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实验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1.(2024七上·诸暨期中)科学要求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推进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 种子为什么会长出幼苗B.哪种品牌牛奶的味道好C. 鸟蛋为什么会孵出小鸟D.插在水中的铅笔为什么会“折断”2.(2024七上·诸暨期中)酒精容易燃烧,它的标签上应贴上的标志是( )A. B.C. D.3.(2024七上·诸暨期中)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点燃酒精灯C.读体积 D.测量温度4.(2024七上·诸暨期中)初中的学习生活已经过去了两个月,不知道同学们是否已经适应,以下选项中不符合你的印象的是( )A.小王的跳高成绩为1.4米B.一间教室的体积大约为200m3C.夏天空调温度25℃,人体会感觉较舒适D.一瓶矿泉水的体积500dm35.(2024七上·诸暨期中)研究人员用凝胶材料制成了一朵“鲜花”(如图)。这朵几厘米大的“花蕾”共用了约2 个小时完全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展示着变形能力。以下对凝胶花的看法正确的是( )A.是生物,因为它有鲜艳的颜色B.是生物,因为它会开放C.是非生物,因为它不能快速运动D.是非生物,因为它不会呼吸,不会繁殖6.(2024七上·诸暨期中)“南有袁隆平,北有李振声。”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研发的新品种巨型稻,实现袁老“禾下乘凉梦”,为“饭碗牢牢掌握在中国自己的手里”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巨型稻平均高度2m,实验样株单穗粒数可达680粒,比普通稻多3倍。下列对巨型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巨型稻植株高大主要靠细胞壁的支持作用B.巨型稻植株的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C.扎入土壤深处的根部中的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D.巨型稻各种性状特征的控制中心是细胞质7.(2024七上·诸暨期中)神秘的江南精灵——安吉小鲵(如图)是中国特有的物种,其珍稀程度堪比大熊猫、扬子鳄、中华鲟、朱鹮。该物种对栖息地环境和水的要求尤为严格,生活于沼泽地中的泥炭藓下腐殖质层中,产卵季节进入水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鲵和大熊猫体温都恒定,都是胎生哺乳B.小鲵和朱鹮都有脊椎骨,终生都用肺呼吸C.小鲵和中华鲟都是卵生,体外都没有羽毛D.小鲵和扬子鳄都体表有鳞,都需要皮肤辅助呼吸8.(2024七上·诸暨期中)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上,小明对裁判使用皮卷尺测量自己跳远的成绩有异议,认为测量的成绩偏 小,下列有关申述理由正确的是( )A.测量时皮卷尺绷得太紧B.沙堆有隆起时就直接测量C.皮卷尺上 2cm 刻度处与起跳处对齐,直接记录落地点处刻度值D.没有跳到正前方,斜着测量起跳点到落脚点的距离并记录结果9.(2024七上·诸暨期中)下列同学对我国生物物种多样性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A.甲说:我国地大物博,生物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用不着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B.乙说: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可以尽量利用周围的自然资源C.丙说:要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必须禁止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D.丁说:金丝猴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我们可以采取就地保护的方法进行保护10.(2024七上·诸暨期中)某科学兴趣小组查阅到干果机的工作原理:采用发热丝加热,通过开关温控器可控制温度在35-70℃之间,同时配带一个风扇, 通过风扇将热风吹出, 将切成片的水果放入干果机内。很快达到风干的效果。由于是通过热风循环抽走食材的水分,所以食材的营养得到了大部分的保留和富集。小科将水果切片时,发现水果流出许多汁液。这些汁液来自细胞结构中的( )A.液泡 B.细胞膜 C.细胞核 D.细胞壁11.(2024七上·诸暨期中)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下列有关操作中,错误的是( )A.选择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并正对着量筒的刻度线B.先向量筒内倾倒水,当水面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水C.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中央最低处保持水平D.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可将量筒举起后读数12.(2024七上·诸暨期中)如图是根据生物的特征分类的示意图。a、b、c、d分别表示五种动物的分类依据。其中代表分类依据是卵生的是( )A.a B.b C.c D.d13.(2024七上·诸暨期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更好地观察细胞,课堂上,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认识和使用了显微镜,课后有几位同学饶有兴趣地讨论,你认为错误的是 ( )A.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明亮B.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越少C.显微镜观察的材料需要薄而透明D.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倒像14.(2024七上·诸暨期中)量筒内原有一定量的水,小乐采用仰视读数读出水的体积为15mL;加入一定量的水后,小乐又采取俯视读数读出水的总体积为20mL;则加入水的体积( )A.小于5mL B.等于5mL C.大于5mL D.无法确定15.(2024七上·诸暨期中)如图表示狗、猫、虎、豹四种动物的分类等级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最大的分类等级是目B.种是生物分类的最基本单位C.猫与豹的亲缘关系比猫与狗远D.虎与豹的共同点比虎与猫的共同点少16.(2024七上·诸暨期中)如果用图表示各种概念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选项 1 2 3 4A 测量工具 刻度尺 温度计 量筒、量杯B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蕨类植物 苔藓植物C 动物 无脊椎动物 节肢动物 昆虫D 纲 科 目 种A.A B.B C.C D.D17.(2024七上·诸暨期中)因《中国诗词大会》的火热,某中学也举办了“生物诗词大会”。在单人追逐赛环节,要求选手说出“有种子的植物”的诗词。图中哪位选手会获胜?( )A. B.C. D.18.(2024七上·诸暨期中)某种鸟类在营巢时,若发现巢内有破蛋,会将蛋壳远远弃置于巢外。为了解此种行为是否与巢的安全有关,科学家将蛋放于野地上,在其旁放置蛋壳,观察其被天敌吃掉的比率,下表为实验结果。(表):蛋壳与蛋的距离和天敌(乌鸦)吃蛋的比率蛋壳与蛋的距离(cm) 被乌鸦吃掉的蛋(颗数) 没有被乌鸦吃掉的蛋(颗数) 被吃掉的比率(%)15 63 87 42100 48 102 32200 32 118 21根据表中的数据所作的推论,正确的是( )A.蛋与蛋壳的距离不影响天敌吃蛋的比率B.蛋壳有助于天敌发现蛋,增大了蛋被吃掉的机会C.蛋壳离蛋越远,越可防止细菌滋生,降低蛋被感染的机会D.蛋壳离蛋越远,蛋被天敌吃掉的机会越大19.(2024七上·诸暨期中)如图是小明在科学课上使用的显微镜及观察到的不同视野。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③可以调节视野光线强弱B.转动⑤使镜筒缓慢下降时,眼睛要从侧面注视物镜C.将图二中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右侧移动玻片D.从图三到图四,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视野变暗20.(2024七上·诸暨期中)小李同学想测量一杯水的温度,但他得到的却是一支没有刻度的温度计,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他先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在液柱的上端对应处做了个记号A,然后在1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沸水中一段时间后也在对应的液柱上端处作一个记号B,用刻度尺测得两标记间的距离为40厘米,最后他用温度计来待测一杯水的温度,发现液柱所处位置距A点24厘米,则这杯水的温度( )A.20℃ B.30℃ C.40℃ D.60℃21.(2024七上·诸暨期中)有物理单位的数据才有生命力,才能完整地表示某物体的多少和属性。完整而有效的物理数据应是数字与合理物理单位完美的有机结合体。请将下列物理数据补充完整:(1)微米= 米;(2)50米= 千米;(3)800毫升= 升;(4)250升= 立方厘米。22.(2024七上·诸暨期中)下图是小明同学进行科学测量的一些示意图:(1)甲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摄氏度;(2)乙中液体的体积是 毫升;(3)丙中物块的长度是 厘米。23.(2024七上·诸暨期中)石井水库位于上浦镇,如图甲为水库旁的水杉林,大片的水杉笔直挺拔,像一把把收拢好的巨伞插进水里,不时还有野鸭从树林中穿游而过,被誉为现实版的“绿野仙踪”。请用学过的生物知识并根据图乙回答下列问题。(注:在“[]”中填图乙中的数字,在“横线”上填与数字相应的结构名称)(1)A、B两图中,可能是野鸭体细胞的是图 (选填“A”或“B”)。(2)水杉树之所以长得比较高大,这与细胞结构中的 有关。(3)水杉有膝状呼吸根,能生出水面,或在陆地土壤中呼吸,故水杉耐水湿。决定这一性状的物质是在细胞的 内。24.(2024七上·诸暨期中)如图所示,将一根火柴梗横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1~2s钟后取出,可以观察到火柴梗最先炭化的部分是与火焰的 (填“外焰”、“内焰”或“焰心”)接触部分,实验结束后,用 熄灭酒精灯。25.(2024七上·诸暨期中)如图为某镇稻田生态系统示意图,与传统稻田管理相比,引鸭入田,实现了稻鸭共育,增加了农业生态经济效益。(1)写出图中含鸭的一条食物链: 。(2)除温度、水、空气、无机盐外,影响水稻产量的非生物因素还有 (写出一个即可)。(3)该生态系统中,青蛙和鸭的种间关系是 ,水稻和昆虫的种间关系是 。26.(2024七上·诸暨期中)卷耳(如图甲)是一种常见的植物,与其他植物竞争光、水和空间的能力极强。(1)2021年11月,台州“华顶卷耳”被确定为全球新物种。华顶卷耳的叶片在地面上方伸展开,以获取更多阳光,有利于 (填细胞结构)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华顶卷耳花梗长,花瓣无毛,种子与相近种类不同。表乙中2b的信息是 。(2)图乙二歧式检索表中P、Q、R、S分别表示一种植物,其中一种是华顶卷耳,它是 。(3)卷耳具有强大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在短时间内成为其生活区域内的优势种群。卷耳的下列结构及特征支持其上述能力的是_______。A.根系发达,对水肥吸收能力强B.枝叶众多,覆盖地面范围广C.种子多,繁殖能力强27.(2024七上·诸暨期中)(1)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是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此我们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如果要依次采用天文望远镜、光学显微镜、放大镜依次来观察以下物体,那么正确的观察顺序应该是 。小明同学制作了“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标本”,并用显微镜进行了观察,相关操作如下:a.盖上盖玻片;b.用低倍镜观察;c.用稀碘液染色,在相对应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d.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e.将牙签上附着的碎屑涂在水滴中;f.用凉开水漱口后,用消毒牙签的一端在口腔内侧壁轻轻刮几下。