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聚仁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聚仁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聚仁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1.(2024八上·兰溪期中)2023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水是生命之源,与生物生存、工农业生产等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改变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
B.为了节约用水,可用洗米水浇花
C.长江、黄河发源地的水循环比海边的水循环要活跃
D.用沉淀法、过滤法和蒸馏法净化水,效果最好的是蒸馏法
【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水资源的利用及保护
【解析】【分析】(1)水循环包括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降水等环节,南水北调工程是对地表径流的重新调配。
(2)节约用水可以通过一水多用等方式实现,如用洗米水浇花,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3)水循环的活跃程度与降水、蒸发等因素有关,海边地区受海洋影响,降水相对较多、蒸发也较频繁,水循环更活跃;而长江、黄河发源地在青藏高原,降水稀少,水循环相对不活跃。
(4)沉淀法可使水中悬浮颗粒沉淀,过滤法能除去不溶性杂质,蒸馏法可除去水中所有杂质,得到的蒸馏水是纯净物,所以蒸馏法净化水效果最好。
【解答】A、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对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进行重新调配,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故该选项正确。
B、用洗米水浇花,实现了水的重复利用,能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故该选项正确。
C、长江、黄河发源地在青藏高原,降水稀少,水循环不活跃;海边地区受海洋影响,降水和蒸发等环节更频繁,水循环更活跃,故该选项错误。
D、沉淀法除去大颗粒悬浮杂质,过滤法除去不溶性杂质,蒸馏法能除去所有杂质,得到纯水,净化效果最好的是蒸馏法,故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2.(2024八上·兰溪期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B.不同的物质分散到水中都会形成溶液
C.在科学实验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D.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A、根据溶液必须属于混合物考虑;
B、溶液是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根据水能溶解很多物质进行分析;
D、泥水不属于溶液。
【解答】A、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不一定就是溶液,例如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是溶液,故A错误;
B、溶液是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形成乳浊液而不是溶液,故B错误;
C、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常用的溶剂,故C正确;
D、泥水是浊液,不属于溶液,没有溶质、溶剂,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2024八上·兰溪期中)下列实验操作图示正确的是(  )
A.过滤粗盐水
B.点燃酒精灯
C.向试管中加入锌粒
D.蒸发食盐水
【答案】A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1) 过滤操作:过滤液体时,要遵循 “一贴、二低、三靠” 原则 。“一贴” 指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 是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滤液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 为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同时要用玻璃棒引流,这样能保证过滤操作顺利进行,有效分离固液混合物。
(2) 酒精灯点燃:点燃酒精灯必须用火柴或打火机,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因为这样做容易使酒精洒出,引发火灾,这是保障实验室安全的基本操作要求 。
(3) 固体药品取用(块状):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如锌粒)时,应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使固体缓缓滑到试管底部,防止直接投入打破试管 。
(4) 蒸发操作:蒸发食盐水时,需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
【解答】A、过滤液体遵循 “一贴、二低、三靠” 原则,且用玻璃棒引流,该操作符合规范,故该选项正确。
B、点燃酒精灯应用火柴,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图中操作错误,故该选项错误。
C、向试管加块状固体应先横放试管,将固体放管口再竖起来,图中直接放入会砸裂试管,操作错误,故该选项错误。
D、蒸发时需用玻璃棒搅拌,图中未搅拌,会导致液体受热不均飞溅,操作错误,故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4.(2024八上·兰溪期中)世间有流传盛广的气候民间谚语,其中有关气候的影响因素说法不正确的是
A.湖州莫干山山顶的气温比市区低,说明气候与地形有关
B.“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说明气候与海陆位置有关
C.我国北方冬季明显比南方冷,是因为纬度位置不同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气候与季风有关
【答案】D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地形因素、海陆因素 。纬度因素是指纬度不同,太阳高度角、接受太阳辐射热量不同,纬度越高(北半球),冬季气温越低;地形因素表现为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一般海拔每升高 100 米,气温约下降 0.6℃ ;海陆因素是由于海洋和陆地的比热容不同,海洋升温慢、降温慢,陆地升温快、降温快,导致沿海和内陆气候有差异 。
【解答】A、湖州莫干山山顶的气温比市区低,是因为地形因素(海拔高,气温低 ),说明气候与地形有关,故该选项正确。
B、“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体现了昼夜温差大,是因为当地地处内陆,受海陆因素影响,陆地比热容小,升温降温快,故该选项正确。
C、我国北方冬季明显比南方冷,是因为纬度位置不同,北方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获得太阳辐射热量少,故该选项正确。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是因为山寺海拔高,气温低,桃花开放晚,说明气候与地形有关,而非季风,故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5.(2024八上·兰溪期中)2022年12月4日,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乘坐神舟十四号返回舱成功返回地球。返回舱返回过程中,需要高速穿过大气层。以下关于地球大气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气层能保护地球,减少小天体的撞击
B.雷电风雨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
C.大气层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D.返回舱返回地球时依次经过外层→暖层→平流层→中间层→对流层
【答案】D
【知识点】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 根据对大气层的分层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 A.小天体坠落地球需经过大气层,与大气摩擦、燃烧,最后消失或减小,从而减少小天体的撞击,所以大气层能保护地球,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对流层含有几乎全部水汽和杂质,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显著,雷电风雨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按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降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运动等特征,大气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故飞船返回过程中,依次穿越的大气层是外层、暖层、中间层、平流层、对流层,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6.(2024八上·兰溪期中)如图甲、乙、丙、丁所示的四个实验中,其中不能表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  )
A.杯子中注满水后,倒过来,硬纸片不掉下来
B.两试管之间的水流出,小试管会自动升上去
C.燃烧的酒精棉花丢入瓶中,比瓶口略大的熟鸡蛋堵住瓶口后,会吸入瓶内
D.将浮在水面的盆子按入水中,需要用力
【答案】D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1) 大气压强的表现: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叫大气压强。很多实验现象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使得物体出现特定的运动或保持某种状态,比如在有大气压参与时,能支撑液体、使物体被压入等情况。
(2) 浮力的概念: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体积有关。
【解答】A、杯子中注满水后,倒过来,硬纸片不掉下来,正常由于水受到重力的作用会向下落,现在没有落下来,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故A不符合题意;
B、两试管之间水流出,小试管会自动升上去。水流出后小试管上部近似 “真空”,大气压向上的压力大于小试管重力,使小试管上升,能表明大气压强存在,故该选项能表明大气压存在,故B不符合题意;
C、燃烧酒精棉花丢入瓶中,熟鸡蛋堵住瓶口后被吸入瓶内。瓶内气体受热膨胀溢出,温度降低后气压变小,外界大气压将鸡蛋压入瓶内,能表明大气压强存在,故该选项能表明大气压存在,故C不符合题意;
D、将浮在水面的盆子按入水中需要用力,是因为盆子浸入水中体积变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浮力变大,需要用力克服浮力,这是浮力的作用,不能表明大气压强存在,故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7.(2024八上·兰溪期中)下列各种植物的感应性运动中,其中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触碰含羞草,羽状复叶闭合下垂
B.郁金香在温度升高时开放
C.植物的根向水多的方向生长
D.蒲公英花序夜晚或阴天关闭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
【解析】【分析】感性运动是指无一定方向的外界因素均匀作用于植株或某些器官所引起的运动。感性运动多数属膨压运动,即由细胞膨压变化所导致的。常见的感性运动有感夜性、感震性和感温性。
【解答】A、含羞草是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触碰含羞草的叶,是植物的感震性;
B、郁金香的花通常在温度升高时开放,在温度降低时闭合,属于感温;
C、植物的根向水多的地方生长,是植物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反应,属于应激性;
D、蒲公英花序夜晚或阴天关闭是植物的感光性。
故答案为:C
8.(2024八上·兰溪期中)杭州亚运会的帆船项目在象山举行.帆船迎风行驶仍能前进的原理与飞机升空原理相同.若在帆船起航阶段刮起了东风(由东边吹向西边,俯视如图所示),为使帆船获得向北的动力,运动员应调整船帆方向为(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流体的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解答】在帆船的起航阶段刮起了东风,为使帆船获得向北的动力,应当使船帆的南侧的压强大于北侧的压强,由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船帆北侧的风流速要大,南侧的流速要小,从而产生向北的压强差,所以船帆应当向北凸,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2024八上·兰溪期中)下图中,不能正确反映空气流动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空气的利用
【解析】【分析】(1)热力环流原理: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环流。其基本规律是热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冷的地方空气受冷收缩下沉;在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比如城市和郊区之间、陆地和海洋之间因温度差异会形成相应的热力环流。
(2)气压与气流关系:在水平方向上,气压存在高低差异,气流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这是热力环流中水平气流运动的基本规则。
【解答】A、城市是热岛,热量多,空气应受热上升,郊区相对较冷,空气下沉,水平方向空气由郊区流向城市 。而图中 A 的气流方向不符合城市热岛效应下的热力环流(城市空气应上升 ),故该选项错误。
B、根据热力环流中水平方向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的原理,图中从高气压指向低气压的气流方向正确,故该选项正确。
C、同 B,遵循水平方向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的规则,气流方向正确,故该选项正确。
D、晚上陆地降温快,气温较低,空气下沉;海洋降温慢,气温较高,空气上升,水平方向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图中 D 的气流方向符合这一规律,故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A。
10.(2024八上·兰溪期中)在20℃时,标号为①②③④的四个烧杯分别盛有50g水,依次加入27g、9g、36g、18g的氯化钠,充分溶解后的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②中所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
D.④中所得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判断依据是看溶液中是否有未溶解的溶质,有则为饱和溶液(该温度下 )。
(2)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用于计算溶液中溶质所占的比例 。
【解答】A、20℃时,①③中均有未溶解的氯化钠,说明溶液均为饱和溶液,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正确;
B、分别盛有50g水,④中溶解溶质比②中溶解溶质更多,故②所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正确;
C、盛有50g水,④溶解溶质质量为18g,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故错误;
D、 ④中所得溶液中没有剩余固体,可能恰好是饱和溶液,故正确。
故答案为:C。
11.(2024八上·兰溪期中)下列选项中,甲、乙、丙和丁之间的关系与如图所示一致的是(  )
选项 甲 乙 丙 丁
A 神经中枢 脑 脊髓 视觉中枢
B 人体的激素 生长素 胰岛素 甲状腺激素
C 反射 向地性 望梅止渴 杯弓蛇影
D 脑 大脑 小脑 脑干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1)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1)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
(3)图中甲包含乙、丙和丁,乙、丙和丁是并列关系。
【解答】A、在脑和脊髓的灰质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调节人体的某一项相应的生理活动,这些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就叫做神经中枢,如视觉中枢,A错误。
B、人体内的激素有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性激素、胰岛素等,而生长素属于植物激素,B错误。
C、反射是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的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如杯弓蛇影、望梅止渴等;而向地性不属于反射,C错误。
D、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等, D正确。
故答案为:D。
12.(2024八上·兰溪期中)三个相同容器内分别盛满不同的液体,现将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轻轻放入容器中,小球静止后的状态如图所示,三容器的液面处于同一深度,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关系是
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是p乙>p甲>p丙
C.液体的密度关系是ρ甲>ρ丙>ρ乙
D.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F乙=F丙>F甲
【答案】D
【知识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当物体漂浮或悬浮时,其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沉底时浮力小于重力;
(2)利用液体压强公式分析判断三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关系;
(3)根据物体浮沉条件,结合图示得出三种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
【解答】A、开始时,由于三个相同容器内分别盛满不同的液体,则液体的体积
放入小球后,甲、丙溢出相同体积的液体,则剩余液体体积
