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课件(共34张PPT)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课件(共34张PPT)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理解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形成“结构 与功能观”。
态度责任:宣传科学用眼和用耳能够保护眼和耳的健康。
人体通过感知环境变化并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来维持自身的生存。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是靠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器(感受刺激的结构)来实现的。有些感受器比较简单,比如皮肤里的感觉神经末梢。有些感受器带有附属结构,通常称它们为感觉器官,如眼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科学研究表明,
人们从外界获取的信息,大多来自视觉。
自学导航一
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自学教材3页,观察眼球结构及功能










角膜
虹膜
瞳孔
晶状体
睫状体
巩膜
脉络膜
视网膜
玻璃体
视神经
眼球的结构
晶状体
角膜
1
2
3
5
睫状体
虹膜
瞳孔
4
透明,有弹性,像双 ,能 光。
在角膜与晶状体之间充满了 。
内含平滑肌,可调节 。
有 ,中央的小孔叫 。
进入眼球的的通道
色,透明,可以透光,并对光有
晶状体曲度
色素


折射
瞳孔
折射作用
凸透镜
房水
玻璃体
巩膜
脉络膜
视网膜
视神经
6
7
8
9
10
色,坚韧, 眼球的内部结构
给视网膜 ,并使眼内形成一个“ ”
含有许多对光敏感的细胞,能 。
透明胶状物质, 眼球壁,并 。
保护
提供营养
感受光的刺激
折射光线

暗室
支撑
外膜
角膜
巩膜
中膜
虹膜
脉络膜
内膜
晶状体。
玻璃体
—视网膜
房水(睫状体分泌):
维持眼部压力,折射光线
总结
虹膜(有色素,黑眼球)
巩膜(白眼球)
思考1:我们平时所说的“白眼球”“黑眼珠”分别指的是什么?
A
B
C
瞳孔
睫状体舒张
睫状体收缩
晶状体
曲度变小
晶状体
曲度变大
※晶状体曲度:近大远小
思考2:如何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
明亮
黑暗
思考3:瞳孔的大小由那个结构调节呢?
瞳孔
瞳孔小
瞳孔大
虹膜
瞳孔
虹膜
光圈
遮光器
光圈
遮光器
1.在光线越强的地方,瞳孔越 ,
在光线越暗的地方,瞳孔越 。
2.当你从电影院出来时,你的瞳孔会 ;
晚上关掉卧室灯时,你的瞳孔会 。


缩小
扩大
视觉的形成
自学导航二
自学教材4页,总结视觉的形成过程
假如一只黄蜂朝你迎面飞来,你是如何看到它的呢?黄蜂身上反射来的光进入你的眼球,依次通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经过角膜、晶状体等的折射,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当视网膜上对光敏感的细胞感受到刺激后,会通过视神经将信息传给大脑的特定区域,大脑立即处理这些信息,形成视觉。这时,你才“看”到了黄蜂。
小资料
光通过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时,都会发生折射。
折射作用最大
总结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
角膜
房水
瞳孔
晶状体
玻璃体
视网膜
视神经
大脑的特定区域(视觉中枢)
折射作用
形成物象,
产生神经冲动,视觉感受器,
传导神经冲动
形成视觉
※物象形成的部位—
※视觉形成的部位—
成像特点:
倒立、缩小的实像
视网膜
大脑皮层中的视觉中枢
近视及其预防
自学导航三
自学教材5页,总结近视眼形成的原因及矫正、预防
近视的矫正:
近视的原因:
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角膜、晶状体的曲度过大且不易恢复原状
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通过角膜、晶状体等折射所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到视网膜的前方,这样人看到的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物像。


