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学正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1.(2024八上·钱塘期中)正确规范的实验操作非常重要,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A.添加固体药品 B.转移蒸发皿C.倾倒液体 D.振荡试管2.(2024八上·钱塘期中)2023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水是生命之源,与生物生存、工农业生产等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改变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B.为了节约用水,可用洗米水浇花C.长江、黄河发源地的水循环比海边的水循环要活跃D.用沉淀法、过滤法和蒸馏法净化水,效果最好的是蒸馏法3.(2024八上·钱塘期中)小正做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水面上方的大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继续给水加热,水的温度将不变B.乙图中,同一只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静止,左杯液体的密度大于右杯液体的密度C.丙图中,马德堡半球实验是历史上最早测出标准大气压值的实验D.丁图中,用力吹气时,瓶中的水从竖直的玻璃管内上升,再从管口向左喷出4.(2024八上·钱塘期中)下列说法指天气的是( )A.四季如春 B.秋高气爽 C.和风细雨 D.终年炎热5.(2024八上·钱塘期中)许多科学知识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结晶与蒸馏属于交叉关系B.饱和溶液与浓溶液属于并列关系C.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属于交叉关系D.混合物和溶液属于包含关系6.(2024八上·钱塘期中)要将室温下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溶质为氢氧化钙)变成饱和溶液,小乐选择了如下方法:①加入水;②加入氢氧化钙固体;③降低温度;④升高温度。其中可行的是(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7.(2024八上·钱塘期中)赤道附近的伊基托斯,各月气温在25℃以上,南极地区的东方站各月的气温在0℃以下,形成两地气温差异的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起伏 D.季风8.(2024八上·钱塘期中)20℃时,食盐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食盐的质量/g 溶液质量/g① 10 2 12② 10 3 13③ 10 4 13.6④ 10 5 13.6A.20℃时,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gB.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C.③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D.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9.(2024八上·钱塘期中)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装满水的回形玻璃管做对流实验,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在A点加热,液体会发生对流,液体按顺时针方向流动B.如果在D点加热,液体会发生对流,液体按逆时针方向流动C.如果在B点放冰块,液体会发生对流,液体按逆时针方向流动D.如果在C点放冰块,液体会发生对流,液体按顺时针方向流动10.(2024八上·钱塘期中)如图所示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a、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的两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连直流电源的负极B.与b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C.与a、b相连的两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1:2D.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11.(2024八上·钱塘期中)小宁同学在测量某处大气压强的值,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此时大气压强等于760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B.若将玻璃管稍稍倾斜,则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变低C.水银若把此装置从山脚带到山顶,则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略微增大D.若换用水做实验,则大气压能支持水柱的高度会增大12.(2024八上·钱塘期中)如图所示,两只相同的气球,分别充入氢气和空气,充气后体积相同,放飞气球时只有氢气气球升上空中。若它们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 F 氢和 F 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F 氢>F 空 B.F 氢=F 空C.F 氢<F 空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13.(2024八上·钱塘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注射器用来注射药物是利用了大气压B.乙图中,发现自制气压计的细管内水柱升高,表明外界大气压减小C.丙图中,“拔罐”时,局部皮肤向罐内突起,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D.丁图中,向下吹气时乒乓球不掉下来,是因为P2<P114.(2024八上·钱塘期中)科学家用石墨烯膜制成“筛子”,可以筛掉盐类物质,当海水流过该膜时,钠离子和氯离子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下列关于石墨烯膜“筛掉"氯化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B.该过程可应用于海水淡化C.“筛掉”氯化钠过程类似于过滤操作D.筛掉氯化钠后的海水溶质质量分数增大15.(2024八上·钱塘期中)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大桥在水下施工时,要向水中沉放大量的施工构件。现将体积为8m3的正方体沉入水中,在下沉过程中,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为h(如图甲),钢绳拉力、物体所受浮力随着h的增大而变化(如图乙)。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 )A.表示构件所受浮力变化的图像是①B.该构件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为C.该正方体构件的重力为D.该构件的密度是16.(2024八上·钱塘期中)下列物质:①冰水混合物②食用油滴入水中,搅拌③白酒④钡餐⑤铁粉放入水中,搅拌⑥油脂放入汽油中,搅拌⑦碘酒。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悬浊液的是 ,属于乳浊液的是 。17.(2024八上·钱塘期中)如图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1)写出图中下列字母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C. 。(2)下列水循环的环节中,主要以地心引力作为动力的是__________(选填字母)。A.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B.降水C.下渗D.蒸发E.植物蒸腾18.(2024八上·钱塘期中)按要求填空:(1)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 的存在;物理学家托里拆利通过实验测量出了大气压强的值,一个标准大气压为 Pa,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某日天气晴朗,飞机从杭州萧山机场起飞,此时,杭州可能属于 天气系统控制(填“高压”或“低压”)。飞机在高空遇到了厚重的能带来大暴雨的积雨云,则此时飞机正位于大气中的 层,在这层有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的原因有 。(填序号)①该层空气有显著的对流运动②该层空气上面气温高,下层气温低③该层集中了大气中绝大部分的水汽和固体杂质④该层有臭氧层吸收紫外线(3)如图甲,用手堵住上端的管口,从水中提起吸管后发现吸管中有一段水柱,这是因为 ;19.(2024八上·钱塘期中)按要求填空:(1)如图,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水在该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A.分子间隔 B.分子种类(2)人们通过晒盐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晶体,这种结晶方法叫 ,利用这种结晶法是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 。(3)如图a所示,一木块漂浮于5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 )随时间(t)发生如图b所示的变化,由此推测,温度改变方式为 (填“升温”或“降温”);随温度的改变,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 (选填“不变”、“增大”或“减小”)。20.(2024八上·钱塘期中)20℃时,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甲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②③。(如图1)(固体甲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1)①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2)固体甲的溶解度曲线可用图2中的 表示(填a或b)。(3)以上溶液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填①、②或③)。21.(2024八上·钱塘期中)小明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是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所示三图存在一定联系。(1)图1中的D地附近活动的锋面是 锋,常带来 天气。(2)假若图2中的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 (填“甲”或“乙”)。(3)图3中的E、F两地相比,降水较多的是 (填“E”或“F”)。22.(2024八上·钱塘期中)如图为A、B和C三个物体静止在甲、乙和丙三杯液体中的情形。(1)若A、B和C 三个物体体积相同,甲、乙和丙三杯是同种液体,则受到浮力最大的物体是 (选填“A”“B”或“C”,下同);受到重力最大的物体是 ;(2)若A、B和C三个物体体积和质量都相同,则甲、乙和丙三杯液体中密度最大的是 (选填“甲”“乙”或“丙”)。23.(2024八上·钱塘期中)某兴趣小组进行粗盐(杂质只含有泥沙)提纯实验,并利用所得精盐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请完成下列问题:如图是甲同学进行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1)粗盐提纯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操作示意图的序号)、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2)操作⑥中的错误是 。(3)操作④中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其作用是 ,当蒸发皿中出现 时,撤去酒精灯。24.(2024八上·钱塘期中)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小明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的重力,然后将金属块缓慢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步骤如图B、C、D、E、F所示(液体均未溢出),并将其示数记录在表中:实验步骤 B C D E F弹簧测力计示数/N 2.2 2.0 1.7 1.7 1.9(1)分析比较实验步骤A和 ,可得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2)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是 N,金属块密度为 kg/m3。(3)图D和图E中,物体上下表面压力差 (填“D大”“相等”或“E大”)。(4)小明又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测出了一石块的密度,他的测量方案如下:首先将装有适量水的小桶挂在弹簧测力计上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为F1(如图甲所示);然后用细线将物体系好后,挂在测力计的挂钩上使物体浸没在水中,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为F2(如图乙所示);再用手提着细线使物体浸没在水中,且石块不与杯底接触,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为F3(如图丙所示),则物体的密度是 (用F1,F2,F3和ρ水表示)25.(2024八上·钱塘期中)某科学实验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 。(2)如图甲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被拉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9.9N。如图乙所示,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为 m2。(3)计算得到大气压强约为 帕。(4)同学们通过计算发现实验误差较大,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请写出一条): 。26.(2024八上·钱塘期中)小慧同学在学习了大气压的知识后,动手设计了相关实验(如图甲):将烧瓶中的水煮沸后停止加热,并马上将烧瓶倒过来,等水停止沸腾后,往烧瓶底部浇上凉水,观察烧瓶内水的沸腾情况。(1)小慧的实验目的是验证 对水的沸点的影响;(2)在实验过程中,小慧发现,烧瓶底部在浇上凉水后很容易破裂;为了更好地实验,小慧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乙),烧瓶中的水沸腾(如图a所示)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待水温降低一些后将大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b所示)。向外拉注射器活塞,看到水重新沸腾。实验表明 ;(3)若利用图c装置来验证“压力锅的原理”。当瓶内水沸腾后,小慧该如何操作 ,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 。27.(2024八上·钱塘期中)探究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和深度的关系,甲、乙两同学把装满水的溢水杯放到台秤上,溢水杯口下方放置一空量筒。用细线系住金属块并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测力计示数为G。然后将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且始终不与杯底接触,如图所示。(1)金属块浸没前的过程中,测力计示数逐渐变小。说明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逐渐 ;(2)据此,甲同学认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随浸入水中的深度增大而增大;而乙同学则认为浮力随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而增大。接下来他们继续实验,增大金属块浸没在水中的深度,发现测力计的示数始终不变,且为F。据此可得出 的观点不具有普遍性。这个过程中金属块受到的浮力F浮= 。(用已测得量的字母表示)(3)为了深入研究,他们测出量筒中水的体积V排,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其排出水的重力G排= ,通过比较数据发现F浮=G排,用不同的物体和液体重复上述实验,都能得出F浮=G排,说明决定浮力大小的根本因素是G排。(4)从金属块开始浸入直至浸没一定深度的过程中,台秤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28.(2024八上·钱塘期中)某科学探究小组用图示电解器电解水,测定两管逸出气体的体积,记录如下:时间/min 体积/mL 1 2 3 4 3 6 7 8连电源负极的管(A)中气体 6 12 20 29 39 49 59 69连电源正极的管(B)中气体 2 4 7 11 16 21 26 31[ERRORIMAGE:http://tikupic.21cnjy.com/ct20241o/60/35/60359bcc889d5ff71ffbf1249676c066.png](1)A是电源的 极,检验乙试管中的气体的方法是 。(2)装置密闭性良好、读数正确,若在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溶解能力大于氢气,请分析实验中测得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会偏 (选填“小”或“大”)。29.(2024八上·钱塘期中)你见过煮汤圆的情景吗?当汤圆刚放入水中时,会沉入锅底,因为F浮 G物;而当汤圆煮熟时,则会上浮,是因为F浮 G物;最终浮于水面,此时F浮 G物。(填写“大于”“小于”或“等于”)30.(2024八上·钱塘期中)秋冬正值板栗上市。热乎乎的糖炒栗子可香了。现象一:向保鲜盒中倒入刚炒好的栗子,拧紧盒盖,待其冷却,发现保鲜盒打不开现象二:向保鲜盒中倒入刚炒好的栗子,盖上盒盖,不盖紧,待其冷却,发现盒盖很容易打开。请结合所学气压等知识解释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现象一产生的原因: ;现象二产生的原因: 。31.(2024八上·钱塘期中)疫情期间学校经常要对教室进行消毒处理。现医务室购买了一桶消毒液,上面标有“,,20%”的字样。请计算:(1)这一桶消毒液总质量是多少千克?其中含溶质的质量是多少千克?