根据小明的操作过程,回答下列问题:(2)小明的操作过程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指出来并更正 。(3)为了能顺利完成装片的制作和观察任务,上述操作正确的排序是 (填序号)。A. B. C. D.(4)制作细胞临时装片时,盖上盖玻片的操作方法如图1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5)小明在低倍镜下找到了物像但却模糊不清,接下来他应调节显微镜的 (填显微镜结构图中序号)。(6)使用下图中的物镜、目镜观察时,调整物镜与标本切片距离大小。欲获得最大倍数的观察效果,其正确的组合 。A.1、3、5 B.2、4、6 C.2、3、5 D.2、4、528.(2024七上·诸暨期中)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如图)。②随意拉开椽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 。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厘米) 单层 79 78 82 80 73 84 81 82 81 80 80双层 20 23 24 24 24 25 22 22 21 25 23(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 来反映的。(3)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9.(2024七上·诸暨期中)为探究植物酸酶对鲈鱼生长的影响,某科研小组设计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 具体操作①饲料配制 在每千克普通饲料中添加200mg植物酸,配制成加酶饲料;并将加酶饲料和普通饲料分别制成大小相同的颗粒,在不高于某一温度下烘干后储存。②鲈鱼饲养 挑选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鲈鱼苗,在两个相同的海水鱼池中各随机放养600尾鲈鱼苗,给一个鱼池的鲈鱼定时投喂适量的普通饲料,给另一个鱼池的鲈鱼同时投喂适量的 。③结果记录 8周后,从每个鱼池中随机去20尾鲈鱼称重,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759.3%,947.2%请根据以上实验问答:(1)在烘干加酶饲料时,在不高于某一温度下进行,若温度过高,会导致 。(2)步骤②空白处应填写 。(3)根据实验的记录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30.(2024七上·诸暨期中)白蚁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如图是白蚁的成虫,有外骨骼,身体分节,三对足,两对翅。有人为了研究温度对白蚁存活的影响,将白蚁分成五组,在不同温度下饲养(其他条件相同),记录了各组白蚁全部死亡所需的天数,结果如表所示,分析回答:组别 培养温度 白蚁数(只) 全部死亡所需时间第一组 9℃ 20 30天内没有出现死亡现象第二组 4℃ 20 28天第三组 1℃ 20 14天第四组 -1℃ 20 9天第五组 -3℃ 20 7天(1)实验过程中,除温度不同,其他条件必须相同,这运用了科学的实验方法是 。(2)实验中每组用20只白蚁而不是1只,目的是 。(3)根据实验结果可以作出的合理推测有 (填序号)。①赤道地区的白蚁比两极地区的多 ②在我国北方地区,夏天的白蚁比冬天的多③60℃条件下白蚁会大量死亡 ④9℃是白蚁生存的最适温度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对于提出的问题,有些是具有科学研究的价值,有些没有科学研究的价值,据此分析解答。【解答】A.种子为什么会长出幼苗,探究的是种子的萌发条件,属于科学问题,故A不符合题意;B.哪种品牌牛奶的味道好,不属于科学问题,故B符合题意;C.鸟蛋为什么会孵出小鸟,探究的是生物的繁殖问题,属于科学问题,故C不符合题意;D.插在水中的铅笔为什么会折断,探究的是光的折射原理,属于科学问题,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答案】B【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解析】【分析】酒精为可燃性液体,易燃烧,应贴易燃物标志,要注意分辨不同标识表示的意义。【解答】A、图示为有毒品标志,故A不符合题意;B、图示为易燃物标志,故B符合题意;C、图示为爆炸品标志,故C不符合题意;D、图示为腐蚀品标志,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3.【答案】D【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A、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测量液体温的操作分析。【解答】A、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试管微微倾斜,试管口紧挨试剂瓶口,使液体缓缓倒入,图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支酒精灯,图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C、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D、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液泡要浸入液体中,图示操作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4.【答案】D【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根据对长度、体积、温度和容积的认识判断。【解答】A.小王的跳高成绩为1.4米,故A正确不合题意;B.一间教室的体积大约为V=abc=10m×7m×3m=≈200m3,故B正确不合题意;C.夏天空调温度25℃,人体会感觉较舒适,故C正确不合题意;D.一瓶矿泉水的体积500cm3,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5.【答案】D【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解析】【分析】(1)生物具有以下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非生物不具有生物的特征。【解答】凝胶材料制成的花是非生物,因为它不能呼吸,不能繁殖下一代,也不能对刺激作出反应,D正确。故答案为:D。6.【答案】D【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解析】【分析】根据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判断。【解答】A.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持的功能。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外层结构,能提供支撑并保持细胞的形态,故A正确不合题意;B. 巨型稻植株的光合作用的主要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故B正确不合题意;C.根部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使其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帮助植物吸收必要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故C正确不合题意;D.巨型稻各种性状特征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7.【答案】C【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解析】【分析】(1)恒温动物是指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因为体温调节机制比较完善,能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保持相对稳定的体温。变温动物则是除了鸟类和哺乳类之外的动物,它们的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2)脊椎动物是指有脊椎骨的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不同类别的脊椎动物在呼吸方式、繁殖方式、体表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例如,两栖类动物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爬行类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鱼类用鳃呼吸等。【解答】A、小鲵属于两栖动物,卵生,变温动物,A错误。B、小鲵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B错误。C、小鲵属于两栖动物,中华鲟属于鱼类,都是卵生,体外都没有羽毛,C正确。D、小鲵属于两栖动物,体表裸露,皮肤辅助呼吸。扬子鳄体表有鳞,用肺呼吸,不需要皮肤辅助呼吸,D错误。故答案为:C。8.【答案】A【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根据对长度测量的认识判断。【解答】A.用被拉紧了的皮卷尺测量跳远成绩时,分度值对应的卷尺的实际长度变大,分度值与卷尺相邻两刻线间实际长度相比偏小,因此其读数比真实值偏小,故A符合题意;B.沙堆有隆起时就直接测量,测量的长度为曲线,测量的成绩会偏大,故B不合题意;C.起跳的点和皮卷尺上 2cm 刻度处对齐,而裁判直接记录卷尺所对应的刻度示数,测量的成绩会偏大,故C不合题意;D.没有跳到正前方时,直接测量起跳点到落脚点的距离,测量的成绩会偏大,故D不合题意。故选A。9.【答案】D【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解析】【分析】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中心,是生物多样性最主要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生物的种类一般也较为稳定。它们以极慢的速度变化和发展着,一些新的物种会不断诞生,一些物种会逐渐灭绝。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力的增强,一些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了人为的破坏,从而加速了一些生物种类的灭绝。因此,若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类必须合理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解答】A、我国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但如果一味地掠夺,必将会造成物种多样性的丧失,B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B、“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可以合理利用和开发周围的自然资源,否则会在导致资源枯竭,B粗疏错误,不符合题意。C、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和合理利用开发生物资源并不矛盾,C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D、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保护珍稀生物的栖息地,能从根本上保护珍稀生物的生存和繁衍,D叙述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0.【答案】A【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解析】【分析】根据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分析判断。【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有多种味道:酸、甜、苦、辣,切水果时会有许多汁液流出,这些汁液来自细胞结构中的液泡,故A正确,而B、C、D错误。故选A。11.【答案】D【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 使用量筒时应根据需量取的液体体积,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向量筒中倾倒液体接近刻度线时,改用滴管滴加,读数时,视线与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注意:读数时,量筒要放置在平稳桌面上,据此解答。【解答】ACD.使用量筒时应尽量选择可以一次性完成量取的量程最小的量筒,量筒读数时将量筒放置在平稳桌面上,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把量筒举起,故D错误,AC正确;B.向量筒中倾倒液体时,当液体接近刻度线时,改用滴管滴加,以免过量,故B正确。故选D。12.