由于ρ甲<ρ丙,故m甲<m丙,重力G甲<G丙,乙液体溢出的最少,故剩余液体体积V乙'最大;又因为ρ乙最大,所以乙的质量最大、重力最大,故
容器相同,则容器重力相等,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则小球的重力相等,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容器内的液体和球的重力之和,即
由于受力面积相同,由知道
故A错误;
B、静止时三个容器的液面恰好相平,即深度h相等,由于,根据p=ρgh知道
故B错误;
C、小球在甲中下沉,故ρ球>ρ甲,在乙容器中漂浮,故ρ球<ρ乙,在丙中悬浮,故ρ球=ρ丙
所以三种液体的密度关系为
故C错误;
D、由图知道,小球在丙容器中悬浮,在乙容器中漂浮,所以小球所受的浮力与自身的重力相等;在甲容器中下沉,浮力小于其重力,所以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
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3.(2024八上·兰溪期中)在高铁站自动检票闸机口,乘客刷身份证的同时要进行人脸识别。身份识别成功开关S1闭合,指示灯L亮;人脸识别成功S2闭合,闸机门(电动机)自动打开,检票通过。若只有人脸识别成功而身份证识别错误,闸机门不打开。如图所示电路符合以上设计要求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1)串联电路特点: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相互影响,一处断开,整个电路都不通,即所有用电器工作需同时满足开关闭合条件。
(2)并联电路特点:并联电路中,电流有多条路径,各支路用电器互不影响,支路开关控制所在支路用电器,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本题中指示灯和电动机的工作逻辑需结合串、并联电路特点判断。
【解答】A、身份识别成功开关S1闭合,指示灯L亮;人脸识别成功S2闭合,闸机门(电动机)自动打开,检票通过。若只有人脸识别成功而身份证识别错误,即只闭合S2,电路仍为断路,闸机门不打开,故A符合题意;
B、电路为串联电路,需要同时闭合两个开关,电路才会接通,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中电路,只闭合开关S1,灯亮且闸机门打开,故C不符合题意;
D、身份识别成功开关S1闭合,闸机门(电动机)自动打开,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4.(2024八上·兰溪期中)如图甲电路,闭合开关S后,两个灯泡都能发光,乙图为电流表A1指针的位置,如果电流表A2读数是0.6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表A1的读数是0.3A
B.灯泡L1和L2并联
C.电流表A1可以连接“-、0.6”接线柱
D.通过灯L1的电流为0.6A
【答案】B
【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解析】【分析】由电路图知,两灯并联,电流表A1测量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量通过L2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特点判断A1量程并读数,由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计算L1的电流。
【解答】A、如甲图所示,闭合开关S后,灯L1和L2相互不影响,可以独立工作,所以两灯泡是并联的,故A错误;
BCD、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灯L2的电流,且I2=0.6A,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并联电路电流大于各支路电流,电流表A1应该选用大量程,一定连接“-,3”接线柱,量程为0~3A,分度值0.1A,由乙图可知:干路电流I=1.5A,故B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15.(2024八上·兰溪期中)如图是科学老师做的“静电章鱼”实验,他分别用毛皮摩擦一根塑料管和塑料丝,然后将摩擦后的塑料丝向上抛起,迅速将塑料管放在其底下形成了静电章鱼。关于上述过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塑料丝悬浮在空中时,它受到的浮力与重力大小相等
B.通常情况下塑料管是绝缘体
C.塑料丝带电是因为摩擦使电荷发生了转移
D.本实验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答案】A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1)受力平衡:当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的力为平衡力,即合力为零。平衡力的特点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2)导体与绝缘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有塑料、橡胶、玻璃等,导体有金属、人体、大地等。
(3)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实质是电荷(电子 )的转移,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答】A、塑料丝悬浮在空中,处于静止状态,受到重力、浮力和塑料管对它的斥力(因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是重力、浮力与斥力的合力为零使它平衡,并非只受浮力与重力且二者相等,故该选项错误。
B、塑料管不容易导电,符合绝缘体的特性,通常情况下塑料管是绝缘体,故该选项正确。
C、塑料丝通过与其他物体摩擦,使电荷(电子 )发生转移,从而带上电,这是摩擦起电的本质,故该选项正确。
D、塑料丝因摩擦带上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呈现 “静电章鱼” 的张开形态,本实验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A。
16.(2024八上·兰溪期中)如图为“富氢水杯”,宣称水中富含氢气对人体有益,据图回答问题。
(1)“富氢水杯”的工作原理是电解水,其结构如图所示,产生氢气的电极是   。
(2)查阅资料可知,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在20℃时,1L水中可以溶解氢气体积为0.001mL,因此常温下水中不可能富含氢气,那么可以增强氢气溶解性的方法有   。(写出一种)
【答案】负极;增大压强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与外电路正极相连的一侧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
(2)根据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有关进行分析,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以及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解答】(1)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连接的一端(即阳级)所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所以“富氢水杯”产生氢气的电极是外电路的负极。
故答案为:负极。
(2)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增强氢气溶解性的方法是增大压强。
故答案为:增大压强。
17.(2024八上·兰溪期中)暑假假期小明全家从杭州到西藏游玩,到达西藏后,小明感到呼吸有些困难,爸爸告诉他这是由于西藏地区海拔高,大气压比杭州   的缘故;并且告诉小明大气压对液体的沸点也有影响,气压越低,液体的沸点越   (填“高”或“低”),所以当地烹饪牛羊肉以烧烤为主。
【答案】低;低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解析】【分析】 (1)大气压与高度有关,随海拔高度增加,大气压强减小;
(2)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水的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低。
【解答】 (1)由于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进入西藏后,由于海拔高、大气压较低,小明才出现了高原反应。
(2)西藏海拔高,大气压低,低于标准大气压,所以水的沸点将低于100℃。
18.(2024八上·兰溪期中)考古人员在南海海域意外地发现了一艘已经沉睡了年,却至今仍未腐烂的古沉船。图甲为整体打捞的情形。沉船打捞常用“浮筒打捞法”。首先把浮筒灌满水,沉入水底,拴在沉船两侧,然后再将筒内的水用高压气体压出,沉船便可以浮起来。“南海一号”被顶出水面后,将放置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特别设置的“水晶宫”内。
(1)将筒内的水用高压气体压出的过程中,浸没在水中的浮筒的浮力   (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浮筒的重力   (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2)用“浮筒打捞法” 打捞沉船的原理,相当于图乙中   (选填“向外拉” 或“向内推”)注射器。
【答案】(1)不变;变小
(2)向内推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物体的沉浮条件:
当浮力大于物体重力--物体上浮;
当浮力等于物体重力--物体悬浮可停在液体内部任意一位置;
当浮力小于物体重力--物体下沉。
【解答】(1)浮筒绑在沉船两侧时使整体体积增大,总的浮力增大,排出浮筒中的水,浮筒的重力减小,当浮力大于重力时,沉船就会浮上来。将筒内的水用高压气体压出的过程中,根据可知,浮筒的体积不变,浸没在水中的浮筒的浮力不变,浮筒的重力减小,浮力大于重力,使物体上浮。
(2)用“浮筒打捞法”打捞沉船的原理,相当于图乙中向内推注射器,使试管中的气压增大,排出注射器内的水,使重力减小,物体上浮。
19.(2024八上·兰溪期中)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在配制硝酸钾营养液时,小敏操作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20 30 40 50
溶解度/克 31.6 45.8 63.9 85.5
(1)上述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此时的温度可能是    (选填“20℃”、“30℃”或““40℃”)。
(2)现要配制20%的硝酸钾营养液,需向烧杯③溶液中加水   克。
【答案】(1)②;20℃
(2)60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根据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来分析解答;
(2)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来分析解答。
【解答】(1)由表格中的硝酸钾的溶解度数据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在20℃时,40g硝酸钾中加入100g水,最多只能溶解31.6g,得到的是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5.8g,溶液变成了不饱和溶液,上述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②,此时的温度可能是20℃;
(2)设需向烧杯③溶液中加水的质量为x,
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
40g=(140g+x)×20%,
则x=60g。
(1)由表格中的硝酸钾的溶解度数据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在20℃时,40g硝酸钾中加入100g水,最多只能溶解31.6g,得到的是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5.8g,溶液变成了不饱和溶液;上述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②,此时的温度可能是20℃;
(2)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设:需向烧杯③溶液中加水的质量为x,则:
x=60g。
20.(2024八上·兰溪期中)人体患病毒性感冒容易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如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调节体温恒定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
(1)患病初期,人体   (填图中某生理过程)而形成“寒战”,有助于体温上升到38.5℃。
(2)38.5℃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
【答案】(1)骨骼肌收缩(或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2)等于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机体的体温调节是神经和激素(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反应速度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时间较长。在寒冷的条件下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含量增加,促进新陈代谢,导致产热量增多,以维持体温正常。皮肤是与体温调节相关的重要器官,其中血管舒调节张是为了增加散热量,血管收缩是为了减少散热量。
【解答】(1)患病初期,由于病毒入侵等原因,人体的体温会开始上升。在这个过程中,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会发挥作用,通过调节骨骼肌的收缩等生理过程,使人体产生“寒战”。寒战能够增加产热量,从而有助于体温上升到更高的水平,如38.5℃。因此,患病初期,人体通过骨骼肌收缩(或骨骼肌不自主战栗)而形成“寒战”。
(2)当体温上升到38.5℃并进入高温持续期时,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会进行一系列的调节活动,以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在这个过程中,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会达到一个动态平衡。也就是说,虽然体温高于正常水平,但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会相等,从而使体温保持在这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上。因此,38.5℃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1)患病初期,由于病毒入侵等原因,人体的体温会开始上升。在这个过程中,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会发挥作用,通过调节骨骼肌的收缩等生理过程,使人体产生“寒战”。寒战能够增加产热量,从而有助于体温上升到更高的水平,如38.5℃。因此,患病初期,人体通过骨骼肌收缩(或骨骼肌不自主战栗)而形成“寒战”。
(2)当体温上升到38.5℃并进入高温持续期时,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会进行一系列的调节活动,以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在这个过程中,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会达到一个动态平衡。也就是说,虽然体温高于正常水平,但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会相等,从而使体温保持在这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上。因此,38.5℃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21.(2024八上·兰溪期中)如图所示,广口瓶中盛有少量饱和澄清石灰水,小试管和U形管中均有适量水,现向小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回答下列问题:
(1)可观察到饱和澄清石灰水   
(2)U形管中ab液面变化情况是   
A.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  B.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
【答案】变浑浊;B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结合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有氢氧化钙析出,则观察到饱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使U型管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故选B。
22.(2024八上·兰溪期中)如图甲为正常人体进食后血糖浓度变化和血糖调节过程部分示意图,图乙是在同一坐标图上绘制出的血糖浓度和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请回答:
(1)糖尿病患者B点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人,原因往往是   ;
(2)在人体血糖平衡调节中,随着血糖浓度的升高,胰岛素浓度随之升高。图乙中,代表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选填“C”或“D”)
【答案】(1)胰岛素分泌不足
(2)D
【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1)胰岛素的作用: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一种激素,它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不能有效被调节降低,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
(2)血糖平衡调节中血糖与胰岛素的关系:血糖浓度升高时,会刺激胰岛分泌更多胰岛素;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素分泌减少,即胰岛素浓度变化与血糖浓度变化相关,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浓度随之升高 。
【解答】(1)糖尿病患者B点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人,原因往往是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是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它能够促进血糖进入肝脏、肌肉等组织细胞,并在这些细胞中合成糖原储存起来,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的合成和分解作用就会减弱,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2)在人体血糖平衡调节中,随着血糖浓度的升高,胰岛素的分泌量会随之增加,从而降低血糖浓度,维持血糖平衡。在图乙中,随着血糖浓度(曲线C)的升高,胰岛素浓度(曲线D)也随之升高,因此代表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是D。
