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散文诗二首》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散文诗二首》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散文诗二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散文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提高朗读能力。
2.理解两首散文诗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提升文本理解能力。
3.通过情境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感受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深情,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和感激之情,培养感恩意识。
【重点难点】
1.理解两首散文诗的内容和情感,体会作者对母爱的独特表达。
2.学习借景抒情、象征等表现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课前预习】
★基础常识闯关
第一关:字音探秘先锋关
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大声朗读下列词语。
匿笑( ) 沐浴( ) 祷告( ) 嗅觉( ) 繁衍( ) 膝盖( )
并蒂( ) 花瑞( ) 梗( ) 姊妹( ) 徘徊( ) 亭亭( )
欹斜( ) 菡萏( ) 烦闷( ) 繁杂( ) 遮蔽( ) 心绪( )
第二关:重点词汇解码站
请根据释义写出课文中相应的词语。
(1)( ):偷偷地笑。
(2)( ):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3)( ):向神祈求保佑。
(4)( ):指花带来的好兆头。
(5)(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6)( ):荷花的别称,这里指红莲含苞未放。
(7)( ):倾斜,歪斜。
(8)( ):(枝叶)遮蔽。
第三关:文学常识探秘营
请根据你课前查阅资料所得补全下列空缺。
冰心,原名为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被称为“世纪老人”,( )、诗人。著有诗集( )( ),散文集( )《樱花赞》等。
泰戈尔,( )作家、诗人、艺术家、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得( )文学奖。主要作品有诗集( )《新月集》( )《飞鸟集》;剧本有《邮局》《暗室之王》《春之循环》等。
【课中探究】
★校园朗诵预热:初读诗歌,感知文意
同学们,学校即将举办校园文学节,诗歌朗诵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散文诗二首》——《金色花》和《荷叶 母亲》,都是歌颂母爱的经典之作。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两首诗,为参加文学节的朗诵活动做好准备。
听朗读录音,边听边注意字音的准确、节奏的把握以及语气的变化。
【朗读指南】
自由朗读两首诗歌,圈画出难以把握读音和节奏的字词和句子,小组内交流讨论。
同桌之间互相倾听、评价,互相学习优点,改进不足。
说一说(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有序讨论,最后推选代表发言。)
1.《金色花》写了孩子与母亲的哪几次嬉戏?
2.《荷叶 母亲》中作者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3.这两首散文诗分别描绘了几幅画面?
★诗意画展筹备:精读诗歌,品味语言
为了丰富校园文学节的活动内容,学校还计划举办一场诗意画展,要求根据诗歌内容创作绘画作品。现在,让我们深入研读《散文诗二首》,品味诗歌的语言,为创作绘画作品寻找灵感。
任务要求:
自主阅读两首诗歌,圈画出自己认为优美、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赏析。
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赏析,互相学习,完善批注。
全班交流,选取有代表性的语句,进行深入赏析。
示例:
1.《金色花》中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2.《荷叶 母亲》中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3.创意绘画
请根据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和理解,选择其中一首诗歌,创作一幅绘画作品,要能够体现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绘画完成后,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小组成员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想要表达的情感。
★文学节目策划:对比阅读,体会异同
校园文学节需要一个精彩的节目,将《金色花》和《荷叶 母亲》进行对比展示,一定能给大家带来深刻的印象。现在,让我们通过对比阅读,体会两首散文诗的异同,为策划节目提供创意。
1.再读两首散文诗,想一想其语言风格有何异同,分别应该用什么样的基调读?