凹透镜

晶状体 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__
曲度过大
前方
正常眼
近视眼
找不同
眼球 ____________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__
前后径过长
前方
正常眼
近视眼
找不同
拓展
远视眼
远视眼是由于角膜、晶状体的曲度 或眼球前后径 ,导致物象落在视网膜的 。应佩戴 。
过小
过短
后方
凸透镜
晶状体 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__
曲度过小
后方
正常眼
远视眼
找不同
眼球 ____________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__
前后径过短
后方
正常眼
远视眼
找不同
近视的预防:
中小学生连续看书、看电视、使用计算机、玩手机和游戏机的时间过长,或眼与书本、屏幕的距离过近,发生近视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如果已经近视了,就更要注意用眼卫生,否则中低度近视可能发展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不仅会给生活带来不便,还可能引发青光眼、白内障等疾病。
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本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

读写或使用电子产品30—40分钟后,要适当休息、远眺。


要定期检查视力。

近视后要及时到医疗机构验光,配合适的眼镜。
《“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一2025年)》指出,每个人是自己眼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为保护视力、预防近视,我们一定要注意合理用眼,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另外,还要注意不用手揉眼,以免造成眼部感染;注意避免眼外伤,在投掷飞镖等活动中要格外注意;要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以上,科学作息。
×
不要在走路、乘车时看书或使用电子产品
不要躺卧看书或使用电子产品。
×
×
不要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或使用电子产品。
×
不要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或使用电子产品。
自学导航四
自学教材8页,总结耳的结构及功能
耳的结构及功能
人从外界接收的各种信息中,听觉信息的数量仅次于视觉信息的。
耳的结构及功能




外耳






内耳
中耳
耳郭
外耳道
鼓膜
鼓室
听小骨
耳蜗
前庭
半规管
听觉神经
咽鼓管
收集声波
传导声波
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传递并放大振动
维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与身体平衡有关
有听觉感受器
自学导航五
听觉的形成过程
阅读课本8页,总结听觉的形成过程
听觉的形成过程
声波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耳蜗
听觉神经
传导声波
将声波转为振动
传递并放大振动
听觉感受器
形成听觉,听觉中枢
传导神经冲动
大脑的一定区域
听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相应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波信息通过听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
自学导航六
保护耳朵和听觉
阅读课本8—9页,总结如何保护好耳和听觉
外界环境中的声音并非都是和谐悦耳的。那些影响人们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称为噪声。噪声会影响人的情绪和心理健康,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的人,听力也会受到影响。如果突然暴露在极强的噪声环境中,鼓膜就会破裂,从而导致听力损伤。《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于2022年6月5日开始实施,要求各部门为减少环境中的噪声而努力。例如,在居民区附近的公路两侧安装声屏障,可以有效减少噪声(图4-6)。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自觉减少噪声,并为防治噪声污染积极献计献策。
保护好耳和听力,对于个人来说,除了要避免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3.不让脏水进入外耳道。
1.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
2.不用尖锐的东西掏耳。
4.擤鼻涕时,压住单个鼻孔擤,且不要太用力。
5.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或闭嘴、堵耳。
6.鼻咽部有炎症时,及时治疗。
以免戳伤外耳道和鼓膜
避免外耳道感染
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平衡
咽鼓管连通咽部和中耳,病菌可能会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不及时治疗容易引起中耳炎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自学导航七
阅读课本10页,总结人体对外界环境的其它感知
人体除有眼和耳外,还有鼻、舌等感觉器官。鼻腔上端的黏膜中有许多对气味十分敏感的嗅细胞,它们能接受空气中有气味的物质的刺激。舌的上表面和两侧有许多对味道十分敏感的味细胞,能够感受酸、甜、苦、咸等刺激。此外,皮肤具有感受外界冷、热、触、压等刺激的功能。这些功能使你全面、准确、迅速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进而及时作出判断和反应。
嗅觉
味觉
小资料
不用往书包里看,你的手就能准确地找到里面的文具盒,这时主要依靠的就是手指皮肤的触觉。盲人就是靠触觉来“阅读”的。
1.在眼球中,能感受光的刺激的结构是 ( )
A.角膜 B.瞳孔 C.晶状体 D.视网膜
练习与应用
一.概念检测
2.从外界声波传入到听觉形成需经过:外耳道→ →听小骨→
内的感觉细胞→ → 的一定区域。
D
鼓膜
耳蜗
听神经
大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