(1)糖尿病患者B点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人,原因往往是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是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它能够促进血糖进入肝脏、肌肉等组织细胞,并在这些细胞中合成糖原储存起来,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的合成和分解作用就会减弱,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2)在人体血糖平衡调节中,随着血糖浓度的升高,胰岛素的分泌量会随之增加,从而降低血糖浓度,维持血糖平衡。在图乙中,随着血糖浓度(曲线C)的升高,胰岛素浓度(曲线D)也随之升高,因此代表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是D。
23.(2024八上·兰溪期中)如图所示为人们所喜爱的电动自行车,它具有轻便、节能、环保等特点,只要将车钥匙插入锁孔并顺时针旋转一下,车子就通电了。车钥匙的作用相当于电路中的   ,给电动车充电时,蓄电池相当于电路中的   。
【答案】开关;用电器
【知识点】基本电路与电路图
【解析】【分析】(1)开关的作用:开关是控制电路通断的元件,当开关闭合时,电路形成通路,用电器能工作;开关断开时,电路断路,用电器停止工作。
(2)用电器的作用: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在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比如给蓄电池充电时,蓄电池消耗电能,将其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
【解答】(1)车钥匙的作用:车钥匙插入锁孔并顺时针旋转,车子通电,这一操作控制了电路的通断,符合开关控制电路通断的特点,所以车钥匙相当于电路中的开关。
(2)充电时蓄电池的作用:给电动车充电时,蓄电池消耗电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这与用电器消耗电能并转化能量的作用一致,所以此时蓄电池相当于电路中的用电器。
24.(2024八上·兰溪期中)将密度为0.9g/cm3、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冰块,放入盛有水的柱状容器中,静止时冰块有2cm露出水面,如图所示。对容器缓慢加热,直至冰块完全熔化,则水面高度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增大了    N。
【答案】上升;1N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由图求出静止时冰块排开水的体积,根据水和冰的密度求出冰变成水后的体积,然后进而判断水面高度的变化;
(2)由于容器是柱状容器,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与液体的重力相等,当冰块完全熔化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最大,根据F=G即可求出增加的最大压力。
【解答】由图可知,静止时冰块排开水的体积为
当冰块完全熔化后,熔化为水的质量和冰的质量相同,根据得,冰化为水的体积为,解得,即熔化为水的体积大于原来排开水的体积,故冰块熔化时,水面高度上升。
由于容器是柱状容器,熔化前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熔化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则水对容器底部增大的压力为
25.(2024八上·兰溪期中)已知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能促进子宫发育。研究人员为探究垂体能分泌促性腺激素影响卵巢和子宫的发育,用一批幼鼠做了如下实验:
组别 处理措施 相同条件下喂养一段时间后,卵巢平均质量/mg 相同条件下喂养一段时间后,子宫平均质量/mg
1 不作处理 68 216
2 A 36 93
3 切除垂体,同时定期注射适量雌性激素 37 219
4 切除垂体,同时定期注射适量促性腺激素 66 218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组时将健康的生长发育状况和个体大小相近的雌性幼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而不是1只的目的是   。
(2)表中第1组是本实验的   。(填“对照组”或“实验组”)
(3)表中A处的处理方法是   。
(4)第3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是   。
【答案】(1)避免实验偶然性,增加实验的可靠程度
(2)对照组
(3)切除垂体,同时注射等量(或适量)生理盐水
(4)切除垂体后,促性腺激素减少,导致卵巢不能正常发育,而定期注射的雌性激素促进了子宫发育。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是指为了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通俗地说,就是让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主动去寻找答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科学探究重在探索的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答案本身。
【解答】(1)分组时将健康的生长发育状况和个体大小相近的雌性幼鼠随机分成 4 组,每组 10 只而不是 1 只,是因为如果只用 1 只幼鼠,其个体差异、特殊情况等偶然因素可能会使实验结果不准确,多只幼鼠可避免实验偶然性,增加实验的可靠程度 。
(2)、(3)第1组是不作处理,作为本实验的对照组;第3组切除垂体,同时定期注射适量雌性激素,卵巢重量减轻,但是由于注射雌性激素,故子宫平均重量变化不大;第4组是切除垂体,同时定期注射促性腺激素,卵巢和子宫的平均重量都和对照相差不大.第2组的卵巢和子宫的平均重量都相应减轻,可见没有激素释放到卵巢和子宫中,而第3和第4组都是切除垂体,而且都分别注射了适量的雌性激素和促性腺激素,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则A处切除垂体,并且不注射任何激素。
(4)第3组切除垂体后,促性腺激素减少,导致卵巢不能正常发育,而定期注射的雌激素促进了子宫发育,所以子宫平均重量变化不大。
26.(2024八上·兰溪期中)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周末开展一次登山活动,他们想利用随身携带的注射器、细线、刻度尺、弹簧测力计(0~5N)等相关用品测量山顶的大气压。测量方案如下:
A.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针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小孔;
B.如图甲所示,用细线拴住注射器活塞颈部,使线的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
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针筒,当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C.读出注射器针筒上有刻度部分的容积V;
D.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针筒上有刻度部分的长度L。
请根据他们设计的方案回答以下问题:
(1)测量中,分析研究的是大气对   (选填“针筒”或“活塞”)的压力;
(2)测量前,有同学建议在活塞周围涂抹润滑油,然后将其插入针筒中,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活塞的密封性好;二是可以   ;
(3)若同学们用图乙中②注射器在测量时,弹簧测力计被拉到5N,活塞仍没有滑动可改用图乙中的   (选填“①”或“③”)注射器。用测量步骤中的V、L和F表示大气压的值,则p=    。
【答案】(1)活塞
(2)减小摩擦
(3)③;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1)实验中,活塞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受到压力进入针筒,据此分析;
(2)在活塞周围涂抹润滑油可以起到密封作用,同时减小活塞和筒壁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3)由二力平衡可知F=P大气S,大气压一定,要减小拉力,可减小活塞的横截面积;
根据二力平衡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等于大气压对活塞的作用力,所以大气压强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除以活塞的横截面积。
【解答】(1)该实验中是以活塞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的 是大气对活塞的压力。
(2)活塞周围涂抹润滑油,一是活塞的密封性好,而是可以减小活塞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
(3)因为大气的压强是一定的,由知道,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也会越小,所以当弹簧测力计量程不够时,可换用小量程注射器,即选③。
根据题意知道,活塞的面积是,
根据可得,
大气压强为。
(1)该实验中是以活塞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的 是大气对活塞的压力。
(2)活塞周围涂抹润滑油,一是活塞的密封性好,而是可以减小活塞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
(3)[1]因为大气的压强是一定的,由知道,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也会越小,所以当弹簧测力计量程不够时,可换用小量程注射器,即选③。
[2]根据题意知道,活塞的面积是,根据可得,大气压强为。
27.(2024八上·兰溪期中)如图所示,小亮在做探究“圆锥体所受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两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有水和某种液体,请你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由图中步骤A、B、C可得结论:   。
(2)由图中步骤A、C、D可知,当物体浸没在水中并增大所处深度时,浮力的大小将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3)如果在步骤E中不小心使圆锥体接触了容器底而造成拉力减小,则由此所计算出的浮力大小将   (填“偏大”或“偏小”)。
(4)F图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圆锥体从其底部刚好接触水面开始缓慢下降进入水中,直到快接触到杯底,能大致反应圆锥体所受水的浮力F浮的大小与物体进入水中的深度h深关系的图象是下列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答案】(1)物体在同一种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2)(1)不变
(3)偏大
(4)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1)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研究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时,要控制物体液体的密度相同,体积不相同;
(2)根据称重法,由A、C、D可知物体在水中完全浸时受到的浮力,与深度无关;
(3)由称重法可知:圆锥体所受液体的浮力F浮E=G-FE,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步骤E中不小心使圆锥体接触了容器底而造成拉力减小了,称重法得到的F浮将变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变大;
(4)明确横纵轴表示的内容,再分析F随h的变化趋势,与表格中的实验结果相对照。
【解答】(1)由图中步骤A可知圆锥体的重力大小,B、C中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不同,根据F浮=G-F示可知,B、C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同,可得出结论:物体在同一种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1)由A、C、D可知,物体在水中完全浸时受到的拉力相同,所以物体受到的浮力也相同,说明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浸没的深度无关。
(2)由称重法可知:圆锥体所受液体的浮力
F浮E=G-FE=4.4N-3.4N=1N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步骤E中不小心使圆锥体接触了容器底而造成拉力减小了,称重法得到的F浮将偏大。
(4)在F图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圆锥体从其底部刚好接触水面开始缓慢下降进入水中,直到快接触到杯底,在完全浸没前,随着深度的增加,它排开水的体积不断变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它受到的浮力增大。完全浸没后,深度增加,但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此时受到的浮力不变,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1)由图中步骤A可知圆锥体的重力大小,B、C中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不同,根据F浮=G-F示可知,B、C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同,可得出结论:物体在同一种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2)由A、C、D可知,物体在水中完全浸时受到的拉力相同,所以物体受到的浮力也相同,说明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浸没的深度无关。
(3)由称重法可知:圆锥体所受液体的浮力
F浮E=G-FE=4.4N-3.4N=1N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步骤E中不小心使圆锥体接触了容器底而造成拉力减小了,称重法得到的F浮将偏大。
(4)在F图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圆锥体从其底部刚好接触水面开始缓慢下降进入水中,直到快接触到杯底,在完全浸没前,随着深度的增加,它排开水的体积不断变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它受到的浮力增大。完全浸没后,深度增加,但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此时受到的浮力不变,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28.(2024八上·兰溪期中)氯化钠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以下操作流程:
(1)操作④的名称是   ,其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   (填字母)。
(2)精盐和粗盐质量的比值为产率。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精盐的产率,发现产率较低,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3)实验室要把一些回收的氯化钠配制成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下图是某同学配制过程中的部分操作,请用字母排出正确的顺序:   。
【答案】(1)过滤;D
(2)A;B;D
(3)BDAC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过滤操作:过滤是将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操作,在粗盐提纯中用于分离泥沙和溶液。滤纸折叠需遵循规范,以保证滤纸紧贴漏斗、过滤效果良好 。
(2)产率计算与误差分析:,产率低的原因可从精盐损失、粗盐未完全转化等角度分析,比如溶解不充分、蒸发时液体飞溅、转移不彻底等 。
(3)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步骤: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基本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 )、溶解,需按正确顺序进行操作,以保证溶液配制准确 。
【解答】(1)由图可知,操作④将悬浊液中的难溶性固体与液体进行了分离,其名称是过滤,故填过滤;
制作过滤器时,将圆形滤纸两次对折,撑开,得到的纸质圆锥一侧有三层滤纸,另一侧只有一层滤纸,所以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D。
故答案为:D。
(2)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小,产率较低,选项正确;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小,产率较低,选项正确;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即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大,产率偏高,选项错误;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得到的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小,产率较低,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ABD。
(3)把一些回收的氯化钠配制成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首先称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钠,然后将称好的氯化钠放到烧杯中,再将量取好的水加入到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最后搅拌溶解,即正确顺序是BDAC。
故答案为:BDAC。
(1)由图可知,操作④将悬浊液中的难溶性固体与液体进行了分离,其名称是过滤,故填过滤;
制作过滤器时,将圆形滤纸两次对折,撑开,得到的纸质圆锥一侧有三层滤纸,另一侧只有一层滤纸,所以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D,故填D。
(2)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小,产率较低,选项正确;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小,产率较低,选项正确;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即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大,产率偏高,选项错误;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得到的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小,产率较低,选项正确,故填ABD。