【答案】A【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解析】【分析】动物的分类除了比较动物的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图中的草鱼属于鱼类,蟾蜍属于两栖动物,龟属于爬行动物,大熊猫、金丝猴属于哺乳动物。a卵生,b生殖和发育离开了水,c胎生,d生殖和发育在水中【解答】草鱼、蟾蜍、龟的生殖方式都是卵生,故A符合题意,而BCD不合题意。故选A。13.【答案】A【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解答】AB.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最少,视野越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最多,视野越亮,A错误,B正确。C.显微镜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有利于光线的透入,C正确。D.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D正确。故答案为:A。14.【答案】A【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误差分析【解析】【分析】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判断。【解答】根据题意可知,仰视读数为15mL,则读数小于液体的实际体积数,即液体的实际体积大于15mL。俯视读数20mL,则读数大于液体的实际体积数,即液体的实际体积小于20mL,则加入水的实际体积小于5mL,故选A。15.【答案】D【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解析】【分析】生物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解答】 A.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目”位于最上层,是图中最大的分类等级,故A正确不合题意;B.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故B正确不合题意;C.根据图片可知,猫和豹都属于猫科,而猫与狗则分别属于猫科和犬科,因此猫与豹的亲缘关系更近,故C正确不合题意;D.根据图片可知,虎和豹都属于豹属,而虎与猫则分别属于不同的科。因此虎与豹的共同点应该比虎与猫的共同点多,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6.【答案】C【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测量工具是指用于测量的器具,包括刻度尺、温度计、量筒、量杯等,它们是并列关系,不存在包含关系。(2)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是并列关系,不存在包含关系。(3)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包括节肢动物等,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等,存在包含关系。(4)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题图的概念图中,1包含2,2包含3,3包含4。【解答】A、测量工具包括刻度尺,但温度计不属于刻度尺,量筒、量杯也不属于温度计,与图示关系不符,A不符合题意。B、1被子植物、2裸子植物、3蕨类植物、4苔藓植物。四者间是并列关系,与图示关系不符,B不符合题意。C、动物包含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包含节肢动物,节肢动物包含昆虫,与图示关系相符,C符合题意,确D、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与图示关系不符,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7.【答案】C【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解析】【分析】对诗句进行分析,确定其中提到的植物种类,根据这些植物的特点分析判断。【解答】A.“春水绿如染”中提到是藻类植物,藻类植物不结种子,故A不符合题意;B.“苔痕上阶绿”中提到苔藓植物,苔藓植物不结种子,故B不符合题意;C.“墙角数枝梅”中提到的梅花属于被子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种子繁殖,故C符合题意。D.“言采其蕨”中提到蕨类植物,不结种子,故D不合题意。故选C。18.【答案】B【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解析】【分析】(1)通过对表格中蛋壳与蛋的距离和蛋被乌鸦吃掉的比率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来判断各个选项的正确性。(2)需要理解实验中变量(蛋壳与蛋的距离)和因变量(蛋被吃掉的比率)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合理的结论。【解答】由表可以看出:蛋壳与蛋的距离越近,被乌鸦吃掉的蛋的数量越多,没有被乌鸦吃掉的蛋的数量越少,被吃掉的比率越大。故答案为:B。19.【答案】C【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可知,①转换器、②载物台、③反光镜、④目镜、⑤粗准焦螺旋、⑥细准焦螺旋,根据显微镜的调节和使用方法分析判断。【解答】A.光线强时使用③反光镜的平面镜,光线弱时使用③反光镜的凹面镜,因此,③反光镜可以调节视野光线强弱,故A正确不合题意;B.转动⑤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时,眼睛要从侧面注视物镜,以免压坏玻片标本,故B正确不合题意;C.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将图二中的物像在视野的左方,要想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方移动玻片,故C错误符合题意;D.从图三到图四,细胞体积变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变大,因此,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视野变暗,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20.【答案】D【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求出1cm表示的温度是多少,然后求出液体高24cm时的温度.此题考查温度的计算,关键是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沸水的温度应当记准确,本题有一定的难度.【解答】解: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液柱的长度为A,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的温度是100℃,液柱的长度为B,AB间的距离是40cm,则1cm液柱表示的温度= ;此温度计来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时,液柱长度为A点以上24cm,则水的温度为24cm×2.5℃/cm=60℃.故选D.21.【答案】(1)1.76(2)0.05(3)0.8(4)2.5×105【知识点】单位换算【解析】【分析】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解答】(1)m化um,为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106,即1.76×106um=1.76×106×10-6m=1.76m。(2)m化km,即为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103,即50m=50×10-3km=0.05km;(3)mL化L,即为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103,即800mL=800×10-3L=0.8L;(4)L化cm3,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103,即250L=250×103cm3=2.5×105cm3。(1)由于1m=106um所以1.76×106um=1.76×106×10-6m=1.76m(2)由于1m=10-3km所以50m=50×10-3km=0.05km(3)由于1mL=10-3L所以800mL=800×10-3L=0.8L(4)由于1L=103mL=103cm3所以250L=250×103cm3=2.5×105cm322.【答案】(1)-8(2)44(3)1.88【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在对温度计进行读数时,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并看清液柱最高处是在零上还是在零下;(2)量筒使用前首先要认清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以凹液面的底为准;(3)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1)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工作的,温度升高,液柱上升,故由乙图可知液柱在0℃以下,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读数为-8℃。(2)根据乙图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1mL,则示数为44毫升。(3)根据丙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则物体的长度为3.88cm-2.00cm=1.88cm(1)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工作的,温度升高,液柱上升,故由乙图可知液柱在0℃以下,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读数为-8℃。(2)根据乙图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1mL,则示数为44毫升。(3)根据丙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则物体的长度为3.88cm-2.00cm=1.88cm23.【答案】A;6;细胞壁;3;细胞核【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可知,1细胞膜、2细胞质、3细胞核、4液泡、5叶绿体、6细胞壁。(1)根据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不同分析;(2) 细胞壁的的支持作用,使植物长得高大,因而可以获得更多的阳光,进行更多的光合作用。(3)细胞核内有基因。【解答】(1)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根据图片可知,6是细胞壁,则B是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则A是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即可能是野鸭上皮细胞的是图A。(2)水杉树之所以长得比较高大, 长这与细胞结构中的【6】细胞壁有关。(3) 水杉有膝状呼吸根,能生出水面,或在陆地土壤中呼吸,故水杉耐水湿。决定这一性状的物质是基因,在细胞的【3】细胞核内 。24.【答案】外焰;灯帽【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1)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较低,焰心温度最低;(2)根据酒精灯的熄灭方法解答。【解答】(1)如图所示,将一根火柴梗横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1~2s钟后取出,因为酒精的的外焰温度最高,则可以观察到火柴梗最先炭化的部分是与火焰的外焰接触部分;(2)实验结束后,灯帽能隔绝空气,则用灯帽熄灭酒精灯,25.【答案】(1)杂草→鸭(2)光照(3)竞争;捕食【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解析】【分析】(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2)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3)水稻作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为生态系统提供能量和物质基础。昆虫作为消费者,以水稻为食,因此二者之间是捕食关系。【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其中的食物链有:水稻→昆虫→青蛙、水稻→昆虫→鸭、杂草→鸭;含鸭的食物链有:水稻→昆虫→鸭、杂草→鸭。