(2)每间教室需要用去2%的消毒液2kg,则需要20%的原装消毒液多少千克?32.(2024八上·钱塘期中)高压锅的锅盖上有一个空心柱为排气孔,空心柱上戴着一个帽子为限压阀,当高压锅内气体的压强超过安全值时,气体跑出一部分,使锅内气体的压强减小。现有一个空心柱小孔的横截面积为,限压阀的质量为100g的高压锅,要用它来煮饭,若当时的大气压为,问:(1)高压锅工作的原理是通过 (填“增大”或“减小”)锅内气压,让水的沸点 (填“升高”或“降低”),从而使食物在较高温度下煮熟;(2)高压锅内气体能达到的最大压强为多少?(g取10N/kg) 33.(2024八上·钱塘期中)测量大气压强的数值,小正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塑料挂钩吸盘按压在光滑水平玻璃下面,测出吸盘压在玻璃上的面积为10cm2;将小桶轻轻挂在吸盘下面的塑料挂钩上,用小勺轻轻向桶内加 (填“砝码”或“细沙”),直到塑料吸盘刚好脱落玻璃板。(1)将缺少的一个步骤补充完整: ;(2)塑料挂钩吸盘能“平贴”在天花板上是由于受到 的作用。(3)问所挂物体的重力不超过多少,吸盘才不会脱落 ?(不计细线和吸盘的重)大气压约为1×105帕,g取10牛/千克)34.(2024八上·钱塘期中)如图所示,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0牛,图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0牛,g取10牛/千克。求 :(1)图乙中A物体受到的浮力。(2)A物体的体积。35.(2024八上·钱塘期中)在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制作浮沉子”项目化学习活动,与老师讨论并一起制定了评价量表(如下所示)。小明用矿泉水瓶和药剂小玻璃瓶制作了一个“浮沉子”(如图甲所示),他将装有适量水的小玻璃瓶瓶口朝下,使其漂浮在矿泉水瓶内,拧紧瓶盖使其密封,用手挤压使矿泉水瓶发生形变“浮沉子”便会下沉(如图乙所示),松手恢复原状后“浮沉子”即上浮。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优秀 合格 待改进活动材料 __________ 材料偶宜但不易获取 材料昂贵且不易获取装置稳定性 保持竖直不会倾倒 保持竖直偶尔会倾倒 经常会倾倒调试效果 轻轻一按便能下沉 用力一按才能下沉 用力一按也不能下沉(1)评价量表中“________”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2)阅读材料,分析“浮沉子”能下沉的原因是 ;(3)小明发现自己的作品在“装置稳定性”中处于“合格”等级如果想达到“优秀”等级请结合浮沉子的工作原理,提出改进的建议是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1)固体药品取用:向试管中添加固体药品时,应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或药匙将固体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慢慢竖起,使固体滑到试管底部,防止打破试管 。(2)仪器的拿取:转移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不能用手直接拿,防止烫伤;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向着手心,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振荡试管时,应左右振荡,不能上下振荡,防止液体溅出 。【解答】A、添加固体药品时,试管横放,用纸条或药匙将药品送至试管底部,操作规范,故该选项正确 。B、转移蒸发皿不能用手直接拿,应用坩埚钳,防止烫伤,此操作错误,故该选项错误 。C、倾倒液体时瓶塞未倒放,会污染试剂,操作错误,故该选项错误 。D、振荡试管应左右振荡,上下振荡易使液体溅出,操作错误,故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2.【答案】C【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水资源的利用及保护【解析】【分析】(1)水循环包括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降水等环节,南水北调工程是对地表径流的重新调配。(2)节约用水可以通过一水多用等方式实现,如用洗米水浇花,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3)水循环的活跃程度与降水、蒸发等因素有关,海边地区受海洋影响,降水相对较多、蒸发也较频繁,水循环更活跃;而长江、黄河发源地在青藏高原,降水稀少,水循环相对不活跃。(4)沉淀法可使水中悬浮颗粒沉淀,过滤法能除去不溶性杂质,蒸馏法可除去水中所有杂质,得到的蒸馏水是纯净物,所以蒸馏法净化水效果最好。【解答】A、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对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进行重新调配,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故该选项正确。B、用洗米水浇花,实现了水的重复利用,能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故该选项正确。C、长江、黄河发源地在青藏高原,降水稀少,水循环不活跃;海边地区受海洋影响,降水和蒸发等环节更频繁,水循环更活跃,故该选项错误。D、沉淀法除去大颗粒悬浮杂质,过滤法除去不溶性杂质,蒸馏法能除去所有杂质,得到纯水,净化效果最好的是蒸馏法,故该选项正确。故答案为:C。3.【答案】D【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液体沸腾的特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2)从图可知,密度计放在甲、乙液体中都漂浮,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密度计受到的重力,从而可以判断受到浮力的大小关系,从图可以得出密度计排开液体体积的大小关系,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3)托里拆利实验是历史上最早测出标准大气压值的实验;(4)首先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结合大气压,可知水在吸管内上升的原因,然后根据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可知水会水平向前喷出。【解答】A、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此时水的沸点是98℃,因为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所以此时水面上方的大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水沸腾之后,继续给水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故A错误;B、同一只密度计放在液体中都漂浮,所以F浮左=F浮右=G由图知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左>V排右又因为F浮=ρ液V排g,所以ρ左<ρ右故B错误;C、该图为马德堡半球实验,验证了大气压的存在,并没有测出标准大气压值,故C错误;D、用嘴从管的一端用力吹气时,直管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直管中的水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从竖管中涌出,但由于水平方向的气流作用,涌出的水会水平向左喷出,故D正确。故答案为:D。4.【答案】C【知识点】天气的概念【解析】【分析】 天气指的是短时间内大气的变化,包括相态变化,温度,稳定度,比如说,阴晴雨雪,风霜露雹等。一般指一天到5天或7天地天气状况。气候指的是长时间内天气现象的累积形成的表示常年某地某时间段的天气状况。一般指年际变化;【解答】 天气,是指影响人类活动瞬间气象特点的综合状况。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大气中发生的各种气象变化,如温度、湿度、气压、降水、风、云等的情况。气候: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 只有C形容的是天气;ABD都形容的是气候;故答案为:C5.【答案】D【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解析】【分析】A、根据结晶与蒸馏的关系,进行分析判断。B、浓稀溶液是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C、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结晶与蒸馏都是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属于并列关系,选项错误;B、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同时浓溶液也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二者属于交叉关系,选项错误;C、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属于并列关系,选项错误;D、溶液属于混合物,淡混合物不一定是溶液,即混合物和溶液属于包含关系,选项正确;故答案为:D。6.【答案】B【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加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溶液变饱和分析。【解答】 ①加入水饱和溶液变不饱和;②加入氢氧化钙固体,不饱和溶液变饱和;③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降低温度饱和溶液变不饱和;④升高温度,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故选B。7.【答案】B【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和人类活动等。【解答】赤道附近的伊基托斯和南极东方站的气候差异主要是纬度因素的影响,两地纬度差异大。故答案为:B。8.【答案】A【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分析】(1)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饱和溶液判断: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不能再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为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为不饱和溶液 。(3)溶质质量分数计算: ,溶液质量 = 溶质质量 + 溶剂质量(已溶解部分 )。【解答】A、由表中数据可知,20℃时,1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恰好饱和,因此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g,该选项说法正确;B、由表中数据可知,20℃时,1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恰好饱和,因此②中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③④溶液都是饱和溶液,因此溶质质量分数相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6.7%,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答案为:A。9.【答案】B【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空气的利用【解析】【分析】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垂直方向上,热的地方空气会膨胀上升,到上空聚积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压,而近地面则形成低压;冷的地方空气就会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近地面形成高压。水平方向上,空气从高压向低压扩散,就形成了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解答】A、如果在A点加热,因为液体加热之后会膨胀,但是A点液体已经在上方,所以不会发生对流,故A说法错误。B、如果在D点加热,因为液体加热之后会膨胀,这样单位体积的液体会变少,密度变小,上升,一边温度低,密度大的液体过来补充,从而使管中液体沿逆时针流动,故B说法正确。C、如果在B点放冰块,液体遇冷收缩,液体密度变大,导致液体向下运动,从而使管中液体沿顺时针流动,故C说法错误。D、如果在C点放冰块,液体遇冷收缩,液体密度变大,但是因为C点液体已经在下方,所以不会发生对流,故D说法错误。故答案为:B。10.【答案】D【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1)电解水实验原理: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 。依据此原理可通过生成气体的体积判断电极连接的电源正负极 。(2)物质元素组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可推断水的元素组成 。【解答】A、电解水时,生成的体积较小的气体在连接电源正极的玻璃管中生成,图中a管中上次的气体的体积较小,则a连接电源的正极,选项错误;B、由图可知,与b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与a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的体积多,则与b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选项错误;C、由图可知,连接a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为氧气,连接b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氢气,则与a、b相连的两电极上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2,选项错误;D、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水电解后生成氢气与氧气,证明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选项正确。故答案为:D。11.【答案】D【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解析】【分析】(1)托里拆利实验原理: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大气压能支持的水银柱高度是指玻璃管内水银面与水银槽内水银面的竖直高度差,大气压的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2)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高度越高,大气压越小 。(3)液体压强公式应用:根据p=ρgh,在大气压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小,大气压能支持的液体柱高度越高 。【解答】A、玻璃管内水银柱高750mm,故此时大气压等于75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故A错误;B、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与外界大气压相等。大气压不变,玻璃管倾斜了,里面的水银柱长度增加了,但高度不变。故B错误;C、因为山顶的气压小于山脚的气压,故将此装置带到山顶时,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将减小,即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减小。故C错误;D、此装置在测量大气压时,管内液体产生的压强等于管外的大气压。在产生压强相等的情况下,由可知,因为水的密度小于水银的密度,故水柱的高度高于水银柱的高度。故D正确。故答案为:D。12.【答案】B【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1)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所受的重力,公式为 。(2)物体的浮沉条件: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悬浮或漂浮 。【解答】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即进行判断。两只相同的气球,分别充入氢气和空气,充气后体积相同,排开空气的体积相同,所以根据可知,空气密度相同,排开空气的体积相同时,浮力相等。故答案为:B。13.【答案】B【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解析】【分析】(1)大气压的应用:大气压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吸盘吸附、吸管吸饮料等,其原理是利用内外气压差产生力的作用;同时,也有一些现象是利用液体压强或力的推动等,并非大气压,要注意区分 。(2)自制气压计原理:自制气压计中,瓶内气压不变时,外界大气压变化会引起细管内水柱高度变化。外界大气压减小,瓶内气压相对较大,会将水柱压高;外界大气压增大,水柱会降低 。【解答】A、注射器内吸药液时用到了大气压,但注射药液时,利用的是人的推力,与大气压无关,故A错误;B、在该装置中,瓶内气体压强等于大气压强与水柱产生压强之和;外界大气压变小,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与水柱产生压强之和,会进一步向外压水柱,所以水柱将会升高,故B正确;C、“拔罐”时,局部皮肤向罐内凸起,说明人体内部也有压强,且体内压强大于罐内气体压强,导致皮肤向外凸起,并不能说明大气压的存在,故C错误;D、沿漏斗管口用力吹气时,乒乓球上方的空气在快速流动,由于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上方气体压强变小,乒乓球下方的空气压强不变,因此乒乓球下方空气压强大于上方空气压强,乒乓球下方空气把乒乓球托住了,故D错误。故答案为:B。14.【答案】D【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解析】【分析】根据科学家用石墨烯膜制成的“筛子”,可以筛掉盐类物质,当海水流过该膜时,钠离子和氯离子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筛掉”氯化钠后的海水,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则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A错误。B、当海水流过该膜时,钠离子和氯离子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能除去海水的盐,该过程可应用于海水淡化,故B正确;C、当海水流过该膜时,钠离子和氯离子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D、当海水流过该膜时,钠离子和氯离子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实现了氯化钠和水的分离,“筛掉”氯化钠过程类似于过滤操作,故D正确;故答案为:A。