(3)把一些回收的氯化钠配制成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首先称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钠,然后将称好的氯化钠放到烧杯中,再将量取好的水加入到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最后搅拌溶解,即正确顺序是BDAC,故填BDAC。
29.(2024八上·兰溪期中)小明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1)图甲是电路图,图乙所示电路的电流表测量的是   (选填“A”或“B”)处的电流;
(2)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如下表所示,小明得出了两个结论。
IA(A) IB(A) IC(A)
0.3 0.15 0.15
结论一;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相等;
结论二: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路之和。
其中结论   是正确的;
(3)为得出正确结论,接下来小明首先应进行的操作是   (选填序号);
A.改变电流表的量程再测量 B.换其他电流表再测量甲乙
C.改变电源电压再测量 D.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再测量
(4)为移动一根导线就可以测量C处的电流,请你在移动的导线上画“×”,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正确的电路   。
【答案】A;二;D;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解析】【分析】(1)掌握电路的连接,两灯泡并联,电流表在干路上,测干路的电流;
(2)为了测量另一处的电流,让电流表测量支路的电流;
(3)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的和,为得出普遍结论,实验时应采用不同规格的实验器材进行多次实验;
(4)在不更换电流表位置的情况下,在支路上各接一个开关即可完成实验要求。
【解答】(1)图甲是电路图,图乙所示电路中,电流从电流表负极流出时分两支,一直流过L1,另一只流过L2,因此电流表测量的是A处的电流,即干路中的电流。
(2)结论一: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相等;只有选用的两个灯泡相同时,两个电路的电流才相等;结论不具有普遍性,是错误的;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个支路的电流之和,故结论二正确。
(3)为了让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应该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多次实验,故选D。
(4)让电流表测量C处的电流,也就是测量灯 L2的电流,电流表与灯泡L2串联,如图
30.(2024八上·兰溪期中)人体之所以能适应生活环境,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1)当我们不小心碰到火焰时会发生缩手反射,我们的反应是先   (选填“感到痛”、“缩回手”“同时感到痛和缩手”)。
(2)图中表示缩手反射活动中发生具体反应的部分是   (填序号)。
(3)某人由于意外导致图中的②受损断开,结果是   (填字母)。
A.无感觉、能缩手 B.有感觉、能缩手
C.无感觉、不能伸手 D.有感觉、但不能缩手
(4)在一些危急情况下,比如消防队员在灭火现场,有时为抢救被火灾围困的人,也会托住高温的物体,并坚持一段时间。这是在大脑参与下的有意识的行为,说明大脑可以控制   中的较低级的神经中枢。
【答案】缩回手;①;D;脊髓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1)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条件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2)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它可以控制脊髓中的较低级神经中枢。
(3)图中:①是效应器,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④是感受器、⑤下行传导纤维、⑥上行传导纤维。
【解答】(1)人体的缩手反射中枢位于脊髓,但躯体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当手不小心碰到火焰时,手部的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缩手反射中枢,神经冲动沿着传出神经传给上肢与缩手反射有关的肌肉,人体发生缩手反射。与此同时脊髓内的缩手反射中枢发出的神经冲动也沿着脊髓白质中的上行神经束传到大脑皮层中的躯体感觉中枢,人体产生痛觉。形成痛觉的神经冲动传导的路径较长,需要时间的较长。因此当手不小心碰到火焰时,我们的反应是先缩回手,后感到痛。
(2)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神经冲动传导的过程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根据图中箭头的方向可知:①是效应器,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④是感受器。图中表示缩手反射活动中发生具体反应的部分是①效应器。
(3)某人由于意外导致图中的②传出神经受损断开,反射弧不完整,因此缩手反射不能发生,但是神经冲动还能通过脊髓内的白质上行传导到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因此还能感受到疼痛,可见D符合题意。
(4)消防队员在灭火现场,有时为了救人,会用手托起遇到的高温物体,并持一段时间,这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属于条件反射。大脑皮层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也能控制脊髓中较低级的神经中枢。
31.(2024八上·兰溪期中)小林同学将200克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做如图操作,请通过计算回答以下问题。
(1)转移后甲杯中含有溶质硝酸钾的质量为多少?
(2)往甲杯溶液加入4 g硝酸钾固体完全溶解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结果保留到0.1%)
(3)若将乙杯溶液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硝酸钾溶液,则需加水的质量为多少?
【答案】(1)200 g×20%×=10g
(2)往甲杯溶液加入4克硝酸钾固体完全溶解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3.5%
(3)若将乙杯溶液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硝酸钾溶液,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
=5%,x=100g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具有均一性,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1)200 g×20%×=10 g。
(2)往甲杯溶液加入4克硝酸钾固体完全溶解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3.5%。
(3)解:若将乙杯溶液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硝酸钾溶液,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
=5%,x=100g
32.(2024八上·兰溪期中)竹筏漂流是许多地区的旅游项目之一。现有一个用10根完全相同的竹子制作而成的竹筏,每根竹子质量为,体积为,忽略制作竹筏所使用绳子的质量和体积。计算():
(1)不载人时,竹筏漂浮于水面受到的浮力是   牛。
(2)不载人时,竹筏浸入水中的体积为多大   ?
(3)为安全起见,竹筏最多能有一半体积浸入水中,若竹筏上每人的平均体重为,则该竹筏最多能载几人   ?
【答案】800;0.08m3;8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利用G=mg求出竹筏的重力,然后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可知其所受浮力大小;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竹筏浸入水中的体积;
(3)竹筏一半的体积浸入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总体积的一半,然后利用F浮=ρ水gV排可求竹筏此时受到的浮力大小,不计绳子的质量,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可求人的总重力,进而可求该竹筏最多能载的人数。
【解答】(1)竹筏漂浮于水面,受到的浮力
(2)由知道,不载人时,竹筏浸入水中的体积为
(3)竹筏一半的体积浸入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
此时竹筏受到的浮力为
忽略制作竹筏所使用绳子的质量,竹筏仍然漂浮,则人的总重力
所以,该竹筏最多能载的人数
所以最多为8人。即此时竹筏的最大载重量与竹筏受到的浮力相等,即竹筏的最大载重量是5×103N。
答:(1)不载人时,竹筏漂浮于水面受到的浮力是800N;
(2)不载人时,竹筏浸入水中的体积为0.08m3;
(3)该竹筏最多能载8人。
33.(2024八上·兰溪期中)如图甲,在钢绳拉力的作用下石料从水面上方匀速直线下降,直至全部没入水中。图乙是钢绳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若不计空气和水的阻力,其中ρ水=1.0×103kg/m3,g取10N/kg,求:
(1)石料的体积是多少?
(2)石料的密度是多少?
【答案】(1)由图像乙知道0~t1时间内,拉力F不变且最大,表示物体没有浸入水中,此时拉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则
当石块完全浸入后,钢绳的拉力
F'=900N
则石料全部没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因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所以,由知道,石料的体积
(2)由G=mg知道,石料的质量
石料的密度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 (1)由图象乙知0~t1时间内,拉力F不变且最大,表示物体没有浸入水中,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判断F与G的关系;由图乙可知石料的重力和完全浸没时拉力的大小,根据F浮=G-F'求出石料完全没入水中受到的浮力;知道石料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排开水的体积即为石料的体积;
(2)知道石料的重力,根据G=mg求出其质量,再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石料的密度。
【解答】(1)由图像乙知道0~t1时间内,拉力F不变且最大,表示物体没有浸入水中,此时拉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则
当石块完全浸入后,钢绳的拉力
F'=900N
则石料全部没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因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所以,由知道,石料的体积
(2)由G=mg知道,石料的质量
石料的密度

(1)由图像乙知道0~t1时间内,拉力F不变且最大,表示物体没有浸入水中,此时拉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则
当石块完全浸入后,钢绳的拉力
F'=900N
则石料全部没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因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所以,由知道,石料的体积
(2)由G=mg知道,石料的质量
石料的密度
34.(2024八上·兰溪期中)高压锅最早的名字叫“帕平锅”,是一位叫丹尼斯.帕平的医生发明的,起初只是作为消毒工具,现为厨房常用锅具。
(1)图甲为高压锅的构造,图乙为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图像,(当地气压为)若高压锅出气孔的横截面积为),压在出气孔上的限压阀的质量为70克。通过计算并对照图像说明,利用这种高压锅烧水时,最高温度大约是多少
(2)若要把这种高压锅销售到两藏地区,在保证高压锅安全使用的前提下,用这种高压锅烧水时,要达到同样的最高温度。你认为需要怎样改进    。
(3)某科学小组的同学针对这种高压锅不能调温度的缺点,对这种普通高压锅进行了技术改造,如图丙所示。工作原理:调节螺丝可以上下旋转,当往下旋转时,弹簧对限压阀的压力变大。若要增大锅内蒸煮时的温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填字母)。
A.适当增大排气孔的直径 B.调节螺丝往上旋转
C.调节螺丝往下旋转 D.适当加大火力蒸煮
【答案】(1)最高温度大约在115-117℃之间
(2)加大限压阀的质量
(3)C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压强的计算与沸点和气压的关系:压强公式,高压锅限压阀的压力由重力产生(F=G=mg ),通过计算锅内气压,再结合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图像,确定水的沸点(即最高温度 )。水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随气压减小而降低,利用此关系可根据气压判断沸点 。
(2)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及应用: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在高原地区(如西藏 ),外界大气压小,要使高压锅达到相同锅内气压(相同沸点 ),需改变限压阀对出气孔的压力,从而改变锅内气压 。
(3)高压锅温度调节原理:通过调节螺丝改变弹簧对限压阀的压力,进而改变锅内气压,影响水的沸点,来实现温度调节 。
【解答】(1)限压阀的质量为70克,它受到的重力
利用这种高压锅烧水时,锅内的最大气压
根据图表可知锅内能达到的最高温度为116℃。
(2)两藏地区海拔高,当地的大气压小于标注大气压,在保证高压锅安全使用的前提下,用这种高压锅烧水时,要达到同样的最高温度,根据可知,应适当增加限压阀质量(或减小放气孔的孔径),使限压阀产生的压强增大。
(3)A、在限压阀质量不变时,适当增大排气孔的直径,会使限压阀对锅内的气压减小,从而降低锅内蒸煮时的温度,故A不符合题意;
B、调节螺丝往上旋转,弹簧对限压阀的压力变小,限压阀产生的压强减小,从而降低锅内蒸煮时的温度,故B不符合题意;
C、调节螺丝往下旋转,弹簧对限压阀的压力变大,限压阀产生的压强增大,从而增大锅内蒸煮时的温度,故C符合题意;
D、适当加大火力蒸煮,不能改变锅内外的气压,不会改变锅内的蒸煮温度,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限压阀的质量为70克,它受到的重力
利用这种高压锅烧水时,锅内的最大气压
根据图表可知锅内能达到的最高温度为116℃。
(2)两藏地区海拔高,当地的大气压小于标注大气压,在保证高压锅安全使用的前提下,用这种高压锅烧水时,要达到同样的最高温度,根据可知,应适当增加限压阀质量(或减小放气孔的孔径),使限压阀产生的压强增大。
(3)A.在限压阀质量不变时,适当增大排气孔的直径,会使限压阀对锅内的气压减小,从而降低锅内蒸煮时的温度,故A不符合题意;
B.调节螺丝往上旋转,弹簧对限压阀的压力变小,限压阀产生的压强减小,从而降低锅内蒸煮时的温度,故B不符合题意;
C.调节螺丝往下旋转,弹簧对限压阀的压力变大,限压阀产生的压强增大,从而增大锅内蒸煮时的温度,故C符合题意;
D.适当加大火力蒸煮,不能改变锅内外的气压,不会改变锅内的蒸煮温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 / 1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聚仁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1.(2024八上·兰溪期中)2023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水是生命之源,与生物生存、工农业生产等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改变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
B.为了节约用水,可用洗米水浇花
C.长江、黄河发源地的水循环比海边的水循环要活跃
D.用沉淀法、过滤法和蒸馏法净化水,效果最好的是蒸馏法
2.(2024八上·兰溪期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B.不同的物质分散到水中都会形成溶液
C.在科学实验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D.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3.(2024八上·兰溪期中)下列实验操作图示正确的是(  )
A.过滤粗盐水
B.点燃酒精灯
C.向试管中加入锌粒
D.蒸发食盐水
4.(2024八上·兰溪期中)世间有流传盛广的气候民间谚语,其中有关气候的影响因素说法不正确的是
A.湖州莫干山山顶的气温比市区低,说明气候与地形有关
B.“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说明气候与海陆位置有关
C.我国北方冬季明显比南方冷,是因为纬度位置不同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气候与季风有关
5.(2024八上·兰溪期中)2022年12月4日,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乘坐神舟十四号返回舱成功返回地球。返回舱返回过程中,需要高速穿过大气层。以下关于地球大气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气层能保护地球,减少小天体的撞击
B.雷电风雨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
C.大气层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D.返回舱返回地球时依次经过外层→暖层→平流层→中间层→对流层
6.(2024八上·兰溪期中)如图甲、乙、丙、丁所示的四个实验中,其中不能表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  )
A.杯子中注满水后,倒过来,硬纸片不掉下来
B.两试管之间的水流出,小试管会自动升上去
C.燃烧的酒精棉花丢入瓶中,比瓶口略大的熟鸡蛋堵住瓶口后,会吸入瓶内
D.将浮在水面的盆子按入水中,需要用力
7.(2024八上·兰溪期中)下列各种植物的感应性运动中,其中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触碰含羞草,羽状复叶闭合下垂
B.郁金香在温度升高时开放
C.植物的根向水多的方向生长
D.蒲公英花序夜晚或阴天关闭
8.(2024八上·兰溪期中)杭州亚运会的帆船项目在象山举行.帆船迎风行驶仍能前进的原理与飞机升空原理相同.若在帆船起航阶段刮起了东风(由东边吹向西边,俯视如图所示),为使帆船获得向北的动力,运动员应调整船帆方向为(  )