(2)影响水稻产量的非生物因素除温度、水、空气、无机盐之外,还有 光照 、土壤等重要因素。(3)青蛙和鸭都以昆虫为食,因此它们之间存在食物资源的竞争。稻和昆虫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关系。(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图中的食物链有:水稻→昆虫→青蛙、水稻→昆虫→鸭、杂草→鸭;含鸭的食物链有:水稻→昆虫→鸭、杂草→鸭。(2)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影响水稻产量的非生物因素众多,除了已提及的温度、水、空气、无机盐之外,还有 光照 、土壤等重要因素。(3)青蛙和鸭都以昆虫为食,因此它们之间存在食物资源的竞争。稻和昆虫的种间关系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水稻作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为生态系统提供能量和物质基础。昆虫作为消费者,以水稻为食,因此二者之间是捕食关系。26.【答案】(1)叶绿体;花梗短(2)S(3)A;B;C【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解析】【分析】(1)①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②根据二歧式检索表的编写原则解答。(2)根据“ 华顶卷耳花梗长,花瓣无毛”分析解答;(3)生物的特征与环境相互适应,据此对各个选项分析。【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华顶卷耳的叶片在地面上方伸展开,以获取更多阳光,有利于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②根据二歧式检索表的编写原则,2a和2b的特性应该相反,因为2a为花梗长,所以对应的2b的信息应为花梗短。(2)根据“ 华顶卷耳花梗长,花瓣无毛”可知,华顶卷耳在二歧式检索表中的位置是:1a有种子→2a花梗长→3b花瓣无毛,即S。(3) 卷耳的根系发达,可以提高对水肥的吸收能力,故A符合题意;卷耳的枝叶众多,覆盖地面范围广,以争夺空间,故B符合题意;卷耳的种子多,繁殖能力强,以快速增加种群数量,故C符合题意。故选ABC。(1)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因此,华顶卷耳的叶片在地面上方伸展开,以获取更多阳光,有利于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根据二歧式检索表的编写原则,2a为花梗长,对应的2b的信息应为花梗短。(2)由题干信息可知,华顶卷耳在二歧式检索表中的位置是:1a有种子→2a花梗长→3b花瓣无毛,即S。(3)耳的强大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主要体现在根系发达以提高对水肥的吸收能力;枝叶众多,覆盖地面范围广,以争夺空间;种子多,繁殖能力强,以快速增加种群数量。这些结构和特征都支持了卷耳能够成为生活区域内的优势种群。故选ABC。27.【答案】(1)丙→乙→甲(2)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3)dfeacb(4)A(5)⑦(6)C【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简要步骤:擦;滴(生理盐水);刮;涂;盖;染;吸。图中,②是转换器、③是物镜、④是压片夹、⑤是反光镜、⑥是粗准焦螺旋、⑦是细准焦螺旋。1、2为物镜,3、4为目镜,5、6为物镜与玻片的距离。(1)根据三种仪器的用途和使用场景分析解答;(2)根据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注意事项解答;(3)制作口腔上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记为:擦→滴→漱→刮→涂→盖→染。(4)根据盖玻片的操作方法分析。(5)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6)当物镜和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时,此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解答】(1)甲中酵母菌、衣藻很小,用肉眼看不见,应该用显微镜;肉眼能够看到蜗牛和花,但是微小结构需要放大才能看清,此时使用放大镜;太阳系、月球离我们太远,需要使用天文望远镜,所以观察顺序为丙→乙→甲。(2)根据题意可知,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清水会使口腔上皮细胞吸水涨破,会影响观察效果,则应该修改为: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3) 为了能顺利完成装片的制作和观察任务, 上述操作正确的顺序是:d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f用凉开水漱口后,用消毒牙签的一端在口腔内侧壁轻轻刮几下→e将牙签上附着的碎屑涂在水滴中→a盖上盖玻片→c用稀碘液染色,在相对应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b用低倍镜观察。即dfeacb。(4)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使它的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故A正确,而BCD错误。故选A。(5)小明在低倍镜下找到了物像但却模糊不清,接下来他应调节显微镜的⑦细准焦螺旋。(6)根据图片可知,1、2有螺纹,为物镜,且2的长度大,是高倍物镜。3、4没有螺纹,为目镜,且3最短,是高倍目镜。5是高倍镜与玻片的距离,6是低倍镜与玻片的距离。欲获得最大倍数的观察效果,需选用2高倍物镜和3高倍目镜,此时,物镜与玻片的距离是5。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题目中提到要依次采用望远镜、显微镜和放大镜观察物体,因此需要按照物体的大小和适用仪器排序。丙(太阳系、月球)适合用天文望远镜,乙(蜗牛、花)适合用放大镜,甲(酵母菌、衣藻)适合用显微镜,所以观察顺序为丙→乙→甲。(2)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通常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是生理盐水,而非清水,否则口腔上皮细胞会吸水涨破,会影响观察效果。因此,需要将“d.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改为: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3)制作口腔上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记为:擦→滴→漱→刮→涂→盖→染。因此,上述操作正确的顺序是:d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f用凉开水漱口后,用消毒牙签的一端在口腔内侧壁轻轻刮几下→e将牙签上附着的碎屑涂在水滴中→a盖上盖玻片→c用稀碘液染色,在相对应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b用低倍镜观察。即dfeacb。(4)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使它的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这样可以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图中,A选项的操作符合该规范。故选A。(5)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因此,小明在低倍镜下找到了物像但却模糊不清,接下来他应调节显微镜的⑦细准焦螺旋。(6)物镜上有螺纹,它像上螺钉一样安装在转换器的孔上,靠近被观察的物体。放大倍数低的物镜,长度短;放大倍数高的物镜,长度长。图中,1、2为物镜,且2是高倍物镜。目镜没有螺纹,它直接插在镜筒的顶端,靠近人的眼睛。放大倍数低的目镜,长度长;放大倍数高的目镜,长度短。图中,3、4为目镜,且3是高倍目镜。5是高倍镜与玻片的距离,6是低倍镜与玻片的距离。欲获得最大倍数的观察效果,需选用2高倍物镜和3高倍目镜,此时,物镜与玻片的距离是5。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8.【答案】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受敲击时,单层玻璃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控制变量法【解析】【分析】(1)实验操作中随意拉开椽胶球,没有控制变量。(2)玻璃板振动的强弱不易直接观察,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更易观察,实验是把玻璃板振动的强弱转换成了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利用了转换的思想方法,这样通过观察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就可以比较单层和双层玻璃板的振动强弱。(3)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越远,说明玻璃板振动的强度越大,据此分析,得出结论。【解答】(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下面的操作有关: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来反映的。(3)单层玻璃时,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平均为80cm,双层玻璃时被弹开的距离平均为23cm,那么得到结论:受敲击时,单层玻璃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29.【答案】(1)失去(或降低)酶的活性;(2)加酶饲料;(3) 植物酸酶能促进鲈鱼的生长。【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解析】【分析】(1)酶需要在一定温度下才能保持活性;(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解答;(3)根据实验现象分析解答。【解答】(1) 在烘干加酶饲料时,在不高于某一温度下进行,若温度过高,会导致温度过高会使酶失去活性。(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植酸酶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这两种环境中除只有植酸酶一个变量,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步骤②应该给另一个鱼池的鲈鱼同时投喂等量的加酶饲料。(3)由实验结果“对照组、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759.3%、947.2%”可知:植酸酶能够促进鲈鱼的生长。30.【答案】(1)控制单一变量(2)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3)①②【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定义解答;(2)根据科学探究中选择较多样本的目的解答;(3)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判断即可。【解答】(1) 实验过程中,除温度不同,其他条件必须相同,这运用了科学的实验方法是控制单一变量。(2) 实验中每组用20只白蚁而不是1只,是为了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白蚁在低温下存活时间较短,在比较高的温度下存活时间较长。因为赤道地区比两极地区温度高,北方夏季气温比冬季高,所以推测赤道地区的白蚁比两极地区的多,故①②正确;实验中没有涉及60℃的条件,因此无法推测60℃条件下白蚁的情况,故③错误;9℃条件下白蚁没有死亡现象,但这并不能确定9℃就是白蚁生存的最适温度,故④错误。故填①②。(1)在实验中只改变一个变量(即温度),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来观察该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2)每组用20只白蚁而不是1只,是为了减小偶然误差;增大样本量,能够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得到更可靠的实验数据,提高实验结果的代表性和可信度。(3)实验结果显示,白蚁在较低温度下存活时间较短,因此可以推测赤道地区的白蚁比两极地区的多,在我国北方地区,夏天的白蚁比冬天的多。实验中没有涉及60℃的条件,因此无法推测60℃条件下白蚁的情况。9℃条件下白蚁没有死亡现象,但这并不能确定9℃就是白蚁生存的最适温度,因此④不能做出合理推测。故填①②。