15.【答案】C【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先分析构件下沉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变大,因此构件受到的浮力变大,当构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时,构件受到的浮力也不再改变,而钢丝绳的拉力等于构件的重力减去浮力,即钢丝绳对构件拉力先减小后不变,找出符合浮力变化的图象;(2)构件浸没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等于构件的体积,根据F浮=ρ水gV排求出构件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3)根据图乙可知当构件全部淹没时,构件受到的浮力与拉力的关系,根据所受的拉力与浮力大小之和等于物体的重力求出物体的重力;(4)根据G=mg=ρVg求出构件的密度。【解答】A、当施工构件逐渐浸入水中的过程中,使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加,根据浮力的影响因素,可知浮力逐渐变大,故②表示构件所受浮力变化图像,故A错误;B、当施工构件浸没时,所受的浮力为故B错误;C、由图乙可知当施工构件刚浸没时,绳子的拉力和浮力大小相等,对施工构件受力分析可知,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竖直向上的浮力、竖直向下的重力,因此可知施工构件的重力为故C正确;D、根据施工构件的重力可求施工构件的质量为施工构件的密度是故D错误。故答案为:C。16.【答案】③⑥⑦;④⑤;②【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解析】【分析】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的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固体颗粒,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小液滴。【解答】①冰水混合物,二者为同一物质,不是混合物;②食用油滴入水中,搅拌,不溶于水的液体,形成乳浊液;③白酒溶于水,形成溶液;④钡餐是不溶于水的固体,形成悬浊液;⑤铁粉放入水中,搅拌,不溶于水的固体,形成悬浊液;⑥油脂放入汽油中,搅拌,可以溶解,形成溶液;⑦碘可以溶于酒精,形成溶液。属于溶液的是③⑥⑦;属于悬浊液的是:④⑤;属于乳浊液的是:②17.【答案】(1)水汽输送(2)A;B;C【知识点】水循环【解析】【分析】(1)水循环环节: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等。水汽输送是指大气中的水汽随着气流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的过程 。(2)水循环动力:地心引力对水循环的影响体现在促使水体发生流动、沉降等。地表径流是指降水后,水流在地面上流动的过程;地下径流是指水流在地下岩石和土壤空隙中流动的过程;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后降落到地面的过程;下渗是指水从地表渗入地下的过程,这些环节主要依靠地心引力作为动力 。而蒸发是水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植物蒸腾是植物体内的水通过叶片气孔以水蒸气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这两个环节主要依靠太阳辐射能提供能量 。【解答】(1)水循环的环节包括:蒸发(或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图中C为水汽输送。(2)地心引力(重力)是促使水向下运动的动力,因此在水循环过程中,地表径流、地下径流、降水和下渗都是主要以地心引力为动力的环节。故选ABC。(1)水循环的环节包括:蒸发(或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图中C为水汽输送。(2)地心引力(重力)是促使水向下运动的动力,因此在水循环过程中,地表径流、地下径流、降水和下渗都是主要以地心引力为动力的环节。故选ABC。18.【答案】(1)大气压;1.01×105;减小(2)高压;对流;①③(3)吸管中水柱受到 大气压作用【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解析】【分析】(1)第一次准确测出大气压数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最先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一标准大气压的值是1.01×105Pa;大气压与海拔高度有关,海拔高度越低,大气压越大;(2)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对流层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千米,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千米,极地平均为8~9千米。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能见度高,适合飞机飞行;平流层高度大约12千米到50千米。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人造卫星等在此运行;高层大气大约50千米以上的大气。对流层属于最靠近地面的圈层,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有利于大气对流,因此天气现象复杂。(3)两端开口的吸管插入水中时,吸管内外水面上方均受到大气压的作用,则内外液面将保持相平;用手堵住上端的管口时,管内水将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不会掉下来。【解答】(1)马德堡半球实验最先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一标准大气压的值是1.01×105Pa;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2)近地面为高压,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近地面为低压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厚重的积雨云位于大气中的对流层;对流层空气有显著的对流运动并且集中了大气中绝大部分的水汽和固体杂质,所以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①③对;该层空气上冷下暖,②错误;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平流层,④错误。(3)用手堵住上端的管口时,上端不再与大气相通,下端的水受到大气压的作用,所以水不会从下端流出,则吸管中有一段水柱。(1)[1][2][3]马德堡半球实验最先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一标准大气压的值是1.01×105Pa;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2)[1][2]近地面为高压,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近地面为低压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厚重的积雨云位于大气中的对流层;[3]对流层空气有显著的对流运动并且集中了大气中绝大部分的水汽和固体杂质,所以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①③对;该层空气上冷下暖,②错误;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平流层,④错误。(3)用手堵住上端的管口时,上端不再与大气相通,下端的水受到大气压的作用,所以水不会从下端流出,则吸管中有一段水柱。19.【答案】(1)B(2)蒸发结晶;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3)降温;减小【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水资源的利用及保护;固体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分析】(1)物理变化与分子变化: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变,只是分子间隔等发生改变。海水淡化是水的状态等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2)结晶方法及溶解度影响:结晶方法有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通过蒸发溶剂使溶质结晶析出;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通过降低温度使溶质结晶析出 。(3)溶解度、浮力与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木块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溶质质量分数与溶液密度相关,溶解度变化会影响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1)水蒸发、水蒸气冷却液化的过程中,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B;(2)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利用的是蒸发结晶的原理;(3)木块漂浮,所以F浮=ρgV排,观察图象可知,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说明液体的密度变小,溶解的溶质减少;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采取降温的方法,降温后硝酸钾饱和溶液析出晶体,溶解的溶质减少,溶液的密度减小,可使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随温度的改变,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减小,则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减小。(1)水蒸发、水蒸气冷却液化的过程中,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B;(2)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利用的是蒸发结晶的原理;(3)木块漂浮,所以F浮=ρgV排,观察图象可知,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说明液体的密度变小,溶解的溶质减少;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采取降温的方法,降温后硝酸钾饱和溶液析出晶体,溶解的溶质减少,溶液的密度减小,可使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随温度的改变,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减小,则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减小。20.【答案】1∶5;a;②③【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 溶解度,符号S,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物质的溶解度属于物理性质。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即已达到该溶质的溶解度的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解答】(1)由图可知,20℃时,向100g水中加入20g甲物质,固体全部溶解,所以①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20g∶100g=1∶5。(2)由图可知,20℃时,向100g水中加入20g甲物质,固体全部溶解,继续加入20g甲,有部分甲未被溶解,说明2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40g,升温到40℃,固体全部溶解,说明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大于等于40g,而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等于40g,b的溶解度小于40g,故固体甲的溶解度曲线可用a表示。(3)由图可知,20℃,甲物质的溶解度为30g>20g,故①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②中有未溶解的固体,为饱和溶液;40℃时,a(甲)的溶解度等于40g,所以③恰好饱和,故填:②③。故答案为:(1)1:5(2)a(3)②③21.【答案】(1)暖;降雨(2)甲(3)F【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降水;影响气候的因素【解析】【分析】(1)根据等压面“凸高为高,凸低为低”的判断法则,即高压处等压面上凸,低压处等压面下凹。同一地点高度越高气压越低,故等压面位置越偏上气压值越低,反之越高。同一等压面上压强相等,在同一水平方向上大气从高压流向低压。(2)现代大、中城市中,因为城区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燃烧释放出大量热量,气温高,导致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郊区相反,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为高压,高空为低压,这样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城区,高空风从城区吹向郊区,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了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3)气流上升容易成云致雨,气流下沉以晴朗天气为主。晴天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较阴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较阴天低,因此晴天的昼夜温差较阴天大。【解答】(1)图1中的D地附近活动的锋面是暖锋,暖锋过境时由于暖湿空气上升较慢,常带来降雨天气(2)“城市热岛”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郊区温度较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容易形成高压,观察图2则可推测郊区为甲处。(3)图3中的EF两地相比,E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降水少;F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1)图1中的D地附近活动的锋面是暖锋,暖锋过境时由于暖湿空气上升较慢,常带来降雨天气(2)“城市热岛”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郊区温度较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容易形成高压,观察图2则可推测郊区为甲处。(3) 图3中的EF两地相比,E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降水少;F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22.【答案】C;C;乙【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由于三杯是同种液体,由图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关系,即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判断浮力的大小。(2)若A、B和C三个物体体积和质量都相同,则:GA=GB=GC;根据物体的浮沉情况判断浮力的大小。根据F浮=ρ液gV排确定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解答】(1)由图可知,VC排>VA排>VB排,根据F浮=ρ液gV排知,在液体密度相同时,F浮C>F浮A>F浮B。[2]由于A漂浮,则F浮A=GA;B漂浮,则F浮B=GB;丙悬浮,则F浮C=GC;所以,GC>GA>GB。(2)若A、B和C三个物体体积和质量都相同,则:GA=GB=GC;由图可知:A漂浮,则F浮A=GA;B漂浮,则F浮B=GB;丙悬浮,则F浮C=GC;所以,F浮A=F浮B=F浮C;由图可知,VC排>VA排>VB排,根据F浮=ρ液V排g可知密度关系是:ρ丙<ρ甲<ρ乙。23.【答案】(1)①⑤②③⑥④(2)缺少玻璃棒引流(3)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较多固体【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解析】【分析】(1)粗盐提纯步骤:粗盐提纯的主要步骤包括溶解、过滤、蒸发。溶解是将粗盐放入水中形成溶液;过滤是除去不溶性杂质(如泥沙 );蒸发是使溶液中的溶剂(水 )蒸发,得到精盐。操作顺序要符合这一流程 。(2)过滤操作要点:过滤时需要用玻璃棒引流,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流入漏斗,防止液体溅出,若缺少玻璃棒引流,会导致过滤操作不规范,影响过滤效果 。(3)蒸发操作要点: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 。【解答】(1)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称量精盐、计算产率,操作步骤的先后顺序是①⑤②③⑥④;(2)操作⑥是过滤操作,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3)操作④是蒸发,此操作过程中需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其作用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干。(1)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称量精盐、计算产率,操作步骤的先后顺序是①⑤②③⑥④;(2)操作⑥是过滤操作,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3)操作④是蒸发,此操作过程中需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其作用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干。24.