A. B.
C. D.
9.(2024八上·兰溪期中)下图中,不能正确反映空气流动的是(  )
A. B.
C. D.
10.(2024八上·兰溪期中)在20℃时,标号为①②③④的四个烧杯分别盛有50g水,依次加入27g、9g、36g、18g的氯化钠,充分溶解后的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②中所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
D.④中所得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11.(2024八上·兰溪期中)下列选项中,甲、乙、丙和丁之间的关系与如图所示一致的是(  )
选项 甲 乙 丙 丁
A 神经中枢 脑 脊髓 视觉中枢
B 人体的激素 生长素 胰岛素 甲状腺激素
C 反射 向地性 望梅止渴 杯弓蛇影
D 脑 大脑 小脑 脑干
A.A B.B C.C D.D
12.(2024八上·兰溪期中)三个相同容器内分别盛满不同的液体,现将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轻轻放入容器中,小球静止后的状态如图所示,三容器的液面处于同一深度,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关系是
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是p乙>p甲>p丙
C.液体的密度关系是ρ甲>ρ丙>ρ乙
D.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F乙=F丙>F甲
13.(2024八上·兰溪期中)在高铁站自动检票闸机口,乘客刷身份证的同时要进行人脸识别。身份识别成功开关S1闭合,指示灯L亮;人脸识别成功S2闭合,闸机门(电动机)自动打开,检票通过。若只有人脸识别成功而身份证识别错误,闸机门不打开。如图所示电路符合以上设计要求的是(  )
A. B.
C. D.
14.(2024八上·兰溪期中)如图甲电路,闭合开关S后,两个灯泡都能发光,乙图为电流表A1指针的位置,如果电流表A2读数是0.6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表A1的读数是0.3A
B.灯泡L1和L2并联
C.电流表A1可以连接“-、0.6”接线柱
D.通过灯L1的电流为0.6A
15.(2024八上·兰溪期中)如图是科学老师做的“静电章鱼”实验,他分别用毛皮摩擦一根塑料管和塑料丝,然后将摩擦后的塑料丝向上抛起,迅速将塑料管放在其底下形成了静电章鱼。关于上述过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塑料丝悬浮在空中时,它受到的浮力与重力大小相等
B.通常情况下塑料管是绝缘体
C.塑料丝带电是因为摩擦使电荷发生了转移
D.本实验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16.(2024八上·兰溪期中)如图为“富氢水杯”,宣称水中富含氢气对人体有益,据图回答问题。
(1)“富氢水杯”的工作原理是电解水,其结构如图所示,产生氢气的电极是   。
(2)查阅资料可知,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在20℃时,1L水中可以溶解氢气体积为0.001mL,因此常温下水中不可能富含氢气,那么可以增强氢气溶解性的方法有   。(写出一种)
17.(2024八上·兰溪期中)暑假假期小明全家从杭州到西藏游玩,到达西藏后,小明感到呼吸有些困难,爸爸告诉他这是由于西藏地区海拔高,大气压比杭州   的缘故;并且告诉小明大气压对液体的沸点也有影响,气压越低,液体的沸点越   (填“高”或“低”),所以当地烹饪牛羊肉以烧烤为主。
18.(2024八上·兰溪期中)考古人员在南海海域意外地发现了一艘已经沉睡了年,却至今仍未腐烂的古沉船。图甲为整体打捞的情形。沉船打捞常用“浮筒打捞法”。首先把浮筒灌满水,沉入水底,拴在沉船两侧,然后再将筒内的水用高压气体压出,沉船便可以浮起来。“南海一号”被顶出水面后,将放置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特别设置的“水晶宫”内。
(1)将筒内的水用高压气体压出的过程中,浸没在水中的浮筒的浮力   (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浮筒的重力   (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2)用“浮筒打捞法” 打捞沉船的原理,相当于图乙中   (选填“向外拉” 或“向内推”)注射器。
19.(2024八上·兰溪期中)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在配制硝酸钾营养液时,小敏操作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20 30 40 50
溶解度/克 31.6 45.8 63.9 85.5
(1)上述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此时的温度可能是    (选填“20℃”、“30℃”或““40℃”)。
(2)现要配制20%的硝酸钾营养液,需向烧杯③溶液中加水   克。
20.(2024八上·兰溪期中)人体患病毒性感冒容易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如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调节体温恒定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
(1)患病初期,人体   (填图中某生理过程)而形成“寒战”,有助于体温上升到38.5℃。
(2)38.5℃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
21.(2024八上·兰溪期中)如图所示,广口瓶中盛有少量饱和澄清石灰水,小试管和U形管中均有适量水,现向小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回答下列问题:
(1)可观察到饱和澄清石灰水   
(2)U形管中ab液面变化情况是   
A.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  B.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
22.(2024八上·兰溪期中)如图甲为正常人体进食后血糖浓度变化和血糖调节过程部分示意图,图乙是在同一坐标图上绘制出的血糖浓度和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请回答:
(1)糖尿病患者B点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人,原因往往是   ;
(2)在人体血糖平衡调节中,随着血糖浓度的升高,胰岛素浓度随之升高。图乙中,代表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选填“C”或“D”)
23.(2024八上·兰溪期中)如图所示为人们所喜爱的电动自行车,它具有轻便、节能、环保等特点,只要将车钥匙插入锁孔并顺时针旋转一下,车子就通电了。车钥匙的作用相当于电路中的   ,给电动车充电时,蓄电池相当于电路中的   。
24.(2024八上·兰溪期中)将密度为0.9g/cm3、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冰块,放入盛有水的柱状容器中,静止时冰块有2cm露出水面,如图所示。对容器缓慢加热,直至冰块完全熔化,则水面高度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增大了    N。
25.(2024八上·兰溪期中)已知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能促进子宫发育。研究人员为探究垂体能分泌促性腺激素影响卵巢和子宫的发育,用一批幼鼠做了如下实验:
组别 处理措施 相同条件下喂养一段时间后,卵巢平均质量/mg 相同条件下喂养一段时间后,子宫平均质量/mg
1 不作处理 68 216
2 A 36 93
3 切除垂体,同时定期注射适量雌性激素 37 219
4 切除垂体,同时定期注射适量促性腺激素 66 218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组时将健康的生长发育状况和个体大小相近的雌性幼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而不是1只的目的是   。
(2)表中第1组是本实验的   。(填“对照组”或“实验组”)
(3)表中A处的处理方法是   。
(4)第3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是   。
26.(2024八上·兰溪期中)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周末开展一次登山活动,他们想利用随身携带的注射器、细线、刻度尺、弹簧测力计(0~5N)等相关用品测量山顶的大气压。测量方案如下:
A.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针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小孔;
B.如图甲所示,用细线拴住注射器活塞颈部,使线的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
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针筒,当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C.读出注射器针筒上有刻度部分的容积V;
D.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针筒上有刻度部分的长度L。
请根据他们设计的方案回答以下问题:
(1)测量中,分析研究的是大气对   (选填“针筒”或“活塞”)的压力;
(2)测量前,有同学建议在活塞周围涂抹润滑油,然后将其插入针筒中,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活塞的密封性好;二是可以   ;
(3)若同学们用图乙中②注射器在测量时,弹簧测力计被拉到5N,活塞仍没有滑动可改用图乙中的   (选填“①”或“③”)注射器。用测量步骤中的V、L和F表示大气压的值,则p=    。
27.(2024八上·兰溪期中)如图所示,小亮在做探究“圆锥体所受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两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有水和某种液体,请你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由图中步骤A、B、C可得结论:   。
(2)由图中步骤A、C、D可知,当物体浸没在水中并增大所处深度时,浮力的大小将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3)如果在步骤E中不小心使圆锥体接触了容器底而造成拉力减小,则由此所计算出的浮力大小将   (填“偏大”或“偏小”)。
(4)F图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圆锥体从其底部刚好接触水面开始缓慢下降进入水中,直到快接触到杯底,能大致反应圆锥体所受水的浮力F浮的大小与物体进入水中的深度h深关系的图象是下列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28.(2024八上·兰溪期中)氯化钠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以下操作流程:
(1)操作④的名称是   ,其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   (填字母)。
(2)精盐和粗盐质量的比值为产率。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精盐的产率,发现产率较低,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3)实验室要把一些回收的氯化钠配制成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下图是某同学配制过程中的部分操作,请用字母排出正确的顺序:   。
29.(2024八上·兰溪期中)小明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1)图甲是电路图,图乙所示电路的电流表测量的是   (选填“A”或“B”)处的电流;
(2)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如下表所示,小明得出了两个结论。
IA(A) IB(A) IC(A)
0.3 0.15 0.15
结论一;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相等;
结论二: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路之和。
其中结论   是正确的;
(3)为得出正确结论,接下来小明首先应进行的操作是   (选填序号);
A.改变电流表的量程再测量 B.换其他电流表再测量甲乙
C.改变电源电压再测量 D.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再测量
(4)为移动一根导线就可以测量C处的电流,请你在移动的导线上画“×”,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正确的电路   。
30.(2024八上·兰溪期中)人体之所以能适应生活环境,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1)当我们不小心碰到火焰时会发生缩手反射,我们的反应是先   (选填“感到痛”、“缩回手”“同时感到痛和缩手”)。
(2)图中表示缩手反射活动中发生具体反应的部分是   (填序号)。
(3)某人由于意外导致图中的②受损断开,结果是   (填字母)。
A.无感觉、能缩手 B.有感觉、能缩手
C.无感觉、不能伸手 D.有感觉、但不能缩手
(4)在一些危急情况下,比如消防队员在灭火现场,有时为抢救被火灾围困的人,也会托住高温的物体,并坚持一段时间。这是在大脑参与下的有意识的行为,说明大脑可以控制   中的较低级的神经中枢。
31.(2024八上·兰溪期中)小林同学将200克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做如图操作,请通过计算回答以下问题。
(1)转移后甲杯中含有溶质硝酸钾的质量为多少?