1 / 1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实验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1.(2024七上·诸暨期中)科学要求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推进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 种子为什么会长出幼苗B.哪种品牌牛奶的味道好C. 鸟蛋为什么会孵出小鸟D.插在水中的铅笔为什么会“折断”【答案】B【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对于提出的问题,有些是具有科学研究的价值,有些没有科学研究的价值,据此分析解答。【解答】A.种子为什么会长出幼苗,探究的是种子的萌发条件,属于科学问题,故A不符合题意;B.哪种品牌牛奶的味道好,不属于科学问题,故B符合题意;C.鸟蛋为什么会孵出小鸟,探究的是生物的繁殖问题,属于科学问题,故C不符合题意;D.插在水中的铅笔为什么会折断,探究的是光的折射原理,属于科学问题,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2024七上·诸暨期中)酒精容易燃烧,它的标签上应贴上的标志是( )A. B.C. D.【答案】B【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解析】【分析】酒精为可燃性液体,易燃烧,应贴易燃物标志,要注意分辨不同标识表示的意义。【解答】A、图示为有毒品标志,故A不符合题意;B、图示为易燃物标志,故B符合题意;C、图示为爆炸品标志,故C不符合题意;D、图示为腐蚀品标志,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3.(2024七上·诸暨期中)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点燃酒精灯C.读体积 D.测量温度【答案】D【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A、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测量液体温的操作分析。【解答】A、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试管微微倾斜,试管口紧挨试剂瓶口,使液体缓缓倒入,图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支酒精灯,图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C、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D、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液泡要浸入液体中,图示操作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4.(2024七上·诸暨期中)初中的学习生活已经过去了两个月,不知道同学们是否已经适应,以下选项中不符合你的印象的是( )A.小王的跳高成绩为1.4米B.一间教室的体积大约为200m3C.夏天空调温度25℃,人体会感觉较舒适D.一瓶矿泉水的体积500dm3【答案】D【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根据对长度、体积、温度和容积的认识判断。【解答】A.小王的跳高成绩为1.4米,故A正确不合题意;B.一间教室的体积大约为V=abc=10m×7m×3m=≈200m3,故B正确不合题意;C.夏天空调温度25℃,人体会感觉较舒适,故C正确不合题意;D.一瓶矿泉水的体积500cm3,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5.(2024七上·诸暨期中)研究人员用凝胶材料制成了一朵“鲜花”(如图)。这朵几厘米大的“花蕾”共用了约2 个小时完全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展示着变形能力。以下对凝胶花的看法正确的是( )A.是生物,因为它有鲜艳的颜色B.是生物,因为它会开放C.是非生物,因为它不能快速运动D.是非生物,因为它不会呼吸,不会繁殖【答案】D【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解析】【分析】(1)生物具有以下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非生物不具有生物的特征。【解答】凝胶材料制成的花是非生物,因为它不能呼吸,不能繁殖下一代,也不能对刺激作出反应,D正确。故答案为:D。6.(2024七上·诸暨期中)“南有袁隆平,北有李振声。”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研发的新品种巨型稻,实现袁老“禾下乘凉梦”,为“饭碗牢牢掌握在中国自己的手里”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巨型稻平均高度2m,实验样株单穗粒数可达680粒,比普通稻多3倍。下列对巨型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巨型稻植株高大主要靠细胞壁的支持作用B.巨型稻植株的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C.扎入土壤深处的根部中的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D.巨型稻各种性状特征的控制中心是细胞质【答案】D【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解析】【分析】根据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判断。【解答】A.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持的功能。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外层结构,能提供支撑并保持细胞的形态,故A正确不合题意;B. 巨型稻植株的光合作用的主要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故B正确不合题意;C.根部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使其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帮助植物吸收必要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故C正确不合题意;D.巨型稻各种性状特征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7.(2024七上·诸暨期中)神秘的江南精灵——安吉小鲵(如图)是中国特有的物种,其珍稀程度堪比大熊猫、扬子鳄、中华鲟、朱鹮。该物种对栖息地环境和水的要求尤为严格,生活于沼泽地中的泥炭藓下腐殖质层中,产卵季节进入水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鲵和大熊猫体温都恒定,都是胎生哺乳B.小鲵和朱鹮都有脊椎骨,终生都用肺呼吸C.小鲵和中华鲟都是卵生,体外都没有羽毛D.小鲵和扬子鳄都体表有鳞,都需要皮肤辅助呼吸【答案】C【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解析】【分析】(1)恒温动物是指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因为体温调节机制比较完善,能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保持相对稳定的体温。变温动物则是除了鸟类和哺乳类之外的动物,它们的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2)脊椎动物是指有脊椎骨的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不同类别的脊椎动物在呼吸方式、繁殖方式、体表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例如,两栖类动物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爬行类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鱼类用鳃呼吸等。【解答】A、小鲵属于两栖动物,卵生,变温动物,A错误。B、小鲵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B错误。C、小鲵属于两栖动物,中华鲟属于鱼类,都是卵生,体外都没有羽毛,C正确。D、小鲵属于两栖动物,体表裸露,皮肤辅助呼吸。扬子鳄体表有鳞,用肺呼吸,不需要皮肤辅助呼吸,D错误。故答案为:C。8.(2024七上·诸暨期中)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上,小明对裁判使用皮卷尺测量自己跳远的成绩有异议,认为测量的成绩偏 小,下列有关申述理由正确的是( )A.测量时皮卷尺绷得太紧B.沙堆有隆起时就直接测量C.皮卷尺上 2cm 刻度处与起跳处对齐,直接记录落地点处刻度值D.没有跳到正前方,斜着测量起跳点到落脚点的距离并记录结果【答案】A【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根据对长度测量的认识判断。【解答】A.用被拉紧了的皮卷尺测量跳远成绩时,分度值对应的卷尺的实际长度变大,分度值与卷尺相邻两刻线间实际长度相比偏小,因此其读数比真实值偏小,故A符合题意;B.沙堆有隆起时就直接测量,测量的长度为曲线,测量的成绩会偏大,故B不合题意;C.起跳的点和皮卷尺上 2cm 刻度处对齐,而裁判直接记录卷尺所对应的刻度示数,测量的成绩会偏大,故C不合题意;D.没有跳到正前方时,直接测量起跳点到落脚点的距离,测量的成绩会偏大,故D不合题意。故选A。9.(2024七上·诸暨期中)下列同学对我国生物物种多样性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A.甲说:我国地大物博,生物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用不着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B.乙说: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可以尽量利用周围的自然资源C.丙说:要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必须禁止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D.丁说:金丝猴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我们可以采取就地保护的方法进行保护【答案】D【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解析】【分析】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中心,是生物多样性最主要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生物的种类一般也较为稳定。它们以极慢的速度变化和发展着,一些新的物种会不断诞生,一些物种会逐渐灭绝。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力的增强,一些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了人为的破坏,从而加速了一些生物种类的灭绝。因此,若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类必须合理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解答】A、我国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但如果一味地掠夺,必将会造成物种多样性的丧失,B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B、“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可以合理利用和开发周围的自然资源,否则会在导致资源枯竭,B粗疏错误,不符合题意。C、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和合理利用开发生物资源并不矛盾,C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D、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保护珍稀生物的栖息地,能从根本上保护珍稀生物的生存和繁衍,D叙述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0.(2024七上·诸暨期中)某科学兴趣小组查阅到干果机的工作原理:采用发热丝加热,通过开关温控器可控制温度在35-70℃之间,同时配带一个风扇, 通过风扇将热风吹出, 将切成片的水果放入干果机内。很快达到风干的效果。由于是通过热风循环抽走食材的水分,所以食材的营养得到了大部分的保留和富集。小科将水果切片时,发现水果流出许多汁液。这些汁液来自细胞结构中的( )A.液泡 B.细胞膜 C.细胞核 D.