【答案】(1)D、E(2)1;2.7×103(3)相等(4)【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解析】【分析】(1)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探究浮力与它们的关系时需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2)根据称量法F浮=G-F拉计算出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利用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求金属块的体积,根据得出金属块的密度;(3)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的浮力等于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差;(4)根据图甲和乙求出石块的重力,根据图甲和丙结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和力的平衡条件求出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石块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即为石块的体积,根据G=mg和密度公式求出石块的密度。【解答】(1)研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液体的密度相同时,浸没深度不同,浮力相同,由此可知选实验步骤中的A和D、E。(2)由图A可知,金属块的重力为2.7N,根据称重法可知:物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浮=G-F=2.7N-1.7N=1N金属块的体积金属块的质量金属块的密度(3)图D和图E中,物体都是浸没在液体中,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都相同,物体上、下表面压力差就等于浮力,浮力大小相同,故物体上、下表面压力差相等。(4)图甲中弹簧测力计测量小桶和水的总重力,图乙中弹簧测力计测量小桶、水和物体的总重力,则物体的重力G=F2-F1则物体的质量图丙中弹簧测力计的小桶和水的重力加上物体对水的作用力,则物体对水的作用力F=F3-F1由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F3-F1因为物体浸没在水中,所以,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的体积则物体的密度 (1)研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液体的密度相同时,浸没深度不同,浮力相同,由此可知选实验步骤中的A和D、E。(2)[1][2]由图A可知,金属块的重力为2.7N,根据称重法可知:物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浮=G-F=2.7N-1.7N=1N金属块的体积金属块的质量金属块的密度(3)图D和图E中,物体都是浸没在液体中,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都相同,物体上、下表面压力差就等于浮力,浮力大小相同,故物体上、下表面压力差相等。(4)图甲中弹簧测力计测量小桶和水的总重力,图乙中弹簧测力计测量小桶、水和物体的总重力,则物体的重力G=F2-F1则物体的质量图丙中弹簧测力计的小桶和水的重力加上物体对水的作用力,则物体对水的作用力F=F3-F1由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F3-F1因为物体浸没在水中,所以,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的体积则物体的密度25.【答案】(1)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防止漏气(2)(3)(4)注射器内的空气没有排尽【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解析】【分析】(1)实验原理:利用注射器测量大气压,依据的是二力平衡和压强公式 。当活塞刚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大气压力平衡 ;通过测量注射器刻度部分长度和容积,计算出活塞横截面积 S ,进而求出大气压 p 。(2)实验操作关键:推活塞堵小孔是为排尽空气,保证内部接近真空,使拉力近似等于大气压力;测量注射器刻度长度和容积用于算横截面积,横截面积 。(3)误差分析:实验误差可能源于空气未排尽(使拉力偏小,大气压测量值偏小 )、活塞与筒壁摩擦(使拉力偏大,测量值偏大 )、测量长度或容积有误差等 。【解答】(1)将活塞推至底部并用橡皮帽堵住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防止漏气。(2)从图中可以看出,注射器可容纳的药水容积为20mL=20cm3,这20cm3的刻度长度由刻度尺可看出为6.00cm,故活塞的横截面积为(3)可计算出大气压强的值为(4)计算出来的大气压强比标准大气压偏小,可能原因是注射器内的空气没有排尽。(1)将活塞推至底部并用橡皮帽堵住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防止漏气。(2)从图中可以看出,注射器可容纳的药水容积为20mL=20cm3,这20cm3的刻度长度由刻度尺可看出为6.00cm,故活塞的横截面积为(3)可计算出大气压强的值为(4)计算出来的大气压强比标准大气压偏小,可能原因是注射器内的空气没有排尽。26.【答案】气压;气压越小,水的沸点越低;向内压活塞,向瓶内压入气体;;水停止沸腾【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大气压的综合应用【解析】【分析】(1)气压对水的沸点有影响;(2)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大小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3)向内压活塞时,烧瓶内的气体增多,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解答】(1)小慧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气压对水的沸点的影响;(2)烧瓶中的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待水温降低一些后将大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向外拉注射器活塞,看到水重新沸腾。实验表明气压降低,沸点降低;(3)若利用图c装置来验证“压力锅的原理”。需要向内压活塞,向瓶内压入气体,这样烧瓶内的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此时水的温度低于水的沸点,会看到水停止沸腾。27.【答案】(1)变大(2)甲同学;G F(3)ρ水V排g(4)不变【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1)浮力与弹簧测力计示数关系:根据称重法,F浮=G F。当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时,说明浮力在变化 。(2)浮力影响因素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当物体完全浸没后 )。通过改变深度,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可探究浮力与深度的关系 。(3)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这是浮力的基本原理 。【解答】(1)金属块浸没前的过程中,测力计示数逐渐变小,根据F浮=G F可知,说明浮力大小逐渐变大。(2)接下来他们继续实验,增大金属块浸没在水中的深度,发现测力计的示数始终不变且为F,这个过程中金属块受到的浮力F浮=G F,则浮力大小不变,据此可得出浮力与物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故小甲同学的观点不具有普遍性。(3)量筒中水的体积V排,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其重力G排=m排g=ρ水V排g(4)开始台秤的示数等于溢水杯的重力+水的重力,当物体放入后,受到水对它向上的浮力,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物体对水有一个向下的反作用力,这时台秤的示数等于溢水杯的重力+水的重力+物体对水向下的压力 溢出的水的重力,而物体的水向下的压力等于浮力,等于溢出的水的重力,所以抵消,故台秤示数不变。(1)金属块浸没前的过程中,测力计示数逐渐变小,根据F浮=G F可知,说明浮力大小逐渐变大。(2)接下来他们继续实验,增大金属块浸没在水中的深度,发现测力计的示数始终不变且为F,这个过程中金属块受到的浮力F浮=G F,则浮力大小不变,据此可得出浮力与物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故小甲同学的观点不具有普遍性。(3)量筒中水的体积V排,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其重力G排=m排g=ρ水V排g(4)开始台秤的示数等于溢水杯的重力+水的重力,当物体放入后,受到水对它向上的浮力,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物体对水有一个向下的反作用力,这时台秤的示数等于溢水杯的重力+水的重力+物体对水向下的压力 溢出的水的重力,而物体的水向下的压力等于浮力,等于溢出的水的重力,所以抵消,故台秤示数不变。28.【答案】(1)负;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试管口,若木条复燃,则该气体为氧气(2)大【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1)电解水实验原理: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 。可根据产生气体的体积判断电极连接的电源正负极,同时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用于检验氧气 。(2)气体溶解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电解水实验中,若一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于另一种气体,溶解能力大的气体在水中溶解的量更多,会导致收集到的该气体体积偏小,从而影响两种气体的体积比 。【解答】(1)电解水实验,与正极连接的一端所产生的气体是氧气,与负极连接的一端所产生的气体为是氢气,产生的氧气和氢气体积比约为1:2,由试管内气体体积可知,甲试管中气体体积较大,是氢气,乙试管中气体体积较小,是氧气,A与甲试管相连,是电源的负极;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检验乙试管中的气体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试管口,若木条复燃,则该气体为氧气;(2)理论上水的电解实验中氢气和氧气的气体体积比是2:1,若在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溶解能力大于氢气,实验中测得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会偏大。(1)电解水实验,与正极连接的一端所产生的气体是氧气,与负极连接的一端所产生的气体为是氢气,产生的氧气和氢气体积比约为1:2,由试管内气体体积可知,甲试管中气体体积较大,是氢气,乙试管中气体体积较小,是氧气,A与甲试管相连,是电源的负极;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检验乙试管中的气体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试管口,若木条复燃,则该气体为氧气;(2)理论上水的电解实验中氢气和氧气的气体体积比是2:1,若在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溶解能力大于氢气,实验中测得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会偏大。29.【答案】小于;大于;等于【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汤圆沉底时,汤圆受到的浮力为F浮<G物;汤圆煮熟时上浮,是因为F浮>G物;汤圆漂浮时,汤圆受到的浮力F浮=G物。【解答】汤圆放入锅内,体积较小,浮力小于重力,所以下沉;加热一段时间后,汤圆因其内部气体受热膨胀,致使汤圆体积变大,由F浮=ρgV排可知,所受浮力变大,当浮力大于重力时,汤圆上浮起来;最终浮于水面,汤圆漂浮在水面时,受到的浮力等于汤圆的重力。30.【答案】向保鲜盒中倒入刚炒好的栗子,拧紧盒盖,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保鲜盒内气体遇冷收缩,气体压强变小,使保鲜盒内外气体产生压力差,盖子和盒子间的摩擦力较大,因此很难拧开;;向保鲜盒中倒入刚炒好的栗子,盖上盒盖,不盖紧,待其冷却,是因为保鲜盒内外气压相同,因此便能较轻松的地拧开杯盖。【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分析】大气压的存在能够解释很多现象,这些现象有一个共性:通过某种方法,使设备的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出现了这种现象。【解答】向保鲜盒中倒入刚炒好的栗子,拧紧盒盖,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保鲜盒内气体遇冷收缩,气体压强变小,使保鲜盒内外气体产生压力差,盖子和盒子间的摩擦力较大,因此很难拧开;向保鲜盒中倒入刚炒好的栗子,盖上盒盖,不盖紧,待其冷却,是因为保鲜盒内外气压相同,因此便能较轻松的地拧开杯盖。31.【答案】(1)溶液的质量为m=ρV=2×10-2m3×1.2×103kg/m3=24kg溶质的质量为24kg×20%=4.8kg。答:这一桶消毒液总质量是2.4kg;其中含溶质的质量是4.8kg。(2)设需要20%的原装消毒液的质量为xkg,则:2kg×2%=x×20%,解得x=0.2kg。答:需要20%的原装消毒液0.2kg。【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根据溶液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来分析;(2)根据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来分析。32.【答案】增大;升高;【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大气压的综合应用【解析】【分析】(1)水的沸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2)已知限压阀的质量,根据G=mg求出限压阀的重量;锅内最大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与限压阀产生的压强之和。【解答】(1)因为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且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所以高压锅是通过增大锅内的气压来增大沸点而使食物在较高温度下煮熟。(2)限压阀的重力为产生的压强为高压锅内气体能达到的最大压强为33.【答案】细沙;测出此时塑料挂钩、小桶和沙的总重力G;大气压;100【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解析】【分析】本实验测量大气压的原理是当吸盘刚好脱落时,大气压力等于总重力,需要逐渐增大总重力至刚好脱落,所以将小桶轻轻挂在吸盘下面的塑料挂钩上,用小勺轻轻向桶内加细沙;(1)吸盘即将脱离玻璃板时,空气对塑料吸盘的向上的大气压力的大小就等于所挂物体的总重力G;(2)塑料挂钩吸盘能“平贴”在天花板上是由于受到大气压的作用;(3)根据进行计算。【解答】本实验测量大气压的原理是当吸盘刚好脱落时,大气压力等于总重力,需要逐渐增大总重力至刚好脱落,所以将小桶轻轻挂在吸盘下面的塑料挂钩上,用小勺轻轻向桶内加细沙,而不能加入砝码,直到塑料吸盘刚好脱落玻璃板。当吸盘即将脱离玻璃板时,空气对塑料吸盘的向上的大气压力的大小就等于所挂物体的总重力G,所以还要测出此时塑料挂钩、小桶和细沙的总重力G。将塑料挂钩吸盘按压在光滑水平玻璃下面,排出里面的空气,外界空气对其有向上的大气压力,所以塑料挂钩吸盘能“平贴”在天花板上是由于受到大气压的作用。大气压约为1×105帕,由得,吸盘受到向上的大气压力F=pS=1×105Pa×10×10-4m2=100N所以所挂物体的重力不超过100N,吸盘才不会脱落。34.【答案】解:(1)根据甲图可知,物体A的重力G=20N,那么图乙中A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力=G-F拉=30N-20N=10N。(2)A物体的体积。答:(1)图乙中A物体受到的浮力为10N;(2)A物体的体积为。【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解析】【分析】(1)由甲可知,A的重力为30牛,浮力等于重力减拉力,由图乙可知拉力大小,据此计算浮力大小。(2)乙中A浸没,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A的体积,结合进行计算。35.【答案】(1)材料便宜且易获取(2)当挤压瓶子时,瓶子的容积会缩小,使得瓶内气体被压缩,使得瓶内气体压强增大,从而水被压入玻璃瓶,增大了玻璃瓶的重力,当其重力大于浮力时,下沉。(3)把小药瓶口用橡皮泥封一封,留一小孔【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项目化学习评价逻辑:在 “制作浮沉子” 项目化学习的评价量表中,“活动材料” 维度的评价等级分为优秀、合格、待改进,从合格(材料偶得但不易获取 )、待改进(材料昂贵且不易获取 )的描述反向推导,优秀等级对应的应是材料容易获取且成本低,即材料便宜且易获取 。(2)物体浮沉条件应用:物体的浮沉取决于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当重力大于浮力时,物体下沉;重力小于浮力时,物体上浮 。在浮沉子实验中,挤压矿泉水瓶改变瓶内气压,进而改变浮沉子(小玻璃瓶 )的重力,实现浮沉 。(3)装置稳定性改进:装置稳定性与物体的重心、结构等有关。要使浮沉子保持竖直不易倾倒,可从降低重心、优化结构等角度分析,比如调整小玻璃瓶内水量等,让其重心更稳 。【解答】(1)参照后面的两个活动材料的特点:“材料便宜但不易获取”、“材料昂贵且不易获取”, 分析可得应填:材料便宜且易获取。(2)当挤压瓶子时,瓶子的容积会缩小,使得瓶内气体被压缩,使得瓶内气体压强增大,从而水被压入玻璃瓶,增大了玻璃瓶的重力,当其重力大于浮力时,下沉。(3)小明的作品,“装置稳定性”是保持竖直偶尔会倾倒,“调试效果”是用力一按才能下沉,从这两方 面分析,原因是质量偏小重心偏高,所以改进办法是:把小药瓶口用橡皮泥封一封,留一小孔,这样既增加了质量也可降低重心。(1)参照后面的两个活动材料的特点:“材料便宜但不易获取”、“材料昂贵且不易获取”, 分析可得应填:材料便宜且易获取。(2)当挤压瓶子时,瓶子的容积会缩小,使得瓶内气体被压缩,使得瓶内气体压强增大,从而水被压入玻璃瓶,增大了玻璃瓶的重力,当其重力大于浮力时,下沉。(3)小明的作品,“装置稳定性”是保持竖直偶尔会倾倒,“调试效果”是用力一按才能下沉,从这两方 面分析,原因是质量偏小重心偏高,所以改进办法是:把小药瓶口用橡皮泥封一封,留一小孔,这样既增加了质量也可降低重心。