP结合,在特定酶作用下形成C3, C3在酶的作用下接受________释放的能量并被还原,随后在叶绿体基质中转化为________。
(2)据表可知,OsNAC过量表达会使旗叶净光合速率增大,其原因是___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OsNAC的功能,研究人员还测定了旗叶中编码蔗糖转运蛋白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蔗糖含量及单株产量,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OsNAC过量表达会使水稻单株产量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
24. 将白菜(2n=20,染色体组表示为AA)和甘蓝(2n=18,染色体组表示为CC)杂交后经染色体加倍,可形成甘蓝型油菜(染色体组表示为AACC)。研究者将甘蓝型油菜与白菜杂交获得F1,使其与亲本甘蓝型油菜回交,获得F2, F2自交获得F3,从F3中筛选获得了甘蓝1号染色体(C1)成对缺失的缺体植株NC1,过程如下图所示。
(1)白菜和甘蓝的杂种后代高度不育,原因是________。
(2)已知减数分裂时,联会的染色体能正常分离,不能联会的染色体则随机分配到细胞两极。则F2植株的染色体条数为________。F3缺体植株NC1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
(3)缺体植株可用于基因定位,研究者发现甘蓝型油菜叶片无毛刺,而NC1叶片具有毛刺,表明缺失的C1染色体上携带________的基因。若将NC1与甘蓝型油菜杂交获得F1,再让F1自交,则F2植株的表型及比例是________。
25. 水稻的叶色(紫色、绿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a、D/d)控制;其籽粒颜色(紫色、棕色和白色)也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为探究水稻叶色和粒色的遗传规律,研究人员利用纯合的水稻植株进行了相关杂交实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不考虑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互换。
实验 亲本 F1表型 F2表型及比例
实验1 紫叶×绿叶 紫叶 紫叶∶绿叶=9∶7
实验2 紫粒×白粒 紫粒 紫粒﹔棕粒∶白粒=9∶3∶4
(1)若仅考虑叶色,实验1中F2绿叶水稻共有______种基因型;若仅考虑粒色,实验2中F2紫粒水稻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______。
(2)研究发现,基因D/d控制水稻叶色的同时,还与等位基因B/b共同控制水稻的粒色。已知基因型为BBdd的水稻籽粒为白色,则紫叶水稻的籽粒颜色是______;基因型为Bbdd的水稻与基因型为______的水稻杂交,所得子代的籽粒颜色最多。
(3)为探究A/a和B/b的位置关系,用基因型为AaBbDD的水稻植株M与纯合的绿叶棕粒水稻杂交,若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则理论上子代中紫叶紫粒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
(4)经研究证实A/a和B/b均位于水稻的4号染色体上,若用红色和黄色荧光分子分别标记植株M细胞中的A、B基因,则在一个处于减数分裂Ⅱ的细胞中,可能观察到______个荧光标记。若观察到的荧光标记达到理论上的最小值,植株M自交,理论上子代中紫叶紫粒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
2024级高二上学期校际联合考试
生物学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迹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A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A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C
【11题答案】
【答案】B
【12题答案】
【答案】B
【13题答案】
【答案】D
【14题答案】
【答案】C
【15题答案】
【答案】C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题答案】
【答案】BCD
【17题答案】
【答案】BD
【18题答案】
【答案】ABD
【19题答案】
【答案】ABD
【20题答案】
【答案】B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题答案】
【答案】(1) ①. 增强 ②. NADH和ATP
(2)环形 (3) ①. NADP+ ②. H2O
【22题答案】
【答案】(1) ①. 核糖核苷酸 ②. A-U
(2)在细胞核中与转录的DNA模板链结合,从而调控其转录过程;在细胞质中与mRNA结合,调控其翻译过程
(3)靶基因转录出的mRNA(如mRNA3、lncRNA)
【23题答案】
【答案】(1) ①. ATP 和 NADPH ②. 核酮糖-1,5-二磷酸和淀粉等
(2)OsNAC过量表达提高了叶绿素含量,增强了光能捕获能力,进而促进光合作用
(3)①与 WT 组相比,OE组叶绿素含量较高,增加了对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光反应增强,促进旗叶光合作用;②与 WT 组相比,OE组旗叶中编码蔗糖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量较高,可以及时将更多的光合产物(蔗糖)向外运出,从而促进旗叶的光合作用速率
【24题答案】
【答案】(1)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产生可育配子
(2) ①. 29~38 ②. C1染色体不能正常联会,随机分配,最终产生了不含C1染色体的配子,这样的配子结合后就形成NC1
(3) ①. 抑制叶片产生毛刺 ②. 无毛刺:有毛刺=3:1
【25题答案】
【答案】(1) ①. 5##五 ②. 1/9
(2) ①. 紫粒和棕粒 ②. bbDd或BbDd
(3)1/4##25%
(4) ①. 4##四 ②. 1/2 ##5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