(2)往甲杯溶液加入4 g硝酸钾固体完全溶解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结果保留到0.1%)
(3)若将乙杯溶液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硝酸钾溶液,则需加水的质量为多少?
32.(2024八上·兰溪期中)竹筏漂流是许多地区的旅游项目之一。现有一个用10根完全相同的竹子制作而成的竹筏,每根竹子质量为,体积为,忽略制作竹筏所使用绳子的质量和体积。计算():
(1)不载人时,竹筏漂浮于水面受到的浮力是   牛。
(2)不载人时,竹筏浸入水中的体积为多大   ?
(3)为安全起见,竹筏最多能有一半体积浸入水中,若竹筏上每人的平均体重为,则该竹筏最多能载几人   ?
33.(2024八上·兰溪期中)如图甲,在钢绳拉力的作用下石料从水面上方匀速直线下降,直至全部没入水中。图乙是钢绳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若不计空气和水的阻力,其中ρ水=1.0×103kg/m3,g取10N/kg,求:
(1)石料的体积是多少?
(2)石料的密度是多少?
34.(2024八上·兰溪期中)高压锅最早的名字叫“帕平锅”,是一位叫丹尼斯.帕平的医生发明的,起初只是作为消毒工具,现为厨房常用锅具。
(1)图甲为高压锅的构造,图乙为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图像,(当地气压为)若高压锅出气孔的横截面积为),压在出气孔上的限压阀的质量为70克。通过计算并对照图像说明,利用这种高压锅烧水时,最高温度大约是多少
(2)若要把这种高压锅销售到两藏地区,在保证高压锅安全使用的前提下,用这种高压锅烧水时,要达到同样的最高温度。你认为需要怎样改进    。
(3)某科学小组的同学针对这种高压锅不能调温度的缺点,对这种普通高压锅进行了技术改造,如图丙所示。工作原理:调节螺丝可以上下旋转,当往下旋转时,弹簧对限压阀的压力变大。若要增大锅内蒸煮时的温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填字母)。
A.适当增大排气孔的直径 B.调节螺丝往上旋转
C.调节螺丝往下旋转 D.适当加大火力蒸煮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水资源的利用及保护
【解析】【分析】(1)水循环包括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降水等环节,南水北调工程是对地表径流的重新调配。
(2)节约用水可以通过一水多用等方式实现,如用洗米水浇花,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3)水循环的活跃程度与降水、蒸发等因素有关,海边地区受海洋影响,降水相对较多、蒸发也较频繁,水循环更活跃;而长江、黄河发源地在青藏高原,降水稀少,水循环相对不活跃。
(4)沉淀法可使水中悬浮颗粒沉淀,过滤法能除去不溶性杂质,蒸馏法可除去水中所有杂质,得到的蒸馏水是纯净物,所以蒸馏法净化水效果最好。
【解答】A、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对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进行重新调配,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故该选项正确。
B、用洗米水浇花,实现了水的重复利用,能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故该选项正确。
C、长江、黄河发源地在青藏高原,降水稀少,水循环不活跃;海边地区受海洋影响,降水和蒸发等环节更频繁,水循环更活跃,故该选项错误。
D、沉淀法除去大颗粒悬浮杂质,过滤法除去不溶性杂质,蒸馏法能除去所有杂质,得到纯水,净化效果最好的是蒸馏法,故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2.【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A、根据溶液必须属于混合物考虑;
B、溶液是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根据水能溶解很多物质进行分析;
D、泥水不属于溶液。
【解答】A、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不一定就是溶液,例如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是溶液,故A错误;
B、溶液是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形成乳浊液而不是溶液,故B错误;
C、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常用的溶剂,故C正确;
D、泥水是浊液,不属于溶液,没有溶质、溶剂,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答案】A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1) 过滤操作:过滤液体时,要遵循 “一贴、二低、三靠” 原则 。“一贴” 指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 是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滤液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 为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同时要用玻璃棒引流,这样能保证过滤操作顺利进行,有效分离固液混合物。
(2) 酒精灯点燃:点燃酒精灯必须用火柴或打火机,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因为这样做容易使酒精洒出,引发火灾,这是保障实验室安全的基本操作要求 。
(3) 固体药品取用(块状):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如锌粒)时,应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使固体缓缓滑到试管底部,防止直接投入打破试管 。
(4) 蒸发操作:蒸发食盐水时,需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
【解答】A、过滤液体遵循 “一贴、二低、三靠” 原则,且用玻璃棒引流,该操作符合规范,故该选项正确。
B、点燃酒精灯应用火柴,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图中操作错误,故该选项错误。
C、向试管加块状固体应先横放试管,将固体放管口再竖起来,图中直接放入会砸裂试管,操作错误,故该选项错误。
D、蒸发时需用玻璃棒搅拌,图中未搅拌,会导致液体受热不均飞溅,操作错误,故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4.【答案】D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地形因素、海陆因素 。纬度因素是指纬度不同,太阳高度角、接受太阳辐射热量不同,纬度越高(北半球),冬季气温越低;地形因素表现为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一般海拔每升高 100 米,气温约下降 0.6℃ ;海陆因素是由于海洋和陆地的比热容不同,海洋升温慢、降温慢,陆地升温快、降温快,导致沿海和内陆气候有差异 。
【解答】A、湖州莫干山山顶的气温比市区低,是因为地形因素(海拔高,气温低 ),说明气候与地形有关,故该选项正确。
B、“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体现了昼夜温差大,是因为当地地处内陆,受海陆因素影响,陆地比热容小,升温降温快,故该选项正确。
C、我国北方冬季明显比南方冷,是因为纬度位置不同,北方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获得太阳辐射热量少,故该选项正确。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是因为山寺海拔高,气温低,桃花开放晚,说明气候与地形有关,而非季风,故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5.【答案】D
【知识点】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 根据对大气层的分层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 A.小天体坠落地球需经过大气层,与大气摩擦、燃烧,最后消失或减小,从而减少小天体的撞击,所以大气层能保护地球,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对流层含有几乎全部水汽和杂质,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显著,雷电风雨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按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降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运动等特征,大气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故飞船返回过程中,依次穿越的大气层是外层、暖层、中间层、平流层、对流层,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6.【答案】D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1) 大气压强的表现: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叫大气压强。很多实验现象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使得物体出现特定的运动或保持某种状态,比如在有大气压参与时,能支撑液体、使物体被压入等情况。
(2) 浮力的概念: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体积有关。
【解答】A、杯子中注满水后,倒过来,硬纸片不掉下来,正常由于水受到重力的作用会向下落,现在没有落下来,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故A不符合题意;
B、两试管之间水流出,小试管会自动升上去。水流出后小试管上部近似 “真空”,大气压向上的压力大于小试管重力,使小试管上升,能表明大气压强存在,故该选项能表明大气压存在,故B不符合题意;
C、燃烧酒精棉花丢入瓶中,熟鸡蛋堵住瓶口后被吸入瓶内。瓶内气体受热膨胀溢出,温度降低后气压变小,外界大气压将鸡蛋压入瓶内,能表明大气压强存在,故该选项能表明大气压存在,故C不符合题意;
D、将浮在水面的盆子按入水中需要用力,是因为盆子浸入水中体积变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浮力变大,需要用力克服浮力,这是浮力的作用,不能表明大气压强存在,故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7.【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
【解析】【分析】感性运动是指无一定方向的外界因素均匀作用于植株或某些器官所引起的运动。感性运动多数属膨压运动,即由细胞膨压变化所导致的。常见的感性运动有感夜性、感震性和感温性。
【解答】A、含羞草是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触碰含羞草的叶,是植物的感震性;
B、郁金香的花通常在温度升高时开放,在温度降低时闭合,属于感温;
C、植物的根向水多的地方生长,是植物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反应,属于应激性;
D、蒲公英花序夜晚或阴天关闭是植物的感光性。
故答案为:C
8.【答案】D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流体的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解答】在帆船的起航阶段刮起了东风,为使帆船获得向北的动力,应当使船帆的南侧的压强大于北侧的压强,由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船帆北侧的风流速要大,南侧的流速要小,从而产生向北的压强差,所以船帆应当向北凸,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答案】A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空气的利用
【解析】【分析】(1)热力环流原理: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环流。其基本规律是热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冷的地方空气受冷收缩下沉;在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比如城市和郊区之间、陆地和海洋之间因温度差异会形成相应的热力环流。
(2)气压与气流关系:在水平方向上,气压存在高低差异,气流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这是热力环流中水平气流运动的基本规则。
【解答】A、城市是热岛,热量多,空气应受热上升,郊区相对较冷,空气下沉,水平方向空气由郊区流向城市 。而图中 A 的气流方向不符合城市热岛效应下的热力环流(城市空气应上升 ),故该选项错误。
B、根据热力环流中水平方向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的原理,图中从高气压指向低气压的气流方向正确,故该选项正确。
C、同 B,遵循水平方向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的规则,气流方向正确,故该选项正确。
D、晚上陆地降温快,气温较低,空气下沉;海洋降温慢,气温较高,空气上升,水平方向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图中 D 的气流方向符合这一规律,故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A。
10.【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判断依据是看溶液中是否有未溶解的溶质,有则为饱和溶液(该温度下 )。
(2)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用于计算溶液中溶质所占的比例 。
【解答】A、20℃时,①③中均有未溶解的氯化钠,说明溶液均为饱和溶液,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正确;
B、分别盛有50g水,④中溶解溶质比②中溶解溶质更多,故②所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正确;
C、盛有50g水,④溶解溶质质量为18g,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故错误;
D、 ④中所得溶液中没有剩余固体,可能恰好是饱和溶液,故正确。
故答案为:C。
11.【答案】D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1)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1)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
(3)图中甲包含乙、丙和丁,乙、丙和丁是并列关系。
【解答】A、在脑和脊髓的灰质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调节人体的某一项相应的生理活动,这些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就叫做神经中枢,如视觉中枢,A错误。
B、人体内的激素有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性激素、胰岛素等,而生长素属于植物激素,B错误。
C、反射是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的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如杯弓蛇影、望梅止渴等;而向地性不属于反射,C错误。
D、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等, D正确。
故答案为:D。
12.【答案】D
【知识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当物体漂浮或悬浮时,其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沉底时浮力小于重力;
(2)利用液体压强公式分析判断三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关系;
(3)根据物体浮沉条件,结合图示得出三种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
【解答】A、开始时,由于三个相同容器内分别盛满不同的液体,则液体的体积
放入小球后,甲、丙溢出相同体积的液体,则剩余液体体积
由于ρ甲<ρ丙,故m甲<m丙,重力G甲<G丙,乙液体溢出的最少,故剩余液体体积V乙'最大;又因为ρ乙最大,所以乙的质量最大、重力最大,故
容器相同,则容器重力相等,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则小球的重力相等,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容器内的液体和球的重力之和,即
由于受力面积相同,由知道
故A错误;
B、静止时三个容器的液面恰好相平,即深度h相等,由于,根据p=ρgh知道
故B错误;
C、小球在甲中下沉,故ρ球>ρ甲,在乙容器中漂浮,故ρ球<ρ乙,在丙中悬浮,故ρ球=ρ丙
所以三种液体的密度关系为
故C错误;
D、由图知道,小球在丙容器中悬浮,在乙容器中漂浮,所以小球所受的浮力与自身的重力相等;在甲容器中下沉,浮力小于其重力,所以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
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3.【答案】A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1)串联电路特点: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相互影响,一处断开,整个电路都不通,即所有用电器工作需同时满足开关闭合条件。
(2)并联电路特点:并联电路中,电流有多条路径,各支路用电器互不影响,支路开关控制所在支路用电器,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本题中指示灯和电动机的工作逻辑需结合串、并联电路特点判断。
【解答】A、身份识别成功开关S1闭合,指示灯L亮;人脸识别成功S2闭合,闸机门(电动机)自动打开,检票通过。若只有人脸识别成功而身份证识别错误,即只闭合S2,电路仍为断路,闸机门不打开,故A符合题意;
B、电路为串联电路,需要同时闭合两个开关,电路才会接通,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中电路,只闭合开关S1,灯亮且闸机门打开,故C不符合题意;
D、身份识别成功开关S1闭合,闸机门(电动机)自动打开,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4.【答案】B