1 / 1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学正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1.(2024八上·钱塘期中)正确规范的实验操作非常重要,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A.添加固体药品 B.转移蒸发皿C.倾倒液体 D.振荡试管【答案】A【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1)固体药品取用:向试管中添加固体药品时,应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或药匙将固体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慢慢竖起,使固体滑到试管底部,防止打破试管 。(2)仪器的拿取:转移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不能用手直接拿,防止烫伤;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向着手心,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振荡试管时,应左右振荡,不能上下振荡,防止液体溅出 。【解答】A、添加固体药品时,试管横放,用纸条或药匙将药品送至试管底部,操作规范,故该选项正确 。B、转移蒸发皿不能用手直接拿,应用坩埚钳,防止烫伤,此操作错误,故该选项错误 。C、倾倒液体时瓶塞未倒放,会污染试剂,操作错误,故该选项错误 。D、振荡试管应左右振荡,上下振荡易使液体溅出,操作错误,故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2.(2024八上·钱塘期中)2023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水是生命之源,与生物生存、工农业生产等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改变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B.为了节约用水,可用洗米水浇花C.长江、黄河发源地的水循环比海边的水循环要活跃D.用沉淀法、过滤法和蒸馏法净化水,效果最好的是蒸馏法【答案】C【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水资源的利用及保护【解析】【分析】(1)水循环包括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降水等环节,南水北调工程是对地表径流的重新调配。(2)节约用水可以通过一水多用等方式实现,如用洗米水浇花,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3)水循环的活跃程度与降水、蒸发等因素有关,海边地区受海洋影响,降水相对较多、蒸发也较频繁,水循环更活跃;而长江、黄河发源地在青藏高原,降水稀少,水循环相对不活跃。(4)沉淀法可使水中悬浮颗粒沉淀,过滤法能除去不溶性杂质,蒸馏法可除去水中所有杂质,得到的蒸馏水是纯净物,所以蒸馏法净化水效果最好。【解答】A、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对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进行重新调配,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故该选项正确。B、用洗米水浇花,实现了水的重复利用,能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故该选项正确。C、长江、黄河发源地在青藏高原,降水稀少,水循环不活跃;海边地区受海洋影响,降水和蒸发等环节更频繁,水循环更活跃,故该选项错误。D、沉淀法除去大颗粒悬浮杂质,过滤法除去不溶性杂质,蒸馏法能除去所有杂质,得到纯水,净化效果最好的是蒸馏法,故该选项正确。故答案为:C。3.(2024八上·钱塘期中)小正做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水面上方的大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继续给水加热,水的温度将不变B.乙图中,同一只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静止,左杯液体的密度大于右杯液体的密度C.丙图中,马德堡半球实验是历史上最早测出标准大气压值的实验D.丁图中,用力吹气时,瓶中的水从竖直的玻璃管内上升,再从管口向左喷出【答案】D【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液体沸腾的特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2)从图可知,密度计放在甲、乙液体中都漂浮,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密度计受到的重力,从而可以判断受到浮力的大小关系,从图可以得出密度计排开液体体积的大小关系,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3)托里拆利实验是历史上最早测出标准大气压值的实验;(4)首先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结合大气压,可知水在吸管内上升的原因,然后根据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可知水会水平向前喷出。【解答】A、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此时水的沸点是98℃,因为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所以此时水面上方的大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水沸腾之后,继续给水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故A错误;B、同一只密度计放在液体中都漂浮,所以F浮左=F浮右=G由图知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左>V排右又因为F浮=ρ液V排g,所以ρ左<ρ右故B错误;C、该图为马德堡半球实验,验证了大气压的存在,并没有测出标准大气压值,故C错误;D、用嘴从管的一端用力吹气时,直管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直管中的水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从竖管中涌出,但由于水平方向的气流作用,涌出的水会水平向左喷出,故D正确。故答案为:D。4.(2024八上·钱塘期中)下列说法指天气的是( )A.四季如春 B.秋高气爽 C.和风细雨 D.终年炎热【答案】C【知识点】天气的概念【解析】【分析】 天气指的是短时间内大气的变化,包括相态变化,温度,稳定度,比如说,阴晴雨雪,风霜露雹等。一般指一天到5天或7天地天气状况。气候指的是长时间内天气现象的累积形成的表示常年某地某时间段的天气状况。一般指年际变化;【解答】 天气,是指影响人类活动瞬间气象特点的综合状况。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大气中发生的各种气象变化,如温度、湿度、气压、降水、风、云等的情况。气候: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 只有C形容的是天气;ABD都形容的是气候;故答案为:C5.(2024八上·钱塘期中)许多科学知识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结晶与蒸馏属于交叉关系B.饱和溶液与浓溶液属于并列关系C.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属于交叉关系D.混合物和溶液属于包含关系【答案】D【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解析】【分析】A、根据结晶与蒸馏的关系,进行分析判断。B、浓稀溶液是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C、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结晶与蒸馏都是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属于并列关系,选项错误;B、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同时浓溶液也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二者属于交叉关系,选项错误;C、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属于并列关系,选项错误;D、溶液属于混合物,淡混合物不一定是溶液,即混合物和溶液属于包含关系,选项正确;故答案为:D。6.(2024八上·钱塘期中)要将室温下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溶质为氢氧化钙)变成饱和溶液,小乐选择了如下方法:①加入水;②加入氢氧化钙固体;③降低温度;④升高温度。其中可行的是(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答案】B【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加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溶液变饱和分析。【解答】 ①加入水饱和溶液变不饱和;②加入氢氧化钙固体,不饱和溶液变饱和;③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降低温度饱和溶液变不饱和;④升高温度,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故选B。7.(2024八上·钱塘期中)赤道附近的伊基托斯,各月气温在25℃以上,南极地区的东方站各月的气温在0℃以下,形成两地气温差异的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起伏 D.季风【答案】B【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和人类活动等。【解答】赤道附近的伊基托斯和南极东方站的气候差异主要是纬度因素的影响,两地纬度差异大。故答案为:B。8.(2024八上·钱塘期中)20℃时,食盐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食盐的质量/g 溶液质量/g① 10 2 12② 10 3 13③ 10 4 13.6④ 10 5 13.6A.20℃时,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gB.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C.③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D.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答案】A【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分析】(1)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饱和溶液判断: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不能再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为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为不饱和溶液 。(3)溶质质量分数计算: ,溶液质量 = 溶质质量 + 溶剂质量(已溶解部分 )。【解答】A、由表中数据可知,20℃时,1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恰好饱和,因此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g,该选项说法正确;B、由表中数据可知,20℃时,1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恰好饱和,因此②中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③④溶液都是饱和溶液,因此溶质质量分数相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6.7%,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答案为:A。9.(2024八上·钱塘期中)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装满水的回形玻璃管做对流实验,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在A点加热,液体会发生对流,液体按顺时针方向流动B.如果在D点加热,液体会发生对流,液体按逆时针方向流动C.如果在B点放冰块,液体会发生对流,液体按逆时针方向流动D.如果在C点放冰块,液体会发生对流,液体按顺时针方向流动【答案】B【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空气的利用【解析】【分析】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垂直方向上,热的地方空气会膨胀上升,到上空聚积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压,而近地面则形成低压;冷的地方空气就会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近地面形成高压。水平方向上,空气从高压向低压扩散,就形成了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解答】A、如果在A点加热,因为液体加热之后会膨胀,但是A点液体已经在上方,所以不会发生对流,故A说法错误。B、如果在D点加热,因为液体加热之后会膨胀,这样单位体积的液体会变少,密度变小,上升,一边温度低,密度大的液体过来补充,从而使管中液体沿逆时针流动,故B说法正确。C、如果在B点放冰块,液体遇冷收缩,液体密度变大,导致液体向下运动,从而使管中液体沿顺时针流动,故C说法错误。D、如果在C点放冰块,液体遇冷收缩,液体密度变大,但是因为C点液体已经在下方,所以不会发生对流,故D说法错误。故答案为:B。10.(2024八上·钱塘期中)如图所示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a、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的两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连直流电源的负极B.与b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C.与a、b相连的两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1:2D.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答案】D【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1)电解水实验原理: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 。依据此原理可通过生成气体的体积判断电极连接的电源正负极 。(2)物质元素组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可推断水的元素组成 。【解答】A、电解水时,生成的体积较小的气体在连接电源正极的玻璃管中生成,图中a管中上次的气体的体积较小,则a连接电源的正极,选项错误;B、由图可知,与b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与a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的体积多,则与b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选项错误;C、由图可知,连接a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为氧气,连接b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氢气,则与a、b相连的两电极上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2,选项错误;D、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水电解后生成氢气与氧气,证明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选项正确。故答案为:D。11.(2024八上·钱塘期中)小宁同学在测量某处大气压强的值,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此时大气压强等于760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B.若将玻璃管稍稍倾斜,则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变低C.水银若把此装置从山脚带到山顶,则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略微增大D.若换用水做实验,则大气压能支持水柱的高度会增大【答案】D【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解析】【分析】(1)托里拆利实验原理: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大气压能支持的水银柱高度是指玻璃管内水银面与水银槽内水银面的竖直高度差,大气压的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2)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高度越高,大气压越小 。(3)液体压强公式应用:根据p=ρgh,在大气压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小,大气压能支持的液体柱高度越高 。【解答】A、玻璃管内水银柱高750mm,故此时大气压等于75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故A错误;B、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与外界大气压相等。大气压不变,玻璃管倾斜了,里面的水银柱长度增加了,但高度不变。故B错误;C、因为山顶的气压小于山脚的气压,故将此装置带到山顶时,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将减小,即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减小。故C错误;D、此装置在测量大气压时,管内液体产生的压强等于管外的大气压。在产生压强相等的情况下,由可知,因为水的密度小于水银的密度,故水柱的高度高于水银柱的高度。故D正确。故答案为:D。12.(2024八上·钱塘期中)如图所示,两只相同的气球,分别充入氢气和空气,充气后体积相同,放飞气球时只有氢气气球升上空中。