篇目 语言风格 朗读基调
相同点 不同点
《金色花》
《荷叶·母亲》
2.找出《荷叶·母亲》与《金色花》的异同,将对比分析记录在下面的表格里。
比较方面 相同点 不同点
《金色花》 《荷叶·母亲》
思想内容
朗诵基调
艺术手法
构思角度
语言风格
人物形象
★文学期刊征稿:拓展延伸,表达亲情
校园文学期刊正在征集以 “亲情” 为主题的稿件,《荷叶·母亲》一文的结尾:“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感人至深。请你充分发挥想象,仿写最后一段,献给你的母亲。
任务要求:
1.回忆生活中与母亲相处的点滴细节,如母亲为自己做的一顿饭、一次生病时的照顾、一次失败后的鼓励等,感受母亲的爱。
2.写作完成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互相阅读作文,提出修改意见。
3.根据同学的意见,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和完善。
4.每个小组推选一篇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然后进行评价,从内容、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
【课后任务】
1.完成对应的分层作业。
2.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课外阅读《泰戈尔诗选》,并从中选择一首有感情地朗诵给自己的父母。
【学习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统编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同步备课
第7课 品诗韵之美,悟亲情之深
——《散文诗二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散文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提高朗读能力。
2.理解两首散文诗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提升文本理解能力。
3.通过情境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感受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深情,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和感激之情,培养感恩意识。
【重点难点】
1.理解两首散文诗的内容和情感,体会作者对母爱的独特表达。
2.学习借景抒情、象征等表现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课前预习】
★基础常识闯关
第一关:字音探秘先锋关
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大声朗读下列词语。
匿笑( ) 沐浴( ) 祷告( ) 嗅觉( ) 繁衍( ) 膝盖( )
并蒂( ) 花瑞( ) 梗( ) 姊妹( ) 徘徊( ) 亭亭( )
欹斜( ) 菡萏( ) 烦闷( ) 繁杂( ) 遮蔽( ) 心绪( )
点拨要点: 匿笑(nì) 沐浴(yù) 祷告(dǎo) 嗅觉(xiù) 繁衍(yǎn) 膝盖(xī) 并蒂(dì) 花瑞(ruì) 梗(gěng) 姊妹(zǐ) 徘徊(huái) 亭亭(tíng) 欹斜(qī) 菡萏(hàn dàn) 烦闷(mèn) 繁杂(fán) 遮蔽(zhē) 心绪(xù)
第二关:重点词汇解码站
请根据释义写出课文中相应的词语。
(1)( ):偷偷地笑。
(2)( ):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3)( ):向神祈求保佑。
(4)( ):指花带来的好兆头。
(5)(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6)( ):荷花的别称,这里指红莲含苞未放。
(7)( ):倾斜,歪斜。
(8)( ):(枝叶)遮蔽。
点拨要点: (1)匿笑 (2)沐浴 (3)祷告 (4)花瑞 (5)徘徊 (6)菡萏 (7)攲斜 (8)荫蔽
第三关:文学常识探秘营
请根据你课前查阅资料所得补全下列空缺。
冰心,原名为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被称为“世纪老人”,( )、诗人。著有诗集( )( ),散文集( )《樱花赞》等。
泰戈尔,( )作家、诗人、艺术家、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得( )文学奖。主要作品有诗集( )《新月集》( )《飞鸟集》;剧本有《邮局》《暗室之王》《春之循环》等。
点拨要点: 作家 《繁星》《春水》 《寄小读者》 印度 诺贝尔 《吉檀迦利》 《园丁集》
【课中探究】
★校园朗诵预热:初读诗歌,感知文意
同学们,学校即将举办校园文学节,诗歌朗诵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散文诗二首》——《金色花》和《荷叶 母亲》,都是歌颂母爱的经典之作。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两首诗,为参加文学节的朗诵活动做好准备。
听朗读录音,边听边注意字音的准确、节奏的把握以及语气的变化。
【朗读指南】
自由朗读两首诗歌,圈画出难以把握读音和节奏的字词和句子,小组内交流讨论。
同桌之间互相倾听、评价,互相学习优点,改进不足。
说一说(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有序讨论,最后推选代表发言。)
1.《金色花》写了孩子与母亲的哪几次嬉戏?