细胞壁【答案】A【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解析】【分析】根据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分析判断。【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有多种味道:酸、甜、苦、辣,切水果时会有许多汁液流出,这些汁液来自细胞结构中的液泡,故A正确,而B、C、D错误。故选A。11.(2024七上·诸暨期中)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下列有关操作中,错误的是( )A.选择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并正对着量筒的刻度线B.先向量筒内倾倒水,当水面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水C.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中央最低处保持水平D.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可将量筒举起后读数【答案】D【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 使用量筒时应根据需量取的液体体积,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向量筒中倾倒液体接近刻度线时,改用滴管滴加,读数时,视线与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注意:读数时,量筒要放置在平稳桌面上,据此解答。【解答】ACD.使用量筒时应尽量选择可以一次性完成量取的量程最小的量筒,量筒读数时将量筒放置在平稳桌面上,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把量筒举起,故D错误,AC正确;B.向量筒中倾倒液体时,当液体接近刻度线时,改用滴管滴加,以免过量,故B正确。故选D。12.(2024七上·诸暨期中)如图是根据生物的特征分类的示意图。a、b、c、d分别表示五种动物的分类依据。其中代表分类依据是卵生的是( )A.a B.b C.c D.d【答案】A【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解析】【分析】动物的分类除了比较动物的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图中的草鱼属于鱼类,蟾蜍属于两栖动物,龟属于爬行动物,大熊猫、金丝猴属于哺乳动物。a卵生,b生殖和发育离开了水,c胎生,d生殖和发育在水中【解答】草鱼、蟾蜍、龟的生殖方式都是卵生,故A符合题意,而BCD不合题意。故选A。13.(2024七上·诸暨期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更好地观察细胞,课堂上,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认识和使用了显微镜,课后有几位同学饶有兴趣地讨论,你认为错误的是 ( )A.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明亮B.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越少C.显微镜观察的材料需要薄而透明D.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答案】A【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解答】AB.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最少,视野越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最多,视野越亮,A错误,B正确。C.显微镜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有利于光线的透入,C正确。D.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D正确。故答案为:A。14.(2024七上·诸暨期中)量筒内原有一定量的水,小乐采用仰视读数读出水的体积为15mL;加入一定量的水后,小乐又采取俯视读数读出水的总体积为20mL;则加入水的体积( )A.小于5mL B.等于5mL C.大于5mL D.无法确定【答案】A【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误差分析【解析】【分析】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判断。【解答】根据题意可知,仰视读数为15mL,则读数小于液体的实际体积数,即液体的实际体积大于15mL。俯视读数20mL,则读数大于液体的实际体积数,即液体的实际体积小于20mL,则加入水的实际体积小于5mL,故选A。15.(2024七上·诸暨期中)如图表示狗、猫、虎、豹四种动物的分类等级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最大的分类等级是目B.种是生物分类的最基本单位C.猫与豹的亲缘关系比猫与狗远D.虎与豹的共同点比虎与猫的共同点少【答案】D【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解析】【分析】生物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解答】 A.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目”位于最上层,是图中最大的分类等级,故A正确不合题意;B.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故B正确不合题意;C.根据图片可知,猫和豹都属于猫科,而猫与狗则分别属于猫科和犬科,因此猫与豹的亲缘关系更近,故C正确不合题意;D.根据图片可知,虎和豹都属于豹属,而虎与猫则分别属于不同的科。因此虎与豹的共同点应该比虎与猫的共同点多,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6.(2024七上·诸暨期中)如果用图表示各种概念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选项 1 2 3 4A 测量工具 刻度尺 温度计 量筒、量杯B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蕨类植物 苔藓植物C 动物 无脊椎动物 节肢动物 昆虫D 纲 科 目 种A.A B.B C.C D.D【答案】C【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测量工具是指用于测量的器具,包括刻度尺、温度计、量筒、量杯等,它们是并列关系,不存在包含关系。(2)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是并列关系,不存在包含关系。(3)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包括节肢动物等,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等,存在包含关系。(4)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题图的概念图中,1包含2,2包含3,3包含4。【解答】A、测量工具包括刻度尺,但温度计不属于刻度尺,量筒、量杯也不属于温度计,与图示关系不符,A不符合题意。B、1被子植物、2裸子植物、3蕨类植物、4苔藓植物。四者间是并列关系,与图示关系不符,B不符合题意。C、动物包含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包含节肢动物,节肢动物包含昆虫,与图示关系相符,C符合题意,确D、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与图示关系不符,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7.(2024七上·诸暨期中)因《中国诗词大会》的火热,某中学也举办了“生物诗词大会”。在单人追逐赛环节,要求选手说出“有种子的植物”的诗词。图中哪位选手会获胜?( )A. B.C. D.【答案】C【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解析】【分析】对诗句进行分析,确定其中提到的植物种类,根据这些植物的特点分析判断。【解答】A.“春水绿如染”中提到是藻类植物,藻类植物不结种子,故A不符合题意;B.“苔痕上阶绿”中提到苔藓植物,苔藓植物不结种子,故B不符合题意;C.“墙角数枝梅”中提到的梅花属于被子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种子繁殖,故C符合题意。D.“言采其蕨”中提到蕨类植物,不结种子,故D不合题意。故选C。18.(2024七上·诸暨期中)某种鸟类在营巢时,若发现巢内有破蛋,会将蛋壳远远弃置于巢外。为了解此种行为是否与巢的安全有关,科学家将蛋放于野地上,在其旁放置蛋壳,观察其被天敌吃掉的比率,下表为实验结果。(表):蛋壳与蛋的距离和天敌(乌鸦)吃蛋的比率蛋壳与蛋的距离(cm) 被乌鸦吃掉的蛋(颗数) 没有被乌鸦吃掉的蛋(颗数) 被吃掉的比率(%)15 63 87 42100 48 102 32200 32 118 21根据表中的数据所作的推论,正确的是( )A.蛋与蛋壳的距离不影响天敌吃蛋的比率B.蛋壳有助于天敌发现蛋,增大了蛋被吃掉的机会C.蛋壳离蛋越远,越可防止细菌滋生,降低蛋被感染的机会D.蛋壳离蛋越远,蛋被天敌吃掉的机会越大【答案】B【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解析】【分析】(1)通过对表格中蛋壳与蛋的距离和蛋被乌鸦吃掉的比率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来判断各个选项的正确性。(2)需要理解实验中变量(蛋壳与蛋的距离)和因变量(蛋被吃掉的比率)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合理的结论。【解答】由表可以看出:蛋壳与蛋的距离越近,被乌鸦吃掉的蛋的数量越多,没有被乌鸦吃掉的蛋的数量越少,被吃掉的比率越大。故答案为:B。19.(2024七上·诸暨期中)如图是小明在科学课上使用的显微镜及观察到的不同视野。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③可以调节视野光线强弱B.转动⑤使镜筒缓慢下降时,眼睛要从侧面注视物镜C.将图二中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右侧移动玻片D.从图三到图四,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视野变暗【答案】C【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可知,①转换器、②载物台、③反光镜、④目镜、⑤粗准焦螺旋、⑥细准焦螺旋,根据显微镜的调节和使用方法分析判断。【解答】A.光线强时使用③反光镜的平面镜,光线弱时使用③反光镜的凹面镜,因此,③反光镜可以调节视野光线强弱,故A正确不合题意;B.转动⑤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时,眼睛要从侧面注视物镜,以免压坏玻片标本,故B正确不合题意;C.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将图二中的物像在视野的左方,要想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方移动玻片,故C错误符合题意;D.从图三到图四,细胞体积变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变大,因此,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视野变暗,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20.(2024七上·诸暨期中)小李同学想测量一杯水的温度,但他得到的却是一支没有刻度的温度计,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他先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在液柱的上端对应处做了个记号A,然后在1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沸水中一段时间后也在对应的液柱上端处作一个记号B,用刻度尺测得两标记间的距离为40厘米,最后他用温度计来待测一杯水的温度,发现液柱所处位置距A点24厘米,则这杯水的温度( )A.20℃ B.30℃ C.40℃ D.60℃【答案】D【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求出1cm表示的温度是多少,然后求出液体高24cm时的温度.此题考查温度的计算,关键是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沸水的温度应当记准确,本题有一定的难度.【解答】解: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液柱的长度为A,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的温度是100℃,液柱的长度为B,AB间的距离是40cm,则1cm液柱表示的温度= ;此温度计来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时,液柱长度为A点以上24cm,则水的温度为24cm×2.5℃/cm=60℃.