若它们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 F 氢和 F 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F 氢>F 空 B.F 氢=F 空C.F 氢<F 空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答案】B【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1)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所受的重力,公式为 。(2)物体的浮沉条件: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悬浮或漂浮 。【解答】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即进行判断。两只相同的气球,分别充入氢气和空气,充气后体积相同,排开空气的体积相同,所以根据可知,空气密度相同,排开空气的体积相同时,浮力相等。故答案为:B。13.(2024八上·钱塘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注射器用来注射药物是利用了大气压B.乙图中,发现自制气压计的细管内水柱升高,表明外界大气压减小C.丙图中,“拔罐”时,局部皮肤向罐内突起,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D.丁图中,向下吹气时乒乓球不掉下来,是因为P2<P1【答案】B【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解析】【分析】(1)大气压的应用:大气压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吸盘吸附、吸管吸饮料等,其原理是利用内外气压差产生力的作用;同时,也有一些现象是利用液体压强或力的推动等,并非大气压,要注意区分 。(2)自制气压计原理:自制气压计中,瓶内气压不变时,外界大气压变化会引起细管内水柱高度变化。外界大气压减小,瓶内气压相对较大,会将水柱压高;外界大气压增大,水柱会降低 。【解答】A、注射器内吸药液时用到了大气压,但注射药液时,利用的是人的推力,与大气压无关,故A错误;B、在该装置中,瓶内气体压强等于大气压强与水柱产生压强之和;外界大气压变小,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与水柱产生压强之和,会进一步向外压水柱,所以水柱将会升高,故B正确;C、“拔罐”时,局部皮肤向罐内凸起,说明人体内部也有压强,且体内压强大于罐内气体压强,导致皮肤向外凸起,并不能说明大气压的存在,故C错误;D、沿漏斗管口用力吹气时,乒乓球上方的空气在快速流动,由于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上方气体压强变小,乒乓球下方的空气压强不变,因此乒乓球下方空气压强大于上方空气压强,乒乓球下方空气把乒乓球托住了,故D错误。故答案为:B。14.(2024八上·钱塘期中)科学家用石墨烯膜制成“筛子”,可以筛掉盐类物质,当海水流过该膜时,钠离子和氯离子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下列关于石墨烯膜“筛掉"氯化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B.该过程可应用于海水淡化C.“筛掉”氯化钠过程类似于过滤操作D.筛掉氯化钠后的海水溶质质量分数增大【答案】D【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解析】【分析】根据科学家用石墨烯膜制成的“筛子”,可以筛掉盐类物质,当海水流过该膜时,钠离子和氯离子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筛掉”氯化钠后的海水,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则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A错误。B、当海水流过该膜时,钠离子和氯离子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能除去海水的盐,该过程可应用于海水淡化,故B正确;C、当海水流过该膜时,钠离子和氯离子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D、当海水流过该膜时,钠离子和氯离子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实现了氯化钠和水的分离,“筛掉”氯化钠过程类似于过滤操作,故D正确;故答案为:A。15.(2024八上·钱塘期中)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大桥在水下施工时,要向水中沉放大量的施工构件。现将体积为8m3的正方体沉入水中,在下沉过程中,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为h(如图甲),钢绳拉力、物体所受浮力随着h的增大而变化(如图乙)。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 )A.表示构件所受浮力变化的图像是①B.该构件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为C.该正方体构件的重力为D.该构件的密度是【答案】C【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先分析构件下沉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变大,因此构件受到的浮力变大,当构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时,构件受到的浮力也不再改变,而钢丝绳的拉力等于构件的重力减去浮力,即钢丝绳对构件拉力先减小后不变,找出符合浮力变化的图象;(2)构件浸没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等于构件的体积,根据F浮=ρ水gV排求出构件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3)根据图乙可知当构件全部淹没时,构件受到的浮力与拉力的关系,根据所受的拉力与浮力大小之和等于物体的重力求出物体的重力;(4)根据G=mg=ρVg求出构件的密度。【解答】A、当施工构件逐渐浸入水中的过程中,使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加,根据浮力的影响因素,可知浮力逐渐变大,故②表示构件所受浮力变化图像,故A错误;B、当施工构件浸没时,所受的浮力为故B错误;C、由图乙可知当施工构件刚浸没时,绳子的拉力和浮力大小相等,对施工构件受力分析可知,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竖直向上的浮力、竖直向下的重力,因此可知施工构件的重力为故C正确;D、根据施工构件的重力可求施工构件的质量为施工构件的密度是故D错误。故答案为:C。16.(2024八上·钱塘期中)下列物质:①冰水混合物②食用油滴入水中,搅拌③白酒④钡餐⑤铁粉放入水中,搅拌⑥油脂放入汽油中,搅拌⑦碘酒。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悬浊液的是 ,属于乳浊液的是 。【答案】③⑥⑦;④⑤;②【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解析】【分析】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的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固体颗粒,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小液滴。【解答】①冰水混合物,二者为同一物质,不是混合物;②食用油滴入水中,搅拌,不溶于水的液体,形成乳浊液;③白酒溶于水,形成溶液;④钡餐是不溶于水的固体,形成悬浊液;⑤铁粉放入水中,搅拌,不溶于水的固体,形成悬浊液;⑥油脂放入汽油中,搅拌,可以溶解,形成溶液;⑦碘可以溶于酒精,形成溶液。属于溶液的是③⑥⑦;属于悬浊液的是:④⑤;属于乳浊液的是:②17.(2024八上·钱塘期中)如图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1)写出图中下列字母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C. 。(2)下列水循环的环节中,主要以地心引力作为动力的是__________(选填字母)。A.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B.降水C.下渗D.蒸发E.植物蒸腾【答案】(1)水汽输送(2)A;B;C【知识点】水循环【解析】【分析】(1)水循环环节: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等。水汽输送是指大气中的水汽随着气流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的过程 。(2)水循环动力:地心引力对水循环的影响体现在促使水体发生流动、沉降等。地表径流是指降水后,水流在地面上流动的过程;地下径流是指水流在地下岩石和土壤空隙中流动的过程;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后降落到地面的过程;下渗是指水从地表渗入地下的过程,这些环节主要依靠地心引力作为动力 。而蒸发是水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植物蒸腾是植物体内的水通过叶片气孔以水蒸气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这两个环节主要依靠太阳辐射能提供能量 。【解答】(1)水循环的环节包括:蒸发(或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图中C为水汽输送。(2)地心引力(重力)是促使水向下运动的动力,因此在水循环过程中,地表径流、地下径流、降水和下渗都是主要以地心引力为动力的环节。故选ABC。(1)水循环的环节包括:蒸发(或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图中C为水汽输送。(2)地心引力(重力)是促使水向下运动的动力,因此在水循环过程中,地表径流、地下径流、降水和下渗都是主要以地心引力为动力的环节。故选ABC。18.(2024八上·钱塘期中)按要求填空:(1)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 的存在;物理学家托里拆利通过实验测量出了大气压强的值,一个标准大气压为 Pa,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某日天气晴朗,飞机从杭州萧山机场起飞,此时,杭州可能属于 天气系统控制(填“高压”或“低压”)。飞机在高空遇到了厚重的能带来大暴雨的积雨云,则此时飞机正位于大气中的 层,在这层有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的原因有 。(填序号)①该层空气有显著的对流运动②该层空气上面气温高,下层气温低③该层集中了大气中绝大部分的水汽和固体杂质④该层有臭氧层吸收紫外线(3)如图甲,用手堵住上端的管口,从水中提起吸管后发现吸管中有一段水柱,这是因为 ;【答案】(1)大气压;1.01×105;减小(2)高压;对流;①③(3)吸管中水柱受到 大气压作用【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解析】【分析】(1)第一次准确测出大气压数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最先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一标准大气压的值是1.01×105Pa;大气压与海拔高度有关,海拔高度越低,大气压越大;(2)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对流层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千米,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千米,极地平均为8~9千米。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能见度高,适合飞机飞行;平流层高度大约12千米到50千米。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人造卫星等在此运行;高层大气大约50千米以上的大气。对流层属于最靠近地面的圈层,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有利于大气对流,因此天气现象复杂。(3)两端开口的吸管插入水中时,吸管内外水面上方均受到大气压的作用,则内外液面将保持相平;用手堵住上端的管口时,管内水将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不会掉下来。【解答】(1)马德堡半球实验最先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一标准大气压的值是1.01×105Pa;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2)近地面为高压,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近地面为低压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厚重的积雨云位于大气中的对流层;对流层空气有显著的对流运动并且集中了大气中绝大部分的水汽和固体杂质,所以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①③对;该层空气上冷下暖,②错误;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平流层,④错误。(3)用手堵住上端的管口时,上端不再与大气相通,下端的水受到大气压的作用,所以水不会从下端流出,则吸管中有一段水柱。(1)[1][2][3]马德堡半球实验最先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一标准大气压的值是1.01×105Pa;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2)[1][2]近地面为高压,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近地面为低压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厚重的积雨云位于大气中的对流层;[3]对流层空气有显著的对流运动并且集中了大气中绝大部分的水汽和固体杂质,所以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①③对;该层空气上冷下暖,②错误;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平流层,④错误。(3)用手堵住上端的管口时,上端不再与大气相通,下端的水受到大气压的作用,所以水不会从下端流出,则吸管中有一段水柱。19.(2024八上·钱塘期中)按要求填空:(1)如图,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水在该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A.分子间隔 B.分子种类(2)人们通过晒盐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晶体,这种结晶方法叫 ,利用这种结晶法是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 。(3)如图a所示,一木块漂浮于5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 )随时间(t)发生如图b所示的变化,由此推测,温度改变方式为 (填“升温”或“降温”);随温度的改变,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 (选填“不变”、“增大”或“减小”)。【答案】(1)B(2)蒸发结晶;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3)降温;减小【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水资源的利用及保护;固体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分析】(1)物理变化与分子变化: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变,只是分子间隔等发生改变。海水淡化是水的状态等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2)结晶方法及溶解度影响:结晶方法有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通过蒸发溶剂使溶质结晶析出;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通过降低温度使溶质结晶析出 。(3)溶解度、浮力与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木块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溶质质量分数与溶液密度相关,溶解度变化会影响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1)水蒸发、水蒸气冷却液化的过程中,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B;(2)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利用的是蒸发结晶的原理;(3)木块漂浮,所以F浮=ρgV排,观察图象可知,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说明液体的密度变小,溶解的溶质减少;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采取降温的方法,降温后硝酸钾饱和溶液析出晶体,溶解的溶质减少,溶液的密度减小,可使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随温度的改变,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减小,则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减小。(1)水蒸发、水蒸气冷却液化的过程中,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B;(2)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利用的是蒸发结晶的原理;(3)木块漂浮,所以F浮=ρgV排,观察图象可知,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说明液体的密度变小,溶解的溶质减少;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采取降温的方法,降温后硝酸钾饱和溶液析出晶体,溶解的溶质减少,溶液的密度减小,可使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随温度的改变,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减小,则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减小。20.