【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解析】【分析】由电路图知,两灯并联,电流表A1测量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量通过L2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特点判断A1量程并读数,由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计算L1的电流。
【解答】A、如甲图所示,闭合开关S后,灯L1和L2相互不影响,可以独立工作,所以两灯泡是并联的,故A错误;
BCD、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灯L2的电流,且I2=0.6A,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并联电路电流大于各支路电流,电流表A1应该选用大量程,一定连接“-,3”接线柱,量程为0~3A,分度值0.1A,由乙图可知:干路电流I=1.5A,故B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15.【答案】A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1)受力平衡:当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的力为平衡力,即合力为零。平衡力的特点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2)导体与绝缘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有塑料、橡胶、玻璃等,导体有金属、人体、大地等。
(3)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实质是电荷(电子 )的转移,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答】A、塑料丝悬浮在空中,处于静止状态,受到重力、浮力和塑料管对它的斥力(因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是重力、浮力与斥力的合力为零使它平衡,并非只受浮力与重力且二者相等,故该选项错误。
B、塑料管不容易导电,符合绝缘体的特性,通常情况下塑料管是绝缘体,故该选项正确。
C、塑料丝通过与其他物体摩擦,使电荷(电子 )发生转移,从而带上电,这是摩擦起电的本质,故该选项正确。
D、塑料丝因摩擦带上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呈现 “静电章鱼” 的张开形态,本实验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A。
16.【答案】负极;增大压强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与外电路正极相连的一侧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
(2)根据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有关进行分析,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以及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解答】(1)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连接的一端(即阳级)所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所以“富氢水杯”产生氢气的电极是外电路的负极。
故答案为:负极。
(2)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增强氢气溶解性的方法是增大压强。
故答案为:增大压强。
17.【答案】低;低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解析】【分析】 (1)大气压与高度有关,随海拔高度增加,大气压强减小;
(2)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水的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低。
【解答】 (1)由于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进入西藏后,由于海拔高、大气压较低,小明才出现了高原反应。
(2)西藏海拔高,大气压低,低于标准大气压,所以水的沸点将低于100℃。
18.【答案】(1)不变;变小
(2)向内推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物体的沉浮条件:
当浮力大于物体重力--物体上浮;
当浮力等于物体重力--物体悬浮可停在液体内部任意一位置;
当浮力小于物体重力--物体下沉。
【解答】(1)浮筒绑在沉船两侧时使整体体积增大,总的浮力增大,排出浮筒中的水,浮筒的重力减小,当浮力大于重力时,沉船就会浮上来。将筒内的水用高压气体压出的过程中,根据可知,浮筒的体积不变,浸没在水中的浮筒的浮力不变,浮筒的重力减小,浮力大于重力,使物体上浮。
(2)用“浮筒打捞法”打捞沉船的原理,相当于图乙中向内推注射器,使试管中的气压增大,排出注射器内的水,使重力减小,物体上浮。
19.【答案】(1)②;20℃
(2)60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根据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来分析解答;
(2)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来分析解答。
【解答】(1)由表格中的硝酸钾的溶解度数据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在20℃时,40g硝酸钾中加入100g水,最多只能溶解31.6g,得到的是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5.8g,溶液变成了不饱和溶液,上述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②,此时的温度可能是20℃;
(2)设需向烧杯③溶液中加水的质量为x,
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
40g=(140g+x)×20%,
则x=60g。
(1)由表格中的硝酸钾的溶解度数据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在20℃时,40g硝酸钾中加入100g水,最多只能溶解31.6g,得到的是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5.8g,溶液变成了不饱和溶液;上述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②,此时的温度可能是20℃;
(2)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设:需向烧杯③溶液中加水的质量为x,则:
x=60g。
20.【答案】(1)骨骼肌收缩(或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2)等于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机体的体温调节是神经和激素(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反应速度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时间较长。在寒冷的条件下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含量增加,促进新陈代谢,导致产热量增多,以维持体温正常。皮肤是与体温调节相关的重要器官,其中血管舒调节张是为了增加散热量,血管收缩是为了减少散热量。
【解答】(1)患病初期,由于病毒入侵等原因,人体的体温会开始上升。在这个过程中,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会发挥作用,通过调节骨骼肌的收缩等生理过程,使人体产生“寒战”。寒战能够增加产热量,从而有助于体温上升到更高的水平,如38.5℃。因此,患病初期,人体通过骨骼肌收缩(或骨骼肌不自主战栗)而形成“寒战”。
(2)当体温上升到38.5℃并进入高温持续期时,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会进行一系列的调节活动,以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在这个过程中,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会达到一个动态平衡。也就是说,虽然体温高于正常水平,但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会相等,从而使体温保持在这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上。因此,38.5℃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1)患病初期,由于病毒入侵等原因,人体的体温会开始上升。在这个过程中,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会发挥作用,通过调节骨骼肌的收缩等生理过程,使人体产生“寒战”。寒战能够增加产热量,从而有助于体温上升到更高的水平,如38.5℃。因此,患病初期,人体通过骨骼肌收缩(或骨骼肌不自主战栗)而形成“寒战”。
(2)当体温上升到38.5℃并进入高温持续期时,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会进行一系列的调节活动,以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在这个过程中,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会达到一个动态平衡。也就是说,虽然体温高于正常水平,但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会相等,从而使体温保持在这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上。因此,38.5℃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21.【答案】变浑浊;B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结合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有氢氧化钙析出,则观察到饱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使U型管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故选B。
22.【答案】(1)胰岛素分泌不足
(2)D
【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1)胰岛素的作用: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一种激素,它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不能有效被调节降低,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
(2)血糖平衡调节中血糖与胰岛素的关系:血糖浓度升高时,会刺激胰岛分泌更多胰岛素;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素分泌减少,即胰岛素浓度变化与血糖浓度变化相关,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浓度随之升高 。
【解答】(1)糖尿病患者B点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人,原因往往是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是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它能够促进血糖进入肝脏、肌肉等组织细胞,并在这些细胞中合成糖原储存起来,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的合成和分解作用就会减弱,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2)在人体血糖平衡调节中,随着血糖浓度的升高,胰岛素的分泌量会随之增加,从而降低血糖浓度,维持血糖平衡。在图乙中,随着血糖浓度(曲线C)的升高,胰岛素浓度(曲线D)也随之升高,因此代表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是D。
(1)糖尿病患者B点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人,原因往往是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是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它能够促进血糖进入肝脏、肌肉等组织细胞,并在这些细胞中合成糖原储存起来,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的合成和分解作用就会减弱,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2)在人体血糖平衡调节中,随着血糖浓度的升高,胰岛素的分泌量会随之增加,从而降低血糖浓度,维持血糖平衡。在图乙中,随着血糖浓度(曲线C)的升高,胰岛素浓度(曲线D)也随之升高,因此代表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是D。
23.【答案】开关;用电器
【知识点】基本电路与电路图
【解析】【分析】(1)开关的作用:开关是控制电路通断的元件,当开关闭合时,电路形成通路,用电器能工作;开关断开时,电路断路,用电器停止工作。
(2)用电器的作用: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在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比如给蓄电池充电时,蓄电池消耗电能,将其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
【解答】(1)车钥匙的作用:车钥匙插入锁孔并顺时针旋转,车子通电,这一操作控制了电路的通断,符合开关控制电路通断的特点,所以车钥匙相当于电路中的开关。
(2)充电时蓄电池的作用:给电动车充电时,蓄电池消耗电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这与用电器消耗电能并转化能量的作用一致,所以此时蓄电池相当于电路中的用电器。
24.【答案】上升;1N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由图求出静止时冰块排开水的体积,根据水和冰的密度求出冰变成水后的体积,然后进而判断水面高度的变化;
(2)由于容器是柱状容器,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与液体的重力相等,当冰块完全熔化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最大,根据F=G即可求出增加的最大压力。
【解答】由图可知,静止时冰块排开水的体积为
当冰块完全熔化后,熔化为水的质量和冰的质量相同,根据得,冰化为水的体积为,解得,即熔化为水的体积大于原来排开水的体积,故冰块熔化时,水面高度上升。
由于容器是柱状容器,熔化前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熔化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则水对容器底部增大的压力为
25.【答案】(1)避免实验偶然性,增加实验的可靠程度
(2)对照组
(3)切除垂体,同时注射等量(或适量)生理盐水
(4)切除垂体后,促性腺激素减少,导致卵巢不能正常发育,而定期注射的雌性激素促进了子宫发育。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是指为了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通俗地说,就是让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主动去寻找答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科学探究重在探索的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答案本身。
【解答】(1)分组时将健康的生长发育状况和个体大小相近的雌性幼鼠随机分成 4 组,每组 10 只而不是 1 只,是因为如果只用 1 只幼鼠,其个体差异、特殊情况等偶然因素可能会使实验结果不准确,多只幼鼠可避免实验偶然性,增加实验的可靠程度 。
(2)、(3)第1组是不作处理,作为本实验的对照组;第3组切除垂体,同时定期注射适量雌性激素,卵巢重量减轻,但是由于注射雌性激素,故子宫平均重量变化不大;第4组是切除垂体,同时定期注射促性腺激素,卵巢和子宫的平均重量都和对照相差不大.第2组的卵巢和子宫的平均重量都相应减轻,可见没有激素释放到卵巢和子宫中,而第3和第4组都是切除垂体,而且都分别注射了适量的雌性激素和促性腺激素,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则A处切除垂体,并且不注射任何激素。
(4)第3组切除垂体后,促性腺激素减少,导致卵巢不能正常发育,而定期注射的雌激素促进了子宫发育,所以子宫平均重量变化不大。
26.【答案】(1)活塞
(2)减小摩擦
(3)③;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1)实验中,活塞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受到压力进入针筒,据此分析;
(2)在活塞周围涂抹润滑油可以起到密封作用,同时减小活塞和筒壁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3)由二力平衡可知F=P大气S,大气压一定,要减小拉力,可减小活塞的横截面积;
根据二力平衡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等于大气压对活塞的作用力,所以大气压强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除以活塞的横截面积。
【解答】(1)该实验中是以活塞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的 是大气对活塞的压力。
(2)活塞周围涂抹润滑油,一是活塞的密封性好,而是可以减小活塞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
(3)因为大气的压强是一定的,由知道,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也会越小,所以当弹簧测力计量程不够时,可换用小量程注射器,即选③。
根据题意知道,活塞的面积是,
根据可得,
大气压强为。
(1)该实验中是以活塞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的 是大气对活塞的压力。
(2)活塞周围涂抹润滑油,一是活塞的密封性好,而是可以减小活塞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
(3)[1]因为大气的压强是一定的,由知道,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也会越小,所以当弹簧测力计量程不够时,可换用小量程注射器,即选③。
[2]根据题意知道,活塞的面积是,根据可得,大气压强为。
27.【答案】(1)物体在同一种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2)(1)不变
(3)偏大