点拨要点: 《金色花》写了孩子与母亲的三次嬉戏,分别是当母亲做祷告时,孩子将自己变成金色花,让母亲嗅到花香;当母亲读书时,孩子将影子投在母亲的书页上;当母亲去牛棚时,孩子突然跳到母亲面前,恢复原形。
2.《荷叶 母亲》中作者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点拨要点: 《荷叶 母亲》中作者的心情从烦闷到不适意,再到看到荷叶护莲后的感动。
3.这两首散文诗分别描绘了几幅画面?
点拨要点: 《金色花》通过孩子与母亲的三次嬉戏,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热爱和亲昵,以及母亲对孩子的关爱。《荷叶 母亲》通过描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与关爱,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赞美之情。
★诗意画展筹备:精读诗歌,品味语言
为了丰富校园文学节的活动内容,学校还计划举办一场诗意画展,要求根据诗歌内容创作绘画作品。现在,让我们深入研读《散文诗二首》,品味诗歌的语言,为创作绘画作品寻找灵感。
任务要求:
自主阅读两首诗歌,圈画出自己认为优美、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赏析。
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赏析,互相学习,完善批注。
全班交流,选取有代表性的语句,进行深入赏析。
示例:
1.《金色花》中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点拨要点: 从词语运用的角度,“笑嘻嘻”“摇摆”“跳舞” 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孩子的调皮、活泼;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金色花以人的动作和情感,使金色花仿佛具有了生命,更加生动有趣;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热爱和想要亲近母亲的心情。
2.《荷叶 母亲》中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点拨要点: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母亲比作荷叶,将自己比作红莲,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自己的呵护与关爱; 从情感表达的角度,“心中的雨点” 象征着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和烦恼,“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强调了母亲在自己遇到困难时给予的保护和支持,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赞美之情。
3.创意绘画
请根据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和理解,选择其中一首诗歌,创作一幅绘画作品,要能够体现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绘画完成后,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小组成员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想要表达的情感。
★文学节目策划:对比阅读,体会异同
校园文学节需要一个精彩的节目,将《金色花》和《荷叶 母亲》进行对比展示,一定能给大家带来深刻的印象。现在,让我们通过对比阅读,体会两首散文诗的异同,为策划节目提供创意。
1.再读两首散文诗,想一想其语言风格有何异同,分别应该用什么样的基调读?
篇目 语言风格 朗读基调
相同点 不同点
《金色花》
《荷叶·母亲》
点拨要点:
2.找出《荷叶·母亲》与《金色花》的异同,将对比分析记录在下面的表格里。
比较方面 相同点 不同点
《金色花》 《荷叶·母亲》
思想内容
朗诵基调
艺术手法
构思角度
语言风格
人物形象
点拨要点:
★文学期刊征稿:拓展延伸,表达亲情
校园文学期刊正在征集以 “亲情” 为主题的稿件,《荷叶·母亲》一文的结尾:“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感人至深。请你充分发挥想象,仿写最后一段,献给你的母亲。
任务要求:
1.回忆生活中与母亲相处的点滴细节,如母亲为自己做的一顿饭、一次生病时的照顾、一次失败后的鼓励等,感受母亲的爱。
2.写作完成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互相阅读作文,提出修改意见。
3.根据同学的意见,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和完善。
4.每个小组推选一篇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然后进行评价,从内容、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
点拨要点: 示例: 母亲啊!你是轻风,我是蒲公英。凉爽的秋天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奔向远方的凭借 母亲啊!你是雨珠,我是小草。心灵枯涸时,除了你,谁是默默流进我内心的甘露 母亲啊!你是鸟巢,我是小鸟。天地间的风雨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冷风中的依靠 母亲啊!你是灯塔,我是小船。狂风肆虐时,除了你,谁是我在茫茫大海中的指引
【课后任务】
1.完成对应的分层作业。
2.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课外阅读《泰戈尔诗选》,并从中选择一首有感情地朗诵给自己的父母。
【学习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