(2024八上·钱塘期中)20℃时,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甲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②③。(如图1)(固体甲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1)①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2)固体甲的溶解度曲线可用图2中的 表示(填a或b)。(3)以上溶液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填①、②或③)。【答案】1∶5;a;②③【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 溶解度,符号S,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物质的溶解度属于物理性质。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即已达到该溶质的溶解度的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解答】(1)由图可知,20℃时,向100g水中加入20g甲物质,固体全部溶解,所以①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20g∶100g=1∶5。(2)由图可知,20℃时,向100g水中加入20g甲物质,固体全部溶解,继续加入20g甲,有部分甲未被溶解,说明2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40g,升温到40℃,固体全部溶解,说明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大于等于40g,而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等于40g,b的溶解度小于40g,故固体甲的溶解度曲线可用a表示。(3)由图可知,20℃,甲物质的溶解度为30g>20g,故①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②中有未溶解的固体,为饱和溶液;40℃时,a(甲)的溶解度等于40g,所以③恰好饱和,故填:②③。故答案为:(1)1:5(2)a(3)②③21.(2024八上·钱塘期中)小明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是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所示三图存在一定联系。(1)图1中的D地附近活动的锋面是 锋,常带来 天气。(2)假若图2中的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 (填“甲”或“乙”)。(3)图3中的E、F两地相比,降水较多的是 (填“E”或“F”)。【答案】(1)暖;降雨(2)甲(3)F【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降水;影响气候的因素【解析】【分析】(1)根据等压面“凸高为高,凸低为低”的判断法则,即高压处等压面上凸,低压处等压面下凹。同一地点高度越高气压越低,故等压面位置越偏上气压值越低,反之越高。同一等压面上压强相等,在同一水平方向上大气从高压流向低压。(2)现代大、中城市中,因为城区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燃烧释放出大量热量,气温高,导致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郊区相反,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为高压,高空为低压,这样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城区,高空风从城区吹向郊区,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了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3)气流上升容易成云致雨,气流下沉以晴朗天气为主。晴天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较阴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较阴天低,因此晴天的昼夜温差较阴天大。【解答】(1)图1中的D地附近活动的锋面是暖锋,暖锋过境时由于暖湿空气上升较慢,常带来降雨天气(2)“城市热岛”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郊区温度较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容易形成高压,观察图2则可推测郊区为甲处。(3)图3中的EF两地相比,E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降水少;F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1)图1中的D地附近活动的锋面是暖锋,暖锋过境时由于暖湿空气上升较慢,常带来降雨天气(2)“城市热岛”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郊区温度较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容易形成高压,观察图2则可推测郊区为甲处。(3) 图3中的EF两地相比,E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降水少;F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22.(2024八上·钱塘期中)如图为A、B和C三个物体静止在甲、乙和丙三杯液体中的情形。(1)若A、B和C 三个物体体积相同,甲、乙和丙三杯是同种液体,则受到浮力最大的物体是 (选填“A”“B”或“C”,下同);受到重力最大的物体是 ;(2)若A、B和C三个物体体积和质量都相同,则甲、乙和丙三杯液体中密度最大的是 (选填“甲”“乙”或“丙”)。【答案】C;C;乙【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由于三杯是同种液体,由图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关系,即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判断浮力的大小。(2)若A、B和C三个物体体积和质量都相同,则:GA=GB=GC;根据物体的浮沉情况判断浮力的大小。根据F浮=ρ液gV排确定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解答】(1)由图可知,VC排>VA排>VB排,根据F浮=ρ液gV排知,在液体密度相同时,F浮C>F浮A>F浮B。[2]由于A漂浮,则F浮A=GA;B漂浮,则F浮B=GB;丙悬浮,则F浮C=GC;所以,GC>GA>GB。(2)若A、B和C三个物体体积和质量都相同,则:GA=GB=GC;由图可知:A漂浮,则F浮A=GA;B漂浮,则F浮B=GB;丙悬浮,则F浮C=GC;所以,F浮A=F浮B=F浮C;由图可知,VC排>VA排>VB排,根据F浮=ρ液V排g可知密度关系是:ρ丙<ρ甲<ρ乙。23.(2024八上·钱塘期中)某兴趣小组进行粗盐(杂质只含有泥沙)提纯实验,并利用所得精盐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请完成下列问题:如图是甲同学进行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1)粗盐提纯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操作示意图的序号)、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2)操作⑥中的错误是 。(3)操作④中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其作用是 ,当蒸发皿中出现 时,撤去酒精灯。【答案】(1)①⑤②③⑥④(2)缺少玻璃棒引流(3)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较多固体【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解析】【分析】(1)粗盐提纯步骤:粗盐提纯的主要步骤包括溶解、过滤、蒸发。溶解是将粗盐放入水中形成溶液;过滤是除去不溶性杂质(如泥沙 );蒸发是使溶液中的溶剂(水 )蒸发,得到精盐。操作顺序要符合这一流程 。(2)过滤操作要点:过滤时需要用玻璃棒引流,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流入漏斗,防止液体溅出,若缺少玻璃棒引流,会导致过滤操作不规范,影响过滤效果 。(3)蒸发操作要点: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 。【解答】(1)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称量精盐、计算产率,操作步骤的先后顺序是①⑤②③⑥④;(2)操作⑥是过滤操作,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3)操作④是蒸发,此操作过程中需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其作用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干。(1)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称量精盐、计算产率,操作步骤的先后顺序是①⑤②③⑥④;(2)操作⑥是过滤操作,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3)操作④是蒸发,此操作过程中需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其作用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干。24.(2024八上·钱塘期中)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小明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的重力,然后将金属块缓慢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步骤如图B、C、D、E、F所示(液体均未溢出),并将其示数记录在表中:实验步骤 B C D E F弹簧测力计示数/N 2.2 2.0 1.7 1.7 1.9(1)分析比较实验步骤A和 ,可得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2)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是 N,金属块密度为 kg/m3。(3)图D和图E中,物体上下表面压力差 (填“D大”“相等”或“E大”)。(4)小明又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测出了一石块的密度,他的测量方案如下:首先将装有适量水的小桶挂在弹簧测力计上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为F1(如图甲所示);然后用细线将物体系好后,挂在测力计的挂钩上使物体浸没在水中,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为F2(如图乙所示);再用手提着细线使物体浸没在水中,且石块不与杯底接触,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为F3(如图丙所示),则物体的密度是 (用F1,F2,F3和ρ水表示)【答案】(1)D、E(2)1;2.7×103(3)相等(4)【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解析】【分析】(1)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探究浮力与它们的关系时需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2)根据称量法F浮=G-F拉计算出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利用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求金属块的体积,根据得出金属块的密度;(3)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的浮力等于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差;(4)根据图甲和乙求出石块的重力,根据图甲和丙结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和力的平衡条件求出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石块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即为石块的体积,根据G=mg和密度公式求出石块的密度。【解答】(1)研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液体的密度相同时,浸没深度不同,浮力相同,由此可知选实验步骤中的A和D、E。(2)由图A可知,金属块的重力为2.7N,根据称重法可知:物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浮=G-F=2.7N-1.7N=1N金属块的体积金属块的质量金属块的密度(3)图D和图E中,物体都是浸没在液体中,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都相同,物体上、下表面压力差就等于浮力,浮力大小相同,故物体上、下表面压力差相等。(4)图甲中弹簧测力计测量小桶和水的总重力,图乙中弹簧测力计测量小桶、水和物体的总重力,则物体的重力G=F2-F1则物体的质量图丙中弹簧测力计的小桶和水的重力加上物体对水的作用力,则物体对水的作用力F=F3-F1由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F3-F1因为物体浸没在水中,所以,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的体积则物体的密度 (1)研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液体的密度相同时,浸没深度不同,浮力相同,由此可知选实验步骤中的A和D、E。(2)[1][2]由图A可知,金属块的重力为2.7N,根据称重法可知:物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浮=G-F=2.7N-1.7N=1N金属块的体积金属块的质量金属块的密度(3)图D和图E中,物体都是浸没在液体中,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都相同,物体上、下表面压力差就等于浮力,浮力大小相同,故物体上、下表面压力差相等。(4)图甲中弹簧测力计测量小桶和水的总重力,图乙中弹簧测力计测量小桶、水和物体的总重力,则物体的重力G=F2-F1则物体的质量图丙中弹簧测力计的小桶和水的重力加上物体对水的作用力,则物体对水的作用力F=F3-F1由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F3-F1因为物体浸没在水中,所以,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的体积则物体的密度25.(2024八上·钱塘期中)某科学实验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 。(2)如图甲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被拉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9.9N。如图乙所示,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为 m2。(3)计算得到大气压强约为 帕。(4)同学们通过计算发现实验误差较大,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请写出一条): 。【答案】(1)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防止漏气(2)(3)(4)注射器内的空气没有排尽【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解析】【分析】(1)实验原理:利用注射器测量大气压,依据的是二力平衡和压强公式 。当活塞刚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大气压力平衡 ;通过测量注射器刻度部分长度和容积,计算出活塞横截面积 S ,进而求出大气压 p 。(2)实验操作关键:推活塞堵小孔是为排尽空气,保证内部接近真空,使拉力近似等于大气压力;测量注射器刻度长度和容积用于算横截面积,横截面积 。(3)误差分析:实验误差可能源于空气未排尽(使拉力偏小,大气压测量值偏小 )、活塞与筒壁摩擦(使拉力偏大,测量值偏大 )、测量长度或容积有误差等 。【解答】(1)将活塞推至底部并用橡皮帽堵住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防止漏气。(2)从图中可以看出,注射器可容纳的药水容积为20mL=20cm3,这20cm3的刻度长度由刻度尺可看出为6.00cm,故活塞的横截面积为(3)可计算出大气压强的值为(4)计算出来的大气压强比标准大气压偏小,可能原因是注射器内的空气没有排尽。(1)将活塞推至底部并用橡皮帽堵住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防止漏气。(2)从图中可以看出,注射器可容纳的药水容积为20mL=20cm3,这20cm3的刻度长度由刻度尺可看出为6.00cm,故活塞的横截面积为(3)可计算出大气压强的值为(4)计算出来的大气压强比标准大气压偏小,可能原因是注射器内的空气没有排尽。26.(2024八上·钱塘期中)小慧同学在学习了大气压的知识后,动手设计了相关实验(如图甲):将烧瓶中的水煮沸后停止加热,并马上将烧瓶倒过来,等水停止沸腾后,往烧瓶底部浇上凉水,观察烧瓶内水的沸腾情况。(1)小慧的实验目的是验证 对水的沸点的影响;(2)在实验过程中,小慧发现,烧瓶底部在浇上凉水后很容易破裂;为了更好地实验,小慧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乙),烧瓶中的水沸腾(如图a所示)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待水温降低一些后将大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b所示)。向外拉注射器活塞,看到水重新沸腾。实验表明 ;(3)若利用图c装置来验证“压力锅的原理”。当瓶内水沸腾后,小慧该如何操作 ,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 。【答案】气压;气压越小,水的沸点越低;向内压活塞,向瓶内压入气体;;水停止沸腾【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大气压的综合应用【解析】【分析】(1)气压对水的沸点有影响;(2)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大小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3)向内压活塞时,烧瓶内的气体增多,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解答】(1)小慧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气压对水的沸点的影响;(2)烧瓶中的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待水温降低一些后将大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向外拉注射器活塞,看到水重新沸腾。