(4)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1)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研究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时,要控制物体液体的密度相同,体积不相同;
(2)根据称重法,由A、C、D可知物体在水中完全浸时受到的浮力,与深度无关;
(3)由称重法可知:圆锥体所受液体的浮力F浮E=G-FE,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步骤E中不小心使圆锥体接触了容器底而造成拉力减小了,称重法得到的F浮将变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变大;
(4)明确横纵轴表示的内容,再分析F随h的变化趋势,与表格中的实验结果相对照。
【解答】(1)由图中步骤A可知圆锥体的重力大小,B、C中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不同,根据F浮=G-F示可知,B、C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同,可得出结论:物体在同一种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1)由A、C、D可知,物体在水中完全浸时受到的拉力相同,所以物体受到的浮力也相同,说明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浸没的深度无关。
(2)由称重法可知:圆锥体所受液体的浮力
F浮E=G-FE=4.4N-3.4N=1N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步骤E中不小心使圆锥体接触了容器底而造成拉力减小了,称重法得到的F浮将偏大。
(4)在F图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圆锥体从其底部刚好接触水面开始缓慢下降进入水中,直到快接触到杯底,在完全浸没前,随着深度的增加,它排开水的体积不断变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它受到的浮力增大。完全浸没后,深度增加,但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此时受到的浮力不变,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1)由图中步骤A可知圆锥体的重力大小,B、C中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不同,根据F浮=G-F示可知,B、C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同,可得出结论:物体在同一种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2)由A、C、D可知,物体在水中完全浸时受到的拉力相同,所以物体受到的浮力也相同,说明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浸没的深度无关。
(3)由称重法可知:圆锥体所受液体的浮力
F浮E=G-FE=4.4N-3.4N=1N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步骤E中不小心使圆锥体接触了容器底而造成拉力减小了,称重法得到的F浮将偏大。
(4)在F图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圆锥体从其底部刚好接触水面开始缓慢下降进入水中,直到快接触到杯底,在完全浸没前,随着深度的增加,它排开水的体积不断变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它受到的浮力增大。完全浸没后,深度增加,但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此时受到的浮力不变,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28.【答案】(1)过滤;D
(2)A;B;D
(3)BDAC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过滤操作:过滤是将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操作,在粗盐提纯中用于分离泥沙和溶液。滤纸折叠需遵循规范,以保证滤纸紧贴漏斗、过滤效果良好 。
(2)产率计算与误差分析:,产率低的原因可从精盐损失、粗盐未完全转化等角度分析,比如溶解不充分、蒸发时液体飞溅、转移不彻底等 。
(3)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步骤: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基本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 )、溶解,需按正确顺序进行操作,以保证溶液配制准确 。
【解答】(1)由图可知,操作④将悬浊液中的难溶性固体与液体进行了分离,其名称是过滤,故填过滤;
制作过滤器时,将圆形滤纸两次对折,撑开,得到的纸质圆锥一侧有三层滤纸,另一侧只有一层滤纸,所以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D。
故答案为:D。
(2)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小,产率较低,选项正确;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小,产率较低,选项正确;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即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大,产率偏高,选项错误;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得到的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小,产率较低,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ABD。
(3)把一些回收的氯化钠配制成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首先称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钠,然后将称好的氯化钠放到烧杯中,再将量取好的水加入到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最后搅拌溶解,即正确顺序是BDAC。
故答案为:BDAC。
(1)由图可知,操作④将悬浊液中的难溶性固体与液体进行了分离,其名称是过滤,故填过滤;
制作过滤器时,将圆形滤纸两次对折,撑开,得到的纸质圆锥一侧有三层滤纸,另一侧只有一层滤纸,所以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D,故填D。
(2)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小,产率较低,选项正确;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小,产率较低,选项正确;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即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大,产率偏高,选项错误;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得到的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小,产率较低,选项正确,故填ABD。
(3)把一些回收的氯化钠配制成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首先称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钠,然后将称好的氯化钠放到烧杯中,再将量取好的水加入到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最后搅拌溶解,即正确顺序是BDAC,故填BDAC。
29.【答案】A;二;D;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解析】【分析】(1)掌握电路的连接,两灯泡并联,电流表在干路上,测干路的电流;
(2)为了测量另一处的电流,让电流表测量支路的电流;
(3)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的和,为得出普遍结论,实验时应采用不同规格的实验器材进行多次实验;
(4)在不更换电流表位置的情况下,在支路上各接一个开关即可完成实验要求。
【解答】(1)图甲是电路图,图乙所示电路中,电流从电流表负极流出时分两支,一直流过L1,另一只流过L2,因此电流表测量的是A处的电流,即干路中的电流。
(2)结论一: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相等;只有选用的两个灯泡相同时,两个电路的电流才相等;结论不具有普遍性,是错误的;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个支路的电流之和,故结论二正确。
(3)为了让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应该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多次实验,故选D。
(4)让电流表测量C处的电流,也就是测量灯 L2的电流,电流表与灯泡L2串联,如图
30.【答案】缩回手;①;D;脊髓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1)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条件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2)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它可以控制脊髓中的较低级神经中枢。
(3)图中:①是效应器,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④是感受器、⑤下行传导纤维、⑥上行传导纤维。
【解答】(1)人体的缩手反射中枢位于脊髓,但躯体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当手不小心碰到火焰时,手部的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缩手反射中枢,神经冲动沿着传出神经传给上肢与缩手反射有关的肌肉,人体发生缩手反射。与此同时脊髓内的缩手反射中枢发出的神经冲动也沿着脊髓白质中的上行神经束传到大脑皮层中的躯体感觉中枢,人体产生痛觉。形成痛觉的神经冲动传导的路径较长,需要时间的较长。因此当手不小心碰到火焰时,我们的反应是先缩回手,后感到痛。
(2)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神经冲动传导的过程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根据图中箭头的方向可知:①是效应器,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④是感受器。图中表示缩手反射活动中发生具体反应的部分是①效应器。
(3)某人由于意外导致图中的②传出神经受损断开,反射弧不完整,因此缩手反射不能发生,但是神经冲动还能通过脊髓内的白质上行传导到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因此还能感受到疼痛,可见D符合题意。
(4)消防队员在灭火现场,有时为了救人,会用手托起遇到的高温物体,并持一段时间,这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属于条件反射。大脑皮层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也能控制脊髓中较低级的神经中枢。
31.【答案】(1)200 g×20%×=10g
(2)往甲杯溶液加入4克硝酸钾固体完全溶解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3.5%
(3)若将乙杯溶液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硝酸钾溶液,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
=5%,x=100g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具有均一性,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1)200 g×20%×=10 g。
(2)往甲杯溶液加入4克硝酸钾固体完全溶解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3.5%。
(3)解:若将乙杯溶液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硝酸钾溶液,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
=5%,x=100g
32.【答案】800;0.08m3;8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利用G=mg求出竹筏的重力,然后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可知其所受浮力大小;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竹筏浸入水中的体积;
(3)竹筏一半的体积浸入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总体积的一半,然后利用F浮=ρ水gV排可求竹筏此时受到的浮力大小,不计绳子的质量,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可求人的总重力,进而可求该竹筏最多能载的人数。
【解答】(1)竹筏漂浮于水面,受到的浮力
(2)由知道,不载人时,竹筏浸入水中的体积为
(3)竹筏一半的体积浸入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
此时竹筏受到的浮力为
忽略制作竹筏所使用绳子的质量,竹筏仍然漂浮,则人的总重力
所以,该竹筏最多能载的人数
所以最多为8人。即此时竹筏的最大载重量与竹筏受到的浮力相等,即竹筏的最大载重量是5×103N。
答:(1)不载人时,竹筏漂浮于水面受到的浮力是800N;
(2)不载人时,竹筏浸入水中的体积为0.08m3;
(3)该竹筏最多能载8人。
33.【答案】(1)由图像乙知道0~t1时间内,拉力F不变且最大,表示物体没有浸入水中,此时拉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则
当石块完全浸入后,钢绳的拉力
F'=900N
则石料全部没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因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所以,由知道,石料的体积
(2)由G=mg知道,石料的质量
石料的密度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 (1)由图象乙知0~t1时间内,拉力F不变且最大,表示物体没有浸入水中,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判断F与G的关系;由图乙可知石料的重力和完全浸没时拉力的大小,根据F浮=G-F'求出石料完全没入水中受到的浮力;知道石料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排开水的体积即为石料的体积;
(2)知道石料的重力,根据G=mg求出其质量,再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石料的密度。
【解答】(1)由图像乙知道0~t1时间内,拉力F不变且最大,表示物体没有浸入水中,此时拉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则
当石块完全浸入后,钢绳的拉力
F'=900N
则石料全部没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因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所以,由知道,石料的体积
(2)由G=mg知道,石料的质量
石料的密度

(1)由图像乙知道0~t1时间内,拉力F不变且最大,表示物体没有浸入水中,此时拉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则
当石块完全浸入后,钢绳的拉力
F'=900N
则石料全部没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因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所以,由知道,石料的体积
(2)由G=mg知道,石料的质量
石料的密度
34.【答案】(1)最高温度大约在115-117℃之间
(2)加大限压阀的质量
(3)C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压强的计算与沸点和气压的关系:压强公式,高压锅限压阀的压力由重力产生(F=G=mg ),通过计算锅内气压,再结合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图像,确定水的沸点(即最高温度 )。水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随气压减小而降低,利用此关系可根据气压判断沸点 。
(2)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及应用: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在高原地区(如西藏 ),外界大气压小,要使高压锅达到相同锅内气压(相同沸点 ),需改变限压阀对出气孔的压力,从而改变锅内气压 。
(3)高压锅温度调节原理:通过调节螺丝改变弹簧对限压阀的压力,进而改变锅内气压,影响水的沸点,来实现温度调节 。
【解答】(1)限压阀的质量为70克,它受到的重力
利用这种高压锅烧水时,锅内的最大气压
根据图表可知锅内能达到的最高温度为116℃。
(2)两藏地区海拔高,当地的大气压小于标注大气压,在保证高压锅安全使用的前提下,用这种高压锅烧水时,要达到同样的最高温度,根据可知,应适当增加限压阀质量(或减小放气孔的孔径),使限压阀产生的压强增大。
(3)A、在限压阀质量不变时,适当增大排气孔的直径,会使限压阀对锅内的气压减小,从而降低锅内蒸煮时的温度,故A不符合题意;
B、调节螺丝往上旋转,弹簧对限压阀的压力变小,限压阀产生的压强减小,从而降低锅内蒸煮时的温度,故B不符合题意;
C、调节螺丝往下旋转,弹簧对限压阀的压力变大,限压阀产生的压强增大,从而增大锅内蒸煮时的温度,故C符合题意;
D、适当加大火力蒸煮,不能改变锅内外的气压,不会改变锅内的蒸煮温度,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限压阀的质量为70克,它受到的重力
利用这种高压锅烧水时,锅内的最大气压
根据图表可知锅内能达到的最高温度为116℃。
(2)两藏地区海拔高,当地的大气压小于标注大气压,在保证高压锅安全使用的前提下,用这种高压锅烧水时,要达到同样的最高温度,根据可知,应适当增加限压阀质量(或减小放气孔的孔径),使限压阀产生的压强增大。
(3)A.在限压阀质量不变时,适当增大排气孔的直径,会使限压阀对锅内的气压减小,从而降低锅内蒸煮时的温度,故A不符合题意;
B.调节螺丝往上旋转,弹簧对限压阀的压力变小,限压阀产生的压强减小,从而降低锅内蒸煮时的温度,故B不符合题意;
C.调节螺丝往下旋转,弹簧对限压阀的压力变大,限压阀产生的压强增大,从而增大锅内蒸煮时的温度,故C符合题意;
D.适当加大火力蒸煮,不能改变锅内外的气压,不会改变锅内的蒸煮温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