故选D.21.(2024七上·诸暨期中)有物理单位的数据才有生命力,才能完整地表示某物体的多少和属性。完整而有效的物理数据应是数字与合理物理单位完美的有机结合体。请将下列物理数据补充完整:(1)微米= 米;(2)50米= 千米;(3)800毫升= 升;(4)250升= 立方厘米。【答案】(1)1.76(2)0.05(3)0.8(4)2.5×105【知识点】单位换算【解析】【分析】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解答】(1)m化um,为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106,即1.76×106um=1.76×106×10-6m=1.76m。(2)m化km,即为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103,即50m=50×10-3km=0.05km;(3)mL化L,即为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103,即800mL=800×10-3L=0.8L;(4)L化cm3,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103,即250L=250×103cm3=2.5×105cm3。(1)由于1m=106um所以1.76×106um=1.76×106×10-6m=1.76m(2)由于1m=10-3km所以50m=50×10-3km=0.05km(3)由于1mL=10-3L所以800mL=800×10-3L=0.8L(4)由于1L=103mL=103cm3所以250L=250×103cm3=2.5×105cm322.(2024七上·诸暨期中)下图是小明同学进行科学测量的一些示意图:(1)甲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摄氏度;(2)乙中液体的体积是 毫升;(3)丙中物块的长度是 厘米。【答案】(1)-8(2)44(3)1.88【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在对温度计进行读数时,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并看清液柱最高处是在零上还是在零下;(2)量筒使用前首先要认清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以凹液面的底为准;(3)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1)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工作的,温度升高,液柱上升,故由乙图可知液柱在0℃以下,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读数为-8℃。(2)根据乙图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1mL,则示数为44毫升。(3)根据丙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则物体的长度为3.88cm-2.00cm=1.88cm(1)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工作的,温度升高,液柱上升,故由乙图可知液柱在0℃以下,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读数为-8℃。(2)根据乙图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1mL,则示数为44毫升。(3)根据丙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则物体的长度为3.88cm-2.00cm=1.88cm23.(2024七上·诸暨期中)石井水库位于上浦镇,如图甲为水库旁的水杉林,大片的水杉笔直挺拔,像一把把收拢好的巨伞插进水里,不时还有野鸭从树林中穿游而过,被誉为现实版的“绿野仙踪”。请用学过的生物知识并根据图乙回答下列问题。(注:在“[]”中填图乙中的数字,在“横线”上填与数字相应的结构名称)(1)A、B两图中,可能是野鸭体细胞的是图 (选填“A”或“B”)。(2)水杉树之所以长得比较高大,这与细胞结构中的 有关。(3)水杉有膝状呼吸根,能生出水面,或在陆地土壤中呼吸,故水杉耐水湿。决定这一性状的物质是在细胞的 内。【答案】A;6;细胞壁;3;细胞核【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可知,1细胞膜、2细胞质、3细胞核、4液泡、5叶绿体、6细胞壁。(1)根据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不同分析;(2) 细胞壁的的支持作用,使植物长得高大,因而可以获得更多的阳光,进行更多的光合作用。(3)细胞核内有基因。【解答】(1)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根据图片可知,6是细胞壁,则B是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则A是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即可能是野鸭上皮细胞的是图A。(2)水杉树之所以长得比较高大, 长这与细胞结构中的【6】细胞壁有关。(3) 水杉有膝状呼吸根,能生出水面,或在陆地土壤中呼吸,故水杉耐水湿。决定这一性状的物质是基因,在细胞的【3】细胞核内 。24.(2024七上·诸暨期中)如图所示,将一根火柴梗横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1~2s钟后取出,可以观察到火柴梗最先炭化的部分是与火焰的 (填“外焰”、“内焰”或“焰心”)接触部分,实验结束后,用 熄灭酒精灯。【答案】外焰;灯帽【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1)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较低,焰心温度最低;(2)根据酒精灯的熄灭方法解答。【解答】(1)如图所示,将一根火柴梗横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1~2s钟后取出,因为酒精的的外焰温度最高,则可以观察到火柴梗最先炭化的部分是与火焰的外焰接触部分;(2)实验结束后,灯帽能隔绝空气,则用灯帽熄灭酒精灯,25.(2024七上·诸暨期中)如图为某镇稻田生态系统示意图,与传统稻田管理相比,引鸭入田,实现了稻鸭共育,增加了农业生态经济效益。(1)写出图中含鸭的一条食物链: 。(2)除温度、水、空气、无机盐外,影响水稻产量的非生物因素还有 (写出一个即可)。(3)该生态系统中,青蛙和鸭的种间关系是 ,水稻和昆虫的种间关系是 。【答案】(1)杂草→鸭(2)光照(3)竞争;捕食【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解析】【分析】(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2)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3)水稻作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为生态系统提供能量和物质基础。昆虫作为消费者,以水稻为食,因此二者之间是捕食关系。【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其中的食物链有:水稻→昆虫→青蛙、水稻→昆虫→鸭、杂草→鸭;含鸭的食物链有:水稻→昆虫→鸭、杂草→鸭。(2)影响水稻产量的非生物因素除温度、水、空气、无机盐之外,还有 光照 、土壤等重要因素。(3)青蛙和鸭都以昆虫为食,因此它们之间存在食物资源的竞争。稻和昆虫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关系。(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图中的食物链有:水稻→昆虫→青蛙、水稻→昆虫→鸭、杂草→鸭;含鸭的食物链有:水稻→昆虫→鸭、杂草→鸭。(2)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影响水稻产量的非生物因素众多,除了已提及的温度、水、空气、无机盐之外,还有 光照 、土壤等重要因素。(3)青蛙和鸭都以昆虫为食,因此它们之间存在食物资源的竞争。稻和昆虫的种间关系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水稻作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为生态系统提供能量和物质基础。昆虫作为消费者,以水稻为食,因此二者之间是捕食关系。26.(2024七上·诸暨期中)卷耳(如图甲)是一种常见的植物,与其他植物竞争光、水和空间的能力极强。(1)2021年11月,台州“华顶卷耳”被确定为全球新物种。华顶卷耳的叶片在地面上方伸展开,以获取更多阳光,有利于 (填细胞结构)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华顶卷耳花梗长,花瓣无毛,种子与相近种类不同。表乙中2b的信息是 。(2)图乙二歧式检索表中P、Q、R、S分别表示一种植物,其中一种是华顶卷耳,它是 。(3)卷耳具有强大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在短时间内成为其生活区域内的优势种群。卷耳的下列结构及特征支持其上述能力的是_______。A.根系发达,对水肥吸收能力强B.枝叶众多,覆盖地面范围广C.种子多,繁殖能力强【答案】(1)叶绿体;花梗短(2)S(3)A;B;C【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解析】【分析】(1)①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②根据二歧式检索表的编写原则解答。(2)根据“ 华顶卷耳花梗长,花瓣无毛”分析解答;(3)生物的特征与环境相互适应,据此对各个选项分析。【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华顶卷耳的叶片在地面上方伸展开,以获取更多阳光,有利于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②根据二歧式检索表的编写原则,2a和2b的特性应该相反,因为2a为花梗长,所以对应的2b的信息应为花梗短。(2)根据“ 华顶卷耳花梗长,花瓣无毛”可知,华顶卷耳在二歧式检索表中的位置是:1a有种子→2a花梗长→3b花瓣无毛,即S。(3) 卷耳的根系发达,可以提高对水肥的吸收能力,故A符合题意;卷耳的枝叶众多,覆盖地面范围广,以争夺空间,故B符合题意;卷耳的种子多,繁殖能力强,以快速增加种群数量,故C符合题意。故选ABC。(1)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因此,华顶卷耳的叶片在地面上方伸展开,以获取更多阳光,有利于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根据二歧式检索表的编写原则,2a为花梗长,对应的2b的信息应为花梗短。(2)由题干信息可知,华顶卷耳在二歧式检索表中的位置是:1a有种子→2a花梗长→3b花瓣无毛,即S。(3)耳的强大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主要体现在根系发达以提高对水肥的吸收能力;枝叶众多,覆盖地面范围广,以争夺空间;种子多,繁殖能力强,以快速增加种群数量。这些结构和特征都支持了卷耳能够成为生活区域内的优势种群。故选ABC。27.(2024七上·诸暨期中)(1)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是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此我们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如果要依次采用天文望远镜、光学显微镜、放大镜依次来观察以下物体,那么正确的观察顺序应该是 。小明同学制作了“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标本”,并用显微镜进行了观察,相关操作如下:a.盖上盖玻片;b.用低倍镜观察;c.用稀碘液染色,在相对应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d.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e.将牙签上附着的碎屑涂在水滴中;f.用凉开水漱口后,用消毒牙签的一端在口腔内侧壁轻轻刮几下。根据小明的操作过程,回答下列问题:(2)小明的操作过程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指出来并更正 。(3)为了能顺利完成装片的制作和观察任务,上述操作正确的排序是 (填序号)。A. B. C. D.(4)制作细胞临时装片时,盖上盖玻片的操作方法如图1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5)小明在低倍镜下找到了物像但却模糊不清,接下来他应调节显微镜的 (填显微镜结构图中序号)。