实验表明气压降低,沸点降低;(3)若利用图c装置来验证“压力锅的原理”。需要向内压活塞,向瓶内压入气体,这样烧瓶内的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此时水的温度低于水的沸点,会看到水停止沸腾。27.(2024八上·钱塘期中)探究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和深度的关系,甲、乙两同学把装满水的溢水杯放到台秤上,溢水杯口下方放置一空量筒。用细线系住金属块并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测力计示数为G。然后将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且始终不与杯底接触,如图所示。(1)金属块浸没前的过程中,测力计示数逐渐变小。说明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逐渐 ;(2)据此,甲同学认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随浸入水中的深度增大而增大;而乙同学则认为浮力随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而增大。接下来他们继续实验,增大金属块浸没在水中的深度,发现测力计的示数始终不变,且为F。据此可得出 的观点不具有普遍性。这个过程中金属块受到的浮力F浮= 。(用已测得量的字母表示)(3)为了深入研究,他们测出量筒中水的体积V排,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其排出水的重力G排= ,通过比较数据发现F浮=G排,用不同的物体和液体重复上述实验,都能得出F浮=G排,说明决定浮力大小的根本因素是G排。(4)从金属块开始浸入直至浸没一定深度的过程中,台秤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答案】(1)变大(2)甲同学;G F(3)ρ水V排g(4)不变【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1)浮力与弹簧测力计示数关系:根据称重法,F浮=G F。当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时,说明浮力在变化 。(2)浮力影响因素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当物体完全浸没后 )。通过改变深度,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可探究浮力与深度的关系 。(3)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这是浮力的基本原理 。【解答】(1)金属块浸没前的过程中,测力计示数逐渐变小,根据F浮=G F可知,说明浮力大小逐渐变大。(2)接下来他们继续实验,增大金属块浸没在水中的深度,发现测力计的示数始终不变且为F,这个过程中金属块受到的浮力F浮=G F,则浮力大小不变,据此可得出浮力与物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故小甲同学的观点不具有普遍性。(3)量筒中水的体积V排,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其重力G排=m排g=ρ水V排g(4)开始台秤的示数等于溢水杯的重力+水的重力,当物体放入后,受到水对它向上的浮力,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物体对水有一个向下的反作用力,这时台秤的示数等于溢水杯的重力+水的重力+物体对水向下的压力 溢出的水的重力,而物体的水向下的压力等于浮力,等于溢出的水的重力,所以抵消,故台秤示数不变。(1)金属块浸没前的过程中,测力计示数逐渐变小,根据F浮=G F可知,说明浮力大小逐渐变大。(2)接下来他们继续实验,增大金属块浸没在水中的深度,发现测力计的示数始终不变且为F,这个过程中金属块受到的浮力F浮=G F,则浮力大小不变,据此可得出浮力与物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故小甲同学的观点不具有普遍性。(3)量筒中水的体积V排,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其重力G排=m排g=ρ水V排g(4)开始台秤的示数等于溢水杯的重力+水的重力,当物体放入后,受到水对它向上的浮力,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物体对水有一个向下的反作用力,这时台秤的示数等于溢水杯的重力+水的重力+物体对水向下的压力 溢出的水的重力,而物体的水向下的压力等于浮力,等于溢出的水的重力,所以抵消,故台秤示数不变。28.(2024八上·钱塘期中)某科学探究小组用图示电解器电解水,测定两管逸出气体的体积,记录如下:时间/min 体积/mL 1 2 3 4 3 6 7 8连电源负极的管(A)中气体 6 12 20 29 39 49 59 69连电源正极的管(B)中气体 2 4 7 11 16 21 26 31(1)A是电源的 极,检验乙试管中的气体的方法是 。(2)装置密闭性良好、读数正确,若在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溶解能力大于氢气,请分析实验中测得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会偏 (选填“小”或“大”)。【答案】(1)负;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试管口,若木条复燃,则该气体为氧气(2)大【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1)电解水实验原理: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 。可根据产生气体的体积判断电极连接的电源正负极,同时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用于检验氧气 。(2)气体溶解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电解水实验中,若一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于另一种气体,溶解能力大的气体在水中溶解的量更多,会导致收集到的该气体体积偏小,从而影响两种气体的体积比 。【解答】(1)电解水实验,与正极连接的一端所产生的气体是氧气,与负极连接的一端所产生的气体为是氢气,产生的氧气和氢气体积比约为1:2,由试管内气体体积可知,甲试管中气体体积较大,是氢气,乙试管中气体体积较小,是氧气,A与甲试管相连,是电源的负极;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检验乙试管中的气体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试管口,若木条复燃,则该气体为氧气;(2)理论上水的电解实验中氢气和氧气的气体体积比是2:1,若在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溶解能力大于氢气,实验中测得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会偏大。(1)电解水实验,与正极连接的一端所产生的气体是氧气,与负极连接的一端所产生的气体为是氢气,产生的氧气和氢气体积比约为1:2,由试管内气体体积可知,甲试管中气体体积较大,是氢气,乙试管中气体体积较小,是氧气,A与甲试管相连,是电源的负极;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检验乙试管中的气体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试管口,若木条复燃,则该气体为氧气;(2)理论上水的电解实验中氢气和氧气的气体体积比是2:1,若在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溶解能力大于氢气,实验中测得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会偏大。29.(2024八上·钱塘期中)你见过煮汤圆的情景吗?当汤圆刚放入水中时,会沉入锅底,因为F浮 G物;而当汤圆煮熟时,则会上浮,是因为F浮 G物;最终浮于水面,此时F浮 G物。(填写“大于”“小于”或“等于”)【答案】小于;大于;等于【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汤圆沉底时,汤圆受到的浮力为F浮<G物;汤圆煮熟时上浮,是因为F浮>G物;汤圆漂浮时,汤圆受到的浮力F浮=G物。【解答】汤圆放入锅内,体积较小,浮力小于重力,所以下沉;加热一段时间后,汤圆因其内部气体受热膨胀,致使汤圆体积变大,由F浮=ρgV排可知,所受浮力变大,当浮力大于重力时,汤圆上浮起来;最终浮于水面,汤圆漂浮在水面时,受到的浮力等于汤圆的重力。30.(2024八上·钱塘期中)秋冬正值板栗上市。热乎乎的糖炒栗子可香了。现象一:向保鲜盒中倒入刚炒好的栗子,拧紧盒盖,待其冷却,发现保鲜盒打不开现象二:向保鲜盒中倒入刚炒好的栗子,盖上盒盖,不盖紧,待其冷却,发现盒盖很容易打开。请结合所学气压等知识解释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现象一产生的原因: ;现象二产生的原因: 。【答案】向保鲜盒中倒入刚炒好的栗子,拧紧盒盖,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保鲜盒内气体遇冷收缩,气体压强变小,使保鲜盒内外气体产生压力差,盖子和盒子间的摩擦力较大,因此很难拧开;;向保鲜盒中倒入刚炒好的栗子,盖上盒盖,不盖紧,待其冷却,是因为保鲜盒内外气压相同,因此便能较轻松的地拧开杯盖。【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分析】大气压的存在能够解释很多现象,这些现象有一个共性:通过某种方法,使设备的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出现了这种现象。【解答】向保鲜盒中倒入刚炒好的栗子,拧紧盒盖,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保鲜盒内气体遇冷收缩,气体压强变小,使保鲜盒内外气体产生压力差,盖子和盒子间的摩擦力较大,因此很难拧开;向保鲜盒中倒入刚炒好的栗子,盖上盒盖,不盖紧,待其冷却,是因为保鲜盒内外气压相同,因此便能较轻松的地拧开杯盖。31.(2024八上·钱塘期中)疫情期间学校经常要对教室进行消毒处理。现医务室购买了一桶消毒液,上面标有“,,20%”的字样。请计算:(1)这一桶消毒液总质量是多少千克?其中含溶质的质量是多少千克?(2)每间教室需要用去2%的消毒液2kg,则需要20%的原装消毒液多少千克?【答案】(1)溶液的质量为m=ρV=2×10-2m3×1.2×103kg/m3=24kg溶质的质量为24kg×20%=4.8kg。答:这一桶消毒液总质量是2.4kg;其中含溶质的质量是4.8kg。(2)设需要20%的原装消毒液的质量为xkg,则:2kg×2%=x×20%,解得x=0.2kg。答:需要20%的原装消毒液0.2kg。【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根据溶液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来分析;(2)根据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来分析。32.(2024八上·钱塘期中)高压锅的锅盖上有一个空心柱为排气孔,空心柱上戴着一个帽子为限压阀,当高压锅内气体的压强超过安全值时,气体跑出一部分,使锅内气体的压强减小。现有一个空心柱小孔的横截面积为,限压阀的质量为100g的高压锅,要用它来煮饭,若当时的大气压为,问:(1)高压锅工作的原理是通过 (填“增大”或“减小”)锅内气压,让水的沸点 (填“升高”或“降低”),从而使食物在较高温度下煮熟;(2)高压锅内气体能达到的最大压强为多少?(g取10N/kg) 【答案】增大;升高;【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大气压的综合应用【解析】【分析】(1)水的沸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2)已知限压阀的质量,根据G=mg求出限压阀的重量;锅内最大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与限压阀产生的压强之和。【解答】(1)因为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且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所以高压锅是通过增大锅内的气压来增大沸点而使食物在较高温度下煮熟。(2)限压阀的重力为产生的压强为高压锅内气体能达到的最大压强为33.(2024八上·钱塘期中)测量大气压强的数值,小正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塑料挂钩吸盘按压在光滑水平玻璃下面,测出吸盘压在玻璃上的面积为10cm2;将小桶轻轻挂在吸盘下面的塑料挂钩上,用小勺轻轻向桶内加 (填“砝码”或“细沙”),直到塑料吸盘刚好脱落玻璃板。(1)将缺少的一个步骤补充完整: ;(2)塑料挂钩吸盘能“平贴”在天花板上是由于受到 的作用。(3)问所挂物体的重力不超过多少,吸盘才不会脱落 ?(不计细线和吸盘的重)大气压约为1×105帕,g取10牛/千克)【答案】细沙;测出此时塑料挂钩、小桶和沙的总重力G;大气压;100【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解析】【分析】本实验测量大气压的原理是当吸盘刚好脱落时,大气压力等于总重力,需要逐渐增大总重力至刚好脱落,所以将小桶轻轻挂在吸盘下面的塑料挂钩上,用小勺轻轻向桶内加细沙;(1)吸盘即将脱离玻璃板时,空气对塑料吸盘的向上的大气压力的大小就等于所挂物体的总重力G;(2)塑料挂钩吸盘能“平贴”在天花板上是由于受到大气压的作用;(3)根据进行计算。【解答】本实验测量大气压的原理是当吸盘刚好脱落时,大气压力等于总重力,需要逐渐增大总重力至刚好脱落,所以将小桶轻轻挂在吸盘下面的塑料挂钩上,用小勺轻轻向桶内加细沙,而不能加入砝码,直到塑料吸盘刚好脱落玻璃板。当吸盘即将脱离玻璃板时,空气对塑料吸盘的向上的大气压力的大小就等于所挂物体的总重力G,所以还要测出此时塑料挂钩、小桶和细沙的总重力G。将塑料挂钩吸盘按压在光滑水平玻璃下面,排出里面的空气,外界空气对其有向上的大气压力,所以塑料挂钩吸盘能“平贴”在天花板上是由于受到大气压的作用。大气压约为1×105帕,由得,吸盘受到向上的大气压力F=pS=1×105Pa×10×10-4m2=100N所以所挂物体的重力不超过100N,吸盘才不会脱落。34.(2024八上·钱塘期中)如图所示,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0牛,图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0牛,g取10牛/千克。求 :(1)图乙中A物体受到的浮力。(2)A物体的体积。【答案】解:(1)根据甲图可知,物体A的重力G=20N,那么图乙中A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力=G-F拉=30N-20N=10N。(2)A物体的体积。答:(1)图乙中A物体受到的浮力为10N;(2)A物体的体积为。【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解析】【分析】(1)由甲可知,A的重力为30牛,浮力等于重力减拉力,由图乙可知拉力大小,据此计算浮力大小。(2)乙中A浸没,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A的体积,结合进行计算。35.(2024八上·钱塘期中)在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制作浮沉子”项目化学习活动,与老师讨论并一起制定了评价量表(如下所示)。小明用矿泉水瓶和药剂小玻璃瓶制作了一个“浮沉子”(如图甲所示),他将装有适量水的小玻璃瓶瓶口朝下,使其漂浮在矿泉水瓶内,拧紧瓶盖使其密封,用手挤压使矿泉水瓶发生形变“浮沉子”便会下沉(如图乙所示),松手恢复原状后“浮沉子”即上浮。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优秀 合格 待改进活动材料 __________ 材料偶宜但不易获取 材料昂贵且不易获取装置稳定性 保持竖直不会倾倒 保持竖直偶尔会倾倒 经常会倾倒调试效果 轻轻一按便能下沉 用力一按才能下沉 用力一按也不能下沉(1)评价量表中“________”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2)阅读材料,分析“浮沉子”能下沉的原因是 ;(3)小明发现自己的作品在“装置稳定性”中处于“合格”等级如果想达到“优秀”等级请结合浮沉子的工作原理,提出改进的建议是 。【答案】(1)材料便宜且易获取(2)当挤压瓶子时,瓶子的容积会缩小,使得瓶内气体被压缩,使得瓶内气体压强增大,从而水被压入玻璃瓶,增大了玻璃瓶的重力,当其重力大于浮力时,下沉。(3)把小药瓶口用橡皮泥封一封,留一小孔【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项目化学习评价逻辑:在 “制作浮沉子” 项目化学习的评价量表中,“活动材料” 维度的评价等级分为优秀、合格、待改进,从合格(材料偶得但不易获取 )、待改进(材料昂贵且不易获取 )的描述反向推导,优秀等级对应的应是材料容易获取且成本低,即材料便宜且易获取 。(2)物体浮沉条件应用:物体的浮沉取决于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当重力大于浮力时,物体下沉;重力小于浮力时,物体上浮 。在浮沉子实验中,挤压矿泉水瓶改变瓶内气压,进而改变浮沉子(小玻璃瓶 )的重力,实现浮沉 。(3)装置稳定性改进:装置稳定性与物体的重心、结构等有关。要使浮沉子保持竖直不易倾倒,可从降低重心、优化结构等角度分析,比如调整小玻璃瓶内水量等,让其重心更稳 。【解答】(1)参照后面的两个活动材料的特点:“材料便宜但不易获取”、“材料昂贵且不易获取”, 分析可得应填:材料便宜且易获取。(2)当挤压瓶子时,瓶子的容积会缩小,使得瓶内气体被压缩,使得瓶内气体压强增大,从而水被压入玻璃瓶,增大了玻璃瓶的重力,当其重力大于浮力时,下沉。(3)小明的作品,“装置稳定性”是保持竖直偶尔会倾倒,“调试效果”是用力一按才能下沉,从这两方 面分析,原因是质量偏小重心偏高,所以改进办法是:把小药瓶口用橡皮泥封一封,留一小孔,这样既增加了质量也可降低重心。(1)参照后面的两个活动材料的特点:“材料便宜但不易获取”、“材料昂贵且不易获取”, 分析可得应填:材料便宜且易获取。(2)当挤压瓶子时,瓶子的容积会缩小,使得瓶内气体被压缩,使得瓶内气体压强增大,从而水被压入玻璃瓶,增大了玻璃瓶的重力,当其重力大于浮力时,下沉。(3)小明的作品,“装置稳定性”是保持竖直偶尔会倾倒,“调试效果”是用力一按才能下沉,从这两方 面分析,原因是质量偏小重心偏高,所以改进办法是:把小药瓶口用橡皮泥封一封,留一小孔,这样既增加了质量也可降低重心。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学正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学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学正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教师版).docx