(6)使用下图中的物镜、目镜观察时,调整物镜与标本切片距离大小。欲获得最大倍数的观察效果,其正确的组合 。A.1、3、5 B.2、4、6 C.2、3、5 D.2、4、5【答案】(1)丙→乙→甲(2)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3)dfeacb(4)A(5)⑦(6)C【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简要步骤:擦;滴(生理盐水);刮;涂;盖;染;吸。图中,②是转换器、③是物镜、④是压片夹、⑤是反光镜、⑥是粗准焦螺旋、⑦是细准焦螺旋。1、2为物镜,3、4为目镜,5、6为物镜与玻片的距离。(1)根据三种仪器的用途和使用场景分析解答;(2)根据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注意事项解答;(3)制作口腔上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记为:擦→滴→漱→刮→涂→盖→染。(4)根据盖玻片的操作方法分析。(5)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6)当物镜和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时,此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解答】(1)甲中酵母菌、衣藻很小,用肉眼看不见,应该用显微镜;肉眼能够看到蜗牛和花,但是微小结构需要放大才能看清,此时使用放大镜;太阳系、月球离我们太远,需要使用天文望远镜,所以观察顺序为丙→乙→甲。(2)根据题意可知,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清水会使口腔上皮细胞吸水涨破,会影响观察效果,则应该修改为: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3) 为了能顺利完成装片的制作和观察任务, 上述操作正确的顺序是:d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f用凉开水漱口后,用消毒牙签的一端在口腔内侧壁轻轻刮几下→e将牙签上附着的碎屑涂在水滴中→a盖上盖玻片→c用稀碘液染色,在相对应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b用低倍镜观察。即dfeacb。(4)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使它的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故A正确,而BCD错误。故选A。(5)小明在低倍镜下找到了物像但却模糊不清,接下来他应调节显微镜的⑦细准焦螺旋。(6)根据图片可知,1、2有螺纹,为物镜,且2的长度大,是高倍物镜。3、4没有螺纹,为目镜,且3最短,是高倍目镜。5是高倍镜与玻片的距离,6是低倍镜与玻片的距离。欲获得最大倍数的观察效果,需选用2高倍物镜和3高倍目镜,此时,物镜与玻片的距离是5。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题目中提到要依次采用望远镜、显微镜和放大镜观察物体,因此需要按照物体的大小和适用仪器排序。丙(太阳系、月球)适合用天文望远镜,乙(蜗牛、花)适合用放大镜,甲(酵母菌、衣藻)适合用显微镜,所以观察顺序为丙→乙→甲。(2)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通常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是生理盐水,而非清水,否则口腔上皮细胞会吸水涨破,会影响观察效果。因此,需要将“d.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改为: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3)制作口腔上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记为:擦→滴→漱→刮→涂→盖→染。因此,上述操作正确的顺序是:d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f用凉开水漱口后,用消毒牙签的一端在口腔内侧壁轻轻刮几下→e将牙签上附着的碎屑涂在水滴中→a盖上盖玻片→c用稀碘液染色,在相对应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b用低倍镜观察。即dfeacb。(4)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使它的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这样可以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图中,A选项的操作符合该规范。故选A。(5)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因此,小明在低倍镜下找到了物像但却模糊不清,接下来他应调节显微镜的⑦细准焦螺旋。(6)物镜上有螺纹,它像上螺钉一样安装在转换器的孔上,靠近被观察的物体。放大倍数低的物镜,长度短;放大倍数高的物镜,长度长。图中,1、2为物镜,且2是高倍物镜。目镜没有螺纹,它直接插在镜筒的顶端,靠近人的眼睛。放大倍数低的目镜,长度长;放大倍数高的目镜,长度短。图中,3、4为目镜,且3是高倍目镜。5是高倍镜与玻片的距离,6是低倍镜与玻片的距离。欲获得最大倍数的观察效果,需选用2高倍物镜和3高倍目镜,此时,物镜与玻片的距离是5。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8.(2024七上·诸暨期中)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如图)。②随意拉开椽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 。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厘米) 单层 79 78 82 80 73 84 81 82 81 80 80双层 20 23 24 24 24 25 22 22 21 25 23(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 来反映的。(3)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受敲击时,单层玻璃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控制变量法【解析】【分析】(1)实验操作中随意拉开椽胶球,没有控制变量。(2)玻璃板振动的强弱不易直接观察,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更易观察,实验是把玻璃板振动的强弱转换成了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利用了转换的思想方法,这样通过观察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就可以比较单层和双层玻璃板的振动强弱。(3)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越远,说明玻璃板振动的强度越大,据此分析,得出结论。【解答】(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下面的操作有关: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来反映的。(3)单层玻璃时,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平均为80cm,双层玻璃时被弹开的距离平均为23cm,那么得到结论:受敲击时,单层玻璃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29.(2024七上·诸暨期中)为探究植物酸酶对鲈鱼生长的影响,某科研小组设计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 具体操作①饲料配制 在每千克普通饲料中添加200mg植物酸,配制成加酶饲料;并将加酶饲料和普通饲料分别制成大小相同的颗粒,在不高于某一温度下烘干后储存。②鲈鱼饲养 挑选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鲈鱼苗,在两个相同的海水鱼池中各随机放养600尾鲈鱼苗,给一个鱼池的鲈鱼定时投喂适量的普通饲料,给另一个鱼池的鲈鱼同时投喂适量的 。③结果记录 8周后,从每个鱼池中随机去20尾鲈鱼称重,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759.3%,947.2%请根据以上实验问答:(1)在烘干加酶饲料时,在不高于某一温度下进行,若温度过高,会导致 。(2)步骤②空白处应填写 。(3)根据实验的记录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1)失去(或降低)酶的活性;(2)加酶饲料;(3) 植物酸酶能促进鲈鱼的生长。【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解析】【分析】(1)酶需要在一定温度下才能保持活性;(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解答;(3)根据实验现象分析解答。【解答】(1) 在烘干加酶饲料时,在不高于某一温度下进行,若温度过高,会导致温度过高会使酶失去活性。(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植酸酶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这两种环境中除只有植酸酶一个变量,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步骤②应该给另一个鱼池的鲈鱼同时投喂等量的加酶饲料。(3)由实验结果“对照组、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759.3%、947.2%”可知:植酸酶能够促进鲈鱼的生长。30.(2024七上·诸暨期中)白蚁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如图是白蚁的成虫,有外骨骼,身体分节,三对足,两对翅。有人为了研究温度对白蚁存活的影响,将白蚁分成五组,在不同温度下饲养(其他条件相同),记录了各组白蚁全部死亡所需的天数,结果如表所示,分析回答:组别 培养温度 白蚁数(只) 全部死亡所需时间第一组 9℃ 20 30天内没有出现死亡现象第二组 4℃ 20 28天第三组 1℃ 20 14天第四组 -1℃ 20 9天第五组 -3℃ 20 7天(1)实验过程中,除温度不同,其他条件必须相同,这运用了科学的实验方法是 。(2)实验中每组用20只白蚁而不是1只,目的是 。(3)根据实验结果可以作出的合理推测有 (填序号)。①赤道地区的白蚁比两极地区的多 ②在我国北方地区,夏天的白蚁比冬天的多③60℃条件下白蚁会大量死亡 ④9℃是白蚁生存的最适温度【答案】(1)控制单一变量(2)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3)①②【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定义解答;(2)根据科学探究中选择较多样本的目的解答;(3)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判断即可。【解答】(1) 实验过程中,除温度不同,其他条件必须相同,这运用了科学的实验方法是控制单一变量。(2) 实验中每组用20只白蚁而不是1只,是为了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白蚁在低温下存活时间较短,在比较高的温度下存活时间较长。因为赤道地区比两极地区温度高,北方夏季气温比冬季高,所以推测赤道地区的白蚁比两极地区的多,故①②正确;实验中没有涉及60℃的条件,因此无法推测60℃条件下白蚁的情况,故③错误;9℃条件下白蚁没有死亡现象,但这并不能确定9℃就是白蚁生存的最适温度,故④错误。故填①②。(1)在实验中只改变一个变量(即温度),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来观察该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2)每组用20只白蚁而不是1只,是为了减小偶然误差;增大样本量,能够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得到更可靠的实验数据,提高实验结果的代表性和可信度。(3)实验结果显示,白蚁在较低温度下存活时间较短,因此可以推测赤道地区的白蚁比两极地区的多,在我国北方地区,夏天的白蚁比冬天的多。实验中没有涉及60℃的条件,因此无法推测60℃条件下白蚁的情况。9℃条件下白蚁没有死亡现象,但这并不能确定9℃就是白蚁生存的最适温度,因此④不能做出合理推测。故填①②。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实验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学生版).docx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实验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